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小說閱讀答案
❶ 《蒹葭》的閱讀理解
⑴選自《詩經·秦風》。秦,周朝時諸侯國名,在今陝西中部和甘肅東部一帶。
⑵蒹葭(jiān jiā),蒹:荻,葭:蘆,蘆葦。
⑶蒼蒼:深青色。
⑷白露為霜:晶瑩的露水凝結成了霜。為,凝結成。
⑸所謂:所說、所念,這里指所懷念的。
⑹伊人:那個人。
⑺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邊。一方,那一邊,即水的彼岸。方,通「旁」。
⑻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
⑼從:追尋
⑽阻:險阻,(道路)難走。
⑾宛在水中央:(那個人)彷彿在河的中間。意思是相距不遠卻無法到達。宛,彷彿、好像。
⑿凄凄:茂盛的樣子。下文「采采」義同。
⒀晞(xī):干。
⒁湄(méi):岸邊,水與草交接之處。
⒂躋(jī):登,升高,意思是道路險峻,需攀登而上。
⒃坻(chí):水中的小洲、小島。
⒄未已:未止,還沒有完,指露水尚未被陽光蒸發完畢。已:完畢。
⒅涘(sì):水邊。
⒇右:迂迴曲折。
⒆沚(zhǐ):水中的沙灘。
編輯本段譯文
河畔蘆葦蒼蒼碧色,那是白露凝結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對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卻是險阻而又漫長。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彷彿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蘆葦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曬干。
我那魂牽夢繞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對岸一邊。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坎坷艱險難攀。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彷彿就在水中的小塊陸地
河畔蘆葦更為繁茂啊,那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她就在河水邊。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險阻彎曲難走。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彷彿就在水中的灘地。
寫作背景關於這首詩的內容,歷來意見分歧。歸納起來,主要有下列三種說法:一是「刺襄公」說。《毛詩序》雲:「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今人蘇東天在《詩經》辨義中闡(chan 三聲)析說:「『在水一方』的『所謂伊人』(那個賢人),隱喻周王朝禮制。如果逆周禮而治國,那就『道阻且長』、『且躋』、『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順從周禮,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意思是治國有希望。」二是「招賢」說。姚際恆的《詩經通論》和方玉潤的《詩經原始》都說這是一首招賢詩,「伊人」即「賢才」:「賢人隱居水濱,而人慕而思見之。」或謂:「徵求逸隱不以其道,隱者避而不見。」三是「愛情」說。今人藍菊有、楊任之、樊樹雲、高亭、呂恢文等均持「戀歌」說。如呂恢文說:「這是一首戀歌,由於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詩人陷入煩惱。說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隱喻。」
由於此詩之本寫之事無從查實,詩中的「伊人」所指亦難徵信,故而以上三說均難以最終定論。在這里,我們姑且先把它當作一首愛情詩來解讀。
《蒹葭》屬於秦風。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於秦谷(今甘肅天水)。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出兵護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後來秦逐漸東徙,都於雍(今陝西興平)。秦地包括現在陝西關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域的民歌。
編輯本段簡評
「古之寫相思,未有過之《蒹葭》者。」
相思之所謂者,望之而不可即,見之而不可求;雖辛勞而求之,終不可得也。於是幽幽情思,漾漾於文字之間。吾嘗聞弦歌,弦止而餘音在耳;今讀《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蒹葭者,蘆葦也,飄零之物,隨風而盪,卻止於其根,若飄若止,若有若無。思緒無限,恍惚飄搖,而牽掛於根。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露之為物,瞬息消亡。佛法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情之為物,虛幻而未形。莊子曰:樂出虛,蒸成菌。一理也。霜者,露所凝也。土氣津液從地而生,薄以寒氣則結為霜。求佳人而不可得,於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堅。故曰「未晞」,「未已」。雖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終受其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此相思之最苦者也!
情所系者,所謂伊人。然在水一方,終不知其所在。賈長江有詩雲:「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夫悅之必求之,故雖不知其所蹤,亦涉水而從之。曰「溯洄」,曰「溯游」,上下而求索也。且道路險阻彎曲,言求索之艱辛,真可謂「上窮碧落下黃泉」。然終於「兩處茫茫皆不見」,所追逐者,不過幻影雲霧,水月鏡花,終不可得。
相思益至,如影在前,伸手觸之,卻遙不可及。「宛在水中央」一句,竟如斷弦之音,鏗鏘而悠長。每讀到此,不由喜之,嘆之,怨之,哭之!
編輯本段層次結構
此詩三章重疊,各章均可劃分為四個層次:
首二句以蒹葭起興,展現一幅河上秋色圖: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蘆葦蒼蒼,露水盈盈,晶瑩似霜。這境界,是在清虛寂寥之中略帶凄涼哀婉色彩,因而對詩中所抒寫的執著追求、可望難即的愛情,起到了很好的氣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三、四句展示詩的中心意象: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尋河對岸的「伊人」。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在水一方」是隔絕不通,意味著追求艱難,造成的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主人公雖望穿秋水、執著追求,但「伊人」都飄渺阻隔。可望難即,故而詩句中盪漾著無可奈何的心緒和空虛惆悵的情致。
以下四句是並列的兩個層次,分別是對在水一方、可望難即境界的兩種不同情景的描述。「溯洄從之,道阻且長」,這是述寫逆流追尋時的困境:艱難險阻無窮,征途漫漫無盡,示意終不可達也。「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這是描畫順流追尋時的幻象:行程處處順暢,伊人時時宛在,然而終不可近也。既逆流,又順流,百般追尋,執著之意可見;不是困境難達,就是幻象難近,終歸不得,悵惘之情愈深。至此,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了具體而充分的展現。
全詩三章,每章只換幾個字,這不僅發揮了重章疊句、反復吟詠、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而且產生了將詩意不斷推進的作用。從「白露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這是時間的推移,象徵著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尋時間之長;從「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從「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這是地點的轉換,象徵著伊人的飄渺難尋;從「道阻且長」,到「道阻且躋」,再到『道阻且右」,則是反復渲染追尋過程的艱難,以凸現抒情主人公堅執不已的精神。重章疊句,層層推進,這是《詩經》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現方法。詩中還巧妙的運用了如「蒼蒼」,「、凄凄」,使全文聲情兼備。
編輯本段內容述評
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為情人、戀人,那麼,這首詩就是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
然而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意境。好詩都能創造意境。意境是一種格局、一種結構,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備相似格局、類同結構的異質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結構是:追尋者——河水——伊人。由於詩中的「伊人」沒有具體所指,而河水的意義又在於阻隔,所以凡世間一切因受阻而難以達到的種種追求,都可以在這里發生同構共振和同情共鳴。
由此看來,我們不妨把《蒹葭》的詩意理解為一種象徵,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達社會人生中一切可望難即情境的一個藝術范型。這里的「伊人」,可以是賢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業、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聖境、仙界;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塹,可以是宗法、禮教,也可以是現實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礙。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現和表現天地。如此說來,古人把蒹葭解為勸人遵循周禮、招賢、懷人,今人把它視作愛情詩,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儀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執其一而否決其他,因為它們都包蘊在「在水一方」的象徵意義之中。
自然,當我們處在與「在水一方」類似的境遇時,應當欣賞的是它的銳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觀失望。
這首詩以水、蘆葦、霜、露等意象營造了一種朦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霧籠罩著一切,晶瑩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澀的少女緩緩而行。詩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體現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霧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紗。她一會出現在水邊,一會又出現在水之洲。尋找不到,急切而又無奈的心情正如螞蟻爬一般癢,又如刀絞一般痛。就像我們常說的「距離產生美感」,這種美感因距離變得朦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給人以霧里看花、若隱若現、朦朧縹緲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發顯得難以捉摸,構成了一幅朦朧淡雅的水彩畫。詩的每章開頭都採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贊嘆,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徵,不惜用濃墨重彩反復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詩每章的頭兩句都是以秋景起興,引出正文。它既點明了季節與時間,又渲染了蒹蒼露白的凄清氣氛,烘託了人物悵惘的心情,達到了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托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因為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一個側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王夫之《姜齋詩話》說:「關情者景,自與情相為珀芥也。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蒹葭》這首詩就是把暮秋特有景色與人物委婉惆悵的相思感情澆鑄在一起,從而渲染了全詩的氣氛,創造了一個撲朔迷離、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的體現。總之,《蒹葭》詩的豐富美感,不論是從欣賞的角度,還是從創作的角度,頗值得我們重視和予以認真探討。
編輯本段藝術特色
蒹葭
《蒹葭》是詩經中最優秀的篇章之一。它的主要特點,集中體現在事實虛化、意象空靈、整體象徵這緊密相關的三個方面。
事實的虛化
一般說來,抒情詩的創作是導發於對具體事物的感觸,因而在它的意境中,總可看到一些實實在在的人事場景。然而(蒙蒙)的作者卻似乎故意把其中應有的主要人物事件都虛化了。追尋者是 什麼人?他為什麼而追尋?我們不知道;被追尋的「伊人」是什麼 身份?為什麼他那麼難以得到?我們也不知道;以至於連他們是 男是女也無從確認。特別是「伊人」,音容體貌均無,一會兒在河的上游,一會兒在河的下游,一會兒在水中央,一會兒在水邊草地,飄忽不定,來去渺茫,簡直令人懷疑他是否真有實體存在。無疑,由於追尋者、特別是被追尋者的虛化,使整個追尋人物、追尋事件、追尋內容都變得虛幻願隴起來;然而也正是由於這事實的虛化、膜猶,詩的意境才顯得那麼空靈而富有象徵意味。
意象的空靈
實際上,詩中所描述的景象,並非目之所存的現實人事,而是一種心象。這種心象,也不是對曾經閱歷過的某件真事的回憶,而是由許多類似事件、類似感受所綜合、凝聚、虛化成的一種典型化的心理情境。這種心理情境的最大特點,是不粘不滯、空靈多蘊。「在水一方」,可望難即,就是這種空靈的心理情境的藝術顯現。在這里,由於追尋者和被追尋者的虛化,那看來是真景物的河水、道路險阻,乃至逆流、順流的追尋路線,以及伊人所在的「水中央」等諸種地點,也都成了虛擬的象徵性意象。對它們均不可作何時何地、河山何水的深究,否則,伊人既在河的上游又在河的下游就自相矛盾,連兩個人何以都不渡過河去也成了問題。《蒹葭》的成功,就在於詩人准確地抓住了人的心象,創造出似花非花、空靈蘊藉的心理情境,才使詩的意境呈現為整體性象徵。
意境的整體象徵
詩的象徵,不是某詞某句用了象徵辭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體象徵。「在水一方」,可望難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從之,道阻且長」的困境和「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們可能經常受到從追求的興奮。到受阻的煩惱、再到失落的惆悵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禮,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奮戰多痛苦或順流而下空歡喜的情感沖擊;讀者可以從這里聯想到愛情的境遇和喚起愛情的體驗,也可以從這里聯想到理想、事業、前途諸多方面的境遇和喚起諸多方面的人生體驗。意境的整體象徵,使嫌夜)真正具有了難以窮盡的人生哲理意味。王國維曾將這首詩與晏殊的〔蝶戀花〕「昨夜西風調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相提並論,認為它二「最得風人情致」,這顯然是著眼於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徵意蘊。
事實的虛化、意象的空靈和意境的整體象徵,是一個問題的三個層面。從事實虛化到意象空靈,再到整體象徵,這大致上就是象徵性詩歌意境的建構過程。
編輯本段參考資料
異人異境,使人慾仙。(明鍾惺《詩經評點》)
此自是賢人隱居水濱,而人慕而思見之詩。「在水之湄」,此一句已了,重加「溯洄」、「溯游」兩番摹擬,所以寫其深企願見之狀。於是於下一「在」字上加一「宛』牢,遂覺點睛欲飛,人神之筆。(清,姚際恆《詩經通論》)
細玩「所謂」二字,意中之人難向人說,而「在水一方」亦想像之詞。若有一定之方,即是人跡可到,何以上下求之而不得哉?詩人之旨甚遠,固執以求之抑又遠矣。(清,黃中松《詩疑辨證》)
三章只一意,特換韻耳。其實首章已成絕唱。古人作詩,多一意化為三疊,所謂一唱三嘆,佳者多有餘音。(清,方玉潤(詩經原始》)
詩境頗似象徵主義,而含有神秘意味。(陳子展《詩經直解》)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帷》:「一方,難至矣。」按(漢廣):「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陳啟源(毛詩稽古編?附錄脫之曰:「夫悅之必求之,然惟可見而不可求,則慕悅益至。」二詩所賦,皆西洋浪漫主義所謂企慕之情境也。古羅馬詩人桓吉爾名句雲;「望對岸而伸手嚮往」,後世會心者以為善道可望難即、欲求不遂之致。德國古民歌詠好事多極障,每托興放深水中阻。但丁《神曲》減寓微旨放美人隔河而笑,相去三步,如阻滄海。近代詩家至雲:「歡樂長在河之彼岸。」……(錢鍾書《管錐編》)
編輯本段相關成語及部分解析
秋水伊人,在水一方,蒹葭伊人,蒹葭倚玉樹,蒹葭之思
蒹葭伊人
發音 jiān jiā yī rén
釋義 蒹葭:初生的蘆葦。伊人:那個人。指一心尋求思戀而不曾會面的人。
出處 《詩經·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示例 奉教忽焉經歲,~,自是朋輩相懷,終以一水為恨;若不肖於先生,直高山仰止耳。(徐世溥《寄侍御李匡山先生書》)
蒹葭倚玉樹
發音 jiān jiā yǐ yù shù
釋義 比喻一丑一美不能相比。也用作借別人的光的客套話。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魏蝗帝使後弟毛曾與夏侯元並坐,時人謂蒹葭倚玉樹。」
示例 太太如此見愛,,妾非木石,那有不感激的哩?只是同太太並肩拍照,~,恐折薄福。(清·曾樸《孽海花》第十二回)
蒹葭之思
發音 jiān jiā zhī sī
釋義 蒹葭:初生的蘆葦。思:思念,懷念。指戀人的思念之情。
出處 《詩經·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編輯本段相關歌曲電視漫畫作品歌曲
歌曲:在水一方 歌手:鄧麗君、汪東城、費玉清詞:瓊瑤曲:林家慶 綠草蒼蒼,白霧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綠草萋萋,白霧迷離, 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願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無奈前有險灘, 道路又遠又長。我願順流而下, 找尋她的方向。卻見依稀彷彿, 她在水的中央。我願逆流而上, 與她輕言細語。無奈前有險灘, 道路曲折無已。我願順流而下, 找尋她的足跡。卻見彷彿依稀, 她在水中佇立。綠草蒼蒼,白霧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小說
瓊瑤小說《在水一方》,此部小說被多次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
·作者:瓊瑤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頁碼:320 頁
·ISBN:753542841X
·版本:第1版
·裝幀:平裝
·叢書名:瓊瑤全集
夏達漫畫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一個柔順輕盈,不諳人事,只是水澤一尾小小白鱖。一個少年才俊,雖落難 卻仍是將門之後,萬軍之首。第一次邂逅在水澤邊,少年卻為夢魘所擾,驚走佳人。誰料第二次相見在將軍府邸,魚湯見底方知苦苦相尋之人已成盤中之物。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編輯本段相關詩句
許渾在他的《咸陽城東樓》的詩句中也提到過「蒹葭」這個詞
【作品名稱】《咸陽城東樓》
【作品別名】《咸陽城西樓晚眺》
【創作年代】晚唐
【作者姓名】許渾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原文】
咸陽城東樓①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②。
溪雲初起日沉閣③,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④。
行人莫問當年事⑤,故國東來渭水流。
【注釋】
①咸陽:今屬陝西。此題一作《咸陽西城樓晚眺》。
②汀洲:水中小洲。
③溪、閣:作者自註:「南近磻溪,西對慈福寺閣。」
④「鳥下」二句:夕照下,飛鳥下落至長著綠草的秦苑中,秋蟬也在掛著黃葉的漢宮中鳴叫著。
伊人的象徵意義:伊人象徵了世間各種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諸如賢才難覓、情人難得的惆悵,前途渺茫、理想不能實現的失望等等。
❷ 蒹葭八爪南宮可以在那裡看
《七貓免費小說》。八爪南宮的小說《蒹葭》可以在《七貓免費小說》上面看,全部小說都是免費暢讀。七貓免費小說是一款正版免費小說閱讀軟體。
❸ 誰給我介紹幾本女尊的穿越小說!
太多了,等我一一道來~
【蒹葭曲】(女尊)
淡漠女主穿越到一個混蛋的身體里的故事……
女主非善類,但是很有原則,所以只會娶一個。
本文沒有大風大浪陰謀詭計勾心鬥角,只有平凡的生活
男主曾經很受苦,所以這是寵愛文
女主可能會有很多桃花,但是絕對不會出軌
1VS1,輕松幸福
【妻主】(女尊)
PS:簡介說是一配一,最後應該是一配二------
在女人出將入相執掌乾坤的世界,別人都能三夫四侍,她必須從一而終,否則就會消失。這不是最糟的,她還要完成一個不可能的任務:打造一個保家衛國世人景仰的男元帥。看她如何克服重重困難,化解美男誘惑,翻雲覆雨成就傳奇。
【瀟灑如風】(女尊)(NP)
PS:有現代篇,叫【瀟灑如風之重生】,很不錯,要不?
你的微笑那麼飄渺
你的眼神 分明驕傲
於是我終於知道
留不下丟不開放不下
我的眼淚里噙著微笑:
「如果無法守候到老,我情願放手別離,生生世世情緣不續。」
於是,離世,重生
【俊男坊】(半女尊)(NP)
他無休止的尋找,只為了那一夜的纏綿!
他百般的溫存,為的卻是一個賭約!
他閱女無數,卻對她無從下手!
他違背誓言,只想默默守候!
他吻著她,你是我最厭惡的女人!
他冷笑,這樣的女人,誰要?得知她的死訊,卻失了魂。
他永遠站在遠處冷眼看著她,在她孤苦無依時,卻將她攬在了懷中!
【騙行天下】(女尊)
半越翻身到正面,怒視他:「你不相信我的能力?」
接著坐了起來,怒氣沖沖的指著對方:「我告訴你,你能不相信我的人品,但是,你不能懷疑我的能力,特別是性能力。」
「咳!」美男轉過頭,好半天才適應對方調戲的語調:「我,是來找你談生意的。」
「我要吃大餐。」
「你的廚藝,我想要。」
「我要吃大餐。」
「或者你教給我樓里的廚師一些菜餚,我們以每道菜餚一萬兩銀子買斷。」
「我要吃美男。」
「一萬一千兩。」
「我要吃處男。」
「一萬五千兩。」
「我要吃你。」
「兩萬兩。」
「成交。」
男子後知後覺的驚愣,這才發現自己居然著了道兒,臉色忍不住有了薄色:「你是故意的。」
半越懶洋洋伸個腰:「我是有意的。」
「……」
「美男誰不愛啊!如果你陪我睡一覺,我就免費教你一道菜餚。」
「……」
「當然,如果你今夜留宿在此,一直到天亮,隨我處置,我會免費教三道菜餚。」
【四時花開】
無盡輪回,姻緣巧合,我們在愛情的修羅場,狠狠地愛。
你在前世,我在今生,我們在錯位的時空里,靜待花開。
看看她這個新身子——相貌好、出身好、據說之前還是個性子極好的好主子,外還附贈三個美少年,可她怎麼越待就越覺得不對味兒?
哎哎,她管她還魂之前那個王爺是如何扮出主慈仆孝、家庭和睦,如何當起中流砥柱、國之棟梁!
只管按她的心思做事就是了——有好茶就喝、有好食就吃、有愛情就享受……
❹ 求像《相思不悔》男主 之前被虐身還是很慘,雖然後來被女主救了的小說
將軍總被欺負哭,好看,男主戰神,身世奴隸,被女主拯救,超級好看,文風好
❺ 跪求盜墓筆記同人瓶邪耽美漫畫和小說。。謝了。。[email protected]
《你好我是小黑》作者:蒹葭(瓶邪/黑金視角)
《黃泉彼岸》作者:冰冢蒔(盜墓瓶邪同人/完結+番外)
《最重要的小事》作者:語辰(瓶邪同人/第二人稱的視角)
《瓦哈木》作者:工藤量子(瓶邪同人/民族風/架空HE)
《我的兩個兒子》作者:上官晶冷(瓶邪)
《游盪的咕嚕合集》作者:游盪的咕嚕(盜墓同人合集/瓶邪/黑癢)
最後一個是合集,可能跟前面的有重復,網址不知道怎麼發不上來,你可以在網路上找,第一個就是。
漫畫你可以在瓶邪吧里找,畫的都不錯。
❻ 蒹葭翻譯及賞析
《詩經·蒹葭》出自《詩經·秦風》,是一首懷人古體詩。全詩的譯文及鑒賞如下:
【譯文1】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 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在那水中央。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 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 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洲。
【譯文2】
大片的蘆葦青蒼蒼,清晨的露水變成霜。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對岸河邊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追隨她(他)的道路險阻又漫長。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彷彿在河水中央。
蘆葦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曬干。我那魂牽夢繞的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對岸。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艱難。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彷彿在水中小洲。
河畔蘆葦繁茂連綿,清晨露滴尚未被蒸發完畢。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彎曲又艱險。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彷彿在水中的沙灘。
【作品鑒賞1】
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為情人、戀人,那麼,這首詩就是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
然而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意境。好詩都能創造意境。意境是一種格局、一種結構,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備相似格局、類同結構的異質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結構是:追尋者——河水——伊人。由於詩中的「伊人」沒有具體所指,而河水的意義又在於阻隔,所以凡世間一切因受阻而難以達到的種種追求,都可以在這里發生同構共振和同情共鳴。
由此看來,不妨把《《蒹葭》佚名 古詩》的詩意理解為一種象徵,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達社會人生中一切可望難即情境的一個藝術范型。這里的「伊人」,可以是賢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業、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聖境、仙界;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塹,可以是宗法、禮教,也可以是現實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礙。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現和表現天地。如此說來,古人把《蒹葭》佚名 古詩解為勸人遵循周禮、招賢、懷人,今人把它視作愛情詩,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儀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執其一而否決其他,因為它們都包蘊在「在水一方」的象徵意義之中。
自然,當我們處在與「在水一方」類似的境遇時,應當欣賞的是它的銳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觀失望。這首詩以水、蘆葦、霜、露等意象營造了一種朦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霧籠罩著一切,晶瑩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澀的少女緩緩而行。詩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體現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霧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紗。她一會出現在水邊,一會又出現在水之洲。尋找不到,急切而又無奈的心情正如螞蟻爬一般癢,又如刀絞一般痛。就像我們常說的「距離產生美感」,這種美感因距離變得朦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給人以霧里看花、若隱若現、朦朧縹緲之感。《蒹葭》佚名 古詩、白露、伊人、秋水,越發顯得難以捉摸,構成了一幅朦朧淡雅的水彩畫。詩的每章開頭都採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贊嘆,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徵,不惜用濃墨重彩反復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的心境。詩每章的頭兩句都是以秋景起興,引出正文。它既點明了季節與時間,又渲染了蒹蒼露白的凄清氣氛,烘託了人物悵惘的心情,達到了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地。「《蒹葭》佚名 古詩」、「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托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因為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一個側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王夫之《姜齋詩話》說:「關情者景,自與情相為珀芥也。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蒹葭》佚名 古詩》這首詩就是把暮秋特有景色與人物委婉惆悵的相思感情澆鑄在一起,從而渲染了全詩的氣氛,創造了一個撲朔迷離、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的體現。總之,《《蒹葭》佚名 古詩》詩的豐富美感,不論是從欣賞的角度,還是從創作的角度,頗值得我們重視和予以認真探討。
【作品鑒賞2】
東周時的秦地大致相當於今天的陝西大部及甘肅東部。其地「迫近戎狄」,這樣的環境迫使秦人「修習戰備,高尚氣力」(《漢書·地理志》),而他們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保存在《秦風》里的十首詩也多寫征戰獵伐、痛悼諷勸一類的事,似《《蒹葭》佚名 古詩》、《晨風》這種凄婉纏綿的情致卻更像鄭衛之音的風格。
詩中「白露為霜」給讀者傳達出節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曉,因為蘆葦葉片上還存留著夜間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這樣一個深秋的凌晨,詩人來到河邊,為的是追尋那思慕的人兒,而出現在眼前的是彌望的茫茫蘆葦叢,呈出冷寂與落寞,詩人所苦苦期盼的人兒在哪裡呢?只知道在河水的另外一邊。但這是一個確定性的存在嗎?從下文看,並非如此。是詩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處,還是伊人像「東游江北岸,夕宿瀟湘沚」的「南國佳人」(曹植《雜詩七首》之四)一樣遷徙無定,也無從知曉。這種也許是毫無希望但卻充滿誘惑的追尋在詩人腳下和筆下展開。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順流而下或者沿著彎曲的水道和沿著直流的水道,都不會影響到對詩意的理解。在白居易《長恨歌)中,楊貴妃消殞馬嵬坡後,玄宗孤燈獨守,寒衾難眠,通過道士鴻都客「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尋找,仍是「兩處茫茫皆不見」,但終究在「虛無縹緲」的海外仙山上找到了已成仙的楊貴妃,相約重逢於七夕。而《《蒹葭》佚名 古詩》中,詩人一番艱勞的上下追尋後,伊人彷彿在河水中央,周圍流淌著波光,依舊無法接近。《周南·漢廣》中詩人也因為漢水太寬無法橫渡而不能求得「游女」,陳啟源說:「夫說(悅)之必求之,然惟可見而不可求,則慕說益至。」(《毛詩稽古編·附錄》)「可見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著渴慕的程度。詩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隱約縹緲的,或許根本上就是詩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覺。以下兩章只是對首章文字略加改動而成,這種僅對文字略加改動的重章疊唱是《詩經》中常用的手法。具體到此詩,這種改動都是在韻腳上——首章「蒼、霜、方、長、央」屬陽部韻,次章「凄、唏、湄、躋、坻」屬脂微合韻,三章「采、已、渙、右、濁」屬之部韻——如此而形成各章內部韻律協和而各章之間韻律參差的效果,給人的感覺是:變化之中又包涵了穩定。同時,這種改動也造成了語義的往復推進。如「白露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夜間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氣溫升高而融為露水,露水在陽光照射下蒸發——表明了時間的延續。
此詩曾被認為是用來譏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禮來鞏固他的國家(《毛詩序》、鄭箋),或惋惜招引隱居的賢士而不可得(姚際恆《詩經通論》、方玉潤《詩經原始》)。但跟《詩經》中多數詩內容往往比較具體實在不同,此詩並沒有具體的事件與場景,甚至連「伊人」的性別都難以確指。上述兩種理解也許當初是有根據的,但這些根據或者沒有留存下來,或者不足以服人,因而他們的結論也就讓人懷疑了。《詩經》的歷代注家往往是求之愈深,卻得到失之愈遠的相反結果。況且「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見英國哲學家、歷史學家科林伍德《歷史觀念》),對文本的闡釋也具有當代性。現代大多數學者都把它看作是一首愛情詩,先以蒼蒼的《蒹葭》佚名 古詩起興,再寫男子追求意中人,所追的人在何方?在茂密的《蒹葭》佚名 古詩叢里,似見非見,時隱時現。這首詩用反復重章來表現懸念迭起。「蒼蒼」、「萋萋」、「采采」近義;白露「未霜」「未晞」、「未已」,內容也差不多。總之,這首詩的重章整齊、淺顯,讀起來節奏明快、動聽。
詩意的空幻虛泛給闡釋帶來了麻煩,但也因而擴展了其內涵的包容空間。讀者觸及隱藏在描寫對象後面的東西,就感到這首詩中的物象,不只是被詩人拿來單純地歌詠,其中更蘊育著某些象徵的意味。「在水一方」為企慕的象徵,錢鍾書《管錐編》已申說甚詳。「溯洄」、「溯游」、「道阻且長」、「宛在水中央」也不過是反覆追尋與追尋的艱難和渺茫的象徵。詩人上下求索,而伊人雖隱約可見卻依然遙不可及。《西廂記》中鶯鶯在普救寺中因母親的拘系而不能與張生結合,嘆惜「隔花陰人遠天涯近」,《《蒹葭》佚名 古詩》中的詩人也是同樣的感覺罷。
詩人的追尋似乎就要成功了,但終究還是水月鏡花。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則說坦塔羅斯王因自我吹噓犯下罪過而遭受懲罰——忍受永遠的焦渴和飢餓之苦。他站在大湖中,湖水深及他的下頷,湖岸長著果樹,累累果實就懸在他的頭頂。可是,當他口渴低頭喝水時,湖水便退去;當他腹飢伸手摘果時,樹枝便盪開,清泉佳果他始終可望而不可即。目標的切近反而使失敗顯得更為讓人痛苦、惋惜,最讓人難以接受的失敗是距離成功僅一步之遙的失敗。
探索人生深刻體驗的作品總在後代得到不斷的回應。「《蒹葭》佚名 古詩之思」(省稱「葭思」)、「《蒹葭》佚名 古詩伊人」成為舊時書信中懷人的套語。曹植《洛神賦》、李商隱的《無題》詩也是《《蒹葭》佚名 古詩》所表現的主題的回應。而當代台灣通俗小說家瓊瑤的一部言情小說就叫做《在水一方》,同名電視劇的主題歌就是以此詩為本改寫的。
事實的虛化
一般說來,抒情詩的創作是導發於對具體事物的感觸,因而在它的意境中,總可看到一些實實在在的人事場景。然而(蒙蒙)的作者卻似乎故意把其中應有的主要人物事件都虛化了。追尋者是 什麼人?他為什麼而追尋?我們不知道;被追尋的「伊人」是什麼 身份?為什麼他那麼難以得到?我們也不知道;以至於連他們是 男是女也無從確認。特別是「伊人」,音容體貌均無,一會兒在河的上游,一會兒在河的下游,一忽兒在水中央,一忽兒在水邊草地,飄忽不定,來去渺茫,簡直令人懷疑他是否真有實體存在。無疑,由於追尋者、特別是被追尋者的虛化,使整個追尋人物、追尋事件、追尋內容都變得虛幻願隴起來;然而也正是由於這事實的虛化、膜猶,詩的意境才顯得那麼空靈而富有象徵意味。作品所表達的情感:追「伊人」的男子在經過了三次的追尋沒有追尋到他的「伊人」由此可見所謂的伊人不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夢幻與虛境。但是追夢男子並沒有放棄,而是為了夢想而上下追尋,不怕艱難險阻。
意象的空靈
實際上,詩中所描述的景象,並非目之所存的現實人事,而是一種心象。這種心象,也不是對曾經閱歷過的某件真事的回憶,而是由許多類似事件、類似感受所綜合、凝聚、虛化成的一種典型化的心理情境。這種心理情境的最大特點,是不粘不滯、空靈多蘊。「在水一方」,可望難即,就是這種空靈的心理情境的藝術顯現。在這里,由於追尋者和被追尋者的虛化,那看來是真景物的河水、道路險阻,乃至逆流、順流的追尋路線,以及伊人所在的「水中央」等諸種地點,也都成了虛擬的象徵性意象。對它們均不可作何時何地、河山何水的深究,否則,伊人既在河的上游又在河的下游就自相矛盾,連兩個人何以都不渡過河去也成了問題。《《蒹葭》佚名 古詩》的成功,就在於詩人准確地抓住了人的心象,創造出似花非花、空靈蘊藉的心理情境,才使詩的意境呈現為整體性象徵。
【出處】
《蒹葭》——佚名
【原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關鍵詞註解】
蒹(jiān):沒長穗的蘆葦。葭(jiā):初生的蘆葦。蒼蒼:鮮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義同。
蒼蒼: 茂盛的樣子3.為:凝結成。
所謂:所說的,此指所懷念的。
伊人:那個人,指所思慕的對象。
一方:那一邊。
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順流而下。一說「洄」指彎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從:追尋。
阻:險阻,(道路)難走。
宛:宛然,好像。
晞(xī):干。
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邊。
躋(jī):水中高地。
坻(chí):水中的沙灘
涘(sì):水邊。
右:迂迴曲折。
沚(zhǐ):水中的沙灘。
【創作背景】
關於這首詩的內容,歷來意見分歧。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說法:一是「刺襄公」說。《毛詩序》雲:「《蒹葭》佚名 古詩,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今人蘇東天在《詩經》辨義中闡(chǎn )析說:「『在水一方』的『所謂伊人』(那個賢人),隱喻周王朝禮制。如果逆周禮而治國,那就『道阻且長』、『且躋』、『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順從周禮,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意思是治國有希望。」二是「招賢」說。姚際恆的《詩經通論》和方玉潤的《詩經原始》都說這是一首招賢詩,「伊人」即「賢才」:「賢人隱居水濱,而人慕而思見之。」或謂:「徵求逸隱不以其道,隱者避而不見。」三是「愛情」說。今人藍菊有、楊任之、樊樹雲、高亭、呂恢文等均持「戀歌」說。如呂恢文說:「這是一首戀歌,由於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詩人陷入煩惱。說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隱喻。」
由於此詩之本寫之事無從查實,詩中的「伊人」所指亦難徵信,故而以上三說均難以最終定論。在這里,我們姑且先把它當作一首愛情詩來解讀。《《蒹葭》佚名 古詩》屬於《秦風》。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於秦谷(今甘肅天水)。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出兵護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後來秦逐漸東徙,都於雍(今陝西興平)。秦地包括陝西關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域的民歌。
【古詩意境】
詩的象徵,不是某詞某句用了象徵辭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體象徵。「在水一方」,可望難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從之,道阻且長」的困境和「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們可能經常受到從追求的興奮。到受阻的煩惱、再到失落的惆悵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禮,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奮戰多痛苦或順流而下空歡喜的情感沖擊;讀者可以從這里聯想到愛情的境遇和喚起愛情的體驗,也可以從這里聯想到理想、事業、前途諸多方面的境遇和喚起諸多方面的人生體驗。意境的整體象徵,使嫌夜)真正具有了難以窮盡的人生哲理意味。王國維曾將這首詩與晏殊的〔蝶戀花〕「昨夜西風調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相提並論,認為它二「最得風人情致」,這顯然是著眼於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徵意蘊。
事實的虛化、意象的空靈和意境的整體象徵,是一個問題的三個層面。從事實虛化到意象空靈,再到整體象徵,這大致上就是象徵性詩歌意境的建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