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现代性描写露骨的小说

现代性描写露骨的小说

发布时间: 2024-10-03 07:09:13

① 老舍的小说代表作有哪些

老舍的小说代表作:《赵子曰》、《蜕》、《火葬》、《老张的哲学》、《正红旗下》、《二马》、《无名高地有了名》、《我这一辈子》、《猫城记》、《离婚》、《鼓书艺人》、《小坡的生日》、《骆驼祥子》、《牛天赐传》、《文博士》、《四世同堂》。

1、《赵子曰》是作家老舍创作的长篇小说,于1927年发表,1928年4月首次出版。作品以天台公寓一群大学生为描写对象,展示了学生运动“严重而混刮的场面”,对之进行了讽刺和批评,并描写了这群学生由沉迷、胡闹到觉醒的历程。

2、《老张的哲学》描写了20年代前后北京各阶层市民的生活及思想感悟。主人公老张,是旧北京一个无恶不作的无赖恶棍。他身兼兵、学、商三种职业,信仰回、耶、佛三种宗教;他信奉的是“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人生哲学,“老张哲学”的内涵和实质是赤裸裸的市侩哲学。

3、《正红旗下》是老舍自传体长篇小说。著于1961年至1962年。遗憾的是,因当时的文化大革命运动,老舍并未完成,就被迫停笔。老舍在这部作品中以自传为线索,表现社会风习与历史的变迁,与他过去的写作不同的是,他在这部作品中对本民族的历史——清末旗人的生活习气作了出色的表现。对这一目的来说,自传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观察、进入历史与审视民族风习的视角。

4、《二马》是老舍创作的小说。该小说讲述了二马爷俩儿和温都母女之间啼笑皆非的爱情故事,批判了自己民族的懒惰、不思进取等,谴责了英国社会的民族文化偏见。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

5、《无名高地有了名》是老舍先生的一部小说集,文汇出版社出版发行。一九五三年十月,老舍随同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去到朝鲜。《无名高地有了名》描写抗美援朝时期“老秃山”战斗的过程,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伟大的祖国军人保卫祖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战斗的光辉历程。

② 一幅清丽淡雅的《梅雨之夕》

《 梅雨之夕》是新中国书局1933年3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施蛰存。讲述了一位下班回家的男子在途中邂逅一位少女之后的一段心灵历程。

一、解析梅雨之夕

解析梅雨之夕:

怦然心动——跃跃欲试——想入非非 ——恋恋不舍、怅然若失,作者周密而真实地描述了主人公邂逅少女后的全部心态流程。这种心态展示或心态分析是立足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之上的。

众所周知,施蛰存是“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同这个三十年代初兴起的流派的其他作家一样,他的心态分析小说也深受弗洛伊德的性心态分析理论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是关于人格结构及其内部冲突的学说,大致可分为三个板块,即本能论、人格结构论和心态解剖学说。本体能认为,人性的根本就是由生物能转换而来的心态能的发泄与反发泄;一切用于人格做功的能量都出自本能。人体结构论是关于本能的能量的投注和转移的理论。这一理论把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心态解剖学说把人的心态意识分为三个层次:意识、 前意识、潜意识;其中,潜意识与本能密切相关,其中蕴藏有被压制的本能及与性相关的情感。

《梅雨之夕》的心态分析立足于弗氏的精神分析理论。作品注重描写主人公的潜意识,尤其注重揭示人物的人格中的“本我” 与“自我”的冲突。在“怦然心动”阶段,作者的文笔初步触及人物的潜意识。“我”为婚外的异性所动,并把她当作“美的对象”,主人公的这一心态活动并不排除“本能”的暗中促动;而在欣赏异性时;“我”自我辩白对异性绝对没有“依恋的意识”,且不由自主地想到家中翘首以待的妻子,还寻找晚回家的借口,这一系列心态活动则又展示了主人公的人格深处的“自我”与“本我”的交涉:“我”要发泄本能,“本我”要遵循”快乐原则”,而“自我”则既对“本我”进行规范和抑制,又掩饰“本我”的越轨冲动。

勿庸赘述,《梅雨之夕》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周密、细致入微而真实的心态描写,尤其是对潜意识的性心态、性幻觉的展示。然而,这种描写与展示的成功又与作者对性心态描写的分寸感的得体把握和全篇的文笔舒展雅致密切相关。作者立足于西方的现代性心态分析理论而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但我们感觉到作者同时又接受了东方古老的儒家伦理道德的规范:男子邂逅情女,虽然艳心荡漾,但其言行皆“发乎情,止乎礼”,他始终恪守着“君子好色而不淫”的中庸之道;写男性的艳遇,展示人性的隐秘,作者不仅剔除了俗艳的字眼,回避了露骨的场面,而且还点缀了富有诗意的意境,溶入儒雅的情怀,这一切使作品具有诗一般的清丽素雅与含蓄蕴藉,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典雅的“中和之美”。

二、赏析梅雨之夕

赏析梅雨之夕:

《梅雨之夕》令人久读不厌,其奥秘就在于作者描绘了一幅清丽淡雅的心画,演奏了一首婉转细腻的心曲。

现代都市男女曲折隐秘内心欲望的深刻揭示

——《梅雨之夕》赏析

施蛰存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擅长描写现代人在都市中的孤独感和疏离感,特别注重挖掘都市市民的深层心态世界,这种倾向最终发展为他的心态分析小说的创作。与新感觉派的其他作家相比,施蛰存的小说虽然有着同样鲜明的现代意识,但是叙事的技巧相对传统些,节奏比较平缓,故事性较强,并且有一种怀旧的气息和古典的诗情。他是最早认识到现代派是需要有中国特色的一个作家,并且付诸了实践,他自己评价自己给中国小说带来的影响时说“把心态分析、意识流、蒙太奇等各种新兴的创作方法,纳入了现实主义的轨道”,是比较公允的说法。《梅雨之夕》是他的代表作

主题:《梅雨之夕》是新感觉派小说中具有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中国真正的现代主义心态分析小说的开山之作,它所表现出的鲜明特色,都具有心态分析的典型性特点。小说的故事情节虽然很简单,但却揭示了都市男女隐秘而曲折的内心流程,描写了写他们卑微的渴望的萌动和这种渴望的无声无息的破灭,展现了现代都市男女特有的情爱方式,这也正是其独特的价值所在。故事中的绅士所有的行为看起来都像是不可理喻,实际上是他的潜意识在作祟,所有的不可理喻都是因为一个理由:对真实的爱情的向往。文章的题目“梅雨之夕”暗示的就是他的情感的现实处境,其中的少女就是他情感的梦寐以求的伴侣,但这所有的一切都绝对不可以诉诸于理性,所以他一回到家,梦立刻醒过来,向妻子撒了一个谎后,自然的真实的情感和性意识又重新被压抑了起来。这种情感的来或去,都不是刻意的,事先没有丝毫的征兆,潜在的意识和力量支配了所有的一切,同时又毁灭了一切。

③ 现代性内涵的冲突:海派小说性爱叙事内容简介

作者的新作《现代性内涵的冲突:海派小说性爱叙事》是一部在性爱伦理叙事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专著。该书详尽地探讨了现代上海的性伦理状况,内容涵盖文学、伦理学、社会学和性别学等多个层面,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作者以温婉清丽的笔触描绘,既有深度的分析,又不失犀利的讨论,展现出其作为女性学者的独特视角和性伦理立场。

书中的叙事节奏巧妙,看似平和却暗含冲突,沉静中隐藏着丰富的波澜,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见解和惊喜。作者还精心附录了大量珍贵图片,图文并茂的形式提升了书籍的可读性和艺术欣赏性,使其在读图时代的文学研究领域独树一帜。

书皮和页扉的设计前卫且现代,凝聚了作者和美编的心血,增添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使其在形式上也是一大亮点。《现代性内涵的冲突:海派小说性爱叙事》是一本集学术研究与审美体验于一体的佳作,是现代性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一部不容错过的文学探索之作。

④ 现代性内涵的冲突:海派小说性爱叙事作者简介

韩冷,这个名字源于古代诗词的意境,源自《红楼梦》中描绘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他于1977年春天降生于中国东北的鞍山,一个以钢铁工业闻名的城市。这个充满历史痕迹的地方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

韩冷在学术道路上展现出扎实的功底,他于2006年在东北师范大学取得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博士学位,这标志着他在文学研究领域的专业深度。他的学术成就不仅限于理论研究,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学术成果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目前,韩冷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任职,担任《广东社会科学》的责任编辑。这个角色使他能够在学术界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社会科学研究的编辑工作,他持续推动着现代性的深入探讨和理论传播。他的工作不仅限于文学领域,而是关注社会的多元性,尤其是性爱叙事在现代性内涵中的复杂交织。

韩冷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对现代性内涵的冲突进行了独到的解读,他的作品和研究为理解当代社会提供了新的见解。通过他的笔触,我们得以窥见海派小说中性爱叙事的深层次含义,以及它如何与现代社会的矛盾和挑战相互作用。

⑤ 张爱玲通过吴翠远在电车中的一种日常生活遭遇,描写了何种现代性

《封锁》的主题凌驾于时代背景之上,张爱玲在这篇8000字不到的短篇小说牢牢抓住了人类的本质,使《封锁》多了一股亘古的魅力。

一、生活的重复

“开电车的人开电车。在大太阳底下,电车轨道像两条光莹莹的,水里钻出来的曲蟮,抽长了,又缩短了;抽长了,又缩短了,就这么样往前移——柔滑的,老长老长的曲蟮,没有完,没有完……开电车的人眼睛盯住了这两条蠕蠕的车轨,然而他不发疯。“

这是小说的第一段。第一段采用了复迭的修辞手法,“抽长了,又缩短了;抽长了,又缩短了”“没有完,没有完”,在暗示生活的重复、乏味和枯燥。但面对这样的生活状态,人们的态度却是毫无思索全盘接受,所以张爱玲才写道“开电车的人开电车”、“然而他不发疯”,幽默的文字游戏背后是对日常生活的嘲讽,好似开电车的人应该不开电车,他应该干点别的,他应该去发疯,他理应对日复一日的生活发疯!但是,他没有,他依旧安分地开电车。
在这里,张爱玲其实在质问生活——“我们应该做的是什么,可是当前的生活?”。第一段已经逼迫读者去思考生活本身。

二、思考的可能性

张爱玲是一个具有敏锐社会洞察力的作家,她总能从琐碎的平常生活中——无论是街景还是日常对话——挖掘到司空见惯却引人深思的片段。

“上海似乎从来没有这么静过——大白天里!一个乞丐趁着鸦雀无声的时候,提高了喉咙唱将起来:“阿有老爷太太先生小姐做做好事救救我可怜人哇?阿有老爷太太……”然而他不久就停了下来,被这不经见的沉寂吓噤住了。
……
电车里,一位医科学生拿出一本图画簿,孜孜修改一张人体骨骼的简图。其他的乘客以为他在那里速写他对面盹着的那个人。大家闲着没事干,一个一个聚拢来,三三两两,撑着腰,背着手,围绕着他,看他写生。“

前面提到了生活内容的重复性,而当这重复性被生硬打断,生活在封锁的电车上呈现出非常态,在非常态中乘客无所适从,各种戏剧性的动作显得荒诞可笑。陌生场景无法用经验来应付,乘客们不知道该做什么来填补这突如其来的虚无! 所以我们在小说中可以看到乞丐唱歌、看到闲着没事干的群众围拢观看医学生画骨骼图等画面。
但是,我们会有个疑问,除了用另一种机械性动作替代原来的动作,乘客还可以干什么?张爱玲写到:

“他在这里看报,全车的人都学了样,有报的看报,没有报的看发票,看章程,看名片。任何印刷物都没有的人,就看街上的市招。他们不能不填满这可怕的空虚——不然,他们的脑子也许会活动起来。思想是痛苦的一件事。
“只有吕宗桢对面坐着的一个老头子,手心里骨碌碌骨碌碌搓着两只油光水滑的核桃,有板有眼的小动作代替了思想。他剃着光头,红黄皮色,满脸浮油,打着皱,整个的头像一个核桃。他的脑子就像核桃仁,甜的,滋润的,可是没有多大意思。”

是思想,张爱玲说“有板有眼的小动作代替了思想”,原因是“思想是痛苦的一件事”。“思想是痛苦的”这观点在全文中提到了两次,另一次是在最后一段——

“饭后,他接过热手巾,擦着脸,踱到卧室里来,扭开了电灯。一只乌壳虫从房这头爬到房那头,爬了一半,灯一开,它只得伏在地板的正中,一动也不动。在装死么?在思想着么?整天爬来爬去,很少有思想的时间罢?然而思想毕竟是痛苦的。”

最后一段的乌壳虫是人类的隐喻,“整天爬来爬去”说的正是整天忙忙碌碌又不知从哪里爬来又将爬往哪去的人类,“很少有思想的时间罢?”这是个反问句,张爱玲想表达的是,人类缺少的并不是思想的时间,因为她在后边指出原因是“思想毕竟是痛苦的”。
思想是痛苦的?
我们回到文章再看看封锁时电车内稍纵即逝的思想。生活的脚步随着电车停止,行动被束缚在局限的空间内,思想蠢蠢欲动。时间已不重要了,在封锁的时空里,时间无限,容许乘客去寻探平常生活不会思量的事物(譬如翠远改卷时会想自己为什么会给学生打A,主动去关注潜意识,这在平常生活比较少见)。另外在宗桢和翠远的对话中,宗桢道:“忙得没头没脑。早上乘电车上公事房去,下午又乘电车回来,也不知道为什么去,为什么来!我对于我的工作一点也不感到兴趣。说是为了挣钱罢,也不知道是为谁挣的!”宗桢他清晰地意识到他自己生活没有目的,这是浅层思想后的结果。但宗桢的思想如蜡烛风一吹又灭了,他没有继续深究下去,关于他的生活和工作,他知道现状是什么,但他不知道并不想知道为什么和该怎么做。
我们必须意识到,像宗桢这样三十多岁的人,人生道路越走越窄,生活可改变的空间愈发紧迫——他的人生大局已定,宗桢处在一个尴尬的无法逃脱的困境当中。因此他逃避思想,思想不能为他解决问题,思想会带给他痛苦。这是人类逃避思考的其中一个原因。
另 一个原因我们可以跳出小说来讨论。心理学把人类对外部的认知分成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舒适区指的是如果一个人所处的一个环境的状态和习惯的 行动,在这种状态下将感到舒适并且没有危机感。小说中的“有板有眼的小动作”“开电车”等活动属于舒适区,而如果思考的内容超越人类感知和理解范围,思想 这动作将属于恐慌区,毫无疑问,人类将本能低逃离恐慌区范畴(当你阅读一本艰涩难懂的书籍时你会体会到这点)。
回到小说,光是工作、婚姻(前面没怎么分析到,这里引用下原文。“他 夫人托他在银行附近一家面食摊子上买的菠菜包子。女人就是这样!弯弯扭扭最难找的小胡同里买来的包子必定是价廉物美的!她一点也不为他着想——一个齐齐整 整穿着西装戴着玳瑁边眼镜提着公事皮包的人,抱着报纸里的热腾腾的包子满街跑,实在是不像话!……宗桢迟疑了一会,方才吞吞吐吐,万分为难地说道:‘我太 太——一点都不同情我。’”)、与董培芝的关系,华济大学毕业的宗桢都处理不来,更何况普通老百姓呢,更何况去思考比工作、婚姻、人际关系更加无法把握的人生呢。因此,思想是痛苦的。

【小结】

大部分人为了个胃在重复日子,与其说是活着,不如说是在等待衰老。没有人发现空虚的存在,即使与它直视;没有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即使身处其中。无论是在张爱玲笔下的旧上海,还是在当今工业化加剧的社会,都能在绝大部分人身上找到重复、虚无、无思考性这一共同点。
来自豆瓣网转载

⑥ 新现实主义小说有哪些

新写实小说、新体验小说、新市民小说、新生代小说、新现实主义小说。

1、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是以描写现实生活中平常琐事为题材的小说,笔墨淡雅,缺少激动人心的故事。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悖离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真实观,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

方方的《风景》,池莉的《烦恼人生》,刘恒的《伏羲伏羲》,刘震云的《新兵连》、《单位》,叶兆言的《枣树下的故事》、《状元境》等,都曾被有些评论划入“新写实”小说。

2、新体验小说

“新体验小说”以其“非虚构性”、“亲历性”特征突破了传统的小说观。思辨性、哲理性的锋芒在主体的压抑自控下更深地潜没于耳闻目睹的花草虫鱼人生百态之中,生活与艺术的界限亦更难以梳理。

3、新市民小说

“新市民小说”中的“新市民”具有鲜明的特征:

一是彻底告别传统,空前强烈地追求世俗化生活和拜金主义;

二是情爱观念令人诧异的变化。

“新市民小说”表现了一种对现代城市既向往又恐惧的心态,表现出了一种“另类”的姿态。他们具有他们应有的存在价值,然而,其中某些消极、遁世乃至自甘堕落应引起读者的注意。

4、新生代小说

新生代小说把中国文学现代性叙事中许多被压抑、被省略、被遮蔽、被牺牲的叙事因素重新开发、呈现出来,这既使得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叙事变得更为丰满、更为完整。

同时也使得中国文学在处理国家民族现代性、人的现代性与文化现代性的关系时不再那么机械、呆板,而是具有了更为从容、更为理性的模式。

5、新现实主义小说

新现实主义小说是在20世纪末社会转型期这个特定历史阶段出现的,这就自然决定了它不同于以往的现实主义文学形态,有它独特的现实品格。

从现实的社会境况和文学自身发展的角度看,它既是对以往现实主义文学现象的继承和超越,也是对其他文学现象的纠正和批判。

热点内容
现代性描写露骨的小说 发布:2024-10-03 07:09:13 浏览:690
情定三生小说阅读 发布:2024-10-03 07:06:11 浏览:161
2012年小说排行榜完本 发布:2024-10-03 06:39:27 浏览:304
好看的小说完本推荐高甜言情 发布:2024-10-03 06:35:42 浏览:359
女主死掉的现代小说 发布:2024-10-03 06:25:12 浏览:997
秦时明月天行九歌女主言情小说 发布:2024-10-03 06:17:11 浏览:191
今明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4-10-03 06:07:42 浏览:555
归兮朝阳小说全文阅读 发布:2024-10-03 06:02:20 浏览:443
免费龙珠小说 发布:2024-10-03 06:02:15 浏览:963
仙墓小说免费下载 发布:2024-10-03 05:34:55 浏览: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