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小說閱讀考點
㈠ 初中語文中考閱讀技巧和答題模式
語段閱讀題答題總原則:
先讀題後讀文,注意從題干中找出「題眼」,帶著問題讀文。
讀文時,注意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意思。
准備答題時,再次細讀題目,找准「題眼」。
具體題目涉及相關段落,要對這些段落反復研讀;如涉及全篇,則再讀全文。
文章體裁:
包括詩歌、小說、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劇本、說明文、議論文。
記敘文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散文種類:
敘事散文、抒情散文。
散文特點:
形散而神不散。
小說種類:
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小小說。
小說三要素:
人物、環境、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記敘文的表達方式:
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
找主題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議論、抒情句。
材料組織特點:
緊緊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件;剪裁得體;詳略得當。
記敘的線索及作用:
線索: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時間、地點、作者的情感。
作用: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答題套路:
如:文章以「……」線索,中間串寫了「……」、「……」幾件事,組成一種「冰糖葫蘆」的「串」式結構,選材典型,脈絡清晰,主旨鮮明。
記敘的順序及作用:
順敘: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倒敘: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修辭方法及作用:
運用了XX的修辭手法,如「……(某一段話)」;運用了「XX」的修辭手法,使(能)「……」(套修辭作用)。
常見的幾種修辭手法的表達作用:
比喻: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化抽象為具體,使人易於理解。
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誇張:突出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於抒情,使語言更有表現力,更有氣魄。
對偶:使句式整齊,結構一致,形式優美,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反復:強調某種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題,觀點鮮明。抒情強烈,富有感染力。
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引用:使內容更真實、准確、深刻、精密。
反語:增加諷刺意味,使表達更深刻,更有力度。
對比:形成強烈反差,加強讀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文段中關鍵詞語、短句的分析:
在題目的題干中出現了加引號的詞語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對象源出於原文,在分析時應貫徹這樣的原則: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抓住關鍵詞,分析它的特點及含義,聯繫上下文再解釋。
㈡ 中考名著閱讀有哪些
中考名著閱讀主要有:《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等。
一、《西遊記》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神魔小說,描寫了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傳奇歷程。這部作品不僅有著豐富的想像力,還蘊含了許多為人處世的智慧。在中考中,關於《西遊記》的閱讀和理解是常見的考點,需要考生對主要人物、重要事件有清晰的掌握。
二、《水滸傳》
《水滸傳》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宋江領導的一百零八位好漢在梁山泊聚義的故事。這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鮮明,情節曲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較高的藝術價值。在中考中,常常需要考生對《水滸傳》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重要事件進行分析和理解。
三、《紅樓夢》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展示了封建社會的種種虛偽和罪惡。這部作品的閱讀難度較大,需要考生對其中的人物關系、社會背景有深入的了解。在中考中,關於《紅樓夢》的閱讀和理解也是重要的考點之一。
四、《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與傳奇相結合的小說,講述了三國時期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故事。這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鮮明,情節曲折,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在中考中,常常需要考生對《三國演義》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點進行分析和理解。
以上名著在中考中的閱讀題目通常包括人物分析、情節概述、主題理解等方面,需要考生對其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