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派小说开始的标志性作品
① 谁能介绍一下现代派的流派作家代表作品
一.现代派指现代主义流派。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表现异化主题。其哲学基础是非理性主义: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主张。
二、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歌
象征主义的三位主将是马拉梅、魏尔伦和兰波。《恶之花》的作者波德莱尔被认为是象征主义的先驱(鼻祖)。
艾略特的《荒原》,它发表于一九二二年,《荒原》 象征着世界没有水,因而干枯了,趋于毁灭。它是现代诗的一个里程 碑。
三、未来主义
意大利、俄国、法国未来主义主要作家。意大利正统未来主义的基本主张。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字要自由","想象要没有拘束",反对句子的逻辑结构,喜欢用一连串的名词或动词不定式东拉西扯地拼凑在一起。
伟大的诗人马雅科夫斯基则上杰出的代表,他应归属于"革命的未来派"。1930年马雅科夫斯基去世后,俄国的未来主义渐趋衰退,而西方未来主义的余波残影则依然存在,它给欧美现代主义中的先锋派文艺、荒诞戏剧以深刻的影响。
四、表现主义
发展概况。主要作家作品。思想特征、文艺观、主要艺术手法。
卡夫卡主要作品,卡夫卡创作的思想艺术特征。
五、意识流小说
何谓意识流?意识流小说是典型的心理小说,人物的意识流动成为小说的绝对主体。《墙上的斑点》突破传统小说的套路,没有情节,没有环境,也没有结局,作者只抓住人物瞬间的没有行动的印象感觉和沉思冥想,将我们引入人物的精神世界。公认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有安德列·别雷的《彼得堡》、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吴尔夫的《到灯塔去》
六、超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文学是继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之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又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重要流派。超现实主义文学诞生于1924年的法国。在20、30年代巴黎诗人中,菲利普•苏波(1897-1990)的诗以自然流畅清新著称。他完全没有某些超现实主义诗人那种隐讳难解的特点。保罗•艾吕雅(1895-1952)则是超现实主义诗人中最擅长写爱情诗的。其名诗《恋人》简洁而隽永。艾吕雅1938年脱离超现实主义运动,晚年加入法国共产党,积极参加反法西斯的地下抵抗运动。他晚年的作品不再拘泥于梦幻般的诗句,而是从平凡的生活经历中挖掘诗意,如《勇气》一诗写“巴黎在挨饿/巴黎在捱冻/巴黎的街上没有烤栗子吃了……”。
与艾吕雅齐名的路易•阿拉贡(1897-1982)也是法国共产党成员,一生诗风多变,代表作品包括诗集《欢乐之火》(1920)和,《永动集》(1926)等。散文诗《圣洁的礼拜四》写在复活节前的礼拜四民间结彩游乐迎春的景象,糅合了现实和想象。1930年以后,阿拉贡脱离超现实主义,转而歌颂社会主义,并积极参加抵抗运动。由于阿拉贡的诗歌大量采用口语,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因此在二战时期,戴高乐曾亲自在伦敦的法国电台朗诵他的作品,并下令向法国敌占区空投他的诗作。
安德烈•布勒东(1896-1966)是法国超现实主义的理论领袖,他发表于1928年的中篇小说《娜嘉》是超现实主义文学中为数甚少的小说中的佳品。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语气讲述女主人公嘉娜的故事,是“自动写作法”的试验成果。全书最后一句话:“美可能是痉挛性的,也可能不是”已经具有后现代主义者模棱两可的特征。
圣-琼•佩斯(1887-1975)曾于1916年出任法国驻华使馆三等秘书,他曾蛰居北京西北郊的一座道观,陆续写出长诗《阿纳巴斯》,十个诗段描写一个部队从海疆到内陆的征战的场面,表达征战中的孤寂。佩斯从未参加过任何流派,也不附和任何倾向,他的诗具有宏伟史诗的色彩,但也带有一些超现实主义的因素,例如奇丽的幻想和神秘感、超越常规的意象比喻、先知预言式的口吻等等。
勒内•夏尔(1907-1988)在23岁那年成为布勒东的信徒,其诗集《没有主人的铁锤》是他超现实主义时期的代表作。
七、存在主义文学
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有萨特的小说《恶心》、哲理剧《禁闭》和加缪的小说《局外人》等。...
八、新小说派
“新小说”派或称“反小说”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出现于法国,盛行于五、六十年代,它对英、美、特别对西欧和东欧(波兰)产生较大的影响。新小说派的主要代表是法国作家阿兰·罗伯·葛利叶、娜塔丽·萨洛特、米歇尔·布托尔、玛格丽特·杜拉等。罗伯·葛利叶(1922?)是新小说派的创始人,他的论文《未来小说的道路》和《自然、人道主义、悲剧》,被认为是新小说派的理论宣言。他的第一部小说《橡皮》于一九五三年发表后,曾引起西方文学界的争论,译成英文后,流行于美国。娜塔丽·萨洛特(1902?)出生在俄罗斯,后随父母定居法国,曾当过律师,被认为是新小说派的先锋兼理论家。在《怀疑的时代》一书中,她提出了许多新小说的艺术主张。一九五九年后,新小说派在美国兴起,代表人物有唐纳德·巴塞纳等。
九、荒诞派戏剧
怎样理解荒诞?发展概况。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代表作家作品。《等待戈多》的思想内容。
十、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的幽默。主要作家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思想内容。
十一、魔幻现实主义
西班牙传统文学、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印第安民间文化和东西方古代神话传说对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形成的影响。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形成过程、主要作家作品、艺术特点。《百年孤独》的思想艺术特点
② 哪篇小说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这“开山”的含义,并非一种文本始创的粗制旁作,它除了揭开白话小说现实批判性的新纪元,也是中国“现代派”小说的鼻祖。西方“现代派小说”的评论家一致认为,“生存悖论”是现代派所要表现的重要主题。而鲁迅的《狂人日记》所展示的一种生存的困境与尴尬又可尝少见?第一,狂人虽狂,世人又谈何不狂?世人清醒而狂人又却患“迫害狂”,倒过来,世人的愚昧麻木短见不正是清醒者的生存困境,狂人看清社会吃人的本质,而世人以这种看清为混沌的弱智。狂人生存于吃人的社会,厌恶吃人的人,最终自己也难以免去吃人的嫌疑,不正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生存悖论。第二,吃人的人,借着自己愚昧的见解而最终难逃被吃的噩运,被社会被舆论所吞噬,不也是吃人者的生存悖论。个人的生存是荒谬的,毫无意义的;群众的生存,集体的溃败又意义何在?
③ 小说的三要素、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什么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
2、鲁迅《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派小说的开山之作
现代的中国小说。其主体是“五四”文学革命声中诞生的一种用白话文写作的新体小说。它取法欧洲近代小说,却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既不同于中国历来的文言小说,也迥异于传统的白话小说。和中国封建时代许多小说表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内容相对立,现代小说以日常生活中普通的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和市民为重要描写对象,具有现代民主主义的思想色彩,不少作品还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在艺术表现上,性格小说大量出现,心理刻画趋于细密,“全知”式叙述角度有所突破,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得到遵循,这些也都构成了“五四”以后新小说与实际生活大为接近的显著特点。尽管章回体小说在现代依然存在,但这些作品也程度不同地吸收了新小说的思想艺术营养,并逐步朝新小说方面转化。中国小说从“五四”时期起,跨进了一个与世界现代小说有共同“语言”的崭新阶段。
④ 试论新时期中国文学中的现代派小说的发展。
【答案】:新时期中国文学中的现代派小说,是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一个重要产物,其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
(1)探索期。主要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首先是从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方面开始的,主要有意识流和荒诞手法,另外象征主义手法也被多个作家引用。这时的代表有王蒙以“集束”形式推出的《布礼》、《夜的眼》、《春之声》等。
(2)高潮期。主要在80年代中后期。这一时期的现代派小说已不仅是对西方文学技巧的借鉴,而是全面的借鉴。它借助于20世纪文学所提供的全部经验,无论是在创作题材上,还是艺术方法上,旁槐裤都进行了尽可能的实验。它有两个趋向,一是对于小说精神气质的关注,这一类小说作家以刘索拉和徐星等人为代表他们主要表现为关注人性、自由精神,对于主体创造性追求的情绪历史,表现出了与西方运简现代主义文学精神更为相通的东西。因此,人们称他们为“真正”的现代派小说。二是对于小说文体形式和艺术技巧的热衷,这一类小说作家主要以苏童、格非、马原、余华、洪峰为代表,他们更关心小说的形式,即如何处理小说的内容,把叙事本身看作审美对象,运用想象、虚构等手段,进行叙事方法的试验。
(3)转型期。主要集中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现代派小说的发展,也就是现代派小说的出路,在于中止文体游戏,关注人物命运,重视故事情节,追求价值意义,从形式的构建转向通俗的言说,从意义的消解回到精神的探索。
这种带有回归传统倾向的转型,实质是现代派小说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作的必要调整。这一转型,如苏童、余华、北村等人的探索,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妻妾成群》、《施洗的河》、《抚摸》等明段作品显示了这一转型的成绩。
⑤ 新时期小说的发展演变
新时期小说现代主义等浪潮冲击文坛,文学呈扇面展开(1985——1989年)
1、最初的探索——意识流小说
从反思小说探索中派生出来的一种小说现象,主要借鉴的是西方现代小说的技巧,以人物心理活动为体,打破时空限制,以“心理一感觉”模式进行小说叙述。其代表作家作品有王蒙的《布礼》、《蝴蝶》,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宗璞的《我是谁》,谌容的《人到中年》以及张辛欣的《在同一地平线上》、《我们这个年纪的梦》等。
现代派小说:1985,当代城市青年……观念意识到形式技巧全面借鉴西方现代派小说代表作:刘索拉《你别无选择》
2、喧嚣与骚动——新潮小说(现代派小说)
主要指1985年开始出现的以刘索拉《你别无选择》和徐星《无主题变奏》为代表的小说现象,还包括陈村的《少男少女,一共七个》、陈建功的《筹毛》、刘西鸿的《你不可改变我》、王朔的《橡皮人》等一批表现当代城市青年精神生活的作品。新潮小说更多受到西方现代思潮的影响。
新潮小说多以青年为主人公,写出了当代青年青春心理的骚动不安、个人意识的萌动以及因当时社会现实而产生的荒诞意识和反叛情绪。在叙事形式上,新潮小说注重内心体验,采用反讽语调,部分作品还表现出口语化倾向。
3、形式的追求——先锋小说
指的是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马原、洪峰、格非、余华、苏童等人的作品(271—290页)。如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虚构》,洪峰的《极地之侧》,格非的《迷舟》、《褐色鸟群》,余华的《现实一种》,苏童的《罂粟之家》等。
先锋小说总体上以形式和叙事技巧为主要目的,致力于颠覆故事、解构意义的游戏,通过叙述和语言的操作彻底地表达带有神秘、悲观和虚无色彩的某种情绪。
寻根文学:1985,反思文学的延续和深化,政治反思后走向文化反思,民族性、国民性反思。
4、“根”的追寻——寻根小说寻根小说,至少有两重追寻。一重是追寻中国传统文学的审美表现手法,一重是追寻中国传统文化之根。阿城的《棋王》、韩少功的《爸爸爸》、王安忆的《小鲍庄》是代表作。
新写实小说:抽掉了启蒙意识和主流意识形态观念的写实手法,对1949年后国人生存进行客观叙述的小说,主张还原现实生活的原生态。
5、原汁的生态——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指的是以抽掉了启蒙意识和主流意识形态观念的写实手法,对1949年以后中国人生存状态进行客观叙述的小说。方方的《风景》,池莉的《烦恼人生》,刘震云的《塔铺》、 《新兵连》 、《单位》、《一地鸡毛》等是代表作。
开篇之作:池莉《烦恼人生》
代表作:方方《风景》刘震云《一地鸡毛》《单位》
⑥ 中国当代文学现代派小说的定义和简介
先给您格非先生的定义:
直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而产生的中国现代派小说,在新时期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伪现代派”时期(1979-1981)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意识流、象征主义)的影响,中国文学曾出现过以“新感觉派小说”和“现代派诗歌”为代表的、在文学形式和写作技巧方面进行探索的实验作品。代表作家和诗人有刘呐欧、穆时英、施蛰存、戴望舒、李金发、卞之琳等等。这些作家的作品或者在小说的形式、节奏、手法上带有现代主义的特征,注重捕捉新奇的感觉,以表现作家眼耳感官里的城市风貌;或者受弗洛伊德性心理学的影响,更重于心理分析;或者用朦胧的意象和含蓄的语言来暗示、表现感觉和情调……不过,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它们只是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流派而存在,并没有产生更大的影响。80年代初中国文坛现代派文学创作潮流的兴盛繁荣,也不是二、三十年代前后现代派文学思潮的简单回归,而是改革开放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涌入催生的产物。
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最早在诗歌界显现出来。顾城、北岛、舒婷等人的“朦胧诗”,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文坛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文学潮流,对传统文学的理念发起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朦胧诗所强调的“自我”,也使人们开始思考“人”这一命题,文学也由此开始向文学本身回归。“朦胧诗”虽然不能算作现代主义文学,但是,它的怀疑精神、它的诸多创作手法、它的荒诞意识,却是与西方现代主义的精神互相呼应的。
当理论界正在掀起介绍西方现代主义理论高潮的时候,小说家们也迫不及待地将这些刚刚被引入的理论运用到创作实践中。一向被奉为文坛大哥的王蒙,重出江湖后在创作中有意识地突破传统小说的写法,大胆地吸收、借鉴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一些表现手法。从1978年初到1985年上半年,他先后发表了19部充满探索精神的中短篇小说,其中《夜的眼》、《布礼》、《春之声》、《风筝飘带》、《海的梦》、《蝴蝶》等作品,很明显是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尤其是“意识流”的影响,在形式上体现出与传统文学很不一样的特征。与此同时,一批像王蒙一样曾经活跃于50年代文坛的老作家们也纷纷加入了探索的阵营。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用电影蒙太奇镜头组合的手法,扩大了作品的容量,使作品内容具有立体感,并通过梦幻,突破时空局限,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宗璞的《我是谁》、《蜗居》、《泥沼中的头颅》等作品着力用荒诞的历史、荒诞的现实、荒诞的环境,乃至荒诞的思想、感情的描摹等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开掘知识分子复杂的精神世界。另外,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谌容的《减去十年》的小说,也都有意无意地借鉴了现代主义小说的写作技艺。
随着创作实践轰轰烈烈的展开,关于现代主义文学的理论探讨与争鸣,也一发不可收拾。其间涌现出来的代表性文章有: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高行健的《现代小说技巧初探》、徐迟的《现代化与现代派》、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等。这些争鸣探索文章和当时译介论著一起,汇成一股强有力的理论体系,影响着中国新时期的现代主义文学创作。
80年代前期的探索性作品,虽然在形式上开始打破传统的叙事方式和结构方式,以主观的心理意识流程来安排叙事时空,但是,从总体上看,它们并没有触及到中国作家深层的审美观念、创作观念和创作模式。所谓“现代主义”只是运用了象征、变形、意识流等现代主义艺术手法和技巧,其作品整体上仍是充满社会责任感和批判精神的“社会写实文学”,其目的是为了表达作家对各种社会问题的认知与意见,即对主观意识的描写是为反映客观现实服务的,作品的主题是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忧虑,而不是西方现代派所表现的对“个体生命”的忧虑,因此他们的创作事实上仍旧是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延续。正因为此,他们的创作被人们称为 “东方意识流”或“心理现实主义”,也有人称其为“伪现代派”。
但是,这一时期作家们的创作,却为后来作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一批对现代主义具有亲和力的读者群和评论者群体。他们的作品是80年代中国文学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取得的最初的成果。
二、先锋小说的繁荣期:(1985-1988)
随着西方现代主义思潮越来越多地被翻译和介绍进中国,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如心理分析小说,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新小说,以及理论界的形式主义、叙述学、结构主义、存在主义等等在80年代中期成为人们所关注与争论的热点,西方现代文学观念也开始深入人心。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刺激下,中国的先锋小说创作在1985年后呈现出一种“井喷”的态势。
最早引发“井喷”的是于1985年先后发表的两部小说: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和徐星的《无主题变奏》。《你别无选择》用“音乐式”的结构和“黑色幽默”的语言方式,以看似荒诞的情节,展现某音乐学院僵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们心灵的扼杀;《无主题变奏》则将心理片断和生活片断“无主题”地串联起来,通过一个自动由大学中退学,并安心于做一个“无所事事”的饭店服务员的青年的自述,展现出年轻一代孤独、迷惘的生存状态。和王蒙、宗璞等“伪现代派”作品相比,这两部作品已经超越了形式探索的层面,将现代主义精神融入到作品中,在思想意识、文学精神和表现手法上更加成熟,更具有现代主义的特点。正因为此,批评家们认为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正在步入繁荣期。而《你别无选择》也被称为“第一部成功的中国现代派文学作品”,是“一代人 ‘情绪历史’的一个浓缩”。
继刘索拉、徐星之后,马原、洪峰、格非、残雪、余华、孙甘露、莫言、苏童、扎西达娃、北村等一批作家纷纷登上文坛,开始了先锋文学之舞。中国的先锋文学先天地带有现代文学影响的痕迹。如莫言将马尔克斯和福克纳比喻为“两座灼热的高炉”,认为他们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作家;余华则对卡夫卡和川端康成推崇倍至,他的小说也充满了新小说和罗布-格里耶的痕迹;残雪的作品,飘荡着卡夫卡的影子;格非、孙甘露的作品,受到了博尔赫斯的深刻影响……当然,他们的探索并不是纯粹的摹仿,也体现出了很强的个性和本土化的特征,如马原、格非等人不同于博尔赫斯对纯粹的幻想世界的迷恋,带上了一种传统东方关注“现象”而不重视 “真”与“幻”的区别的亦真亦幻色彩;孙甘露的诗性探索也立足并着力于对现代汉语诗性功能的挖掘,等等。
在对“形式”的变革上,马原无疑是叙事革命的代表人物,他创作的《拉萨河的女神》,第一次把叙述置于故事之上,把几起没有因果联系的事件拼贴在一起。他在《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虚构》、《大师》、《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等小说中,使用元叙事的手法打破了小说的“似真幻觉”之后,又进一步混淆了现实与虚构的界限,马原的这引起叙述探索形成了著名的“马原的叙事圈套”,并以独特的方式消解了此前人们所熟悉的现实主义手法所造成的真实幻觉,成为以后的作家的模仿对象和小说实验的起点。
残雪的《山上的小屋》等小说中的世界,都是变形的,她的人物,都带有某种“神经质”,互相间缺乏沟通、信任,并存在一种“自虐”和“他虐”的心理。她的小说以一种丑恶意象的堆积凸现外在世界对人的压迫,把一种个人化的感觉上升到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寓言的层次。
格非的小说创作从一开始便致力于叙事迷宫的构建,他以人物内在意识的无序性构筑出一团线圈式的迷宫——其中有缠绕、有冲撞、也有意识的弥散与短路。如他的短篇小说《褐色鸟群》,首次运用了“叙述空缺”的手法,叙述了一个似真似幻的故事。它打破了传统文学对“真实性”的追求,透露出现代人对“存在”的实在本质的怀疑。
三、沉寂期(1989至今)
90年代初,由于先锋作家们的作品过于强调形式而忽视内容,在读者中逐渐失去市场,先锋作家们因此纷纷降低了探索的力度,作品的叙述风格采取了一种更能为一般读者接受的方式,有的甚至和商业文化结合,作品转型到小说的其他领域。但中国先锋小说的探索并未从此停止,在90年代,仍然有一批作家坚守“先锋”孤寂的阵地,如韩东、朱文、海男、黑孩等等。他们依然用自己的创作继续着中国文学的先锋之舞。
中国先锋小说的繁荣期虽然短暂,但是从文学史的角度看,它打破了传统写实模式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垄断地位,终结了一个被政治权威控制着的小说时代,中国的小说创作,从此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另外,先锋作家们所取得的探索成果,如时空错位、零度情感叙述、叙事的圈套等等,也被90年代的作家们适当而娴熟地运用着,中国的文学,因此也被注入了新的因素,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景象。
就我个人看来,给您三句话,希望对您有启示
一,中国当代文学受外国文学影响深远,尤其是1978年之后,但是这种影响却是效仿,直接结果就是“来得快去得快”,譬如先锋小说,马尔克斯句式等等。
二,现代派在中国不可能有,这是西方古典哲学终结的表现,而我们是文革个人崇拜与非理性的结束,两者虽然表象上看都是对于传统的颠覆,但东方并不等于西方,尤其是在哲学上。
三,现代派小说是否真的构成现代派的特质,仍有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