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新派武侠小说研究

新派武侠小说研究

发布时间: 2023-09-04 18:02:15

① 新武侠小说的历史发展

新武侠文学,又称新派武侠文学,这是指发轫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香港,以虚构的历史上的武侠故事为内容的一个文学流派,这一文学流派以梁羽生、金庸为代表,后来有人又将台湾武侠文学作家古龙也归入此一派别,为了区别于三、四十年代的旧派武侠文学,俗称新武侠。
发展阶段
编辑
自《史记》列《游侠列传》以来,侠士在社会中就成为一个特殊社会基层的代表人物。但“武侠”一词并不见于中国古籍之中,反而最早出现在与中国同文同种的日本近代文学中。明治时代的小说家押川春浪(1876-1914)曾以冠以武侠之名的三部小说风行日本文坛。当时的中日之间,文化信息传播较快,“武侠”之词遂传入中国。而有些中国人则也以文言文武侠小说为始作俑者,据樽本照雄等编撰的《中国清末民初小说目录》所收书目,可以看出已有以武侠小说面目出现,林琴南、钱基博均以文言文写作武侠小说,钱氏更与恽铁樵于一九一六年合编《武侠丛谈》。在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学未登场前,文坛为鸳鸯蝴蝶派、黑幕小说等霸踞,武侠小说也入于其中。
新武侠小说
现代白话武侠小说在社会上崭露头角当推一九二○年代出现的向恺然(平江不肖生)、赵焕亭等作家为代表。向恺然《江湖奇侠传》更与刚传入中国不久的电影艺术相结合,在数十年时间内拍成十八集的《火烧红莲寺》而风靡全中国。这其实是当今流行的武侠长篇电视连续剧的滥觞。武侠小说也因此鹰扬于中国现代社会,造就出一代又代的作家和读者,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学风景线。
二十年代是武侠文学由文言走向白话的嬗变的时期,从文白夹杂到渐以白话文为叙事语言,从以短篇为主转向长篇,在内容上仍以古代传奇为主体,以侠士为主角,可说是与宣扬新思想、新文化的五四新文学运动分庭抗礼。二十年代武侠文学有了职业创作的倾向,向恺然、赵焕亭、顾明道、姚民哀、杨尘因等都为武侠文学界一时之选,其出版物又以绣像武侠小说为其特征,这是袭自明清小说的旧衣钵。三十年代则是旧派武侠文学蔚成气候的年代,出现了一代以专职写作武侠小说的作家,可谓群雄并起,将中国武侠文学推到一个高峰,这与中国新文学在三十年代中的大发展几乎是同步进行。这一代的武侠作家构成了旧武侠文学的主力,尤以北派五大家:宫白羽、郑证恩、还珠楼主、王度庐、朱贞木为其中的佼佼者。白羽的《钱镖》系列,还珠楼主的《蜀山》系列、郑证恩的《鹰爪王》系列、王度庐的《鹤剑珠龙瓶》五部曲、朱贞木的《神龙》三部曲及《边塞风云》等,各呈异彩,拥有大量的读者群。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政治热情的高涨左右了文化界的动向,严峻的意识形态更蜕化为严厉的思想管制运动。在台湾,败退到台澎金马的国民党政府也以反攻大陆为总动员,一切的文宣都要为此服务,武侠文学难逃其厄运,在海峡两岸都被视为毒草或不良读物,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地。留在大陆的武侠作家纷纷辍笔。

产生
编辑
新派武侠文学为何在香港诞生,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偶然,其实是一种必然。说其偶然,确是因为一场武术界的打擂台引起的。五十年代初,香港武术界太极派掌门人吴公仪与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的门派之争愈演愈烈,遂依武林之旧俗,上擂台比赛。比赛之前,香港报刊大做文章,赛后人们余兴未减,依然众口喧腾,当时的《新晚报》总编罗孚遂“忽发奇想”,要他的广西老乡、平时喜欢填词作诗的陈文统马上写一篇武侠小说。一月二十日,以“梁羽生”之名写作的第一部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就开始在《新晚报》上连载,至八月初,该部长篇连载完毕。这个恍如急就章形式赶出来的武侠作品立即成为流行小说,《新晚报》因此销量猛增,而《龙虎斗京华》马上成为街谈巷议、人人争读的流行小说。同时,国外的中文报纸也争相转载,首先是泰国,其后是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最重要的是,在香港吹起了“武侠文学之风”。许多大报马上跟风增加武侠小说,参与写作的人越来越多。一年多之后,金庸终在罗孚、梁羽生的动员之下初试啼声,结果一炮而红。《书剑恩仇录》为他的成名奠定了第一块坚实的基石。从1954年到1957年,可视为新武侠小说的早期。
新武侠小说
如果从新派武侠文学的整体而言,或可将中期定为1958至六十年代末(1969)。这一段时间,也是台湾武侠小说家开始活跃的时代。卧龙生从1958年起撰《飞燕惊龙》、《铁笛神剑》等;司马翎亦于1958年涉足武侠文学界,他以“神剑”系列出道,与卧龙生、诸葛青云等并立,有“台湾三剑客”之称。诸葛青云为还珠楼主的私塾弟子,以所谓“才子型”武侠文学而闻名。三人均在1958年从事武侠文学,但在写作风格上基本还是沿袭了旧武侠文学一路。古龙的出现却是另辟新径,他以“新派”在台湾武侠文学界独树一帜。虽然他的“新”法与金、梁有所区别(尤其是在忠实历史、细节描写、文字风格方面),但一般人仍将之归入“新派”。因之,六十年代可谓新武侠文学的鼎盛时期。这也是港台二地兴起的武侠文学之大观。相对而言,大陆这一段时间正是反右运动至文革初的亢奋、激动时期,政治运动压倒一切,文坛万籁俱寂。
回头再来看看新武侠文学大师的作品在两岸的遭遇,就可以印证新武侠文学在香港的出现,既是一个历史的偶然,也是一种文学的必然。梁羽生的作品虽然在香港左派报纸上连载,但却进不了大陆,也进不了台湾。金庸亦是如此。梁羽生是在改革开放后的1978年才正式进入中国大陆的,金庸在1978年访问北京,邓小平接见他之后才渐为改观的。从两岸对其二人的态度,可以看出新武侠文学勃兴于香港,盛行于海外,却因应政治局势的变化而迟至其发端二十多年后才能登陆二地,这是一条坎坷而曲折的道路,但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却是具有意义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特点
编辑
A、有清晰的历史背景,有新的、强烈的个人历史观。
新武侠小说
B、重视中国武侠小说的写实传统,亦向西方小说吸收新手法。
C、比旧武侠小说更注重“文学”内涵,在写作时对文学形象的塑造、语言的提炼、文字的把握、结构的严谨等方面更为在意。
D、注重人物的思想道德、品味,招式从写实到写意发展,同时,把“侠”的形象提升了,认为“侠”比武更重要。
新武侠小说是以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章回小说)为躯壳,叙事重在“时、地、人”三方面,时间大都选择在“外族入侵”、“民族矛盾深化”、“官逼民反”(《水浒》的传统),地点——以“边疆”(沙漠、天山、塞外),内陆则以“北京”、“江南”为主。人物——“侠士VS美女”。语言——新武侠小说有其语言特色,金、梁是文白相间,制诗填词,偏重文学知识。古龙虽以白话语言为主,但也别有其一种独到而鲜明的风格。
新武侠文学诞生已有五十一年了,这一大型小说作品群的出现,可谓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观。武侠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在梁羽生、金庸的改造下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这是香港作家对中国新文学的贡献。新武侠三大家相继谢幕之后,其文学作品一版再版。同时在香港写作武侠小说的还有倪匡、蹄风、张梦还、高峰等,以及后起的温瑞安等,台湾有上官鼎、高庸、易容等。在改编为其他文化产品上,新武侠文学比起其他文学作品似乎更具生命力。尤其是自九十年代后半以来,中央电视台开拍金庸的《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以来,更掀起一股热潮。二十一世纪以来,文化创造性产业勃兴,影视、流行音乐之外,加上手机、电子游戏、网络游戏、数码娱乐艺术等成为年青人追求的时尚。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达,可以预见,新武侠文学将较其他纯文学或流行文学更易于被改造为文化产品及具创意的艺术作品,这是新武侠文学的一个天然优势。

传统武侠时期
一、港台武侠时期
即所谓的“新武侠”时期或者大武侠时代。20世纪50年代,武侠在港台的商品化和通俗化潮流中形成。它是以梁羽生和金庸为代表的写虚构的历史上的武侠故事为内容的一个文学流派,指新文化运动后,武侠小说在新文学的影响下,开始白话创作后新一种的文学样式。这个时代名家辈出,梁羽生为开端,金庸为高潮,温瑞安为第二次高潮。金庸、古龙、梁羽生还并称为“新武侠三大家”。
关于此时武侠中“侠”的定义,梁羽生讲“旧武侠小说中的侠,多属统治阶级的鹰犬,新武侠小说中的侠,是为社会除害的英雄;侠指的是正义行为--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的行为就是侠的行为,所谓‘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此时武侠大多突破了民国武侠小说的剑仙斗法、门派纷争、镖师与绿林仇杀的题材范围,较多表现人民群众的斗争。着重人物性格描写,兼用中西技法,突破了旧武侠小说的窠臼,剔除了旧武侠的鬼神色彩,要求故事中的奇迹严格限制在“人体潜能”的范围内。新武侠的缺陷在于侠客英雄超人化,他们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包打天下。缺乏现实主义的深度,屈从于商业需要,稗出赘附,故事套路化。
1.第一时期,梁金时期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1922年生,广西蒙山人)在1954年发表的《龙虎斗京华》,以口语写作,所述史实,所绘山川,均经严格考据,人生性格与心理活动刻划入微,文笔细腻而有文采,旧武侠小说难以与其比肩,从此奠定声名,成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发动之作。梁羽生国学根底深厚,他的武侠小说带有许多自己作的诗词,每每传诵一时。他的小说每一部都有明确的历史背景。1956年,梁羽生开始写《七剑下天山》。梁羽生一直写作到八十年代初,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武当一剑》初刊于1980年5月9日的《大公报》上,完结于1983年8月2日。代表作《萍踪侠影录》、《七剑下天山》、《塞外奇侠传》、《龙虎斗京华》、《云海玉弓缘》、《白发魔女传》。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3年生,原籍浙江海宁)的《书剑恩仇录》开始写作于1955年中。《射雕英雄传》写于1957年至1958年之间,是金庸的第四部武侠小说。“射雕”奠定了金庸的武林盟主地位,是公认的经典名著。金庸用十七年写完他的十五部武侠小说,又用十年把这十五部小说全部重新修订了一遍。金庸写作至1972年文革未结束封笔。
2.第二时期,古龙时期
古龙1960年开始尝试写武侠小说,初期的《苍穹神剑》等都十分幼稚,及至1964年才以《浣花洗剑录》等声名鹊起。1965至1966年间是他创作的丰收期,他写作了《大旗英雄传》、《名剑风流》、《武林外史》、《绝代双骄》等名著。1967年创作的《铁血传奇》(即楚留香系列)及以后一直写了六十一部共计28册。古龙其人才华横溢但用心不专,从他的小说就可以看出来。但他妙在有急智,每在关节处突出奇兵。早年古龙并没有自己特出的风格,在台湾的武侠圈子里不算太耀眼;至于他在七十年代的晚期作品,那已明显是江郎才尽、力不从心了。
3.第三时期,温黄时期
温瑞安(出生于马来西亚),1973年作《四大名捕会京师》,1981年作《神州奇侠》、《血河车》等重要作品。八十年代初金庸、梁羽生相继封笔,1985年古龙去世之后,港台武侠小说一片凋零。出于“求新、求变、求突破”的心理,温瑞安从1986年底开始大力倡行“超新派武侠”,或称“现代派武侠”,把大量主流文学的东西引入了武侠小说。曹正文在1989年将其列为第三代新武侠小说的代表,而与第一代的金庸、梁羽生,第二代的古龙并称。
黄易,本名黄祖强,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毕业。1989年黄易辞去高职厚薪,隐居离岛深山、藏风聚水之地,专心从事创作。至90年代,旋即以独树一帜的武侠作品,席卷港、台两地。1991年成立黄易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了大唐双龙传等作品。黄易的作品场面宏大、人物众多,让人叹为观止。只是在武打招式的描写上显得过于草率,说服力不足。另外,黄易作品往往直接融入一个历史大时代,而不是将历史作为背景。这是其优点,但也受到了历史的限制。
港台武侠时期港台的其他作家于香港方面有:蹄风、金锋、张梦还、牟松庭、江一明、避秦楼主、风雨楼主、高峰、石冲等;台湾方面,有:郎红浣、成铁吾、海上击筑生、伴霞楼主、卧龙生、司马翎(即吴楼居士)、诸葛青云、孙玉鑫、龙井天、墨余生、天风楼主、醉仙楼主、独抱楼主、蛊上九、陆鱼、上官鼎、东方玉、曹若冰、南湘野叟、武陵樵子、慕容美、萧逸、古如风、向梦葵、陈青云、柳残阳、司马紫烟、独孤红、奇儒、秋梦痕、于东楼、东方英、雪雁、秦红、墨余生、丁情等。但其中具有代表性与影响力的武侠作家极少。
二、大陆武侠时期
1.第一时期,20世纪80年代大陆“武林小说”
武林(武林,与武侠有所不同,概念大一些)小说的内容十有八九还是表现历史上的武侠剑客或从武侠的角度表现历史上的义军斗争和形形色色的社会矛盾;表现武术技击为主要斗争手段的近代、现代革命斗争的,篇什不多。所以“武林小说”实际上是以武侠小说为主。
在80年代,由电影《少林寺》触发的武侠小说浪潮在国内掀起,武侠小说的发行量大大超过了纯文学作品。1981年,湖北曲艺协会的任清等创办了《今古传奇》,连载了欧阳学忠的《武当山传奇》,聂云的《玉娇龙》。1982年,王占君作《白衣侠女》,是为80年代武侠的开山之作。1984年,武侠小说逐渐被武林小说一词取代,并形成浪潮。
20世纪80年代武侠的精品极少,比较好的作品有:《白衣侠女》等率先灾破了大陆侠义题材的禁区,为八十年代武林小说的崛起奏响了序曲。柳溪的《大盗‘燕子’李三传奇》,冯育楠的《津门大侠霍元甲》,冯骥才的《神鞭》,也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2.第二时期,20世纪90年代大陆武侠
即是大陆“新派武侠”,是大陆作家对港台武侠的模仿。从沧浪客的一系列的武侠作品中,便可以看出模仿痕迹。沧浪客,原名姚霏,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专攻古典文学的教授,在1990年出版了《一剑平江湖》,这可以看作是大陆新派武侠的第一部作品。这个时期的武侠,总体上缺乏文化提升的精品意识,主要沿着港台新武侠的路子讲故事,作品的实际影响也非常有限。
同期的其他作家还有:青莲子,在90年代初著有《威龙邪凤记》及其续集《青猿白虎功》两部。火梨,上海知识分子,1995年写成一部《舞叶惊花》。张宝瑞,新华社记者,其代表作有《京都武林长卷》系列凡六部、《醉鬼张三爷》、《形意游侠录》等。熊沐,北方人士,生性豪放,第一部作品为《骷髅人》。巍琦,代表作《金帖侠盗》。周郎,代表作《鸳鸯血》。

现代武侠时期
即所谓的“新新武侠”、“新世纪武侠”、“网络武侠”、“大陆新武侠”时期。20世纪90年代末,黄易武侠高潮渐渐平息,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武侠写手们在网络读者阅读选择越来越多,阅读口味越来越挑剔的压力之下,不得不向传统作家的实力靠拢,出现了一些质量较高的武侠作品。1999年上海《大侠与名探》、2001年武汉《今古传奇武侠版》、2002年郑州《武侠故事》等杂志的创刊,促进了武侠的发展。
2004年,《今古传奇武侠版》半月刊创刊,主编郑保纯提出了“21世纪大陆新武侠”的概念,简称为“大陆新武侠”,主要总结了大陆上一些武侠写手的创作。6月,《新武侠》由长江文艺出版社白桦林杂志社推出。同时期,港台地区特别是台湾岛的创作亦不容忽视。大陆新武侠具备明确的智性氛围和主体意识。郑保纯讲,“我觉得新武侠这个概念,不应拘泥于杂志与图书出版,而应指一种文化潮流!”。
这些武侠被分成四类:青春武侠(搞笑和无厘头),如《游侠秀秀》。奇幻武侠,如《诛仙》、《搜神记》。女性武侠(类言情),如《血薇》、《镜·双城》。类传统武侠,如《昆仑》、《江山如此多娇》。
此时的大陆作家有:小椴,原名段银,1976年生,湖北随州人氏。著有《杯雪》、《青丝井的传说》等。时未寒,男,四川人,著有《碎空刀》、《偷天换日》等。江南,籍贯安徽,著有《春风柳上原》、《瀚海龙吟》、《烈火焚琴》、《此间的少年》等。步非烟,原名辛晓娟,1981年出生于四川成都。著有《剑侠情缘》、华音系列:《紫诏天音》、《风月连城》、《彼岸天都》、《海之妖》(附外传《蜀道闻铃》)、《曼荼罗》(附步非烟COS写真集)、《天剑伦》《雪嫁衣》《梵花坠影》(2008年9月修订再版后将不再收录外传《凤仪》)等。沧月,原名王洋,1979生于浙江台州,著有《幻世》、《听雪楼·血薇》等。小非,闽南人,著有《游侠秀秀》等。凤歌,本名向麒钢,重庆奉节人氏,大陆武侠著名作家,今古传奇暨黄易武侠文学一等奖得主。代表作品《昆仑前传》、《昆仑》、《沧海》。沈璎璎,南方人,著有《琉璃变》等。泥人,著有《江山如此多娇》等。王展飞,1972年4月生于山东省平度市,13岁迁居新疆阿勒泰市。著有《剑啸西风》等。方白羽,九十年代初山东大学电子系毕业,著有《憨侠》、《侠之歪者》等。燕垒生,浙江余杭人氏,著有《明月照山河》、《烈火之城》等。其中尤以凤歌的《沧海》为最,其大胆的创新和对武侠世界的构造,有不失金庸武侠的厚重,将现代武侠带到了一个新的广阔平台。
进入二十一世纪,武侠小说逐渐被人们冷落,在这段时间,还有大量作品出手的只有寥寥几人,最引人注目的是步非烟和平平凡凡,他们分别在短短的几年内,写出了几十部武侠作品。步非烟以其作品大气磅礴,汪洋恣肆,想象力神奇诡谲,笔风变化万端,极大突破了女性写作的局限,开启武侠界中性主张的风气,得到了“百变天后”的美誉,人称新武侠宗师。而平平凡凡,虽然他写的武侠小说极多,但大多数作品实际上很不入流。他的前期作品显得非常幼稚,虽然构思新颖,但文笔较差,内容甚至有些不伦不类,这种情况一直到《成功之后再来求爱》才有所改进。2011年,一度退出文坛的平平凡凡重新执笔发表新作《武侠演义》,这部小说构思构思奇特,想象力丰富,文笔老练,加入许多现代元素,发表之后,一时洛阳纸贵,大受读者欢迎,许多人都惊呼新的武侠宗师终于出现!不过,此书还未完结,以平平凡凡并不严肃的写作态度,只怕会虎头蛇尾。不管如何,若论二十一世纪武侠小说产量最多的作家,步非烟和平平凡凡二人将以数十部作品位居前列!
在此期间,出现了一部让无数挑剔的武侠迷们交口称赞的传统武侠小说《英雄志》,该书目前未完结. 作者孙晓,现年三十七岁,出生于台北市,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毕业,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公共政策硕士,现于企业界任职,2000年与以人合资创办“讲武堂”,旨在出版最好的武侠小说和教授人们写武侠小说,并发表第一部长篇作品《英雄志》 ,现仍持续于武侠小说的创作与发表。
网上盛传: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惟有英雄志!
虽然金庸、古龙等大师不再有新作问世,但他们的作品对后辈有着深厚的影响,许多年轻作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对他们进行模仿,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前辈们的尊敬。例如《武当宋青书》、《大侠风清扬》,其中以《梁金古温诀》达到最高点。在《梁金古温诀》一书中,作者对武侠宗师们的钦佩之情贯穿整部小说。可见金庸等人对后辈影响之巨!

② 新派武侠与旧派武侠有什么区别

在近代武侠小说的研究中,学者们通常是以1954年梁羽生於《新晚报》刊载的「龙虎斗京华」为分水岭,将武侠小说分为新、旧派武侠。在梁羽生之前的通称为旧派武侠,其中以南派的赵焕亭、平江不肖生以及北派五大家(还珠楼主、白羽、王度卢、郑证因、朱贞木)为代表;而五○年代之後的新派武侠,则以梁羽生、金庸、古龙…等武侠作家最负盛名。

此外,新派武侠在内容、观念和写作技巧上,也与旧派武侠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您要区分这两者之间的差异,也可以从下列几个特点来做判断:

-旧派武侠-
武侠小说在清末民初的年代曾经盛极一时,而这段时期问世的武侠小说则被归类为旧派武侠,其对後代的武侠小说发展影响至深、有开拓奠基之功。旧派武侠大概有下列几项特点:

1 在内容上,主要是描写报恩复仇、除暴安良、剿匪平盗和民族斗争。
2 在武功描写上,或为神奇剑术、或为平实技击。
3 在小说技巧方面,基本采用章回体的小说格式和史传描写方法。
4 在观念上,主要是写善恶之争,通过平民与豪强、侠客与恶霸、清官与贪官污吏等之间矛盾斗争,来显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新派武侠-
在五○年代之後,新派武侠开创了武侠小说的新格局,让逐渐式微的武侠风气又攀上另一个巅峰。其实新派与旧派之间并不能完全分割,在初期时,新派武侠也承袭了大量的旧派武侠元素,不过新派武侠突破了旧藩篱,使之更具现代感、多样化,且在剧情铺陈或写法上也与旧派迥异:

1 联系历史而不拘泥於历史,充分敞开想像。
2 刻划复杂多面的人物性格。
3 新派武侠小说也写江湖门派之争、正邪之斗、报恩复仇、除暴安良、民族斗争等仍是主要内容,但同时更注意了描写寻宝探险、情变、艰难的学艺过程和破案解谜等。
4 文体上吸收了大量现代文艺笔法和技巧,语言追求简洁、流畅、口语化,情节结构复杂,擅用多角度展示,心理描写和推理技巧等。
5 武功描写突破了传统的门户之见及「过招」窠臼,而重视内功、点穴、暗器、毒药和心智的较量,尽可能不用或少用玄功、妙式,而以「气势」与一个「快」字决胜,并发掘「武学」内在的生活哲理内容。

以上是新、旧派武侠的区别。而您所提的那种类似风云的武侠类型,可能不适用於新、旧派武侠的分法(因为旧派也有类似奇幻风格的小说存在),我想应该是以武侠小说流派来区分。例如叶洪生教授曾将七○年代之前的武侠小说区分为「技击派」、「超技击派」、「鬼派」、「新派」和「奇幻仙侠派」等类型,不过这样的分法在现在已不敷使用了。随著时代的演进,目前武侠小说还融合了许多其他领域的元素,像是多了魔法、修真跟无尽时空想像的玄幻武侠类,存在著神怪、奇幻、毁天灭地的力量,这些都是以前所没有的东西。

③ 新派武侠小说四大家的人生传奇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武侠小说开始进入黄金时代,涌现出以金庸、梁羽生、古龙、温瑞安等四大小说名家为主体的新派武侠小说,代表作有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古龙的《陆小凤系列》、梁羽生的《天山奇侠系列》以及后起之秀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系列》等,他们的作品将我国的武侠小说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因此金庸、梁羽生、古龙、温瑞安等四人被人们称为新派武侠小说四大家。
或许只有在通俗文学研究者和文化史学家的笔下,才会常常提起半个多世纪前的1954年。那一年,香港太极派掌门人吴公仪与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在澳门擂台比武,轰动港澳。30岁的香港《大公报》编辑梁羽生,心旌摇曳,笔下生风。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开始在《新晚报》连载,一炮打响。这个叫陈文统的年轻人,引风气之先,就此成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1924年生于广西蒙山县。战乱年代,少年梁羽生心怀天下,于1945年考入岭南大学,先学化学,后来又转入经济系。“抗战期间,大家都要学理工科,为了救国。我本来是想学数学,可是岭大没有数学系。后来想学文学,结果老师说,以你的水平在大学里已经学不到什么了。”就这样学了一身经世济用的本事。梁羽生没想到,日后自己的一生居然还是与笔墨为伴。
1949年,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介绍刚毕业的梁羽生到香港《大公报》工作,这便是梁羽生供职到退休的唯一一家报馆。开始是在报馆里当翻译,后来做副刊编辑、撰述员,一生不喜功名,不谋高职。他曾经的同事金庸,后来创办《明报》,声震海内外。虽同为武侠小说大家,相比之下,梁羽生要低调许多。
梁羽生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是在另一家报纸《新晚报》开始连载的。1954年,两派香港拳师在澳门比武,媒体大肆渲染。为了另辟蹊径,扩大影响,《新晚报》总编辑罗孚向梁羽生约稿,希望他写一部关于比武的小说。梁羽生起初不允,那时他只是给《新晚报》写写专栏,并没有写小说的打算。不料这位总编辑仗着和梁羽生交情不错,直接在报上登出“梁羽生武侠小说将于明日见报”的消息,甚至干脆连大致情节都规定好了:“写太极名手与各派武师争雄的故事,兼有武林名师寻仇、江湖儿女相恋等情节,最后则在京华大打出手,故事紧张异常,希请读者留意。”逼得梁羽生只好赶紧动笔。于是便有了号称“新派武侠第一部”的《龙虎斗京华》。
这部小说连载了大半年,引得读者热追,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创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萍踪侠影录》、《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等名作陆续问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产生巨大影响。这次“赶鸭子上架”,居然“赶”出了一代武侠鼻祖。
从1954年写到1984年,30年间,梁羽生写了35部小说,洋洋洒洒过千万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梁羽生与金庸的武侠小说共同构成了华语文学界的奇观,两人都有大批读者,难分伯仲。这种文坛相争之势虽只是传闻,却也引发出一段公案-1966年,还是《新晚报》的总编辑罗孚,邀请梁羽生写了篇《金庸梁羽生合论》,署名“佟硕之”发表。这篇文章里,梁羽生谈到了自己与金庸的不同:梁羽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深,算是“名士”;金庸则是饱受西方文艺熏陶的“洋才子”,结论是“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按说这个比较是很客观的,可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评论金庸需要勇气,甚至会担相当大的风险。梁羽生这篇文章引发了左右两派的激烈交锋,炒得沸沸扬扬,“梁羽生和金庸有过节”的传闻也由此而来。实际上,两人都公开表示过,他们是很好的朋友。
“金庸比我写得好。”梁羽生说,“只不过我比他写得早,文学总该是后胜于前。”至于文字上的差别,其实讲不清楚。梁羽生认为自己写名士风流比较拿手,而金庸写反派角色则更见功力。“四大恶人,一个比一个精彩。”他自己,则更向往闲云野鹤的生活,宁愿每天读书下棋,静看世事变幻。1986年6月,梁羽生退休,1987年移居悉尼,1994年9月,70岁的梁羽生在悉尼受洗,正式成为一个基督徒。宗教信仰,使他洞彻世事,心灵安宁。
笔下塑造了上百个人物,说到心头最爱,是张丹枫和金世遗:“张丹枫靠近儒家,金世遗则偏向道家。”儒道相生,既出世又人世,这或许就是梁羽生一生秉持的处世之道。
2009年1月22日,一代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病逝。这不禁让人想到他曾在多部小说里提过的一个句子,“旧梦尘封休再启,此心如水只东流”。
梁羽生虽是新武侠的开山鼻祖,但金庸却是中国武侠宗师级的人物,他的小说涉及到了中华文明的各个层次,将一个泱泱大国的传统文化尽显无遗。因此,有人说,天下武侠作者奇多,繁星满天,独有金庸才是侠之大者,众星拱月。
1924年2月,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宁县袁花镇一个富有的家庭,原名查良镛。海宁原来隶属杭州府,是浙江省的一个海滨小县。1948年,金庸二十四岁,从法学院毕业,看到混乱的时局,他为前途忧虑,找工作也非常困难。就在这时,上海《大公报》刊出广告,要在全国招聘两名电讯翻译。当时报名的人达三千多。结果金庸被录取。
不久,《大公报》要在香港出版,金庸便被派往香港。金庸一来到香港,便开始一鸣惊人。当时,因为大陆的解放,很多遗留在香港的物资被英国趁机抢占,金庸气愤不过,根据学过的国际法知识,洋洋洒洒写了一篇长文《从国际法论中国人民在国外的产权》,分两天发表在《大公报》上,甚为轰动,也引起了著名的大法官的注意,在他的推荐下,满心希望的金庸来到北京,见了乔冠华,希望可以圆自己的外交官之梦。但让金庸深受打击的是,由于自己的家庭成分是地主,外交官是做不成了,只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报社对金庸的“跳槽”行为很是不满,将他解聘,妻子也不满他去内地的想法,就和他离婚了,孤家寡人的金庸几经周折,来到刚创办不久的《新晚报》做副刊编辑。他开始写影评,同时 *** 编剧本。
虽然金庸搞编剧是无心为之,但却是成果累累,《绝代佳人》、《兰花花》不仅改编成电影出品,还受到了热烈欢迎。在1949年至1955年优秀影片评选活动中,《绝代佳人》获得了优秀影片荣誉奖,而金庸则得了一枚编剧金质奖章。
除了剧本,当时金庸也喜欢下棋,而他的最佳拍档就是著名的武侠小说家梁羽生。两个人经常在一起谈论武侠小说,那时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约稿不断,他就劝金庸写写武侠小说。碰巧《香港商报》急需武侠小说连载,编辑约稿,金庸仓促间上阵,但却从此成就了自己的不朽成就!
那是1955年,在构思自己的处女作的时候,金庸想起家乡海宁,想起在那里最为流行的乾隆出身的故事书,为何不以这个为原型呢?于是,《书剑恩仇录》就这样诞生了,刚开始,它在《香港商报》连载时,并不是特别引人注意。但随着故事的发展,别具一格的人物形象,独特的语言,扣人心弦的剧情,一扫旧武侠小说的沉闷气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香港商报》一时间变得“洛阳纸贵”。
《书剑恩仇录》每天连载一篇,而金庸基本上也是每天写一篇,从1955年写到1956年。虽然时间长,写得也很晚,但却后来者居上,锋芒直逼梁羽生。新派武侠小说的宗师―金庸,从此诞生了!
再接下来的《碧血剑》、《雪山飞狐》,更是轰动全城,人手一册。等到《射雕英雄传》一发表,更是惊天动地,在1957年,若是有看小说的人而不看《射雕英雄传》的,简直是笑话。《射雕英雄传》奠定了金庸武侠小说大宗师的地位,人人公认,风靡了无数读者。
从此欲罢不能,一直到七十年代才退出“江湖”,金庸总共写了十四部三十六册长、短篇武侠小说,依年代顺序,排列如下:《书剑恩仇录》《碧血剑》《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飞狐外传》《白马啸西风》《鸳鸯刀》《连城诀》《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记》。
金庸的武侠小说与古龙、温瑞安相比,也许不算多。但须知,金庸在创作这些小说时,正是他创办《明报》之时,繁杂的事务,足以使一般人无法应付。金庸却能在办报之外,一手写小说,一手写社评,近二十年如一日。他下午写小说,晚上写社评,而且,他的小说与社评都属一流。
金庸曾将自己十四部作品的首字连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可见他的书名都曾经过详细周密的思索,不是随便安上去的。他在搁笔后又花了大约十年的时间修改润色,其创作态度之严肃,可与任何伟大的文学家相比。
金庸是用自己的生命创作的,他不重复前人,也不重复自己。
古龙毕生酒、色、文并驾齐驱。他曾坦言过,我毕生之中只爱酒和女人,其他都可以视作粪土。他以酒当餐,以女人为乐,最后真正是卧榻治疗,坐起饮酒,躺下泡妞,还要花相当的精力与心力写作。如此这般,铁打的人也会被摧残垮,何况他一个血肉之躯。
古龙原名熊耀华,祖籍江西,1936年生于香港。古龙在一个破裂的家庭中长大,他的心有着浪子一般的孤寂,同时又是英雄自爱,侠士自重,追求携美酒伴美人醉卧山村的那一种浪漫。他在求学时的同居者为 *** 郑莉莉,他们的儿子是台湾柔道高手郑小龙。三年后两人分手,他迷上 *** 叶雪,又生了一个儿子。不久,一个清雅纯朴的高中生梅宝珠成为他的第一位正式夫人,为他生下第三个儿子。梅宝珠虽然柔情似水,却仍然锁不住古龙人在江湖的那一颗心,两人终因性格不合而分手。他的第二位夫人是于秀玲、她一直伴随到古龙生命的结束。
古龙最初是写纯文学小说的,1956年,他第一次发表小说,是在吴恺玄先生主编的《晨光》杂志上分两次登完的《从北国到南国》。他步人侠坛,始于1960年,由时尚影响、朋友劝告、经济压力的三重因素,他以“古龙”的名字出版了武侠处女作《苍穹神剑》,形式是传统的对仗回目,内容是“胡编乱造”。
1960、1961两年时间他又出版了8部作品,随后他隐居芳镇三年,潜心悟道,求新求变,虽然想象过于奇特,甚至近于荒诞,却很快站上新高峰。1964年,古龙出版《浣花洗剑录》(《江海英雄》),是他武侠小说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他独创风格的开始,他分别从日本的吉川英治、大陆的还珠楼主,香港的金庸那里吸取营养,写了一些走“正路”的作品,为他不久之后的成功打下基础。
1967年,古龙出版《铁血传奇》(《楚留香传奇》),标志着他的个性和特色全面走向成熟,出现非常“好看”的古龙。从那时到70年代末,他的数十部小说,使他完成了“新派”武侠大业,独领台湾武坛十年 *** ,并与金庸、梁羽生鼎足而立。
人们说古龙是美酒造就的古龙。古龙喝酒是出了名的。还是较早的时候,他住在台北郊外芳镇,每次领到稿费,便买几瓶好酒,一大叠新书,返回乡下过他隐士的生活。成名以后,他的酒柜美酒纷陈,市面上没有的酒,他也尽量想法搜罗来。他喝酒,头一仰,酒碗必干,自得其乐,有一次是5个人喝了28瓶白兰地,平时无酒不欢,唯一不喝酒的时候,是坐在地上以黑板当桌子写稿。
古龙因酒而思如泉涌,创造了好酒的大侠楚留香、陆小凤、李寻欢、沈浪,使他登上武侠小说艺术的巅峰。同时,他也因酒消耗掉了他自己。因为酒,被送进医院。出院,再喝,再进医院。然后由酒精中毒而肝硬化,脾脏肿大,胃出血,导致了古龙的英年早逝。1985年9月21日,古龙病逝于台湾,终年48岁。
古龙的武侠小说,一共是68部,但其中《楚留香传奇》又可分为3部,《多情剑客无情剑》又可分为两部,因此也可算为71部。
古龙是辉煌的,又是惆怅的,当年他在台北买下两层华厦,文坛名宿陈定公为他题了一副对联,巧妙地将他和宝珠夫妇的名字嵌 *** 中:古匣龙吟秋说剑,宝帘珠卷晓凝妆;宝靥珠铛春试镜、古韬龙剑夜论文。
那时,何等风光。而在他晚年,病痛让他生不如死,他说:“一个人死了五次再活过来,还有什么事情看不开呢?”也许正因为他看开了,所以他可以悠悠地去,而留给读者的呢,莫过于乔奇那幅悲壮又悲怆的挽联:小李飞刀成绝响,人世不见楚留香。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武侠热”逐渐冷落,金庸封刀,梁羽生搁笔,古龙作古,武侠三大名家退出武林,虽然在台湾和香港有一些武侠小说家在支撑局面,但影响不大。轰轰烈烈的武侠世界似乎进入秋风萧瑟的季节。就在这时,港台出版界突然冒出了一个新人,即马来西亚华裔作家温瑞安。
1954年元旦,温瑞安出生在马来西亚霹雳州一个只有几百人的小镇上,所以他常笑称自己是“乡下仔”。乡下仔温瑞安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神童,9岁时就写出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龙虎风云录》,以身边的同学为原型,把大伙分成正邪两派,斗得不可开交。到了16岁,他又写了个短篇《追杀》,这便是后来《四大名捕》系列小说的雏形。至今30多年过去了,《四大名捕》以及温瑞安的许多小说系列,都还没有写到结局,这让许多读者心焦不已。以至有人说,喜欢金庸要长情,因为他会花10年时间去修订作品,变动颇大,让读者还得前后对照;而喜欢温瑞安则要长寿,天晓得猴年马月才能看到结局。
谈到金庸,温瑞安称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金庸最大的贡献是告诉大家,武侠小说也是文学。”温瑞安快言快语,声若洪钟,毫不掩饰自己对金庸的敬佩。同时他也强调,自己的优势就是年轻:“我比金庸小30岁。”所以,他会更了解年轻人的所思所想,更明白这个快餐阅读的时代,读者喜好什么口味。
自1970年以来,温瑞安发表的小说令人眼花缭乱:《四大名捕》系列、《白衣方振眉》系列、《七大寇》系列、《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神州奇侠》系列、《布衣神相》系列……除去这些貌似“中规中矩”的作品,温瑞安的特立独行之处,还表现在一些只看书名便能让人大跌眼镜的小说:《杀了你好吗》《朋友,你死过未?》《老哥,借头一用》《请・请请・请请请》《请借夫人一用》《爱上她的和尚》《爱上和尚的她》……温瑞安认为自己“尝试过地球上所有文学体的创作”,因而号称“超新派”,大有压倒“新派武侠”之势。
这样的“狂妄豪情”,或许与他青年时代的坎坷经历有关。70年代,温瑞安在台湾主持“神州诗社”,纵论时政文学,经常能召集四五百人,影响力遍及全台。台湾当局感到不安,便在1980年突然逮捕了温瑞安,宣布他犯了“叛乱罪”,一度要判死刑。温瑞安在狱中受尽折磨,所幸后来在海内外文化界的积极营救下获释。大难不死,温瑞安更觉人生短暂,世事无常,从此以快乐为本,浪迹江湖。他一面拼命工作,积聚资本,一度每天只睡3个小时;一面快意恩仇,风流倜傥,身边红粉佳人无数。
如今他的公司在两岸三地有12个分社,主要制作杂志和经营餐厅。温瑞安还在港、台、新、马的报刊上开过17个专栏,加上每年四五本武侠小说,创作量惊人。“我希望自己能够燃烧着,轰轰烈烈,很直接地活着。”温瑞安说,“最重要是快快乐乐过日子,尽力让自己和身边的人快乐。”
功成名就之时,也已到知天命的年纪,温瑞安看待人生得失,有自己的一套哲学:“我的书房叫‘知不足斋’,卧室叫‘知足斋’。”解释起来,就是在艺术追求上,要永不满足;而在生活享受、物质欲望上,则应该懂得“知足常乐”。“写了那么久的《说英雄,谁是英雄》,而今的我早已不要当烈士、不想做英雄了。”温瑞安说。这不失为一种游刃有余的生活智慧。
人生传奇

④ 新武侠小说新在什么地方

60年代前后的香港,称之为“武侠”的时代,并不夸张。那时候的武侠小说,被冠之为“新武侠小说”,而金庸、梁羽生被誉为“新武侠小说”的顶峰,一时“金梁”并称,雄霸武林,到90年代而屹立不动。

“新武侠小说”新在什么地方?相对传统的武侠小说,它有什么创新、变革?首先是手法的突破。金庸、梁羽生两人对于传统文艺相当熟悉,也非常了解“五四”以后的新文艺,以及西方文学。因而,传统武侠小说那种简单的叙事策略得到矫正,代之以复杂的、精致的叙事角度、结构、语言等。新武侠小说塑造人物,注重心理深度,注重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在金、梁的某些作品中,甚至可以发现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写出了潜意识对人的制约、支配。而且,讲究文字,一方面继承了明清的小说语言传统,保持了独特的中国韵味,另一方面又融合了“五四”以来新文学的语言质素,散发出浓郁的“现代感”。

其次,更重要的是,新武侠小说中表现出的是现代意识,而不是传统武侠小说中那种僵化的、陈陈相因的观念。例如对于“快意恩仇”观的否定,对于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否定,对于个性独立的肯定,对于人道主义的张扬,等等,都令“新武侠小说”充满着强烈的“现代色彩”。确如严家炎所说:“新派武侠小说是武侠文学史上的新阶段。它突破了旧武侠小说内容上的种种局限,在根本精神上与‘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一脉相承,异曲同工。它不但能够存活在现代人中间,也已经证实赢得了现代读者的喜爱。”

⑤ 新派武侠的起源与发展

1952年,香港武术界太极门与白鹤门发生争执,他们先在报纸上互相攻讦,后又约定在澳门新花园擂台比武,这件事轰动了整个香港,当地的报刊自然不肯放过对这场比赛的报导渲染。《今晚报》的编者借题发挥,向读者预告从比赛的第二天起将有精彩的武侠小说连载满足读者,香港新派武侠小说的第一部作品梁羽生《龙虎斗京华》就这样匆匆问世了。这一经营策略果然有效,小说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报纸的销量自然也大增。金庸在自己的《书剑恩仇录》、《射雕英雄传》名声大噪后,自己独立创办《明报》,以自己的武侠小说吸引读者,制造市场。金庸在《明报》连载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是《神雕侠侣》,在《射雕英雄传》的盛名之下再写这部续集实非易事,但事关《明报》的兴衰,金庸不能不分外注意。在金庸的精心操作下,《神雕侠侣》大获成功,赢得了读者的欢迎,《明报》也由此打开了销路。金庸后来在谈到他的武侠小说时,表示最喜欢这部《神雕侠侣》,这种喜欢恐怕不完全是基于艺术上的原因,其中分明包含了他事业成功的喜悦。
梁羽生、金庸等人的武侠小说创作事实上首先是一种商业行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形态也就不能不受到商业性的规定。研究新派武侠小说,这是最重要的一个视角,但从目下对新派武侠小说的研究来看,这一点似乎并未引起重视。
新派武侠小说的诞生形式是报纸连载,这就要求作者赶时间、抢速度,到时候就一定要交出作品,不容迟疑。在这种作者没有余裕精雕细琢的情况下,小说中出现草率之处势在难免。新派武侠小说中事理逻辑上的错漏颇不缺乏,这一点已有不少人指出过,如金庸的朋友许希哲先生曾专门发表了《忙里偷闲话武侠——读金庸的“天龙八部”与“倚天屠龙记”随笔》一文,(注:三毛等:《金庸百家谈》,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11月第1版。 )指出了《天龙八部》与《倚天屠龙记》两部小说情节上的多处错误。金庸曾多次谈到,他的小说自报刊连载到出版以致重印,修订之处很多,“约略估计,原书的十分之六七的句子都已改过了,原书的脱漏粗疏之处,大致已作了一些改正。”(注:金庸:《雪山飞狐·后记》,三联书店(港)1994年5月第1版。)“现在修改校订后重印,几乎每一句子都曾改过。甚至第三次校样还是给改的一塌糊涂。”(注:金庸:《书剑恩仇录·后记》,三联书店(港)1994 年5月第1版。 )这一方面说明了金庸的认真负责——事后能够重新校订自己的作品,这在香港实属少见,多数人连重读自己作品的时间都没有,但另一方面又说明了这些小说在当初发表时是如何的草率。
随着古龙的成熟和崛起,《多情剑客无情剑》、《陆小凤》、《流星蝴蝶剑》、《七种武器》和《楚留香》 流行于世,《欢乐英雄》的出现更带来了古龙事业的高峰。
这时的古龙才是一只飞舞的蝴蝶,他已经到了一生的颠峰时刻。 《欢乐英雄》塑造的英雄人物是生动的、充满活力和生机的。
再这里,古龙完完全全的脱离了旧派小说的束缚,没有了金庸“大一统”式的江湖和老式的恩怨情仇,脱离了扎根在江湖中的名门大派和规矩。
有的是直接的探索和挖掘人性、人心,赞美友爱、宽容、同情和理解。
这才是古龙小说的精髓所在,这才是真真正正的“侠之风流”和“新派武侠小说”。
在这时,古龙终于从仰视金庸到了平视金庸。
他打破了“金庸不可被超越”、“金庸之后无武侠”的神话,而且他还创造了神话,是古龙自己的神话!
金庸也被这个后起之秀吸引住了,在金庸封笔之后,他诚恳的邀请古龙在他的“明报”上连载小说。
这对古龙来说,是很荣幸的,也很愿意,因为这已经证明了他自己的地位与价值。
因为这是“武侠神话”金庸亲自向他邀请!!
而且第一个邀请的就是古龙!
古龙心里是窃喜的!!
其后,他在明报上连载了《陆小凤》。
金庸证明了古龙在武侠小说史上的地位。

⑥ 通俗文学与武侠小说,以及新派武侠小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武侠小说是武侠小说是中国旧通俗小说的一种十分重要的类型,而武侠小说又可以分为新派武侠小说与旧派武侠小说。

通俗小说与武侠小说的联系为:武侠小说是中国通俗小说的重要类型。大多以侠士和义士为主角,用绝技、见义勇为和叛逆来形容他们。由此可见通俗小说包括的范围比武侠小说要广泛。

新派武侠小说与通俗文学的区别和联系:

1、与历史接轨,但不受历史束缚,充分发挥想象力。

2、描述人物复杂多面的性格。

3、新派武侠小说也写武林之争、正邪之争、报恩与复仇等,但同时更注重对冒险、爱情变化、学习技术的艰辛过程和破案解谜的描写。

4、在风格上,吸收了大量现代文艺的笔法和技法。 语言追求简洁、流畅、口语化,情节结构复杂。 擅长多角度展示、心理描述和推理能力。

通俗文学与新派武侠小说的发展:

通俗文学是通俗文化的一种常见形式。 它是文人以大众传媒为载体,按照市场机制运作,以满足读者愉悦消费为目的而创作的商品文学。 最常见的类型是小说。

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是指在清末民初都市工商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以传统心理机制为核心而成长繁荣的文人创作或经书作家。 在内容上,在形式上对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传承。 加工再造的作品形成了以大众为主体的读者群,被他们视为精神消费品,必然反映他们的社会。

1950年代以后,新派武侠小说把武侠小说的新格局开创了,将慢慢衰落的武侠文化带到了另一个高峰。 事实上,新派和旧派不能完全分开。 早期的新派武侠也继承了很多旧派武侠元素,但新派武侠突破了旧的壁垒,使其更加现代和多样化,而且在剧情或者文风上也是与旧派不同。

⑦ 什么叫香港新派武侠小说

分类: 地区 >> 香港
解析:

者众多,这也是香港报刊的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报刊经营者的所思所<br>

想是如何投合读者的趣味,增加销量,连载武侠小说吸引读者正是出自<br>

这一需求而出现的。<br>

香港新派武侠小说即是缘此而生。1952年,香港武术界太极门与白<br>

鹤门发生争执,他们先在报纸上互相攻讦,后又约定在澳门新花园擂台<br>

比武,这件事轰动了整个香港,当地的报刊自然不肯放过对这场比赛的<br>

报导渲染。《今晚报》的编者借题发挥,向读者预告从比赛的第二天起<br>

将有精彩的武侠小说连载满足读者,香港新派武侠小说的第一部作品梁<br>

羽生的《龙虎斗京华》就这样匆匆问世了。这一经营策略果然有效,小<br>

说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报纸的销量自然也大增。金庸在自己的《书<br>

剑恩仇录》、《射雕英雄传》名声大噪后,自己独立创办《明报》,以<br>

自己的武侠小说吸引读者,制造市场。金庸在《明报》连载的第一部武<br>

侠小说是《神雕侠侣》,在《射雕英雄传》的盛名之下再写这部续集实<br>

非易事,但事关《明报》的兴衰,金庸不能不分外注意。在金庸的精心<br>

操作下,逗昌《神雕侠侣》大获成功,赢得了读者的欢迎,《明报》也由此<br>

打开了销路。金庸后来在谈到他的武侠小说时,表示最喜欢这部《神雕<br>

侠侣》,这种喜欢恐怕不完全是基于艺术上的原因,其中分明包含了他<br>

的事业成功的喜悦。<br>

梁羽生、金庸等人的武侠小说创作事实上首先是一种商业行为,新<br>

派武侠小说的形态也就不能不受到商业性的规定。研究新派武侠小说山让扒,<br>

这是最重要的一个视角,但从目下对新派武侠小说的研究来看,这一点<br>

似乎并未引起重视。<br>

新派武侠小说的诞生形式是报纸连载,这就要求作者赶时间、抢速<br>

度,到时候就一定要交出作品,不容迟疑。在这种作者没有余裕精雕细<br>

琢的情况下,小说中出现草率之处势在难免。新派武侠小说中事理逻辑<br>

上的错漏颇不缺乏,这一点已有不少人指出过,如金庸的朋友许希哲先<br>

生曾专门发表了《忙里偷闲话武侠——读金庸的“天龙八部”与“倚天<br>

屠龙记”随笔》一文,(注:三毛等:《金庸百家谈》,春风文艺出版<br>

社1987年11月滑神第1版。 )指出了《天龙八部》与《倚天屠龙记》两部小<br>

说情节上的多处错误。金庸曾多次谈到,他的小说自报刊连载

⑧ 新派武侠小说和旧派武侠小说有多大区别

新派武侠小说和旧派武侠小说的区别还是挺大的,一个特征是使用语言的不同,还有一个是写作手法的不同。

新派武侠小说主要是使用白话文创作,而旧派武侠小说主要是使用半文言文或文言文创作。这主要和当时的文学传统有关,近代小说研究中,学者们通常以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作为分水岭,把武侠小说分为旧派和新派。

随着时代的推进,现代武侠小说和新派武侠小说又产生了许多区别。现代武侠小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描写武功,很多小说都整合了多种元素,比如修真,时空,魔法等等,这也是我们现在常见的玄幻武侠小说。

热点内容
势不可挡小说腾讯阅读 发布:2024-11-05 13:20:29 浏览:999
富二代小说推荐 发布:2024-11-05 13:19:35 浏览:302
书荒竞技小说推荐 发布:2024-11-05 13:12:41 浏览:93
古装言情床戏王妃小说 发布:2024-11-05 13:12:39 浏览:187
短篇有肉言情小说十章左右 发布:2024-11-05 13:02:39 浏览:76
现代悲剧小说 发布:2024-11-05 13:01:48 浏览:585
林姓校园小说 发布:2024-11-05 12:46:20 浏览:56
男主是总裁女主很腹黑的小说推荐 发布:2024-11-05 12:44:39 浏览:338
男主贩毒的言情小说 发布:2024-11-05 12:33:28 浏览:891
书旗小说阅读什么样的小说会有绿色能量 发布:2024-11-05 12:23:43 浏览: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