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推荐 » 小说阅读cms

小说阅读cms

发布时间: 2021-07-13 17:53:39

❶ 小说分销的一级渠道和二级渠道是什么

小说分销项目愈发火热,想进场的网络从业者每日递增。当然项目越火,竞争力越大,有多少人进场,就有多少(甚至更多)人退场。为了让大家更快的了解小说分销入场资格,特此科普。毕竟大家时间有限,早点了解清楚,早点选择做与不做。小说分销项目门槛

首先了解一下小说分销行业“三大岗位”:平台管理员、平台渠道、平台代理。

平台管理员即为小说分销平台拥有者、创建者,可对接各大原创网文平台并取得小说分销权。既然是分销,作为平台管理员,当然可以创建二级分销,网罗一批二级分销商也就是平台渠道为其卖命,平台渠道生产的佣金,平台管理员和平台渠道之间一般以1:9的比例进行分佣。目前大部分小说分销平台,平台渠道拥有创建下级代理的权利,也就是平台代理了。平台代理生产的佣金,平台管理员和平台渠道以及平台代理之间一般以1:1:8的比例进行分佣。三级分销这个概念应该都懂,带入到微商行业,不就是总代-省代-市/县代之间的关系吗。

可以开始来对号入座了,以你目前的资源,你能做哪一个岗位?

初级玩家(平台代理)资格

工具:电脑、微信未认证订阅号即可

方法:找渠道开代理后台(可以找小编开户),选取热门小说生成推广文案,发送为公众号文章。如果公众号有粉丝可直接被转化,没有粉丝,则已公众号为载体,将文案文章转发到朋友圈、群、进行引流推广。亦可利用公众号后台设置关键词回复,利用各种自媒体平台引流,粉丝到公众号发送对应关键词即可获取对应小说阅读链接。自媒体小说分销推广方法可到这里学习。

中级玩家(平台渠道)资格

工具:电脑、微信已认证服务号

方法:选择合适小说分销平台开渠道后台账户,并对接服务号。推广引流方法同上,这里不再赘述。

高级玩家(平台管理员)资格

工具:钱

方法:利用合适的cms等建站程序搭建小说分销平台,对接各大原创网文平台并取得小说分销权,或者采集并伪原创各类型网络小说,但是这样会涉及到版权问题。想长远发展最好是有自己的原创小说站点,签约一批原创作者为平台输出独家原创小说。然后聘请专业的编辑、站点维运、业务员、财务等等。

❷ 网站小说源码有哪些

目前比较不错的小说源码,老牌的有杰奇、奇文,这些比较不错,市面上超过80%的小说站都是这两种系统。另外还有新兴的比如WMCMS、帝国EmpireBook V7.5,这些都是做本地的,非常不错。

然后还有小偷类型的,就是章节内容不存储,转码阅读的,比如YGBOOK,PTCMS等。
看你自己的需求吧,如果服务器配置够(做小说,首先硬盘得大!),那就选上面的,否则就用小偷类型!

❸ 做网站 cms做小说站问题

在线小说可以用杰奇小说系统,下载小说的话最好下载系统好些。
TXT最好不好存数据库,数据库会非常大,可以作为文本存储到服务器。

❹ 帝国cms建小说站疑问

栏目下的所有小说列表 里面能发很多呢

❺ 一个小说网站空间需要多大 可以在线阅读的 另外求一个小说网站的源码或者程序 CMS也可以

现在一般1G空间就足够用了。源代码你可以到站长站去下载的。

❻ 不浮躁的不浮躁网站

2009年02月:注册不浮躁COM和NET域名
2012年12月:策划构思新版不浮躁,定位为名言故事;
2013年01月:采用国内知名CMS,DedeCMS开发第一个版本的不浮躁站点
2013年03月:网站正式开通上线 书名:不浮躁
作者:王兴权 吴桂英
出版社:龙门书局
出版日期:2011.10
定价:25元 不浮躁:大公司的成功法则,大人物的成功秘诀。
——王兴权
静心,才不浮躁;尽力,才不后悔。
——李嘉诚
放下浮躁,把事情做好。
——万科董事局主席 王石
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
——波斯诗人 萨迪
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
——美国普利策奖获得者、著名记者 罗素·.贝克
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
——法国著名画家 安格尔
无论是谁,假如丧失忍耐,也就丧失灵魂。
——英国著名哲学家 弗兰西·斯.培根 王兴权,生涯教育学者、职业生涯管理专家,时代光华特聘高级职业规划讲师,中华英才网特聘职业指导师,数十所高校特聘就业指导老师。著有《生涯教育》、《如何管理你的大学》、《从求职到谋职》、《30天找到好工作》、《做最出色的新员工——职场新人必修十堂课》、《职业定位决定你的人生》等多部图书。主编出版过30本高校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教材,在黑龙江大学、北大、清华、人大等学校进行了300场各种形式的职业生涯辅导活动。
吴桂英,在媒体行业耕耘多年,自度文化工作室创始人,致力于职场、社科、大学生就业类教材的开发与出版,已为10所高校编写出版过就业教材。 追求“不浮躁”的生活方式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当下的社会,是浮躁!
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社会中的人,还是浮躁!
知是浮躁的社会造就了浮躁的人,还是浮躁的人成就了浮躁的社会。
这是一个可恶的悖论。
总之,现在的社会笼罩在一片浮躁的氛围中……
回忆一下,现在的你是不是总是难以静下心来做一件事?
比如读书。时尚杂志、浅显小说等倒是偶尔翻翻,但不知计划了多少次要看一些厚重的书,拿在手里就是百无聊赖,总也不能沉下心去读,再也找不回那种浓重的油墨香的感觉了。
是不是总是觉得自己处于一种忙乱无序的状态?
比如,早就计划利用假期出去潇洒,但是,时间永远没有。同时,工作也没有做好,自身也没能好好享受闲暇的愉快。
是不是内心总有一种恐慌,恐慌自己不能成功,恐慌别人超过自己,恐慌自己的未来……恐慌无处不在,犹如有一个魔鬼住在自己的身体里!
其实,你有时也在想,曾几何时,我可以利用每个周末在图书馆里吸取精神食粮至华灯初上;曾几何时,我做事情是那么的有计划,按照计划表每完成一件事情,就感觉特别的充实;曾几何时,我总是那么的自信,觉得自己只要想做的事情就一定会做成;曾几何时,我是那么的努力,那么的有梦想,为自己的梦想积极奔波不知疲倦……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变得慵懒无度,变得心神不宁、焦躁不安、无所适从。它们让你被生活的非正常状态裹挟,让你越来越力不从心。这种一无所获,连自己都讨厌的状态更加深了你的不安。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早上等公交车上班,眼瞅着一辆接一辆的公交车停下又呼啸而过,自己要坐的那辆车左等不来,右等不来,于是,心急如焚,焦虑难耐,脖子越伸越长,脚也不停歇,嘴里还在生气地嘟囔:这个破车,什么时候来啊?
一日,似乎顿悟,对自己说,为什么总要如此急躁?公交车迟迟不来,也不必让自己等得那么狼狈,大清早带着糟糕的心情去上班。包里经常备一本消遣时光的书,何不边看书边等?公交车它要来便来,着急也没用。
说到底,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焦虑,工资似乎总是比别人低,房价永远让人不可“高”攀,成功总离我那么遥远,什么时候能过上悠闲的生活,为什么别人总是过得比自己潇洒……于是,有的人拼命地赶,患得患失;有时为了达到目的,甚至不择手段;有的人口打哈欠,我这辈子算完了,没有翻身之日,得过且过……
浮躁的社会,浮躁的人,浮躁的生活,都是浮躁惹的祸!
浮躁就像一张网,网住了你,网住了我,网住了他,网住了我们大家的心,俘虏了这个社会!
做官的浮躁,不为民,为名忙,于是多了不平和庸官;做学问的浮躁,于是多了垃圾研究,少了学术大师;经商的浮躁,极尽手段为利忙,于是多了投机取巧和假冒伪劣;做教育的浮躁,老师不认真上课了,于是多了误人子弟……浅薄的人多了,夸夸其谈的人多了;不会爬就想走,不会走就想跑;吃着碗里看锅里;这山望着那山高……有一句话叫“娱乐致死”,不如换之为“浮躁致死”。心,永远是浮的!这个世界,多了轻狂浮躁,少了一份安详宁静!
是的,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总会有诸多的不和谐,浮躁是其中之一。但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浮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从而去适应浮躁、顺从浮躁,甚而制造浮躁。套用《武林外传》中郭芙蓉的话:生活如此美好,我却如此浮躁,这样不好,不好!如果没有现在的浮躁心态,许多事情或许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我们应该坚决摒弃浮躁的生活态度,积极追求不浮躁的生活方式。做一个稳健的人,不浮躁的人,不断地要求自己、完善自己,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变化。一个国家不浮躁,才能更加稳定;一个企业不浮躁,才会赢得持续发展;一个人不浮躁,才能静下心走好每一步。
突然想到一种渺小的可以忽略不计的虫子。它们生活在苍茫沙漠,那里没有水,但是,它们却在那里生存繁衍。清晨,沙漠中的小虫们早早起床,一只接一只地从沙丘底部它们的家爬上来,在沙丘顶上列队,一大排地立起身子,把它们光滑的背甲对着同一个方向,在太阳还没有升起的时候,会有一阵清风从这个方向吹来,抚过沙丘的表面,爬上小虫的身体。风缓缓地,软软地,悄悄地来,小虫长时间一动不动,在它们的背甲上也悄悄地凝起了水珠,这是晨风带来的仅有的一点湿润,水珠越聚越大,它们相互融合,终于,成了一滴水滴。水滴从小虫的背上留下来,流过它的脑袋、鼻子,最后流到它的嘴边,成了这只小小的甲壳虫一天赖以维系生命的甘露。
我们可以说小虫坚韧,可以说它顽强,然而,如果在等候那珍贵的一滴水的过程中,它们耐不住长时间的静止,那么,它们能等到那生命之水滴吗?它们能一代代繁衍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小虫是不浮躁的。因为不浮躁,它们才能换取生命的存在。
当不浮躁成为一种生活常态,你会发现,糟糕的环境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你会发现,原来每年读书的目标可以轻而易举实现;你会发现,工作有自己的规律,原来自己经常在瞎忙,其实还是有许多休闲时间的;你会发现,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你会发现,以往曾有的脑袋空虚的状态没了,多了更多的充实……
希望大家都能积极追求不浮躁的生活方式,享受悠然人生!如果这本书能够让您安静下来,哪怕在看书的一霎那不浮躁,我幸甚! 第一章浮躁的年代,浮躁的人
上网以后,我们把信息当做了知识,把收藏当做了学习,把阅读当做了思考,把储存当做了掌握。像个花栗鼠在秋天收藏坚果一样,把自己的阅读器和硬盘塞满,却依旧觉得饥渴难耐。
——和菜头
浮躁官风扰清明 /
商海浮躁易沉沦 /
科学浮躁创新降 /
教育浮躁无大师 /
文化浮躁显浅薄 /
浮躁是你的魔障 /
不浮躁箴言 /
第二章你为什么会浮躁
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
——罗曼·罗兰
浮躁,因为媒体浮夸 /
浮躁,因为身心不契 /
浮躁,因为彷徨迷惘 /
浮躁,因为心态失衡 /
浮躁,因为急功近利 /
浮躁,因为不甘寂寞 /
浮躁,因为急于求成 /
浮躁,因为轻易放弃 /
不浮躁箴言 /
第三章有一种成功叫“不浮躁”
对于渴望成功而又屡遭挫折的人,要牢记:你可以着急,但却不可以浮躁。成功之路,艰辛漫长而又曲折,只有稳步前进才能坚持到终点,赢得成功,若一开始就浮躁,那么,你最多只能走到一半的路程,然后就会累倒在地。
——佚名
不浮躁,基业会常青 /
不浮躁,离成功更近 /
不浮躁,工作才快乐 /
不浮躁,心境更平和 /
不浮躁,家庭常和谐 /
不浮躁箴言 /
第四章“不浮躁”可以这样练就
每个人都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和梦想而工作,为了自己的将来是成功的和幸福的,那么你现在就应该是努力的,付出的,不浮躁的。
——李嘉诚
明确目标心自定 /
锐意进取不浮躁 /
善于思考出路多 /
做一个务实的人 /
再努力坚持一下 /
感受寂寞的学问 /
自信让浮躁逃遁 /
追求钝感力智慧 /
唯静心者会长远 /
持有一颗平常心 /
事能知足心常惬 /
不浮躁箴言 /
第五章不浮躁计划——坚持十四天不浮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
独处一天 /
独立思考一天 /
与小孩相处一天 /
去医院看一天 /
在大街上观察一天 /
一天不用电 /
一天不说话 /
围绕一个目标 /
培养一个习惯 /
坚持一个爱好 /
研究一个话题 /
写一篇文章 /
朗读一本书 /
抄写一本书 /
参考文献 /

❼ 逐浪CMS与逐浪小说是一家吗

逐浪CMS是逐浪CMS,他主要是基于网站建设,软件开发这块的,逐浪小说说的是小说而已,阅读之类的书籍;完全就不是同一个层次的。

❽ 小说网站用什么PHP开源产品最好

好像没有现成的东西。用cms改吧。
很多的cms,(phpcms,dedecms)都差不多。

❾ php写小说用什么cms比较好 急!!!急!!!急!!!

哪个最好我不知道,但是杰奇CMS用得最多
织梦CMS做小说站是很强大,但是漏洞太多,你今天上传上去,说不定第二天就被黑了

❿ 请教如何进入搏克

“博客”一词是从英文单词Blog翻译而来。Blog是Weblog的简称,而Weblog则是由Web和Log两个英文单词组合而成。Weblog就是在网络上发布和阅读的流水记录,通常称为“网络日志”,简称为“网志”。

Blogger即指撰写Blog的人。Blogger在很多时候也被翻译成为“博客”一词,而撰写Blog这种行为,有时候也被翻译成“博客”。因而,中文“博客”一词,既可作为名词,分别指代两种意思Blog(网志)和Blogger(撰写网志的人),也可作为动词,意思为撰写网志这种行为,只是在不同的场合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罢了。

Blog是一个网页,通常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Post,作为动词,表示张贴的意思,作为名字,指张贴的文章)构成,这些帖子一般是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的。而作为Blog的内容,它可以是你纯粹个人的想法和心得,包括你对时事新闻、国家大事的个人看法,或者你对一日三餐、服饰打扮的精心料理等,也可以是在基于某一主题的情况下或是在某一共同领域内由一群人集体创作的内容。它并不等同于“网络日记”。作为网络*记是带有很明显的私人性质的,而Blog则是私人性和公共性的有效结合,它绝不仅仅是纯粹个人思想的表达和*常琐事的记录,它所提供的内容可以用来进行交流和为他人提供帮助,是可以包容整个互联网的,具有极高的共享精神和价值。

简言之,Blog就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再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博客(BLOGGER)概念解释为网络出版(Web Publishing)、发表和张贴(Post-这个字当名词用时就是指张贴的文章)文章,是个急速成长的网络活动,现在甚至出现了一个用来指称这种网络出版和发表文章的专有名词——Weblog,或Blog。

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

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他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Blog好象是对网络传达的实时讯息。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

在网络上发表Blog的构想始于1998年,但到了2000年才真正开始流行。而2000年博客开始进入中国,并迅速发展,但都业绩平平。直到2004年木子美事件,才让中国民众了解到了博客,并运用博客。2005年,国内各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原不看好博客业务,也加入博客阵营,开始进入博客春秋战国时代。起初,Bloggers将其每天浏览网站的心得和意见记录下来,并予以公开,来给其他人参考和遵循。但随着Blogging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已相去甚远。目前网络上数以千计的Bloggers发表和张贴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不过,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因为它也逐渐被应用在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目前,BSP商家风起云涌,已有数十家大型博客站点。

也可以说 Blog是weblog的简写,有两层意思:第一、Blog,即——日记/日志,每天记录的都算是日记/志,其的书写是在时间中展开的,时间为顺序,包括我们所写的任何东西;第二、BLOG是以Web(网页)方式显示和发布,借助于互联网,人们就可以彼此分享自己的经验、想法、感受等,并由此形成一种新型的网络虚拟社群和人际交往方式。

在外在形式上,Blog是个独立的站点,相当于是一种个人主页,不过无需学习什么技术软件,任何人都可以方便地来使用,就像每个人拥有自己的笔记本开始书写一样简单。

博客的出现代替了以前的个人网站,任何人不需要懂得网页设计制作技术,就可以在互联网上表达自已的观点,展示自己的风采,记录自己的生活琐事或工作经验...让自己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这也是博客得以快速发展起来的原因之一.

博客(BLOG)?

2004年最热门的互联网词汇之一——博客及其发展简史

(网络营销教学网站 www.wm23.com 2005-01-03)

“什么是博客”成为2004年各大搜索引擎最热门的搜索关键词之一(相关检索关键词还有“什么叫博客”、“博客是什么意思”、“博客中国”等),同时博客(BLOG)也被众多机构和媒体评为2004年最热门的互联网现象。BLOG也就是WEB LOG的缩写简单来说就是网络日记。国内外众多媒体和网站都将BLOG作为2004年最热门的词汇,关于BLOG(博客)的介绍文章,网上已经非常多了,这里简单摘录部分的介绍。

【相关概念】:什么是博客营销 (冯英健对博客营销的定义)

【相关研究】:博客与网络营销专题研究 (网上营销新观察)

下面摘录博客中国发起人、“博客”中文译文的创始人方兴东博士有关博客发展简史和基本史实的文章,有兴趣进一步了解的,可以参考一下。原文的发表日期大约是2002年8月,在博客中国网站刚发布不久。

博客发展简史和基本史实(www.blogchina.com 方兴东)

谁是博客之父?

博客的出现才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是要书写博客历史,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许多史料必须像挖掘“古董”一样去求证,而且分歧和争议颇多。比如谁是“博客之父”?这个问题想要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是不可能的,因为牵涉到许多大名鼎鼎的人物。

最早的博客原型

首先,哪一个是最早的博客网站?显然最早的博客是作为网络“过滤器”的作用出现的,那就是挑选一些特别的网站,并作简单的介绍。因此有人认为浏览器发明人Marc Andreesen开发的Mosaic的What’s New网页就是最早的博客网页。Justin Hall的黑社会链接网页(http://www.links.net/vita/web/story.html)也是最早的博客网站原型之一。

最早的博客预言家

其次,谁是最早的博客命名人?著名科幻作家William Gibson在1996年预言了职业博客(http://www.salonmagazine.com/weekly/gibson2961014.html):“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人为你浏览网络,精选内容,并以此为生,的确存在着这样的需求”。

最早的博客

Userland公司CEO Dave Winer,在1997年开始运作的Scripting News(www.scripting.com)开始真正具备了博客的基本重要特性。并且他将这些功能集成到免费软件“Frontier脚本环境”。不过,这个算不算是真正的最早博客,争议颇多。有人认为,从形式上说,是Jorn Barger于1997年底建立了今天博客网站的基本模样(当时的原始模样可以上网看到:http://www.robotwisdom.com/)。

网管人员使用log(log files)来指称“系统记录文件”,因此几年前如果你用google来查weblog,查出来大多都是例如Seacloak这种网站流量分析软件,而不像今天真正的weblog。

最早使用“weblog”词汇

1997年12月,Jorn Barger运行的“Robot Wisdom Weblog”(http://www.robotwisdom.com/netlit/index.html)第一次使用weblog这个正式的名字。至今,在博客领域,他还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Jorn Barger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形式上,他将log的意义从接近航海日志那种无人称、拟客观、机械式写作,转换成较接近旅游日志的“有人称、有个性”的自由书写。 由Matt Haughey发起的社区博客网站Metafilter 虽然被人广为批评,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它的确是比其他博客网站更有意思。

最早使用词汇“blog”

而目前最流行的词汇“blog”,一般公认为是Peter Merholz(http://www.peterme.com/archives/00000205.html)在1999年才命名的。2002年5月17日,Peter Merholz在题为“词汇游戏”的帖子中如此回忆道:

我一直很喜欢词汇,喜欢一遇到生词就钻到词典里面。我喜欢词汇游戏,词源学更是有趣。没有想到这种爱好居然产生了影响,大约1999年4月或者5月(确切的时间已经记不清楚),我在自己的主页上贴出一个帖子:“我决定把weblog发音为wee’- blog,或者缩写为‘blog’”。我也没有多想,就把这个词汇用进了我的帖子中,后来大家发邮件也开始使用。Keith Dawson把blog收进了“行话查询”中。但是,如果不是1999年8月,Pyra发布Blogger的话,这个词汇可能就无疾而终。

Peter Merholz由此将blog变成动词,后来更衍生出blogging、blogger或者I blog、Blogsphere(博客世界)等的说法。

博客软件工具

1999年,也是博客开始高速增长的一年,主要是由于Blogger、Pita、Greymatter、Manila、Diaryland、Big Blog Tool等众多自动网络出版发布的免费软件的出现,而且它们往往还提供免费的服务器空间。有了这些,一个博客就可以零成本地发布、更新和维护自己的网站。其中1999年8月Pyra公司出品的Blogger是最流行和最有影响的工具。

有博客如此写道:“首次使用blogger的服务时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整个接口竟然可以如此容易上手,出版结果也是同样令人感动。若是带着一些经验开始去使用Radio Userland后,眼泪根本就是滴在键盘上。有点像是emacs当年给我的感觉:无所不能、轻松上手。我会将这些软件与服务最主要归功于(还是助长?)CSS以及CMS的发展。前者提供内容(content)与形式(layout)的分离基础,后者促使程序设计师开始思考并提供一种让更新网页更简单的接口。”

当时,Pyra公司有着一支网络出版软件的“梦之队”。但是,这种成功并没有为公司带来利润,甚至由于财务压力,2001年1月公司大裁员,并一口气裁到了极限:只留下一名正式员工Evan Williams,他是创始人之一。梦之队也分崩离析,另一名创始人是新英格兰人Meg Hourihan。不过,到2003年,Blogger.com被Google购并,终于算是苦尽甜来。

到底什么叫博客?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到底什么叫博客?它与个人网站、社区、网上刊物、微型门户、新闻网页等究竟有什么区别。由于博客形式本身就是综合了多种原有的网络表现方式,因此要严格界定这个“混血儿”不太现实,而且不能过于陷入形式主义。随着演变,博客的形式会越来越多样性。 有人写道:“blog的确存在这种现象。许多新闻媒体(比方说华盛顿邮报)为了强调blog惊人崛起的现象,常用blogger.com的使用人数(目前为750,000)来作指针,而不管其内容特质是否符合blog。事实上,我们也很容易认为使用moveable type、greymatter、b2、blogger、pmachine等等weblog工具都是blog了。至此,blog有没有特征已经不重要,重点是他使用什么软件或服务。我甚至觉得,说这些软件或服务助长了blog疯基本没错,但其实整个数字与群众也是因为这些软件及服务,而将所有类似的活动(管你符不符合blog的任何特质)全都吸收到blog的黑洞中,跨过那些曾经试图分类的企图。”

由于博客并不是纯粹的技术创新,而是一种逐渐演变的网络应用。博客天然的草根性,也决定了我们很难来认定一个正宗的博客先祖,也无法正式认定谁是“博客之父”。到了现在,想来也没有人敢于戴上这顶帽子。否则,一定会被打得头破血流。

博客简单的编年史

1993年6月:最古老的博客原型——NCSA的“What’s New Page”网页(http://archive.ncsa.uiuc.e/SDG/Software/Mosaic/Docs/whats-new.html),主要是罗列Web上新兴的网站索引,这个页面从93年6月开始,一直更新到1996年6月为止。

1994年1月:Justin Hall开办“Justin’s Home Page”(Justin的个人网页),不久里面开始收集各种地下秘密的链接,这个重要的个人网站可以算是最早的博客网站之一。

1997年4月1日:Dave Winer开始出版Scripting News。这个网站是由早期的Davenet演变而来,最早1994年10月7日。

1997年12月:Jorn Barger最早用weblog这个术语来描述那些有评论和链接,而且持续更新的个人网站。

1998年5月7日:Peter Merholz开始出版网站peterme.com(根据他自己的档案记录)。

1998年9月15日:Memepool开始出版,最早的链接是关于“Alex Chiu’s Eternal Life Device”。

1999年:Peter Merholz以缩略词“blog”来命名博客,成为今天最常用的术语。

1999年5月28日,Cam在他个人博客网站Camworld中写道:“Dave Winer开始了最早的博客网站,Camworld无需隐瞒地表示,模范和追随Scripting News。”

2000年4月12日:Weblogs eGroups的邮件列表终止,Jorn Barger和Dave Winer的鼻祖之争开始公开化。

2000年8月22日:Wine在FoRK的邮件列表中贴出帖子,爆发争吵。

2000年10月:Jakob Neilsen表示:“...一般的博客网站都不忍卒读”。

2000年10月14日:Dave Winer暗示他的Scripting News是最早的博客网站,然后他优雅地将这项荣誉归于他很尊重的前辈——WWW的发明人Tim Berners-Lee。

2000年11月:不过Winer很快给自己找到了另一顶桂冠,Scripting News将网站的口号变为:互联网上持续运行时间最长的博客网站,开始于1997年4月1日。

2000年12月17日:UserLand发布SuperOpenDirectory,希望成为目录创建的事实工具。

2001年9月11日:世贸大楼遭遇恐怖袭击,博客成为重要信息和灾难亲身体验的重要来源。从此,博客正式步入主流社会的视野。

博客发展三阶段(史前阶段、初级阶段、成长阶段)

综上所述,准确地说,博客的历史与万维网(WWW,或Web)的历史一样“悠久”。最早的博客应该就是万维网的发明人蒂姆·贝纳斯—李(Tim Berners-Lee),他开设的第一个网站http://info.cern.ch(当然已经不复存在,而被当作古董保存着)实际上就是第一个博客网站,因为里面的内容就是列出所有出现在网上的各类网站。而后的1993到1996年间,NCSA和网景的“What’s New”栏目,也有着博客网站的雏形。当然,这一切我们都把它归于博客的“史前时期”,博客真正的历史可以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

第一阶段(9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萌芽阶段,或者称为启蒙期。

追溯博客的源头,无疑是一件难事。有人认为1994年Justin Hall声名狼藉的“网上日记”可以算早期的博客形式,这个家伙在网上及时发布他对吸毒、做爱的赤裸裸体验,吸引了不少眼球。有人说,1998年Jesse James Garrett发表在Camworld的网络旅行日记,是点燃博客社区之火的导火索,从此博客成为一种新的潮流。但更多的人认为博客最正宗的源头还是Pyra(就是现在Blogger.com的前身),这是一家小小的软件公司,三个创始人为了开发一个复杂的“群件”产品,编写了一个小软件,以博客方式保持彼此的沟通与协同。后来,他们觉得这个简单的小工具对别人也很有用处,于是,1999年8月,就在网上免费发布了Blogger软件。而此前,算得上博客的人大概还只有几打而已。结果,这样一来,如同干柴碰上烈火,许多人利用这个软件作为武器,进入博客队伍。博客队伍开始迅速繁衍开来。Pyra也因为这个根本没有上心的小软件而名声大振。 总之,这个阶段主要是一批IT技术迷、网站设计者和新闻爱好者,不自觉、无理论体系的个人自发行为。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群体,也没有具备一种现象的社会影响力。在悄悄的演变过程中,也有一些事件和人物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启蒙与带头作用。为博客革命准备条件。

第二阶段(2000年——2006年左右):初级阶段,或者称为崛起期。

到2000年,博客开始成千上万涌现,并成为一个热门概念。在博客发展史上,911事件是一个重要的时刻。正是这场恐怖的袭击,使人们对于生命的脆弱、人与人沟通的重要、最即时最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一个重要的博客门类:战争博客(WarBlog)因此繁荣起来,可以说对911事件最真实最生动的描述不在《纽约时报》,而在那些幸存者的博客日志中;对事情最深刻的反思与讨论,也不是出自哪一个著名记者手中,而是在诸多的普通博客当中。

据不完全统计,到今天,全世界自觉实践的博客数量,已经达到50万到100万之众。虽然与3亿以上的网民相比,还显得微不足道。但是这些博客的影响力,却早已超出了他作为个人、甚至作为自己所在行业的原有范围。开始引起主流的媒体的强烈关注,并明显感受到博客崛起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同时,各个专业领域的博客如“雨后春笋”,纷纷浮出水面,越来越成为该专业关注的焦点。除了美国,英国、匈牙利、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博客也形成声势。亚洲,包括中国也开始感受到博客的脉动。估计,在最近一两年内,博客将成为互联网萧条时期最重要的新现象之一,为全社会所关注。

第三阶段(2006年—— ):成长阶段,或者称为发展期。

预测未来永远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尤其预测网络。对于博客的未来,现在要定论,的确太早!而且争议性很大。但是,根据我们的研究和判断,我们还是冒险地认同这样的一些大胆的判断:

到2006年左右,作为一种新的媒体现象,博客的影响力有可能超越传统媒体;

作为专业领域的知识传播模式,博客将成为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作为一种社会交流工具,博客将超越E-mail、BBS、ICQ(IM),成为人们之间更重要的沟通和交流方式。

显然,以上主要是对全球(美国为中心)博客发展阶段的简单划分。在中国,与所有的网络革命一样,继续保持着一定的“滞后度”。在博客方面也不例外,中国的发展阶段基本上差了一个阶段。也就是说,现在中国的博客发展仅仅进入启蒙期,萌芽期,可能需要2-3年,才能进入真正的初级阶段,也就是崛起期。

但是,一向对网络发展保持最密切关注的“数字论坛”成员,从2000年左右就已经开始觉察,并予以极大的关注。2002年,开始义不容辞地充当“博客思想”在中国推广和倡导的先锋。“博客中国”(www.blogchina.com)网站就是这样的一个产物。

虽然给“博客”正式冠以中文名字,还是2002年刚刚完成的事情。但是在中国,最早关注、追踪并系统阐述“博客”想象的,是一直研究新媒体的孙坚华。他在98年、99年的不少文章里已经开始涉及许多博客现象,而2002年8月完成的《博客论》,是国内第一篇系统、全面阐述博客革命的文章。

热点内容
小说那或许只是曾经全文免费阅读答案 发布:2025-04-04 03:21:07 浏览:481
你温柔了时光小说全文 发布:2025-04-04 03:17:25 浏览:366
贵女娇妃小说在线阅读 发布:2025-04-04 03:13:07 浏览:734
喝奶小说校园春色 发布:2025-04-04 03:11:03 浏览:278
女强不小白小说推荐 发布:2025-04-04 03:02:42 浏览:419
有什么好看的种田文小说推荐2015 发布:2025-04-04 02:48:47 浏览:675
好的战争小说请推荐 发布:2025-04-04 02:48:08 浏览:722
推荐看了会湿的小说 发布:2025-04-04 02:45:53 浏览:348
女配妾小说推荐 发布:2025-04-04 02:38:04 浏览:326
好看种马的网游小说 发布:2025-04-04 02:22:51 浏览: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