① 活着的高考阅读答案
(一)
19.(4分)
【提示】年老体衰,孤苦无依,待人亲切,性情质朴,不被重视,生命力顽强。
【解析】通读全文,按顺序分析提炼,由表及里,同时注意结合文本。
20.(4分)
(1)
【提示】
比喻,
生动形象地体现福贵对老牛的疼爱,
以及有老牛作伴找到亲人般的喜悦。
(2)
【提示】细节,“脚上都沾满了泥”、“微微晃动着身体”细腻传神的写出,老人与牛
的艰辛和衰弱。
【解析】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可从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着手,再结合
文章内容分析。
21.(4分)
【提示】与开头环境描写相呼应,渲染宁静伤感的氛围,升华主旨,打动读者。
【解析】
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交代背景、
渲染气氛、
烘托心情、
衬托形象、
推动情节、
升华主旨等,本文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可从以上几个角度和结构角度进行思考。
22.(6分)
【提示】虽然生活充满艰辛,但只要活着就好,体现生命力在孤单中依然顽强。
【解析】分析文章题目可从内容、结构、情感、主旨等角度进行。
② 阅读下面《八号风球下》这篇小小说,回答问题。(共17分)八号风球猛烈地袭击着香港这个小岛。天色很暗,
小题1:八号风球来临,停课在木屋区家里的朱老师批阅学生作文,后被泥流侵吞。(共4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小题2:参考:虽然家境贫寒,但善良且富有责任心和爱心。(共3分,写出2点并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意对即可) 小题3:参考:他隐隐约约觉得屋子在摇,他分明看到屋顶震摇得快被掀开了;看看玻璃窗外,湍急的雨水迅猛地从山上向下流,那土坡正在蠕移,快要崩塌了……;忽听得玻璃窗噼里啪啦一阵响。抬头一看,玻璃窗已被震裂,碎片纷纷散落。(共2分。) 小题4:渲染悲凉的情感基调随着暴风的变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暗示人物悲剧的命运 把人物放在风球中更能凸显人物的高贵品质(写出2点得4分) 小题5:参考:风球来临,物质生活贫乏的朱老师依然在破旧的小屋里忘我地工作,而洪成平家住在豪华别墅,或睡懒觉,或听音乐,或欣赏窗外风景。通过对比,表现了贫穷者的责任心和爱心,富贵者的精神空虚和冷漠。表达了作者对贫富悬殊现象的思考以及对物质生活贫乏者、精神生活贫乏者的关切。(共4分。对比准确2分,作用2分)
③ 桥畔的老人现代文阅读原文及答案
在现用的语文教材中,现代文阅读始终占据着绝对的比重,可见其对于语文能力、语言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桥畔的老人》现代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桥畔的老人》现代文阅读原文 一个满身尘土,戴着一副钢边眼镜的老人坐在桥畔。 这是一座浮桥。桥上车水马龙,汽车、卡车、男人、女人,还有小孩,蜂拥地渡过河去。一辆辆骡拉的车子靠著士兵推转车轮,在浮桥陡岸上摇摇晃晃地爬动着。而这个老人却一直坐在那里,木然不动。他已经精疲力尽,无法再迈动脚步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了解桥头周围的情况,摸清敌人的动向。这项任务完成以后,我又回到了桥畔。这时,桥上的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寥寥无几;而这个老人还是坐在那里。
“你是哪里来的?”我上去问他。 “从桑?卡洛斯来的。”他说时,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桑?卡洛斯是他的家乡,所以一提到家乡的名字,他感到快慰,露出了笑容。 “我一直在照管家畜。”他解释著。 “喔。”我对他这句话似懂非懂。 “是呀,”他继续说,“你要知道,我在那里一直照管家畜。我是最后一个离开桑?卡洛斯的呐。” 他看上去既不像放牧的,也不像管理家畜的。我看他那满是尘土的黑衣服,看他那满面泥灰的脸颊,和他那副钢边眼镜,问道:“是些什么家畜呢?” “好几种,”他一边说一边摇著头,“没有办法,我是不得不和它们分开的。” 我注视著这座浮桥和这块看上去像是非洲土地的埃布罗三角洲,心里揣摩著还有多久敌人会出现在眼前,也一直留神地听着是否有不测事件发生的联络讯号声。而这个老头仍然坐在那里。 “是些什么家畜呢?”我又问他。 “共有三头家畜,”他解释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一定要同它们分开吗?” “是呀,因为炮火呀!队长通知我离开,因为炮火呀!” “你没有家吗?”我问的时候,举眼望着浮桥的尽头,现在只有最后几辆车子正沿着河岸的下坡,疾驰而去。 “我没有家,”他回答说,“我只有我刚才说过的那些家畜。当然,那只猫没有问题,它会照管自己的,可是,其他的牲畜怎么办呢?” “你的政见怎样?”我问他。 “我毫无政见,”他说,“我今年76岁,刚才走了12公里,现在已经寸步难行了呀。” “这里可不是歇脚的好地方,”我说,“要是你还能走的话,你就到去托尔萨的叉路口公路上,那里还有卡车。” “我等会再去。那些卡车往哪里去呀?” “朝巴塞罗那方向去的。”我告诉他。 “那个方向我没有熟人,”他说,“谢谢你,非常感谢你。” 他面容憔悴,目光呆滞地望了望我,似乎要谁分担他内心的焦虑似的。然后说:“那只猫没有问题,我心中有数,不必为它担心。但另外的几只,你说它们该怎么办呢?” “嗯,它们可能会安然脱险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罗,”我说时,又举目眺望远处的河岸,现在连车影也没有了。 “我是因为炮火,才不得不离开的。而它们,在炮火中怎么办呢?” “你有没有开启鸽子笼?”我问。 “打开了。”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对,对,它们会飞的。……但另外的牲畜呢?唉,最好还是不去想它们吧。”他说。 “要是你已经歇得差不多了的话,应该走了。”我劝着他,“站起来,走走试试吧!” “谢谢,”他边说边挣扎着站起来,但身子一个摇晃,朝后一仰,又跌倒在尘土中了。 “我一直在照管那些家畜,”这时,他说话的声音单调、刻板,也不是在对我说,“我一直就是照管家畜的。” 此时此刻,我对他已经无能为力了。那是复活节后的星期天,法西斯军队正朝埃布罗推进。阴霾的天空中,云幕低垂,一片灰暗,连敌人的飞机也无法上天。 猫儿会照管自己,飞机没有上天,这就是那个老人能碰上的全部好运了。 《桥畔的老人》现代文阅读题目 1.面对战争带来的灾难,人们纷纷逃离故土,为什么老人却一直坐在桥畔?请分点概括。6分 2.“我一直在照管那些家畜”在全文中多次出现,这样写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3.你怎样理解文末“猫儿会照管自己,飞机没有上天,这就是那个老人能碰上的全部好运了”这句话的含义?3分 4.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5.小说中桥畔的老人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你简要分析,分点概括。3分 《桥畔的老人》现代文阅读答案 1.6分1老人饱受故争摧残后的筋疲力尽、体力不支、疲惫不堪;2老人对故园的留恋;3老人对未来的茫然,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希望,求生的欲望减退。意思相近即可,每答对一点得2分 2.4分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1分,突出了老人无奈焦虑、痛心、愤懑等的心情1分;表达了对战争无声的控诉,突出了文章主题,使小说充满了力量。2分 3.3分老人的最大愿望就是没有战争发生,人畜都能安享和平生活,没有别的奢望,可是现在这么个微小的愿望都难以满足,1分表达了老人对战争来临时的无奈和无助以及对和平的渴望,1分也反映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1分。 4.4分1真实地描绘出了大敌将临、人们仓皇逃命的纷乱而又喧闹的景象;2渲染了紧张慌乱的气氛,也凸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3勾画出了这个满身尘土、疲惫不堪的孤老头形象;4与一直坐在桥畔的老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了老人的孤独。意思相近即可,每答对一点得1分。 5.3分1老人对另外几只牲畜的担心,表明他是是一位充满爱心或朴实、善良的人;2老人最后一个离开家乡,表明他对家乡的留念与热爱;3老人没有家,一直照管牲畜,表明他孤苦伶仃孤独、孤单;4老人毫无政见,战争中被迫离开家乡,表明他渴望过简单平静向往和平的生活。意思相近即可,每答对一点得1分
④ 高高的玉米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高高的玉米》阅读答案:小说以“高高的玉米”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答案:“高高的玉米”既指吉姆家的玉米长势好,也象征了休伊壮实的形象、坚强的性格,同时也象征吉姆夫妇在灾难中的希望。 小说多次写到“烈日”“干旱”,有什么作用?答案: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烘托吉姆夫妇因天灾人祸引起的焦虑与不安的心情。 
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休伊这个人物形象;答案:在灾难面前,休伊偷偷给玉米地浇水,让吉姆见到高高的玉米,看到生活的希望,默默地给予他精神的力量。从感人至深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勤劳、坚强、乐观、默默奉献、对丈夫充满爱的中年妇女。
热点内容
阮染小说名字
发布:2025-04-22 17:47:45
浏览:948
霸气小说完结
发布:2025-04-22 17:27:05
浏览:735
寒生小说阅读
发布:2025-04-22 17:18:22
浏览: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