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明清小說的閱讀體會
❶ 明清文學,一個特別的存在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明清文學,說起明清文學,您能想到什麼呢?也許是四大名著,或許是納蘭容若的詞,又亦或者是曾國藩的家書等等,明清文學,在歷史上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引用狄更斯的一句話就是「這是一個最 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那它的文學也是這樣嗎?下面,我就學習明清文學的學習談一談體會。
學習明清文學,需要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說起古代文學史,要開始從我們的源頭說起了,上古時代的神話傳說,先秦風格的諸子散文,唐的詩,宋的詞,元的曲,明清的小說。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能感受到諸子百家的風格迥異,魏晉的「風清骨駿」,漢的典雅雍容,唐的大氣華貴,宋的哲理斯文,那麼明清文學呢? 我認為明清文學顯得更加樸素,更加接地氣,比較平民化,世俗化,少了富貴溫柔鄉的繁盛,更多以市井平民生活為主要內容,更貼近社會世俗。
但就是這樣的一個時代,不論是小說,還是戲曲,都取得了碩果累累。「人生若只如初見」,初次見到明清文學,在那裡,我讀到了四大名著,見證了《臨川四夢》的明代傳奇,體會到了豪情抒悲憤的楊羨詞。讀到了《牡丹亭》,感受到了杜麗娘覺醒的青春和人鬼相戀後的愛情甜蜜。讀到了納蘭容若「清麗婉約,格高韻遠」的詞,感受到了他的才華橫溢和細膩情感。我想,明清就是一個集大成的時代,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一個文化成果積攢的時代,但最後鴉片戰爭的開始,給文明造成了不可磨滅的毀滅。然而明清的文明是獨特的,中外文明的交融與沖突給明清文學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糅合了前世今生的傳奇佳話,同時也帶來了新領域綻放的生機,這不正是一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時代嗎?
學習明清文學能獨善其身,修身養性 。「初聽不識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這句詩正是我學習明清文學的體會,回頭再來看明清文學,就別有一番風味了。舉幾個例子,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樣的詩句讓我體會到世事變遷,那些名垂青史的故事已隨風而去了,是不是可以拋開太多的刻意,時間彷彿凝固,不必耿耿於懷的感慨,有種無語言表的悲壯。 讀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我能學習到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勤勉進取的人生態度以及承受考驗的意志和毅力,讀曹雪芹的《紅樓夢》,我能感受到賈寶玉追求自我的個性解放,讀施耐庵的《西遊記》,我能體會到孫悟空嫉惡如仇的氣魄。我想,明清文學對於我們來說,是能夠修身養性的知識燃料,同時這也是當代大學生學習明清文學的必要性。
學習明清文學需要刻苦鑽研,吸取養分 。對於我們來說,也許明清文學已經離我們有點遙遠了,這時就需要我們深入進去,同時要「取其精華」。明清文學題材非常豐富,內容多樣。既有利於我們了解當時的世態人情,也有利於引導我們深入生活,了解民生,豐富感受。明清文學內容更多指向世俗生活,全面展示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應該多多了解社會人際關系,展現時代風雲,描繪生動細膩的社會生活畫卷。 明清文學還有對理想社會的探索,可以讓我們更多發現生活的真善美,為塑造美好人格、理想社會提供更多的可能。
❷ 明清小說的特點
題材豐富多樣、注重人物形象塑造。
1、題材豐富多樣:明清小說涵蓋了各個方面的題材,包括歷史、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等,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各個方面。
2、注重人物形象塑造:明清小說中的人物形象鮮明,特點突出,注重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追求個性化和典型化。
❸ 有關明清小說的作文300字
今天是周六,我做完作業,看見媽媽在做飯,我非常好奇,於是就走過去,對媽媽說:「您在做什麼飯。」媽媽說:「在做炒米飯。」我很高興,因為我最喜歡吃炒米飯了。
這時我非常想學如何做炒米飯。於是,我對媽媽說:「您可不可以向我說明一下炒米飯怎麼做?」媽媽回答:「當然可以了。」媽媽講:「第一,先蒸好米飯;第二,要切好胡蘿卜和蒜苔;第三,炒兩個雞蛋;第四,把菜放進鍋里一塊兒炒;最後,再把米飯和雞蛋放進去,炒一會兒。香噴噴的炒米飯就做好了。」
我對媽媽說:「我把餐廳里的小刀也拿來上陣。」不過我感覺好象把蒜苔和蘿卜切成那麼一點兒還真不簡單。我不太想切了,這時,媽媽說:「久練才能熟,切菜也一樣。」我聽了,又拿起刀子切了起來。
第二天我又去練習,發現在短短的五分鍾內我就能切許多了。中午我看星光大道電視節目時,一個廚師能把一個胡蘿卜削成一個小鳥真漂亮,我想他一定練了好長時間,這大概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
通過這兩件事,我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做事要腳踏實地,在今後,願生活越來越快樂。
❹ 明清的小說有什麼特色
明清小說,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不僅在形式上呈現出白話夾雜文言的獨特特點,更在內容上展現了豐富多樣的風貌。
明清小說在故事結構上,已經具備了現代小說的三大要素:人物、情節、環境。作者們在構建故事時,能夠清晰地呈現出情節的發展脈絡,以及人物性格的塑造,使得作品既具可讀性,又富含深意。
在內容方面,明清小說展現了百花齊放的多樣性和廣泛的社會關注。從歷史、神話、傳奇到志怪、武俠、言情等各類題材,應有盡有。其中,反映當時社會面貌的作品佔了相當比例,這些作品不僅描繪了社會的風土人情,也深刻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矛盾與問題,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意義。
明清小說的特色還體現在其語言上。作者們巧妙地將白話與文言結合,使得語言既通俗易懂,又不失文采,既貼近生活,又具有文學性。這種獨特的語言風格,為明清小說增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使其在文學史上獨樹一幟。
總體而言,明清小說以其豐富多彩的題材、深入淺出的語言、嚴謹清晰的結構,展現了這一時期獨特的文學風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些作品不僅豐富了當時的文化生活,也為後世文學創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學價值和研究價值。
❺ 閱讀明清四大小說的讀後感
閱讀了《儒林外史》,我深深陷入深思。作家吳敬梓向我們概述了一篇諷刺意義的小說,諷刺了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毒害,當時因熱衷功名富貴而造成的極端虛偽、惡劣的社會風習;刻畫了一個個生動形象,栩栩如生的人物,而不愧被魯迅先生評為「如集諸碎錦,合為帖子,雖非巨幅,而時見珍異。」 「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這是儒林外史的開頭,卻是整個文章的中心。當我初讀此書時,第一句看到的便是這句話,當時我卻百思不得其解,並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也不知道《儒林外史》故事與這句話有什麼關系,於是沒有去在意,而看到後面,為了財富,為了金錢,讀書人們可以廢寢忘食地讀書。可以從黑發垂髫考到白發蒼蒼:八十歲才中了狀元的梁灝,花白鬍子還是「小友」的周進,考了幾十年一朝中榜,歡喜瘋了的范進……《儒林外史》的這些人為了功名利祿,消得人憔悴。當時那腐朽的封建科舉的害人的制度,迫使著讀書人們為享有巨大特權而誘使他們一心去追求名利。是啊,富貴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見了功名,便舍著性命去求它,等得到之後,又味同嚼蠟。自古及今,哪一個能看破? 當然,「世人皆醉我獨醒,舉世渾濁我獨清」的人在儒林中也不是沒有。王冕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從小就因為家境貧寒而為鄰人放牛。在牛背上,他仍舊博覽群書,更自學成為了畫沒骨花卉的名筆。此後,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知縣財主都來索畫。但王冕性情不同,不求官爵。朝廷行文到浙江政司,要徵聘王冕出來做官,他卻隱居在會稽山。後人提到王冕時,常常稱其為王參軍。但王冕何曾做過一日官?能在功名面前,心如止水,不為所動,也只有王冕這些儒林中的鳳毛鱗角了。讀了之後,我自己都有些迷惑了,讀書為的到底是什麼?現在我們在小學學習、讀書,將來還有初中,高中,大學…學海無涯,但是當別有有時問我:「你讀書學習到底為的什麼呢?」我卻啞口無言。但是我知道,我們可不能一概地去追求名利,金錢,如同過去那腐-敗的封建教會一般。想想現在社會,盡管並無過去的迂腐,但是,依舊有那麼多學生為了一些考試夜以繼日地學習,有些考上的興奮至發瘋,有些考不上的甚至跳-樓自殺!很多人拿著文憑「大吃大喝」,我想這就是《儒林外史》所要諷刺的吧。我們現在是小學生,也許並沒有那樣為了功名而瘋狂地學習,但是,當陷入迷途之後也許就會後悔莫及吧。我想,當我讀完這本書,我們不僅應該為封建社會的墮落而感到可笑,更應該明確我們讀書的目的。學海無涯苦作舟,在知識的世界裡去探索,而不一概為名利與富貴而讀書。我們應該學習王冕,學習他潔身自好,不畏權貴的品質,學習他在大富大貴面前,選擇隱居而不去享受。在這本書中,我得到了這樣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