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听书 » 爱若成茧小说全文阅读理解答案

爱若成茧小说全文阅读理解答案

发布时间: 2025-02-18 13:33:42

『壹』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2018学年春季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楷(kāi) 彷徨(fáng) 轻捷jié) 深恶痛绝(wù)
B. 弄堂(nòng) 选聘(pìn) 元勋(xūn) 气冲斗牛(dǒu)
C. 无垠(yín) 赫然(hè) 涉猎(shè) 鲜为人知(xiǎn)
D. 挚友(zhì) 衰微(shuāi) 明朗(lǎng) 锲而不舍(qì)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孕育 奠基 浠水 潜心贯注
B. 无暇 黯淡 咳嗽 一返既往
C. 嘱咐 兽铤 署名 锋芒毕露
D. 草率 萦绕 开拓 慷慨淋漓
3.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根深蒂固。
B. 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C. 谈起围棋,这孩子说得头头足道,左右逢源,连专家都惊叹不已。
D. 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B. 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C.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学校很多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5.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表放在首位,为什么?
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 ①②⑤④③ B. ③⑤④①② C. ④①⑤②③ D. ④①③②⑤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杨振宁,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
B. 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
C. 《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是萧红,她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呼兰河传》。
D. 《孙权劝学》选白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7. 名句默写。
(l)杨振宁教授在《邓稼先》一文中高度赞颂邓稼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____________________。
(3)蒙曰:“士别三日,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王维《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抒发诗人宁静淡泊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下面材料,请按要求答题。
莫振离,201 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他是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校长,他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30年来,莫振高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顺利进入大学,先后筹集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1.8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15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丰年58岁。
(1)【点击师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礼赞师魂】莫振高校对都安教育的执着坚守与无私奉献,“感动中国”颁奖词曾用“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来评价他,我们还可以用哪两句古诗词名句来礼赞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感念师恩】为表达对母校老帅的感激之情,小组自发台办一期以“感念师恩”为主题的手抄报 送给老师。
①大家都在“师恩情深”栏日中写--句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的话语,请你也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手抄报已设计了两个栏目,请你设计另外两个。(不能直接用材料和题目中的四字词语作答)
栏日一:师恩情深 栏目二:恩师风采
栏日二:__________。栏目四: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夸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夸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是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贲治通鉴·孙权劝学》)
【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日久秆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连成支匹。夸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精度时日。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咀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连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烈士传》)
【注释】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通“无”,不足。④懿:美好。
9. 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见往事耳(了解)
B. 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
C. 当日知其所亡(每天)
D. 遂七年不返(才)
10. 乙文段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九行怀思/无它异也
B. 妻跪问其故/羊予日/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C. 妻跪问其故/羊子日/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 妻跪问其/故羊于日/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 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 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 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1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何异断斯织乎?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儒者之豪迈
蒙文通一生治经史之学,著作颇丰,但他曾说自己学问最深处,恰恰是不著一字的宋明理学。蒙先生指导研究生,上来先是两句话。第一句引陆象山言:“我这里纵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第二句是他自己的信条:“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做学问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
蒙文通以教书为业,却曾两次遭遇未被大学续聘的尴尬。一次是上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他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却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因而被同事称为“此亦稀有之事也”。据说此事弄得院长非常难堪,以致置北大隋唐史无人授课一事于不顾,也不再续聘蒙文通,而蒙文通也处之泰然,仍我行我素。后转至天津一女师任教,与“领导”交往依然如故。
另一次是上世纪40年代在四川大学,由于学阀玩弄手腕,蒙文通未被文学院续聘。但一干学生倾倒于他的学识,请求他继续授课。他说:“我可以不拿钱,但我是四川人,不能不教四川子弟。”于是让愿意上课的学生到自己家里,继续传授。
曾经有川大学生回忆蒙先生:“先生身材不高,体态丰盈,美髯垂胸,两眼炯炯有神,持一根二尺来长的叶子烟杆,满面笑容,从容潇洒地走上讲台,大有学者、长者、尊者之风。”
他讲课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不带讲稿,有时仅携一纸数十字的提要放在讲台上,但从来不看,遇风吹走了也不管;第二是不理会下课钟,听而不闻,照讲不误,每每等到下堂课的教师到了教室门口,才哈哈大笑而去。
他的考试也颇有趣味,不是先生出题考学生,而是由学生出题问先生,往往考生的题目一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学生的学识程度。如学生的题目出得好,蒙先生总是大笑不已,然后点燃叶子烟猛吸一口,才开始详加评论。考场不在教室,而在川大旁边望江楼公园竹丛中的茶铺里,学生按指定分组去品茗应试,由蒙先生掏钱招待吃茶。
蒙文通曾对儿子蒙默讲,自己对问学者一向是知无不言,就像钟,“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他的学生常晚上登门问学,他总是热情接待,有问必答,侃侃而谈。夜深,学生告辞,他常不准走,非等他燃过两根抽水烟的纸捻后才放行。
他的学生吴天墀说:“先生豁达大度,不拘小节,行乎自然,喜交朋友,社会上三教九流,一视同仁,所以有不少和尚、道士跟他有交情。喜欢上街坐茶馆,和人作海阔天空的闲谈,也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
另一位学生隗瀛涛回忆说,一次,遇见蒙先生坐三轮车去学校。蒙先生一眼看见他后高声喊道:“隗先生(对他的戏称),我家有四川近代史资料,你快来看了写文章。我的文章发表了可以上耀华餐厅(成都著名的西餐厅),你的发表了也可以吃一顿回锅肉嘛!”
许多学者都曾慕名到成都拜访蒙文通,交往过后,他们往往发出这样的感叹:“读先生的书,以为只是一个恂恂①儒者,没想到先生还这么豪迈。”
【注释】①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
13. 从蒙先生做人的角度看,你认为他两次未被续聘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14. 蒙先生曾表示对问学者一向是“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请用直白的语言解释这句话在语境中的含义。
15. 蒙先生的考试方法好不好?请说出你的理由。
16. 蒙先生的“豪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任选两个方面举例说明之。
17. 积累链接:请你默写出《论语》中强调“学”“思”结合读书方法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最美人瑞这样走来
①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和杨绛先生就做过邻居,按“翰林院”(中国 社会科学院)不成文的规矩,作为小字辈的我,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
②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她始终保持着西洋妇女那种特定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习惯。
③在公共场合,季康先生从来都是低姿态的,她脸上总是挂着一丝谦逊的微笑。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
④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位,季康先生虽然有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
⑤ 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无比不合时宜。“文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杨季康 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反抗,而且怒目而视。要知道,不少老战士都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的。
⑥“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 ,四处流转。但对于这群甚至未能为他们说句公道话的晚辈,他们以极高的涵养、含蓄内敛且从不显于言辞的方式予以理解、宽容和无私帮助。
⑦有一次, 我 家因额外开支经济上一时告急,杨先生得知后主动支援了我们几百元钱。以后每月都资助我二十元人民币。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 的竟有十多个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且持续了好几年。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却能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这是我在“翰林院”所见到的 唯一一例。
⑧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20世圮80年代初,我访法归 来写的两本书准备出版,因考虑到之前有前辈权威的横眉冷对,我特地在前言中恭敬写明“抛砖引玉”。当然,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抱的心态自然不同。很快,杨先生回信了,还是一贯的低调谦恭与幽默:“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 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天气酷热,多多保重……杨绛八月十三日钟书同候。”
⑨先生过百岁大寿时,深知先生君子之道的我,自然不敢上门叼扰。当电话里听到老太太爽朗清晰的声音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依然如喝了冰水那样舒心畅快——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因为不可能有“钟书同候”了。
(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人瑞,常指百岁以上德高望重的人。
18.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⑤段的主要内容。
19. 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
20. 从第⑧段杨先生的回信中,可以看出她对后辈抱有什么感情?联系全文,说说“我”对杨先生怀有什么感情?
21. 下列这段文字是从“网络”中下载的。这段文字不宜添加到《最美人瑞这样走来》一文中。请从思想内容或表达方式中的一个方面说明理由。
杨绛,钱钟书的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祖籍江苏无锡,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复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杨绛女士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
22. 假如杨绎被评为中国“最美女性”,请根据本文内容以及你对她的了解,为她设计一段颁奖词。(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作文
23. 本单元课文中,我们认识了许多名人。你一定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请“我眼中的名人”。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除诗歌、戏剧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如果您想获得此题的标准答案和名师点评解析,请扫描下面赞赏码支付0.5元,我们会通过系统后台推送给您;

如果您想获得此题的标准答案和名师点评解析的Word文档,请扫描下面赞赏码支付1元,我们会通过客服直接把解析Word文档发给您;
如果您想获得此题的原题及答案解析全套Word文档,请扫描下面赞赏码支付2元,我们会通过客服直接把原题及解析全套Word文档发给您;
敬请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学试题》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精品试题、答案及名师点评解析。如果您觉得这套题有用,欢迎您将本文转发到群或朋友圈。

『贰』 蚕阅读理解材料及答案

蚕,经历了破茧的挣扎,最终化为美丽的蝴蝶,这是因为它们深知生存的艰辛,用坚硬的牙齿咬破自己编织的茧,实现了生命的蜕变。以下是对蚕阅读材料及答案的修改和润色,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蚕阅读材料**
1. 在自己的生活中,蚕织下了一个厚厚的茧。
2. 那是用一种细细的、柔韧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是充满痛苦的丝织成的。
3. 它感到埋怨、气恼,然后是焦急,甚至自我折磨,同时用死亡来对无法突破的茧表示抗议。
4. 然而,它最终被疲劳征服,沉沉地睡去。在梦中,它看到了花和草,风和水,太阳和彩虹,还有爱的追求和生儿育女的情景。在梦里,它获得了安定和慰藉,力量和热情,以及生命的可贵。
5. 醒来后,它突然明白,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于是,它用牙齿把自己吐出的丝咬断,咬破了织下的茧。
6. 新的光芒照向它,像云隙间的阳光刺激着它的眼睛。新的空气,像清新的酒,让它陶醉。
7. 它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几乎要飞起来!一伸展腰肢,它真的飞了起来,原来,在它沉睡的时刻,背上长出了两片粉嫩的翅膀。
8. 从此,它铭记这一切,并将这些告诉了子孙们:[此处需补充合适内容]。蚕,就是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
**蚕阅读题目**
小题1: 用一个成语概括文章所讲述的故事。
小题2: 补全第⑧段的合适句子。
小题3: 描述蚕破茧而出时的心理活动。
小题4: 从材料二中找出表现作者对蝉起初感到厌烦的称呼。
小题5: 解释为什么材料二结尾处的“过”字不能去掉。
小题6: 分析作者反复强调“一个夏天”的用意。
小题7: 比较三处划线的句子所包含的感情差异。
小题8: 在朗读“一个夏天”四字时,重音应在哪里?
小题9: 从蝉和蚕的经历中,你获得了哪些关于人生的启示?
**蚕阅读答案**
小题1: 破茧成蝶
小题2: 你自己织的茧,得你自己去咬破。若填“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也可。
小题3: 能刻画出蚕出来后激动、喜悦的心情即可。
小题4: 小东西
小题5: “过”表示事情已经完结,不能去掉。蝉的生命已经结束了,但即便是短暂的一生,它也曾歌唱过,好好地活过,活出过生命的精彩。
小题6: 为了告诉人们蝉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
小题7: A:表达作者的惊奇,同时也有对蝉叫的厌烦之情。B:表达了对蝉的等待精神的钦佩之情。C:表达了对蝉生命短暂的惋惜之情。
小题8: 重音应在“一”或“一个”上。
小题9: 人活着,就要活出生命的意义。或: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等等。(悟出的哲理符合文意即可)

『叁』 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试卷|苏教版初二语文下册

解题的成功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点心。预祝: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时能超水平发挥。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仅供参考。

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4分)

行走在初中语文学习的路上,我们一路欣赏了无数美景。我们曾驻足于巍巍中山陵,陶醉于它中西合( )bì的风格;曾拜访冬天的百草园,在人迹( )hǎn至的荒园中感受雪地捕鸟的乐趣;曾走近国宝——大熊猫,欣赏他们憨态可( )jū的精彩表演;曾走进诗歌的殿堂,飞跃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倾听诗人的纵情( )yín唱。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憎恶(wù) 诘问(jié) 差使(chāi) 蹒跚(pán)

B. 孤孀(shuāng) 栅栏(zhà) 举箸(zhù) 颓唐(tuí)

C. 琐屑(xiè) 尴尬(gà) 仄歪(zè) 取缔(dì)

D. 愧怍(zuò) 焦灼(zhuó) 吊唁(yàn) 友谊(yí)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B.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国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C.在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面前,我们只有依靠科学,依法办事,才能夺取抗击灾害的全面胜利。

D.万籁俱寂时,才拥有一片真实自由的天空。黑夜里,无论是云淡风清,一地风光,还是云雾笼罩,夜色沉沉,大自然都像一张怡静的网。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B.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每一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

C. 我用了整整一小时左右,才写完了这篇作文。

D. 正是这双布满老茧的手,不断刷新国内外记录,展现了当代工人崭新的风貌。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小说描绘了一战期间法国被普鲁士打败而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情景。

B.《枣核》这篇课文以枣核为线索,表达了海外华人对祖国的眷念之情。

C.《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文章截取了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

D.《甜甜的泥土》的结尾是一个诗话的结尾,意蕴丰富,大大提高了小说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6.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过零丁洋》)

(2)千古多少兴亡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

(5)《七律•长征》中,运用对偶,夸张的手法,借助于写山景来表现红军大无畏精神的诗句是: , 。

(6)《钱塘湖春行》诗人借助于植物的变化来表现早春特点的诗句是: ,



7.综合实践活动(5分)

(1)登长城, “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这幅对联提到了 和 两个有关长城的故事,有关长城的诗句有:“ , ”。(3分)

(2)品汉字,“汉字”专题的探究学习后,你们班准备以“美丽的汉字”为主题举办一次语文实践活动。作为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2分)

二、阅读理解与分析(43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8——14题(18分)

【古诗阅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一个“ ”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 ”字,令人满目凄然。(2分)

9.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2分)

【古文阅读】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0.【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 (1分)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1分)

11. 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②以其境过清 清:

③南流数十步 南: ④不可名状 名:

12.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13.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

14.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2分)

(二)阅读《低碳生活处处可为》一文,回答15—18题。(13分)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摘自《网络知识》,2009年第12期,有删改)

15.本文的说明对象是(1分):

16.试结合文章内容,运用下定义的方法解释“碳中和”。(3分)

17.第3段中加点词语“甚至”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8.请说说文章第3、4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19.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该如何过低碳生活。(2分)

(三)阅读《栀子花》,完成19—22题(12分)

①朋友从苏州寄来几包花籽,这些花籽翻山越岭,趟河过洞,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小镇上时已经过了清明,按种花的常理来讲,怕是错过了时节。但我还是把他们种进花盆之中,因为她的盛情难却,也因为我爱花成性。

②房子朝东西方向,冬日阳光吝啬,夏日却舍施有加。这对养花而言,也是有悖常理的,但那些花还是出来了。花是栀子花,我提前都作了标签。也只有栀子花,或许不至于让我彻底绝望,才孱孱弱弱的发了几株苗,那些孱弱的栀子花苗在不经意间也长高了。下班回来,第一件事情便是去看看它们。纤细的枝干上却已挂了几个花苞,“栀子花香呀香”,花香之中隐藏着多少令人想像不尽的故事呢!坐在床边,翻几页书,喝一杯茶,想一想往事,闻着花香,感觉人生是多么的幸福。

③栀子花不好伺候,所谓养花,倒不如说是养耐心。忽一日,那些嫩闪闪的叶片变得发黄了,便是积水过多;那些舒展的叶片歪下了脑袋,定是缺水所致。我喜欢自由,心里总想着到天南海北,按时按点的约定于我而言,实是头上架刀。所以,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辜负了朋友的殷切希望,而使那些花朵们一蹶不振。为此我也有点难过,说好等花长大后,再寄人家一朵鲜花的,而那些花们却一直不肯开放,这使我心有余悸,且难以向她交待,故而久久躲避。

④在小镇上,我偶尔写几首小诗,常感游离其外,不能载道。我的恩师说,诗歌如花,花似女子,更需潜心养护。看来的确如此。也或许是对尘世顿悟不深,醉心于功利,而失觉万物之情谊。所以,我所养之花总是纤细、孱弱,不肯肥壮。

⑤“栀子花开呀开”,我一直祈望它们能绽开花苞,给我带来一缕清香,却全然忽视了往日对它们的爱恋之心。缘起缘灭,凡事讲缘,佛经讲的肯定是有道理的。那我的缘又将在何处呢?

⑥当某一天,我打开房门,闻到栀子花的清香的时候,我知道了,缘就在身边,是情与情之间的约定,是诚笃和潜心的另一种回报。当然,我更明白,不能为花而养花,更多时候,等你养好了性,花才给与你无限情趣。 ——选自2010.12《散文》

2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2分)

21.文章引用歌词“栀子花香呀香”和“栀子花开呀开”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22.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你对第六段中“缘就在身边,是情与情之间的约定,是诚笃和潜心的另一种回报”一句话的理解。(3分)

23.下面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文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花说事,借花喻理。

B.文章第④段由写育花谈到写诗,直接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C.文章开头极写自己爱花,接着写育花受挫,最后写悟出真理,育花成功,在曲折起伏中逐渐揭示中心。

D.文章巧妙地融合了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读来形象具体却又深沉含蓄。

三、作文(5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母亲的一声呼唤,荡漾着爱的涟漪;朋友的一声呼唤,打开了紧闭的心扉。地球呼唤我们警醒,时代呼唤我们前行。呼唤是提醒,是关注,是引领。呼唤来自思考,呼唤源于真情。呼唤责任,呼唤坚强,呼唤燕子归来,呼唤童心不泯……生活中,多少美好的感情凝聚成一声呼唤,又有多少遗憾期待着一声呼唤。我们经常感受到对方的呼唤,也曾由衷地发出过呼唤。请以“呼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③不少于600字。
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一、1.璧 罕 掬 吟2.D 3.A 4.D 5.A

6.(1)干戈寥落四周星

(2)不尽长江滚滚流

(3)尚思为国戍轮台

(4)我歌月徘徊

(5)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6)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7.(1)秦始皇修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

关于长城的诗句,例:《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 不当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沁园春•雪》毛泽东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经檀道济故垒》(唐)刘禹锡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古意》(宋)陆游 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

(2)例:著名歌手解晓东在《中国娃》中唱到:“最爱说的说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这才是有志的中国娃。汉字是记录我们母语的美丽符号,它不仅横平竖直,而且还意味深长;它不仅是我们的语言符号,也直接影响了日语、韩语的发展。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但今天仍然熠熠生辉生机勃勃。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汉字的王国,去发现它的古老与生机,去发现他的意蕴与美丽。

或: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古老的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悠久深遂的历史,接下来我们就将看到中国古老的文化。

二、8.破 深

9.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

10.(潭)水和(游)鱼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11.①大约,大概②凄清,冷清清③向南④说出

12.①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②秀美的树木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掩映。

13.这里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14.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15. 如何低碳生活

16.碳中和就是通过植树等方式抵消人类正常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温室效应的补偿。

17.不能删去,有“甚至”一词强调了减少碳足迹对每个人来说,从生活中的极细微处就可以做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8.举例子、作比较,具体强调了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减少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

19. 不要用一次性的东西,出门带杯子喝水,多骑车和走路等等

20.本文记叙了作者用耐心和爱心迎来栀子花开的故事。(2分,意对即可)

21. 引用歌词“栀子花香呀香”引出了作者对栀子花香中美好景象的联想和向往。(2分)引用歌词“栀子花开呀开”表达自己期盼花开的急切心情。(2分)

22.所谓的“好运”和“佳缘”每个人都能拥有(1分)。想要拥有它们就要少一点功利心,多一点平常心;少一点获取的欲望,多一点真诚的付出;在耐心和潜心之间学会等待和守候。(答出一点给1分,给满3分为止)(共3分。意对即可)

23.B(3分。④段并未直接揭示文章主旨)

三、24.参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中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表

类别

内容 A.内容 B.语言 C.篇章 评分细则

一类卷 (43-50分)

切合题意 思想健康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切 语言顺畅 没有语病 结构完整 条理清楚

①具备ABC三项条件的,评一类下(43-45分)。

②立意深、构思巧、语言生动形象的,评满分;具备其中两项条件的,评一类上(48-49分);具备其中一项条件的,评一类中(46-47分)。

二类卷(35-42分)

切合题意 思想健康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语言通顺 偶有语病 结构完整

条理较清楚 以38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①具备B项和另一项条件,其余一项达到三类卷标准的,获得基准分;

②具备ABC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或材料新鲜,或立意新颖,或结构新巧,可评为二类上;

③具备B项条件,而另两项只达到三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三类卷(27-34分)

基本合题意 中心尚明确 内容尚具体 感受尚真实 语言尚通顺 语病不多 条理尚清楚 能分段

以30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①基本具备ABC三项条件的,获得基准分;

②其中B项较好的,酌情加分;

③另有某些缺点的,酌情减分。

四类卷(18-26分)

偏离题意 中心欠明确 内容不具体 语言不通顺 语病较多 条理不清楚

以22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①凡属ABC三项之一者,评为四类卷,获得基准分;

②另两项较好的,酌情加分;

③兼有ABC两项以上情况的,酌情减分。

五类卷(0-17分)

文不对题 不知所云 语病严重 文理不通 结构混乱 不能完篇

以13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①凡属ABC三项之一者,评为五类卷,获得基准分;②其他两项尚好,酌情加分;

③兼有ABC两项以上情况的,酌情减分。

说明:

1.漏写题目扣1分。2.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现不计,最多扣2分。3.字迹工整的加1─2分;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的酌情扣1—3分。4.字数不足550字,每少50字扣1分;不足400字,降一等。5.凡认为有严重错误的答卷,评卷领导小组研究处理。

『肆』 蚕 阅读答案

2 厚厚的茧
3 吐丝、结茧、成蛹、化蛾
4 :你织的茧,得你自己去咬破!
5 画龙点睛 深化主题 每一个人 只有靠自己不断积蓄力量,战胜困难,才能像蝴蝶一样突破极限,破茧重生。即自己设置的障碍只能由自己去化解。

热点内容
爱若成茧小说全文阅读理解答案 发布:2025-02-18 13:33:42 浏览:757
车载听书 发布:2025-02-18 13:15:48 浏览:3
飞卢有哪些综漫小说好看 发布:2025-02-18 12:55:41 浏览:616
华娱小说完本排行榜 发布:2025-02-18 12:55:39 浏览:853
凤舞战恋雪全文小说 发布:2025-02-18 12:55:39 浏览:106
精关小说言情 发布:2025-02-18 12:55:37 浏览:499
小说在线阅读苏漫雪46章 发布:2025-02-18 12:52:01 浏览:480
民国小说男主名字 发布:2025-02-18 12:45:19 浏览:134
上古神兽的言情小说 发布:2025-02-18 12:33:45 浏览:569
关于言情小说取什么名字 发布:2025-02-18 12:29:58 浏览: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