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jia的玄幻小说
① 玄幻小说中的植物名
1、肉芝
肉芝,是一种骑着一匹小马的小人,据说是有灵芝历经千年时间,吸收天地日月之精华,修炼而成的,大约长七八寸,常年奔走如飞。人吃了,能够延年益寿,甚至还可以因此得道成仙。这一种奇异的植物,在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里面有着很重要的戏份。
2、祝余
祝余,是一种青草,宛如韭菜,内有嫩茎,开着几朵青色的小花。据《山海经》记载,它生长在海外的鹊山上,可以充饥,吃到嘴里有一股清香,立刻就能感觉到饱了。
这种青草在清代小说《镜花缘》中出现过,“只见这草宛如韭菜,内有嫩茎,开著几朵青花。即放口内,不觉点头道:“这草一股清香,倒也好吃。
请问九公,他叫甚么名号?以后俺若游山饿时,好把他来充饥。”唐敖道:“小弟闻得海外鹊山有草,青花如韭,名‘祝余’,可以疗饥,大约就是此物了?”
3、蹑空草
又名“掌中芥”,叶子和松树差不多,非常青翠。叶子上生有一子,其大如芥,人如果吃了,轻轻纵身就能离地五六丈,立在空中,所以叫“蹑空草”。
这种草很特别,不用阳光雨露,而是靠呼吸之气长大。当将叶子吃完后,取下草籽放在掌中,吹一口气立刻就能从草籽中生出一枝青草,约长一尺,再吹一口气,又长一尺,不吹就不会生长。
4、刀味核
是一种枣的名字,其味全无定准,随刀而变,所以称之为“刀味核”。人如果吃了,可成地仙,即使不能成仙,也可以延年益寿。
5、朱草
样子和小桑树差不多,叶茎如果放在珊瑚边,汁液就会像血一样留下来。如果将金玉器放在草的旁边,那么草立刻就会变得跟泥土一样——以金器变化的叫“金浆”,以玉器变化的叫“玉浆”,人要是吃了,就能超凡入圣。
② 我在写玄幻小说 求带有中国风的怪兽名字和怪兽特征还有武器名字和武器名字
怪兽名字及特征:
【螣蛇】古书上说的能飞的蛇 传说五行分阴阳,而螣蛇则为火阴性图腾。
【梼杌】原本只是令人害怕厌恶的恶人,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神异经·西荒经》记“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
【獬豸】 (xièzhì)古代神裁制度下产生的著名神兽,又被称为“法兽”。根据《论衡》和《淮南子·修务篇》的说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据传角断者即死,有被见到长有双翼,但多数没有翅膀。拥有很高的智慧,能听懂人言,对不诚实不忠厚的人就会用角抵触。后世常将普通羊饲养在神庙,用来代替獬豸。
【白泽】黄帝巡游至东海,遇之,此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轩辕本纪》、《抱朴子》、《瑞应图》有载。
【鬼车】别名九头鸟。色赤,似鸭,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了,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爱入人家烁人魂气。亦有说法称九首曾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此疑为个例) 《三国典略》 、 《岭表录异》 、 《正字通》 、 《古风》有载。
【凿齿】人形兽,齿长三尺,其状如凿,下彻颔下,而持戈盾(应有一定智能)。曾为羿于寿华之野射杀。 《山海经(海外南经)(大荒南经)》 、 《淮南子(本经训)》有载。
【吼】东海有兽名吼,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畏之,盖吼溺着体即腐。《偃曝馀谈》有载。
【毕方】在《山海经.西次三经》中,有在章峨之山,有一种鸟,型状如鹤,一足,有红色的纹和白喙。就是叫做毕方。《海外南经》:「毕方鸟在东方,青水西,只有一只脚。」而《淮南子.汜论训》中说,木生毕方。因而有说毕方是木精所变的,而形状是鸟、一足、不食五谷。《在文选.张衡〔东京赋〕》中说:「华方...老父神,如鸟,两足一翼,常衔火在人家作怪灾也。」而《韩非子.十过》中说:「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秦山之上,驾象车而蛟龙,毕方并害。袁珂说毕方是凤,凤为太阳鸟,故「见则其吧有讹火」。《骈雅》:「毕方,兆火鸟也。」凤即为神,也是灾难的象征。《淮南子.本经训》:「尧之时...大风为害,尧乃使羿...缴风于青邱之泽。」大风即大凤。《淮南子》「木生毕方」是受五行思想的影响所玫,意即木生火。因毕方为火鸟故用毕方代火,非指毕方生于木。
【猰貐】(yàyǔ) 又称为“窫窳”。传说猰貐曾是天神,被名为“危”的神杀死,后来被复活,但是变成了食人的怪兽。关于猰貐的外形有很多种说法,比如人面龙身、大小和狸一样,也有的说是人面牛身马腿,或者说龙头虎身的巨兽(如图)。据说由于猰貐喜食人类,所以尧帝命令后羿将它杀死。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582768.htm
古代武器:
《初学记·武部·剑》:「其後楚有龙泉,秦有太阿、工布,吴有干将、镆铘、属镂,越有纯钧、湛卢、豪曹、鱼肠、巨阙诸剑。」 剑
《管子》曰:「昔葛天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此剑之始也。」
轩辕剑: 黄帝所铸,首山之铜,天文古字,广黄帝东行,纪云帝崩,葬乔山,五百年後山崩室空,惟剑在焉,一旦亦失去画影。 腾空:颛顼所有,拾遗记曰:“颛顼高阳氏有此剑,若四方有兵;此剑飞赴指其方,则克在匣中常如龙吟虎啸”。 禹剑: 夏禹所铸,腹上刻二十八宿,面文明星晨,背记山川,藏之会稽山 剑
启剑: 夏王启铸,铜,三尺九寸,後藏之秦望山。 太康剑: 夏王太康铸,铜,三尺二寸,太康在位二十九年辛卯三日铸。 夹剑: 夏王孔甲铸,牛首山之铁,铭曰“夹”,孔甲在位三十一年以九年甲辰铸 定光: 殷太甲铸,文曰“定光”,太甲在位三十二年以四年甲子铸。 照胆: 殷武丁铸,铭曰“照胆”,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戊午铸。 含光: 殷代,列子曰:“卫周孔其得殷之宝剑,童子服之却三军之众。一曰含光,二曰承景,三曰脊练,承景脊练”。 镇岳尚方: 周昭王铸,铭曰“镇岳尚方”,昭王在位五十一年以二年壬年铸五剑各投五岳。 昆吾剑: 周穆王时西戎献,链钢,长欠有咫,用之切玉如泥。 骏: 周简王铸:铭曰“骏”,简王在位十四年以元年癸酉铸。 干将,莫邪: 吴人干将,莫邪所造。《吴越春秋》载:“吴王闯庐使干将作二剑,其妻莫邪断发翦爪投炉中,剑成,雄号“干将”,雌号“莫邪”。 越五剑: 越,欧冶子造,铜锡,越绝书载:“欧冶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铸成五剑,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 五曰“巨阙”。 越八剑: 越王使工人所铸,采金。拾遗记载:“越王以白牛白马祀昆吾之神,以成八剑,名曰“掩日”“断水”“转魄”“悬翦”“惊鲵”“灭 魂”“却邪”“真刚”。 龙渊: 楚命欧冶干将所造,铁英,越绝书载:“楚王闻吴有干将,越有欧冶子,命风胡子往见之,使作铁剑因成龙渊” 仙剑
泰阿工布: 铁剑,秦昭王铸。铭曰“泰阿”,昭王在位五十二年以元年丙午铸。 定秦: 秦始皇铸,采北祗铜。铭曰“定秦”,皇在位三十七年以三年丁巳铸 神剑: 汉太公所得,命诀载:“太公微时有冶为天子铸剑指太公腰间佩刀曰:‘若得杂冶即成神剑,可以克天下’太公解投冶中剑成授太公”。 赤霄: 汉高帝所得,铁。铭曰“赤霄”,高帝以秦始皇三十四年得於南山及贵常服之斩蛇即此剑。 神龟: 汉文帝铸,三尺六寸,同时铸三剑刻龟形故名,帝崩命入剑玄武宫。 八服: 汉武帝铸,铭曰“八服”,以元光五年铸凡八剑五岳皆埋之 茂陵剑: 汉昭帝所得,上铭“直千金寿万岁”昭帝时茂陵人献一宝剑故名。 毛贵:汉宣帝铸,“以本始四年铸,一曰毛二曰贵以足下有毛故为之贵”。 衍: 汉平帝所得,上有帝名,平帝在位五年以元始元年辛酉掘得上有帝名衍因服之。 乘胜万里伏: 王莽铸,铭曰“乘胜万里伏”,莽造威斗及神剑皆链五色石为之。 更国: 更始刘圣公铸,铭曰“更国”。 秀霸: 汉光武所得,铭曰“秀霸”,未贵时在南阳鄂山得之。 玉具剑: 光武以赐冯异,七尺,冯异传赤眉暴乱三辅,以冯异为征西将军,讨之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玉具。 剑龙彩: 汉明帝铸,永平元年铸,上 作龙形,沉之洛水中,水清时,常有见之者。 金剑: 汉章帝铸,金质,建初八年铸投入伊水中。 安汉: 汉顺帝铸,铭曰“安汉”,永建元年铸。 中兴: 汉灵帝铸,文曰“中兴”,建宁三年铸,同时铸四剑铭文皆同後一剑无故自失。 孟德: 曹操所得,上有金字铭曰“孟德”,献帝建安二十年操於幽谷得之 思召: 袁绍所得,上铭曰“思召”解思召为绍字,古今注:“袁绍在黎阳梦神人授一宝剑,及觉果在卧所。”。 蜀八剑: 蜀昭烈帝铸,采金牛山铁,三尺六寸,一备自服,余赐太子禅,梁王理,鲁王永,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各一。 镇山剑: 蜀後帝禅造,一丈二尺,廷熙二年造此巨剑以镇剑口山,故名。 倚天: 其利断铁如泥,操自佩。 青釭: 操赐夏侯恩持之,后被蜀将赵云在长坂坡夺得。 三剑: 魏太子丕造,一曰“飞星”,一曰“流采”,一曰“华铤”。 文士剑: 杨修献魏文帝,文士传杨修以宝剑与魏文帝帝佩之语,人曰此杨修剑也。 吴六剑: 吴大帝所有,古今注载:“吴大皇帝有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大吴: 吴大帝孙权铸,采武昌铜铁,文曰“大吴”,黄武五年共作剑千口。 流光: 吴王孙高铸,文曰“流光”,建兴二年铸。 皇帝吴王: 吴主孙皓铸,文曰“皇帝吴王”,建衡元年铸。 步光: 晋怀帝铸,铭曰“步光”,永嘉元年铸。 五方单符: 晋穆帝铸,铭曰“五方单符”。 隶书: 晋孝帝铸,铭曰“神剑隶书”,以太元元年埋此於华山顶。 定国: 宋武帝铸,铭曰“定国”,永初元年铸此剑後入于梁。 永昌: 宋废帝昱造,铭曰“永昌”,元徽二年造於蒋山之巅。 梁神剑: 陶弘景造,金银铜锡铁五色合为之,文曰“服之者永治四方”,长短各依剑术法,梁武帝依普通中庚子命弘景造神剑十三口。 镇山: 北魏道武帝造,登国元年帝於嵩阿铸。 太常: 北魏明元帝造,铭背曰“太常”。 四尺千金剑: 唐晋公王铎所有,剑侠传唐晋公有千金剑,以获李龟寿。 火精剑: 唐德宗所有,杜阳杂绵载:“夜见数尺光明斫铁即碎”。 酉蕃宝剑: 宋监载:“右相都督张浚请御前降西蕃,宝剑给赐有功将士以为激劝”。 古铜剑: 宋苏轼所得,东坡集载:“郭祥正遗古铜剑,东坡谢以诗”。 楚铜剑: 宋郑文所得,方舆志载:“宋奉官郑文尝官楚武昌江岸裂出古铜剑,文得之冶铸精巧,非人工所能成者”。 安定剑: 明初安定王所贡,咸宾集载:“洪武甲寅安定王遣使贯异剑赐以织金文绮命其酋长立”。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5265.htm
http://ke..com/view/5174.htm#5
③ 玄幻小说洞天福地的描述,细节越多越详细越好。
第一福地地肺山,一名太乙山,在江蘇江甯府句容县。汉四皓高士隐此不受高祖召。
第二福地盖竹山,在浙江台州府临海县。施真人得道处。
第三福地仙巖山,在浙江温州府瑞安县,宋陈傅良读书於此朱子尝访之。
第四福地大涤山,在浙江杭州府馀杭县。大涤语何法仁曰汝居此可逃世成真。
第五福地仇池山,在廿肃阶州成县。唐罗公远真人修道处。
第六福地具茨山,在河南许州府临颍县。昔黄帝尝登此山。唐卢照邻隐於此。
第七福地高盖山,在福建福州府侯官县西南刘彝诸贤尝隐於此。
第八福地青屿山,在山东沂州府东海中。姜一真真君隐於此。
第九福地都水洞,一名玉笥山。在江西吉安府永甯县。南北朝萧子云侍郎栖隐处。
第十福地丹霞洞,在江西建昌府南城县。蔡经真人成道处。
十一福地君山,在湖南岳州府巴陵县西南洞庭湖中。湘君游憩之所。
十二福地赤水巖,在浙江温州府永嘉县。地仙李方回先师栖隐处。
十三福地姑射山,在山西平阳府临汾县西。庄子所谓藐姑射之山即此。
十四福地灵墟山,在安徽太平府当涂县东三十里。白云先生栖隐处。
十五福地沃州山,与天姥山对峙,在浙江绍兴府新昌县。晋支遁真人放鹤处。
十六福地天姥山,在浙江绍兴府新昌县东。李凝姬修道处。
十七福地若耶溪,在浙江绍兴府会稽县。越西施采莲於此。南北朝何允栖隐处。
十八福地金庭山,一名紫微山。在浙江绍兴府嵊县。上有金庭洞,马仙翁栖隐处。
十九福地峡山,一名中宿峡。在广东广州府清远县。相传黄帝二少子太焕太英隐居於此。
二十福地安山,一名白云山。在广东广州府城东北。汉安期生真人冲举於此。
二十一福地焦源山,在福建建甯府建阳县北真人霍童所居。
二十二福地鹅羊山,在湖南长沙府长沙县仪封人方回桀溺秦不虚隐於此。
二十三福地閤皂山,在江西临江府清江县。晋许逊真君栖隐处。
二十四福地青玉坛,在湖南衡州府衡山县。乃祝融君游憩之所。
二十五福地马岭山,一名蘇仙山。在湖南郴州东北。晋蘇耽入山修道,其母窥之见乘白马飘然。
二十六福地洞灵源,在湖南衡州府衡山县招仙观西。唐李邺侯读书於此。
二十七福地洞宫山,在福建建甯府浦城县。晋魏夫人华存以洞宫为栖真之所。
④ 玄幻小说中的修炼功法
入门之法 静功之道 1、静功的外在动作 道家修炼,归根结柢是要修炼内在的精、气、神三宝。因此外在姿式动作,并不重要。只求能够做到头脊正直、舒适自然,即是最大原则。 静功的采取坐式、站式或卧式,或散步亦无不可。各种姿式的要点如下: 坐式,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于地面,或者交叉亦可;也可以盘腿坐在床上,盘坐困难者可先在座下垫个枕头;两手相叠,大拇指相抱成太极图形状,置于丹田即可,或者手抚两膝亦可。 站式,自然站立,双膝微屈,两手叠放丹田,或垂于体侧均可。 卧式,一般为侧卧,一手曲肱枕头,拇指与食指分开,耳朵置于虎口处,以使耳窍开通;另外一手置于胯上,或放于丹田;两腿亦成一伸一屈之姿式,与两手刚好相反。 散步之时,应当选择在人少安静的地方,公园或者大一点的庭院之内,没有其他干扰,而且道路又比较平坦。缓步徐行,如飘云端。散步之时,可以用静功之中的听息法,但是不要闭眼睛。 选择一种姿态式做好之后,开始炼功。对于外面动作,行修要点如下: (1)全身放松,无论采取何种姿势,均须全身放松。这个放松,不是软作一团,须要保持头脊正直,以利经脉通畅;但也不要成为硬挺,变得僵直呆板,反而不利于放松,亦会阻碍经脉的畅通。放松的做法,首先要求双肩下沉。一般人平时身心紧张而不觉察,动作上就不符合放松的要求;现在我们做修炼功夫,首先从动作上调整过来,自然就能进入放松的状态。 (2)双目垂帘,垂帘即微闭之义。为什么需要微闭双目,因为睁开眼睛容易滋生杂念,全部闭上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于炼功。微闭之时的口诀,就是“睁三闭七”,即睁三分闭七分。具体做法从前皆是口传,在这是明白说出就是眼皮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3)舌顶上腭,兑为口,丹经上又谓之“塞兑”,即抿口合齿。舌顶上腭的做法,从前也是秘传,要把舌尖反卷过来,以舌尖底面顶到上腭部位。因在人之上腭有两个小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
⑤ 《搜神记》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1、搜神记简介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中国古代汉族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的故事集,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多篇,开创了中国古代神话的先河,作者是东晋史学家干宝。其中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干宝,东晋新蔡人,初为著作郎,以平杜弢功,封关内侯,是一个有神论者,他在《自序》中称,“及其著述,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编传作者为东晋初年史学家干宝,全书共二十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作者在《自序》中称,“及其著述,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搜神记·自序》)。就是想通过搜集前人著述及传说故事,证明鬼神确实存在。故《搜神记》所叙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不少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文章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鬼神信仰”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它与山川祭祀、祖先祭祀并列。自商周以来,历代帝王无不亲登祭坛祭祀,而记载神鬼传说的典籍。除《山海经》、《淮南子》外,《搜神记》称得上其中的集大成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为我们保留了不少珍贵的材料,是后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传说及神话不可多得的收藏珍本。
2、作品成就
《搜神记》不但内容丰富,而且语言也雅致清峻、曲尽幽情,确是"直而能婉"的典范。其艺术成就在两晋志怪中独占鳌头,对后世影响极大。它不但成为了后世志怪小说的模物,又是后人取材之渊薮,传奇、话本、戏曲、通俗小说每每从中选材;至于其中故事被用为典故者,更是不可胜计。《搜神记》的续作、仿作很多,最著名的当推署名陶潜的《搜神后记》,十卷。这部书是否真为著名的大诗人陶渊明所作,尚难以确定。该书除少数故事与《搜神记》、《灵鬼志》等书相重外,绝大部分采自当时的民间传闻。书中多爱讲神仙故事,其中不乏佳篇,如卷五的海螺女故事和"阿香推雷车"故事等,都十分优美,历代传诵,广为引用。但也得承认,在艺术方面,尚处于小说发展的初期阶段,一般是粗陈故事的梗概。
3、作者简介
干宝(?~336年),字令升,祖籍河南新蔡。明天启《海盐县图经》云:“父莹,仕吴,任立节都尉,南迁定居海盐,干宝遂为海盐人”。又云:“干莹墓在澉浦青山房。”明董谷《碧里杂存》云:“干宝……海盐人也。按武原古志云,其墓在县西南四十里,今海宁灵泉乡。真如寺乃其宅基,载在县志,盖古地属海盐也。”据史料记载,自西晋永嘉元年(307年),干宝初仕盐官州别驾(刺史的从吏官),后因刘聪、石勒之乱,西晋亡,东晋立,南北对峙,干宝举家迁至灵泉乡(今海宁黄湾五丰村与海盐澉浦六忠村的交界处)。永嘉四年(310年),父卒,葬澉浦青山之阳,干宝为父守孝。至三世时,迁至梅园(今海盐通元),自此,海盐成为干氏子孙繁衍的居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