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玲校园小说
1. 徐玲的主要作品
《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上海)、《中国校园文学》、《中国少年文摘》、《东方少年》、《意林》等全国著名期刊年度重点推荐作家。已出版《流动的花朵》、《我会好好爱你》、“《我的红狐狸妹妹》、《我的狼妈妈》”(引号括起来的是“至痛亲情”系列丛书)、《天下无妖》、《海豚2号》、《“厚脸皮”女生蒋小雨》、《塌鼻头女孩米拉多》、《优质女生孟小梦》、《403的俏妹妹》、《酷炫课堂》等30多部图书;作品获得中宣部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紫金山文学奖等众多奖项;入选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多次受到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和全国农家书屋推荐。 《我的红狐狸妹妹》 2008、9 意林/未来出版社
《我的狼妈妈》2012、6希望出版社
《我会好好爱你》2012、4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我和老爸的战争》2013、5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我想和你在一起》2014、4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我要努力去长大》2014、4浙江少儿出版社
《等你在千里之外》2014、4浙江少儿出版社
系列童话 《神奇小子汤吉儿》3部 2005、6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与狗同游》
《想飞就飞》
《天生我材》
系列童话 《神奇小子超级酷》3部 2007、4 晨光出版社
《超级捣蛋鬼》
《超级大冒险》
《超级狗司令》 少儿小说《“厚脸皮”女生蒋小雨》系列3部 2008、4 海燕出版社
《浑身都是优点》
《音乐老师赵本科》
《小雨当家》
少儿小说《塌鼻头女孩米拉多》系列3部 2008、5 人民文学出版社
《我是妈妈的小棉袄》
《班长有啥了不起》
《大美女温老师》
少儿小说《优质女生孟小梦》系列4部 2009、8 海燕出版社
《一个人的时装秀》
《正步走到天安门》
《爸爸永远爱妈妈》
《野蛮女友沈克克》
长篇校园励志小说 《流动的花朵》 2008、12 希望出版社
少儿小说《403的俏MM》系列4部 2010、8 希望出版社
《请为女生保密》
《男生别进来》
《变漂亮的秘诀》
《长大有点慢吞吞》
少儿小说《酷炫课堂》系列5部 2010、8 希望出版社
《北大要和清华做》
《当个组长也神气》
《你是我的伊妹儿》
《三个男生一台戏》
《我的课堂我做主》
2. 徐玲写过什么书
徐玲是近年活跃在国内儿童文学创作和童书策划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青年实力作家,创作成果丰硕,她生长在农村,曾当过农村小学老师,写下了20万字教育随笔,汇编出版了《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一书。她作的长篇小说《流动的花朵》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她通过形式多样、富有童真的作品,丰富了广大少年儿童的精神生活,走进了广大孩子们的心灵世界。
童话著作
系列童话 《神奇小子汤吉儿》3部 2005、6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与狗同游》
<想飞就飞>
《天生我材》
系列童话 《神奇小子超级酷》3部 2007、4 晨光出版社
<超级捣蛋鬼>
《超级大冒险》
<超级狗司令>
长篇童话 《我的红狐狸妹妹》 2008、9 意林/未来出版社
校园小说
全神贯注听徐玲讲“厚脸皮”的故事少儿小说《“厚脸皮”女生蒋小雨》系列丛书3部 2008、4 海燕出版社
《浑身都是优点》
<音乐老师赵本科>
《小雨当家》
少儿小说《塌鼻头女孩米拉多》系列丛书3部 2008、5 人民文学出版社
<我是妈妈的小棉袄>
<班长有啥了不起>
<大美女温老师>
即将出版《小女生宿舍》4部 2008、12希望出版社
短篇校园小说
少儿小说 《钱包》 2007、3 《童话世界》
少儿小说 《为我束起的长发》 2007、12 《中国校园文学》(《中国少年文摘》转载》)
少儿小说 <谁是小偷> 2008、1 《童话世界》
少儿小说 《只要能够在一起》 2008、4 《童话世界》
少儿小说 <外婆的"十八样">2008、6 《童话世界》
少儿小说 《艾老师,我想喊你一声哥》 2008、8 《童话世界》
少儿小说 《爸爸的笑脸》2008、8《东方少年》
少儿小说 《桂花香》2008、9《东方少年》
少儿小说 《千里之外》2008、8<小溪流>
少儿小说 《幸福的女主角》2008、9《少年文艺》(《格言》、《中国少年文摘》转载》、收入《2008中国最佳儿童小说》)
少儿小说 《大脑缺氧》2008、10<中国校园文学>
少儿小说 《为什么撤我的职》(上下)2008、10/11《第二课堂》
少儿小说 <我的妈妈收垃圾>2008、11《小学生》
少儿小说 《小宋老师》2008、12<童话世界>
少儿小说 《上善若水》2008、12《少年文艺》
资料来自网络
3. 徐玲《邻家哥哥》一篇读后感
记忆中的邻家哥哥
是一个浓眉大眼
气宇轩昂的男子汉
方方正正的面庞
透着儒雅和睿智!
小时候,因为父母都是双职工
常把我们姐弟几个托给
对门的邻居大妈妈照顾
自然的,大妈妈的儿子
就成了我们的好朋友!
他比我要大五六岁
母亲要我们管他叫哥哥
我们姐弟几个也很情愿地
拥有这样一个哥哥!
那时候,母亲单位里常常
会发一些电影票回来
经常还会发二张
而母亲又老是没有时间带我去看
弟妺们又太小,给他们看也是浪费
自然的母亲就想到
让这位大哥哥陪我去看电影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要感谢
大妈妈一家对我们的照顾!
那时候我只是十岁左右的年龄
能够看懂象《冰山上的来客》
《山间铃响马帮来》
等诸如此类的电影
实在是有赖于这位邻家哥哥的讲解!
清清楚楚地记得有一次
是在复兴中路上的上海电影院
看完了《中锋在黎明前死去》影片后
母亲托他顺便帮我买一本字典回来
那是一本1960年由上海商务印书局
出版的"四角号码"新词典
在当时的年代里
这是一本颇有深度的词典
可我年令小,还不会使用
是这位邻家哥哥教会我
怎样查字典,怎样使用它!
直到现在,已经几十年过去了
很多东西都已遗失
唯独这本词典还好好地保存着
这是我自当学生开始
使用的第一本词典!
说来可笑,买这本词典时
我只刚刚念三年级
现在想想当时的邻家哥哥
肯定是以他的眼光
来给我买这么深度的词典的!
那时候各种书籍缺乏
这本词典每天我都捧读
不单是为査字
我更是把它当作文学作品
一页一页地翻看着
这种曰渐形成的爱看词典的习惯
与我成年后爱买各种版本的
工具书是颇有影响的
这也使我以后的日子里笔谈
尤胜于言谈亦得益于此!
当年的这位邻家哥哥
读书非常用功
因为他家经济比较拮据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
他放弃了上大学
选择了机器制造学院!
等我进入中学
他已经在一个大工厂里当上了技术员
有了薪水可以养家了!
夏天的傍晚,凉风习习
柳丝中夹杂着声声的啴呜
常常会听到对门邻家哥哥的吹笛声
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学会的
那悠扬的曲调
给夏曰的傍晚增添了一丝清凉!
再后来又听到他在吹箫了
那幽咽的洞箫声如泣如诉
常常会吸引我
缠着他教我如何吹
可能是我天生太笨
亦或是我中气不足
不一会儿就气喘吁吁
到底还是没有学会!
而一管他当年送我的长箫
还静静地竖在我的橱柜里
多少年过去了,睹物思人
我常常叹息自己没出息!
六十年代的中国
还是一个未开放的国家
各种文化交流相对闭塞
文学作品更是少而又少
不知道这位邻家哥哥
从哪里弄来那么多的文学作品
简直看也看不完!
那时的我正在上中学
已经会看文艺小说了
大人们在忙着抓革命促生产
而我就忙着从这位大哥哥手里
借了许许多多的中外名著
跟着他一本一本地看!
当时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了
有些书是被当作毒草来批判的
但我不管什么香花毒草
能借到的我就看
真是如饥似渴废寝忘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