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看国内小说排行榜
『壹』 外国人对红楼梦的看法
答:1、在英国,1910年版《英国网络全书》称赞:《红楼梦》是一部非常高级的作品,它的情节复杂而富有独创性。2014年,英媒《每日电讯报》发布“史上十佳亚洲小说”排行榜,《红楼梦》位列第一。
2、在法国,评论界赞扬曹雪芹具有布鲁斯特的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西尔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包括整个社会自下而上的各阶层的能力。
3、在德国,弗兰茨·库恩在译本后记中说:“这样一个关心精神文明的欧洲,怎么可能把《红楼梦》这样一部保持完整的巨大艺术品、这样一座文化丰碑忽视和遗忘了一百年之久呢?”
4、在斯洛伐克,汉学家黑山女士说:“中国人为什么不为曹雪芹申报诺贝尔文学奖?她说全世界最有资格获诺奖的就是曹雪芹。”
《红楼梦》在国际上的影响:
1、外文翻译:
据西南交通大学外语学院唐均博士统计,《红楼梦》已被翻译成英文、俄文、德文、日文、法文、韩文、意大利文等30多种语言,有100多个译本,全译本有26个。
《红楼梦》最早流传到海外是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据史料记载,当时由浙江到达日本的一艘船上载有67种中国图书,其中就有“《红楼梦》9部18套”。当时《红楼梦》刚刚开始刻本流传。
最早的《红楼梦》全译本是韩文本,翻译时间大约在朝鲜高宗二十一年(清光绪十年),是一部中韩对译注音的《红楼梦》抄本,生动反映了当时中韩文化交流的情景。
近几十年来,《红楼梦》在世界的传播发生很大变化,其标志就是出现了几个在世界翻译史上有重大影响的译本,第一个是霍克思和闵福德的英文全译本(1973—1986年出版)。据说霍克思为了翻译《红楼梦》,辞掉了牛津大学教授职务。霍克思翻译了前八十回,他去世后其女婿闵福德完成了后四十回翻译。霍译本的出版在英语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有专家把它与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相提并论,认为都是中英文化交流史上的大事。
第二个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英文全译本(1978年—1980年出版),是世界上第一个英文全译本,在英语世界影响也很大。杨先生不仅是翻译家,还是博学的大学者,夫人是英国人,这样的结合使该译本取得了巨大成就。如果说霍译本更适合外国人阅读习惯,外国人更容易理解,那么杨、戴译本则更忠实原著,在版本取舍上下了很大功夫。
1958年出版的巴纳秀克的俄文全译本是欧洲第一个《红楼梦》全译本,此前欧洲的翻译本都是节选本,多数从库恩德译本转译。
说到《红楼梦》在欧洲的传播不能不提到弗兰茨·库恩的德译本,此译本在42年里再版了5次,可见它在欧洲受欢迎的程度。库恩是个了不起的翻译家,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热爱,一辈子都在翻译中国小说,由此获得西德的最高荣誉奖。库恩在译本后记中说:“这样一个关心精神文明的欧洲,怎么可能把《红楼梦》这样一部保持完整的巨大艺术品、这样一座文化丰碑忽视和遗忘了一百年之久呢?”库恩很自豪地宣布,他是第一个登上《红楼梦》高峰的欧洲人。
斯洛伐克汉学家黑山女士用10年时间译出斯洛伐克文《红楼梦》120回本。十几年前,黑山在北京见到张庆善第一句话就是:中国人为什么不为曹雪芹申报诺贝尔文学奖?她说全世界最有资格获诺奖的就是曹雪芹。
李治华夫妇的法文全译本《红楼梦》同样在法国、在欧洲产生很大影响,1981年出版后轰动法国文学界,被评为法国文学界一件大事。第一版15000套很快销售一空,随即又加印了几千套。法国《快报》周刊发表评论说:“现在出版这部巨著的完整译本,填补了长达两个世纪令人痛心的空白。这样一来,人们好像突然发现了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我们似乎发现,法国古典作家普鲁斯特、马里沃和司汤达,由于厌倦于各自苦心运笔,决定合力创作,完成了这样一部天才的鸿篇巨著。”他们评价《红楼梦》是“宇宙性的杰作”,说“曹雪芹具有普鲁斯特的敏锐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西尔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自下而上的各阶层的能力”。
《红楼梦》近年来不断被西方国家学者接受,徐州“纪念曹雪芹诞辰300周年学术研讨会”,德国学着吴漠汀,他的名片上写有“欧洲《红楼梦》研究协会会长”。他是一位出色的汉学家、红学家,他和史华慈共同翻译了第一个德文《红楼梦》全译本,2006年出版。吴漠汀希望能在欧洲举办一次研究《红楼梦》的国际学术会议。
2、文化差异妨碍对《红楼梦》的理解:
比较中国人对欧美文学经典的了解程度,西方人对中国的文化经典、特别是像《红楼梦》这样的古代经典了解得很不够。近几十年发生了一些变化,这首先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文化影响有关。文化的传播与国家的地位有关。
西方国家对《红楼梦》了解不够,翻译是一大问题。翻译《红楼梦》非常难,其中包括语言的障碍,文化观念的障碍,表现形式的特殊性的障碍等等。对西方人来讲,中国的“方块字”是个巨大障碍,难读难写更难理解。据说当年霍克思为了翻译《红楼梦》这个书名,苦苦思考了2年,终于放弃了这个名字,采用另一个名字《石头记》,译成“石头的故事”,这样文化内涵差了许多。还有人名怎么翻译,双关语怎么翻译,诗词怎么翻译?
说到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红学会第一任会长吴组缃先生讲:一个外国留学生问吴先生:“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么相爱,他俩为什么不私奔呢?”吴先生说,这就是文化的差异。在西方人看来私奔很正常,但在东方儒家文化背景下行不通。宝黛如果私奔了,还会有《红楼梦》吗?
《西游记》、《三国演义》由于故事性比较强,好翻译也好理解,在国外比《红楼梦》有影响。《红楼梦》不是以情节见长,翻译过去不那么好理解。比如外国人对宝黛爱情也感动,但纳闷:既然那么相爱,怎么他们生气、哭泣和矛盾比相互倾诉爱情还多?更何况,《红楼梦》不仅是谈爱情,还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悲剧意识,连许多中国读者都不太理解,外国人就更难理解了。《红楼梦》最大的悲剧不在林黛玉而是贾宝玉,他的人生理想一件都没实现,他亲眼看到姐妹们一个个走向人生的悲剧,而他却无能为力,正如鲁迅所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作者在贾宝玉身上体现的对人生、对生活那种感伤不是常人能理解的。曹雪芹正是通过这一人物表达了对生活的向往、追求以及苦闷,最后走向毁灭,这是真正的悲剧。这种人生体验西方人理解很难,这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大障碍。当然,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加强,彼此理解加深,翻译水平也越来越高,理解会越来越准确。
3、《红楼梦》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一些伟大的文学经典传播起到的作用是其它教科书无法起到的。我们从托尔斯泰、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等文学大师的作品认识了西方,而《红楼梦》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尽管传播有很多困难,但能促进不同文化的人互相了解和进步。通过翻译介绍,通过学习交流,文学经典能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应该把《红楼梦》的阅读与研究放在更宽阔的世界文学背景下,而不是一般意义上进行比较文学研究,这样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红楼梦》在世界文学中到底是什么水平和地位,能使我们开阔视野,也让外国人更了解《红楼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这很重要。
《红楼梦》研究在国外还不够。现在西方的文学研究对《红楼梦》有很高评价,这是进步,但毕竟有隔膜,了解的层次不够。在海外的《红楼梦》研究者多数是华人。李治华、杨宪益的夫人都是外国人,他们夫妻配合翻译《红楼梦》是绝配。因为文化语境、深层文化背景及其对人生、对悲剧的理解不同,由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共同译介、研究,能加深彼此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经典的传播。
4、展望未来
完全有理由相信相信,《红楼梦》这样的作品肯定会越来越被西方人所了解。人类文明有些价值观是共同的,比如生,死,爱,对真善美的追求。西方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有贾宝玉林黛玉。对爱的痴情和追求、为爱不惜牺牲,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中外文学经典表达的东西有惊人的一致性。不同民族的作品表现形式也许不同,只要我们传播得好,研究得好,都能够得到理解。
一部伟大的文学经典可以使一个民族感到骄傲和自豪,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可以塑造一个民族的形象。《红楼梦》如同一座巍峨的文化长城,是我们民族精神建设和文化发展的不竭源泉。对《红楼梦》的阅读与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对它的认识与理解,更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因为伟大的文学经典对于我们有着永恒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贰』 给外国人推荐中国的书
这些年,外国人对中国图书越来越有兴趣。以前不怎么购买中国图书著作权的国家也开始在这方面拿出大动作。不论是老客户还是新买主,积极性高过以往。然而,各种中国书当中,我以为最吸引老外的还是人文类图书——科学类图书能阅读的人毕竟是少数。恰好,我也是做人文类图书著作权销售工作的,就谈谈我了解的一些情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日趋成熟,外国人,当然包括西方人,越来越希望与中国打交道,这其中包括发展经贸关系和外交关系。然而要做到这一步,就需要深谙中国语言和中国情况的人才。也正是这个原因,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有人估计,现在全球有三千多万人学习汉语。如今全国许多大学都开设对外汉语课,不少外国青年前来中国学习汉语,能讲一口流利汉语的外国人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最近刚刚当选为澳大利亚总理的陆克文就是一个汉语讲得很棒的人。在这种背景下,汉语学习用书备受推崇。我所供职的新世界出版社多年以前出版的“实用汉语系列”和“汉语水平考试”用书的韩国语著作权绝大部分被韩国出版商购买走了。最近也有越南出版社对“实用汉语系列”发生兴趣。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借着有利条件,也大量购买汉语教学用书的著作权。新世界的《最新英汉拼音词典》一九九八年授权新加坡一家出版公司出版当地版本,后来续约一次,授权期限达到十年之久。美国的一家软件公司在二○○三年购买了上述词典的电子版权,使用期四年。美国这家公司的老板说,虽然装有这本词典的掌上型电脑销售量不是很高,可是用户对这本词典须臾不可离开。于是,美国这家公司在九月份到期之前好长一段时间就与新世界约五年。从去年开始,美方每个季度都给新世界汇来数额不等的著作权使用费。可以说,这本词典在对外传播中国文化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今年九月在莫斯科书展上,新世界与俄罗斯一家出版社签约,授权该出版社出版十一本汉语学习用书的俄语版。俄罗斯与中国关系颇有历史。经过若干年的变化,俄罗斯再次出现学习汉语的热潮,从而促进了两国的文化交流。像新世界这样不是以汉语学习用书为主打选题的出版社尚且能出售不少著作权,就更不用说专业出版汉语教学用书的出版社了。
除了语言以外,中国的文学作品也开始为外国人注意。中国女作家徐小斌描述女性生活的小说《羽蛇》的英语版授权给了美国的西蒙·舒斯特公司,不久以后北美英语版就可以与读者见面了。我国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畅销书《狼图腾》英语版和许多其他版本授权给了英国的企鹅公司,越南的出版社则购买了该书的越南语版。中国出版的青春小说开始为外国出版商所青睐。去年,泰国的出版商一下子就从新世界购买了明晓溪的三本书——《会有天使替我爱你》以及《烈火如歌》上下卷的泰国语著作权。今年,新世界还通过上海一家公司把十本中国古代爱情和悲情小说拿到美国,由在当地注册的一家出版美国英语版。我在法兰克福书展多次遇到一个韩国人,她在美国开书店,对古代爱情和悲情小说十分感兴趣,通过进出口公司订购了一批又一批,而且销售情况也不错。我国著名历史小说家高光的《孔子》和《司马迁》已经授权给韩国和越南出版的出版社出版韩国语和越南语版本。据小说家的经纪人介绍,《孔子》一书的韩国语版销售情况非常好,稳居当地文学排行榜第五名。当然,小说授权海外远远不如其他类型的图书授权多。然而,小说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以及对读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任何其他作品所不能比的。目前,中国的小说主要还是受周边国家读者喜爱,原因很简单,他们的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跟我们的文化有相通的地方,因而欣赏中国小说时遇到的文化障碍要比西方国家读者少得多。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小说传播到海外也是迟早的事情。
另外,文化艺术一类的图书也开始一步一步走近外国读者。多年以前,新世界出版了一本《中国古代建筑》,这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系列中的一本,其英语版由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美方为此专门聘请精通中国建筑的专家做编辑,更有一些美国的机构慷慨解囊,为出版提供赞助。该书英语版出版后不久,法语版的权利就卖给了法国的一家出版公司。有关中国哲学的图书也颇受外国人欢迎。韩国就购买了我们多本讲述中国古代哲人智慧的图书,以满足韩国读者的阅读要求。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的韩国语版几年前授权给韩国出版社。西班牙的一家公司与我们联系,希望从英语翻译《中国哲学简史》,在西班牙出版西班牙语版,后来由于其英语版版权在美国的西蒙·舒斯特公司手中,该公司遂与美国的公司联系洽谈。如此专门的作品都受国外读者喜欢,真是令我们喜出望外。《读史有计谋》、《成大事的十五套学问》等授权给韩国出版社之后依然有不少其当地出版社与我社联系,洽谈授权事宜。
反映当代中国的图书开始为外国读者关注。三年前,为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而出版的《百年小平》刚一出版就被韩国若干家出版社“盯”上了。经过两个多月洽谈,该书授权韩国一家出版社出版韩国语版。我的一个日本朋友对我说,有很多日本出版社对我们国家出版的反映食品安全的《民意何食为天》的书感兴趣,争相洽谈日本版权,结果我的朋友由于动作慢了一步而与其失之交臂。这说明,国外对我国是很关注的。
还有一个方面比较有意思,就是一些在人看来我们并不先进的领域的图书也开始赢得外国出版商的首肯。大家都知道,著名管理学作者成君忆的《渔夫与管理学》在韩国语版权的洽谈中,叫价达到了七千美元。这在中国此类图书授权海外中是很少见的。新世界的科普作品《人类灭绝的十种可能》出版不久就被韩国出版社买走韩国语的著作权。韩国出版社还对我们的《身边的心理学》感兴趣,双方已经达成一致,不日将签署合同。另外,多年以前新世界出版的《孙子兵法与养生之道》以及《中国功能食品》分别授权给印度尼西亚和韩国出版社。据版权代理公司提供的消息,日本出版商和读者对中国的养生图书最感兴趣。
简而言之,国外感兴趣的题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中国独有的文化深层的东西。对这类选题最感兴趣的是周边地区和国家,这与我国和他们的历史关系久远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另一类就是反映当代中国为人们所瞩目的东西。这一类选题除了周边地区和国家,西方国家也开始关注起来。中国毕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要想保证自己的发展不至于落后,就不能不了解相关情况。这也正是中国图书越来越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叁』 国外最佳小说排行榜
1. 《四十个房间》
美国作家奥尔加·格鲁申的《四十个房间》在外国小说排行榜前十名中占有一席之地。这部作品通过四十个房间的象征意义,探讨了人生中的选择与决策。它已被翻译成十五种语言,广泛传播。
2. 《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榜单上的另一部杰出作品。它融合了现实与魔幻,展现了拉丁美洲的社会和历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
3. 《追风筝的人》
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讲述了背叛与救赎的故事,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这部作品自出版以来,赢得了广泛赞誉。
4. 《霍乱时期的爱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另一部作品,首次发行于1985年。小说描绘了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深刻反映了人类对孤独的恐惧和不安全感。
5. 《麦田里的守望者》
J.D.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自1951年首版以来,一直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对社会的批判而著称。
6. 《岛》
迈克尔·恩德的作品《岛》以家族为核心,讲述了爱情与命运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光辉。
7. 《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树创作的《挪威的森林》自1987年出版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它探讨了自我救赎和孤独的主题,对人生有深刻的启示。
8. 《偶发空缺》
《偶发空缺》是J.K.罗琳的非奇幻小说作品,以严肃的笔调讲述了一位议员离职后人们的不同反应。
9. 《天黑前的夏天》
艾丽丝·门罗的《天黑前的夏天》从女性视角出发,探讨了自我发现与存在的价值。
10. 《别相信任何人》
S.J.沃森的《别相信任何人》以其深刻的主题——生命、爱情与失去,引人深思,是榜单上的亮点。
『肆』 外国小说排行榜前十名
外国小说排行榜前十名是《四十个房间》、《百年孤独》、《追风筝的人》、《霍乱时期的爱情》、《麦田里的守望者》、《岛》、《偶发空缺》、《挪威的森林》、《天黑前的夏天》、《别相信任何人》。
外国小说大都采用倒叙的顺序,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内容浪漫,充满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幻想,以现实为基础,用热指激情奔放的语言、绚丽多彩的想象和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作品人物
于勒•凡尔纳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最初是写给孩子看的,以文学形式介绍科学知识是他的本意,地球各个地方,包括陆地、海洋、两极的地貌和生物,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详尽的描写,作品充满了大胆新奇而又不流于荒诞渣饥的想象。
科幻小说的通常缺陷,就是过分注重科幻内容,忽略人物刻画。凡尔纳则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形象,如性格怪僻、桀骜不驯、超凡脱俗的尼摩,勇敢机智、镇定自若的少年船长狄克桑唯梁袜特,为人类谋福利不遗余力的医生萨拉散,学识渊博、足智多谋的工程师罗贝尔,凡尔纳的人物描写决不脸谱化。
『伍』 著名小说排行榜
著名小说排行榜:1、《战争与和平》;2、《巴黎圣母院》;3、《童年》;4、《呼啸山庄》;5、《大卫·科波菲尔》;6、《红与黑》;7、《悲惨世界》;8、《安娜·卡列尼娜》;9、《约翰·克利斯朵夫》;10、《飘》。这是世界公认排名前十的名著小说,他们均被拍成影视作品。
1、《战争与和平》
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是第一部具有全欧洲意义的小说。他们衍生出来的影视作品也同样了不起。1956年上映的电影版本《战争与和平》,获得第14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1968年,前苏联将《战争与和平》巨著拍成长达六个半小时的鸿篇巨制,影片获得莫斯科电影节金奖、第26届金球奖最佳外国片和第4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1972年,英国BBC拍摄长达20集的电视剧《战争与和平》。2007年,意大利、俄罗斯、德国、法国、波兰、西班牙合拍电视剧《战争与和平》,被中国央视引进后剪为9集播出。2016年1月14日,英国BBC重新制作6集《战争与和平》。苏联音乐巨匠普罗科菲耶夫创作史诗剧作《战争与和平》。
2、《巴黎圣母院》
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所著小说,在1831年1月14日出版的小说,此故事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及音乐剧。1956年,让·德拉努瓦拍摄了由吉娜·劳洛勃丽吉达和安东尼·奎恩主演的《巴黎圣母院》,这部电影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是中国上映,陶醉了整整一代中国人。
3、《童年》
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影视作品取名为《我的童年》,由莫斯科儿童电影制片厂于1937年出品,中央电影局东北电影制片厂于1951年译制。穆·顿斯柯依执导,甫·奥·马莎里吉诺瓦、穆·格·特洛亚诺夫斯基、耶·阿列克谢也瓦、阿略莎·梁尔斯基、甫·诺威阔夫、阿·茹考夫等领衔主演,上映时间为1937年。
4、《呼啸山庄》
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该书被不同导演在不同时期拍摄成电影。1992年,派拉蒙影业出品,朱丽叶·比诺什,拉尔夫·费因斯主演的第一个版本。1939年上映,是由威廉·惠勒执导拍摄,劳伦斯·奥利弗、梅尔·奥勃朗主演的一部爱情片是第二版本。
5、《大卫·科波菲尔》
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长篇小说,于1849至1850年间,分二十个部分逐月发表。英国广播电视台(BBC)制作,西蒙·寇提斯执导的剧情片,艾米丽雅·福克斯,Pauline Quirke主演。2000年在美国上映,前后德国,瑞典等国上映。
6、《红与黑》
《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影响深远,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此书也被拍成了电影,由法国导演克劳特·乌当·拉哈执导,法国演员杰拉·菲利浦,达尼尔·达黎欧担当主角。1954年,10月29日上映。
7、《悲惨世界》
为了纪念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诞辰210周年暨《悲惨世界》出版150周年,2012年,由汤姆·霍伯执导的一部电影,休·杰克曼、罗素·克劳、安妮·海瑟薇、阿曼达·塞弗里德等主演。还有同名音乐剧,也是根据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1862年发表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而成的。2013年2月28日,电影《悲惨世界》在中国内地公映。
8、《安娜·卡列尼娜》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1873年动笔,1877年完成,小说先后用过《年轻太太》《两段婚姻》《两对夫妻》等书名,最后才取了现在的名字,也是他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由乔·怀特执导,凯拉·奈特莉、裘德·洛、亚伦·约翰逊等主演的剧情片。影片于2013年9月7日在英国正式上映,10月16日在中国上映。
9、《约翰·克利斯朵夫》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于1912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凭此书获得了19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该书并没有拍成电影而是被拍成一部九集电视连续剧,1978年3月2日在法国首播。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10、《飘》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历经十年完成的作品,也是惟一的作品。这部作品被称为有史以来最经典的爱情巨著之一。1939年,美国导演维克多·弗莱明将其拍摄成电影,中文影片名为《乱世佳人》。由英国演员费雯·丽,克拉克·盖博饰演男女主角。1940年,该影片在第十二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获得了在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在内的十个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