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作家白描小說在線閱讀
1. 白描工作經歷
在70年代末,我曾在陝西師大進修和教學,期間撰寫並發表了《論〈詩經〉的成因——兼與劉念先教授商榷》、《豪邁悲壯的英雄頌歌——論杜鵬程的小說創作》等研究論文。隨後,結合教學與編輯工作,陸續發表《論路遙的小說創作》、《柳青的追求和創造》、《我讀〈延河〉新人新作》、《還是要開放,還是要面向生活》、《熱鬧與寂寞》等文學評論。在這一時期,我還出版了小說和報告文學作品,如1988年出版的長篇小說《蒼涼青春》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評論,在北京、西安兩地分別召開作品研討會,給予了該作品較高評價,被譽為「知青文學的又一次超越」。
1982年,我調入陝西作家協會,擔任《延河》文學月刊社小說編輯,次年成為小說組組長。1984年,我擔任《延河》文學月刊社主編,1985年又兼任陝西作協書記處書記。1991年,我從陝西調入北京,擔任國家外國專家局主辦的《國際人才交流》、《專家工作通訊》兩刊編輯部主任,1992年擔任兩刊副總編輯,1993年擔任中國國際人才交流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兼兩刊副總編輯。
1999年7月,我調入中國作家協會,擔任魯迅文學院副院長至今,致力於文學創作與研究,以及文學交流與傳播的工作,不斷推動文學事業的發展。
(1)陝西作家白描小說在線閱讀擴展閱讀
白描是中國畫技法名,指單用墨色線條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畫法;白描也是文學表現手法之一,主要用樸素簡煉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詞藻修飾與渲染烘托。
2. 白描的人物簡介
原名白志鋼。陝西涇陽人。中共黨員。1976年畢業於陝西師范大學中文系,後留校任教。1982年調陝西省作協,曾任《延河》文學月刊主編,省作協書記處書記。1991年調北京,歷任國家外國專家局《國際人才交流》、《專家工作通訊》雜志編輯部主任、副總編輯,中國國際人才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等。1999年調中國作協任魯迅文學院副院長,編審。曾任全國魯迅文學獎報告文學評委會副主任,馮牧文學獎、莊重文文學獎、徐遲報告文學獎等獎項評委。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客座教授。1973年開始發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蒼涼青春》、《人獸》,長篇紀實文學《荒原情鏈》、《陝北:北京知青情愛錄》,中短篇小說集《恩怨》以及報告文學、文學評論、散文等約300萬字,任《遭遇昨天》等多部電視連續劇編劇。報告文學《一顆遺落在荒原的種子》1992年獲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