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神小說閱讀
① 《額爾古納河右岸》:消失的游牧部落
讀一本書,更多的時候就像是聽作者為你娓娓道來的講述著一個故事,這種感覺在讀一本小說的時候更是如此。《額爾古納河右岸》就是如此,一個講述著鄂溫克族游牧部落的愛情、信仰、習俗與變遷的故事。
作為黑龍江人,成長於松嫩平原的一大遺憾就是未曾見過大興安嶺森林的樣子。平原的地勢一眼望去缺少波瀾,也便少了一些趣味和神秘。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則不然,山嶺連綿,高聳的樹木將遠眺的視線遮蔽起來。置身其中,視野內是森林的深邃,陽光透過森林縫隙,若隱若現。額爾古納河右岸,便是大興安嶺西側。河流與森林相伴,靈動的水與神秘的林,我想自然便是這樣了。
偶然遇見《額爾古納河右岸》這本書,沒有一絲猶豫便買下來。翻著書頁,我通過文字,與期待中的自然與原始相見。書本的內容是敘事性的風格,由一位鄂溫克族的老者講述著她一生的見聞。這些見聞里,記述了鄂溫克游牧民族的原始崇拜、氏族社會與時代變遷。
萬物有靈與原始崇拜
對自然充滿敬畏之心的民族或部落,大多都還保持著萬物有靈的原始崇拜信仰。他們對自然界存在的一切都充襪握頃滿著敬畏與好奇,認為自然萬物都是有著生命意義的存在,並且生活的所得都是得到這些神靈照顧的結果。
所以他們拜奉山神,拜奉河神,拜奉熊祖母,將自然的規律與自然的饋贈以原始崇拜的形式賦予合理性。同時,形式化的儀式又是很好的組織凝聚的承載,氏族的人們在儀式中強化認同,又增強了凝聚力。
萬物有靈的承載人便是薩滿。
在黑龍江的傳統文化里,跳大神大多指的就是薩滿的舞蹈。薩滿是能夠連接神靈與現實的人,他們在氏族中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他們是祭祀的主持,是部落的決策者,是醫生。書中的兩代薩滿的誕生都充滿了神奇的屬性,他們似乎是得到了天命的指引,在一瞬間便具備了薩滿的神力。
薩滿掌控的部落的規則與傳統,他們用各種儀式與舞蹈來拯救危機。然而薩滿是清醒的,他們懂得萬物有靈,他們更清楚萬物平衡。有得必有失,當薩滿以舞蹈拯救了某個人的時候,那麼薩滿自身必將失去一位至親。他們痛苦,卻不能表露。他們想逃避,卻永遠不能拒絕有求之告陸人。
故事中,妮浩薩滿是讓我印象深刻的。為了拯救另一個部落的麋鹿,她失去了腹中的孩子;為了治療部落的族人,她失去一個可愛的孩子。每一次在這種情形出現的時候,她清楚的知道一切代價,只是無法拒絕,只能以歌唱來訴說內心的苦痛。
「孩子呀,回來吧
你還沒有看到這個世界的光明,
就想著黑暗去了。
你的媽媽為你准備了皮手套,
你的爸爸為你准備了滑雪板,
孩子呀,回來吧。
篝火已經點燃,
吊鍋已經支上。
你不回來,
他們坐在篝火旁,
也會覺得寒冷。
你不回來,
他們收著滿鍋的肉,
也會覺得飢餓。
孩子呀,回來吧,
乘著滑雪板去追逐鹿群吧,
沒有你,狼就會傷害
馴鹿那美麗的犄角。」
沒有華麗的修飾詞語,卻仍覺得這樣的歌才最能表達一位失去孩子的母親最為真實的情感。
想像力與隱喻
萬物有靈也是少數民族的強大想像力的展現。熊祖母、狐仙、樹神、靈兔......在鄂溫克族的世界觀里,每一個生物都可以有著一個人像化的形象出現。熊祖母憨厚,狐仙狡猾,樹神穩重,靈兔聰穎,大自然的神靈們在無時無刻保佑著,發揮著它們的善。
想像力的延伸是對於生活世界描繪的隱喻。
「冬日的風中往往夾雜著野獸的叫聲,而夏日的風中常有貓頭鷹的叫聲和蛙鳴。希楞柱(註:帳篷)里也有風聲,風聲中夾雜著父親的喘息和母親的呢喃。」
「她哭著,見了我就撲到我懷里,說魯尼是個壞東西,他身上帶著一支箭,要暗害她。」
人類的行為,確實也不過如此而已,我們終究還是從屬於自然的。
部落變遷
游牧部落的特徵是隨自然而遷徙,輕易不會定居。他們的行動決策在薩滿根據馴鹿的狀態做了決策之後,便會即刻遷徙。
故事講述者的一生,經歷了童年的自在,中青年時期的日本統治與二戰後城市化建設的侵擾。部落從最開始保持原始游牧的習俗,到逐漸被現代化思想和城市化管理的優越皮搜性所取代。新生代的部落青年逐漸厭倦了遷徙,他們渴望定居在城鎮。那裡有現代的文化,有優質的教育與醫療,有一切更好的可能。
氏族部落的傳統,在老者的眼裡一點一點的,一代一代的隨著外在環境的變化而被打破。她仍在固執的堅守這傳統,陪伴她的只有內向的孫兒。
從最開始的封閉,到被外界打破了部落的寧靜,一切變化就像洪水決堤一樣,快速地沖擊著氏族部落。她從來沒想過,傳統就會這么輕易的被放棄。更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這傳統的守護者就只剩下了自己。
語言
《額爾古納河右岸》是一本中長篇小說,在故事敘事的過程中語言平實,在講述民族特色的時候充滿著靈動。雖然文中遵循著鄂溫克族專有名詞與名字,但是並不妨礙閱讀。
敘事的語言就像是有一位老者真的就坐在你的面前,為你講述她一生的故事,節奏不緊不慢。在她快樂的時候,你和她一同感受著快樂;在她悲傷的時候,你與她一同體驗著悲傷。
情同身受。
「事後依芙琳對大家說,達瑪拉在回營地的途中是一路走,一路玩,就像個孩子似的,碰到蝴蝶捉蝴蝶,碰到鳥兒學鳥叫,碰到野花就采上一枝,插到頭上。所以到了營地的時候,她滿頭都是花,就像頂著個花籃。只是到了營地的時候,她不肯進希楞柱,坐在地上哭了起來。她叫著林克的名字,說,你不在了,我不願意進去,我嫌裡面冷啊......」
「父親走了,他被雷電帶走了。從此後我喜歡在陰雨的日子裡聽那轟隆轟隆的雷聲,我覺得那是父親在和我們說話。他的靈魂一定隱藏在雷電中,發出驚天動地的光芒。」
故事都是以這樣的語言講述著。讀到中間的時候,其實就隱約能感覺出來故事的整體是個悲劇。就權且接受了吧,人世間又哪有那麼多喜劇結尾,死亡與消失,註定就是件讓我們悲傷的事情。
對於游牧民族的鄂溫克部落如此,對於故事的主角亦如此。
接受那些能接受的,同時也接受那些不能接受的。當歲月的風刮過我們年老時的白發,過去了,就讓它過去吧。有回憶,其實已經很好。
「月亮升起來了,不過月亮不是圓的,是半輪,它瑩白如玉。它微微彎著身子,就像一隻和誰的小鹿。月亮下面,是通往山外的路,我滿懷憂傷的看著那條路......那上面卡車留下的車轍,在我眼裡就像一道道的傷痕......」
「我講了一天的故事,累了。我沒有告訴你們我的名字,因為我不想留下名字了。我已經囑咐了安草兒,阿帖走的時候,一定不要埋在土裡,要葬在樹上,葬在風中。只是如今選擇四棵相對著的大樹不那麼容易了。」
② 一本古代神話耽美小說,主角叫樹離,應該是扶桑樹神,另外還有主角,共工和祝融,樹離喜歡他們中的一個,
是百鬼夜行寫的《懶仙樹離》
③ 《搜神記》、《世說新語》的主要內容、藝術特色及影響。
一、《搜神記》
主要內容:內容十分豐富,有讖緯神學、有神仙變幻,有精靈物怪,有妖祥卜夢,還有人神、人鬼的交通戀愛等。其中保留了相當一部分西漢傳下來的歷史神話傳說和魏晉時期的民間故事,優美動人,深受人們喜愛。
如卷十四的「盤瓠神話」,是關於古時蠻族始祖起源的猜測、「蠶馬神話」是有關蠶絲生產的神話;如卷十一「干將莫邪」講述的復仇故事、卷十六紫玉顯魂傳說,講吳王小女的生死愛情;
卷十一「東海孝婦」,講孝婦周青蒙冤的故事、韓憑夫婦的傳說則歌頌了忠貞不渝的愛情、卷一仙女下嫁董永的故事也是如此。這些故事是《搜神記》的精華所在,歷代為世所傳。
藝術特色:《搜神記》繼承了前代神話中強烈的誇張、豐富的想像和神奇的幻想等浪漫主義手法。
如《宋大賢》,先用概括描寫的方式寫出宋大賢的性質,然後寫他夜宿南陽西郊亭與妖精鬼怪的斗爭,作品中有聲有色地描寫了他與鬼魅斗爭的三個回合。
這些故事中矛盾的發生、發展、高潮、結局大體具備,表現出了較為完整的藝術構思。
影響:《搜神記》對後世影響深遠,如唐代傳奇故事,關漢卿的《竇娥冤》,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神話戲《天仙配》及後世的許多小說、戲曲,都和它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系。
後有託名陶潛的《搜神後記》10卷和宋代章炳文的《搜神秘覽》上下卷,都是《搜神記》的仿製品。
作品鑒賞:
1、《搜神記》
志怪小說的最高成就,應該體現在《搜神記》上。它與地理博物作品不同,以輯錄鬼怪神仙故事為主,也包括一些瑣聞雜記,是直承《穆天子傳》及《山海經》影響而出現的。
《搜神記》則是現存「志怪」小說中價值最高,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一種,是這個時期「志怪」小說的代表。
通過它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六朝志怪小說的思想藝術成就,對人們充分認識六朝「志怪」在中國小說史上的歷史地位無疑是有幫助的。
2、《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今存最早刊本為宋紹興八年董弅所刻三卷本,共36篇1130則。其上卷為「德行」、「言語」、 「政事」、「文學4門,這正是孔門四科,說明此書的思想傾向有崇儒的一面。但綜觀全書多有談玄論佛的內容,其思想傾向並不那麼單純。
《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玄學「筆記小說」的代表作,為言談、軼事的筆記體短篇小說。
從《世說新語》及相關材料中魏晉士人的言行故事可以看到,魏晉時期談玄成為風尚,對魏晉士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狀況,乃至整個社會風氣都產生了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