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与戏曲
㈠ 为什么说小说和戏曲的源头是话本
话本
一、定义:
话本即说话人敷演故事的底本。
后来又有拟话本,即模拟说话人敷演故事的底本而创作的仅供阅读的作品。
二、表演场所: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租兄乱。(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
儿女相携看市优,纵谈楚汉割鸿沟,山河不暇为渠惜,听到虞姬直是愁。(刘克庄《田舍即事》)
三、分类:
1、小说(即银字尘枯儿)——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市井故事;
2、说铁骑儿——本朝士马金鼓之事;
3、说经——演说佛书;
4、讲史——讲说前代兴废征战之事
一般说来,说书是古代说书人使用的基础。剧本的起源来自于“说”。“说”的本义是口述故事。隋唐时期,有一种“说”的风尚,敦煌变奏曲中出现了“说书”的名称。
随着宋代商业的发展,“说”风行迅速,元代统治者禁止“说”表演,因此口语技能的“说”逐渐式微,但表演成为一种书面形式并在民间流传。
话本一般可以认为是古代说书艺人使用的底本。话本来源于“说话”,“说话”的本意是口传故事。隋唐时就已有“说话”风气,“话本”的名称在唐代敦煌变文里已有出现。用说唱的方法把故事演示出来,是人们印象更加深刻。所谓的话本也就是和剧本差不多,都是需要当事人熟记在心。
宋元话本的题材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描写恋爱故事,如《碾玉观音》;二是描写神仙、鬼怪,如《西山一窟鬼》;三是公案作品,如《错斩崔宁》;四是描写侠义英雄,如《杨温拦路虎传》。
宋元话本的体制:在体制上,宋元话本有一定的特色,一般是由入话(也称头回)、正话、结尾构成。入话在话本的开弊档头,先引一段诗词或骈文,然后说一个与正话内容相类或相反的小故事,这是说书人为了稳定先到的听众,等待后到者所采取的一种办法。正话才是每场所要说的主要故事,结尾以“话本说彻,权做散场”之类套话作。结,或者引用诗词总结全文。
㈡ 谈谈你对古代戏曲、小说解读路径的思考。
古代戏曲、多以讲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为主要内容。旧时缺少灯光布景,完全靠演员用一整套程式动作做表演。舞台上虽然只有一桌二椅,却能够‘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千军万马’。这就是传统文化艺术写意,美学品格的生动表现。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丝竹、管子、弦、鼓,唱、念、做、打、舞,呈现了传统文化艺术的迷人风采。百花争艳,代代相传。
小说,古时识字的不多,主要靠戏曲抓取小说的片段精华编成戏曲,在反复上演的剧目中,传承下来小说的整本繁衍。小说是本,戏剧是小说的‘广告’,两者互相依存。
这是我的浅见,供你参考。
希望能够帮到你。
㈢ 戏剧与小说有什么区别
一、整体方面区别:
1、戏剧是表演艺术;
2、小说是文学艺术。
二、局部方面区别:
1、戏剧是综合艺术的一种,有两种含义:其一,狭义专指以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开端,首先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继而在世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中国称之为话剧。其二,广义还包括东方一些国家、民族的传统权舞台演出形式;
2、小说则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三、空间的限制:
1、戏剧要在舞台呈现;
2、小说则是通过口述的形式,没有什么限制。
㈣ 戏曲和小说创作在清代得到怎样的发展
清初的戏曲小说,在明代的基础上继续得以发展,艺术精神有所变化,并取得相当的成绩。戏剧方面,明末清初的作家中,李渔的剧作同其小说一样是偏重娱乐性的,在重视戏剧结构和舞台演出效果方面,他继承和发展了吴炳戏剧的特点;他在《闲情偶寄》中所提出的戏剧理论,也比前人更为清楚和系统地总结了戏剧艺术的特点和要求。但他的作品很少反映深刻的社会矛盾与热烈的人生追求。明末清初,苏州地区一批戏剧作家形成地域性流派,他们有组织地进行带有集体创作性质的剧作活动。他们的剧作,紧密联系社会实际,紧密联系舞台实际,受到欢迎。其代表作家是李玉,他的《一棒雪》歌颂忠仆,表彰奴隶道德;他与其他人合作的《清忠谱》,歌颂忠臣,思想陈腐,是反映明末市民同宦官斗争的历史剧。反映市民的政治斗争,这是过去戏曲史上从未有过的。康熙时期,洪日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继承了明末传奇的优秀传统,通过写历史故事,抒写了国家兴亡之感,曲折地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民族情感。这两位作者也都因其创作触犯忌讳受到贬谪。《长生殿》、《桃花扇》不仅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剧作,也是清朝最杰出的戏剧作品。《桃花扇》作为一部通过儿女之情反映朝代兴亡的历史剧,其杰出之处在于表现了剧烈的历史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失落感与悲凉情绪,但作者对晚明历史的解释,其实还是正统的和官方化的。总之,清前期的两大名剧与清中期的两部杰出的长篇小说,不属于同等水平。而整个清代戏剧就剧本创作即文学方面而言,到清中期已严重衰退,这和小说的情况不同。
㈤ 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古代小说戏曲作品有哪些
1.《梧桐雨》,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名作,是一部宫廷爱情悲剧,全名为《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描写唐明皇、杨贵妃两人爱情故事的历史剧,以浓郁的抒情性、醇厚的诗味和文辞的华美著称。这一剧本取材于唐代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和白居易的诗歌《长恨歌》,题目取名也来自其中诗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梧桐雨》为末本戏,正末为李隆基。 剧写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故事。其情节是:幽州节度使裨将安禄山失机当斩,解送京师。唐明皇反加宠爱,安遂与杨贵妃私通。因与杨国忠不睦,又出任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明皇仓皇逃出长安去蜀。至马嵬驿,大军不前,兵谏请诛杨国忠兄妹。明皇无奈,命贵妃于佛堂中自缢。后李隆基返长安,在西宫悬贵妃像,朝夕相对。一夕,梦中相见,为梧桐雨声惊醒,追思往事,倍添惆怅。全剧结构层次井然,诗意浓厚。
2.《长生殿》。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1645-1704年)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
㈥ 怎样理解我国古典戏曲小说“同生共长,彼此依托”这一现象哪些作品属于这些现象
(1) 戏曲的文本创作,与诗歌和小说的关系密切。戏曲表演中,唱为首,而唱词就是诗歌体,它与诗歌一样,也基本采用比赋兴的手法,夸张、富于抒情是戏曲唱词与诗歌的共同特征。戏曲剧中人物更是常用吟诗手法来言志抒情,如《牡丹亭》杜丽娘游园时感叹:“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2) 戏曲与小说,它们都以叙事为主体、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戏曲文本创作受小说深层次的美学影响主要还在审美追求上的传奇性;小说几乎是戏曲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京剧《智取威虎山》则是根据现代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改编的。
㈦ 中国古代小说和中国古代戏曲之间的相互影响
戏曲源于说唱,小说源于话本,而说唱艺人的“剧本”就是话本,所以小说戏曲具有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在发展历程中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例如宋元时期三国故事的戏曲单刀会为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提供了素材和思路,而三国演义又促进了戏曲的改进。
㈧ 有哪些著作代表了明代文学,戏曲、小说成就最高
综观明代文学,戏曲、小说成就最高,特别是长篇小说《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的产生,是其标志。戏曲《牡丹亭》的成就,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小说、戏曲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家们的创作经验,也为清代许多作家所汲取。清代诗、词、文的所谓“中兴”,同明代诗文的变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