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教學的方式
⑴ 小說教學教什麼
專家:李沖鋒,主要作品《語文教學廳孫範式研究》、《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教師教學科研指南》、《教育的細節與大節》等。
這一課的條理很清晰,主要觀點也非常明確:小說教學應該教小說的解讀方式。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現在小說教學主要關注的是作品所表達的內容,平常往往說的是這一課教過沒有,而不是某一個方法教了沒有。主要在於作品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環境描寫、小說主題。
而作者提出:因為小說教學要幫助學和進入小說的世界,如何幫助,我們應該著重在小說的解讀方式。所以:解讀方式是小說教學的主要內容。
二、為什麼是教解讀方式
首先,解讀方式是小說閱讀的基礎和關鍵。
其次,教解讀方式 是學生發展的需要。小說教學中的閱讀是一種學習性閱讀。
最後,教給學生解讀方式符合基礎教育階段打基礎的要求。
三、理解的框架
小說教學的過程,就是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適當的解讀方式毀雀進入文本,讀懂文本的過程。
小說文本的世界包含三個方面:
1.表達方式:主詞、句式、語氣、結構、修辭、視角、細節、手法……
2.表達對象:人物、故事情節、環境
3.表達意圖:就是作者的意圖,是表達方式和表達對象的結合
在小說教學中應該教給學生自己閱讀時沒有看到的東西,教給學生這些東西你是怎麼看到的,也就是解讀方式。
解讀方式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與表達方式直接相關的:包括品味語詞、解析句式、體會語氣、分析結構、賞析修辭、掌握視角、賞析細節、把握手法……
二是在表達方式之外的,又與作品本身相關的內容:包括寫作背景、時代背景……
三是完全外部於作品的解讀方式,包括整體感知、自我體悟、反復閱讀、概括提煉、劇情表演、藉助工具……
總而言之,小說閱讀教學就是教學生怎麼讀懂小說,應當藉助作者寫作的表達方式。
四、例說小說教學的內容
一是品味語詞:
教學內容: 結合語境,品味作者的用語所表達的特殊情感。
教學依據: 小說語詞的選擇和運用是作者表情達意的重要方式。
教學載體: 選擇的特殊語詞的段落。
教學方法: 可採用換詞體會法。
教學落點: 小說中特殊的語詞往往表達作者特定的情感。
二是體會語氣
教學內容: 結合語境,通過「語氣」體會文本中對話者的心情與心態。
教學依據: 小說作品中人物言說時的語氣往往能夠表現出人物的心情與心態。
教學載體 :選擇對話的段落
教學方扮余鏈法: 教師朗讀——學生自讀——學生表演——學生討論
教學落點: 通過語氣,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人物的心情與心態。
五、如何確定小說教學內容
首先教學內容要隨小說的類型特徵來確定。類型特徵就是小說特有或特別突出的特色。
其次解讀方式要隨小說的文本體式而變化。因此我們要研究小說的文體樣式。
參考書目:
《解讀語文》
《如是我讀——語文教學文本解讀個案》
《小說敘事學》
《敘事、文體與潛文本——重讀英美經典短篇小說》
《文學「如何」:理論與方法》
我的思考:
這篇講座很清楚明白地闡明了作者的觀點,而我們的語文教學的問題真的是很突出的,原來我們總關注在教一篇篇課文,其實是不對的。我們應該教的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去閱讀,文本可能只是提供一個樣式,一個例子。就如數學學科中的例題一樣。而真正要讓學生掌握的是解題方法。
其實這一套的作業本就著重於這個思路的,我們得慢慢去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慢慢去適應。
⑵ 小說教學如何創設情境
一、 創設導入情境,激發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
「好戲看開頭」,一個良好的開端,可以說是整個教學過程成功的首要條件。良好的導入情境創設,往往象磁石一樣緊緊地把學生吸引住,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使學生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得到美的享受,獲得知識。《社戲》是一篇充滿江南水鄉生活氣息的文章。它描繪了江南水鄉令人神往的月夜美景:起伏的連山、朦朧的月色、含香的水氣、令人自失的笛聲,還有一大幫頑皮、無私、友好的農村兒童一起煮豆的經歷,讀來令人回味無窮。然而由於生活經歷的不同和時代的變遷,學生對小說中的環境和人物的認同程度也各不相同。有農村水鄉生活經驗的學生,覺得課文描述的就是自己的童年,而沒有這種生活體驗的學生,豆子就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了。為了讓學生體味那豆香般的童年,在課堂上,可先讓同學們打開記憶的閘門談談自己的童年的趣事,接下來跟學生說起江浙一帶的風土人情和魯迅童年生活的軼聞趣事。這樣學生說得有勁,聽得有味,閱讀學習的興趣油然而生,自覺把思維的觸角伸向那迷人的水鄉和亦真亦幻的月夜,一道去品味豆子的清香。
二、 自讀提示,把握重點
自讀提示是課前指導學生閱讀的綱領性材料。學生通過閱讀自讀提示來把握文章的重點、難點和主要內容,了解作者行文的目的和意圖,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抓住文章總綱,進而開展有效閱讀。教師在指導學生自讀課文時,要引導學生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朗讀與默讀相結合,朗讀與思想相結合。精讀、略讀和瀏覽是學生閱讀需要的選擇,誦讀是學生積累、體驗和語感培養的需要,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閱讀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去選擇閱讀方法。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對他們充滿信心,給予信任,適當點撥,指導他們正確理解課文。
三、 利用問題情境,調動學生思維
課堂教學就是教師與學生進行問題探討的過程。語文閱讀教學不能漫無目的地讓學生去讀,要給學生明確的目標,給學生創設問題的情境。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讓閱讀不止是停留於表面,而是進行深入的閱讀思考。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思維,閱讀教學才會有深度、有效果。巧設問題情境,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閱讀的思維。例如,學習課文《范進中舉》,在閱讀課文前,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假設范進穿越歷史,來到的現代,他經過了自己的刻苦努力,終於考上了大學,他會發瘋嗎?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去閱讀課文,拓展思維,尋找答案,教師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把中舉前,中舉後,社會環境,人物表現等知識點穿針引線,連接在一起,很容易就能揭示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精神摧殘的主題,從而有效地完成閱讀教學的任務。
四、 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探究意識
在教學中,如果教師只關注知識的傳授而不關心學生內心狀態,不懂得開動學生腦筋,那麼,只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疲倦。換而言之,教師在教學中應想方設法使學生保持高昂的情緒,問題情境創設作為能調動學生情緒的有效手段,也受到語文教師的廣泛關注。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中,語文教師要積極通過問題情境創設,激發學生求知慾,提高學生探究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教師不但要懂得如何進行問題情境創設,還要知道何時進行問題情境創設。一般來說,學生乏味時,正是進行問題情境創設的良機。其次,根據重點、難點設置啟發性問題,也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
⑶ 如何通過小說教學引導孩子閱讀整本書
1.選擇合適的小說:選擇適合孩子年齡和閱讀水平的小說,讓孩子能夠理解和享受閱讀過程。
2.建立閱讀計劃:制定一個閱讀計劃,包括每天或每周的閱讀時間和目標頁數。這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與孩子一起閱讀:在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家長可以陪伴在旁邊,與孩子一起討論故事情節、人物性格等,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思考能力。
4.鼓勵孩子進行推理和預測:在孩子讀完一章或一部分後,可以引導他們進行推理和預測下一步會發生什麼,這有助於孩子理解整個故事的邏輯結構。
5.幫助孩子理解主題和意義:在孩子完成整本書的閱讀後,可以與他們一起探討書中的主題和意義,幫助孩子深入理解故事的內涵。
6.獎勵孩子的閱讀成果:當孩子完成一本書的閱讀時,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如表揚、小禮物等,以激勵孩子繼續閱讀。
⑷ 如何指導學生進行小說閱讀
一、引導學生從小說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藝術的營養。
首先引導學生對小說有關知識的了解。通常情況下,先要充分清楚的了解小說人物、情節、環境「三要素」以及各要素內在表現與特點。其次探尋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因關系變化而生成的各具特色的作用。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其中有關「人物的典型性」、「情節的動人性」、「環境的呈現性」,無一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加大這一方面的了解,有益於提升小說文本綜合閱讀的水平。
再次融知識與藝術為一體,並將其滲透於小說閱讀教學之中。小說的中心是人物形象,小說的靈魂是主題思想。人物典型而又鮮活,主題卻復雜而又內斂。通過對小說藝術之「美」的方法、技巧、風格、特點等的分析,使形象層面到達精神層面,將文本的語言解讀升華為藝術的欣賞乃至藝術的鑒賞,並且還要深入到小說環境之中真正觸摸小說人物的思想,真正捕捉到了小說文本的靈魂。
二、引導學生豐富、深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識,提高文學修養。
小說中隱藏著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因此要引導學生多角度探究小說的內蘊。循著小說敘事的脈絡,結合敘事的角度、敘事的背景、敘事的時空,認知小說反映的時代風貌和歷史背景和社會意義。把小說的思想和情感放在我們這個時代 ,古今對比,感受思想的光芒和睿智,認識社會的發展變化,認識社會的真實面貌和本質規律。再次將小說形象放入我們這個群體,兩相對比,真實體驗人物的命運遭遇和內心世界,認識自己的不足,改變自己,發展自我。豐富人生體驗,正確認識人生。
引導學生多元解讀小說,提高文學素養。針對對不同類型的小說文本,確定探究方向。譬如:人物小說,應側重人物的個性分析來探究社會與人生;情節小說,應抓住情節的曲折變化來探究深刻的意蘊。至於那些以刻畫心靈、心理或表現虛幻、魔幻為主的小說,在時空或虛實等方面更需要把好探究其旨的方向。從而理解作品所體現的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風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和見解,提高文學素養。
⑸ 小說教學教什麼
小說是對人存在的一種發現,或者說小說是探索人存在的一種文學作品。小說是對人存在的發現意味著作家要在小說當中去揭示人存在的多種可能性注意是揭示人存在的多種可能性,而不是對人存在的一種再現。
小說教學要通過一個個例子的剖析,讓學生學會怎麼進入小說所呈現的世界裡面去。
小說教學的著力點在於從內容的角度來看,是學生不懂不會不能值錢的地方,從方法的角度來看是教給學生,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不能到能從之前到之身的方法。
學生學會了通過語氣可以更好的理解作品中人物的心情與心態,再讀其他作品時,能夠注意人物對話中的語氣,從而把握作品。小說教學的落點應該落在小說文本的解讀方式上而不僅僅是小說的內容上。
小說教學的內容要隨小說的類型特徵來確定,小說的類型特徵是某一類小說所特有或特別突出的特色。寫一篇小說就是要學到其中所特有的內容。
小說總是要表達一定的思想內涵,閱讀小說時需要領會其所傳達的蘊含的思想內涵。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小說教學,要注意讓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來把握小說的思想內涵。小說教學的重點不在它所表達的思想內涵上,而在如何達成這種思想內涵上把握住了這一點小說的思想內涵也就自然清楚了。
從關注小說四要素到關注小說的敘述。讀小說不僅要關注小說寫了什麼更要關注小說是怎麼寫的,即關注作者的敘述技巧。從關注小說的藝術效果到關注藝術效果的達成。從關注作品的人物關繫到關注作品與讀者的關系。
我們所說的學情不是籠統的一班的學情,而是具體的與這一篇課文相聯系的學情,特別是與學生學習興趣點困難點相關的學習是指向學習目標的學琴。學情是教學的基礎,是教學的起點。
從文章中找下判斷的直接依據這句話點出了語文教學一個很要害的教學規律。小說教學要根植於文本結合語境聯系背景進行教育學。
語文教師進行小說教學的任務是教會學生怎麼去閱讀小說,怎麼去理解小說?因此重點應該放在教人物理解上,人物分析,人物概括還是教人物理解釋小說教學的一個分水嶺。
小說的教學要在語言的品味中進行,不論是人物的處境還是人物的情感性格或形象都要從語言的品味中出來,而不是空對空的談論。
這樣就把學生帶入小說的世界,讓學生真切而准確理解小說中的人物和事件,更加深刻的感受小說的沖擊力,從而在內心深處產生觸動,同時也領略到小說藝術的魅力。
小說教學不僅要關注作者講的什麼故事,而且要關注作者是運用怎樣的表達方式去講故事的?包括小說中的詞語,句子語氣,語調,結構,修辭視角,細節和手法等小說教學必須要在這個層面上多用力而不僅僅停留在作者講了什麼上。
小說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而如何培養學生小說閱讀的能力應該放在消毒法上,即教會學生如何閱讀小說。第一,通過引導學生對重要段落的品讀來理解作品。如何引導學生由淺層咸入到文本的深層,就成為教師教學的重要任務,要完成這個任務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找准生前入取,二是掌握深潛的方法。
第二,把教學目標定位在引導學生如何閱讀全文上,取重要段落索取,做重點敲打,以此為例教會方法,然後引導學生自學其他內容。
小說是要閱讀的,但小說教學不僅需要閱讀也需要言說,小說教學的言說是閱讀之後的交流,只有讓學生把自己的閱讀體驗包括閱讀困惑也說出來,才能夠實現認知的情感的交流與共享,實現事業的整合,情感的共振要學生把閱讀感受,閱讀認知,閱讀困惑也說出來做一下交流比教師在教學中獨白要好,從教學角度來看,讓學生先發言,必然促進學生思考,同時可為教師的後續引導點撥,提供基礎將是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的引導或拓展點撥,會使學生有更大收獲。
小說教學一定要讀全篇,而不是讀取不不把握全篇就難以准確理解局部就容易出現斷章取義,以偏概全的情況,小說教學要處理好,教局不予交全篇的關系,要以局部代全片以全片結局不上課受時間限制,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文本的局部一一細節以局部代全班就是一個必然選擇。
小說教學一方面要把學生帶入小說的情境中,要學生遺情想像體驗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內心世界另一方面要教給學生小說解讀的知識方法與技巧,使他們在更高的認知層面上能夠讀懂小說,小說閱讀的核心是理解小說,教學的重要內容是教會學生理解,在這一課中,他教學生既要運用生活常識和生活邏輯來讀小說,也要運用反諷象徵等方法來解讀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