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推荐 » 小说阅读能力培养的目标

小说阅读能力培养的目标

发布时间: 2021-07-13 17:07:23

㈠ 怎么提高阅读能力

第一,养成有计划、有目的、按顺序的阅读习惯,这样得到的知识才会是系统的、有机的、实用的整体知识。

那种只要是书,不管有用无用拿来便读,今天读这个,明天又读那个,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读书方法,只能是浪费时间又所得无几,必须加以纠正。

第二,对计划阅读的书籍应有分类,使“精读”与“粗读”结合起来。

若凡书都采用“细嚼慢咽”的读法,便会读得很少,使知识面狭窄而成其“陋”;

但每本书都“狼吞虎咽”地读,虽读得多,却因浮而不深而成其“杂”。故读书必分类,使“粗”“精”结合起来。

至于什么书宜精读,什么书宜粗读,应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而定,但一般说来,基础知识的教科书当然是应精读的,而参考书目可粗一些。

第三,阅读时要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以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

古人读书的经验告诉我们:疑者,觉悟之机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只有在阅读中善于提出问题并认真去思考,才能深入进去,达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真正掌握其精英之目的。

严格按照这三个方面去做,便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自己的阅读能力得以极大提高。

那时,你就不仅能够“读万卷书”,而且更能“读破万卷书”。

㈡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有可能你正在为怎样提高小学阅读水平而觉得苦恼,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提高小学阅读水平重要的就是多读,注重读书的方法和步骤。下面就带你了解小学阅读辅导提高阅读水平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从小开始)以上的五次阅读法以及阅读的三个步骤都是非常实用的提高语文水平的方法,如果能够拿去实践,那么学生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小学阅读辅导其实并不难,只要用对方法,学生就会在一段时间后得到提高。

㈢ 阅读能力怎样才能提高啊

阅读,是我们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源泉。有效的阅读手段或方法,将大大地提高我们的知识储量和质量。增长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才干并激发我们的创造才能。
一、明确阅读目的
阅读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换言之,就是培养学生语文诸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是将书面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结合,从而构建出意义的过程。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此外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语文综合素养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阅读能力是综合性很强的能力,认清阅读能力的结构,对于认识阅读教学的目的、途径、方法都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从阅读过程来看,构成阅读能力的要素应当是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及运用能力。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认读能力是理解能力的出发点和前提条件,只有认读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才能促进理解能力的协调发展,与此,只有理解、鉴赏透彻全面深入,评价才能深刻、犀利,有针对性。
二、提高阅读效果的基本途径
1、明确阅读目的,提高阅读兴趣
目的明确是我们阅读的动力和前进方向,语文教材中每单元前都有单元内容简介和阅读指导方向,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和主功方向。我们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指导方向,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围绕中心和核心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例如第十二册第二组导读指出:“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有的可以在阅读前收集,为理解课文作些准备;有的可在阅读后收集,使学习活动进一步扩展。坚持这样做了,一定受益匪浅。”同时,结合《读写例话》中的读法指导进行针对性的阅读教学,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人教版)。在进行目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新思维,在阅读助推器的作用下,保持积极、饱满、活跃、清晰的阅读情绪与单元教材“亲密接触”。通过教材资源的整合,删繁就简,自下而上的、自上而下的和相互作用。在促使学生明确阅读目的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只有兴趣高了,阅读目的性明确了,学生才能以饱满的精力投入到阅读的内容中去,才能提高阅读效率。
2、拓宽丰富知识,提高认识
课外读物暂且不说,仅就课文课本内容而言,天文地理,科学技术,海洋生物、中外科学家等等,无所不有。一些反映近年来科学技术新成果的文章(克隆技术等),陆续编入课本中来。语文课本内容的时间、空间的跨度之大,是其他教材难于相比的,可见内容之丰富。学生阅读这样的教材,没有丰富的知识,是无法深入理解课文,更谈不上鉴赏、评价课文的。我们要扩大学生知识面,注意收集积累,并提高他们的认识。
3、培养阅读的概括力和思维品质
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是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但绝不是唯一目的,比这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和能力的核心成分是思维,阅读能力的核心更是思维,阅读过程的主要心理活动是思维,因此,培养阅读能力首先培养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最基本特征是概括,即概括是智力与能力的首要特点,所以培养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概括能力。
思维品质是属于意识范畴,它既不能手把手地传递,也不能脑对脑地传输。学生要从阅读中获得知识,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和概括能力,只能通过自己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来吸收。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关注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
阅读能力培养要从思维能力培养入手,而思维能力培养培养应以培养思维品质作为突破口,因为思维品质的好坏标志着智力层次的高低。
4、阅读技能的训练
阅读能力是完成阅读的某个方面活动的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阅读技能的训练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
(1)理解词语技能的训练
例如词意、词性等的理解以及它们的用法,在词意理解方面:可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变换句式、同桌或小组合作合作探究等多种方法准确理解词语;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词语理解的方法,进行理解词语的练习。
(2)理解句子技能的训练
例如名言警句的理解;课文重点的句子的深刻含义的理解等。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或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小组合作探讨的方法理解句子。并通过背诵、摘抄、运用等形式积累富于意义的句子。
(3)理解段落技能的训练
让学生在理顺课文的基础上,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落大意;理解段的表达形式,如承接式、总分式、并列式、因果式、递进式、转折式。
(4)理解篇章的技能训练
在阅读中学会归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理顺课文之间的结构与思路,如总——分——总,分——总等多种结构安排;领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如前后照应的写法,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5、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什么是习惯呢?心理学认为,在一定条件下经常地完成某种行动的需要,就是习惯。习惯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因此,良好习惯对于培养积极的个性品质有着重要作用。阅读中还常常会触发深刻的思考,而一些很有价值的见解又往往稍纵即逝。这就需要边读边动笔。此外,在阅读中也会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资料,也应及时或作摘记或作索引。如果学生能养成这些良好的阅读习惯,那将会终生受益。教师要在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阅读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当然,提高阅读效率的可效性还有许多种方法,但不可否认,明确阅读目的,提高阅读兴趣、拓宽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培养阅读的概括力和思维品质、阅读技能的训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

㈣ 怎样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提高阅读能力,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多读多思考,在读的过程中学会归纳、分析、总结、反思。下面分享一点阅读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首先,可以学习一下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掌握快速阅读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脉络和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阅读理解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具体练习见《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安装软件即可进行试用训练。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提高阅读速度5倍左右,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阅读、学习效率,取得好成绩。

在阅读过程中,要学会并养成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阅读的习惯,使我们在阅读时善于发现重点、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材料。在读书的过程中或读完一本书的时候,要学着做点读书笔记,记录一下书本的脉络主旨、主要人物、事迹、以及阅读感悟等,一些优美词句也可以摘抄一下。比如,段落:掌握段意最方便的办法是抓“主句”,也就是抓住说明全段主要意思的句子。其次,抓住文章的脉络主旨:有的文章,标题就说明了中心思想,有的在文章开头和结尾点明中心思想,有的则通过主要事件来表达中心思想,只要根据主要事件,就能很快确定中心思想。其三,对于文章、书籍中的主要人物、事迹、观点、中心思想等一些重点,要有意识的进行记忆,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促成更好的理解。

㈤ 如何提高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等啊

就个人知识的获得来说,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亲自实践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然后通过思考上升为理性知识,这些构成了个人知识的一小部分来源。另一方面则是直接把人类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继承过来,把社会的知识转化为个人的知识,这是中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或大部分来源,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个体都必须亲自去体验,这不再是必要的了;他的个体的经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他的历代祖先的经验的结果来代替。”在继承知识的各条途径中,可以说阅读是一条主要途径。 实际上,在校学习时,仅仅依靠上课是无法理解全部知识的。可以说,学生时代的学习一天也离不开阅读,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要用书,离开书,离开阅读,学习就会十分困难。要知道,老师上完课就走了,而书籍却始终伴随着我们。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要珍惜这无忧无虑、精力充沛的宝贵时光。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多读点书,多继承点人类的宝贵知识财富,为一生的事业打下雄厚的基础。同时在阅读活动中增长起来的阅读能力,将为一生中不断地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要不断改进阅读的基本条件 阅读需要哪些条件呢? (1)要掌握常用的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 阅读就是要通过与字、词、句、段、篇打交道,从中获取知识,如果不掌握这些知识,那么,阅读就变成看“天书”了。 中学生如能掌握5000个字,阅读一般文章就问题不大了。有的学生之所以阅读能力差,就是因为没掌握足够数量的字、词(主要是实词)和词组的表达概念,而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句是用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律联结而成的语言单位,一般用来表达判断,表达相对完整的思想。对句的理解不单要求掌握词义,还要求掌握语法。没有语言,思维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见,阅读的重重困难,往往是由不识字词,看不懂句子的意思带来的。因此认真学好语文,在阅读中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家用他们的亲身体会,明确地指出了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有一位数学家说:“很难想象一个文理不通、错字连篇的人,能把逻辑严谨的数学内涵表达出来。”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我从小打好的语文基础,对我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还觉得学好语文对训练一个人的思维很有帮助,可以使思想更有条理。这些,对我后来学好数学都有很大好处。”人们赞誉苏步青为“数学诗人”。 (2)要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 不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就会给阅读带来很多不方便,甚至困难重重。有人说,到了21世纪,如果不懂生物化学,不懂生态学,可能连报纸都看不懂。现在报上经常出现“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遗传工程”、“基因”等专用名词,不少人似懂非懂,就是因为缺乏高中生物的基础知识。可见,要想在现代化社会里提高阅读能力,必须尽快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行。 (3)要会用工具书 在阅读时难免有些字不认识,也有的一时想不起来,这时,如果手头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成语词典》等工具书,就可以及时地查一下,以扫除阅读中的障碍。当然,根据阅读的需要,准备一些相应的参考书籍,准备随时查找也是必要的。 如果工具书齐备,查找熟练,阅读起来就会顺利得多。当然,通过查找工具书,又可以使自己的知识进一步丰富起来。 (二)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书 面对浩瀚的书海,如果读书没有目的和计划,将会无所适从。 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每天又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因此,可供阅读的时间,尤其是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不多,如果读书再没有目的和计划,就会使宝贵的阅读时间得不到充分地有价值地利用。 中学生的阅读应以达到这样的目的为出发点: 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发挥自己的特长,有利于弥补自己的弱点,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安排阅读计划时要注意: 围绕课本阅读一些有关的课外书。例如,读一些与课内学习有关的科技史,人物传记,这样有助于提高课内学习的兴趣,充实课内学习的内容,使思维更加活跃。 围绕自己的爱好或特点读一些有关的课外读物,一个爱好理科的学生,可以定期到阅览室读有关的报纸杂志,一个喜欢文科的学生,可以定期去读各种文学刊物,也可以利用假期阅读文学名著。 至于课外书的选择,可以请教老师,请教高年级的优秀生或同班的同学,也可以请教家长。把他们的好经验学过来,实在是一种省时间的好办法,选好一本书,就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得到较大的收获。 书选好了,再把读书的时间分配好,不仅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也不至于冲击课内的学习。长期坚持下去,学习中的弱点就可以得到弥补,个人的特长就可以得到发展,既促进了课内的学习,又丰富了课外的精神生活。 不少学生读书缺乏目的和计划,一昧地从兴趣出发,常常看一些侦探小说、武侠小说,达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为看这些书而开夜车,不完成作业,结果严重干扰和影响了课内的学习,这是一种不好的读书倾向。 (三)要处理好博览和精读的关系 博览就是广泛地看书,目的是针对书的内容作一般了解,以发现书内精华的部分和急需的知识。广泛阅读可以博采众长,正如鲁迅所说:“如果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博览就是观大略,在短时间内阅读大量书籍,为精读创造条件。观大略的方法是:看目录,从目录中发现有用的内容,再翻阅有关部分,到书店选书就是用这种办法;看内容提示,看书的开头几段和结尾几段,以掌握书的大概内容;也可以用快速阅读法,就是用较快速度读一遍,了解大致的内容。 在博览的基础上,在同类的书中选出一本最好的进行精读。精读之后再阅读同类的其他书籍。精读时,要“细嚼慢咽”,要多动脑筋,要反反复复地读,还要认真做读书笔记。 数学家张广厚在谈起学习一本数学小册子时说:“这篇论文一共20多面,我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老用手摸这几页,白白的书边上,留下了一条明显的黑线。这样反复学习,对我们研究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的爱人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和吃书一样。’” 精读过的书,要做到:一懂,就是对书的基本内容要达到理解的程度;二记,就是要记住所理解的内容;三会,就是会运用这些理解了的知识;四熟,就是能熟练地将从书本内学到的知识表达出来或运用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中学是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阶段,因此要把精读的目标指向教科书和主要参考书。 (四)要勤于思考 爱因斯坦说:“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求的一切。”就是说,阅读时要抓住书中的精髓,实现由浅入深的转化。 英国诗人柯勒律曾把读者分为四类:第一类好比计时的沙漏漏沙,注进去,漏出来,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第二类好像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动,甚至还脏了些;第三类像滤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流了,留下的只是豆渣;第四类像开掘宝石的苦工,把矿渣甩一边,只要纯净的宝石。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阅读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华罗庚说:“高中程度的同志可以回想一下过去学过的小学算术、初中代数在脑子里还有那么多吗?没有那么多了。因为我们理解了,会运用了,这就是说书变薄了。”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阅读时要实现由多而杂到少而精的转化。 综上所述,阅读时,要竭尽全力,力求做到“留下宝石”,“引向深处”和“把书读薄”,为此,就要勤于思考。 具体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力求理解 读书应当边读边想,力求理解,弄懂书中所说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原理,阅读时,应当每看一段就想一想,把道理弄懂;在全文读完之后,再串起来看一看,想一想,找到各段之间的联系,以便从整体上理解一篇文章,一节课文或一章内容。 (2)理清思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文章有思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每一篇文章都体现着作者的思路,遵循这一思路阅读,才能理解文章的实质。可见理清思路对阅读多么重要。 在阅读自然科学著作时,对书上提出的原理、规律、定律、公式,不仅要理解结论,尤其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看这些结论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李政道博士说:“当读完一段之后,就应当把书合上,自己把思路走一下,如果走不出来,再去看书,想想自己为什么走不出来,别人为什么走通了。”阅读时,只记现成结论,而不考虑这些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那么思维能力就很难在阅读中提高。 (3)要能提出问题 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根据自己所具备的知识,认为书中的一些见解不正确、不完整,提出异义或补充;一类是因为自己具备的知识还不够,因而有不懂的问题。中学生随着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阅读时发现第一类问题会逐渐增多,而第二类问题会慢慢减少。 一旦发现问题,再深入阅读有关书籍,并且深入思考,收获会更大,还有可能发现新的知识,获得新的见解。 (4)要独立回忆,学会准确表达 阅读后,要通过回忆再检查一下阅读的效果。对已经理解的内容要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写在读书笔记上,以备日后查用。钱伟长说过:“读一本书,只要清楚它的梗概,了解它的主要精神和主要问题,先把最重要的东西学到手,然后回顾一下,看自己解决一些什么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最好用小本子记录下来,以便以后解决。” (五)要记好阅读笔记 威廉·李卜克内西在《忆马克思》一文中说:“只要有一点可能,他任何时候总要工作的。就是去散步,他也要带一本笔记簿,并且时时在上面写点什么。”为了写《资本论》,仅在 1850年 8月至 1853年 6月,马克思就摘录了70个不同作者的著作,写了24本有关政治经济学的笔记。在写《资本论》的过程中,他摘录的书有1500多本,写的笔记至少有100多本。 马克思在笔记的封面上写明做笔记的时间和地点,编上笔记的序号,有的还加上标题……每本笔记都编有页码,为了日后查阅方便,很多笔记都做了目录和内容提要。 黑格尔读书学习,也有一个独特的习惯,就是把读过的书,按语言学、美学、几何学、心理学等分类,把它们放到贴有标签的文件夹里。这样,当需要什么材料时,随时可以拿到。这种习惯,他坚持了一生。 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光摘抄的卡片就有5000张。 (1)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做笔记的过程,就是一个加深理解、加强记忆的过程。有人说:“眼看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就是做最简单的摘录,也需要动动脑筋,以摘录最精彩的地方,至于写体会,那就更要动脑筋了。因此,有了“要做笔记”的愿望,必然会促使你专心阅读。再加上与书籍相比,笔记自然要简明、深刻和概括得多,不仅利于理解,也利于记忆。 (2)利于积累资料,使知识“外贮” 经过长期阅读之后,就可以通过笔记积累起符合自己需要的大量资料,弥补头脑记忆的不足。因为用头脑记忆,往往不够准确和持久,难免忘记、记错或记混。如把资料分门别类保管好,则可以长期为学习及以后所从事的工作服务,只要不丢,就没有“忘记”的问题,只要使用之前看一看,这些“外贮”的资料又可转为“内贮”的记忆,使知识的运用得心应手。保尔·拉法格在回忆马克思时说:“他有这么一种习惯,隔一些时候就要重读一次他的笔记和书中做上记号的地方,来巩固他非常强而且精确的记忆。” 不少中学生在阅读时,轻信自己的记忆力,懒得动笔,以致到需要运用阅读的收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忘记得一干二净,感到很后悔。 还有的中学生笔记记了不少,但不知道定期分类、整理,不知道妥善保存,因此当需要运用时,又因太乱而难以查找,使笔记成了“死材料”。 一般精读的书,可用笔记本做笔记,而博览的书,可用活页纸做笔记,然后定期分类、整理。 如果在中学时代,就学会做读书笔记,学会积累和整理资料,那么,天长日久,不仅可以促进课内的学习,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学会一套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这必将给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自学带来极大的好处。

㈥ 怎样提高阅读能力

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主要以下几点:

1,要克服反复浏览的习惯,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避免眼睛来回不断地来回移动。

2,要默读,不要朗读,发声的阅读是快速法的大忌。

3要聚精会神的读,提高自己的注意力,一心一意。

4要在阅读中,培养自己兴趣,要与兴趣融为一体。

5要经常训练自己的连读能力,长期坚持练习,以便形成学习习惯,巩固自己已经取得的成果。

6阅读之后,要学会做笔记,即便是简单的整理一下书籍,也是有必要的。

(6)小说阅读能力培养的目标扩展阅读

提高阅读能力的书籍

1如何阅读一本书

2超越者

3学会提问

4博赞学习技巧

5实用性阅读指南

㈦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出了哪些培养目标

我通过练习快速阅读来激发右脑潜能,提高阅读能力。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我们“脑、眼”潜能,培养我们直接把视觉器官感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意义,消除头脑中潜在的发音现象,越过由发声到理解意义的过程,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方式,实现阅读提速、整体感知、理解记忆等的提高。

掌握快速阅读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脉络和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做提效率;同时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具体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安装软件即可进行试用训练。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你的阅读速度提高5-10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阅读、学习效率,取得好成绩。

上面讲的只是方法,最重要的还是多阅读、多练习。

热点内容
妻迷小说在线阅读 发布:2025-04-04 13:08:46 浏览:704
好看的种马修真小说完本小说排行榜完本 发布:2025-04-04 13:06:33 浏览:900
好看的小说推荐末日 发布:2025-04-04 13:00:49 浏览:263
手机氧气听书打开后网络不给力 发布:2025-04-04 12:40:55 浏览:155
太古剑尊小说阅读 发布:2025-04-04 12:39:11 浏览:259
经典古言小说排行 发布:2025-04-04 12:39:06 浏览:731
监狱小说夙九免费 发布:2025-04-04 12:32:39 浏览:517
公交车乱搞女教师小说原始全文 发布:2025-04-04 12:32:36 浏览:518
高中校园小说暗恋 发布:2025-04-04 12:10:10 浏览:686
师生恋的言情小说名字 发布:2025-04-04 12:06:32 浏览: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