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導中學生閱讀鑒賞小說
A. 老師該如何指導學生閱讀名著比如《西遊記》、《水滸傳》
我作為家長,發現孩子在閱讀方面缺乏方法,我經常這樣指導他,效果明顯。他每次語文考試,閱讀題失分比較少。
一、有選擇地挑選名著或佳作進行閱讀。聽說不同年級都有參考書目,且與考試有關,所以,有選擇地閱讀,十分必要。
二、閱讀時,可以根據平時老師教的方法去進行摘錄好詞好句、故事梗概、寫讀書後記。比如閱讀《西遊記》、《水滸傳》時,重點要學習作者如何進行人物描寫:明白外貌描寫、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最能形象地刻畫出人物特徵。
三、閱讀完每個章節、每個故事之後,分析一下構思,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比如,在閱讀《西遊記》、《水滸傳》這類人物眾多,故事及情節比較復雜的名著時,要記住故事中的全部人物特徵、人物形象是不可能的,我們須邊讀邊做記錄,學習作者如何設置鋪墊、如何高潮迭起、如何柳喑花明。
四、分類閱讀,把不同體裁的作品分開收集,並有計劃地進行閱讀,切忌只憑喜好,一味地只讀某類名著。看名著不在乎多,不在乎雜,重要的是全面了解。比如,散文,挑五六本有代表性的來閱讀,就可以知道其章法和風格。
五、科學把握時間,勞逸結合,注意閱讀的姿勢、注意保護視力。
這個問題我有實踐經驗,因為過年疫情在家,就一直在陪孩子讀經典名著。我用了4個技巧,孩子 從不懂,到想懂,再到想讀,最後重復讀 ,其中就包括《西遊記》、《三國演義》等。
1. 想辦法引起孩子發問。 不叫孩子讀書,而是我和他爸爸經常在他面前說一點書里的故事,尤其是帶成語的典故。
比如,我們會聊草船借箭里的周瑜和諸葛亮是怎麼較量的,曹操又是怎麼中計了。
孩子聽我倆聊得起勁,就很想參與,可是他又不懂,就開始問我們。
2 .不從頭讀書,問到哪裡讀哪裡。
孩子問到哪裡,我們就給他看哪裡。不提讀書的事,只是告訴他我們是從這里看的。很多父母喜歡讓孩子從頭讀書,我們覺得開始讀書時,沒有必要,因為興趣更重要。
孩子看了故事自然就會發現有些地方是前面講的,要看懂得往前看。比如周瑜是什麼身份?他為什麼跟諸葛亮不對付?
3. 看不是目的,理解和感悟是關鍵 。
孩子看完書後,我們會一起討論人物關系,人物性格,如果你是那個人,你會怎麼做?
例如,周瑜與諸葛亮不對付,是因為什麼?說明周瑜是個什麼樣的人?如果你是周瑜,你覺得怎麼做才更聰明?
4 .閱讀是輸入,分享是輸出,也是真正有所得 。
通過以上三步,我們發現孩子很愛《三國演義》,而且,他經常重復讀同一個章節,這讓我和他爸爸特別欣慰。
重復讀,才說明他真的愛上了。為了讓他更進一步,我們又開始引導他跟我們分享他讀的故事。
例如,有時候我們故意開一個頭,然後說自己忘記了後面的內容,孩子就會很熱情地跟我們把接下來的故事講完。
總之,閱讀對孩子成長來說很重要,但是千萬不能為了閱讀而閱讀,這樣很容易讓孩子對閱讀失去興趣。
一定要注意, 閱讀是因興趣而讀,因讀而有所思,因思而有所得。
我讀書的經驗是找到最簡單的、最容易記住的、最有趣味的地方作為切入點,慢慢地擴大。供參考
西遊記,唐歌頌,
印度取經文化揚!
我國大唐極興勝,
世界各國皆尊敬!
水滸傳,人民頌,
梁山英雄記心中!
社會 人民來推動,
時代將他來歌頌!
最好是和學生一起讀,每天分享閱讀感受,這樣學生就不會把讀名著當做是任務,而是真真正正的精神享受。老師和學生一起讀,有助於改善師生關系,在這個以灌輸知識為主的教育體制中,如何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已經成了一個值得商討的問題。
首先《西遊》《水滸》無疑是優秀的古典通俗文學名著,學生不僅能在其中學到很多 歷史 文化知識,還能提高寫作技巧,豐富自我的人生觀與世界觀。
但也存在一個問題,這兩本書是明代作品,由於時代差異,小說中存在一些與現代法律,道德規范沖突的情節與理念。比如《水滸》里梁山好漢快意恩仇,殺人放火的橋段、《西遊記》中取經途中闖關歷劫,降妖除魔時出現的暴力手段(如八戒沙僧摔死黃袍怪的兩個孩子等)。
對於這些故事,老師一定要正確引導,要向學生闡明書中的特殊 歷史 背景,明白這些暴力行為是反抗階級壓迫或非和平環境下維持生存的非常手段,需辯證看待,不可盲目模仿。
先找出經典場景與學生共同閱讀和分析,培養興趣後可讓學生按計劃自己閱讀,寫心得,並與他人分享。
去年剛碩士畢業,修過新聞學與 歷史 學。不隱藏地說,我是上了大學之後才開始大規模看書的。慚愧的是到現在我都沒有把四大名著看完。真的,有時候翻起來很無趣。隨著年齡漸長,對經典越來越有興趣,感覺讀出了很多不一樣的意味。
針對學生,該如何培養其閱讀的興趣才是擺在第一位的。對於名著背後的 歷史 北京以及針對名著所形成的學術研究,這些對於中學生來說,可能接受起來會比較困難。但是對於內容本身,是具有故事化色彩的,如果以講故事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樂趣,就很重要了。
演繹。學生喜歡此類活動,針對某一章節或某一情節,學生自由發揮,將其演繹出來。在准備的過程中,相信學生對名著會看得更深,會拓展自己的想像力。
寫作代入法。以某一個人物為主角,探討他的所作所為。假定自己就是經典中的某個人物,我會怎麼做。這也是一種頗為有趣的方式。在此基礎上,再來探討自己的想法為什麼和經典中人物的做法不一樣,這就可以更好的和 歷史 背景,作者想表達的 情感 聯系起來了。
針對《西遊記》中著名的情節,如三打白骨精,角色特徵明顯,可以組織學生閱讀並進行演繹。討論其中各人的性格特點,人際關系,都是很好的角度。
從故事化上升到人情,可以一層剝一層。引導學生閱讀名著,絕不僅僅是閱讀一遍內容這么簡單。更需要引導學生去理解,激發 探索 的慾望。若學生們針對一個問題互相爭論了起來,那引導肯定就是成功的。
供討論,謝謝!
做為一個老師,一定要會教學生。如今,真的有許多的老師不具備教學生的能力,甚至是濫竽充數。
對有能力的老師來說,都是懂得並掌握如何指導學生讀好名著的。
他們知道,名著與非名著的讀法是截然不同的。後者粗讀一下,至多再稍細的讀一下就可以了。前者則要三讀,即:粗讀,細讀,精讀。像《西遊記》《水滸傳》這樣的名著,就的五讀,加上深讀,悟讀。形象的說,讀名著很象談情說愛。
粗讀是首次見面,不能冒失,就翻閱丶瀏覽一下,以獲得第一印象,入眼了,就約下回。自然,名著都是沉魚落雁和閉月羞花,誰看了都不會不回頭的。
細讀是第二次握手,帶著渇望,帶著心儀,也帶著激動,很想仔細看看,恨不得一下子看個夠,看個透。可是,這可急不得,必須有一個過程。即使把五官全變成眼睛,也細不到透徹的地步。這里有個很有趣的細節順便說一下。那就是,名著真的像美人,你喜愛她,她也喜歡你。總有種種神情留給你。這就妥啦——
三進「山城」—精讀啦!精讀就是汲取精華,把精彩的語言丶情節丶故事等等,都提取出來,標示出來,摘錄下來,貯存在腦子里。這時候,你一定有一種沖動,就是想把那名著吃進肚兒里。這就進入——
第四步了,深讀。怎麼深?就是反復揣摩那些精華之中的精髓,並摳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一旦找到了內在聯系,你就會順理成章的踏上悟讀的台階。
悟讀,就是把名著中的人事物和情理法,與 歷史 的現實的 社會 相對照,悟出真諦。悟得新意,悟成至寶,使之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它為我用。
可以肯定,有能力的老師都會循序漸進的教導學生學好名著,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名著是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是值得永遠流傳的巨著,其實我一直認為名著的話讀一遍沒有什麼感覺,要多讀長讀。作為老師的話,如果指導指導學生讀名著的話,最開始應該是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開始讀簡要本最好,只有有了興趣,學生才願意繼續深讀下去。
同時如果讀完整版的名著,老師應該先列一個提綱,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知道注意什麼,抓住什麼重點。當學生讀過一遍之後,如果他有興趣會繼續讀,那麼這個時候就不需要老師進行指導了,完全可以憑著學生自己的興趣進行閱讀
B. 如何引導學生鑒賞高考小說環境描寫
在上《林黛玉進賈府》前,我發現有的學生竟然不知寶玉是男的還是女的,這一現象讓我大吃一驚,因此我調查了我所任教的兩個半的學生名著的閱讀情況:有90%的學生不讀名著,其中喜歡看但沒有時間看的佔60%,太長了的佔20%,太難了看不懂得佔15%,其他佔5%。這一結果真是令人吃驚。名著是中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名著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們更好地了解寫作與文化。但當下的中學生名著讀得越來越少。經典名著在中學生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次要的角色。名著之中的審美意義、價值判斷均可對中學生的成長產生重要作用,而在當下,名著的這一引導作用以及其他教育功能,在漸漸被削弱。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媒體信息的沖擊。網路、電影、電視、游戲以及、FLASH、卡通等等現代資訊就在他們的身邊,對他們造成無時不在的影響和誘惑,加上青春期愛動的心理,使他們很難靜下心來讀這些名著。在實際工作中,我發現許讀學生課外閱讀少,有一部分學生有課外閱讀的習慣,可他們經常拿起的是漫畫、時尚讀物、言情武打小說、網路小文學。正如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教授說:名著普及困難有很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名著歷史發生久遠,喚不起共鳴,而且社會影響嚴重,很少人能精心欣賞這些巨著。年輕一代比較自我,社會上流行的東西對他們影響較大。
其三是閱讀條件的限制。城市中學的條件可能要好一些,但一些鄉鎮中學、農場學校,由於受多種條件的限制,學校的藏書少得可憐,都是一些老掉了牙的舊書躺在那裡,每個人都有愛美之心,學生也不例外,新書界的學生就多,而名著多時一些舊書,自然少人問津。
其四是我們的語文教學要為此負責。語文教學總是把選入中學教材的名著片斷解剖得支離破碎,分析出許許多多令人意想不到也聯系不上的意義出來,以致於學生對名著望而生畏,敬而遠之。他們產生了名著讀不懂,只有長大了之後才能讀的心理。
一味的指責學生不讀名著時沒有道理的,從這次調查反思我發現,中學生閱讀名著,教師的引導意義非常重大。
葉聖陶先生說:學生須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以訓練之。最終目的為: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之訓練必做到此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要想實現這一教育目標,開展課外閱讀,特別是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接觸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名著,確實是非常必要的。 課外閱讀文學名著,不僅可以有效的訓練學生的語感,更重要的是,通過課外閱讀,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教會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學生面對大部頭作品,往往產生畏懼心理,難以長期堅持下去,我們的閱讀目標也往往難以實現。所以使我們要急於解決的問題。
1、引導學生充分認識閱讀名著的重要作用。
1)名著是過去文明匯聚和文化的記憶和希望的表達,更是反映一個社會生活的縮影,是文化傳播、社會教育、歷史借鑒和人類研究等等的體現,是歷代聖賢名士的智慧精華,是世界文化的精髓,使全世界人文精神的熏染、人格的構件、喜歡的生成、環境的優化、傳統得傳承。學生閱讀名著多少都會受到經典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對發展思維、培養林干、孕育創新能力、培養人文素養有著巨大的作用。
2)新課標要求增加閱讀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名著大多語言優美,並代表一個時代的文藝、文法,經常讀,自然能融會貫通,繼而應用自如,語文能力自然有所提高,能做到下比如有神。
2、幫助學生選書
教師要給學生有目的的幫助和指導,要充分考慮學生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名著,啟發學生閱讀的慾望。如《西遊記》、《水滸傳》、《魯賓遜漂流記》、《紅樓夢》等作品真實的反映較長時段的典型化生活場景,從中易於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而這些作品中的許多生活場景描寫,運用了豐富的語匯,能體現出作家作品的風格,應到學生總結可以使學生有多方面的收獲。
別林斯基說過: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的書,比不讀還壞。可見選擇閱讀的重要。讀書應力求廣泛地閱讀,包括閱讀中外名著、報刊雜志等,要有一定的閱讀面和量的積累;同時要有選擇,力求質的突破。要選擇思想健康、文質兼美、知識性強的讀物,只有讀好書,才能陶冶情操,凈化思想、提升修養。目前語文教材有許多課文節選自名家名篇,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節選自《水滸傳》、《葫蘆僧判斷葫蘆案》節選自《紅樓夢》等,可從課文引伸去介紹閱讀四大名著,這都是一般適宜中學生閱讀的名著;教授《我的叔叔於勒》後可推薦閱讀莫泊桑的小說集,學《競選州長》後看馬克·吐溫的小說,學《變色龍》後看契訶夫的其他小說等。
3、教師要指導學生讀書。
1)科學的閱讀方法會收到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教師首先應教會學生瀏覽、泛讀、略讀、精讀、品讀等方法,並指導學生根據閱讀內容和閱讀需要來確定閱讀方法。有的書淺嘗即可,有的書可以狼吞虎咽,有的書則須咀嚼消化。知識性讀物可泛讀和略讀;文質兼美的佳作可品讀和精讀;新聞評論,只作一般了解,則宜瀏覽。
其次,還要讓學生養成邊讀邊思考、勤動筆的習慣,對所讀內容進行比較、鑒別、評價,尋找、篩選相關的信息。
2)教師應幫助學生選擇讀書的內容。即使是名家名作,其中也難免有糟粕或落後的東西,教師應讓學生避其糟粕,讀其精華。
4、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吸收。
1)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吸收作品的寫作方法和優美詞句。
2)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吸收作品中的優良道德、品德觀念。
3)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分辨書中言論、人物及其言行的是與非,並用於指導自身的言行。
5、教師要組織鼓勵學生交流運用。
1)教師要善於發現並及時表揚鼓勵學生運用各類課外閱讀所得知識的行為,哪怕是一個詞、一句話。
2)可以組織各種交流活動,比如:課外閱讀知識競賽,你問我答,交換心得體會或讀書筆記等方式。
3)教師要善於發現並及時表揚學生自覺或不自覺運用課外閱讀所得知識的行動(無論口頭或書面),同時自身要做好學生的榜樣示範作用。
總之,在名著閱讀中,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師生互動,合作探究,這樣才能是名著走近學生,讓學生喜歡名著。
C. 如何提高學生的小說鑒賞能力
《語文課程標准》總目標提出:「中學生要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中考閱讀題更側重的是閱讀能力的測試,這也充分體現了對中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視程度。在中考語文答題過程中,現代文閱讀歷來是學生失分最多的地方,尤其是近幾年現代文閱讀偏重於主觀表述題,由於答題不得要領,學生失分頗多。
一、明確閱讀的重要性
拋棄錯誤的認識
現代文閱讀能力是體現語文實際能力的重要窗口,閱讀能力反映一個人語文能力的高低以及學生今後是否能適應進一步學習或工作的需要。閱讀教學始終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所佔的比重最大,不僅如此,閱讀還是識字積詞、擴大知識面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泉州市語文中考現代文閱讀佔了40多分,它直接決定了學生升學的命運。同時,還要讓學生改變語文只要死記硬背或臨場發揮就好了的錯誤認識。讓學生們認識到閱讀是一種復雜的高層次思維形式,做到勤於動腦、動手進行積極思維,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才能提高閱讀能力。
二、明確閱讀要求
養成閱讀習慣
要想提高學生現代文閱讀能力,首先讓學生明確《語文課程標准》中對現代文閱讀的一些基本要求。1.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鍾不少於500字。2.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3.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4.能夠區分寫實作品和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5.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6.閱讀科技作品,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7.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並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8.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9.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課文的基本說明方法。10.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語言上的難點;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學常識。
教師讓學生明確以上這些對於現代文閱讀的基本要求,在做閱讀題時就會有針對性,就能胸有成竹,有的放矢,不會像無頭的蒼蠅到處亂叮。學生明確了閱讀的要求是邁出了培養閱讀能力的第一步。只有學生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閱讀教學才能事半功倍。閱讀教學中,我按照《語文課程標准》中對現代文閱讀的一些基本要求,以教材為範例,把方法交給學生,讓學生運用掌握的閱讀方法去閱讀,使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者變為主動的研究者、探索者,放手讓學生去讀,去品,去悟,進而在認真反復的品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對課文的理解,體會和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的真情實感,品味文章的精妙之處。學生少走了不少彎路。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也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巧」。對於這個「例子」廣大教師要給學生質疑解難的具體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具體途徑。
同時,要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就要致力於對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培養學生閱讀的良好習慣,首先是預習,孔子雲:「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才能夠發現問題,然後在課堂上等待老師答疑解惑。其次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學會「標注」,如對關鍵性字詞、重點語句等進行圈、點、勾、劃。遇到不懂的字詞、語句也要標明,不怕查工具書,不怕請教老師或同學,養成這些好習慣。此外,必須在書本的空白處隨手寫上閱讀心得、聯想、疑惑等,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真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做到及時發現問題,提出疑問,在疑問中積極展開思維,反復琢磨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思想內容,最終,形成自己的見解。古人也曾說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一直要求學生要多讀,雖不能讀到百遍,但至少也要讀三到五遍,從瀏覽到精讀,由淺到深,循序漸進,無論通讀、翻讀、查讀、跳讀,注意力越集中,目標就越明確,效果也就越明顯。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過程中,還要強化學生的生活實踐,把閱讀與生活體驗結合起來,把學課文與學生活、學做人結合起來,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在閱讀和應用實踐中掌握閱讀的方法,提高閱讀的能力。
三、重視名著閱讀
厚積才能薄發
閱讀教學僅靠課本內容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延伸學生閱讀的廣度和深度,增強學生的文化積淀,充實學生的文化底蘊,才能使學生具有豐富全面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准》要求初中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並在課外閱讀建議中列舉出14部名著,其中童話、寓言各2部,詩歌1部,散文1部,長篇文學名著中國3部,外國5部。
2004年以來,泉州中考語文試題對名著閱讀的考查一年比一年更重視。考查范圍集中在六部中外名著,內容豐富,形式靈活,題型多樣。
名著以其無與倫比的文學價值與思想價值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尤其在現代,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推進,中考制度的不斷改革,閱讀名著已成為中學生學習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作為中學語文教師,必須充分認識閱讀名著的重要性,並將名著閱讀訓練系統化、科學化。每學期伊始都要求同學們購買名著或借閱名著,並做好不少於20篇的讀書筆記。由於學生素質不同,教師可以給語文底子稍差些的同學規定閱讀任務。也可以讓這些同學口述某些章節的內容和自己讀了這篇文章之後的感受,或者問問,讀了這篇文章,你感觸最深的是什麼?在同學口述的過程中教師給予指導。對於文學功底較好的同學,老師要求這部分同學詳細地寫出自己的讀書筆記,及時展覽優秀的讀書筆記。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鑒於此,我挑最精彩的名著情節,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鍾開展講名著的活動,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慾望,提高大家對名著的認知度。在多媒體教室,尋找名著中相應的視頻播放供同學們觀看,加深名著在他們腦海中的印象,讓學生對名著感興趣,效果還是不錯的。筆者細心發現不少學生,如果能夠喜歡閱讀名著,認認真真讀完我們推薦的名著,認認真真的寫好讀書筆記,那麼做現代文閱讀題,就如庖丁解牛,游刃有餘。所以說,厚積才能薄發。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現代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不懈。在八年級這個階段,學生面臨地理、生物會考,大家壓力相對較大,老師要留出一定的時間督促學生閱讀,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會有一定的閱讀效果。誠然,只要我們在工作中勤於總結,積極探索,不斷進取,定會找到更好的方法、途徑,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有趣,才能快速提高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