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李白
Ⅰ 李白的侠客行与金庸的侠客行有什么联系吗
有联系,金庸的武侠小说《侠客行》开篇借用了李白的长诗《侠客行》,而小说中也以《侠客行》的书法蕴含最高武功秘籍。
一、金庸以《侠客行》作为小说题目,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1、金庸的武侠小说《侠客行》,也许就是作者读了《侠客行》这首诗,豪气顿生而写下了侠客行这部小说。
2、在开篇用上这样气势恢宏而有特别具有武侠韵味的诗,能提高读者的兴趣和小说的分量。
3、开篇的诗与小说结尾的高强武功首尾呼应。
二、李白的《侠客行》:
《侠客行》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描写和歌颂侠客的古体五言诗。此诗前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描写侠客的外貌;第二个四句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第三个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侠客得以结识明主,明主借助侠客的勇武谋略去成就一番事业,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最后四句表示,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但侠客的骨气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写史的人应该为他们也写上一笔。全诗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三、金庸的《侠客行》:
《侠客行》是金庸编著的一部武侠小说,初次发表于1965年,据说灵感来自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之《侠客行》,收录于《金庸作品集》中。作品主要叙述一个懵懂少年石破天的江湖经历。
注:金庸
金庸出生于1924年农历二月初六,原名查良镛(zhā liáng yōng,英:Louis Cha),当代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代宗师”和“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与黄沾、蔡澜、倪匡并称“香港四大才子”。
Ⅱ 武侠小说,李白
《李太白》(古之侠者之一)作者温瑞安。同系列的还有
《苏东坡》(古之侠者之二)
《辛弃疾》(古之侠者之三)
《陆放翁》(古之侠者之四)
《霍去病》(古之侠者之五)
Ⅲ 写李白的书有哪些
《大唐李白风流外传》 作者:梦中客 作品简介: 武则天称帝、杨贵妃惑主、安禄山造反,究竟为何?李白身世是什么? 面对转高力士、杨国忠、杨贵妃及其它奸臣贪官的苦苦相逼,李白如何反击?面对一个与强大无比的黑势力相勾结在“黑白两道“通吃的扬州刺史贾府多次加害,李白如何逃离一个又一个陷井? 公主、美人鱼。 《李白与杜甫》 作者:郭沫若 197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是一本“扬李抑杜”的翻案之作。 《诗人李白》 作者:林庚 盛唐气象、少年精神、布衣感,三要素集中体现在李白的身上。 《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 作者: 檀作文 作品简介: 李白是四川五百年一出的天才,他的诗歌惊天地,泣鬼神,他的处世风格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物从来都被后世学人奉若神明,于是,人们也就往往忽略了诗人本身。事实上,除去了诗仙的身份,李白也是一个平常的尘世中人,他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追求;他有洒脱狂放的个性,也有为人诟病的喜好;他有光辉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李白是人而非仙。本书即从布衣的角度详细剖析了李白这个人,以他的一生的经历为线索,从相关史料和他的作品中寻找最有说服力的证据,还原了一个最真实的李白。 《剑侠李白前传》 作者:陈天下 作品简介: 凡知历史者都知道诗人李白是剑侠,但李白是如何仗剑行侠的?为何他一生不参加科举,要执剑作一个剑侠呢? 开元年间天下第一美女杨玉环出生成都,原名玉娘,她与诗人李白是在怎样的环境下首次相遇的?她与李白之间有着怎样的遇合传奇? 李白有一个妹妹叫李月圆,月圆有一个好友叫张雪娥,李白有一个朋友叫吴指南,还有一个令历代李白研究专家都查不清楚的朋友叫夏十二,李白为这个夏十二还写过名传千古的名诗。那么李白的妹妹,李白的朋友都是些什么人呢? 李白曾救过一个将军叫郭子仪。李白辞官后曾被安禄山请去范阳一行。那么李白与郭子仪、安禄山第一次见面是在什么时候呢?他们在早年又都各有什么奇遇呢? 决定大唐历史由有盛唐转衰的是历史大转折是安史之乱,在平定安史之乱中,一代勇将南霁云与张巡的睢阳守卫战打得轰轰烈烈。南霁云又叫南八,是李白的好友。他当年又是如何认识李白,与李白结交的呢? 李白与同样出生四川的喜欢侠行的豪迈诗人陈子昂、著名书法家、草圣张旭、隐藏民间的著名诗人骆宾王等生活在同一时代,他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 李白为什么要专门住到任城,到徂徕山去结友隐居,究竟徂徕山有什么吸引了李白从四川千里迢迢前往山东隐居? 李白身世如谜,有人说他是大唐开国太子、玄武门中被杀的李建成的后代,那么他究竟是不是李建成之后?他与李唐宗室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为何后来他出山,与李唐宗室以同宗辈份相称? 唐玄宗李隆基为什么待李白那样好?李白为什么写“云想衣裳花想容”赞美杨贵妃的诗能一挥而就?李白为什么没当成唐明皇的中书舍人(办公厅主任)而辞官重入江湖? ……无数历史秘辛,诗仙李白的大剑侠生涯,大唐风云变幻的传奇,大唐风流的诗篇,由武侠作家陈天下一一揭橥,重展大唐时代英雄名士壮阔历史画卷。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Ⅳ 金庸里的《侠客行》真的是李白写的吗
侠客行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乐府三十首”之一。) 赵客缦胡缨②,吴钩霜雪明③。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④。 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⑤。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⑥,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⑦。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⑧。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⑨。 救赵挥金锤, 邯郸先震惊⑩。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 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⑾。
1.2 注释译文
(1)这是一首描写和歌颂侠客的古体五言诗,是李白乐府三一首中的一首。行,这里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体的行,等于说“侠客的歌”。 (2)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好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缦,没有花纹。胡缨,古时将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胡;缨,系冠帽的带子。缦胡缨,即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这句写侠客的冠带。 (3)吴钩,宝刀名。霜雪明,谓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 (4)飒沓,群飞的样子,形容马跑得快。 (5)这两句原自《庄子·说剑》:“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这里是说侠客剑术高强,而且勇敢。 (6)信陵,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余人。 (7)朱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门客。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国都城大梁东门的门官,两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礼遇,都为信陵君所用。炙,烤肉。啖,吃。啖朱亥,让朱亥来吃。 (8)这两句说,几杯酒下肚(古诗文中,三、九常是虚指)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9)素霓,白虹。古人认为,凡要出现不寻常的大事,就会有不寻常的天象出现,如“白虹贯日”。这句意思是,侠客重然诺、轻死生的精神感动了上天。也可以理解为,侠客这一承诺,天下就要发生大事了。这样与下文扣得更紧。 (10)这两句是说的朱亥锤击晋鄙的故事。信陵君是魏国大臣,魏、赵结成联盟共同对付秦国,这就是合纵以抗秦。信陵君是积极主张合纵的。邯郸,赵国国都。秦军围邯郸,赵向魏求救。魏王派晋鄙率军救赵,后因秦王恐吓,又令晋鄙按兵不动。这样,魏赵联盟势必瓦解。信陵君准备亲率家丁与秦军一拚,去向侯嬴辞行(实际是试探侯嬴),侯不语。信陵君行至半路又回来见侯嬴。侯笑着说:“我知道你会回来的。”于是为信陵君设计,串通魏王宠姬,盗得虎符,去到晋鄙军中,假托魏王令代晋鄙领军。晋鄙生疑,朱亥掏出40斤重的铁锥,击毙晋鄙。信陵君遂率魏军进击秦军,解了邯郸的围。 (11)扬雄曾在皇帝藏书的天禄阁任校刊工作。《太玄经》是扬雄写的一部哲学著作。
1.3 诗词鉴赏
李白这一首《侠客行》古风,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描写侠客的外貌。 第二个四句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 第三个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侠客得以结识明主,明主借助侠客的勇武谋略去成就一番事业,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 最后四句表示,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但侠客的骨气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写史的人应该为他们也写上一笔。 有人认为这首《侠客行》仅仅是写朱亥、侯嬴,是不对的。前八句写的侠客的形象就与朱、侯两人不符。朱并不会剑术,而是力气大、勇敢。侯主要是智谋取胜。一句“闲过信陵饮”不过是将侠客与信陵君这样的“明君”联系起来罢了,因朱、侯都不是以这种方式结识信陵君的。李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 前人有曰:借他人故事,浇自己块垒。李白这首诗亦当如是! 我们知道,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这是与唐代西域交通发达,全国经济日益繁荣,城市商业兴旺的盛唐时代有关,所以,下仅是燕赵传统的多任侠而已。特别是关陇一带的风习“融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殊途。”(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论稿》)更促成了少年喜剑术、尚任侠的风气。李白少年时代,颇受关陇文化风习的影响,因此,他自幼勤苦读书“观百家”外,“十五好剑术”(《与韩州书》)“高冠佩雄剑”(《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甚至,他一生都不离剑的:“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赠张相镐》其二)“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赠崔侍御》)堪称是“文武不殊途”,兼备于李白一身了。那么,诗人李白何以如此爱剑呢?这和他轻财重义,尚任侠分不开。他说;“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正是当时任侠流行的社会意识,为了事业心和抱负的驱使,尚任侠的少年都企求干一番豪纵、快意的事,得到社会上的普遍赞誉。李白这首《侠客行》就是以这任侠意识为旨的。 《侠客行》是诗人李白以夸张的笔墨,从游侠的服饰开始:“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仅二十个字,仿佛全是写物而不写人。但当时游侠儿的气势、风貌,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目前了。因为诗人并不是为物而夸张的写物,而是处处着眼于人的精神气势而写物。“缦胡”的“缨’,“霜雪明”的”吴钩”,“飒沓如流星”的“白马”这些当时流行的任侠服饰,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纵、慷慨之气,把物都写活了。 诗人进而写游侠的行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也仅是二十字,就高度概括了排忧解难、不图名利、尚义气、重承诺等等的高尚人格。诗人是以“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的思想,加以歌赞的。事实上,诗人之所以少好任侠,乃是以此为理想人格而向往的,故能把一般的任侠社会意识,写得如此深刻而生动。 最后,诗人以战国时“窃符救赵夺晋鄙军”中的侯赢、朱亥”二壮士”例,阐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之旨。“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赢。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紫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恒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这“三杯吐然诺,五岳为之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紫霓生。”重然诺,尚意气的任侠,真是“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张华《壮士篇》)的。震撼了大梁城:“千秋二壮士”,是当之而不愧。“不惭世上英”!诗人对“二壮士”叹服不已,情见于词了。 然而,诗人不仅在热烈的颂唱“二壮士”,同时也对校书天禄阁草《太玄经》的扬雄辈,无情地加以蔑视:“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是为壮夫所不为! 《侠客行》诗,虽在歌颂任侠,但由于诗人就是尚任侠的,所以把诗人少年的豪情壮志,表现无遗了。 侠客一道,是中国文化自远古遗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基因。这个文化基因的作用是,对于体制的强权保持一种个人的挑战,无论是真正武力上的,还是思想上的,使得体制的强权无法控制一切,使得这个文化不会完全丧失活力。到了宋代之后,在长期的王权的压制下,这个基因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休眠了;而到了近代,更是又来了强势的西方文明的压制,中国人吃饭、穿衣、一举手、一投足、一动念,都变得要想一想是否符合西方人的规范,是否有“绅士风度”。因此,侠客一道的文化基因在现代中国也是离死不远了。现今的中国人还是非常喜欢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但如果你真仔细想想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里的侠客,你会发觉那都只不过是一些可爱的小男人和小女人。作为消闲,可爱固然是可爱,但与李白诗中的那种豪侠境界却根本不能相提并论。承平世界,一切都已经由别人安排好了,管理好了,自己消闲就够了;但如果我在前面所说的新的极权世界果真降临,我们恐怕就更需要唤醒远古的基因了:“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侠客行”,就算是某一种“眼花耳热后”的梦话吧!
Ⅳ 李白为什么会有侠客梦《侠客行》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在很多的武侠小说当中,都有着对于侠客隐携这种人的描写,很多人对于游侠就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认知,而且还有着一种做好事不留名的高尚品德。有很多的男孩子在年少的时候去阅读金庸的武侠小说,脑海当中肯定会为这一个深深的武侠梦吧,幻想自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除暴安良。李白的侠客梦之所以会形成,与他自身的性格,还有高超的武艺,以及经历是有着分不开的关系的,而他所做的《侠客行》就是他对自己侠客梦的一个完整的叙述。
三、对侠客梦的诠释像李白这样一个文采斐然的大诗人,他完全能够用文字把自己心目当中所理解的侠客的样子描述出来。李白也确实这样做了,《侠客行》就是他对自己心里当中侠客应该有的样子的一个完美叙述,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种洋洋洒洒,收放自如的性格不就是李白想要成为的侠客吗?在李白的《侠客行》当中,充满了非常丰沛的游侠精神,这算是李白对自己梦想的另外一种诠释吧。
Ⅵ 求以李白为主角的玄幻仙侠小说。。
<剑仙李白录>
http://www.qidian.com/Book/1006987.aspx
少年行李白
五陵少年金市东,银鞍白马渡春风.
踏尽落花游何处,醉入胡姬酒肆中.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千百年来,对于李白的猜测,无穷无尽.他从哪里来,他到哪里去,他的诗歌,言行,不落俗套,有人认为,他是诋贬下界的仙人,有人认为,他是行侠仗义的侠客.这本书,带给大家一个不一样的李白.诗酒剑三绝的他,难道不应该正是那纵横天下的酒剑仙
作品关键字: 剑仙 修真 李白 蜀山 唐玄宗 杨玉环
<李白传奇>
http://www.qidian.com/Book/71691.aspx
一部以历史考证为线索的长篇纪实小说,对李白一生的主要事迹给予详细阐述,也是一部爱情武侠小说,虚构加纪实。
关于李白出生地,众说纷纭,大致有两种说法。其一,李白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李白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二,李白出生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这两种说法,至少有一种是错误的。并且,都有资料和历史考证,让人相信那种,真是左右为难。
关于李白之死更是扑朔迷离。
以小说的形式呈现出来,有欠缺之处,望广大读者海涵。
作品关键字: 以历史考证为线索的纪实小说,虚构加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