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壹』 高中語文小說閱讀考點梳理!
小說也是高考文學作品閱讀的重點考查文體,古典小說、現代小說、短篇小說或長篇小說(節選)都是考查的范圍。
高考重點考查考生對小說的分析綜合和鑒賞評價能力,從小說的人物形象、情節主題、語言內涵、表達技巧等方面設題。同時,注意考查考生對作品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評價,鼓勵考生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豐富意蘊,探討作品中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對作品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和創意性的解讀。
1.體察小說人物
體察人物形象可以從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細節等角度審視,也可以將其放在具體的環境、情節里審視,還可以從文中其他人物或者作者評價的角度去審視。【典型例題】結合作品,請簡要分析「母親」這一人物形象。 (2008年高考廣東卷)【相關文段】
我總忘不了小船送來的那天。父親並沒有顯示出什麼特別的神情。他像往常一樣戴上帽子,對我們說了一聲再見,沒帶食物,也沒拿別的什麼。我原以為母親會大吵大鬧,但她沒有。臉色蒼白,從頭到尾她只說了一句話:「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遠別回來。」
……
人們一致認為,對於父親而言,食物是一個大問題,他一定會離開大河,回到家中。
他們可是大錯特錯了。父親有一個秘密的補給來源,那就是我。我每天偷了食物帶給他。後來我驚異地發現,母親知道我做的一切,而且總是把食物放在我輕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懷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
(若昂·吉馬朗埃斯·羅薩河《第三條岸》)
【解題指導】分析人物要注意人物性格的不同的側面,這就需要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審視人物。這里作者將「母親」放在「父親」故事的主線上展示她的個性,我們可以看到,「母親」對待「父親」的行為態度,「語言」與「行為」上是有所不同,這正好反映了她性格的不同側面。
【參考答案】母親是一個善良勤勞想過幸福生活但又守舊的家庭婦女。她對父親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親的行動後,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遠別回來。」對於父親的舉動,她覺得羞辱。但對父親,她雖不理解,在物質方面是支持的,把食物放在「我」很容易偷到的地方。可見她是一個善良勤勞想過幸福生活但又守舊的家庭婦女。
2.分析小說主題
小說主題的分析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從人物入手:①主要人物是誰?②主要人物具有怎樣的品質,作者對其有何評價?③人物之間的關系(映襯、對比、沖突),為什麼這樣安排?如2008年高考江蘇卷小說題為「侯銀匠」,說明他是小說的主人公。小說寫了侯銀匠一家人的生活,表達了社會下層人物的普通生活和深厚的親情,表現他的勤勞、精細,還有內心的寂寞、凄苦,這便是小說的主題。根據選材為主題服務的原則,總體上我們可以說,寫侯菊的筆墨,也是為了寫侯銀匠(用映襯、烘托之法),也是為了突出主題。
(2)從情節入手:從情節透視人物命運、作者情感傾向等,進而探究小說的主題。
(3)從時代背景入手,如分析《阿Q正傳》、《風波》等小說的主題,都要將其置於辛亥革命失敗這一大的背景下來思考。
(4)從描寫手法切入,即從小說對比、象徵、細節描寫等藝術手法入手探究主題。如孫犁的小說《囑咐》寫水生嫂送水生的冰床在水淀上飛行和太陽光沖開濃霧的情景,就不僅充滿詩情畫意,而且象徵著人民解放事業的飛速發展、分離的暫時性和勝利的必然性。
3.理解小說情節
理解小說情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把握情節的發展階段:發生、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2)把握情節的意義,透視情節表達的思想本質。
(3)把握情節安排上的特點、藝術構思的巧妙(伏筆、照應,懸念,巧合,誤會,陡轉,抑揚)。
(4)分析某一情節在人物塑造、故事發展、表達主題等方面的作用。解答「情節作用」類的題目,思路有三:
一是考慮某個情節與全文中相關情節的關系。如,這道題題干對思考點進行了明確的限定,即「對全文情節展開有什麼作用」,顯然要求思考第二段的情節與下文的關系,並能從這個關系中悟出作者安排情節的匠心。如小說《侯銀匠》第二段就表達手法而言屬於概述,就全文情節展開而言起交待(鋪墊)作用。小說後面的情節寫侯銀匠如何愛女兒,女兒怎樣聰明能幹,都有據可依。這也是小說的常見技巧之一。
二是考慮情節與主題的關系。如《駱駝祥子》中暴雨狂瀉,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低著頭一步一步的往前拽」的情節,反映了舊社會人力車夫的凄苦生活、悲慘命運。
三是考慮情節與人物性格的關系。如《水滸傳》寫武松打虎,多次提到哨棒,給讀者以武松會依仗哨棒打虎的印象,接著安排哨棒打斷,手中的一半也被武松扔在一邊,兩手揪住老虎頭皮,按在地上,提起鐵般拳頭,打得老虎眼、口、鼻、耳四竅流血的情節,有力地彰顯了武松徒手打虎的英雄本色。
4.學會創意解讀
鑒於高考是一種選拔性的考試,即便是探究題,也會在給學生選擇機會的同時,對回答問題的角度、思考范圍等進行適當的限制。解答這類試題,考生應該在題干中選擇適合自己的角度,這樣更有利於實現有創意的解讀。
【典型例題】小說描寫了警察吉米和通緝犯鮑勃「二十年以後」赴約的故事,在「情與法」的沖突中,兩個人都面臨艱難的抉擇。有人說鮑勃值得同情,有人說他罪有應得;有人說吉米忠於職守,有人說他背叛了友誼。你的看法呢?請就你認同的一種觀點加以探究。
『貳』 小說閱讀 探究主題 主題有哪些
考查角度五:標題、主題及問題探究
標題對於一篇小說,尤其是小小說,往往是「照亮讀者眼睛的燈籠」,往往會起到攝人心魄的作用。小說的主題就是小說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描繪和藝術形象的塑造所表現出來的中心思想。小說探究題往往是要求對文本「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要求能對文本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審美閱讀和探究。它包括三個方面:(1)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3)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1.常見的標題有以下類型:
①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如《清兵衛與葫蘆》。
②交代故事發生的環境,如《在橋邊》《邊城》等。
③概括小說主要事件,如《范進中舉》《林黛玉進賈府》《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等。
④設懸念,引起閱讀的興趣。如海明威的《喪鍾為誰而鳴》。
⑤貫穿全文起線索作用,如《牆上的斑點》《項鏈》《葯》等。
⑥具有象徵意義,揭示小說主題,畫龍點睛,如《洗澡》《子夜》《紅與黑》等。
⑦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突出,如《變色龍》。
2.小說主題
小說的主題就是小說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描繪和藝術形象的塑造所表現出來的中心思想。它是小說的靈魂。小說的主題寓於小說中的題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賞小說必須欣賞小說的主題。一般來講,可以通過環境、背景甚至小說的標題來了解小說的主題;也可以通過人物、情節了解小說的主題。
3.小說探究
所謂「探究」就是探討疑點、難點,有所發現和創新,是一種高層次的語文能力。據此可知,所謂探究題型就是探尋(或追究)式題型,屬於開放性試題。開放題型更為真實地反映了學生閱讀鑒賞中的思維品質,符合閱讀學「讀者參與文本效果的共建」的個體化閱讀基本原理,因而它又是科學地評測考生語文能力的良好途徑。因此,隨著新課標「三個維度」理念的進一步推廣,開放題將可能成為高考中極為重要的考點。
對於小說文本意圖的探究包括對小說表現出來的主題評價,對小說體現的價值觀的判斷和審美取向的評析,對小說傳承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探討,對小說創作者的創作意圖的分析等。
探究文本意圖,可以從兩大方面入手:一是從小說本身的情節入手,發掘小說所表現的主題思想和作者的情感態度;二是從小說針對的社會現實入手,探討小說故事的現實意義和指導作用。
對於小說的個性化解讀,包括對小說主題的個性化的理解與認識,對小說構思的個性化再創造,對小說創作者提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是故事的結局)進行個性化的評析,對小說中人物言行和作者對其態度的個性化分析,對小說中處理情節、人物方法的評判,對小說給予人生或社會的某些啟示的理解等。
個性解讀文本,主要考慮四個方面:一是小說本身的主題,即作者的思想情感;二是小說的各種藝術處理的效果,即作者的創作意圖;三是聯系小說細節,從細節中找到我們解讀的依據;四是聯系生活實際,從自身經歷和社會類似現象來談自己的看法。
因為「探究文本意圖,個性解讀文本」包含並可以涉及的考點相對較多,因此我們在答題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立場要鮮明,觀點要清楚;②文本是基礎,情節是證據;③主題要明確,意圖要清晰;④生活和現實,聯系要緊密;⑤分析要有據,主張要有理;⑥條理要清楚,邏輯要嚴密。
『叄』 高中語文的小說從哪些方面閱讀
高中語文的小說閱讀從哪些方面入手
一、情節
(一)一般情節的作用:
對於小說情節的作用進行分析,一般應從兩個方面入手:內容上,情節本身對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題思想表達有何直接或間接的具體作用;結構上,有無“設置懸念”“為後面的情節發展作鋪墊或埋下伏筆”“照應前文”“線索或推動情節發展”等作用。另外,還要注意有時從表達效果上進行分析,即從給讀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勝等。
(二)情節的具體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動的環境。
②設置懸念,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
③引起下文,為後面的情節發展作鋪墊或埋下伏筆。
④照應前文。
⑤線索或推動情節發展。
⑥刻畫人物性格。
⑦表現主旨或深化主題。
(三)“情節題”的答題模式:
(1)問句、段(或某種情景)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答題模式:
①為……情節發展作鋪墊(提供依據,設置伏筆懸念)。
②表現了……的思想品質(精神世界),有助於塑造……的形象。
③揭示(表現、突出)了……,有利於深刻表現主題。
(四)情節安排方式的效果
(1)就全文來說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勝,扣人心弦,增強故事的戲劇性、可讀性。
(2)就開頭、結尾來說有首尾呼應式。作用是使結構緊密、完整。
(3)就開頭來說有倒敘式。如《祝福》,先寫祥林嫂的死,然後再寫祥林嫂是怎樣一步步被封建禮教逼向死亡之地的。作用是製造懸念,引人入勝。
順敘:按時間(空間)順序來寫,情節發展脈絡分明,層次清晰。
插敘:在敘述主要事件的過程中,插入另一與之有關的事件,然後再接上原來的事件寫。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補敘:在敘述主要事件的過程中,補充敘述另一與之有關的事件,然後再接上原來的事件寫。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照應上下文。
平敘:敘述兩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時間內不同地點同時發生,通常是先敘一件事,再敘一件。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4) 就結尾來說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給讀者想像,讓讀者進行藝術再創造。此外,還有出人意料式、悲劇式、喜劇式等。
(5)貫穿情節的線索。小說線索是貫串整個作品的情節發展的脈絡。它可以是小說中的某個人物、某個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說的事件,還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間、時間。如《葯》中的“人血饅頭”。
閱讀小說,抓住線索是把握小說故事發展的關鍵。線索一般有單線和雙線兩種。尋找線索的途徑有:小說標題和小說中的中心點。
(6)運用多種藝術手法和敘事策略,既表現生活本身的邏輯,同時又使情節曲折生姿,跌宕起伏,高潮或結尾平中見奇。
高中語文的小說閱讀技巧
1.小說常用的開頭及作用
(1)設疑法(懸念法)。提出疑問,然後在行文過程中或結尾才回答疑問。作用是造成懸念,引出下文,並引起讀者的思考,吸引讀者把小說讀下去。具體說,其作用有:①引起讀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節;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說的主題。
(2)寫景法。如《葯》的第一段寫秋天下半夜陰暗、凄清、恐怖的環境,暗示了小說主人公的不幸命運。再如《荷花澱》開頭寫月下院子里的美景,以此來烘托水生嫂的美好心靈。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
2.小說的結局及作用
(1)分析出人意料的結局。
①從結構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節陡然生出波瀾,猛烈撞擊讀者的心靈,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項鏈》。
②從表現手法上看,與前文的伏筆相照應,使人覺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項鏈》,直到結尾才點出項鏈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伏筆:借項鏈時主人一口答應,還項鏈時主人沒有打開盒子檢查等,暗示了項鏈是不值錢的。
(2)分析令人傷感的悲劇結局。
①從主題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題。如《葯》,華小栓、夏瑜的死(悲劇),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沒有發動群眾。
②從表現人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葯》,寫華小栓吃了人血饅頭後的死,突現了群眾(華老栓)愚昧的性格。
③這種結局令人感動,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讀者思考她死的原因。
(3)分析令人喜悅的大團圓結局。
①從表達效果上看,小說喜劇結局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耐人尋味。
②從讀者的情感體驗上看,喜劇性的結局與主人公、作者的意願構成和諧的一體,給人以欣慰、愉悅之感。
③從主題上看,這樣的結局凸顯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眾對審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結局。留下了“空白”讓讀者想像,進行藝術再創造。
高中語文小說的考綱解讀
考綱要求
2016年10月修訂的新考綱《普通高等學校全國統一考試語文科考試大綱》對本考點的要求為:
文學類文本閱讀:閱讀和鑒賞中外文學作品。了解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閱讀鑒賞文學作品,應注重價值判斷和審美體驗,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內涵,分析藝術表現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蘊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新增)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綜合 C
⑴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
⑵分析作品的體裁特徵和表現手法(刪去了基本和主要二字)
3.鑒賞評價 D
⑴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
⑵鑒賞作品的文學形象,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欣賞改為鑒賞,增加文學二字,刪去了“賞析作品的內涵”)
⑶評價作品表現出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
4.探究 F
⑴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⑵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
⑶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二、小說的考點
高考中小說的命題指向四個關鍵詞:環境、情節、人物、主題。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
1.把握故事情節;
2.揣摩人物形象;
3.注意環境描寫;
4.概括主題內容;
5.品味語言特色;
6.分析寫作技巧。
三、小說考題主要命題方向
1.“理情節”題型:
(1)用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
(2)這一情節在文中起什麼什麼作用。
2.“析人物”題型:
(1)指出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並說明好處或者作用;
(2)簡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徵;
(3)對文中人物進行客觀公平的評價。
3.“看環境”題型:
(1)在文中景物描寫有什麼特點,起什麼作用;
(2)就指定的環境描寫分析其對人物或表達主題的作用。
4.“談構思”題型:
(1)說說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點,分析其好處;
(2)這句(段)話在文中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3)聯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5.“講方法”題型:
(1)文中運用了什麼表現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
(3)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
(4)從語言運用角度,鑒賞文中畫線句子。
(5)本文人物語言有哪些特點?請分別舉例說明。
6.“明主題”題型:
(1)用自己的話概括作者的寫作意圖,作品的主題;
(2)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麼,為什麼?
(3)前後說法,是否有矛盾,為什麼?
(4)闡釋小說社會意義。
高中語文小說的探究思考
一、環境描寫
環境描寫是小說藝術的一個重要內容,分析環境描寫是全面理解小說的重要環節。環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動的指定場所和范圍。
小說中的環境描寫,有時是為了表現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社會條件,用於烘託人物活動的時代意義;有時是為了渲染氣氛,從側面表現人物的性格,它是整個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構成部分,對於增強故事的真實性是至關重要的。
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時候也要分析環境,要連帶寫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⒈環境分類及作用
環境是人物活動的舞台,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的環境描寫跟人物的塑造與表現主旨有極其重要的關系。閱讀中始終把環境、情節和人物聯系起來,才能把握小說創作的真諦。
(1)社會環境——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
作用:
①交待人物活動及其成長的時代背景,揭示了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現人物性格;或影響或決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會本質特徵,揭示主題。
(2)自然環境——人物活動的具體場景,如時間、地點、氣候、景色、場面等。
作用:
①自身的、獨立的審美價值: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
②渲染氣氛,為後邊刻畫人物作鋪墊;
③烘託人物性格,或某種心理;
④展開、推動情節發展;
⑤深化主旨;
⑥象徵和暗示。
2.命題指向
(1)在文中准確地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
(2)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說出其作用;
(3)找出文中描寫環境的句子,分析環境描寫對塑造人物或表現主題所起到的作用;
(4)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續寫一段環境描寫。
⒊環境類考題類型示例
(浙江卷)《烏米》19題: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寫所採用的手法,並簡析該段景物描寫的作用。(5分)
『肆』 如何回答語文大閱讀中的探究題
現代文探究題的答題解析指導
一.解讀兩類文本能力要求
(一)文學類文本閱讀:
(1)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
(3)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
(1)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2)探究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1.關於「個性化」和「創意」。
文學類文本鼓勵多元解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甚至可以從正反對立的角度設題,作品的內涵豐富而有韻味,實用類文本的主旨相對明確;閱讀時不求個性化,只要求對文本的疑難問題提出見解,做深層次的解讀。題目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探究,答案相對固定,考生自由選擇觀點的空間較小。
2.關於「人文精神」和「時代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作品的主旨大凡是環境與命運、情與法、情與理的沖突,在這些沖突中又彰顯人性的光輝和永恆的人文關懷。實用類文本選文不求經典性,而突出時代性。傳記類文本的傳主都是有高遠追求和高尚情懷的正面形象,如梁漱溟、楊守敬;新聞類文本則體現時效性,注重彰顯時代精神,如《夢碎雅典》,要求結合奧林匹克精神來談認識。
二.理清四大類的探究題
1.正反對立類。
例一(08年寧夏、海南卷文學類文本閱讀):小說描寫了警察吉米和通緝犯鮑勃「二十年以後」赴約的故事,在「情與法」的沖突中,兩個人都面臨艱難的抉擇。有人說鮑勃值得同情,有人說他罪有應得;有人說吉米忠於職守,有人說他背叛了友誼。你的看法呢?請就你認同的一種觀點加以探究。
2.深層剖析類。
例二(08年廣東卷實用類文本閱讀):絕妙的錯誤[美]劉易斯•托馬斯
作者為什麼將標題取名為「絕妙的錯誤」,請結合全文分析。(6分)
「絕妙的錯誤」指的是DNA的演變過程,在不斷的「錯誤」中由單細胞生物逐漸形成不同的生物。之所以稱為「錯誤」是指演變過程中「每一個突變都是某種隨機的全然自發的意外」,比如「在進化路上的某處,核苷酸旁移,讓進了新成員;也可能還有病毒遷移進來,隨身帶來一些小小的異己的基因組;還有來自太陽或外層空間的輻射在分子中引起了小小的裂縫,於是就孕育出人類」這些錯誤。說錯誤是「絕妙」的主要是說這一個個的意外錯誤,才成就了今天的生物。所以標題取名為「絕妙的錯誤」。
3.拓展啟示類。
例三(08年山東卷文學類文本閱讀):本文在寫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請結合文本,談談它對你的寫作有何啟示。(6分)主要是以小見大的手法。啟示主要有兩點。①要善於觀察,注意從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物,尋找最佳的切入點。如本文對歌德故居中的炊勺的發現。②要精於思考,學會從具體事物中發現和發掘深刻的意蘊,就像作者從炊勺中看到了歌德的非同一般一樣。
例四(08年山東卷實用類文本閱讀):作為一篇評傳性文章,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認識」梁漱溟的?這樣寫對你的寫作有何啟示?(6分)主要是從學問和人格兩個方面去認識梁漱溟的。
啟示有四點。(1)從文體來說,要評傳結合。
(2)選取自己熟悉的材料。
(3)中心內容要體現人物的身份特徵。
(4)通過細節表現人物。
4.綜合理解類。
例五(07年寧夏卷實用類文本閱讀):葉聖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馬,襟懷孺子牛」來自勉。依據傳記內容,探究文中哪一方面已經體現了葉聖陶的「孺子牛」襟懷。請簡要論述。(8分)三個方面:①對子女循循善誘,呵護備至。②對作者、讀者精心扶植,熱情寬容。③對年輕編輯輔導提攜,關心愛護。
三、探究題答題技巧。
就高考而言,探究性試題是具有一定開放性和獨立思考性的試題,要求說出「你的理解」、「你的看法」而在文中找不到現成答案的試題。它不一定都標出「探究」的字樣。
就答題而言,它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與「一千個讀者只能有一個哈姆雷特」的微妙結合。
開放性:其答案是豐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只要符合試題要求,言之成理,自圓其說,也即「個性化解讀」。
限制性:挖掘隱性信息,如「聯系全文」。不能視而不見,偏離命題指向,導致失分。
答題技巧:1、開放性——有觀點2、限制性——有分析3、表述要求
(一)有觀點
1、唯一型(有觀點)所謂唯一,就是表面上問題有兩種或三種觀點,但是只有一種觀點是正確的,考生們只能選擇這一觀點來作答。
2、選一型(有觀點)所謂選一,就是問題有兩種或三種觀點,而且每種觀點都獨自成立的命題,考生們可以任意選擇其中一種觀點來作答。
3、融合型(有觀點)所謂融合,就是問題有兩種或三種觀點,但是每種觀點都不能偏廢,考生們只能融合這些觀點來作答。
4、自創型(有觀點)所謂自創,就是問題沒有直接給出觀點,要考生自己思考並形成觀點作答。
比如:試就本文所說的「通才」問題,舉例談談你個人的看法。要求:聯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比如可以確立這樣的觀點:
(1)我認為通才比專才更有利於人們打開視野,發揮才能,從而將事情做得更好。
(2)我認為通才固然很好,但認准一個專業,成為專才,對人類會有更大的貢獻。
(3)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我認為「通才」是不可取的,這將造成資源的浪費,不利於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探究題觀點來源小結:四種類型(唯一型、選一型、融合型、自創型),面對探究題時,可以先判斷它屬於哪一類型,然後確立觀點,觀點必須明確,態度必須鮮明,觀點的表述多用判斷語氣的句子,比如「我認為……」「我覺得……」 「我贊成……」等。
(二)有分析
分析首先需要依據,探究題型的依據主要有三類,即文本依據、事例依據和理論依據,在把握依據的前提下,再結合觀點進行分析。據此將分析過程歸納為四種類型:
1、觀點+文本
這種探究題的標志性語句是「聯系文本(文章內容)談談你的看法」「你同意作者的觀點嗎?說說你的理由」等。要求同學們要篩選和運用好文本相關內容,注意摘錄或者化用文本的相關字詞句,整合成話,扣緊觀點進行分析。
2、觀點+事例
這種探究題的標志性語句是「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你是否同同意這一觀點,請舉例說明」等,此類題目,分析過程要注意事例的敘述簡潔,分析到位,材料與觀點要相互融合。
例如:試就本文所說的「通才」問題,舉例談談你個人的看法。要求:聯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
答案:我認為通才比專才更有利於人們打開視野,發揮自已的才能,從而將事情做得更好。(觀點)中國歷史上的蘇軾就是一個典型,既通書法繪畫,又曉詩詞文賦,是一個藝術通才,他打破了藝術界限,互相借鑒技巧,創作出許多後人難以企及的藝術佳作。(事例)
3、觀點+理論
答題中的理論常見的有生活理論、文藝理論、寫作理論等,這種分析過程要注意理論精闢概括,理論與觀點相互印證。
4、文本+現實+觀點
這種探究題的標志性語句是「聯系文本(文章內容)結合實際談談你的看法(理由)」等。此類題目,要求同學們要篩選和運用好文本相關內容,還要結合現實進行分析.
(2007山東卷) 22.作者在文章結尾說:「她的世界百米冠軍夢,雖然沒有實現,但在世人心中,奧蒂何嘗不英雄!」請結合奧林匹克精神,談談你的看法。(6分)
☆參考答案「重要的是參與,不是勝利」是奧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現實)奧蒂的「悲劇命運」令人嘆息,但她屢敗屢戰,不向厄運低頭的堅毅和執著,完美地詮釋了奧林匹克精神。(文本)失敗者未必不是英雄,奧蒂雖敗猶榮。(觀點)(聯系原文,結合奧林匹克精神,答出觀點)
(三)有總結
分析之後要進行簡明扼要的總結
四、表述要求:
關鍵是審好題,抓住文本主旨
1.務必要亮出自己的觀點,然後才分析(闡述);
2.採用提綱挈領式,層次清晰,分點羅列;
3.不寫錯別字,避免出現病句。
4.注意安排好字數,答題不超出范圍。
五、一點建議
考生答題時要做融通,在重點突破某一點的同時,也用簡潔的語言把其它的要點帶一下,這樣,就實現了重點突破和多點開花的良性循環。
『伍』 閱讀小說有哪些技巧
1、分析作品結構:開端,發展,結局,高潮;
2、概括作品主題:蘊含於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中,重在理解形象;
3、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徵,對情節,人物,環境的具體描繪及其敘述的語言風格;
4、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義,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
5、欣賞作品形象,賞析作品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6、分析作品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評價評價方面,小說思想是否積極,健康,深刻,與時代精神是否合拍,作者觀點是否正確,是否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批評力量,作者的感情是否真摯,是否符合時代精神和審美習慣;
7、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8、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
9、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陸』 文學類閱讀答題技巧有哪些
文學類文本閱讀
(一)小說
一.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
1.分析作品結構:開端,發展,結局,高潮
(1)分析小說線索:人物,事物;單線,雙線;主線,副線;明線,暗線
(2)概括小說情節: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2.概括作品主題:蘊含於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中,重在理解形象
二.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
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徵:對情節,人物,環境的具體描繪及其敘述的語言風格
故事發展的表現手法:順序,倒敘,插敘
敘述人稱的表現手法:第一,第二,第三人稱
小說特色的表現手法:(營造環境,安排情節,表現主題等方面)鋪墊,襯托,渲染,伏筆,照應,懸念,突轉,抑揚,對比,描寫方式
1.襯托:使主體鮮明突出,主題說明充分,思想表達更強烈
2.懸念:有設懸和釋懸,先設置謎面,適時點破,使讀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滿足
3.抑揚:可使文勢曲折多變,搖曳生姿,增強作品的可讀性
4.對比:形成反差,達到表現人物,凸顯事件,深化主題的藝術效果
5.突轉: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畫龍點睛的作用
6.細節:逼真,細膩,具體,生動的描繪,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7.景物描寫:交代時間背景,渲染環境氣氛,烘託人物心理,推動情節發展,暗示人物命運
三.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義,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
1.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義
(1)體會重要詞句的豐富含義:指代義,隱喻義,象徵義
(2)體會重要句子的豐富含義:語境靈活把握,體會言外之意,揭示文章主旨
(3)分析句子作用:內容,結構
2.品味小說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
(1)品味小說敘述性語言的表現力:講故事,交代情節,交代人物,第一人稱記敘的小說也交代」我「的經歷和感受
(2)品味小說中人物的個性化語言:幽默,莊重;委婉含蓄,直來直去;簡潔,啰嗦;羞羞答答,大大方方;粗野,文雅。有的人物語言常表現地方色彩鮮明,富有生活情趣
(3)品味小說的獨特的語言風格:平實,樸素,冷峻,熱烈,簡潔,明快,曉暢,典雅,清麗,幽默,辛辣,含蓄
四.欣賞作品形象,賞析作品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1.欣賞作品的形象: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1)分析人物外貌特徵,揭示人物性格
(2)分析人物行為動作,語言,揭示人物性格
(3)分析人物心理,揭示人物性格
(4)緊扣故事情節,概括人物性格
2.賞析作品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內涵:作者褒貶的態度,喜怒的情緒,作品的主旨,社會意義
藝術魅力:塑造形象,運用語言,表達技巧的藝術力量
五.對作品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評價
評價方面:小說思想是否積極,健康,深刻,與時代精神是否合拍;作者觀點是否正確,是否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批評力量;作者的感情是否真摯,是否符合時代精神和審美習慣
六.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意蘊:在於故事情節,人物形象,主題思想,語言表述
人文精神: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精神文化的珍視,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七.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
1.創作背景
(1)宏觀:政治格局,審美情趣,價值取向
(2)微觀:作者的心境,影響心境的因素
2.創作意圖:挖掘作品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八.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1.答題指向不是單一的,是多向的,不是單層次的,是多層次的
2.答案不是唯一的,需發現作品的豐富內涵和深層意義
3.試題是半開放的,有一定的開放性,但不是漫無邊際
九.規律探討
1.整體感受,把握主題:開端,發展,結局,高潮,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2.緊扣文本,理清細節:概括故事情節,理解情節的作用
3.篩選信息,全面概括:從人物行為,語言,心理,細節描寫方面篩選,按不同性格特點分類
4.依據要求,簡明表述:分條表述,概括分類,適當分析
(二)散文
一.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
1.分析作品結構
(1)整體結構:把握線索,分清層次關系(並列,遞進,因果,轉折,總分總,總分,分總)
(2)照應結構:首尾照應,前後語意照應
(3)過度類結構:承上啟下,統領下文,總結上文
(4)開頭段落作用:a.綜合句
1)結構的作用:點明主旨,引起下文,為下文做鋪墊,點題,交代事情起因
2)內容:考慮開頭時對象表情達意的作用
3)表達技巧:首選修辭
b.單一句:開頭結構的作用
2.概括作品主題
(1)對段奕的概括
有中心句抓中心句,無中心句抓關鍵詞,標志詞,過渡詞
(2)對層意的概括
(3)對作品主題的概括:通過寫什麼表現了什麼思想感情
二.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
1.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徵
情感表達方式:通過記人,敘事,寫景,狀物表達
材料選擇上:通過聯想
體裁上:以小見大重視真實
2.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現手法
表達方式: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情感表現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懷,欲揚先抑,以小見大,虛實相生
情景描述方式:鋪墊,象徵,對比,映襯烘托,動靜結合,以動寫靜
常見修辭手法:比喻,擬人
(1)分析表達方式
肖像描寫:表現人物特徵,以形傳神
動作描寫:表現性格特點
語言描寫:言為心聲,表現性格特點
心理描寫:揭示人物內心世界
細節描寫:准確,傳神,鮮明
工筆細描:精雕細刻,纖毫畢現,具體生動
白描:簡筆勾勒,簡潔,准確,傳神
景物描寫: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寄託感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形成強烈的感染力量
間接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志,蘊含含蓄
插敘:豐富內容,深化主題,曲折有致
倒敘:設置懸念,引發興趣,波瀾起伏
敘後議論:畫龍點睛,點名題旨
比喻說理: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2)分析表現手法
象徵:引申事理,形象含蓄,意義普遍
鋪墊,製造氣氛,層層推進,水到渠成,形象鮮明
抑揚:印象強烈,增強藝術效果
托物言志:能給人留下思考的餘地
白描:突出事物神韻
虛實結合:凸顯事物,景物特點,集中揭示題旨
借景抒情:含而不露,意境悠遠
開門見山:直入正題
襯托或渲染:為行文設置鋪墊,營造氛圍
點面結合:反映事物全貌,突出重點,表達事件的普遍意義和特殊意義
以小見大:感人並且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
懸念:使人產生關心事物發展或人物命運的心理活動,引人入勝
伏筆:前後連貫,結構嚴謹
聯想想像:形象豐滿增添藝術表現力
動靜結合:互相襯托,相得益彰
對比:突出特點,形象鮮明
(3)分析修辭手法
比喻:使事物生動形象,給人鮮明深刻的印象,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比你:使人或物生動形象,表達親切,有情趣,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
借代:使語言生動形象,簡潔明快,收到新穎別致,幽默風趣的效果
誇張: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徵,給人以啟示,表達感情強烈,增強生動性和感染力
對偶:節奏感強,有音樂美;表達集中凝練,比照鮮明
排比:一氣呵成,節奏鮮明,突出強調,長於抒情,內容集中,增強氣勢
反復:感染力強,承上啟下,多次強調,給人深刻印象
設問:提示注意,突出強調,引起思考,是回答有說服力,增強表達效果
反問:表達鮮明,起強化語氣作用
三.體會重要語句豐富含義,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
1.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義:豐富內涵義,隱喻義,象徵義
2.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平實,華麗,自然,明快,含蓄,深沉,幽默,辛辣,憤激
四.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1.形象
(1)外在特徵:形態,聲音,色彩,氣味
(2)內在特徵:性格,本質,精神
(3)作者的愛憎情感
(4)理解形象與環境的關系
(5)手法:對比,襯托,動靜結合,抒情手法,修辭
2.內涵
(1)了解作者情感傾向
(2)整體把握內容思想,時代背景
(3)把握詞語,如「我認為」等
五.對作品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評價
價值判斷:時代精神,人文情懷,道德情操
審美取向:對真善美的追求,對假丑惡的摒棄,對正義光明的歌頌,對黑暗邪惡的批判,對弱小者的悲憫,對恃強者的憎惡
六.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中國人的傳統心理特徵
(1)勤勞節儉,自強不息
(2)求同務實,謙和持中
(3)家庭為重,親疏有別
(4)倫理為綱,尊卑有序
2.當代中國人的民族心理特徵
(1)愛國愛家,關心社會
(2)義利兼顧,禮貌文明
(3)勤奮朴實,勇敢謙和
(4)標新立異,敬業樂群
3.人文精神
(1)人性:人的尊嚴,即廣義的人道主義
(2)理性:對真理的追求,即廣義的科學精神
(3)超越性:以人為中心,關心人,愛護人
七.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
宏觀:政治格局,審美情趣,價值取向
微觀:作者心境,影響心境的因素
八.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多角度挖掘內涵,獲得獨特的感受和內涵
九.規律探討
1.高屋建瓴,突破主旨
2.讀懂題面,扣緊題眼
3.藉助語境,搜尋答案
4.綜合分析,簡明概括
5.辨明手法,明確作用
我把高三復習資料中精髓的部分都為你逐字打出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柒』 高中語文文學類文本閱讀答題技巧全面解讀
你好,我任教語文將近11年,關於語文閱讀理解的學習方法,要抓住兩個個重點。
1、閱讀理解主要考察閱讀能力,閱讀能力是一個籠統的概念,閱讀包含閱讀速度、閱讀理解力、整理歸納分析能力等,語文、英語閱讀在閱讀速度、歸納提取重點兩個方面表現得更明顯。
由於大家平時對快速閱讀接觸不多,可以通過直接訓練,訓練大腦和眼睛的協調能力,去年,有學者推薦《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作為假期學生學習計劃中,以為軟體練習30個小時就能使閱讀速度提高5-10倍左右,學習每天練習1-2個小時,兩個星期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普通人300字每分鍾左右的閱讀速度會達到3000字每分鍾的閱讀速度,記憶力也相應的快速提升。這個建議得到了中央教科所心理研究室原主任、多年從事腦心理研究的專家朱法良的高度認可,目前我們學習很多班級開展的假期速讀速記訓練課程,用的就是《精英特快速閱讀記憶訓練系統》。
2、為了節省時間在做閱讀的時候應該切忌:
(1)閱讀時不要逐字逐句的翻譯,這樣會導致閱讀速度的降低,要快速閱讀整篇文章,把握文章大意。
(2)不要一句話反復閱讀,即閱讀時碰到一時不理解的句子就一遍一遍地沉浸在閱讀那個句子當中,反復琢磨。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因為要選對答案並不意味著對原文的每個句子都要讀懂,抓住一些重點句子就夠了,正確的做法是,以理解整個段落和整篇文章為主,在涵蓋出題點的句子上用心捉摸。上文中提到的《精英特速讀記憶》,超級速讀訓練同時就順帶訓練了記憶,而超級記憶部分的思維導圖對全面閱讀文章後,抓出文章脈絡和重點有良好的作用。所以建議大家可以嘗試著學習一下。
如果是正在考試或者正在忙著備考的學生,我建議學習一下《精英特》,能夠提高記憶力和學習效率,《精英特速讀》也是我們協會認可的。希望你早日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