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閱讀推薦 » 廢名小說閱讀訓練

廢名小說閱讀訓練

發布時間: 2024-11-17 09:46:45

1. 廢名的《竹林的故事>結尾是什麼意思啊

讀廢名。最初讀《橋》的時候還覺得生澀,要到二三遍之後才能感覺到審美的快感,然而讀過這篇《竹林的故事》之後,卻很久不願輕易去讀第二遍。這種心態就如一位拒絕再次戀愛的女子,原因只是害怕新的戀情會暗淡她對初戀情人的記憶。真正好的文字從來都不是寫出來的,這個短篇讓我想到了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同樣含蓄內斂的柔情,單純的善意,純凈如水的哀傷,這一切都從作者內心直接流出,而最完美的技巧似乎天然就存在於文字之中。這種最初閱讀的審美狂喜簡直讓人震驚,似乎只能是在幻覺狀態中才能到達;而且讓人望而卻步,是對現實生活過度認同的心靈無法承受的。 用「極慕平淡自然的景地」概括廢名的小說是比較恰當的。《竹林的故事》就體現了這樣一種田園牧歌式的風格。小說中的物象都是自然中景,自然中人,清淡洗練的筆觸把自然景物靈性化,把人物雅緻化,人與自然消融在一起,整個作品就像一支隱憂而清悠的牧歌,體現出明顯的散文化特色。

廢名是善於用畫的,自然環境的妙用,使得一切景語皆情語。開篇就是一幅竹林田園的圖景,寥寥數語,便將小說的基調與風格定下來了。在這里展現的,不僅是三姑娘一家恬然的鄉村生活,而更是有人生形式的寓意在里邊。而後父親老程的死,只是一段對黃冢的描述,寫得含蓄淡然,一種像自然一樣流動的人生形式自然的消亡,人物命運的潛流似的變化,悄然改變了文中的格調,這幅看似不著意的圖景實際蘊含著豐富的內涵,人生的不幸、人物的感情波瀾都被沖淡在這一方平淡的土地里。文章結尾又現竹林流水的圖景,不僅回應文中的基調,還暗示了主人公的現狀,用幾近晦澀的寫意指向了三姑娘美麗得讓人揪心的命運與朦朧難解的未來。這些畫面不僅美化了小說的意境,而且隨物賦形,把自然景物靈性化,形成了作品散文化的自由結構。

這篇小說寫的都是日常生活,瑣碎但不繁雜,行文自始至終都有「竹」的骨架在其中。在運用畫面的同時,它又賦予了「竹」廣泛的象徵意義。「竹」不僅是環境的標志,生活的點綴,還是人生形式的自然象徵,人生的自然消長,生活在自然中的人們,既有「竹」般的直,又有 「竹」般的節,生命就是一段又一段的向上延展。「竹」還秉承了傳統意象的堅挺與清峻的人格美,象徵手法的著意運用,創造了一個構築作品靈魂的物靈的意象。

小說沒有曲折復雜的情節,寫的人物都是雅緻化的。在牧歌中誕生出的自然般清美的三姑娘,既具有古樸純潔的鄉間特點,又表現出人的天性,隱憂與哀愁都淡化在三姑娘天真、優雅的青春性格中。在小說的文字里,三姑娘「穿的是竹布單衣,顏色淡得同月色一般」,把人寫得如此素凈,人本身就是一首散發自然氣息的小詩。人物的心理描寫極其簡約,常常是通過人物的舉止、只言片語、自然環境的烘托展現出來,手法是傳統的,淡雅的,帶著自然的烙印。在自然中生長起來的三姑娘,天真,勤敏,早慧,乖巧,淑靜,沒有世俗喧囂的浸染,也沒有原始鄉野的粗礪,雖然母女的人生是不幸的,她早早承載了家庭的不完整帶來的落寞與凄清,但這種生活的靜寂都消融在如詩如畫的格調中,「自然人」的堅忍的生命力,沒有人為阻力的人性美,達到了一種美麗得讓人憂愁的境界。

這篇小說的語言體現了清新、淡雅、簡約、洗練的特點。寫三姑娘的生活環境,是「出城一條河,過河西走,壩腳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兩邊都是菜園」,傳承轉折,步步入境,洗練如山水寫意畫。寫三姑娘的媽媽找人看簽時,是「不筆直的循走原路,勉強帶笑的彎向我們」,一個「彎」字,就包含了人物的多種思緒,有鄉間婦女的羞澀迂迴,有作為母親的愛女情切,一切的心理波瀾都消融在「彎」這一個字里。寫父女倆的打魚場景,「三姑娘的小小的手掌……熱鬧起來」,用「熱鬧」修飾「手掌」,寫活了天真無邪的童稚,襯出了田園生活的平靜與自足。文中還多次運用有色彩的字眼,如「綠團團的坡」,「黑而美」的瓜子臉,「青藍大布」,「竹布單衣」,「黑地綠花鞋」的尖頭上蒙一層「白布」,壩上人「 小到同一顆黑子」,如此等等,多用冷色調,顯得清新淡雅,意境美好。

值得稱道的是這篇小說的「我」的敘事角色的處理。一個是文中人物之「我」,通過「我」 的眼睛從側面展現主人公的情狀及鄉村的人情美,起到勾勒形象、穿針引線的作用。一個是敘事者之「我」,可以通視全盤,有全知全能的功用,補充人物之「我」的視野所不及。在敘述三姑娘的經歷與生活圖景時,主要是敘事者之「我」隱藏在文字背後說話,敘事是清晰明朗的;在敘述「我」見到三姑娘的幾個場景時,人物之「我」與敘事者之「我」合二為一,不再有全知之功能,即使是近距離接觸也只能靜觀空靈,只能真實的用眼睛去捕捉,敘事是勾勒而寫意的,有些模糊甚至隱晦。採用這樣的敘事方式,兩個敘事角色互相補照配合,顯得真實而又有技巧,節奏舒緩從容道來,巧妙地把人物充盈起來。

人與自然的融合,成就了《竹林的故事》的田園牧歌。自然景物的靈性化,人物的雅緻化,語言的清新平淡,敘事的從容多樣,無處不寫作者對自然人生的眷戀與感傷,表達了「淡去人生紛擾」的審美情趣與人生情緒,體現了一種靜觀空靈的美。

合起書本後我在想:是什麼打動了我?小說的主題概括出來是這樣一句話:生活最底層的人勤勞善良聰慧質朴的品性卻與貧窮而多災多難的命運緊緊相連,旁觀者淡淡的敘述語氣更加體現了他們對這種命運無奈的默默承受。寫下前面這個句子之後我有些驚訝,這樣的題材,甚至這樣的詞——勤勞、善良、質朴——現在已經因為被過度的使用而失去了它們真正的含義,也就是王小波所說的文字被污染的問題,卻在廢名筆下讓我第一次感到了它們本來應有的力量。

要真正去評論廢名的小說是需要一個很高的高度的,因為他的小說與東方傳統文化一脈相承,而這條脈絡在當今已經非常微弱散亂了。這種傳統不僅僅體現在藝術中,更是與我們的情感方式以及對待人生的態度融合在一起的。這篇《竹林的故事》可以說是這種融合的典範。作為一個沒受過多少傳統文化熏陶的可憐的現代人,一個廢名小說的追崇者,我只能瞎子摸象般的僅憑自己的個人閱讀感受來欣賞和理解這篇小說。

東方情感的特色是含蓄與敦厚,感情交流方式講究性靈的意會,《竹林的故事》里無論是老程一家的父女之情、母女之情,還是「我」作為一個旁觀者對他們一家人的命運的感慨都體現了這個特色。而文章里的種種「意境」正是和這種感情特色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比如三姑娘陪老程抓魚的那段,父女之情就是和捕魚時描繪的這個「境」緊緊融合在一起的。「賽龍燈」那段,母女兩人因為都太為對方著想而起了爭執,她們的情緒心理變化與黑夜裡遙見遙想的賽會景象交錯描繪而產生的意境真令人有如親驗的感覺。而全文的最後一個「境」,是由「我」多年之後回鄉在河邊壩上遇到了三姑娘而起的。這個「境」在既是全文節奏上的高潮,也是總和全文敘述風格的文眼:
「從此我沒有見到三姑娘。到今年,我遠道回家過清明,陰霚天氣,打算去郊外看燒香,走到壩上,遠遠望見竹林,我的記憶又好像一塘春水,被微風吹起了波皺。正在徘徊,從竹林上壩的小徑,走來兩個婦人,一個站住了,前面的一個且走且回應,而我即刻認定了是三姑娘!
『我的三姐,就有這樣忙,端午中秋接不來,為得先人來了飯也不吃!』
那婦人的話也分明聽到。
再沒有別的聲息:三姑娘的鞋踏著沙土。我急於要走過竹林看看,然而也暫時面對流水,讓三姑娘低頭過去。」

這個「境」里「我」的情緒情感,從全文一開始平和的敘述語氣里就開始醞釀了——「出城一條河,過河西走,壩腳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兩邊都是菜園:十二年前,他們的主人是一個很和氣的漢子,大家呼他老程。」在接下來全文中「我」的敘述,無論是對三姑娘的喜愛、欣賞的柔情,還是對他們一家命運的同情,始終都保持在隱而不發的含蓄平和之中,直到最後——「我急於要走過竹林看看,然而也暫時面對流水,讓三姑娘低頭過去。」作者就是這樣把這篇小說所要表達的藝術特色,情感特色以及對人生的感悟推到了極致。這個「境」里揉合了對故土的回憶、對美的愛憐、對善的同情,對命運的哀傷與無奈,又真正表現出了東方傳統文化里含蓄與敦厚的美。

要全面去評價這篇小說是我力所不能及的,它裡面還有許多閃光的地方有待發掘,比如語言的特色,比如「筆不到意到」的寫法等等。《竹林的故事》是一篇完美的小說,它可以和世界文學里任何一篇最優秀的短篇小說比肩。讀到這樣的小說真的感到很幸運。希望能與大家分享交流對廢名小說的感受。
X 登錄 · · · · · ·

2. 請推薦介紹格非的書籍。

去看看《人面桃花》吧
今天看了一天《人面桃花》,覺得格非真是有非凡的敘述能力。他用並不全知的全知視角為我們製造敘事空白。懸念以及隱晦的敘述使閱讀探索的興趣激增,然而隨著敘述的流動,你會發現,懸念與解釋並非是對稱的,所以有些問題你根本找不到答案,這就是格非,讀者不得不和他一起思考。面對格非的文本,思考是不能缺席的,而且格非具備這樣的能力,他能夠把你拉進某種思考。
在文本中,夢境與幻境的出現,讓我想起了紅樓夢中的太虛幻境。不同的是,在警幻仙子的太虛幻境中,詩歌文本是對文中人物命運走向的一種隱喻,是解讀人物命運的線索和密碼,他統攝了整個文本。紅樓夢的草蛇灰線,是有跡可尋,文本前後是一種沒有縫隙的對稱。而格非的《人面桃花》,夢境與幻境雖然也是對人物走向的某種隱喻,但這種隱喻不是針對整個文本,只是人物行動的階段性走向。另外,作者所設置的懸念和後面的解答也不能形成一種對稱,而是一種非對稱,很多懸念被懸置了。比如說飢荒時那一帶米從何而來?梅芸和張季元如何相識?金蟾、金蟬又是怎麼回事?等等等等,都是無法解開的謎團,這種懸置使文本變成了一個開放性的結構,對文本的閱讀結束了,但是後閱讀馬上就會開始,讀者會陷入一種持續的沉思,這也許是格非的意圖,正如他在新浪網上與網友聊天時所說,他希望自己的文本能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體會,我想效果的實現有賴於敘事空缺手段的使用吧。
長篇小說
《敵人》
花城出版社1991年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邊緣》
浙江文藝出版社1993年

《慾望的旗幟》
江蘇文藝出版社1996年
北嶽文藝出版社2001年
春風文藝出版社2005年

《人面桃花》
春風文藝出版社2004年
春風文藝出版社2005年
作家出版社 2008年

《山河入夢》
作家出版社2007年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1年

《春盡江南》
上海文藝出版社2011年

中短篇小說
篇目:
《相遇》 ( 大家)
《傻瓜的是詩篇》 (1989鍾山)
《錦瑟》 (1990花城)
《雨季的感覺》 (1991鍾山)
《鑲嵌》 (1992花城)
《贗品》 (1994收獲)
《時間的煉金術》 (1996鍾山)
《推背圖》(武則天)(1994江南)
《湮滅》 (1994收獲)
《打鞦韆》 (1995收獲)
《不過是垃圾》 (2005長城)
《蒙娜麗莎的微笑》

《追憶烏攸先生》
《陷阱》
《迷舟》
《大年》
《沒有人看見草生長》
《青黃》
《風琴》
《蚌殼》
《褐色鳥群》
《背景》
《夜郎之行》
《唿哨》
《涼州詞》
《初戀》
《去罕達之路》
《紫竹院的約會》
《解決》
《沉默》
《馬玉蘭的生日禮物》
《半夜雞叫》
《謎語》
《失蹤》
《喜悅無限》
《未來》
《蘇醒》
《讓他去》
《月亮花》
《戒指花》
《公案》
《黎明之軌》
《窗前》
《暗示》
《廢墟儀式》

中短篇小說:
《迷舟》作家出版社1988年
《追憶烏攸先生》 《陷阱》 《褐色鳥群》 《沒有人看見草生長》 《迷舟》 《大年》
《青黃》 《風琴》 《蚌殼》

《唿哨》長江文藝出版社1992年
《大年》 《背景》 《青黃》 《風琴》 《蚌殼》 《褐色鳥群》 《夜郎之行》
《傻瓜的詩篇》 《唿哨》

《雨季的感覺》新世界出版社1994年
《相遇》 《湮滅》 《傻瓜的詩篇》 《背景》 《錦瑟》 《夜郎之行》 《雨季的感覺》

《格非文集》(三卷)江蘇文藝出版社1995年
1、樹與石 :《追憶烏攸先生》 《陷阱》 《沒有人看見草生長》 《迷舟》 《大年》
《背景》 《青黃》 《風琴》 《蚌殼》 《褐色鳥群》 《夜郎之行》 《唿哨》 《涼州詞》 《初戀》 《去罕達之路》

2、眺望: 《相遇》 《錦瑟》 《雨季的感覺》 《傻瓜的詩篇》 《湮滅》
3、寂靜的聲音: 《敵人》 《邊緣》

《當代作家文庫•格非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

《格非小說自選集》時代文藝出版社1998年

《傻瓜的詩篇:中國當代小說50家》時代文藝出版社1999年
《未來》 《讓它去》 《月亮花》 《解決》 《錦瑟》 《時間的煉金術》 《半夜雞叫》
《紫竹院的約會》 《傻瓜的詩篇》 《蘇醒》 《沉默》 《謎語》 《涼州詞》 《初戀》
《鑲嵌》 《失蹤》 《喜悅無限》 《打鞦韆》 《贗品》 《相遇》《湮滅》
《馬玉蘭的生日禮物》

《格非卷 中國當代作家選集》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
《追憶烏攸先生》 《涼州詞》 《初戀》 《紫竹院的約會》 《解決》 《沉默》
《迷舟》 《褐色鳥群》 《蚌殼》 《青黃》 《背景》 《唿哨》 《傻瓜的詩篇》 《錦瑟》
《雨季的感覺》 《相遇》 《鑲嵌》 《時間的煉金術》 《贗品》

《格非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2000年

《青黃》浙江文藝出版社2001年
《迷舟》 《大年》 《青黃》 《風琴》 《雨季的感覺》 《馬玉蘭的生日禮物》 《推背圖》

《走向諾貝爾:當代中國小說名家珍藏版•格非卷》文化藝術出版社2001年
《邊緣》
《相遇》 《雨季的感覺》 《傻瓜的詩篇》 《湮滅》 《打鞦韆》 《贗品》 《蘇醒》
《紫竹院的約會》 《解決》 《月亮花》 《謎語》 《馬玉蘭的生日禮物》 《沉默》

《格非作品精選》 長江文藝出版社2006年
《迷舟》 《褐色鳥群》 《青黃》 《紫竹院的約會》 《錦瑟》 《雨季的感覺》
《傻瓜的詩篇》 《相遇》 《打鞦韆》 《贗品》

《戒指花》(短篇小說集) 春風文藝出版社2007年
《追憶烏攸先生》 《迷舟》 《褐色鳥群》 《青黃》 《蚌殼》 《背景》 《唿哨》
《涼州詞》 《初戀》 《紫竹院的約會》 《解決》 《沉默》 《馬玉蘭的生日禮物》
《戒指花》 《夜郞之行》 《風琴》 《蘇醒》

《不過是垃圾》(中篇小說集)春風文藝出版社2007年
《相遇》 《傻瓜的詩篇》 《錦瑟》 《雨季的感覺》 《鑲嵌》 《時間的煉金術》
《贗品》 《推背圖》 《不過是垃圾》

專著
《小說藝術面面觀》 江蘇文藝出版社1996年
第一章 小說與現實
第二章 作者與讀者
第三章 故事
第四章 結構
第五章 語言
第六章 小說的未來

《小說敘事研究》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年
第一章 小說與現實
第二章 作者與讀者
第三章 故事
第四章 結構
第五章 語言
第六章小說的未來
下編:敘事分析
第七章 卡夫卡的鍾擺
第八章 麥爾維爾:《白鯨》
第九章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
第十章 詹姆斯•喬伊斯:《都柏林人》
第十一章 廢名小說的敘事研究:樹

《塞壬的歌聲》 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
第一輯 寫作的恩惠
第二輯 十年一日
第三輯 塞壬的歌聲
第四輯 廢名的意義

《卡夫卡的鍾擺》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

《文學的邀約》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0年
導言: 現代文學的終結
第一章:經驗與想像
第二章:作者及其意圖
第三章:時間與空間
第四章:語言與修辭

關於長篇小說:
以上應該是比較完整的信息,這6部長篇都很喜歡。
關於版本,《敵人》收的是2001年,91年的版本不好買啊,《邊緣》只有一個版本(當然邊緣也可以在他的文集寂靜的聲音里找到),已經收了,《慾望的旗幟》收的是春風文藝的,《人面桃花》肯定是春風文藝的好,但是送人了,現在手裡補了個作家出版社的,這個版本加個共和國作家文庫,還鮮明的五星,看著很虐。 《山河入夢》應該要作家出版社的版本比較好,《春盡江南》今年剛出。

關於中短篇小說與散文集:
格非的成名作應該是 迷舟 青黃那一批,而且他的中短篇一樣是值得反復品讀的。
如上所列,如果不是為收藏版本而言,倒覺得07年春風文藝的兩本中篇加短篇小說選集就比較全了,像88年的作家出版社的迷舟,孔夫子上基本都賣150元左右了。但是那些早期的版本,每篇的序言倒是有意義的多了,因為篇目在07年的春風文藝基本都能找到。
還有覺得格非散文那篇里的篇目不常見,值得收閱,電子版也能找的到。

倒是覺得格非散文那篇里的篇目不常見,值得收閱,電子版也能找的到。

專著方面:
小說藝術面面觀就沒必要了,有《小說敘事研究》就行(我只有掃描版),孔夫子上賣的也比較多。最近一本是《文學的邀約》。可惜被清華大學出版社裝幀的太差勁了。書是好書。

6本長篇:《邊緣》《敵人》《慾望的旗幟》《人面桃花》《山河入夢》《春盡江南》
中篇選:《不過是垃圾》
短篇選:《戒指花》《樹與石》
《文學的邀約》

雖說早前的很多書的裝幀設計,以現在的標准來看也許慘不忍睹,但是也正是那樣,現在拿在手裡才能感受一種時間的真實感,甚至有時隱隱覺得審美因一種對主流的反抗而有了偏向,當然前提絕對是格非的書是值得收藏的,反復閱讀的。所以那些早期的版本,能收到的話,除了愛書人的一種成就感(越難的就越有種成就感),而且在細節上,讓我們這個年齡對那個時代有些隔膜的人,能更加擴大閱讀的深度和廣度。

《迷舟》的序言作者是吳洪森。《唿哨》附錄里張旭東評格非的文字,還有格非很多的自序,都可以看看。
還有關於仲月樓,一直想了解,資料也很少。格非自己講解小說很吸引人,其實他的作品本身也是當代文學非常值得解讀的

以上是格非所有版權書

熱點內容
優秀致郁小說推薦 發布:2024-11-17 12:43:30 瀏覽:705
現代女主是天師抓鬼的小說 發布:2024-11-17 12:42:39 瀏覽:777
都市yy小說免費下載 發布:2024-11-17 12:42:34 瀏覽:603
校園靈異抓鬼小說 發布:2024-11-17 12:39:37 瀏覽:876
他那麼撩小說全文txt網盤 發布:2024-11-17 12:38:55 瀏覽:246
小說言情偽骨科 發布:2024-11-17 12:35:23 瀏覽:784
完結的無限位面流小說排行榜完本 發布:2024-11-17 11:59:44 瀏覽:735
甜蜜戀愛都市小說 發布:2024-11-17 11:59:40 瀏覽:429
關於男二有妹妹的校園小說 發布:2024-11-17 11:59:33 瀏覽:983
都小說排行榜完本 發布:2024-11-17 11:57:02 瀏覽: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