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种对抗的古代战争小说
1. 跪求穿越到中世纪有铁骑、弓兵、盾兵、投石器、城堡的战争小说!
骑兵和轻骑兵——看网络上的讨论有感而发-----读书之人
上一阵子看到百战里面的一阵关于轻骑兵和重骑兵的讨论。讨论的根源在某位朋
友提出网络上战争小说中不应该推崇重骑兵。
尽管这个话题本身还有很多讨论的地方,但是随后的讨论开始偏离这个方向了,
开始在现实意义上讨论轻骑兵和重骑兵战斗力的区别,甚至有几个网友喊出天真
的声音“相同数量的轻骑兵可以歼灭重骑兵”。
首先,我声明,我同意这个看法,如果轻骑兵装备轻重机枪,火炮,导弹,或者
其他的什么,而重骑兵则清一色的大刀长矛,我想,别说同等数量,哪怕是十
倍,百倍都是不成问题的。但是这种胜利并不能说明什么,就和蒙古轻骑兵打败
欧洲重骑兵一样,说明不了什么,这不是“轻”对“重”的胜利,而是优势武器
对劣势武器,优势战术对劣势战术的胜利。
战争并不是网络上写的那些战争小说那样简单。我们必须承认一个现实,就是骑
兵是从轻骑兵开始发展的,最原始的骑兵绝对不可能是重骑兵,然后呢?重骑兵
在轻骑兵中慢慢发展出来,慢慢在战斗中证明自身的价值,慢慢的让国王和统治
者们愿意用可以招募三四个轻骑兵的钱换来一个重骑兵。
重骑兵是时代的选择。
说到骑兵,我们不能不提一下战争,而说到战争,我们又不能不提一下最早的兵
种:步兵。最原始的步兵已经不可考证,但是我们知道罗马帝国的重步兵军团横
扫四方,靠着赫赫武功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等等,没有弄错吧,罗马帝国居然靠重步兵?而不是轻步兵?难道他们不知道轻
步兵的机动性远远强过重步兵,难道他们不知道轻步兵可以轻松的迂回到重步兵
的两翼和侧后,把他们歼灭吗?但是事实就是事实,虽然有轻步兵为辅助,虽然
有骑兵的帮忙,但是重步兵永远是罗马军团的主力。因为重步兵在防御力方面的
优势让轻步兵在机动性方面的优势化为乌有。打不过人家,别说迂回到后面,就
算迂回到头顶上也是不顶事的。
但是步兵的时代很快过去了,骑兵充当战场主力的时代来了,骑兵取代步兵的最
主要原因,是人们认识到军队战斗力的三个要素,攻击力,防御力,机动力中,
机动力是最主要的,拥有压倒的机动性就拥有了战斗的主动权,我能主动攻击
你,但是你不能主动攻击我,我打败了可以退,编队再战,你打败了,就只能等
着完蛋。骑兵的价值被人们所认知,在合适的条件下,国家总是选择骑兵而不是
选择步兵。
当然,让骑兵脱离配角还有很多原因,例如马镫的传入,军事思想的提高,让骑
兵在战斗力方面超过了步兵,但是归根究低是因为骑兵对于步兵的压倒性的机动
性,更何况“骑可以化步,步不可以化骑”。
但是请注意,这里说的是机动性方面压倒的优势。然而轻骑兵并不对重骑兵有压
倒性的优势,只有相对优势。这不是在战场上的优势,也就是说,在战场上,重
骑兵也许追不上溃逃中轻骑兵,但是却足够让他们没有机会有时间停下来重新整
顿,让他们没有翻身的机会。但是在战略上,在军队的调动集结过程中,轻骑兵
却拥有相对重骑兵的行军速度更快的速度,在重骑兵面前,轻骑兵只具备战略上
的机动优势,他们可以“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
在战场上,机动优势都能被重骑兵精良的训练和厚实的装甲构成的强大战力抵
消。
欧洲拥有重骑兵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战争的小规模。欧洲小国林立,无论是战
场,参战人数,国家规模,战争持续时间,都远比东方的小的多,这一切都抵消
了轻骑兵的机动优势,没有了广阔的活动场所,机动性就变的没有意义。所以轻
骑兵在西方的地位远没有东方高。
而且,就算在东方,重骑兵依然是一支完整军队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并不是像某
位网友说的一样“一支军队可以没有重骑兵,不能没有轻骑兵”。一支军队可以
缺少任何一种兵种,甚至可以单纯的由一个兵种构成,并不是没有骑兵就一定不 行。而一支完整的军队,绝对不会没有重骑兵的影子。
网络上很多描写战争的小说,总是把长矛兵描写成骑兵的天敌,总是想象骑兵会
被这个兵种轻易的克制,但是我总无法想象为什么骑兵会苯苯向那长矛构成的死
亡之墙冲上去,就算人肯,马肯吗?马也有眼睛,它们的训练会让它们动物本能
退步?乖乖的向死亡冲过去?
事实是,长矛兵只是用来抵抗骑兵冲锋的,他们是防御性的,而且一旦失去阵型
就逃不出被骑兵消灭的必然后果,就像一面盾牌一样,你总不能说有了盾牌就算
胜利吧,你还需要进攻武器才能获得胜利。在电影“勇敢的心”中,我们看到这
样一个战斗场景,华莱士在敌人骑兵几乎是冲到面前的最后一刻才举起长矛,让
那些骑兵因为惯性无法停步的情况下撞上长矛阵,他为什么不早点竖起长矛?因
为很简单,没有马或者人会苯到向这种长矛阵扑去。长矛兵是用来防御,而不是
用来克制骑兵的兵种,事实上,在适合战马奔驰的地方,根本没有克制骑兵的步
兵。
在军事思想比西方进步的中国,曾经有一个例子,后唐李存瑁曾经率领军队对契
丹作战,当时他的一个大将说到“契丹多骑兵,我多步兵,倘若平原相遇,敌以
万骑驰突我阵,我必全军覆没”。难道他不知道可以步兵可以组织长矛阵吗?
不,他知道的,但是他也知道长矛阵可以被轻易的突破,长矛保护的,永远只有
一个正面,是无法阻止敌人的两侧袭击的,敌人可没有从正面攻击你的义务。
说到步兵和骑兵,也有很多的反向例子,比如说英国和法国的百年战争。英国一
万名弓箭手歼灭了法国庞大的骑士大军,这似乎是证明步兵强过骑兵的例子,但
是为什么在这种具有震撼性的战例面前,重骑兵依然被保留下来?而且以后还得
到进一步的发展?
因为很简单,这种胜利,并不是步兵对骑兵的胜利,而是英国长弓的胜利。衡量
步兵和骑兵的优劣,必须把两种部队放到一个相对平等的条件下对比,在装备和
军事指挥还有士气方面都相差不远的情况下比较。
同样的原理,那些网络上的朋友提到的轻骑兵战胜重骑兵的范例,也就是蒙古大
军入侵欧洲,这也是无法证明轻骑兵胜过重骑兵的,这是蒙古弓箭和东方先进军
事思想的胜利。而且,网络上有一位朋友留言“蒙古一万轻骑兵歼灭了十万欧洲
重骑兵”,很抱歉,我为了查找这个例子花了两三天,硬是没有找到,想来也是
那位朋友一时杜撰的,因为蒙古入侵欧洲也就那么几场战斗,似乎没有一万对十
万而全歼的样子。
战争是残酷的,逼迫人们做出选择,如果是不合适的,那就要被淘汰,无论是主
动的撤消还是被动的被消灭。事实摆在我们眼前,即使经过了蒙古人的入侵,欧
洲依然保留重骑兵,而且还得到进一步发展。
十字军东征大家都是知道的,欧洲的重骑兵面对中亚的轻骑兵。当时阿拉伯人描
述了两种军队的区别。“正面战斗的话,阿拉伯骑兵打不胜欧洲骑士,但是如果
有了足够的回旋的空间和时间,他们可以胜利。”而这个胜利的原因,在于阿拉
伯用弓箭攻击欧洲骑兵的战马。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重骑兵才是构筑军队的主力,因为正面战斗才是真正重要
的,“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可以辅助部队来弥补。我们可以马上判断出,重骑兵
以少量轻骑兵辅助可以轻易打败轻骑兵以少量重骑兵的辅助。
帖木耳和奥斯曼土尔其发生过大战,在战斗中,他用20000名轻骑兵拖住敌人中
央主力的50000重骑兵,同时集中80000重骑兵攻击敌人两翼的30000轻骑兵,一
举迫使4500人举手投降,接着彻底歼灭这支土耳其军队,俘虏苏丹。直到他死
后,土耳其才恢复元气。为什么土耳其轻骑兵不退?他们可以退的啊?毕竟他们
速度比较快,可以跑的掉的。但是他们不能,因为他们必须掩护主力的侧翼,战
斗并不是那么简单,并不是轻骑兵想退就能退,其他兄弟部队呢?粮草辎重呢?
脱离了这一切,轻骑兵的机动性有意义吗?
是的,轻骑兵可以迂回,但是迂回是什么意义?是绕个大圈绕的敌人后面。假如
没有正面可以拖住敌人攻击的部队,那么敌人会让你迂回吗?就和大小圈一样,
小圈里面转个弯永远比大圈方便的多,等到你迂回到敌人后面的时候,敌人早就
把脸转过来了,你只是白白让马多跑一点路而已。
一些朋友想象出一副战争图,轻骑兵从后面绕到重骑兵阵型的后面,用刀把他们
从后面砍死,这种想法,说句老实话,大概是受到“上下五千年”那本破书中
“匈奴骑兵闯欧洲”这一节的影响(起码我被这本破书骗了好多年),完全是那
种把自己当作天才,把敌人当作白痴的战争小说的写照。轻骑兵是可以迂回到重
骑兵侧后,但是这有用吗?
历史上很多战斗的胜利都是因为成功的迂回到敌人后方和侧翼,并发起攻击的缘
故,这也是一个很合理的战术,但是靠这一招战胜敌人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正
面能抵挡或者拖延敌人的攻击吗?当然有人说,反正有机动优势,打不过可以先
退,等到友军迂回成功再战斗。但是,只准你分兵不准敌人分兵吗?反正你脱离
战斗,敌人可以同样把军队分成几份,一份用来追击你,另外几份等着那些迂回
的部队。这种想法完全是基于敌人很苯,空有强大力量却不懂得发挥优势的时候
才会发生的,听起来有道理却经不起分析的东西。说白了,是指挥艺术的胜利,
而不是轻骑兵对重骑兵的胜利。
就我们个人来说,假如我们是一个重骑兵,那么当敌人从后面扑过来的时候,我
们是站在那里不动呢?还是转身面对敌人?我想这种问题是不需要回答的,除非
是处于溃逃,否则没有人会等着敌人的刀从身后砍过来。
中国也有重骑兵
我们先确定一个观念,什么叫轻骑兵,什么叫重骑兵,还有混合在他们中间的中
装骑兵。
这是一个很模糊的问题,并没有人能确定什么样的装备划入重骑兵范畴,什么样
的装备划入轻骑兵范畴,什么样的装备算中装骑兵。铠甲,索子甲,鳞甲,皮甲
的区别吗?
东方和西方有巨大的文化和生活的差异,东方的装甲和西方装甲是不同的,而
且,中国马和西方马也有巨大差别,我们不能说一定要使用西方那种完整严密的
铠甲,手拿西方的重剑才能算上重骑兵。
翻翻历史书,我们从中找到一个对骑兵的称呼“铁骑”,当然,你要是把他理解
成钉铁马蹄铁的战马我无话可说,但是我想,这个铁骑应该被理解成“穿着铁甲
的骑兵”。
“以铁骑贯中而击之”“以铁骑数千驰阵”“大驱铁骑向前”,汉,隋,唐,这
个铁骑在整个历史中都出现过,大家能把穿着铁甲的骑兵算入轻骑兵的范畴
吗?
“铁马冰河入梦来”这首诗大家都听说过吧,什么是铁马?解释是:披着铁甲的
战马,用来代表军队。披着铁甲的战马是轻骑兵的坐骑吗?
五代时候是甲装骑具,西夏拥有叫铁鹞子的重骑兵,辽国则有铁浮图,宋也发展
出了“连环马”。虽然最后一个是小说里面出现,但是这种军队应该也是现实的
反映“马披甲只露出四蹄悬地,人披甲只露出一双眼睛”这种军队怎样都是归属
于重骑兵的。小说中写到“两边把弓箭乱放,中间尽是长枪”。
经典的重骑兵冲锋。
就是到了蒙古,轻骑兵发展的极限时候,蒙古重骑兵依然是列阵在大军的前方
的,手执长刀,身披铁甲。
重骑兵的消失是在火器出现以后,面对着犀利的火枪和脆弱的射手,多次战斗证
明重骑兵在火器面前的脆弱,强调速度的轻骑兵被保留下来,而重装甲就消失在
历史中了。
文明发展无止境,随着火器的进一步增强,随着坦克的出现,曾经辉煌的骑兵走
向没落,最终被无情的历史淘汰。只剩下后人回想时翻腾在脑海里面骑兵冲锋万
马奔腾的壮观场面。
胜利与荣誉--骑兵的兴与衰
战争,在人类发展的历史洪流中,可以说已经成为民族融合的一个代名词。随着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倚靠武力来夺得更多的生产资源,从而更进一步地进行征服、奴役。战争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的必经手段。远到茹毛饮血的洪荒时代的“石器战争”——我们姑且这么称呼,那时的人们靠着石块、木棒去征服自然,去征服“部落”。再到铁器时代,奴隶制度的确定迫使领主们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而去进行战争——杀戮、征伐。流淌着欲望与贪婪的血液在战火中弥漫。但相对的,战争也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社会的发展以及...新兴的思潮。
与此同时,当旧的奴隶主不再满足于即得的利益而下层奴隶在不停地反抗着被奴役的命运时,封建制度出现了。国家的机制变的更趋于完美。奴隶时期的“奴隶兵制”(奴隶主保留少量比较正规的军队,战时以奴隶作为战争主力的军队制度)逐渐被更完美的“封建兵制”(封建领主保留一定数量正规部队,每天进行正规军人的训练,领用领主发放的俸禄。一定程度上取消奴隶制度,平民通过考核可以参军。也有实行诸如“闲时为军忙时为农”的亦农亦军政策——比如屯田制)所替代。相对来说,军队的更进一步的正规化导致了军队战斗力的提升,以及集团作战的可能性及集团作战战术的进化。
在充斥着血与火、欲望与贪婪、征服与统治的中世纪,欧洲大陆上出现了另一种新兴的浪漫思潮——骑士精神。
早期的骑士并不是人人都骑在马上,而仅仅只是一种称号,代表着其地位及荣誉。而实际上,也正是因为只有骑士才可以拥有坐骑的权利而被称为骑士。不过骑士并非本文的主题,有机会的话再另写文文好了。尽管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骑兵集团的出现改写了中世纪欧洲大陆的历史。如果说战争是一种艺术,那么骑兵集团的使用则是一种艺术的体现。
骑兵的最早使用在中国的战国时期。随着战争中高机动力、高攻击力的要求的出现,战车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则是从绳套中被解脱的马成为单乘的坐骑,从而开创了骑兵集团的历史。
中世纪欧洲的骑兵大多配置重甲,上百斤的铁甲将骑士包裹的密不透风。骑士除了穿着重铠,左手一般会拿着铁盾,而右手则举着长达3米的长枪,以便于在平原冲锋时可以一举将敌人刺穿。而近战时则可以将配置在身边的长剑拔出与敌人肉搏。而厚厚的装备也使肉搏中的骑士的伤亡降到了最低。
尽管全身装备高达数百斤,但其机动力及穿刺力仍不可小视。往往只需骑兵发动一波冲锋敌军便已全军溃散。在骑兵驰骋在欧洲大陆上的300多年里,骑兵成为了步兵的噩梦。欧洲的骑兵大多也习惯了一涌而上的集团冲锋战术,甚至从没考虑过使用别种的骑兵战术——尽管集团冲锋战术在中国早已被淘汰,但在当时的欧洲来说那已经是一种风气——勇往直前的冲锋的无畏的勇气。尽管也有使用木栅栏或土沟战术来阻
挡骑兵攻势的,但在重装骑兵面前,木栅栏只不过如同一层纸一样容易冲破。而大多数军官也不会傻到在有土沟在面前的情况下与敌军正面冲突,而没有土沟的侧翼便成骑兵的杀戮之地。相对的,即便正面冲击土沟,重装骑兵也完全有能力一举冲过。
不过骑兵的优势很快便被打破了。威廉·华莱士成为了重装骑兵们的第一个噩梦。巨大的木枪(用整只树的树干做成木棍,前端削尖)抵制了骑兵们的第一轮冲锋。随着第一轮冲锋的骑士的倒下,越来越多的骑兵们要么被倒下的同伴绊倒,成为后继骑兵们践踏的对象,要么再次被木枪捅下马,或者整个人被木枪所贯穿而挂在了木枪上。
而骑兵们最为惨烈的一场战争大概要算十字军第7次东征时的一次战争了。
当时圣殿骑士团、条顿骑士团及伊院骑士团三大骑士团共5。5万骑兵进攻基辅,遭遇了阻击。对方领军的只是当时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大公。统帅的只有2万重盾步兵及临时招募的5万民兵。实际上双方的战争都是在没多少时间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年轻的大公甚至来不及在战场上修筑任何防御骑兵突击的防御工事,而民兵们甚至只有拿着镰刀、木棍上战场。但是大公的命令是2万重盾步兵居中,5万民兵分作两部作为侧翼,整个战阵呈“V”形。
当骑兵们开始冲锋时,重盾步兵纷纷将手中的重盾插入地面(因为是泥砂地,骑兵固然容易发挥强大的冲击力,但也是如此导致了他的败亡。),共插了2层木盾,形成一座临时的木栅栏。由于根本不考虑到民兵的威胁性,骑兵们直冲重盾步兵本阵。而犯了轻敌大忌的他们在看到木盾后只是下意识地用枪去挑,打算把木盾挑开。而此时,他们的噩梦开始了。木盾后的第一排重盾步兵用携带的长枪往木盾上一压,骑兵再承受了数百斤的压力便不能再把木盾挑起,有的骑兵甚至因为冲力的缘故当场撞倒在地上。而第二排的重盾步兵立刻拿出插在地上的斧头不停向骑兵们丢掷。此时两翼的民兵开始向中靠拢,打算等所有的骑兵全数落马后再“取上将首级”——重骑兵落马后很难有几个还能独立站起来的。
此役5。5万骑兵几乎全军覆没,而年轻的大公麾下近伤亡了数万名士兵(其中大部分是民兵)——如果不是十字军的统帅果断地命令后继骑兵踩着依然生存的友军继续冒死突击的话,大概即便骑士团不仅要全灭而且敌方的伤亡绝不会超过两万。(鉴于记忆问题,到底是哪一场战斗我忘了,双方统帅的名字也忘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查,绝对经典的战役。)
而如果说这个噩梦只是第一个的话,那么带来第二个噩梦的便是蒙古人所带来的冲击。
蒙古属于游牧民族,严格来说,不能叫骑兵的噩梦。或者说成“骑兵对骑兵的噩梦”更好点。首先,从装备上来说,蒙古人在灭亡了金、宋之后,开始使用金、宋的技术来武装自己的部队。可以说,当时蒙古骑兵的装备在世界上都是一流的:最精锐的蒙古骑兵一般配置为一柄长枪、一把火枪(铳)、一把弩(同时射出三箭的强弩而不是普通的弩)、一把马刀及一把弓。冲锋时,距离远点就用弓,靠近了用弩,再近点就用火枪(铳),而冲刺的时候使用长枪,开始混战了便使用马刀。更为恐怖的是其箭上都有毒。而从穿着的铠甲来看,蒙古人鄙视脱逃者,战甲只有前胸的软甲(不要小看软甲,寻常的弓箭射击未必能对蒙古骑兵造成伤害的)。综合来看,尽管蒙古骑兵武器如此众多,但是其负重量远比重装骑士来的轻。而且大量的精锐武器的使用对于敌军所造成的伤亡是很大的——还没靠近就先道下一片,蒙古骑兵机动力又高,又是打的“运动战”。蒙古军的“旋风”所带来的震撼不仅仅是国家的灭亡,大概还有古老兵阵战术的消亡吧。历史上唯一对蒙古军造成伤害的大概也就只有八鲁滩一战了——初次独立上战场的失吉忽突忽率领3万蒙古骑兵与扎兰丁15万军队对决,在造成对方10万余的伤亡后,失吉忽突忽率10余骑突围而出。可见蒙古军之善战。
其次,欧洲盛行“交换骑士”——即战场上俘虏的骑士不能杀害,而且必须好生看待,留待以后交换自己被俘的骑士。但蒙古军根本不吃这一套。凡是落马的骑士也不理会是否投降,直接取了首级再说。让我们为那些可怜的骑士们哀悼吧,阿门(笑)。
尽管随着克制骑兵的战术越来越多,但因为骑兵所拥有的强大机动力、冲击力使骑兵在战争中依然保持着极高的地位。而在公元17世纪时,在日本出现的“骑铁”(纯火枪骑兵队)更是开创了新一代的骑兵兵种,比欧洲的“龙骑兵”早了约300年。
但随着现代战争对于科学技术的应用,骑兵的地位和优势逐渐消失。当波兰骑兵团的骑兵们被德国坦克一个个压成肉泥时,古代冷兵器战争中的天子轿子——骑兵,正式宣告了他的使命的结束,从而离开了历史的大舞台。网络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2. 关于写古代战争的小说
破釜沉舟
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名闻于诸侯。就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战斗稍获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兵。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全部沉入水中,把锅和煮食物的瓦器(炊具)全部砸破,把简陋的方屋全部烧毁,只带三天的军粮,用这来表示全体士兵都坚决拼死战斗,没有一点后退生还的想法。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多次交战,截断对方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秦将),俘虏了王离。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这时, 楚兵的勇气和声威盖过各路诸侯军。诸侯军队中前来解救钜鹿之围的有十多座营垒,没有谁敢派兵出击。到楚军攻击秦军时,那些诸侯军的将领都躲在壁垒上观战。楚军战士没有不是用一个来抵挡十个,楚兵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栗颤栗恐惧。与是打败秦军以后,项羽召见诸侯将领,他们进入军营之门时,没有谁不是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项羽从此开始成了诸侯联军的统帅,诸侯都隶属于他。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系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55~762年)结束,前后达七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王公百官及豪富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兼并,莫惧章程”,以至“黎甿失业,户口雕零,忍弃枌榆,转徙他土”。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加之,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从开元末年,唐玄宗就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宫中专为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匠就达七百人,杨贵妃的姐妹三人每年脂粉钱就上百万。杨氏兄弟姐妹五家,“甲第洞开,僭拟官掖。车马仆御,照耀京邑,递相夸尚。每构一堂,费千万计”。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唐玄宗后期,“口有蜜、腹有剑”的奸佞人物李林甫,出入宰相达十九年之久。他在职期间排斥异已,培植党羽,“公卿不由其门而进,必被罪徙;附离者,虽小人且为引重”。
继他上台的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更是一个“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循私误国之人,他公行贿赂,妒贤忌能,骄纵跋扈,不可一世。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此外,西北派军阀哥舒翰与东北派军阀安禄山之间,也素有裂隙。内外交错,使唐玄宗后期统治阶级内部君与臣、文臣与武将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民族之间的矛盾,也是使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隋唐以来,河北北部幽州一带杂居着许多契丹、奚人,唐太宗打败突厥以后,又迁徙许多突厥人在这一带居住。他们的习尚与汉人不同,互相歧视,安禄山正是利用这点拉拢当时的少数民族上层,作为反唐的亲信。史称安禄山于天宝十三载(754年)乱前,一次提升奚和契丹族二千五百人任将军和中郎将。在他的收买下,当地少数民族竟把安禄山和史思明目为“二圣”。
中央和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矛盾,则是促成安史之乱最为重要的因素。由于唐朝均田制和府兵制的破坏,从唐玄宗起便不得不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这些召募来的职业军人受地方军阀的收买笼络,和将领形成一种特殊的盘根错节、牢不可分的关系。加之,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到天宝元年(742 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四十九万人,占全国总兵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中又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边境,仅安禄山所掌范阳等三镇即达十五万人。而中央军则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太差,平时毫无作战准备,打起仗来,不堪一击。地方军阀的日益强大,与中央政权矛盾日深,到天宝末年,终于爆发成为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的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具体说,是唐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斗争。安史之乱的首领们虽曾利用了人民对唐王朝的反抗情绪以及民族矛盾的因素,然而这并不能影响这次叛乱的根本性质。另一方面,在战乱中由于安史叛军对人民的残暴行径,曾引起了象常山太守颜杲卿、平原太守颜真卿以及张巡、许远的死守睢阳等的反抗斗争,这些局部地区反暴政的斗争是正义的,但同样也丝毫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推荐5本古代战争类小说,胜者为王,小说的世界只有胜者,没有失败者。
第一本:《汉魏文魁》,作者: 赤军
类似《张辽新传》的三国穿越文:前期投靠曹魏,利用穿越者优势提高其软硬实力,加快统一进度;执掌一定话语权后,兜售私货,按照自己意愿变更体制,试图避免五胡之乱。但与《张辽》走外戚将领+发明家路线不同,本书主角定位为文臣+学阀,因而更赤裸裸地站在世家立场上。 例如开篇主角魂穿根正苗红的辽东土著,但一抓住机会就立马混入了世家阶层。后期被冒名者出现,主角的处理方式也堪称世家本色。另外,主角首次崭露头角,也是通过世家最常用的联姻,主持建立后陶谦时代的徐州世家联盟,打包卖给了曹魏,以此作为进身之阶。 如果坚持世家路线,以身作则、广开后宫,主角未尝不可在其孙辈时搭建世家联姻网络,取曹魏而代之。
第二本:《永历四年》,作者: 张维卿
正如TG的胜利首先是红军的胜利,本文反清落脚点在于以戚家军的名义重启军事近代化改革,其余政治、经济上的变革都是为了保证戚家军的战斗力。本文创新在于塑造了亦步亦趋、模仿学习的清初八旗集团,以及花样拖后腿的猪队友反清阵营,从而比较鲜明地展现戚家军艰难建军、不断蜕变的光荣路程。同时,由于满清八旗还处于上升期,其自发的军事应对也给主角不断带来压力,从而能够一步一步将西方军事改革脉络都展现出来,干货较多。
第三本:《黑暗西游记》,作者: 三宫六院七十二妃
要推的是石章鱼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之前《替天行道》李德胜事件时,我还庆幸石章鱼的书一本都没看过。现在突然发现打脸了。
这是一本历史架空,背景类似合纵连横的战国。主角是土著,但有些后宫女配是穿越的。印象里后宫很酸爽,同时完全不种田不攀科技树,有些主角脱险的剧情很中二。
第四本:《隋末逐鹿记》,作者: 梧桐疏
非常独特的隋唐争霸文。主角金手指为不灭之魂,历经不同位面转生后附体隋末土著。鉴于此书和无限恐怖同期,早于人道天堂,设定堪称惊艳。主角起步较晚,因而采用了打世家、土改、宗教洗脑、监军建在连上的终极屠龙术。最终取代窦建德,立足河北,统一天下。
第五本:《祸害大清》,作者: 吴老狼
4. 古代战争小说
《后宫琳妃传》《九重宫阙之宁鸢》《步步为营之华妃传》《宫澜变之凤倾天下》《深宫锁凰孽》都很好看。还有好多没看的你可以留个邮箱发给你也行,或者你到磨铁中文网上看也可以
5. 跪求好看的古代战争小说
《家园》《秦》《新宋》《宋风》《雅宋》《宰执天下》《清明上河图》《打造和谐大宋》《明》《窃明》恶明》《珠玉》《眷皇明》《官居一品》《锦衣为王》<锦衣夜行》《锦衣当国》《我为扬明》《回到明朝当王爷》 《江山美人志》《魔运苍茫》
6. 求关于古代战争的小说,非玄幻、仙侠、网游类的,最好要实打实描写战争场面、战术的,主角男女不限
《朔风飞扬》(这是一本讲述唐朝西域战争的小说,虽然只讲西域的战争但作者靠文笔使整篇小说变得异常宽阔,战争场面也是异常壮阔。
下面是转自网络的简介:天宝年间,大唐、吐蕃、大食三强逐鹿西域。 在这英雄辈出、风起云涌的黄金时代,大国称霸之术,小国存亡之道,交织于雪山荒漠、绿洲戈壁。高仙芝、李天郎这些天可汗制度的忠诚维护者,为建不朽功业,率领安西军不断征伐。大唐铁骑,狂风一般扫过西域,兵锋所指,倒下无数豪杰枭雄。大唐军威,震慑西陲,远及万里,确保了中原百年太平。无敌的大唐雄师,挟着冰雪风霜,带着盛世帝国的骄傲,远征小勃律,踏平朅师国,大破突骑施,一路血雨腥风,直到与大食对决于怛罗斯平原……万千胡汉军旅健儿,以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共同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
《窃明》(这是一本讲述明末清初的穿越小说,但不像别的穿越小说主角有很大的优势,在这本小说中主角也很平凡。战争场面就不用多说了。值得一提的事作者独特的历史见解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
下面是转自网络的简介:英雄身负朝野海内之望,魔王胸怀席卷六合之志。战必胜、攻必取,中兴大明,开万世太平——英雄简在两帝之心。言必行,行必果,名扬天下,收四海之心——魔王且行叵测之谋。尸骨漫漫铺就帝王路——流不尽的英雄血,杀不完的仇头。……率师伐国,执其君长问罪于前……吾胜而为王,汝败而为贼……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朕之一生行事,无须向你解释 。 好吧,这个简介的质量实在不怎么好。)
《步步生莲》其实也挺好看的。不过这里面带有一点点玄幻色彩,我就不推荐了。
见识浅陋,只推荐了两本书,不过我是很用心写的哦,快采纳我吧。
对了,这是《朔风飞扬》的网络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1109983.htm
这是《窃明》的网络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1234512.htm
7. 古代战争小说
《大争之世》
《步步生莲》
《汉鼎》
《铁血大秦》
《血存轩辕》
《九州缥缈录》:架空世界
《朔风飞扬》:背景是唐玄宗时的对外战争
《天行健》:架空世界,与蛇人的战争
《西陵阙》:也是架空世界的
一世逍遥帝,势倾天下,恶明,混在三军当军阀,烽火的,这几部较为经典的了
8. 求推荐古代战争小说,不要写三国的,唐代那些的,要完全架空虚构的……最好是长一点
历史类的我也很喜欢,就推荐几个看过的吧。
以下三本:
《天行健》 燕垒生的纯架空战争小说,不过有些老。
《隋乱》 酒徒的隋唐三部曲第一部,也是三部曲里个人最喜欢的。这个是隋朝的,应该不算做唐代的。不过成名已久,可能楼主看过了。。。
好吧,最后一个,因为是今年的新书,至少保证楼主应该没看过才对。
《大明征伐录:壬辰风云》,讲的是明朝万历年间在朝鲜战场上和日本打仗的事情,我现在正在看。比较有特色的是,这本小说男主是个锦衣卫,男二号是个日本武士,是从明朝和日本两条线索分别描写的,和原来不少历史小说的无脑神剧路线比,觉得对战争的描写更为客观、全面。
这本小说的文笔和以上两本有不少差距,貌似还没太有名气。不过,有些地方还挺吸引人的。比如第一章的结尾,就很震撼。建议可以看一看。对了,虽然不少网站都有,但是网易云阅读上的是更新最快的,可以直接在那里看。
以上全手打,觉得不错的话,记得采纳啊~
9. 古代战争类小说5200
《大争之世》
《步步生莲》
《汉鼎》
《铁血大秦》
《血存轩辕》
《九州缥缈录》:架空世界
《朔风飞扬》:背景是唐玄宗时的对外战争
《天行健》:架空世界,与蛇人的战争
《西陵阙》:也是架空世界的
一世逍遥帝,势倾天下,恶明,混在三军当军阀,烽火的,这几部较为经典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