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古都在線閱讀
Ⅰ 古都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古都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第二章 尼姑庵與格子門
千重子的父親佐田太吉郎在三四天以前就躲到坐落在嵯峨山中的尼姑庵里。
雖說是尼姑庵,可是庵主已年過六十五了。在古都,這小小的尼姑庵也自有它的掌故。但庵門掩沒在竹林叢中,看不見了。這庵幾乎與觀光游覽無緣,顯得冷冷清清的。頂多有間廂房偶爾供舉辦茶道會使用。而且也不是什麼有名的茶室。庵主經常外出教人插花。
佐田太吉郎租了一間尼姑庵的房子,現在他大概對這個尼姑庵的生活也習慣了吧。
佐田的店鋪好歹是中京[中京,京都分上、中、下三大區,中京即京都中區。——譯注]的一家綢緞批發店。周圍的店鋪大都改為股份公司了。佐田的店鋪也跟他們一樣,形式上是家股份公司。太吉郎當然是擔任經理,不過買賣都由掌櫃(如今改為專務或常務)掌管。但是,現在多少還保留著昔日店鋪的老規矩。
太吉郎打年輕時起就有名士氣質。而且比較孤僻。他完全沒有要舉辦個人染織作品展覽的雄心。就算舉辦了,在那個時候,恐怕也會過於新奇而難以……
確認後請採納
Ⅱ 喬犁小說古都在哪可以看
網路搜索一下應該都有
Ⅲ 小說《古都》精彩片段
《古都》「春花」節選
□川端康成
千重子發現老楓樹幹上的紫花地丁開了花。
「啊,今年又開花了。」千重子感受到春光的明媚。
在城裡狹窄的院落里,這棵楓樹可算是大樹了。樹干比千重子的腰圍還粗。當然,它那粗老的樹皮、長滿青苔的樹干,怎能比得上千重子嬌嫩的身軀……楓樹的樹干在千重子腰間一般高的地方,稍向右傾;在比千重子的頭部還高的地方,向右傾斜得更厲害了。枝丫從傾斜的地方伸展開去,占據了整個庭院。它那長長的枝梢,也許是負荷太重,有點下垂了。在樹干彎曲的下方,有兩個小洞,紫花地丁就分別寄生在那兒,並且每到春天就開花。打千重子懂事的時候起,那樹上就有兩株紫花地丁了。上邊那株和下邊這株相距約莫一尺。妙齡的千重子不免想道:「上邊和下邊的紫花地丁彼此會不會相見,會不會相識呢?」她所想的紫花地丁「相見」和「相識」是什麼意思呢?紫花地丁每到春天就開花,一般開三朵,最多五朵。盡管如此,每年春天它都要在樹上這個小洞里抽芽開花。千重子時而在廊道上眺望,時而在樹根旁仰視,不時被樹上那株紫花地丁的生命打動,或者勾起孤單的傷感情緒。「在這種地方寄生,並且活下去……」
來店鋪的客人們雖很欣賞楓樹的奇姿雄態,卻很少有人注意樹上還開著紫花地丁。那長著老樹瘤子的粗干,直到高處都長滿了青苔,更增添了它的威武和雅緻。而寄生在上面的小小的紫花地丁,自然就不顯眼了。但是,蝴蝶認識它。當千重子發現紫花地丁開花時,在院子里低低飛舞的成群小白蝴蝶,從楓樹干飛到了紫花地丁附近。楓樹正抽出微紅的小嫩芽,蝶群在那上面翩翩飄舞,白色點點,襯得實在美極了。兩株紫花地丁的葉子和花朵,都在楓樹樹干新長的青苔上,投下了隱隱的影子。這是浮雲朵朵、風和日麗的一天。
千重子坐在走廊上,望著楓樹幹上的紫花地丁,直到白蝶群飄去。她真想對花兒悄悄說上一句:「今年也在這種地方開出了花,多美麗啊。」在紫花地丁的下面、楓樹的根旁,豎著一個古色古香的燈籠。記得有一回,千重子的父親告訴她,燈籠腳上雕刻的立像是基督。「那不是瑪利亞嗎?」當時千重子問道,「有一個很像北野天神的大像呀。」「這是基督。」父親乾脆地說,「沒抱嬰兒嘛。」「哦,真的呢……」千重子點了點頭,接著又問,「我們的祖先里有基督教徒嗎?」「沒有。這燈籠大概是花匠或石匠拿來安放在這里的,不是什麼稀罕的東西。」
這個雕有基督像的燈籠,可能是當年禁止基督教的時候製造的。由於石頭的質量粗糙、不堅實,浮雕像又經過幾百年風吹雨打,只有頭部、身體和腳的形狀依稀可辨。可能原來就是一尊簡單的雕像吧。雕像的袖子很長,幾乎拖到衣服的下擺,好像是合著掌,只有胳膊周圍顯得比較粗。形象模糊不清。然而,看上去與佛像或地藏菩薩像完全不同。
這尊基督雕像的燈籠,不知道是從前的信仰象徵呢,還是舊時異國的裝飾,如今只因古老,才被安置在千重子家庭院里那棵老楓樹根旁。每逢客人看到它,父親就說:「這是基督像。」不過,來談生意的客人中,很少有人注意到大楓樹下還有這么個古老的燈籠。人們縱然注意到了,也會覺得在院子里擺設一兩個石燈籠是很自然的,不去理睬它。
千重子把凝望著樹上紫花地丁的目光移到下方,直勾勾地盯著基督像。她雖然沒有念過教會學校,但喜歡英語,常常進出教堂,也讀讀《聖經》新約和舊約。可是要給這個古老的燈籠獻把花束,或點根蠟燭,她就覺得不合適。因為燈籠上哪兒也沒有雕上十字架。
基督像上的紫花地丁,倒是令人感到很像瑪利亞的心。千重子又把視線從燈籠移到紫花地丁上。忽然,她想起了飼養在古丹波壺里的金鍾兒。
Ⅳ 誰有川端康成《古都》TXT的下載地址
樓主可以上 http://www.paipaitxt.com/read.php?tid=4751556&keyword=%B9%C5%B6%BC 點擊「附件: 派派小說_《古都》 川端康成.txt [點擊下載](166 K) 」下載
Ⅳ 小說穿越之古都初音完整版
網上現在已經沒有資源了,這篇小說一直都在連載狀態而且已經斷更好幾年了。
你給個郵箱我可以發你已有的內容哦。
Ⅵ 《古都》的作者是誰主要描述什麼
《古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
小說描寫的是一對孿生姐妹悲歡離合的故事,情調健康明朗、風格清新朴實。作者原打算寫「小小的戀愛故事」,臨到執筆之際,卻因服下的大劑量的安眠葯發作,精神恍惚迷離,以至於寫成格調、篇幅皆出意料之外的「異常的產物」。
小說的主要人物是一對完美健康、心地善良的孿生姐妹。他們一出世,姐姐千重子即遭遺棄,為一家綢緞店收養,而妹妹苗子在襁褓中就成了孤兒,後在山村為人植杉樹謀生。故事發生時,兩人都出落成了青春煥發、亭亭玉立的少女。千重子偶遇苗子,發現是自己妹妹,就設法將鍾情於自己的織帶工秀男介紹給酷似自己的妹妹。她自己雖然也很喜歡秀男,但由於門第懸殊,婚姻很難完成。而大批發商的長子龍助因愛上千重子,寧願放棄繼承財產權做上門女婿。後來苗子為了姐姐的幸福,決計放棄與秀男的愛情,隱居更偏僻的深山。
Ⅶ 川端康成《古都》高慧勤譯本的前一二段
我只看過唐月梅的《古都》譯本,這譯本不錯。
你據誰說高慧琴譯本比葉渭渠的好?
這類大家譯本不分高下,各有千秋。
我還是說:你要求過高。
【書評】川端康成的《古都》(高慧勤)
《古都》是川端康成一九六八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三部作品之一,描寫了一對孿生姐妹悲歡離合的際遇。姐姐千重子出生後,由於家境貧寒,無力撫養,即遭遺棄,幸而為一家綢緞批發商所收養,成了一個養尊處優的小姐。而妹妹苗子,雖未見棄於父母,卻在襁褓中便成了孤兒,孑立伶仃,長大後自食其力,到山裡種植北山杉。姐姐千重子優美,文雅,善於感受,賦有少女細膩的心理:春花秋蟲,是她聯想到大自然的永恆,生命的無限;高聳的北山杉,使她感悟到為人正直之道...而苗子,這彷彿是挺拔俊秀的北山杉,當雷雨襲來時,在杉林里無可遮蔽的情況下,她便毫不顧惜自己,以身體庇護姐姐。為了不影響姐姐的幸福,她寧可遠遁深山僻壤,表現出動人的姐妹之情和美好的情操。
作者以大楓樹上的兩株紫花地丁,來比喻孿生姐妹的命運:咫尺天涯,雖相見有期,卻終難聚合。姐妹二人幾度相逢,卻因境遇不同,實難一起生活。苗子自感身世凄涼,千重子也有人生孤寂之感。由於姐妹倆無力抗拒的命運,加之少女們多愁善感的情懷,是小說不僅具有濃厚的抒情氣息,還蒙有一層詩意的感傷。
小說的主題,雖說是寫兩姐妹的命運,但從全書的結構和作者的旨趣來看,作品刻意表現的,顯然是京都的風物人情。京都歷史悠久,千餘年來,常為建都之地。優美的自然景色和四時風物,足可代表日本山河的嫵媚秀麗。各種節令和風俗,體現日本人民自古以來與大自然搏鬥的魄力與傳統。一處處的名勝古跡與佛舍浮屠,更反映了民族的智慧與情趣。所以,京都堪稱是日本傳統文化的薈萃之地,是日本人民「精神上的故鄉」。不論川端康成寫作《古都》的本意如何,就其藝術效果而論,確是表現了京都的自然美和傳統美。作者讓讀者跟著千重子去尋訪京都的名勝古跡,欣賞平安神宮的櫻花,嵯峨的竹林,北山的園杉,青蓮院的楠木,領略一年一度盛大的只園會,時代祭,伐竹祭,鞍馬山的大字篝火...小說好似京都的風俗畫卷,使人能體味到日本民族的情趣,日本民族的美。所以,從這部作品,很能看出川端康成的創作特色,即:以現代人的感受,用嘆惋的筆調,描寫日本民族的傳統美。
川端康成曾以繼承日本的美學傳統自詡。正像我國在藝術上歷來講究意境一樣,日本自古以來便注重「幽玄」之美,含蓄之趣,讀完覺得余情綿綿,韻味深長。川端康成作品裡,簡約含蓄的語言,意在言外的象徵,自由飛動的聯想,的確繼承了日本古典文學中這一美學傳統。
川端康成在立足於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吸收西方現代派文學中的某些表現手法,藉助這種外來技巧,來抒寫日本民族所特有的纖細而敏銳地感受,從而創造出川端康成獨特的,即是傳統的又是現代的藝術風采。(高慧勤)
本人閑話:
千代子與苗子綜合起來有些像林黛玉。
細看《古都》,就會發現它是日本那個時代時代變遷的小網路,與紅樓夢在結構上相似。你多讀幾遍吧,每一遍一個譯本,這樣較好,有助於深入品位日本傳統美。日本傳統美與中國傳統美是一對姐妹,前者是妹妹,後者是姐姐,她們的關系很好。
我偏愛日本傳統美,愛她的柔美,細膩,嚴謹,含蓄,自然,純凈......
Ⅷ 幫忙找以下兩篇小說的相同點: 川端康成《古都》 王安憶《長恨歌》
川端康成為了貫穿他創作《古都》的主導思想,藉助了生活片斷的景象,去撫觸古都的自然美、傳統美,即追求一種日本美。所以全篇貫穿了寫風物,它既為情節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又為人物的塑造和感情的抒發創造了條件。同時它也成功地塑造了千重子和苗子這兩個人物形象,描寫了男女的愛情關系,但其主旨並不在鋪展男女間的愛情波折,所以沒有讓他們發展成喜劇性的結合,也沒有將他們推向悲劇性的分離,而是將人物的純潔感情和微妙心理,交織在京都的風物之中,淡化了男女的愛情而突出其既定的宣揚傳統美、自然美和人情美的題旨。這正是《古都》的魅力所在。
作者在《古都》里對社會環境的認識是比較清醒的,他對社會、人際關系的認識和體驗也是比較深刻的,這正是戰後生活的賜予。他通過姐妹之間、戀人之間的感情隔閡,甚至釀成人情冷暖和離別的痛苦,反映了社會中存在著身份等級和門第殊隔,揭示了這一貧富差別和世俗偏見所形成的對立現實。作品的時代氣息,還表現在作者以鮮明而簡潔的筆觸,展現了戰後美軍佔領下的社會世相,比如傳統文化面臨危機,景物失去古都的情調,凡此種種的點染,都不是川端康成偶感而發,而是在戰後的哀愁和美軍佔領日本的屈辱感的交錯中寫就的。當時,他對於戰後的這種狀態,一如既往地覺得悲哀,也不時慨嘆,但沒有化為憤怒,化為批判力量,所以也只能是一種交織著憂傷與失望的哀鳴,也許這仍然是作者對時代、對社會反應的一貫的獨特方式。同時,小說里還流露了些許厭世的情緒和宿命的思想,不遺餘力地宣揚「幸運是短暫的,而孤單卻是永久的」。對川端康成的小說創作來說,《古都》所表現的自然美與人情美,以及保持著傳統的氣息,都具有特一個女人四十年的情與愛,被一枝細膩而絢爛的筆寫得哀婉動人,跌宕起伏。四十年代,還是中學生的王琦瑤被選為「上海小姐」,從此開始命運多舛的一生。做了某大員的「金絲雀」從少女變成了真正的女人。上海解放,大員遇難,王琦瑤成了普通百姓。表面的日子平淡似水,內心的情感潮水卻從未平息。與幾個男人的復雜關系,想來都是命里註定。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瑤難逃劫數,與女兒的男同學發生畸形戀,最終被失手殺死,命喪黃泉。
事實上,在王安憶發表了《長恨歌》後,便有學者或文學評論將之歸類為張愛玲的「延續」,試想像著如葛薇龍、白流蘇、賽姆生太太等角色的舞台由中華民國的上海轉移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上海,一群曾經過著聲色的男女,如何在誇張禁慾的政權里,度過餘生。
當然,王安憶的《長恨歌》並非全沒有缺點,其缺點亦正如其優點,就是《長恨歌》只是將張愛玲沒有全面寫出的上海風情給予全面集中的描寫,意即是成功地借鑒了別人的創意,非常流暢的將別人零碎描寫的東西集中起來全面描寫;可是,這些描寫卻非作者的原創,換言之,她只是依循前人成功的道路。當然,客觀來說,王安憶的描寫上海的原貌是成功的,亦顯出其駕馭長篇巨著的能耐!
王安憶筆下的歷史不是我們通常習慣於關注的與重大政治事件緊密聯系的歷史,而是作為時間的歷史。她極力渲染的是各歷史時期迷漫於空氣中的不同氣味、不同氛圍、不同的來自感官的特徵,她努力准確捕捉的,是各個歷史時期中特定個人的生存面目、精神依賴、趣味取向。由於投向歷史的視點不是政治,不是歷史變遷中存有的政治成份,而是作為時間、年代的歷史,歷史中的個人,故而,她筆下的歷史與個人顯得特別平實,真切,貼近,兩者的交融也因之更和諧,從而給人一種渾然一體的飽滿、渾厚感。"長恨歌" 確實寫出了作為年代的歷史,寫出了存在於歷史中的個人。
王安憶之所以看中王琦瑤這個人物,寫她,是因在她身上看見了一份愴涼。一份逼人的、擺脫不了的愴涼。這份愴涼與其說來自命運來自歷史變遷,不如說來自生命本身;與其說來自王琦瑤,不如說來自王安憶自己。這份愴涼是王安憶人到中年對生命的感悟,是對美好生命流水般逝去的一首輓歌、一聲嘆息。"長恨歌"最大的成功正在於以冷靜的旁觀角度敘述了這份實在的、透自骨髓、揮之不去的愴涼。
王安憶的感覺很好,想像力很好。而且,她的感覺和想像很特別。她的感覺、想像常常不是感性的,而是理性的;不是感性的抒發與接收,而是理性的斷語。理性歸納過的感覺與想像所能擁有的空間應該很有限,但在王安憶那則泉涌不息,無窮無盡,被用得層層疊疊。在讀者一而再,再而三地感覺她的刻意、堆砌、笨拙感覺得不耐煩,感覺得有點累時,又不得不嘆口長氣,無可奈何、心服口服地承認她的感覺、想像獨特且准確,承認她的感覺、想像是她腦中流出的,信手拈來的,承認這是她的風格,至少是"長恨歌"這部小說的風格--就像"長恨歌"的一個"記號"。
補充一句,"長恨歌"那些堆砌而成的"硬寫"、"死寫" 看慣了倒也看出了味道,看出了合理性,尤其結合故事、人物一起看(故事敘說,人物心理捕捉,向來是王安憶的強項) ,甚至覺得它們必不可少,覺得正是它們使這本書厚重起來的。
還得略談"長恨歌"的不足。比如說,關於王琦瑤的女兒薇薇;比如說,王琦瑤被長腳殺死...... 薇薇這個人物可有可無,沒有也許更好。作者想通過青少年薇薇寫出那個年代,可薇薇沒寫好那年代也沒寫好。明確讓人感到的,只剩作者寫微微的用心(又一個刻意)。王琦瑤為什麼會死?作者想以她的死來加強悲劇效果,加強她身上存有的那種愴涼感。然而,王琦瑤身上的愴涼感不是靠死來突出的,而是靠活,靠她怎麼活下去怎樣活出愴涼來。長腳殺王琦瑤殺得莫名其妙,殺得太戲劇化,這一殺,將一本沉甸甸的書、將一個嚴肅的作家,"殺"出了一些輕浮、殺出了一些稚嫩。
異的色彩。
Ⅸ 求好看的小說,穿越古都行
神鬼劍士 門派養成日誌 皇帝的征途 召喚夢三國 上帝武裝
Ⅹ 求川端康成《古都》的文本簡介
鯨的生活習以後我;侯聖南不會在喝那麼多酒…昨天,晚上喝酒喝的差點沒把胃給吐出來…頭-暈-的要,以後喝酒給自己的酒量定個規則喝白酒就喝三兩、喝啤酒最多喝兩瓶…決不在多喝,希望朋友們別把面子擺在酒桌上-看到這篇日記的朋友;請理解…侯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