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双杰小说阅读
❶ 江门电台9.33,12:30郑达直播小说叫什么名
武林双杰,网上也可以找到连播的地方,就是音质差。
❷ 介绍些好看的小说
《知北游》:这个世界感动人的,不只有爱情、友情、亲情,还有一个人的追求,对宿命的抗争。天才的想象力,多元素的融合,对人性深刻的解剖,出色的文笔,使这本书分外精彩!
《妖皇传说》:有描写战斗的小说很多,但把战斗写的如此悲壮、富有张力却很少, 读它让我有种对生命的敬畏之感。
迷途之战:有些人的成功不带丝毫侥幸,偶然之中有着必然。主角狠!!!
《庆余年》:对人心理的,对人性的描写实在是好,这就是智商高的书籍,对局势的把握特到位。
《邪风曲》:这是修真小说中最注重团结的,人多力量大啊
《升龙道》《 逆龙道》 《白狐天下》 <异人傲世录》《亵渎》 都不错!
看有没你没看过的,好书不需多····
❸ 戊戟小说有哪些武林双杰是他写的吗
有《武林传奇》《江湖传奇》《神州传奇》《奇侠传奇》
《黑鹰传奇》《黑豹传奇》《隐侠传奇》《神女传奇》
武林双杰也是他写的
❹ 广西心里学会是教育联合部门吗
戊戟戊戟武侠作品:《武林传奇》、《江湖传奇》、《神州传奇》、《奇侠传奇》、《黑鹰传奇》、《黑豹传奇》、《隐侠传奇》、《神女传奇》、《杜鹃传奇》、《刀客传奇》、《岭南一剑》戊戟生平简介:从武侠迷到武侠小说家熟读戊戟小说的人都知道,出自他笔下的一些主要人物诸如小蛟儿、公孙不灭、聂十八、娉娉和婷婷等都年轻聪慧,机灵敏捷,身手不凡,也许人们不会想到,戊戟先生今年已至古稀高龄了。不过看上去仍精神矍铄,很有神采。他待人谦和平易,十分亲切。坐下来聊天,他思维清晰,反应很快,令人暗暗称奇。戊老祖籍江西吉安,幼年迁居广西柳州。祖父给他取的名字叫刘祖汉,后来他投笔从戎参加革命时改名为王影。戊戟是他开始写武侠小说时才取的一个笔名。他的人生经历其实也颇富有传奇色彩。他出身于商贾之家,却并没有秉承父辈那种经商的天分,自小偏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并且特别钟爱《七侠五义》、《施公案》、《彭公案》之类的行侠仗义惩恶扬善的小说,往往读得荡气回肠热血沸腾。那时他心中有个愿望,有朝一日也要一柄青锋一匹瘦驹一袭长袍行走江湖。后来他果真偷偷离家出走,凭藉年轻人一腔热血冲动跑到一江之隔的广东参加了粤中纵队,成为一名游击队员。那年他20岁。在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了大半年,全国解放了。戊老先后在粤赣等地的文化部门工作。不料在反胡风集团时,他莫名其妙被当成“胡风分子”被揪了出来。1959年,他一不留神又被列为“特嫌分子”而被内控使用。“文革”开始,因他一直在文化单位任职,所以毫无疑问被视为“臭老九”而打入另册,经常要接受造反派们对他的“教育”和“改造”。其间几多风雨,几多坎坷,真是一言难尽!文革结束,倒转的乾坤扭正过来。戊老这才感到可以透一口气了。然揽镜自顾,华发早生,几十年抛掷的光阴再也拾捡不回了,激愤之情难以言表。此时他被擢升为佛山文艺创作研究室副主任,同时出任《佛山文艺》副掌门。可是当时摆在他眼皮底下的窘况是,作为地市级的文艺期刊《佛山文艺》发行上不去,读者不爱看,摊派到基层文化部门的杂志被人们一捆一捆拎回去做了枕头。怎么办?这时候,以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港台武侠小说家的作品在大陆抢滩登陆,《射雕英雄传》、《七剑下天山》等风靡一时,读者争相购买,一睹为快。戊老以一个编辑家敏锐的触角感觉到这是一个市场。当时有这样一种说法,文化市场一定要自己占领,你不占领就会被资产阶级占领。出于一种责任感,戊老开始试着去写第一部武侠小说《神州传奇》,一边写一边在杂志连载。不料还未连载完毕,竟在文艺圈子内激起轩然大波。有人公开指责这部作品是“歪门邪道”、“不正统”、“品味低”的东西,“离晒大谱”(太离谱了)。不少同事私下劝他注意把握分寸,别去冒风险,小心吃亏。与此反应截然不同的是,许许多多读者对这部小说持肯定的态度,并盛赞写得好,“弘扬了中华民族路见不平出手相助的传统美德,给人一种积极的不畏邪恶的向上的勇气。”当时任广东省文化厅厅长的唐瑜同志以及佛山市文化局局长谢金雄同志看过连载后,也对他的创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鼓励他继续写下去。读者的支持与领导的鼓励使戊老心里有了底,他坚信自己走的路子是对的。文艺作品就是要绝大多数群众看的,只要群众喜欢就说明是成功的。很快,他又投入到第二部小说《江湖传奇》的创作中去,没想到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并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武侠小说家。期刊界出现“戊戟现象”从1983年至今,戊老埋头致力于武侠小说创作,以一种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求索精神,先后创作完成了《武林传奇》、《江湖传奇》、《神州传奇》、《奇侠传奇》、《青凤传奇》、《黑鹰传奇》、《黑豹传奇》、《隐侠传奇》、《神女传奇》、《杜鹃传奇》和《刀客传奇》等长篇传奇小说共计十一部,另外还有一部《岭南一剑》中篇传奇故事。这些作品的问世不仅赢得了广大读者对他由衷的崇敬与喜爱,也奠定了他在我国武侠小说界的地位。随着戊老的知名度愈来愈高,拥有的读者群人数愈来愈多,不少报刊杂志把提高发行量扩大影响面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说来也真奇怪,论哪家报刊登载了戊老的武侠小说,发行数量都会节节攀升,占领不少市场份额。这一现象曾一度被期刊界称为“戊戟现象”。江门市一家文艺刊物在连载戊老的作品之前,仅印8000份,还有积存现象,干脆改为内部摊派发行。自推出了戊老的《江湖传奇》后,销量一下跃升了10倍,喜煞了该刊的老总。广州市一家群众文化性质的杂志以前的发行量仅1万份,因为印数不大,当时在一个机关小印刷厂印刷。自登载了戊老的《奇侠传奇》后,印数提高到十几万份,只好拿到外面规模较大的印刷厂去印。戊老的第一部小说连载完毕准备结集出版时,当时不少人担心,这部小说已经在杂志上面连载过了,出书还会有人买吗?出版代理商也忧心忡忡害怕赔钱。等书印出来的时候,戊老专门跑到印刷厂去观察效果,结果发现厂门外排了一条长龙,很多经营书店的个体老板等候批发。印刷厂一位老工人告诉他,出现这么火爆的情况他仅见过两次,一次是印贾平凹的《废都》,一次就是这回了。结果首印的3万册被抢购一空,代理商不但没赔钱,还赚了钱买了房子装了空调。不少报刊编辑部的老总正是看中了戊老作品中所蕴藏的巨大市场潜力,所以才纷纷登门求稿的。有一段时间,他不得不同时为三家月刊一家周报供稿,四部长篇武侠连载同时要“按揭”出笼,月产量接近10万字。尽管这样,还是难以应付更多的登门约稿者。无奈之下,戊老只好以“年事已高力不从心”为由婉拒了。的确,他当时已是60多岁的老人了,每天早上8:00起床开始动笔,中午休息1个半小时又要继续写作。深夜一点半后上床休息,大脑又在酝酿第二天的故事情节。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量对于一个花甲老人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负累。若没有一种热爱和奉献精神,是很难做到这点的。一次,广西一家杂志主编打来电话,请戊戟无论如何给他们一部长篇。戊老自然不敢答应。那位主编十分奇怪地问:“你不是有个写作班子吗?鼓捣一部长篇还难吗?”令戊老哭笑不得。戊老哪来的“写作班子”?他写作甚至连电脑也没用上,至今都是一笔一画在稿纸上一个格子一个格子地爬。写到不满意的地方,还要撕掉重新再来。可以问心无愧地说,他的每一部作品都称得上是心血之作。他曾经对家人说过,愈是读者爱着我的作品,就愈是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去写,尽可能把最精美的东西奉献给他们。鉴于戊老在武侠小说创作领域取得的突出成绩,广东省文联于1993年向他颁发了“广东省通俗文学奖”荣誉证书。据悉,荣膺此项殊荣的戊老是第一人。顺德市一位农民企业家因为喜爱读戊老的作品,联合了一家文化单位为他颁奖。农民奖作家在文艺界还是破天荒的事情,当时各大传媒均对此事作了报道,在文坛一时传为佳话。封笔之作《刀客传奇》在戊老的武侠世界中,邪恶与正义相逐,奸佞与忠善相争。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奇诡多变的人物个性以及险恶异常的江湖环境使人如身临其境,读后有一种酣畅淋漓十分尽兴的感觉。他的小说没有多渲染个人之间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没有陷入江湖帮派之间相互仇杀的小圈子里,他的小说中始终张扬着一股正气,一种使命,这股正气和这种使命往往与民族大义与家国忧患紧紧联系在一起。可以说,一腔热血,铮铮铁骨,凛凛正气,铸就了他的作品与众不同的魅力。在谈及读者为什么热衷于去读武侠小说时,戊老颇有感慨地对记者说:“任何一个时代和社会,都有自身的不足或局限。人们总有一些想说不能说的话,想做又不能做的事,所以人们就希望能够有一个‘超人’出来,替他们说话做事,伸张正义。而武侠小说正迎合和满足了人们的这种心态,所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紧接着,戊老话锋一转:“一部好的武侠小说,绝不仅仅写一些打打杀杀的故事,它要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要激起人们心中对正义的追求,对尊严的向往,对民族气节的捍卫。可惜眼下这类作品太少了,包括港台的一些武侠作品的格调品味都不太高,老是把人物定位在‘小我’上面,从而失去了很多有益的东西……”现在,戊老已推掉其它刊物的稿约任务,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刀客传奇》的创作中去。毕竟年事已高,写完这部长篇,便打算金盆洗手,“退出江湖”颐养天年了。顺便提一句,戊老并不是武林高手,也没有什么“武林秘笈”之类的东西。不过,他是一位通晓中国历史的作家,曾在国内一所名牌大学面壁修行了4年。想拜师学武艺的朋友可能觉得失望喽。以下为关于戊戟的评论文章:《记岭南武侠大腕——戊戟》 文 / 华发生戊戟,这个名字你听过没有?在九十年代的广东地区,戊戟和金庸是几乎可以划等号的。甚至号称“大陆的金庸”。戊戟的武侠小说影响之巨大已经成了一个传奇。戊戟的武侠小说发迹之地在《佛山文艺》,一部将近百万字《武林传奇》在《佛山文艺》刊登以来,如平地一声雷,使该杂志销量飙升,《佛山文艺》也因此声明鹊起,成为全国首家文学期刊。紧接着,这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一气呵成地写到今天,作品有《江湖传奇》、《神州传奇》、《黑鹰传奇》、《奇侠传奇》、《隐侠传奇》、《黑豹传奇》、《青凤传奇》、《神女传奇》、《岭南一剑》以及现在连载的据说是封笔之作《刀客传奇》共11部。作品从数量上看不算多,可字数已近一千五百万。除了《岭南一剑》是部只有三十万的长篇外,其它各部都上六部头到十部头一两百万字的大作。这个数字,金庸从而立之年开始花了十五年,戊戟却在花甲之年开始大概十年左右。看到那一套《戊戟作品集》的时候,你不禁对这位大器晚成的岭南武侠大腕的创作力叹为观止。戊戟的成功带动了广东一代的文艺期刊的超高速发展。在那个时候,无论哪家报刊登载了戊老的武侠小说,发行数量都会节节攀升,占领不少市场份额。这一现象曾一度被期刊界称为“戊戟现象”。《江门文艺》在连载戊老的作品之前,仅印8000份,还有积存现象,干脆改为内部摊派发行。自推出了戊老的《江湖传奇》后,销量一下跃升了10倍。现在还不止20倍。《珠江》本为广州市一家群众文化性质杂志,以前的发行量仅1万份。因为印数不大,当时在一个机关小印刷厂印刷。自登载了戊老的《奇侠传奇》后,印数提高到十几万份,只好拿到外面规模较大的印刷厂去印。(这些数据不太准确,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可能少了,不会多了。)其后,戊戟的小说出单行本,销量也是惊人。光一本《武林传奇》就出了几十万册,其余的作品也是节节攀升,戊戟武侠风靡整个广东地区,影响巨大。连那本写得实在很水的《岭南一剑》首版也是五万册,之后不停再版。戊戟小说明明屈指可数,可盗版商也不能放过这棵摇钱树,于是许多莫名其妙的《xx传奇》、《xx传奇》等冠上戊戟的名字也卖到满地摊都是。那时戊戟小说接近于神,凡是沾上戊戟的光都会成功。甚至连当时的“讲故佬”(电台说书人)郑达因为讲《武林传奇》也一炮而红,成为广东最受欢迎的“讲故佬”之一,甚至后来还到了电视台发展。其作品也一再被“讲故佬”在电台传播,那时电台最受欢迎的小说是《射雕英雄传》,而《武林传奇》(播的时候改名《武林双杰》)的收听率可以与之抗衡。还有某一本杂志几年后将他的《武林传奇》改成连环画连载,依然很受欢迎。戊戟后来也成立了一家“戊戟文化传播公司”(名字大概是这样),专门传销自己的作品,并与香港某杂志某君合作写小说,进军香港去了。古来文人注定是穷困潦倒的,像戊戟一支妙笔致富的确实是异数。除去今古梁三大师之外(当时内地温黄尚未红火),戊戟缔造了另一个武侠神话。可现在回头看来,戊戟的小说并不能用一流这样的词语来形容。他的作品没有全部看过,不过一直觉得没有什么大的突破,很多时候墨守成规。首先,书名呆板。从《武林传奇》开始,然后有《江湖传奇》、《神州传奇》、《黑鹰传奇》、《奇侠传奇》……,每一部书都是xx+传奇这个模式,而且xx两字通常含混晦涩,像武林、江湖这样的字眼外延深广,从字面上看根本不知书的内容是什么,难免有愚弄读者之嫌。武林和江湖的定义本就没什么区别,即使把《武林传奇》和《江湖传奇》两书名字调换,竟然也是可以的。后面的《奇侠传奇》、《黑鹰传奇》等多少透露了一点内容,可依然显得晦涩。大概是像江湖那么磅礴的字眼毕竟不多,基本用完了吧。其实,书名怎么改,作者有充分的自由,不过若总是一成不变,看着让人心烦,至少看完这本也大概了解那一本了。一部好书,书名有概括内容、点睛之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往往是书名,像《鹿鼎记》、《云海玉弓缘》、《剑·花·烟雨·江南》、《寻秦记》无不个性鲜明。与之相比,这些xx传奇无疑相形见拙。其次,历史背景呆板。从第一部《武林传奇》开始,是以明朝中叶为背景开始,以后每一部都是它的续集,主角慕容子宁的后人层出不穷,分别担当各书的主人公。《神州传奇》的慕容小燕是《武林传奇》白燕燕的孙女,《黑鹰传奇》的痴儿又是慕容家的后代。《隐侠传奇》的公孙不灭的是《江湖传奇》公孙家的后代,而公孙家与慕容家又是紧密联系着。后来另辟出来的《黑豹传奇》中的聂十八与谁也没有关系,可是走着走着,也成了大牌,续集就跟着他来。然而,戊戟的书不是以历史为主题,对于明朝的历史事件是从来不提的,背景不过是蜻蜓点水而已,主要都是江湖故事。官方代表是东厂、西厂、锦衣卫,他们的目的都是挑起江湖仇杀,消灭江湖人士。明朝的历史也不过两百多年,按照“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来推算的话,戊戟笔下的侠士该延续了好几百年,明朝却一直没有垮台,甚至连衰败的迹象也没有出现,怎么也说不过去。再次,武功问题。戊戟对于武功是走半虚半实的路子,有时会进行单调地一招一招地比划,到高潮时则是古龙的法子,众人什么也看不见,然后胜负就分了出来。在《武林传奇》开始,西门子创立一套西门剑法,然后传给小魔女白燕燕,这套剑法打遍江湖,堪称第一。然后在续集里面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以后所有武功也动摇不了其权威的地位。而事实上,戊戟对于西门剑法的解释说是西门子在庐山观光,感于庐山“幽、雄、奇、绝、险”的特点而创出这套包罗万象的剑法来,对于剑理不曾有过阐述,始终没有表达出它究竟有何与众不同或者为什么厉害。金庸的降龙十八掌大派用场的也只有《射雕》、《天龙》而已,在《神雕》、《倚天》便不是重点,黯然销魂掌、乾坤大挪移等也陆续登场。戊戟的武功竟然有打遍千秋万代的可能!当然,戊戟也有成功的,个人认为“分花拂柳掌”,一套不在于伤人,而在于消耗敌人体力,令人知难而退的慈悲掌法;“迎风柳步”,敌人掌风刀风一到,身体便如柳枝一样轻飘飘躲开,有自己的理念是成功的。至于后来的“百变千幻身法”“天亟掌”等等,就显得比较苍白。戊戟的武功有时也有取巧的地方,如《武林传奇》的董子宁无意学会九阳神功,练最后一重的时候,跌入敌人陷阱中的犀牛皮袋中,真气源源外泻,最后鼓破皮袋,龙虎汇聚,打通任督二脉,学已大成,这像不像张无忌在说不得布袋中的情景?《隐侠传奇》中津津乐道的“错武门”,戊戟一再大行其道,什么错掌、错刀、错剑等等,却总让我想起陈家洛那套还打不过张召重的“百花错拳”。最后,人物和题材问题。戊戟的人物刻画实在有点单调,男主角通常都是老老实实、大智若愚,整天被女主角欺负,女主角就是机智聪明、带点辣椒气味。《武林》的董子宁之与小魔女,《江湖》的小蛟儿与甘凤凤,《神州》的墨明智与慕容小燕,《黑鹰》的慕容痴儿与莫纹,几乎让我怀疑是郭靖与黄蓉的翻版。而其反派人物多是来自朝廷,走神秘路线。故事内容方面、题材方面则更显得呆板。重复,很少突破。来来去去都是江湖与朝廷之间的仇杀纷争,以男女少年主人公爱情穿插牵引其中。当初《武林传奇》一出,很是大气,给人很大惊喜,谁知此后的作品好像中了魔咒,怎么也跳不出这种模式!戊戟成功的原因也很多的,戊戟是90年代在大陆缺乏原创武侠的情况下称雄的。那时大陆写武侠的人毕竟不多,金庸全集是94年才正式进入大陆的,那时候读者对武侠处于狂热之中。戊戟本人是《佛山文艺》的副主编,杂志充分把握住那群到广东的打工大军。戊戟的小说通常是宣扬一种正义,打击欺压良善的恶霸,对于那些长期在打工中碰壁的人们可以得到一丝心灵上的慰藉。而他所连载的几家杂志也是以打工者为主要对象。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戊戟这广东一带红红火火,而在全国却似乎默默无名。总的看来,戊戟的创作是比较呆板的。这样形容有点残酷,恐怕真正做到不断创新、不断变化的作家也没几个。个人认为可能是他写得太多了,全盛时期同时为四家杂志报纸写,时间仓促,只能沿袭已有的套路,自己把自己固了。梁羽生对于自己也曾发过这样的感慨,不是没有道理的。同时,戊戟是六十岁开始写武侠,个人认为基本上是过了最富激情的创作时段了。但是,戊戟对于武侠是功不可没的。虽然不能排除其写作的商业运作,其作品还是保持一贯的水准,这也不是任何人可以做到的。求变创新,成功则已,不成功则是泡沫。戊戟的成功也带动了武侠创作的发展,广东一带出现了许多销量不错的地级市杂志,如《佛山文艺》、《江门文艺》、《珠江文艺》、《潭江文艺》、《西江文艺》等等都长期连载武侠,这一切都是戊戟开的风气。而当初戊戟武侠最活跃的《佛山文艺》和《江门文艺》,前者成了“全国最畅销的半月刊文艺”,后者也称是“最畅销的半月刊打工文艺”。尽管戊戟在广东大红大紫,书卖到大街小巷,却不知道是否运作方面的原因,没能趁机发展向全国,殊为可惜。在武侠沉寂的今天,戊戟还在《佛山文艺》写《刀客传奇》,捍卫武侠仅有的几片天空,也算可贵。写到这里该画句号了,回头一看,发觉自己批评的居多。人总是挑剔的,戊戟的成就和他的名气是不成比例的,上网搜索也没找到多少关于他的评述。笔者本着介绍和评述武侠阵地的这么一位前辈的心,态度是认真的。和那位冲着金庸唁唁狂吠的那位先生是不一样的,毕竟我那时的确是用心读过戊戟的书。几年没有看戊戟的书了,写这篇东东的时候全凭回忆,难免会有错漏。不是人物传记,人物传记不是几千字可以写完的。写完这些,算是对自己那段曾经狂热过的日子的一个纪念吧。戊戟,本名王影,76岁,佛山市文化局文艺创作室离休干部,著名武侠小说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以“戊戟”的笔名创作武侠小说,共创作《武林传奇》、《江湖传奇》、《神州传奇》、《奇侠传奇》等武侠小说共1千多万字。是佛山市作家中的一位奇人。我是在朋友的引领下去拜访戊戟老人的,不知是朋友的口误还是我的耳误,我一直以为戊老今年67岁,所以当房门轻启,老人精神矍铄地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并没感到有什么特别。戊老领我进了他的书房。不大的书房里,左右两边都是书柜,里面满满的几乎全是武侠小说,有梁羽生、金庸、古龙的,也有老人自己在各个时期创作出版的,还有一些武侠刊物的收藏本。坐下来聊天时,老人告诉我他今年76岁了,我这才诧异于面前这位老人的爽健、从容、思维清晰,尤其令人称奇的是,这位数十年埋头创作,笔耕不辍,如今已近耄耋之年的老人,竟然还是满头黑发,没有一根白头发。戊老是广西柳州人,虽然出身商贾之家,却从小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尤其对《七侠五义》、《施公案》、《彭公案》之类武侠小说情有独钟,百读不厌,常常梦想着有朝一日也能像书中主人公那样驭风纵马行走江湖,行侠仗义、惩恶扬善。抗日战争时期,他亲眼目睹了日寇铁蹄踏遍广西,柳州伦陷,百姓流离失所,面对国恨家仇,满腔热血早已在他年轻的心中沸腾。20岁那年,他终于离家出走,跑到广东参加了粤中纵队,成了一名游击战士,驰骋于枪林弹雨的战场……戊老的武侠小说创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大量流入大陆,广大读者争先抢读,这令他十分感慨:原来武侠小说有这么多人喜爱,要是这块园地大陆作家不去占领,就会被港台作家占去了,于是萌发了写通俗武侠小说的念头。1985年,戊戟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武林传奇》在《佛山文艺》连载,收到了始料不及的效果,而戊戟的武侠小说创作也从此一发不可收,即使是离休后的十多年里也从未停下过手中的笔。最忙的时候他得同时创作4部武侠小说,为4家报刊供稿,日产量近10万字。上世纪八十年代,戊戟便专门从事武侠小说的创作,当第一部近百万字的长篇小说《武林传奇》在佛山文艺上连载和出书后,都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1989年离休后,戊戟仍笔耕不辍、先后连载、出版了《武林》、《江湖》、《神州》、《奇侠》、《黑鹰》、《黑豹》、《隐侠》、《神女》、《杜鹃》、《刀客》及《青凤传奇》等十一部长篇武侠小说,字数有一千一百多万字,其中有八部在台湾出版,《青凤传奇》在香港的《武侠世界》杂志上连载。直到2006年初,完成《刀客传奇》后,便正式封笔。
❺ 求广东郑达讲古王小说《武林双杰》原声带,最好多发几部,分我有
我想初中时听的,好想听翻多次,能发比我吗?[email protected]
❻ 《武林双杰》作者是谁
长篇武侠小说《武林双杰》,作者是岭南小说家戊戟
❼ 哪本都市小说男主与一个女的称为武林双杰
致我们伤不起的青春
作者: 苍一栗
简介:
当我满怀着对初中的美好激情踏入校园,稀里糊涂的结识一帮生死兄弟,跟学校的女混混牵扯不清,暧昧不断,为了兄弟我敢砍遍全学校的混混,为了女人我能豁出去这条命!年少轻狂,放荡不羁是我们对青春的诠释
❽ 认识戊戟先生的都进
戊戟
戊戟武侠作品:《武林传奇》、《江湖传奇》、《神州传奇》、《奇侠传奇》、《黑鹰传奇》、《黑豹传奇》、《隐侠传奇》、《神女传奇》、《杜鹃传奇》、《刀客传奇》、《岭南一剑》
戊戟生平简介:
从武侠迷到武侠小说家
熟读戊戟小说的人都知道,出自他笔下的一些主要人物诸如小蛟儿、公孙不灭、聂十八、娉娉和婷婷等都年轻聪慧,机灵敏捷,身手不凡,也许人们不会想到,戊戟先生今年已至古稀高龄了。不过看上去仍精神矍铄,很有神采。他待人谦和平易,十分亲切。坐下来聊天,他思维清晰,反应很快,令人暗暗称奇。
戊老祖籍江西吉安,幼年迁居广西柳州。祖父给他取的名字叫刘祖汉,后来他投笔从戎参加革命时改名为王影。戊戟是他开始写武侠小说时才取的一个笔名。他的人生经历其实也颇富有传奇色彩。他出身于商贾之家,却并没有秉承父辈那种经商的天分,自小偏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并且特别钟爱《七侠五义》、《施公案》、《彭公案》之类的行侠仗义惩恶扬善的小说,往往读得荡气回肠热血沸腾。那时他心中有个愿望,有朝一日也要一柄青锋一匹瘦驹一袭长袍行走江湖。后来他果真偷偷离家出走,凭藉年轻人一腔热血冲动跑到一江之隔的广东参加了粤中纵队,成为一名游击队员。那年他20岁。
在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了大半年,全国解放了。戊老先后在粤赣等地的文化部门工作。不料在反胡风集团时,他莫名其妙被当成“胡风分子”被揪了出来。1959年,他一不留神又被列为“特嫌分子”而被内控使用。“文革”开始,因他一直在文化单位任职,所以毫无疑问被视为“臭老九”而打入另册,经常要接受造反派们对他的“教育”和“改造”。其间几多风雨,几多坎坷,真是一言难尽!
文革结束,倒转的乾坤扭正过来。戊老这才感到可以透一口气了。然揽镜自顾,华发早生,几十年抛掷的光阴再也拾捡不回了,激愤之情难以言表。此时他被擢升为佛山文艺创作研究室副主任,同时出任《佛山文艺》副掌门。
可是当时摆在他眼皮底下的窘况是,作为地市级的文艺期刊《佛山文艺》发行上不去,读者不爱看,摊派到基层文化部门的杂志被人们一捆一捆拎回去做了枕头。怎么办?
这时候,以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港台武侠小说家的作品在大陆抢滩登陆,《射雕英雄传》、《七剑下天山》等风靡一时,读者争相购买,一睹为快。戊老以一个编辑家敏锐的触角感觉到这是一个市场。当时有这样一种说法,文化市场一定要自己占领,你不占领就会被资产阶级占领。出于一种责任感,戊老开始试着去写第一部武侠小说《神州传奇》,一边写一边在杂志连载。不料还未连载完毕,竟在文艺圈子内激起轩然大波。有人公开指责这部作品是“歪门邪道”、“不正统”、“品味低”的东西,“离晒大谱”(太离谱了)。不少同事私下劝他注意把握分寸,别去冒风险,小心吃亏。与此反应截然不同的是,许许多多读者对这部小说持肯定的态度,并盛赞写得好,“弘扬了中华民族路见不平出手相助的传统美德,给人一种积极的不畏邪恶的向上的勇气。”当时任广东省文化厅厅长的唐瑜同志以及佛山市文化局局长谢金雄同志看过连载后,也对他的创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鼓励他继续写下去。
读者的支持与领导的鼓励使戊老心里有了底,他坚信自己走的路子是对的。文艺作品就是要绝大多数群众看的,只要群众喜欢就说明是成功的。很快,他又投入到第二部小说《江湖传奇》的创作中去,没想到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并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武侠小说家。
期刊界出现“戊戟现象”
从1983年至今,戊老埋头致力于武侠小说创作,以一种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求索精神,先后创作完成了《武林传奇》、《江湖传奇》、《神州传奇》、《奇侠传奇》、《青凤传奇》、《黑鹰传奇》、《黑豹传奇》、《隐侠传奇》、《神女传奇》、《杜鹃传奇》和《刀客传奇》等长篇传奇小说共计十一部,另外还有一部《岭南一剑》中篇传奇故事。这些作品的问世不仅赢得了广大读者对他由衷的崇敬与喜爱,也奠定了他在我国武侠小说界的地位。
随着戊老的知名度愈来愈高,拥有的读者群人数愈来愈多,不少报刊杂志把提高发行量扩大影响面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说来也真奇怪,论哪家报刊登载了戊老的武侠小说,发行数量都会节节攀升,占领不少市场份额。这一现象曾一度被期刊界称为“戊戟现象”。
江门市一家文艺刊物在连载戊老的作品之前,仅印8000份,还有积存现象,干脆改为内部摊派发行。自推出了戊老的《江湖传奇》后,销量一下跃升了10倍,喜煞了该刊的老总。广州市一家群众文化性质的杂志以前的发行量仅1万份,因为印数不大,当时在一个机关小印刷厂印刷。自登载了戊老的《奇侠传奇》后,印数提高到十几万份,只好拿到外面规模较大的印刷厂去印。
戊老的第一部小说连载完毕准备结集出版时,当时不少人担心,这部小说已经在杂志上面连载过了,出书还会有人买吗?出版代理商也忧心忡忡害怕赔钱。等书印出来的时候,戊老专门跑到印刷厂去观察效果,结果发现厂门外排了一条长龙,很多经营书店的个体老板等候批发。印刷厂一位老工人告诉他,出现这么火爆的情况他仅见过两次,一次是印贾平凹的《废都》,一次就是这回了。结果首印的3万册被抢购一空,代理商不但没赔钱,还赚了钱买了房子装了空调。
不少报刊编辑部的老总正是看中了戊老作品中所蕴藏的巨大市场潜力,所以才纷纷登门求稿的。有一段时间,他不得不同时为三家月刊一家周报供稿,四部长篇武侠连载同时要“按揭”出笼,月产量接近10万字。尽管这样,还是难以应付更多的登门约稿者。无奈之下,戊老只好以“年事已高力不从心”为由婉拒了。的确,他当时已是60多岁的老人了,每天早上8:00起床开始动笔,中午休息1个半小时又要继续写作。深夜一点半后上床休息,大脑又在酝酿第二天的故事情节。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量对于一个花甲老人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负累。若没有一种热爱和奉献精神,是很难做到这点的。
一次,广西一家杂志主编打来电话,请戊戟无论如何给他们一部长篇。戊老自然不敢答应。那位主编十分奇怪地问:“你不是有个写作班子吗?鼓捣一部长篇还难吗?”令戊老哭笑不得。戊老哪来的“写作班子”?他写作甚至连电脑也没用上,至今都是一笔一画在稿纸上一个格子一个格子地爬。写到不满意的地方,还要撕掉重新再来。可以问心无愧地说,他的每一部作品都称得上是心血之作。他曾经对家人说过,愈是读者爱着我的作品,就愈是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去写,尽可能把最精美的东西奉献给他们。
鉴于戊老在武侠小说创作领域取得的突出成绩,广东省文联于1993年向他颁发了“广东省通俗文学奖”荣誉证书。据悉,荣膺此项殊荣的戊老是第一人。顺德市一位农民企业家因为喜爱读戊老的作品,联合了一家文化单位为他颁奖。农民奖作家在文艺界还是破天荒的事情,当时各大传媒均对此事作了报道,在文坛一时传为佳话。
封笔之作《刀客传奇》
在戊老的武侠世界中,邪恶与正义相逐,奸佞与忠善相争。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奇诡多变的人物个性以及险恶异常的江湖环境使人如身临其境,读后有一种酣畅淋漓十分尽兴的感觉。他的小说没有多渲染个人之间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没有陷入江湖帮派之间相互仇杀的小圈子里,他的小说中始终张扬着一股正气,一种使命,这股正气和这种使命往往与民族大义与家国忧患紧紧联系在一起。可以说,一腔热血,铮铮铁骨,凛凛正气,铸就了他的作品与众不同的魅力。
在谈及读者为什么热衷于去读武侠小说时,戊老颇有感慨地对记者说:“任何一个时代和社会,都有自身的不足或局限。人们总有一些想说不能说的话,想做又不能做的事,所以人们就希望能够有一个‘超人’出来,替他们说话做事,伸张正义。而武侠小说正迎合和满足了人们的这种心态,所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紧接着,戊老话锋一转:“一部好的武侠小说,绝不仅仅写一些打打杀杀的故事,它要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要激起人们心中对正义的追求,对尊严的向往,对民族气节的捍卫。可惜眼下这类作品太少了,包括港台的一些武侠作品的格调品味都不太高,老是把人物定位在‘小我’上面,从而失去了很多有益的东西……”
现在,戊老已推掉其它刊物的稿约任务,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刀客传奇》的创作中去。毕竟年事已高,写完这部长篇,便打算金盆洗手,“退出江湖”颐养天年了。
顺便提一句,戊老并不是武林高手,也没有什么“武林秘笈”之类的东西。不过,他是一位通晓中国历史的作家,曾在国内一所名牌大学面壁修行了4年。想拜师学武艺的朋友可能觉得失望喽。
以下为关于戊戟的评论文章:
《记岭南武侠大腕——戊戟》 文 / 华发生
戊戟,这个名字你听过没有?
在九十年代的广东地区,戊戟和金庸是几乎可以划等号的。甚至号称“大陆的金庸”。戊戟的武侠小说影响之巨大已经成了一个传奇。戊戟的武侠小说发迹之地在《佛山文艺》,一部将近百万字《武林传奇》在《佛山文艺》刊登以来,如平地一声雷,使该杂志销量飙升,《佛山文艺》也因此声明鹊起,成为全国首家文学期刊。
紧接着,这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一气呵成地写到今天,作品有《江湖传奇》、《神州传奇》、《黑鹰传奇》、《奇侠传奇》、《隐侠传奇》、《黑豹传奇》、《青凤传奇》、《神女传奇》、《岭南一剑》以及现在连载的据说是封笔之作《刀客传奇》共11部。作品从数量上看不算多,可字数已近一千五百万。除了《岭南一剑》是部只有三十万的长篇外,其它各部都上六部头到十部头一两百万字的大作。这个数字,金庸从而立之年开始花了十五年,戊戟却在花甲之年开始大概十年左右。看到那一套《戊戟作品集》的时候,你不禁对这位大器晚成的岭南武侠大腕的创作力叹为观止。
戊戟的成功带动了广东一代的文艺期刊的超高速发展。在那个时候,无论哪家报刊登载了戊老的武侠小说,发行数量都会节节攀升,占领不少市场份额。这一现象曾一度被期刊界称为“戊戟现象”。《江门文艺》在连载戊老的作品之前,仅印8000份,还有积存现象,干脆改为内部摊派发行。自推出了戊老的《江湖传奇》后,销量一下跃升了10倍。现在还不止20倍。《珠江》本为广州市一家群众文化性质杂志,以前的发行量仅1万份。因为印数不大,当时在一个机关小印刷厂印刷。自登载了戊老的《奇侠传奇》后,印数提高到十几万份,只好拿到外面规模较大的印刷厂去印。(这些数据不太准确,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可能少了,不会多了。)
其后,戊戟的小说出单行本,销量也是惊人。光一本《武林传奇》就出了几十万册,其余的作品也是节节攀升,戊戟武侠风靡整个广东地区,影响巨大。连那本写得实在很水的《岭南一剑》首版也是五万册,之后不停再版。戊戟小说明明屈指可数,可盗版商也不能放过这棵摇钱树,于是许多莫名其妙的《xx传奇》、《xx传奇》等冠上戊戟的名字也卖到满地摊都是。那时戊戟小说接近于神,凡是沾上戊戟的光都会成功。甚至连当时的“讲故佬”(电台说书人)郑达因为讲《武林传奇》也一炮而红,成为广东最受欢迎的“讲故佬”之一,甚至后来还到了电视台发展。其作品也一再被“讲故佬”在电台传播,那时电台最受欢迎的小说是《射雕英雄传》,而《武林传奇》(播的时候改名《武林双杰》)的收听率可以与之抗衡。还有某一本杂志几年后将他的《武林传奇》改成连环画连载,依然很受欢迎。戊戟后来也成立了一家“戊戟文化传播公司”(名字大概是这样),专门传销自己的作品,并与香港某杂志某君合作写小说,进军香港去了。古来文人注定是穷困潦倒的,像戊戟一支妙笔致富的确实是异数。
除去今古梁三大师之外(当时内地温黄尚未红火),戊戟缔造了另一个武侠神话。可现在回头看来,戊戟的小说并不能用一流这样的词语来形容。他的作品没有全部看过,不过一直觉得没有什么大的突破,很多时候墨守成规。
首先,书名呆板。从《武林传奇》开始,然后有《江湖传奇》、《神州传奇》、《黑鹰传奇》、《奇侠传奇》……,每一部书都是xx+传奇这个模式,而且xx两字通常含混晦涩,像武林、江湖这样的字眼外延深广,从字面上看根本不知书的内容是什么,难免有愚弄读者之嫌。武林和江湖的定义本就没什么区别,即使把《武林传奇》和《江湖传奇》两书名字调换,竟然也是可以的。后面的《奇侠传奇》、《黑鹰传奇》等多少透露了一点内容,可依然显得晦涩。大概是像江湖那么磅礴的字眼毕竟不多,基本用完了吧。其实,书名怎么改,作者有充分的自由,不过若总是一成不变,看着让人心烦,至少看完这本也大概了解那一本了。一部好书,书名有概括内容、点睛之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往往是书名,像《鹿鼎记》、《云海玉弓缘》、《剑·花·烟雨·江南》、《寻秦记》无不个性鲜明。与之相比,这些xx传奇无疑相形见拙。
其次,历史背景呆板。从第一部《武林传奇》开始,是以明朝中叶为背景开始,以后每一部都是它的续集,主角慕容子宁的后人层出不穷,分别担当各书的主人公。《神州传奇》的慕容小燕是《武林传奇》白燕燕的孙女,《黑鹰传奇》的痴儿又是慕容家的后代。《隐侠传奇》的公孙不灭的是《江湖传奇》公孙家的后代,而公孙家与慕容家又是紧密联系着。后来另辟出来的《黑豹传奇》中的聂十八与谁也没有关系,可是走着走着,也成了大牌,续集就跟着他来。然而,戊戟的书不是以历史为主题,对于明朝的历史事件是从来不提的,背景不过是蜻蜓点水而已,主要都是江湖故事。官方代表是东厂、西厂、锦衣卫,他们的目的都是挑起江湖仇杀,消灭江湖人士。明朝的历史也不过两百多年,按照“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来推算的话,戊戟笔下的侠士该延续了好几百年,明朝却一直没有垮台,甚至连衰败的迹象也没有出现,怎么也说不过去。
再次,武功问题。戊戟对于武功是走半虚半实的路子,有时会进行单调地一招一招地比划,到高潮时则是古龙的法子,众人什么也看不见,然后胜负就分了出来。在《武林传奇》开始,西门子创立一套西门剑法,然后传给小魔女白燕燕,这套剑法打遍江湖,堪称第一。然后在续集里面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以后所有武功也动摇不了其权威的地位。而事实上,戊戟对于西门剑法的解释说是西门子在庐山观光,感于庐山“幽、雄、奇、绝、险”的特点而创出这套包罗万象的剑法来,对于剑理不曾有过阐述,始终没有表达出它究竟有何与众不同或者为什么厉害。金庸的降龙十八掌大派用场的也只有《射雕》、《天龙》而已,在《神雕》、《倚天》便不是重点,黯然销魂掌、乾坤大挪移等也陆续登场。戊戟的武功竟然有打遍千秋万代的可能!当然,戊戟也有成功的,个人认为“分花拂柳掌”,一套不在于伤人,而在于消耗敌人体力,令人知难而退的慈悲掌法;“迎风柳步”,敌人掌风刀风一到,身体便如柳枝一样轻飘飘躲开,有自己的理念是成功的。至于后来的“百变千幻身法”“天亟掌”等等,就显得比较苍白。戊戟的武功有时也有取巧的地方,如《武林传奇》的董子宁无意学会九阳神功,练最后一重的时候,跌入敌人陷阱中的犀牛皮袋中,真气源源外泻,最后鼓破皮袋,龙虎汇聚,打通任督二脉,学已大成,这像不像张无忌在说不得布袋中的情景?《隐侠传奇》中津津乐道的“错武门”,戊戟一再大行其道,什么错掌、错刀、错剑等等,却总让我想起陈家洛那套还打不过张召重的“百花错拳”。
最后,人物和题材问题。戊戟的人物刻画实在有点单调,男主角通常都是老老实实、大智若愚,整天被女主角欺负,女主角就是机智聪明、带点辣椒气味。《武林》的董子宁之与小魔女,《江湖》的小蛟儿与甘凤凤,《神州》的墨明智与慕容小燕,《黑鹰》的慕容痴儿与莫纹,几乎让我怀疑是郭靖与黄蓉的翻版。而其反派人物多是来自朝廷,走神秘路线。故事内容方面、题材方面则更显得呆板。重复,很少突破。来来去去都是江湖与朝廷之间的仇杀纷争,以男女少年主人公爱情穿插牵引其中。当初《武林传奇》一出,很是大气,给人很大惊喜,谁知此后的作品好像中了魔咒,怎么也跳不出这种模式!
戊戟成功的原因也很多的,戊戟是90年代在大陆缺乏原创武侠的情况下称雄的。那时大陆写武侠的人毕竟不多,金庸全集是94年才正式进入大陆的,那时候读者对武侠处于狂热之中。戊戟本人是《佛山文艺》的副主编,杂志充分把握住那群到广东的打工大军。戊戟的小说通常是宣扬一种正义,打击欺压良善的恶霸,对于那些长期在打工中碰壁的人们可以得到一丝心灵上的慰藉。而他所连载的几家杂志也是以打工者为主要对象。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戊戟这广东一带红红火火,而在全国却似乎默默无名。
总的看来,戊戟的创作是比较呆板的。这样形容有点残酷,恐怕真正做到不断创新、不断变化的作家也没几个。个人认为可能是他写得太多了,全盛时期同时为四家杂志报纸写,时间仓促,只能沿袭已有的套路,自己把自己固死了。梁羽生对于自己也曾发过这样的感慨,不是没有道理的。同时,戊戟是六十岁开始写武侠,个人认为基本上是过了最富激情的创作时段了。
但是,戊戟对于武侠是功不可没的。虽然不能排除其写作的商业运作,其作品还是保持一贯的水准,这也不是任何人可以做到的。求变创新,成功则已,不成功则是泡沫。戊戟的成功也带动了武侠创作的发展,广东一带出现了许多销量不错的地级市杂志,如《佛山文艺》、《江门文艺》、《珠江文艺》、《潭江文艺》、《西江文艺》等等都长期连载武侠,这一切都是戊戟开的风气。而当初戊戟武侠最活跃的《佛山文艺》和《江门文艺》,前者成了“全国最畅销的半月刊文艺”,后者也称是“最畅销的半月刊打工文艺”。尽管戊戟在广东大红大紫,书卖到大街小巷,却不知道是否运作方面的原因,没能趁机发展向全国,殊为可惜。在武侠沉寂的今天,戊戟还在《佛山文艺》写《刀客传奇》,捍卫武侠仅有的几片天空,也算可贵。
写到这里该画句号了,回头一看,发觉自己批评的居多。人总是挑剔的,戊戟的成就和他的名气是不成比例的,上网搜索也没找到多少关于他的评述。笔者本着介绍和评述武侠阵地的这么一位前辈的心,态度是认真的。和那位冲着金庸唁唁狂吠的那位先生是不一样的,毕竟我那时的确是用心读过戊戟的书。
几年没有看戊戟的书了,写这篇东东的时候全凭回忆,难免会有错漏。不是人物传记,人物传记不是几千字可以写完的。写完这些,算是对自己那段曾经狂热过的日子的一个纪念吧。
戊戟,本名王影,76岁,佛山市文化局文艺创作室离休干部,著名武侠小说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以“戊戟”的笔名创作武侠小说,共创作《武林传奇》、《江湖传奇》、《神州传奇》、《奇侠传奇》等武侠小说共1千多万字。是佛山市作家中的一位奇人。
我是在朋友的引领下去拜访戊戟老人的,不知是朋友的口误还是我的耳误,我一直以为戊老今年67岁,所以当房门轻启,老人精神矍铄地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并没感到有什么特别。
戊老领我进了他的书房。不大的书房里,左右两边都是书柜,里面满满的几乎全是武侠小说,有梁羽生、金庸、古龙的,也有老人自己在各个时期创作出版的,还有一些武侠刊物的收藏本。坐下来聊天时,老人告诉我他今年76岁了,我这才诧异于面前这位老人的爽健、从容、思维清晰,尤其令人称奇的是,这位数十年埋头创作,笔耕不辍,如今已近耄耋之年的老人,竟然还是满头黑发,没有一根白头发。
戊老是广西柳州人,虽然出身商贾之家,却从小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尤其对《七侠五义》、《施公案》、《彭公案》之类武侠小说情有独钟,百读不厌,常常梦想着有朝一日也能像书中主人公那样驭风纵马行走江湖,行侠仗义、惩恶扬善。抗日战争时期,他亲眼目睹了日寇铁蹄踏遍广西,柳州伦陷,百姓流离失所,面对国恨家仇,满腔热血早已在他年轻的心中沸腾。20岁那年,他终于离家出走,跑到广东参加了粤中纵队,成了一名游击战士,驰骋于枪林弹雨的战场……
戊老的武侠小说创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大量流入大陆,广大读者争先抢读,这令他十分感慨:原来武侠小说有这么多人喜爱,要是这块园地大陆作家不去占领,就会被港台作家占去了,于是萌发了写通俗武侠小说的念头。
1985年,戊戟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武林传奇》在《佛山文艺》连载,收到了始料不及的效果,而戊戟的武侠小说创作也从此一发不可收,即使是离休后的十多年里也从未停下过手中的笔。最忙的时候他得同时创作4部武侠小说,为4家报刊供稿,日产量近10万字。
上世纪八十年代,戊戟便专门从事武侠小说的创作,当第一部近百万字的长篇小说《武林传奇》在佛山文艺上连载和出书后,都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1989年离休后,戊戟仍笔耕不辍、先后连载、出版了《武林》、《江湖》、《神州》、《奇侠》、《黑鹰》、《黑豹》、《隐侠》、《神女》、《杜鹃》、《刀客》及《青凤传奇》等十一部长篇武侠小说,字数有一千一百多万字,其中有八部在台湾出版,《青凤传奇》在香港的《武侠世界》杂志上连载。直到2006年初,完成《刀客传奇》后,便正式封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