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讲座
① 听小说的软件哪个好免费而且全
1. 喜马拉雅:作为国内最大的音频分享平台之一,喜马拉雅拥有众多有声小说、广播剧和相声等丰富内容。它涵盖了多种题材和类型,用户可依据个人兴趣进行选择收听。
2. 蜻蜓FM:蜻蜓FM是一个广受欢迎的听书应用,拥有大量有声小说资源,覆盖现代文学、经典名著、言情、奇幻、悬疑等多种类型。用户在此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
3. 声享:声享应用专注于有声阅读,提供了大量有声小说、人文讲座、经典名著等,涉及多个领域的广播剧和音频创作。
4. 荔枝FM:荔枝FM是一个知名的音频分享平台,除了音乐和电台节目,也提供了丰富的有声小说资源。
5. 酷我音乐:酷我音乐是一个综合性音乐应用,除了音乐播放功能,还提供了大量有声小说、相声、评书等内容。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
这些应用不仅提供免费听书服务,还有一些付费的VIP会员服务,可以享受更多高品质音频内容。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选择合适的应用。
② 与阅读同行,打好人生底色
六1班 鲁春扬
金秋十月,温暖的阳光把大地照得金灿灿、暖洋洋的。临泽三中的全体师生聚集到操场之中,只为等待期盼已久的赵剑云老师。作为一名资深的小说家,赵老师将为大家分享自己多年来总结的写作技巧与经验,这对文学爱好者们来说无疑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而我也有幸去参加三中的悦读讲坛,品尝这顿文学盛宴。
初见赵老师,发现她虽年龄不大,但年少有成。一头干练的短发,一身朴素的着装,但却掩盖不住她的那种文艺气质,令人心生敬仰。
赵老师在讲座中说了这样一句话:“文章的好坏在于对阅读的多少,对文学的追求 。”
她告诉我们一个数据,犹太人平均每年每人要阅读近六十本书,而我们中国人均不到两本!而且还是将学生的课本算在其中!可想而知,虽然人们每天忙着在手机上浏览新闻,刷朋友圈,读网络小说,但是原本读书的意义这被遗忘了!对于真正热爱文学的人来说,读书不是在消遣时光,而是在不停地拜访,就如杨绛所说 “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只有这才能说是真正的读书了,所以赵老师才说“灵感来自生活,文章来自阅读。”
而对于文学的高度也是要有一定的追求,就像人一生下来就是追求美好与极至一样,就如赵老师所说“一个人停止了读书,精神就停止了发育。”只有你永不停息地去追求更高的境界,文学才能与你的肉体合为一体,成为你一辈子的财富。如果你做到了这些的话 ,那么前方的路便不再曲 折,因为一本好书会汇集一个作者一生的总结, 而你是永远的受益人 !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是唯一的,就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一片叶子。来吧,同学们!让我们与阅读同行,打好人生底色,把阅读变为终身的必需,改写自己不一样的人生。
③ 有哪些听书的软件
听书的软件包括以下几种:
1. 喜马拉雅FM:这款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听书资源,内容涵盖小说、历史、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感兴趣的书籍进行收听。此外,喜马拉雅FM还拥有广播剧、新闻、综艺娱乐等多种音频内容。
2. 蜻蜓FM:作为一个综合性的音频内容平台,蜻蜓FM也提供了大量的听书服务。除了有声小说,还有各种专业知识讲座、相声评书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内容。
3. 微信读书:这款应用不仅支持在手机上阅读书籍,还提供了听书功能。用户可以选择聆听专业的配音演员朗读小说或名著。同时,用户还可以与好友分享读书心得,发现更多好书。
4. 豆瓣FM:豆瓣旗下的音频内容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听书资源。其特色在于精选的书籍内容和良好的用户体验。用户可以在这里找到各种类型的书籍,包括文学、历史、科技等。
听书软件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方式来聆听书籍内容。这些软件通常具有丰富的书籍资源,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听书需求。除了书籍内容,这些软件还提供了其他音频内容,如广播剧、新闻、综艺娱乐等,进一步丰富了用户的听觉体验。此外,一些听书软件还具备社交功能,用户可以分享自己的听书心得,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互动。
④ 课外阅读与名著指导专题讲座
一
各位老师好,我们现在进行第x讲,第x讲的题目是──课外阅读与名著指导。
为什么把这个单独作为一讲,是因为从我个人的角度而言,还有从现代教学的角度而言,都认为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先来看一下,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量的说明,课程标准当中对小学和初中的课外阅读总量有一个标准就是在400万字以上。第一学段是这样来界定的“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是“养成习惯并且交流课外阅读总量是不少于40万字”,第三个学段是“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也就是说在小学阶段这三个学段有一个基本阅读量的要求。
在课程标准里面也谈到了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其实好读书就是养成学生的基本习惯,让他喜欢读书,并且能把书读好。还要去读好的书,这个层面上的意义是非常多的,但大家要注意要读整本的书。我们还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就是课文以外的所有的阅读材料有很大一部分要靠学生自己去选择,这个才是课程标准精神里面体现出来的。
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有一个建议,它建议的作品有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科普科幻的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当然它和初中是结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他对课外阅读的读物要求的范围是比较宽泛的。关于课外阅读叶圣陶先生也有非常多的论述,我在这里截取他的几个片断,但是也不再一一的读给大家了。他认为课外阅读的时间在课外,但是阅读不能放任自流,不能说老师把时间放在课外了就不管学生的阅读了。叶老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课外阅读的时间是在课外的,但是是需要教师指导的,如果不指导,学生就不会形成好的阅读习惯,甚至会越读越差。
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叶圣陶先生也有一个描述,他说“国文教学的目标其实也就是语文教学的目标,要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第一个重要的就是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就是说阅读课外的书籍是培养学生阅读书籍习惯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关于读书的方式,叶老专门有文章来著述,大家可以在网上或者是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容易的找到。关键是大家要怎么去读他,我为什么要引用这么多叶老的观点,因为我个人研究叶圣陶。但是我研究叶圣陶是想研究中国古代的语文教育与现代语文教育结合点。我是想打通中国传统的语文教育和现代语文教育之间的这种通道,打通这个通道以后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理论教育里的一些精华的东西,这些东西应该渗透到我们现代语文教学当中。当然我们好多语文教学好象都是来自于西方的来自于外国的教育哲学,或者是来自于外国阅读学的,但是我们基于汉语的基于我们本民族思维方式的这种阅读规律,我们还需要寻找,我们还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拼音文字的阅读方式来进行我们的阅读。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大家就会明白,我去美国的时候,接触到了一位美国的语言先生,谢斯特先生。
当我向他请教关于阅读的一些问题时候,这位先生非常正式非常抱歉的对我说,他虽然一生都在研究阅读,但是研究的是西方的阅读,对于汉语的阅读一点认识都没有,他说他不懂汉语,也不懂汉语阅读,所以他又推荐了另一个教授给我,让我跟他去联系。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基本的作学问的态度,也就是说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种的阅读的规律有相同的地方,有相似的地方,有可以互相借鉴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本质性规律性的区别。尤其是脑科学脑思维的东西,它是不一样的,这需要我们自己做一个判别。所以我更多地去研究叶圣陶,去研究中国传统的阅读方式,包括诸子读书法这些。我也请大家去研究这些东西,也不是需要研究,可以去看一看,浏览一下。我觉得老师有自己的思想根基首先要明白自己的历史,要明白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的历史,这样对我们的教学是有意义的。
我们看几十年以前叶老对精读与略读有非常明确的指示,或者是说他明确地告诉我们怎么教。“对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这是多么精辟的一句话。大家可以感受到教学的时候精读是主体,我们要给学生例子告诉学生怎么学怎么读,但是在我们应用的时候,是不可能让老师领着他去精读,或者是学生自己去精读。略读是一个硬性的阅读,学生在学校的时候为了有兴趣,需在课本或者是选文以外再阅读旁的书籍文章。他出了学校以后,我们能给什么?这是我们中国本土的教育家在研究的东西。更深刻地说我们不能只限于课堂里学校里,我们还有将来。
阅读是一种生活,或者说阅读是为了幸福的生活,怎么样才能幸福的生活呢?首先是语文阅读教学要把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好,要有精读与略读。略读与精读是不同的,精读就是所有的细小的都要指导,略读就是老师举了一个例子,然后扶放结合这个例子,一开始是扶着的,后来是放手的,这样的读是略读。略读的“略”字有一个含义,就是“一半”,就教师的指导而言还是要指导,但是是提纲挈领的指。就是学生的功夫而言怎么叫做“略”,就是他精读的时候要仔细的咀嚼,到略读的时候,可能做的功夫就稍微的少了一些。指导略读是不是我给学生一些书,给学生提供了一些书目,然后学生自己去购买自己去阅读,这个就算是课外阅读的指导了。其实推荐书目不算是指导,叶老就说了“你们随便找一些书籍文章来读,读的越多越好,这个当然不算得阅读指导”,叶老是直接这样说的,他说要斟酌周详,开列一个适当的书目篇目,教学生自己照着阅读也还算不得是阅读指导。叶老说开列书目只是阅读以前的准备,阅读当中老师一定要指导。
所以我们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勤奋,一定要不怕麻烦。就是这样扔给学生书目当然很简单,学生读不读,读多少,怎么读我们不去管。可能有些孩子悟性比较高比较好,他就读好了,但是大家应该关注到的是更多阅读有困难的,甚至有一些孩子是阅读有障碍的,他这一辈子在阅读上都不好,他的根源在哪里,就是我们的老师没有去好好的教他。我们老师的作用不是把好学生教得更好,当然这个是我们作用之一,我们更主要是把那些不太好的或者是太不好的或者是有困难有障碍的这样的学生,经过我们的努力把他扶上正确的轨道。如何进行阅读的指导,叶老有很多的论述,关于课外阅读的时间,他也有很多的论述。究竟如何看待课外阅读,如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今天也有幸请到了儿童文学博士,著名的儿童阅读推广人王林先生,我们来倾听他的观点。
二
各位老师好,我觉得就像李老师刚才谈到的一样,课外阅读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和教育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这点上关键是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要调整。我记得张志公先生也曾经说过,叫做“三分课内,七分课外”,我们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甚至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更多,他说“让孩子学好语文的方法不是去参加补习班,也不是做练习题,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想这些前辈的一些观点,就代表了我们在语文教学当中一定要有这样的一个意识,就是只靠一本教材是无法学好语文的,也是无法指导学生学好语文的。我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就是一位教得很好的老师和一位一般的老师,教的很好的老师把每一篇的课文都教的很好,极其的精细。另外一位教的不太好的老师,他可能课文的教学没教好,可是他放开了大量的时间去鼓励学生到课外去阅读。我相信这两个班的孩子在语文素养方面,后面的这位老师对学生会更好。我想对课外阅读而言,老师的重视不能浮在表面,或者是不能口头上重视,在实际教学的时候轻视。我们的脑子里一定要非常地清楚,课外阅读天然的就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部分,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老师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时候,我提示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 要改变教学观念。很多的老师会说,“我的教材都教不完,我没有时间来指导课外阅读”。我常常说的是,如果你的教学方法不变的话,那再把课文减少,再把生字减少,你还是觉得很多,更不用说课外阅读的时间了。教学的观念要调整,至于阅读的教学观念怎样去调整,刚才李老师可能也讲了很多,我觉得首先要提高语文学科课内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的效果。事实上我们老师一方面说课内的教学时间不够,很紧张,另一方面在上课的时候又觉得教学效率偏低,教学的有效性不足,只有提高教学的有效率之后,你的时间才可以省了出来,这就是我想说的改变教学观念。
第二, 我自己觉得指导课外阅读首先老师自己要读起来。我们现在很多老师的阅读有可能是落后在孩子的后面的,特别是儿童作品,孩子非常喜欢的一些童书,老师反而读的比孩子少。所以你就没有办法去指导孩子,也就没有办法给孩子推荐书物了。我觉得一个语文老师首先是一个爱童书,而且爱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老师,这也是老师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各位语文老师怎样提高或者是提升我们儿童文学的素养,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提升的基础上才可以给孩子更多的指导。
第三, 推荐给孩子阅读的作品要“兴趣优先,儿童本位”,这是我说的八个字,就是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尽可能地推荐孩子们喜欢读的那些书。就是你自己读了以后很有兴趣,而且发现学生这段时间也在互相传看这样的书。为什么常常在学校当中发生这样的情况,就是老师推荐给孩子的书,孩子不爱读,孩子自己找来的书,老师又无法接受,不让读。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我们推荐给孩子的书往往不够有趣,我常常说,在这样的一个多种媒体竞争的时代,非常安静的书很难和电视、电脑、游戏网络去竞争,因为那些媒体声光色同时具备。如果一个孩子从安静的书当中得不到乐趣的话,他很有可能就是看电视、玩电脑、玩电子游戏等,所以我觉得推荐给孩子有趣的书非常的重要。
第四, 我觉得要有指导阅读的一些方法和一些方法的策略。在这一点上,很多的老师分成几种情况,第一种就像李老师刚才讲到的,知道课外阅读很重要,鼓励孩子们去读,孩子读什么怎么读了,读了以后,怎么检查,完全不清楚。第二种情况,老师要读儿童作品,也从网上啊,从其他途径找到一些书物推荐给孩子,这样比第一种情况好多了,但是也只是推荐一个书目。第三种情况,我觉得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学会指导孩子阅读,甚至是跟孩子一起来共读,就像你们在共读课文一样,只有在共读的基础之上,你和学生才有讨论的空间。
所以,我想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上,我通常把它分为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环节。阅读前,我想有的地方有儿童文学作品的导读课,导读课不一定是一节课的时间,你就是用短短的几分钟甚至是十几分钟,二十几分钟时间让孩子们对这个你即将推荐的书有兴趣,就是兴趣优先,他就会渴望去读书。事实上,我在教学当中,也发现了只要老师在课堂上提示哪些书是很有趣的,许多孩子都会在下课后去问老师,你刚才给我们推荐的是书是什么。但是还有一些方法比如说,你也可以把这本书中最有趣的一段,或者是最感人的一段拿出来大声朗读,就这节课读给孩子听,读到关键的地方就停住,然后就促使孩子有这样的兴趣去图书馆借来读。当然你还可以在阅读前提示一些阅读的方法,因为有时候孩子不爱读外国的作品,就是因为外国的名字很长,这个时候你就要进行一定的指导,一定方法策略的指导。
我常常在给孩子推荐课外阅读书之前,会给他们提供一个叫做“阅读进步表”,非常地简单,就是阅读的时间从哪一页到哪一页。这个表是干什么的?是帮助那些养成课外阅读习惯的孩子自我监督、自我督促把这本书读完的。这是课外阅读的阅读前的指导。阅读中的.指导,可以给孩子们提示一些阅读的角度,甚至提示一些讨论的方法,也就是阅读的策略。阅读的策略在西方的阅读学当中是强调的比较多的,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当中我们的课文常常都是比较短的篇幅,所以孩子无法完成展开这一切的阅读策略。阅读策略常常有这样的一些,比如说猜测,你通过封面通过目录去猜测故事的内容,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方法。
因为一个人一生当中很多的时候都是在阅读整本书,对读文章的机会反而不多。怎么通过上下文,通过这样一个前后章的连接来推论这人最后的命运,来推论这个故事发展的走向。再比如说图象化思考,怎样通过阅读这些文字在头脑当中还原当时的一些景象。因为阅读不光是字词句的理解,还需要通过文字来体验出意义,这个才是真正的阅读。再比如说自我认知或者是自我监控,就是说无论用哪一种阅读的办法,用哪一种阅读的策略来读这一本书,甚至是包括这篇文章,我至少很清楚我要有意识地来用这些阅读的方法。我知道文学作品当中诗歌和小说的阅读方法不一样,文学作品和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所以你要用一些阅读的策略。我觉得恰好是对比较厚的书,孩子们比较容易实现。再谈阅读后,我觉得老师在阅读的时候,常常就喜欢布置孩子们写一些什么摘抄好词佳句,或者是读后感这样的方法。并不是说不可以,但是各位老师,如果每一本书都这样去做的话,容易让孩子觉得课外阅读是一种负担。
事实上,我们也常说,我们读完一本书主要是享受这本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包括我们这些老师很少去摘抄好词佳句,也不会每一本书都去写读后感,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告诉孩子阅读是一种任务,其实阅读是一种享受乐趣的过程。这一点我反复地强调过。所以在指导课外阅读上,阅读后的指导,我自己常做的办法就是我不会让孩子们摘抄好词佳句,也很少请他们写读后感,但是我会让他们读完这本书之后至少提两个问题,提问的方式其实就是我们的孩子很欠缺的。一本书由于信息量太丰富,结构复杂,人物众多,所以相对来说提问题不是很难。但是还得要教会孩子提问的方法,这个其实也是非常的重要,也是重要的阅读策略。我常常让学生至少在小纸条上提出两个问题。写两个问题干什么,这叫做班级读书为了指导,就是常常说的阅读讨论。我们的孩子们读完这一本书,全班读完这一本书以后,我们要有一些讨论,就像上课一样提一些问题,大家来聊一聊。聊书不必像课文的设计那样严密那样缜密,但是我们可以提出问题来聊一聊书。在聊书的过程当中其实就是进一步地增强孩子的兴趣,也是增强他阅读能力的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对于我们老师来讲需要反复地操练,但是也不要害怕,这个并不难。
课外阅读当然还包括自由的阅读。自由阅读就是老师不必做过多的指导,甚至也不必给书目。很多时候这种阅读的提升,我觉得来自于学生的自由阅读。特别是在小学中年级的孩子之后,他基本上有了自己的阅读的偏好,也有了自己阅读的兴趣,这个时候我要强调以尊重孩子的兴趣为主。常常也有人来问我说,什么时候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什么时候应该引导学生。我个人的看法是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当然是需要给他更多的指导,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我会给他更多的自由。当然自由并不是说完全放弃指导,而是说指导可以是越来越少了。
在有条件的地方,每个星期低年级至少应该有一节阅读课,老师能力比较强可以尝试着在中高年级拿出两节课来做课外阅读的指导和讨论。有的课程甚至叫做安静阅读,就是直接把孩子放到图书馆里,可以自己带来书,也可以在自己的班级里图书站里选书,做什么?就是这一节课用来安静阅读。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书在自己的位子上,老师拿一本书在讲台上和孩子一起看。老师看书的姿势和状态对孩子是一个很好的指导,你不要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可能这节安静阅读课会让孩子的收获更多更大。所以在课外阅读指导方面也是多面向的,多个增长的。比如说可以让全班一起来表演,这也是课外阅读的一种方式。也可以请一些作家到学校里面来给各位小朋友做一些讲座等等。我觉得课外阅读的形式非常地丰富,也很多样,而且要相信我说的话,就是课外阅读对孩子语文学习的意义非常非常地重要。我们老师不要以为它很麻烦,或者是它的操作难度很大,或者是说因为不考试就把他放弃掉。因为一个孩子在小学阶段打好这样的阅读习惯,具有充沛的良好的阅读的兴趣,将对他一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谢谢!
⑤ 毕飞宇《小说课》读书笔记2020-02-09
《小说课》2020-8
毕飞宇,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2月第1版
我读小说读得多了,少说也有几百本了。但对如何阅读小说并不在行。最近研究如何阅读小说,有了新的思路。《如何阅读一本小说》的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几个观点,我觉得很值得研究。
第一,怎样讲故事跟讲的故事一样重要。
第二,小说是虚构的,是作者用语言虚构出来的。
第三,小说里的世界有其内在的逻辑性。
第四,阅读小说时,我们除了关注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之外,还要注意小说的腔调、风格等问题。
在以上这些观点的铺垫下,我读毕飞宇的《小说课》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如果我没有读《如何阅读一本小说》,那么我读《小说课》可能只注意到毕飞宇对小说内容的分析。而现在,我关注到他对小说更多因素的分析,例如小说的腔调、作者的风格、叙事的逻辑等等。
这本书收录的是毕飞宇在多所大学中关于具体小说作品的评论讲座文稿。涉及到的作品有《促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红楼梦》(片段)《项链》《布莱克·沃滋沃斯》《故乡》《杀手》《受戒》和自己写的《玉秀》。
我发现,作为一名小说家,他对小说作品有不少独特的看法。例如,他认为蒲松龄的《促织》是一篇伟大的史诗性的作品,因为它尽管只是描写了一只普通的昆虫,但却展现了大明帝国的全景。又例如,他分析莫泊桑的《项链》,他不认为这是一篇批判资本主义的虚伪、贪婪的作品,而是从马蒂尔德两夫妇买项链还项链,以及他们花了十年艰苦劳动去还债的这个情节中看到了莫泊桑当时社会的一个美好状况——对契约精神的无限忠诚。
但我觉得分析小说,最难的是对作者腔调和小说风格的分析。小说的情数裤节、人物、环境、主题都是比较清晰实在的。而作者的腔调和小说的风格是很虚无缥缈的东西。你在读小说的时候隐隐约约能感受得到,但说不清楚。而毕飞宇在这方面的感受力比较强。
例如他分析奈保尔的《布莱克·沃滋沃斯》,他提炼出作者的风格是“寓谐于庄”,语言风格是温情、俏皮、欢乐的,同时还有含蓄深沉。
又例如他分析鲁迅的《故乡郑毕段》时认为,鲁迅的腔调是“冷”,说他“很冷,很阴,还硬,像冰,充满了刚气”。他还用巴金的滚烫、张爱玲的冷与鲁迅进行异同的比较。鲁迅的“冷”喊誉来自于他的“克制”,对小说中国人的流氓性和奴性的克制的表现。
还有就是汪曾祺的《受戒》。以前我读汪曾祺的小说,觉得他的小说非常具有特点。但我说不清楚那种感觉。而毕飞宇把汪曾祺的风格特点说得比较清楚,说出了我心中的感觉。他说汪曾祺的小说讲究腔调和趣味。他继承了平和、冲淡、日常的中国传统美学趣味。他的腔调是戏谑的,类似于幽默,会让人“会心”一笑的体量很小的幽默。他的小说故事没有什么情节,文本“轻逸”“唯美”。
我觉得以后我在读小说的时候,也要试图去感受并分析作者的腔调、风格这些比较虚的问题。
2020年2月9日星期日
⑥ 小说教学教什么
专家:李冲锋,主要作品《语文教学厅孙范式研究》、《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师教学科研指南》、《教育的细节与大节》等。
这一课的条理很清晰,主要观点也非常明确:小说教学应该教小说的解读方式。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现在小说教学主要关注的是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平常往往说的是这一课教过没有,而不是某一个方法教了没有。主要在于作品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小说主题。
而作者提出:因为小说教学要帮助学和进入小说的世界,如何帮助,我们应该着重在小说的解读方式。所以:解读方式是小说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为什么是教解读方式
首先,解读方式是小说阅读的基础和关键。
其次,教解读方式 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小说教学中的阅读是一种学习性阅读。
最后,教给学生解读方式符合基础教育阶段打基础的要求。
三、理解的框架
小说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适当的解读方式毁雀进入文本,读懂文本的过程。
小说文本的世界包含三个方面:
1.表达方式:主词、句式、语气、结构、修辞、视角、细节、手法……
2.表达对象: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3.表达意图:就是作者的意图,是表达方式和表达对象的结合
在小说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自己阅读时没有看到的东西,教给学生这些东西你是怎么看到的,也就是解读方式。
解读方式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与表达方式直接相关的:包括品味语词、解析句式、体会语气、分析结构、赏析修辞、掌握视角、赏析细节、把握手法……
二是在表达方式之外的,又与作品本身相关的内容:包括写作背景、时代背景……
三是完全外部于作品的解读方式,包括整体感知、自我体悟、反复阅读、概括提炼、剧情表演、借助工具……
总而言之,小说阅读教学就是教学生怎么读懂小说,应当借助作者写作的表达方式。
四、例说小说教学的内容
一是品味语词:
教学内容: 结合语境,品味作者的用语所表达的特殊情感。
教学依据: 小说语词的选择和运用是作者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
教学载体: 选择的特殊语词的段落。
教学方法: 可采用换词体会法。
教学落点: 小说中特殊的语词往往表达作者特定的情感。
二是体会语气
教学内容: 结合语境,通过“语气”体会文本中对话者的心情与心态。
教学依据: 小说作品中人物言说时的语气往往能够表现出人物的心情与心态。
教学载体 :选择对话的段落
教学方扮余链法: 教师朗读——学生自读——学生表演——学生讨论
教学落点: 通过语气,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人物的心情与心态。
五、如何确定小说教学内容
首先教学内容要随小说的类型特征来确定。类型特征就是小说特有或特别突出的特色。
其次解读方式要随小说的文本体式而变化。因此我们要研究小说的文体样式。
参考书目:
《解读语文》
《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
《小说叙事学》
《叙事、文体与潜文本——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说》
《文学“如何”:理论与方法》
我的思考:
这篇讲座很清楚明白地阐明了作者的观点,而我们的语文教学的问题真的是很突出的,原来我们总关注在教一篇篇课文,其实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教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去阅读,文本可能只是提供一个样式,一个例子。就如数学学科中的例题一样。而真正要让学生掌握的是解题方法。
其实这一套的作业本就着重于这个思路的,我们得慢慢去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慢慢去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