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好妈妈必读的100本书听书
A. 我的阅读史:
阅读,让我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但我读过的很多文章书籍都忘记了内容,这让我曾怀疑过阅读的意义,但后来读到这样的话我释然了:你读过的书就像你吃下的饭,虽然你已不记得吃了什么,但吃下的饭会化为你骨头和血肉的一部分,它让你成为现在的你。我感谢自己读过的书,让我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我出生成长在农村,父母也都是只读了几天书的农民,庆幸的是姥姥是基督教信徒,经常给我讲圣经上的故事,教我唱圣经里的诗歌。(这大概是我最早的阅读启蒙,为此,我永远怀念我的姥姥)。到上了小学开始认字后,我便不满足于听了,我开始自己读书,读圣经上那些姥姥讲过的和没讲过的故事,背诵那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在那时贫乏的环境中,我阅读过所有有机会看到的写有故事和儿歌的书。我几乎背会过五年级前所有语文课本里的课文。那时的我,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本《现代汉浯大辞典》。那个时候特流行小人书,我现在还记得那本我花两毛钱买的《王子复仇记》上的插图。小学时最喜欢的两本书是两册学校发的自读课本《小雨沙沙》和《冬姑娘的礼物》,里面的故事和儿歌,到现在我还记得一些内容。那时还有一本开启了我强烈的阅读愿望的书,叫做《三百六十五个夜》。我只见到过这本书不多几次,大多时候是听邻居家比我大三岁的姐姐讲这本书里的故事。我那时对这本《三百六十五个夜》故事书的渴慕,绝不亚于儿时的鲁迅心心念念渴望拥有一套有画的《山海经》。甚至因此选定了理想:长大后去图书馆做一名图书管理员。
上初中后,学校仍然在农村,只不过村子稍大一些。学校只有课本,课外书十分贫乏,学校提供的唯一的课外读物是每期的《中学生导报》。记忆中只留下邻居姐姐送我的几本四年制初中的语文课本和自读课本(对其中《我在北极光下》还留有印象)。其间还读了向同学借来的《西游记》原著。中考完的暑假,我读了对我的思想影响巨大的书——《平凡的世界》。那个假期,我差点因中考时发生的事故和家庭经济拮据而辍学。所以,在孤独和苦闷中,我把《平凡的世界》前前后后读了五遍,每一次读我都会从中汲取巨大的精神力量。(当我遭遇挫折和磨难的时候,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孙少平给妹妹孙兰香信中的一句话:苦难难道是白忍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
尽管经历波折,我仍如愿上了市里师范学校。在这里,我不得不吐槽我们老师范学校的图书馆。图书馆只开着两个借书的小窗口,你想借的书多数没有,你能借到的是摆在窗台上的别的同学刚还回来的书。这完全不能满足我强烈的读书渴望,又没有余钱买书。所以,我在读师范期间没有读很多书,现在还有印象的只有《红楼梦》(很喜欢,为了读懂,读了很多遍,还读了很多研究红学的文章和书籍),清代的神话小说《镜花缘》,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路遥的《人生》,余秋雨的《文化古旅》,钱钟书的《围城》,杨绛译的《堂·吉诃德》,还有《鲁滨逊漂流记》,《简爱》,《傲慢与偏见》,《少年维特之烦恼》,《约翰·克里斯朵夫》,《牛氓》,被拍成电影《乱世佳人》的《飘》,写美国黑人历史的《根》,司汤达的《红与黑》,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琼瑶的《烟雨濛濛》,郁秀的《花季雨季》,韩寒《三重门》,陈忠实的《白鹿原》,海岩《玉观音》,都梁的《血色浪漫》,阿城《尘埃落定》。读过春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和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没读懂,是硬着头皮读完的。那时候非常喜欢汪国真的诗,买了一本《汪国真诗集》,虽然已被翻的书页破旧,但到现在都放在我的办公桌上,被学生当作喜欢的书借来借去。当然还读过当时流行的期刊和杂志,如《故事汇》《读者》《少男少女》,等等。
毕业后,因招考成绩优秀,被分配进入中学,成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因为有了自由支配的收入这时才开启了我的自由阅读之路。所读的书有专业书籍,也有文学作品。有自己买的,也有学校收藏的。专业书籍最早读的是“教育家成长丛书”中的《韩军与新语文教育》和《钱梦龙与导读艺术》,之后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好学生,好学法》、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自己》,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闫玉双、李奕主编的《反思教育习惯》,管建刚老师的《一线教师》、《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毛荣富老师著的《漫步教坛》,袁卫星老师的《听袁卫星老师上课》。后到市里学习,亲听了王君老师的课,很是钦佩,买了她的《一位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和《听王君讲经典名篇》(上下两本)。从喜马拉雅听书软件中了解到了史金霞老师,并读了她的《不拘一格教语文》,以及她在博客中推荐的《读书是教师一辈子的修行》,这些专业书籍开卷有益,均使我受益非浅。至于其它书籍,也杂七杂八读了不少。
由于儿童与少年时期对图书求之而不得,在工作后我才弥补了这一遗憾。《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绿山墙的安妮》,《安妮日记》,《窗边的小豆豆》,《小王子》,《爱的教育》,《童年》,《昆虫记》,《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鲁滨逊飘流记》《格列佛游记》,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萧红的《呼兰河传》,曹文轩的《草房子》,沈石溪的《狼王梦》《红飘带》,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杨红樱的《笑猫日记》《淘气包马小跳》等等,凡是我所能接触到的少年儿童文学作品,我都读过,有的还不止一遍。
在上大学时没机会读的书,在这时都补上了:鲁迅,老舍,茅盾,巴金,沈从文,朱自清,曹禺,叶圣陶,郭沫若,林语堂,朱光潜,冯骥才,汪曾祺,王蒙,贾平凹,余华,莫言,毕飞宇,刘心武,周国平,林清玄,刘墉,汪国真,冰心,丁玲,张爱玲,张洁,铁凝,池莉,毕淑敏,等这些中国现当代作家的一些作品,都有涉猎。外国文学中我读了《昆虫记》,《复活》,《死魂灵》,《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高老头》,《老人与海》《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基瞥山伯爵》,《莎士比亚戏剧集》,《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欧也妮葛朗台》,《十日谈》,《德伯家的苔丝》,《红字》,《苏菲的世界》,《海底两万里》,《源氏物语》等小说和戏剧作品,有的细读过,有的则是如囫囵吞枣般阅读的,所以有的书内容记比较深刻,有的则记不清其中的具体内容了。
结婚之后,在老公的影响下,我喜欢上了电影,对于好看的电影和电视剧,我喜欢找原著来对比着读,有的原著比影视学剧好看(如《教父》,《肖生克的救赎》,《忽然七日》(电影叫《笑对祭日》),有的原著不如影视剧好看(如《甄嬛传》,《暮光之城》)。有的同样精彩(如《哈利·波特》《追风筝的人》《潜伏》等等)。
老公也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他阅读的深度与广度,经常让我这个语文老师汗颜。《三毛全集》以及一套五十多本英汉对译的“书虫”系列缩写版外国名著是他的藏书中我最喜欢读的。在他的推荐下,我还读了《卡耐基全集》,《人性的弱点》,美国极简主义者乔舒亚·贝克尔的《极简》(又名《在你拥有的一切之下,发现你想要的生活》,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托尼·布赞的《思维导读》,钟道隆的《逆向学习法》,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等,这些书对我的生活和工作都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再后来有了孩子,便读了更多关于育儿的书籍,其中我觉得对我帮助特别大的书有:对喂养孩子有指导意义的北京儿科专家郑玉巧的系列书籍《郑玉巧育儿经·婴儿卷》《郑玉巧育儿经·幼儿卷》《郑玉巧给孩子看病》,对教育孩子帮助很大的有孙瑞敏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国外育儿译本《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等。
后来买了电子书阅读器,阅读就更方便了。读了很多,印象深刻的是明朝那些事儿》《巨星的陨落》《万历十五年》。再后来就是用手机阅读了:浏览新闻,关注的公众号推荐文,京东畅读书目中的书籍,微信读书里朋友的推荐书籍等。《大老振读经典》和《新史记》就是在公众号中淘到的有意思的好书。
如听读也算一种阅读,那么小时候和爷爷听收音机里的评书也算吧:《白眉大侠》《童林传》《水浒传》《小八义》《隋唐演义》等评书开启了我的听读之旅,现在经常没空读书,或读不进去不好理解的书,我再次选择了听书,喜马拉雅APP,得道APP,是我经常用来听书的软件。
现在,随着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我用来读书听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但读书仍是我释放压力最喜欢的方法。每天工作结束后,孩子们入睡后,忙里偷闲读一会儿书,就会觉得自己的一天还算没有虚度。只要我的眼睛能看,耳朵能听,我就会一直读下去,听下去,因为生命不息,进步就不该停止,而阅读促使我进步,让我遇见更好的自己。
B. 全职妈妈该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接触过很多全职妈妈,咨询关于在时间管理上的问题,作为全职妈妈有很多挑战,接送孩子上下学、照顾家庭日常及亲子陪伴,学习知识等......面对纷繁复杂的事情,宝妈们该如何平衡工作、家庭、陪伴?结合易效能学员真实践行时间管理案例,看看她作为全职妈妈是如何玩转时间管理的。
NC:曾是全职外语教师、业余电台主持人、婚礼主持人、辽宁教育出版社编辑,现坐标英国。三个标签是:过去6年全职二宝妈、管理者及教育工作者、长期爱心志愿者。
1.缘起
2019年五月初,很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加入了易效能社群和大家一起学习,并践行打卡。起初感觉很不习惯,因为我没有早晚用手机的习惯,但也深知那句话“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所以很快调整,开始坚持着。
一直到七月份,我感觉自己很幸运地加入了100天100张专注表的活动。决定要带着2个孩子,做时间的主人,做快乐有意义的事情。我告诉自己,必须踏踏实实的做好这100天,然后希望还有将来若干个100天,也希望在将来的某一天,我可以帮助好多人,可以熏陶好多人。
2.offer来的如此之快
自从7月1日我全心地投入,认真反复收听叶老师的时间管理100讲和新课九段,仔细琢磨每句话的含义,做好笔记,感觉很有收获!
一次只做一件事,适应了之后再加入第二件事,永远不停留在舒适区。
作为易效能时间管理教练,看到NC一路走来,她的坚持及强大的行动力、自控力,是孩子的好榜样,让人钦佩不已。100天,即是结束,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显然,NC和我想的一样,她朋友圈目前已经持续打卡170多天了,目标也再次突破舒适圈调整为365天。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再次深深地祝福NC!
以上是一位全职妈妈,践行时间管理100天的收获分享,希望对宝妈们在在时间管理方面有所启发,做好时间管理,平衡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过上有序幸福的生活。
C. 如何培养孩子阅读的心得体会3篇,怎么写
链接:https://pan..com/s/1ica83ZeinEsThCQe5q7I6A
在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阅读理解,小学老师经常给孩子布置的一项学习任务就是“朗读课文”,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老师们往往要求孩子通过读课文,去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等,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这里有20课的阅读哦。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D. 《人生只有一件事》第一章《看见我自己》读书心得
在王老师的推荐下购买了人生只有一件事,这本书收到之后迫不及待的看起来,感觉收获特别的大,到了很多自己身上的问题。也深深感受到了,此时此刻就是人生最好的时光。希望有更多的书友们跟我一起交流分享读这本书的心得,结伴而行更幸福,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本周我读了第一章,看见我自己,本章一共有以下11个小节。
第一节“看不见”自己——第一句“在外面的我其实不够真实,也不够全面,在家里的我才是真实的我自己却看不见,也不承认”。那这一段我也是很震惊,我以前也跟作者有一样的感觉,觉得家人不知道我的价值,对我不够尊重,现在看来自己是多么可笑。二句“把认同误当了解,把不认同视为误解,因而不断错过,看清自己的机会,越活越虚假,误了自己人生。世界上最不了解我的居然就是我自己。”第三句“多数人都乐于浅交,怯于亲近,活出一种远交近攻的生命状态最后干脆直到网上和陌生人交往,不和坐在对面的人说话,这样下去总有一天真假人生纠缠错纠缠交错,没人找得到真正的自己”确实如这段话所说,我我常常也觉得在网上聊天更愉快,在外面更受尊重。而跟身边的家人交往,容易生气有冲突起矛盾。读了这节之后,了解了其中的深层原因,以后再面对这样的事情和感受就能更清晰的去理清和面对。
第二节不能“做小事”——对于不能做小事,这一节特别,感同身受。其中这一句“最惨的是无所事事,之后还不甘寂寞,我总想找些大事干干,却常常发现眼高手低不了了之。”为一个小领导,我也常常有这种感觉,之前在一线的时候,自己也算业务精英,独挑大梁,但是现在做的管理之后就感觉好多业务上的事情,明显的能力就降低了,感觉出错就比较多,后来也就很少尝试了。总觉得这是做了领导精力在其他事情上必然的现象,读了这一章之后,我感觉还是应该锻炼做小事的能力,不能眼中无小事,大事也做不了。还有一句,“像我这种不能小的领导人,如果再加上好大喜功,不知进退其为惑,就得由整个企业甚至社会一起买单了”压力挺大的,自己错了,不仅仅会影响自己,更能影响整个单位。因此要加强反思和学习,不要自己错了让大家一起买单。第三句,“如果你还有机会做小事,好好享受吧,如果你已无小事可做,想想为什么吧,至于我自己正在重新学做小事,期待老之将至时仍能鄙事”。深有同感,原来在一线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做的工作很充实也很有成就感,现在做了行政之后,经常处理一些形式主义和提不上串的污七杂八琐事,现在挺羡慕一线的老师,觉得他们充实而幸福。
第三节宠坏的中年男人——读了这节之后,联系生活实际发现生活中确实是有很多这样成功的,被宠坏的中年男人。同学的爸爸是老板,开了好多个企业,能挣很多钱,同学的妈妈是特别温顺嗯,贤惠的女人,一辈子把他爸伺候的真的是饭来张口依赖伸手,他爸爸一个眼神,他妈妈就秒懂,从来不多话,只是默默支持和付出。他们全家人都围着他爸爸转,完全就是文中描述的样子。这个爸爸完全就是被宠坏的中年男人,还不自知,他的生命也停滞不前,实在可惜。我们应该经常自我审视,看自己有没有处于被父母家人同事朋友“宠坏”的阶段,如果有就有必要赶紧走出舒适圈,重新学习人生。
第四节祸由“想”出——看完这一节,觉得说的简直太对了“过去和现在的我,关键的不同,并非想法不同,而是对想法的态度不同,我过去很重视自己的想法,很重视别人对自己想法的看法,现在咋不看重?因为一旦重视,就会有情绪,有情绪就容易幼反应,接下去就会产生一连串没有必要的连锁反应,结果往往把事情弄得复杂,产生后遗症,甚至不可收拾。如今我不太重视自己的想法,也发现少了好多事,人生因无谓消耗的减少,变得轻松而有意义了。”“讲是没有用的,我看到自己绝大多数的想法都不一定对,即使有小部分是对的,也不一定有用,即使对我有用,也不一定对别人有用,即使这次有用,下次也不一定有用,而对这些几乎无用的想法,自己居然如此执着,还把他们自己的情绪尊严价值绑在一起,因此造了这么多不必要的业,真正荒谬至极,可笑至极”。“现在的我明白了,想之无用,祸由想出,偶尔在妄想升起时,当下觉知随即放下去,除妄想是一条漫长的路,看到妄想不再执着,则是人人皆可为,日日皆应为之事,好处不可思议。”我的婆婆做所有事情,非得让别人按自己的想法做,如果别人不愿意,她就会不停的说,直到同意,如果还不同意,他就会强迫别人按照他的意思做,让人家人都很苦恼(比如给孩子挤乳头事件)。我自己好为人师,有时候自己觉得对的东西就忍不住想要告诉别人,读了这一节之后,我觉得自己觉得对的不一定对别人有用做好自己,少操心别人的事情,自己也会减少很多烦恼。现在的女人又要上班,又要带娃,又要顾家,那怎么样能兼顾好这些事情呢?其实就是不要妈性太足对老公管东管西,对孩子过多干涉,没有了自己的时间还不得人爱,真是得不偿失。
第五节骨子里的傲慢——“傲慢是绝症,自己看不见自己表面谦虚,只不过是保持风度,内心深处常自觉高人一等骨子里傲气十足,自己看不见与关系远的人也许无感关,系近的人一定深受其苦。”“自己傲慢的源头,原来对生我养我育我成就我的母亲,我居然凌驾于他之上,还自觉理所当然,连这样的傲慢都看不见,其他当然就更不用说了,我深深感悟到,母亲不责备我,使母亲的度量,而我凌驾于母亲之上,是不可思议的,愚昧无知,连对母亲的孝顺背后都藏着傲慢心,与其他人的交往关心付出,哪有一处不藏傲慢心呢?真是除非你能看见他,看见他不容易,但只要能看见,有机会治愈。”通过读这一节,我反思到我在于我的妈婆婆在相处的过程中,也经常在骨子里觉得他们什么都不懂,落伍了,他们的教育观念很多是错的,看看事情也不能给我提供指导和帮助,而是经常依附于我,很多很简单的事情,孩子都能做,她们却做不了,就要给我打电话,让我请假陪着去,我在给他们解决问题的同时,也经常去指导他们,教导她们是多么的愚昧啊!
第六节自我感觉良好——“人为什么自我感觉良好?一标准太低,二觉知太浅,而且通常两者兼具”。“我发觉自我感觉良好,就得马上警觉,你一定是呆在舒适圈太久了,再继续下去,人生一定会荒废的,赶紧带着自己走出来吧,学会放下”。去年之前的我也是属于一直自我感觉特别良好,觉得都是别人的问题,才导致我工作不顺,家里头都不操心,我自己没有错都是遇人不淑,环境有限等等,所以也情绪比较大,爱抱怨吐槽整个人也不太受人欢迎。通过学习,我才逐渐发现,原来自己身上有很多很多的问题,学的越多,越发现自己的缺点越多,觉得自己越浅薄,然后越来越谦卑,身上的戾气少了,工作和生活也越来越顺了。
第七节早跟你说过了——“早跟你说过了,这句话背后的心思不外乎强攻了,比高下乘胜追击证明自己对甚至趁机发泄积怨,当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想的都是自己,完全没有和别人在一起,本质上是在搞权利斗争,没有把别人的感受放在心上,这句话很容易浇灭别人的热情,打击别人的自信,剥夺别人的空间,甚至扼杀别人难得生发的改变契机。破坏力简直不可思议!直到有一天,我终于看到自己想明白的每一个道理,下决心的每一次改变,毫无例外,全都是别人早就跟我说过的。有些话别人跟我说过千百遍,有些话别人跟我说过数十年,直到有一天,经历了很多事,接受了很多教训,终于想通了,决心改变了,带着欣喜若狂的心情与别人分享,结果别人来了一句早都跟你说过了,瞬间把人生的重大体悟和转折采维持来的认罪,实在是没有意思,要把早都跟你说过了,改口为太棒了,我为你高兴,太好了,我们一起学习或者太佩服了,我怎么没想到这样而知结果天差地别。”“把对让给别人,把空间还给别人,不仅对别人有帮助,更有益于彼此的关系,何乐而不为呢?对孩子和下属,千万不要再说早都跟你说过了这句话”。作为儿女,有很多道理,父母给我们说了千千万万遍,但是我们没有听进去,还很反感,最后等到也做了父母,或者年长了,成熟了才发现父母说的是对的。作为家长和单位的领导,我没少对孩子和员工说这句话。当我说的时候确实没有意识到对对方造成的伤害,只是沉浸于自己的自鸣得意中。自己处理的一些事情,也没少听别人给我说这句话,每每听到心情总是不那么好。是来自于下属说这样的话,我会觉得这是对我的不尊重和挑衅,更不舒服。读了这张之后,以后会克制自己说这句话,换成更合适的话,如果有人给我说了这样的话,也能够去体会他的发心,并不是挑衅和不尊重,他只是在乘胜追击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已。
第八节活颠倒了——“别人要怎么活?你若认为是自己的事,太当真,结果可能因担心而束缚彼此,或者想掌控而让人窒息,甚至越俎代庖,把别人的功课拿来做,导致别人没有机会好好活,这样的当真叫做捞过界乱入别人的人生瞎搅局,而别人如何对待我们,也是别人的事,不能太当真,把别人对我们的好太当真,就会让自己陷入依赖关系,身不由己,如果认为别人对我们不好,而且还当真则形成对立制造无谓的拉扯,浪费彼此生命。”在生活中我常常去束缚孩子的生活,孩子什么时间学习?什么时间游戏?什么时间休息?我会干预他。想想如果一个人这么管着我,东莞吸管的肯定也很烦,会产生很多抵触情绪,反而不利于彼此的关系,把把己学习搞好。“在各种关系中,只有我如何对待别人才是自己的事,是能自己做主的事,无论别人活的好不好?无论别人如何对待我,我都接受尊重,关心和付出,并把关系中的问题当做功课,拿来修正自己,这才是该认真的是老天的事,我们无法决定如何回应已经发生的事,才是我们能做主的,我们面对现实,只能,接受臣服,然后看看自己还能做什么?每发生一件事,首先要弄清楚到底是谁的事,然后对老天的事和别人的事保持幽默,不当真,对自己的事认真对待,没放过,能这样的话才算没有活颠倒才算对自己的人生负起了责任。”以前我对别人好别人对我不好,我就会生气,觉得他不是个好人,不知感恩,觉得自己错付了爱心和感情。看明白了,这些事情是我不能左右的,是属于别人的事情,那就适当的保持幽默,接受现实,尊重她的选择,把这当成对自己的修炼。
第九节接受自己——“承认自己真的是这样,就叫做认真面对,接受处理,放下一个不面对,不接受自己的人生口译布衣生命力严重耗损,哪有力气认真?接受自己就像挖矿,挖了一层,还有一层,每一层都有伤痛,都需要勇气,也都收获满满,万分值得接受,自己是一条觉悟的路,接受自己也是一条在世上返璞归真的道路,这条道路的尽头,站着一个有赤子之心,充满智慧的人,那就是人认真的样子”感觉这一年来我就是一直在接受自己在不断的探索自己,而且在这个事情上越发有兴趣,也希望在自己的不断努力中,能够成为那个有赤子之心,充满智慧的认真人。
第十节生活需要空和闲——“如果从生活和生命的角度来看,让空间保持空,让假期变成闲,也许才是最适宜的,让自己空一些,闲一些都绝对划算,如果空闲之余悟出了什么,有关生活或生命的道理,那就等于中了大奖”。这一节我反思到我经常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很满,从早起到睡着之前只要不动脑子的时间,我就想给自己听一点书,往往一边听书,一边做饭一边陪孩子,我一我一直觉得自己这样是一种高效的表现,然后越学有时候还反而越知识焦虑。现在王老师的点拨下,我放慢了生活的节奏。陪孩子的时候不听书了,也不什么书都拿来听,什么书都拿来读,而是有选择的精读书,感觉自己的焦虑明显有所减轻,这样的精读书也更能引发更多的思考与反思,收获还更明显一些。
第11节,君君臣臣才能幸福——“看到人可一念之间当下圆满”文中的那位老板可以不在节假日给下属打电话,可以体察到员工正在陪家人,尔虞以尊重,可以让员工敢说真话,敢表达需求,甚至敢说不t先生可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因而表现的更好,且有自信心,不必对老板卑躬屈膝,他也可以更用心的做好爸爸,不再抱着内疚和讨好的心态陪伴女儿,或者更用心的和女儿沟通,甚至道歉,让游乐场世界成为父女共同成长的教材。先生的女儿当然也可以体谅父亲工作的辛苦,了解父亲陪伴的心意,理解父亲工作的无奈,做贴心孝顺的好女儿。这一节中我收获有两点,第一点是工作生活中更多的看到人,而不是看重事,把每一件事都当做成长的一个契机。第二个是我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常出现替先生那样的烦恼,作为领导,我也有老板这样的,不够尊重员工的表现,也没有把这些教育契机抓住,用来当做跟孩子一样起成长的教材,那读了这一节之后,我决心以后尽量不在工作时间之外打扰员工,在家里头用心的做好妈妈,不带内疚和讨好的心态,陪伴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善于用生活中的教育契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