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听书 » 农民父亲听书

农民父亲听书

发布时间: 2024-09-30 12:24:40

❶ 破釜沉舟的历史人物,详细故事

破釜沉舟的历史人物是楚霸王项羽

故事简介: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楚军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栗胆寒。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自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❷ 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北京时间今日凌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文学演讲,主题为“讲故事的人”(storyteller)。以下为演讲全文
莫言:讲故事的人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女。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感,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颤,跑到厢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边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透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地将白天从说书人那里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什么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地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儿,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我的听众,也不仅仅是我的母亲,连我的姐姐,我的婶婶,我的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里人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的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有我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讽刺。我小学未毕业即辍学,因为年幼体弱,干不了重活,只好到荒草滩上去放牧牛羊。当我牵着牛羊从学校门前路过,看到昔日的同学在校园里打打闹闹,我心中充满悲凉,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哪怕是一个孩子——离开群体后的痛苦。到了荒滩上,我把牛羊放开,让它们自己吃草。蓝天如海,草地一望无际,周围看不到一个人影,没有人的声音,只有鸟儿在天上鸣叫。我感到很孤独,很寂寞,心里空空荡荡。有时候,我躺在草地上,望着天上懒洋洋地飘动着的白云,脑海里便浮现出许多莫名其妙的幻像。我们那地方流传着许多狐狸变成美女的故事。我幻想着能有一个狐狸变成美女与我来做伴放牛,但她始终没有出现。但有一次,一只火红色的狐狸从我面前的草丛中跳出来时,我被吓得一屁股蹲在地上。狐狸跑没了踪影,我还在那里颤抖。有时候我会蹲在牛的身旁,看着湛蓝的牛眼和牛眼中的我的倒影。有时候我会模仿着鸟儿的叫声试图与天上的鸟儿对话,有时候我会对一棵树诉说心声。但鸟儿不理我,树也不理我。——许多年后,当我成为一个小说家,当年的许多幻想,都被我写进了小说。很多人夸我想象力丰富,有一些文学爱好者,希望我能告诉他们培养想象力的秘诀,对此,我只能报以苦笑。就像中国的先贤老子所说的那样:“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我童年辍学,饱受饥饿、孤独、无书可读之苦,但我因此也像我们的前辈作家沈从文那样,及早地开始阅读社会人生这本大书。前面所提到的到集市上去听说书人说书,仅仅是这本大书中的一页。
辍学之后,我混迹于成人之中,开始了“用耳朵阅读”的漫长生涯。二百多年前,我的故乡曾出了一个讲故事的伟大天才——蒲松龄,我们村里的许多人,包括我,都是他的传人。我在集体劳动的田间地头,在生产队的牛棚马厩,在我爷爷奶奶的热炕头上,甚至在摇摇晃晃地行进着的牛车上,聆听了许许多多神鬼故事,历史传奇,逸闻趣事,这些故事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家族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我产生了强烈的现实感。
我做梦也想不到有朝一日这些东西会成为我的写作素材,我当时只是一个迷恋故事的孩子,醉心地聆听着人们的讲述。那时我是一个绝对的有神论者,我相信万物都有灵性,我见到一棵大树会肃然起敬。我看到一只鸟会感到它随时会变化成人,我遇到一个陌生人,也会怀疑他是一个动物变化而成。每当夜晚我从生产队的记工房回家时,无边的恐惧便包围了我,为了壮胆,我一边奔跑一边大声歌唱。那时我正处在变声期,嗓音嘶哑,声调难听,我的歌唱,是对我的乡亲们的一种折磨。
我在故乡生活了二十一年,期间离家最远的是乘火车去了一次青岛,还差点迷失在木材厂的巨大木材之间,以至于我母亲问我去青岛看到了什么风景时,我沮丧地告诉她:什么都没看到,只看到了一堆堆的木头。但也就是这次青岛之行,使我产生了想离开故乡到外边去看世界的强烈愿望。
1976年2月,我应征入伍,背着我母亲卖掉结婚时的首饰帮我购买的四本《中国通史简编》,走出了高密东北乡这个既让我爱又让我恨的地方,开始了我人生的重要时期。我必须承认,如果没有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我这样一个作家。
在军营的枯燥生活中,我迎来了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和文学热潮,我从一个用耳朵聆听故事,用嘴巴讲述故事的孩子,开始尝试用笔来讲述故事。起初的道路并不平坦,我那时并没有意识到我二十多年的农村生活经验是文学的富矿,那时我以为文学就是写好人好事,就是写英雄模范,所以,尽管也发表了几篇作品,但文学价值很低。
1984年秋,我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在我的恩师著名作家徐怀中的启发指导下,我写出了《秋水》、《枯河》、《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等一批中短篇小说。在《秋水》这篇小说里,第一次出现了“高密东北乡”这个字眼,从此,就如同一个四处游荡的农民有了一片土地,我这样一个文学的流浪汉,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场所。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对他们的阅读并不认真,但他们开天辟地的豪迈精神激励了我,使我明白了一个作家必须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谦卑退让,但在文学创作中,必须颐指气使,独断专行。
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他们是两座灼热的火炉,而我是冰块,如果离他们太近,会被他们蒸发掉。根据我的体会,一个作家之所以会受到某一位作家的影响,其根本是因为影响者和被影响者灵魂深处的相似之处。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尽管我没有很好地去读他们的书,但只读过几页,我就明白了他们干了什么,也明白了他们是怎样干的,随即我也就明白了我该干什么和我该怎样干。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我的方式,就是我所熟知的集市说书人的方式,就是我的爷爷奶奶、村里的老人们讲故事的方式。坦率地说,讲述的时候,我没有想到谁会是我的听众,也许我的听众就是那些如我母亲一样的人,也许我的听众就是我自己,我自己的故事,起初就是我的亲身经历,譬如《枯河》中那个遭受痛打的孩子,譬如《透明的红萝卜》中那个自始至终一言不发的孩子。
我的确曾因为干过一件错事而受到过父亲的痛打,我也的确曾在桥梁工地上为铁匠师傅拉过风箱。当然,个人的经历无论多么奇特也不可能原封不动地写进小说,小说必须虚构,必须想象。很多朋友说《透明的红萝卜》是我最好的小说,对此我不反驳,也不认同,但我认为《透明的红萝卜》是我的作品中最有象征性、最意味深长的一部。那个浑身漆黑、具有超人的忍受痛苦的能力和超人的感受能力的孩子,是我全部小说的灵魂,尽管在后来的小说里,我写了很多的人物,但没有一个人物,比他更贴近我的灵魂。或者可以说,一个作家所塑造的若干人物中,总有一个领头的,这个沉默的孩子就是一个领头的,他一言不发,但却有力地领导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在高密东北乡这个舞台上,尽情地表演。自己的故事总是有限的,讲完了自己的故事,就必须讲他人的故事。于是,我的亲人们的故事,我的村人们的故事,以及我从老人们口中听到过的祖先们的故事,就像听到集合令的士兵一样,从我的记忆深处涌出来。他们用期盼的目光看着我,等待着我去写他们。我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姑姑、叔叔、妻子、女儿,都在我的作品里出现过,还有很多的我们高密东北乡的乡亲,也都在我的小说里露过面。当然,我对他们,都进行了文学化的处理,使他们超越了他们自身,成为文学中的人物。
我最新的小说《蛙》中,就出现了我姑姑的形象。因为我获得诺贝尔奖,许多记者到她家采访,起初她还很耐心地回答提问,但很快便不胜其烦,跑到县城里她儿子家躲起来了。姑姑确实是我写《蛙》时的模特,但小说中的姑姑,与现实生活中的姑姑有着天壤之别。小说中的姑姑专横跋扈,有时简直像个女匪,现实中的姑姑和善开朗,是一个标准的贤妻良母。现实中的姑姑晚年生活幸福美满,小说中的姑姑到了晚年却因为心灵的巨大痛苦患上了失眠症,身披黑袍,像个幽灵一样在暗夜中游荡。我感谢姑姑的宽容,她没有因为我在小说中把她写成那样而生气;我也十分敬佩我姑姑的明智,她正确地理解了小说中人物与现实中人物的复杂关系。母亲去世后,我悲痛万分,决定写一部书献给她。这就是那本《丰乳肥臀》。因为胸有成竹,因为情感充盈,仅用了83天,我便写出了这部长达50万字的小说的初稿。
在《丰乳肥臀》这本书里,我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我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但书中的母亲情感方面的经历,则是虚构或取材于高密东北乡诸多母亲的经历。在这本书的卷前语上,我写下了“献给母亲在天之灵”的话,但这本书,实际上是献给天下母亲的,这是我狂妄的野心,就像我希望把小小的“高密东北乡”写成中国乃至世界的缩影一样。
作家的创作过程各有特色,我每本书的构思与灵感触发也都不尽相同。有的小说起源于梦境,譬如《透明的红萝卜》,有的小说则发端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譬如《天堂蒜薹之歌》。但无论是起源于梦境还是发端于现实,最后都必须和个人的经验相结合,才有可能变成一部具有鲜明个性的,用无数生动细节塑造出了典型人物的、语言丰富多彩、结构匠心独运的文学作品。有必要特别提及的是,在《天堂蒜薹之歌》中,我让一个真正的说书人登场,并在书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十分抱歉地使用了这个说书人真实姓名,当然,他在书中的所有行为都是虚构。在我的写作中,出现过多次这样的现象,写作之初,我使用他们的真实姓名,希望能借此获得一种亲近感,但作品完成之后,我想为他们改换姓名时却感到已经不可能了,因此也发生过与我小说中人物同名者找到我父亲发泄不满的事情,我父亲替我向他们道歉,但同时又开导他们不要当真。我父亲说:“他在《红高粱》中,第一句就说‘我父亲这个土匪种’,我都不在意你们还在意什么?”
我在写作《天堂蒜薹之歌》这类逼近社会现实的小说时,面对着的最大问题,其实不是我敢不敢对社会上的黑暗现象进行批评,而是这燃烧的激情和愤怒会让政治压倒文学,使这部小说变成一个社会事件的纪实报告。小说家是社会中人,他自然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但小说家在写作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做人来写。
只有这样,文学才能发端事件但超越事件,关心政治但大于政治。可能是因为我经历过长期的艰难生活,使我对人性有较为深刻的了解。我知道真正的勇敢是什么,也明白真正的悲悯是什么。我知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难用是非善恶准确定性的朦胧地带,而这片地带,正是文学家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只要是准确地、生动地描写了这个充满矛盾的朦胧地带的作品,也就必然地超越了政治并具备了优秀文学的品质。
喋喋不休地讲述自己的作品是令人厌烦的,但我的人生是与我的作品紧密相连的,不讲作品,我感到无从下嘴,所以还得请各位原谅。在我的早期作品中,我作为一个现代的说书人,是隐藏在文本背后的,但从《檀香刑》这部小说开始,我终于从后台跳到了前台。如果说我早期的作品是自言自语,目无读者,从这本书开始,我感觉到自己是站在一个广场上,面对着许多听众,绘声绘色地讲述。这是世界小说的传统,更是中国小说的传统。我也曾积极地向西方的现代派小说学习,也曾经玩弄过形形色色的叙事花样,但我最终回归了传统。
当然,这种回归,不是一成不变的回归,《檀香刑》和之后的小说,是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又借鉴了西方小说技术的混合文本。小说领域的所谓创新,基本上都是这种混合的产物。不仅仅是本国文学传统与外国小说技巧的混合,也是小说与其他的艺术门类的混合,就像《檀香刑》是与民间戏曲的混合,就像我早期的一些小说从美术、音乐、甚至杂技中汲取了营养一样。
最后,请允许我再讲一下我的《生死疲劳》。这个书名来自佛教经典,据我所知,为翻译这个书名,各国的翻译家都很头痛。我对佛教经典并没有深入研究,对佛教的理解自然十分肤浅,之所以以此为题,是因为我觉得佛教的许多基本思想,是真正的宇宙意识,人世中许多纷争,在佛家的眼里,是毫无意义的。这样一种至高眼界下的人世,显得十分可悲。当然,我没有把这本书写成布道词,我写的还是人的命运与人的情感,人的局限与人的宽容,以及人为追求幸福、坚持自己的信念所做出的努力与牺牲。小说中那位以一己之身与时代潮流对抗的蓝脸,在我心目中是一位真正的英雄。这个人物的原型,是我们邻村的一位农民,我童年时,经常看到他推着一辆吱吱作响的木轮车,从我家门前的道路上通过。给他拉车的,是一头瘸腿的毛驴,为他牵驴的,是他小脚的妻子。这个奇怪的劳动组合,在当时的集体化社会里,显得那么古怪和不合时宜,在我们这些孩子的眼里,也把他们看成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小丑,以至于当他们从街上经过时,我们会充满义愤地朝他们投掷石块。事过多年,当我拿起笔来写作时,这个人物,这个画面,便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知道,我总有一天会为他写一本书,我迟早要把他的故事讲给天下人听,但一直到了2005年,当我在一座庙宇里看到“六道轮回”的壁画时,才明白了讲述这个故事的正确方法。
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引发了一些争议。起初,我还以为大家争议的对象是我,渐渐的,我感到这个被争议的对象,是一个与我毫不相关的人。我如同一个看戏人,看着众人的表演。我看到那个得奖人身上落满了花朵,也被掷上了石块、泼上了污水。我生怕他被打垮,但他微笑着从花朵和石块中钻出来,擦干净身上的脏水,坦然地站在一边,对着众人说: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我该说的话都写进了我的作品里。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我希望你们能耐心地读一下我的书,当然,我没有资格强迫你们读我的书。
即便你们读了我的书,我也不期望你们能改变对我的看法,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作家,能让所有的读者都喜欢他。在当今这样的时代里,更是如此。
尽管我什么都不想说,但在今天这样的场合我必须说话,那我就简单地再说几句。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还是要给你们讲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我再讲一个故事:三十多年前,我还在部队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看书,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我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我随即站起来,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我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为此事,我洋洋得意了许久,以为自己是个英勇的斗士,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请允许我讲最后一个故事,这是许多年前我爷爷讲给我听过的: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的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坍塌。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
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
谢谢大家!

做了什么就不知道了,毕竟人莫言的私生活嘛,大概在酒店应酬交际,写文章,看书,和其他作家交流交流什么的。

求采纳求采纳`(*∩_∩*)′

❸ 核桃长在哪里呀

看过下面的短文,就可以知道核桃长在哪里了:
故乡的核桃
文 / 西贝侯

荔枝是南方的特产,到了北方须一束束地用红绸绳系住,当然还要夹上绿绿的叶子,以显示其名贵。核桃是北方的物种,但却享受不到那种优待,它们最多被洗净脸面堆在一处,价钱比荔枝自然贱得可怜。荔枝长得圆头滑脑,裂开薄薄的皮儿,里面有白嫩的肉,味道清清的,甜甜的;核桃生得圪里圪塔,敲开坚硬的核,里面是怪异的果,味道涩涩的,脆香的。荔枝有贵妃美人的喜爱,因此千百年来得宠,由草木之身化为金贵之躯,成为附庸者的珍奇。而核桃却无缘得到名人皇家的赏识,只落得孤苦伶仃,凄凄哀哀了。抛开这一层,单就味道来讲,我倒觉得荔枝和核桃各有千秋,荔枝甜得欢愉,核桃涩得隽永。
我的故乡在北方,独独没有可爱的荔枝,满目不缺的则是可敬的核桃。
核桃生于核桃树,就象我长于故乡。不到北方的乡村待一些时间的人,不会了解核桃曲折的生长历史,就象城里的孩子不知道青青的麦苗一样。核桃树在我的故乡是平凡树种,沟沟坎坎,平坦梯田,随处而生,因此到处能见到它的身影。它是北方的植物,却长着南方植物虬然的身躯,之因为有这样的躯干,人们才更容易摘取它的果实。核桃树有着皲裂的树皮,当树叶掉光了的时候,你万万不会相信它是一个生命体。春天,但山花阑珊的时候,它的稚嫩的绿芽就出现在枝头,先是点点如黄绿色的火苗,过上一段时候再看,已是簇簇的宛若张开的胖手。长成的叶子呈椭圆形,纹理很有规律,由主胫向外发散,与橡皮树的叶子极象,只是薄弱纤细得可爱。立夏前后,是核桃树挂穗的时候,说到核桃树挂穗,倒有点女人气的味道了,长长的穗子比成人的中指还要粗壮,上面结着米样的颗粒,一条条象碧绿的毛毛虫。一旦这些温柔的东西从树上落尽了,你便会从叶间发现了葡萄一样大的果子,那就是有点丑陋的核桃的孩童的模样,当然这时候是很好看的,就象欧美的小孩儿一样长得漂亮。
核桃从果实的诞生到成熟历经四五个月,其中有两个月处在我们的暑期,这便成了我们童年中最快乐的时期了——那也是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的事了。每到核桃体态成熟以后,队里一开会,就按人口抓阄分核桃树,核桃树上用毛笔写了号,抓到几号这棵树上的核桃除了任务数外,其余就属于他家的了。我们放了暑假,不做正经事,整日闹得鸡飞狗跳,象个土猴一样,大人疲于理会,只好说:拿上书本看核桃树去,不要让人家偷了我们的核桃。其实民风淳朴,谁家都有的东西,没人去偷的。我们乐于此事,欢天喜地的拿着暑假作业,揣着弹弓和一些玩具跑去了。“看”核桃树的时候,我们常常结伴在一块玩打仗,分成两派远远地用土块瞄准了投掷,也不免有打破头的时候,就使用威迫利诱的手段,以不再同他玩来威胁或赠以小物而止住他的哭喊,受伤的小孩第二天缠着纱布照旧一起哄闹,全没有昨天发生过事情一样。我们一起去摘野果子吃,有一种“坡荭子”的野果倍受我们的喜爱,蛇一样盘旋的藤上缀满珍珠玛瑙一般的鲜红的小东西,甜甜的,味道与桑堪差不多,但这种地方是不多去的,因为藤的下面常常有蛇卧伏,我就见过一条,黑花的,手腕粗细,在烈日下盘着身子,头露在外面,吐着信子。一个人的时候,我就拿着弹弓寻鸟打,沉甸甸口袋里装满了从地上捡的小石子,迈着轻盈的蹀躞小步,弓着腰向一只鸣叫的山雀靠过去,靠过去,常常中途被识破而未遂,好容易找到一个适当的角度和距离,又是弹飞鸟也飞;鸟打不住,就打蝉,踅到蝉的下面,蝉尽管有五只眼睛,但它听觉很差,只要不被它发现,你可以放心大胆地打,它吱吱不倦地鸣唱,你也因打不倒它大声骂娘,它就象一只耙子,最终被我十几下之后的一击而射杀了。那时候我迷上了画画,常常用铅笔描山、树、田、牛马、羊群、白云……有时也坐在树上眺望,看黛色的山峦,看袅袅的炊烟,看变幻的白云;在树下静听,听呼呼的山风,听涓涓的溪流,听啁啾的雀鸣……
阴历六月十五前后,挂在树上的核桃便可以吃了。它碧绿的果子上缀满了灰白的小点儿,绿得透亮。无知的山外人把它看作一般的果子,抓起来就啃,常常是苦涩地掷在地上大骂。每每看到这种情景,我们就非常开心,因为他们骂我们“山猫儿没见过大天”,我们便用青核桃还以颜色。其实那层绿皮仅是核桃漂亮的外衣,他们哪里知道。吃青皮核桃得用特殊的工具,将粗铁丝弯成钩的形状,也不可太弯,略弯即可,再将钩的一端砸扁,把尖端和外侧磨成刀刃,最后用布把刀把缠了,这样一把豁核桃的用具就搞定了。大人们有时也用水果刀,但那是很危险的,稍不留神就扎破了手。摘一颗青核桃,去掉果蒂,将刀插入其里,略略一扭,核桃自然掰成两半,一个完整的截面就显露出来,然后再用刀沿硬壳的内壁旋上一圈儿,肉瓢一同掉了出来,专捡白得细腻的吃,脆脆的,香香的,甚是可口。性急的我们也用砖砸着吃,弄得满手满袖的绿汁,绿汁留下的印迹很难洗掉,溅在衣服上就成了永久的纪念,在核桃树还没分产到户的那些年,每次暑期结束的时候,因为学校要检查我们是否偷吃核桃,我们总要在石头上磨手上的黄印痕,常常弄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淋而不去。
处暑以后,核桃才陆续开始成熟起来,人们开始准备打核桃的家什:到山林中砍回根根细而长的木杆,手杖粗细,丈余长短为最佳;粗了在树上抡不起来,短了够不到树梢,之于弯些倒不大紧,在火上煨熟后压于石下两三天就是一根直杆。当然也得一根超长的,在杆梢固定一铁丝钩,用来摘树端的核桃。核桃杆收拾停当了,树上的核桃也就成熟了,一家男男女女扛着杆子,担着筐子,挟着袋子去打核桃,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甜甜的笑意。收获是多么开心的事情啊!好大的核桃树呵,好繁的果子呵,心急的年青人已蹭蹭蹭猴子似地窜上了树,不等树下的人反映,核桃已雨点似地落了下来,砸在了小孩的头上,孩子挎着篮子仰着头张着嘴巴哭,核桃不管这些,尽管扑秃扑秃往下落。黄绿的,深绿的,大的,小的,微扁的,浑圆的,带叶儿的,带把儿的,什么也不带的,跌在草丛里不见的,跌在石头上就破的,镶嵌在泥里的,掉在渠里的,全都有。有经验的老者并不象年轻人抡圆杆子劈头盖脸的猛抽,他们使尽摇、挑、击、劈技法,既快又省力,且不伤树,一枝打下来地上很少有叶子,再看看年轻人的枝下,叶子比核桃少不了多少,甚至连大片的嫩枝也摧残了下来,对于核桃树真不点说不过去呢。好把式打完一枝总要从腰里抽出斧头除掉枯枝废叶,将树修理得轻轻松松,为下一年的生长创造了宽松的环境。这些日子,人们更多的话题放在了打核桃上,大人们总是如数家珍地说起方圆打核桃的好手,当然也为那些跌残甚至丧了命的勇士深感惋惜。
成袋成筐的核桃运回了家中,人们将它们堆在一处,半大的孩子便跟着父亲去割蒿,家乡有一种臭蒿,好象专为沤核桃皮生的,平时人们嫌它气味难闻没人理它,牲畜也从不吃它,它才得于狂长了,只有这个时候人们开始寻它,割下来的臭蒿厚厚地盖住核桃,人们便开始忙秋收了,掰玉米,割谷子,刨土豆,收高粱……当人们忙过后,核桃也就沤制好了。将臭蒿揭去,把核桃挤挤挨挨地摊开,用短棒轻轻地砸,青皮分开处便露出了渴慕已久的白胖的核桃,这就是人们在市场里看到的真面目。核桃出壳后须经太阳烘晒干,然后便可以放置了。沤制核桃的这段日子,孩子们除了到地里帮闲外,最难忘的就是同哥哥妹妹一起到树上捡核桃的情景。在农村还吃大锅饭的那会儿,每每队里打核桃的时候,树上总要惯例一样地遗落一些,孩子们便挎着布兜,扛着杆子捡核桃去了。常常是大的在树上,小的在树下,男孩儿在树上,女孩儿在树下;树下的用手搭成凉棚朝树里寻,树上的在树下的指挥下上下来回地爬,有的核桃明明已收入眼中,一转眼却不见了,凭你怎么瞅都寻不着了,然而等树上的人刚刚离去那枝,它又重现在刚才的地方,树上的人不得不爬了回去,一阵风吹来,叶间的核桃又不见了,三番五次,树上的终于埋怨,树下的不肯认帐,少不了争执起来,然而为了共同的利益,他们还得团结起来。对付一丈多长的带钩子的木杆子对于十三、四岁的毛孩子即使在平地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何况在树上,为了一颗核桃,他们常常要歇几次地打,明明钩住了核桃的蒂,狡猾的核桃却总是扭头溜过去,渐渐地,孩子的脸弊得通红了起来,汗水也顺着脸颊流了下来;而树下的守望者也不轻松,除了要梗着发酸的脖子,眦着太阳下眩昏的眼睛外,还得经受树上的斥责和詈骂,尤其是可爱的核桃从树上掉落下来,常常会落入尴尬的境地,有的倏地隐入深深的草丛,你得拿木棍篦子一样的搜,有的顺着坡咕噜噜滚到沟底,你也得跑很远的路将它拾回来。收获居然不少,宽大的布兜装不下,索性将裤管系了,装满两腿,走起路来唧哩咕噜乱响,心里却是多么的高兴!捡回的核桃可以不充公,将它们也另堆一处,居然也有小小的一堆儿,等晒干后到供销社换自己喜欢的学习用品或零化钱。有一年,哥哥将我们的收获给我买了一只钢笔,我使了好多年,直到现在一看见核桃我都要想起它来,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用自己的血汗嫌到的东西。
乡村的冬夜漫长而又寂寥,听书或打牌是极少有的乐事;人们大多的时间是在灯下拉家常消磨时光的。在我的记忆中灯下砸拣核桃却是最难忘的一幕:一家人围着晕黄摇曳的煤油灯,坐在暖暖的炕上,炕上放着一个木墩儿,是砸核桃用的,常常是家中的长者持榔头砸,其余的人挑核桃仁。砸核桃有道,重了,连核带仁都碎了;轻了,光费力气不抵事。随着噼啪的碎裂响,一家人开始快活地忙碌起来。伙儿在手里,嘴里也不闲,一边家长里短,一边还会有书里的故事听,其乐融融,令人神往。核桃大致分为两种,一是面核桃,皮薄易裂,一是夹核桃,裹在里面的核桃仁有打死也不出来的意思,一般是不买仁的,到供销社只是整颗秤给人家。农民不喜欢夹核桃,而孩子们则最为青睐,我们常常用它玩一种游戏,与现在孩子们玩得弹玻璃球的那种差不多;我们没有玻璃的,就用核桃代替,谁的硬谁就赢,我们常常做以两三颗面核桃去换一颗夹核桃的傻事哩。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民手里有点儿现钱极不容易,核桃几乎是唯一可以换到现钱的物资。现在的情况却是大大的不同了,人们可以通过许多副业赚到更多的大钱,卖核桃换零化钱肯定会被人们当作不可理喻的事情,因此人们不再把分给自己的核桃树当回事,队里亦不再为分核桃树大伤脑筋了,只是很随意地将责任田的树归属其家了事。故乡核桃树的数量越来越少了,老得都已枯去,新的很少种植。近年来,国家对农业进行全范围的大调产,故乡也搞养植和种植,作为经济作物来讲,当地的政府和农民也许认定栽核桃树不划算,因此核桃树的种植没有象枣树那样被推广。但倘若有朝一日核桃树在故乡绝灭了,故乡的村民便是犯下的最最不可饶恕的罪恶。

❹ 古人读书的故事简短

1、司马光的“警枕”

司马光小时侯聪明好学,他常常担心自己的知识不如别人的多,所以不管学什么,都要比别人多花一倍的功夫。他跟一些小孩子一起读书,其他小孩子读了一会儿勉强能够背诵,就一起出去玩了。

只有司马光一个人还坐在书房里,在认认真真的读书。而每次这个时候,司马光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直到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了才出去玩。长大以后,司马光仍然坚持着这种勤恳用功的作法。

曾经用木做了一个枕头,取名叫"警枕",因为枕头是圆的,所以人一翻身枕头就会落到地下,"砰"的一声,自然会把人警醒。因此,司马光每次在半夜里听到响声,便马上起床,点烛读书。由于勤奋好学,司马光终于成了一名著名的学者。

4、王冕放牛听书

王冕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小时候他上不起学,七八岁就替人家放牛。他很羡慕那些在学堂上学的孩子,经常注视着学堂入了神儿,便偷偷跑到学堂外面,听学生们读书。时间久了,他记住了很多内容,积累的知识渐渐也多了。

王冕经常学的入迷,有时忘记牵牛回家,有时一不留神儿,庄稼被牛踏坏了一大片。因为这,他经常遭到父亲的痛打。但是,他依然坚持不懈去听学生们读书。后来为了学习,他搬到寺庙里去住。他夜里常常借着月光或者昏暗的长明灯整夜的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5、头悬梁锥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苏秦刺股与孙敬悬梁合称悬梁刺股,比喻刻苦学习。

热点内容
农民父亲听书 发布:2024-09-30 12:24:40 浏览:386
都市宠物小说完本 发布:2024-09-30 12:24:04 浏览:276
简言情小说大全 发布:2024-09-30 12:19:44 浏览:834
都市小说主人公姓沈 发布:2024-09-30 11:27:13 浏览:910
下堂小说推荐 发布:2024-09-30 11:18:36 浏览:346
末日玄幻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4-09-30 10:59:35 浏览:866
穿越当王妃言情的小说 发布:2024-09-30 10:54:49 浏览:797
女主身世很坎坷的校园小说 发布:2024-09-30 10:52:38 浏览:424
好看的神仙归来小说 发布:2024-09-30 10:24:06 浏览:122
会撩的男主现代小说 发布:2024-09-30 10:18:56 浏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