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墳小說在線閱讀
⑴ 幾個天津作家的簡介
塞寧,生於1983年,天津人現居北京,喜歡INDIE POP和廢名先生的書。2003年小說集《和妖精嘴對嘴》出版,2004年11月獲「青年文學新人獎」,2005年3月長篇小說《珍珠飯店》入圍「春天文學獎」。
秦嶺,原名何彥傑,37歲,甘肅天水人,天津市文學院簽約作家,和平區文聯副主席,在《鍾山》《長城》《北京文學》《上海文學》等報刊發表文學作品150多萬字。其中《鄉村教師》《不娶你娶誰》《狗墳》等入選《2001年中國短篇小說精選》《2003年全國中篇小說佳作集》《當代鄉村小說選》《2003年中國排行小說集》等,多篇小說被《小說選刊》《中篇小說月報》《中篇小說選刊》等轉載。中篇小說《綉花鞋墊》被列入2003年下半年中國小說排行榜,曾2次獲天津市文化杯中篇小說一等獎、期刊小說獎等。2002年被評為天津市文學新星。
王健,出生並成長與中國天津。畢業於天津理工大學的科學英語專業。畢業後進入泰達的一家國際性大企業,在泰達和天津機場工作了6年。2003年的春天辭職,並開始追求自己的夢想-寫一本書。《當你的心尋找天空》是他的第一本書。一年半之後,現在在另一家國際性大企業工作。空暇時就為他的書進行策劃,宣傳。現在,《當你的心尋找天空》已經收到了國內外的廣泛好評。
李克玉先生藝術簡介
李克玉先生50年代從師著名書法家賈化清先生學習書法,從師沈義,張其翼,蒲佐,孫其峰等朱名家學習國畫,常年臨池之功力,運用到繪畫中去,畫蒼鷹或雄距遠矚,或展翅飛翔,神態各異,凜凜威姿並廣涉山水花鳥人物等諸畫種.92年在台灣舉辦」兩岸書畫名家展」.在台北舉辦」四海同心書畫展」入選出版畫冊.其作品入選中國翰園碑林,其書法被收入」翰墨明珠大畫集」.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為吉泓昌將軍碑林創作」英風千秋」大型浮雕壁畫.書法成就被收入」當代民間名人大辭典」.現任中國三峽畫院教授,中國翰園碑林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天津分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天津分會會員,天津東方畫館秘書長
⑵ 天津籍作家都有誰
塞寧,生於1983年,天津人現居北京,喜歡INDIE POP和廢名先生的書。2003年小說集《和妖精嘴對嘴》出版,2004年11月獲「青年文學新人獎」,2005年3月長篇小說《珍珠飯店》入圍「春天文學獎」。
秦嶺,原名何彥傑,37歲,甘肅天水人,天津市文學院簽約作家,和平區文聯副主席,在《鍾山》《長城》《北京文學》《上海文學》等報刊發表文學作品150多萬字。其中《鄉村教師》《不娶你娶誰》《狗墳》等入選《2001年中國短篇小說精選》《2003年全國中篇小說佳作集》《當代鄉村小說選》《2003年中國排行小說集》等,多篇小說被《小說選刊》《中篇小說月報》《中篇小說選刊》等轉載。中篇小說《綉花鞋墊》被列入2003年下半年中國小說排行榜,曾2次獲天津市文化杯中篇小說一等獎、期刊小說獎等。2002年被評為天津市文學新星。
王健,出生並成長與中國天津。畢業於天津理工大學的科學英語專業。畢業後進入泰達的一家國際性大企業,在泰達和天津機場工作了6年。2003年的春天辭職,並開始追求自己的夢想-寫一本書。《當你的心尋找天空》是他的第一本書。一年半之後,現在在另一家國際性大企業工作。空暇時就為他的書進行策劃,宣傳。現在,《當你的心尋找天空》已經收到了國內外的廣泛好評。
李克玉先生藝術簡介
李克玉先生50年代從師著名書法家賈化清先生學習書法,從師沈義,張其翼,蒲佐,孫其峰等朱名家學習國畫,常年臨池之功力,運用到繪畫中去,畫蒼鷹或雄距遠矚,或展翅飛翔,神態各異,凜凜威姿並廣涉山水花鳥人物等諸畫種.92年在台灣舉辦」兩岸書畫名家展」.在台北舉辦」四海同心書畫展」入選出版畫冊.其作品入選中國翰園碑林,其書法被收入」翰墨明珠大畫集」.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為吉泓昌將軍碑林創作」英風千秋」大型浮雕壁畫.書法成就被收入」當代民間名人大辭典」.現任中國三峽畫院教授,中國翰園碑林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天津分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天津分會會員,天津東方畫館秘書長
曹禺】(1910~1996)現、當代劇作家。原名萬家寶。祖籍湖北潛江,生於天津一個封建官僚家庭。從小愛好文學和戲劇,讀了不少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1922年入天津南開中學,參加南開新劇團,演出中外劇作,顯示了表演才能,並廣泛涉獵新文學作品,開始寫作小說和新詩。1928年考入南開大學政治系。1930年轉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廣泛接觸歐美文學作品,深為古希臘悲劇作家及莎士比亞、契訶夫等人的劇作所吸引,同時也陶醉於中國的傳統戲劇藝術。1933年創作了處女作四幕劇《雷雨》,暴露了具有濃厚封建性的資產階級家庭的腐朽和罪惡,揭示了舊制度必將滅亡的歷史趨勢,以高度的藝術成就和現實主義的藝術力量震動了當時的戲劇界,標志著中國話劇藝術開始走向成熟,幾十年來成為最受觀眾歡迎的話劇之一。
1933年大學畢業後,曹禺入清華研究院當研究生,專事戲劇研究。翌年到天津河北女子師范學校任教。1935年寫成劇本《日出》,深刻解剖了30年代中國的都市生活,批判了那個「損不足以奉有餘」的罪惡社會,曾獲《大公報》文藝獎。它與《雷雨》前後輝映於劇壇,奠定了曹禺在中國話劇史上的地位。1936年曹禺任教於南京戲劇專科學校,寫了他惟一的涉及農村階級斗爭的劇作《原野》。抗日戰爭爆發後,曹禺隨校遷至四川,編輯戲劇刊物,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和電影廠編劇等職。著有《全民總動員》(合寫)、《正在想》、《蛻變》、《鍍金》等劇本,創作有淳厚清新、深沉動人的優秀劇作《北京人》,並將巴金的小說《家》改編成劇本,還譯有《柔密歐與幽麗葉》等。1946年赴美國講學,翌年初回國,任上海文華影業公司編導,發表劇本《橋》,寫了電影劇本《艷陽天》,由他導演攝成影片上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曹禺廣泛參加國內外的多種社會和文化交流活動,曾赴各地工廠、農村參觀訪問。歷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中央戲劇學院名譽院長、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等職。他創作了話劇《明朗的天》(獲全國第一屆話劇觀摩演出劇本1等獎)、歷史劇《膽劍篇》(執筆)、《王昭君》,出版有散文集《迎春集》及《曹禺選集》、《曹禺論創作》、《曹禺戲劇集》等。他的一些劇作已被譯成日、俄、英等國文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