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的相關文體知識
A. 小說的文體常識
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敘述和環境描寫反映社會生活。小說必須具備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這三個要素。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考查要點]
1.明確小說的要素,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
2.能分析小說故事情節的階段(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3.能分析小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
4.能分析小說刻畫人物的主要手法(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方法),能分析直接(正面)描寫,間接(側面)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
5.能分析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交代時代背景>描寫)的作用。
6.能結合語境理解和辨析一些關鍵詞語、精彩語句、重點段落和含義及其蘊含的思想感情。
[知識歸納]
一.人物描寫
1.小說的人作描寫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
2.對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態、服飾等外形進行描寫的是肖像(外貌)。
3.對人物的對話、獨白及語氣聲態進行描寫的是語言。
4.從描寫的角度看,人物描寫的方法還可以分為: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也說是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
二.人物形象
1.小說的三要素是(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人物活動的)環境描寫。
2.在小說塑造的人物中,體現了作者的創作意圖和作品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的人物是小說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3.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現出來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說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說的主題思想。
三.故事情節
1.故事情節是作品所描寫的生活事件發展,演變的全過程。小說的情節一般可以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有些小說還具有序幕、尾聲兩上部分。
2.
1 開端 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沖突的第一件事;
2 發展 是作品中矛盾沖突從展開到激化的演變過程;
3 高潮 是決定矛盾各方的命運工主要矛盾即將解決的關鍵時刻,是矛盾沖突發展到頂點,人物的思想斗爭最緊張,最激勵,最尖銳的階段;
4 結局 是矛盾得到解決,人物性格的發展已經完成,事件有了最後的結果,主題思想得到充分展現,是情節發展的必然結果。
四.環境描寫
1.環境描寫是對人物活動的環境描寫和事情發生的背景的描寫,它包括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
2.自然環境描寫,也叫做景物描寫,主要是對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季節、氣候以及花鳥蟲魚等場景的描寫。
3.社會環境描寫,主要是對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處所、氛圍以及人際關系的描寫。
4.環境描寫的作用主要有:
1)交待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為人物活動提供具體的背景。
2)渲染氣氛、烘託人物;
3)有些環境描寫還起著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
小結:
1.小說的情節一般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情節的發展是為塑造人物服務的。通過對故事情節的分析,了解人物在情節中各自表現,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2.小說中的人物描寫有外貌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通過這些人物描寫能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徵進而理解其反映的社會情況。
3.小說中的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交代事件的時代背景,自然環境描寫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季節、氣候、時間及場景,是為了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渲染氛圍,表達人物的心情、表現主題等。
B. 關於散文的文體知識
二、 散文的特點
1. 形散神聚
形散:
1、取材自由:寫人,記事,繪景,狀物。
2、表現手法靈活多樣:象徵、襯托、對比等。
3、表達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為主,把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融為一爐。
神聚:主題集中鮮明。
2. 意境深邃
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
3. 語言優美凝練,富於文采。
優美:指散文語言清新明麗,生動活潑,富於音樂感。
凝練:指散文語言簡潔質朴,自然流暢,寥寥數語就可以描繪出生動的形象,勾勒出動人的場景,顯示出深遠的意境。
三、 散文的分類
按寫作內容分:
(1)寫景散文 (2)狀物散文
(3)敘事散文 (4)說理散文
按表達方式分:
(1)抒情散文(2)記敘散文 (3)議論散文
四、常見的藝術表現手法
象徵、襯托、對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詠物寄情、寓理於事、融情於事、先抑後揚、以小見大
五、散文的線索
散文線索就是文章結構的紅線,抓住線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據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為線,以事為線;可以以人為線,以情為線;也可以以時間為線,以地點為線。
散文中常見的線索有:
①以含有深刻意義或象徵意義的事物為線索;
②以作品中的「我」為線索。
中小學教材中涉及大量散文篇目,老師們除了深入理解文本外,還可以特別關注以下幾點:
1.關注作者:了解課內出現作者的生平等文學常
識,了解寫作背景有助於文章內涵理解,並常有文學常識類題目考查。
2.關注寫作風格:體會作者具有特點的寫作風格,幫助學生閱讀同一作者其他作品時能准確把握文本特點。
3.關注作者影響力:關注文學發展現狀,閱讀考試中常有熱門作家其他篇目的延伸閱讀。
C. 有關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小說、散文、詩歌的文體知識(或文學常識)。
1 記敘文文體知識要點 (1) 以記敘文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叫記敘文.語言特點,生動,形象. (2) 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對生活的看法,就是記敘文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這些材料來表的.因而記敘文的材料必須為中心思想服務,做到中心明確,集中. (3) 記敘文的順序主要有幾種:順敘,倒敘,插敘. 順敘:按事件的發生,發展結局的過程記敘. 倒敘: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到文章的開頭寫,然後再按時間順序寫事件的經過. 插敘:在記敘過程中,有時需要插入另一些有關的情節,然後再按著記敘原來的事情. (4) 記敘文中的詳略安排應該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應該詳寫;與中心有關系,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應該略寫;與中心無關的材料應該舍棄.這樣,才能使記敘的中心集中,鮮明,突出. (5) 記敘文的樣式常見有:對現實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跡作具體報道的通訊.用文字語言和文學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寫.記敘山川景物,旅途見聞為主的游記. 追憶本人或生活經歷和社會活動的回憶錄,傳記,訪問記等.它們共同特點是:所寫內容必須真實,不容許隨意誇大或縮小事實,更不能編造虛構,即要有真實性;對所寫的內容又要求作必要的加工.力求文章中心突出,形象鮮明,構思精巧 (6) 特寫是報告文學的一種樣式,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個片斷,細致地加以描述. (7) 傳記一般分兩類:一類記敘自己的生平;一類記敘他人的生平。傳記的主要特點是實錄,要求實事求是,不允許虛構誇張。傳記在表達上以記敘為主,也可以適當插入議論,描寫。傳記記敘的順序一般以時間為序。 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區別在於人物故事只要具體寫出人物的某個事件或某幾件事就行了。小傳則要求寫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經歷等。人物自傳的繁簡區別在於自傳可以根據需要採用不同寫法,可以寫自己全部經歷,也可以寫自己某個時期的經歷。 2 說明文文體知識要點 (1)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說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稱為說明文。說明文的語言特點:准確,平實,簡潔。 (2)說明事物的前提是抓住事物的特徵。所謂特徵就是事物間相互區別的標志。 (3)說明文的說明順序有:空間順序,時間順序,邏輯順序,(有總說後分說,先主要後次要,先原因後結果,由現象到本質,由性能到功用等) (4)常用的說明方法有:分類別,作解釋,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用數字,列圖表。 (5)說明文按說明對象和內容分有:說明實體事物和說明抽象事理兩大類。說明文按寫作方法和表達方式分有:平實性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 (6)平實性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的區別在於:平實性說明文純用說明的表達方式,語言朴實簡明,內容具體,切實使人讀了就能明白。如自然科學的各類教科書。科技信息資料,實驗報告,說明書等。文藝性說明文以說明為主,輔以敘述,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並常用藉助一些修辭方法,形象化地介紹事物或闡述事理,使讀者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還能得到藝術的享受,這類說明文通常稱知識小品或科學小品。 (7)說明文的描寫和記敘文中的描寫區別:a 目的不同:記敘文中的描寫是為了「使人有所感,」;說明文的描寫是為了「使人有所知」。b 記敘文可以根據中心思想的需要,使用各種描寫方法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說明文的描寫則只能在說明事物的過程中,藉助某鍾形象化的手法,對事物的特徵作一些必要的描繪,主要是起到使說明的事物特徵更具體,更形象。c 記敘文中的描寫可以發揮藝術想像,可以誇張,渲染,而說明文中的描寫在務真求實的前提下進行語言加工,做到既形象生動,又真實可信。 3 議論文文體的知識要點 (1)生活中少不了議論,講道理,發表意見就是議論。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就是議論文。 (2)議論總要提出看法或主張,這種看法或主張就是論點,用來證明論點的材料就為論據,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即為論證過程。 (3)用以證明論點的材料有兩大類:事實材料(事實論據)即確鑿的事例;史實;統計數字等。理論材料(道理論據)即名人名言;警句;格言;科學原理;自然定律;馬列毛澤東思想。 (4)議論文的基本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議論文的基本論證方法:擺事實,講道理。論證方式:立論,駁論。所謂立論就是正面闡述自己的觀點。駁論就是批駁錯誤的觀點。 (5)一事一議議論文的寫作特點:借事發表議論,就事說明道理。而從「事」到議。又必須理出並把握兩者的聯系點,才可順理成章地展開議論,這事「一事一議」的關鍵。 (6)議論文常見的有幾種樣式:社論,評論,學術論文,專題討論,雜感,隨筆以及側重1於議論性的講演詞,書信等。在以上樣式中,有理論性較強的,有文藝性較強的。
議論文文體知識
1.議論文的三要素是論點、論據、論證。論點是議論文靈魂。
2.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問題的見解和主張。議論文一般只有一個中心論點,有的則還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以證明或補充中心論點。
3.把握議論文的論點一般可從三方面入手:
第一、審清題目。有的議論文它的題目本身就是文章的論點;有的議論文,它的題目雖然不是文章的論點,但是表明了文章的論題,提供了把握文章論點的線索。
第二、找中心句。議論文往往在開頭或結尾有作者對所論問題表明態度的語句,這語句就是文章的論點。有時,這類中心句會出現在文章的中間。
第三、提煉歸納。即弄清作者對論題的基本態度,然後據此進行概括。如果文章是對幾個分論點分別進行論述,那將就幾個分論點適當地加以匯集,以一個完整、明確的語句表達出來。
中心論點的提出,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1標題就是中心論點. 2文章開頭提出中心論點. 3.文章結尾出現中心論點 4在論述過程中提出中心論點.
論點的呈現方式:
有的議論文的論點在文章中用明確的語句表達出來,我們只要把它們找出來即可;有的則沒有用明確的語句直接表述出來,需要讀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論點的提出和確立要注意:
①正確性 。論點的說服力根植於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反映,而這又取決於作者的立場、觀點、態度、方法是否正確,如果論點本身不正確,甚至是謊謬的,再怎麼論證也不能說服人。
②鮮明性。贊成什麼、反對什麼,要非常鮮明,而不能模稜兩可,含混不清。
③新穎性。論點應該盡可能新穎、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見解,不是重復他人的老生常談,也不是無關痛癢、流於一般的泛泛而談,應該盡可能獨到、新穎。
4.論據是議論文中用來證明論點、支撐論點的材料。
道理論據和事實論據是論據的兩種基本形式。事實論據指有代表性的確鑿的事例、史實及統計數字等。道理論據指經過實踐檢驗的、正確性已為人們公認的革命導師的理論、名人的言論、科學領域的定理及生活中的常識等。議論文中論點和論據的關系非常密切。是證明和被證明的關系。
閱讀議論文,應該首先分析作者所提供的事實,從事實中看出道理,再檢驗它與文章的論點在邏輯上是否一致的。
5.閱讀議論文還要把握論證。議論文中的論點和論據是通過論證組織起來的。
(1)什麼是論證:論證就是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議論文的論點是要解決「要證明什麼」,論據是要解決「用什麼來證明」,而論證是解決「如何進行論證」的問題。論證的目的在於揭示出論點和論據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
(2)論證方式:分為立論和駁論兩大類型。 ①立論是以充足的論據正面證明作者自己論點正確的論證方式;②駁論是以有力的論據反駁別人錯誤論點的論證方式。立論和駁論都是一種證明,無非一個是從正面證明其正確,而另一個是從反面證明其錯誤。它們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論證方法。
(3)論證方法是多種多樣,常見的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1)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事實勝於雄辯」這是比較常用的一種論證方法。
2)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著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的公式等來證明論點;
3)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
4)比喻論證:藉助顯淺的或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方,來證明論點。
6.議論文基本結構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它又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橫式」。以「橫式」結構為主的有1「總論——分論——總論」2「總論——分論」3「分論——總論」三種。以「縱式」結構為主的主要是層層深入式。
7.議論文語言:准確、嚴密、精當、概括、邏輯性強。
已解決問題收藏 轉載到QQ空間 求有關小說文體的知識
[ 標簽:小說,文體,知識 ] 如題,請盡快回答,謝謝!! Kubing 回答:2 人氣:2 解決時間:2009-11-25 21:26
滿意答案小說文體知識
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敘述和環境描寫反映社會生活。小說必須具備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這三個要素。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一.人物描寫
1.小說的人作描寫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
2.對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態、服飾等外形進行描寫的是肖像(外貌)。
3.對人物的對話、獨白及語氣聲態進行描寫的是語言。
4.從描寫的角度看,人物描寫的方法還可以分為: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也說是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
二.人物形象
1.小說的三要素是(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人物活動的)環境描寫。
2.在小說塑造的人物中,體現了作者的創作意圖和作品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的人物是小說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3.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現出來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說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說的主題思想。
三.故事情節
故事情節是作品所描寫的生活事件發展,演變的全過程。小說的情節一般可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有的小說還有序幕,尾聲兩部分。
1.開端是作品所反應的矛盾沖突的第一件事
2.發展是作品矛盾沖突從展開到激化的演變過程
3.高潮是決定矛盾各方的命運,是主要矛盾即將解決的關鍵時刻,是矛盾沖突發展到頂點,人物思想最緊張,最激勵,最尖銳的階段
4.結局是矛盾得到解決,人物的性格發展已經完成,事件有了最後的結果,主體思想得到得到充分展現,是情節發展的必然結果
四.環境描寫
1.環境描寫是對人物活動的環境描寫和事情發生的背景的描寫,包括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
2.自然環境描寫也叫做景物描寫,主要是對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季節,氣候以及花鳥魚蟲等場景的描寫
3.社會環境描寫,主要是對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處所,氛圍以及人際關系的描寫
4.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有:
(1)交代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為人物活動提供具體的背景
(2)渲染氣氛,烘託人物
(3)有些環境描寫還有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
五.人物描寫
外貌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細節描寫
一、散文的特點
內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對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經驗,通過狀物、記人、寫景等方式表達出來。所謂自我感悟,也就是對事物的特殊意義和美質的發現、認識。
形式上:(1)以個人抒情為主,把抒情、敘述、議論熔為一爐;(2)從細處落筆,小中見大;(3)從側面暗示,發揮讀者的想像力;(4)行文自由,結構靈活。
綜合以上兩點:「形散神不散」。閱讀散文時,要透過「形」抓住「神」,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結構和線索(文脈),要注意欣賞優美的語言。
二、散文分類
根據表達方式側重點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三類。
敘事散文: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散文。這類散文對人和事的敘述描繪較為具體突出,同時表現作者的認識感受,帶有濃厚的抒情成分。它側重於從敘述人物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映事物本質,有時間、地點、人物等因素,從一個角度選取材料,表現作者情感。
抒情散文:以抒發感情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發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願。抒情散文抒發的是怎樣的感情,如何抒發,都與文章揭示的思想意義是否深廣有極大的關系。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虛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據的。即是說,總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為文章抒寫的對象,通過對它們的記敘或描寫,達到托物言志、寓情於物的目的。
哲理散文:以說理為主的散文。它說理,往往藉助於事例的簡述,形象的描繪和感情的抒發來進行,文學色彩很濃。作者常常藉助於對古今故事、花鳥草蟲等具體事物的描敘來說理,顯得妙趣橫生並富於感情。
散文閱讀一般方法:(1)要理出作品選擇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麼。(2)看「形」和「神」的「結合點」是什麼,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線索。(3)看作者組織材料的順序,選擇了怎樣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語言。
詩歌文體知識
古詩與古體詩 古詩泛指我國古代詩歌。從古代歌謠、《詩經》、《楚辭》、唐詩、宋詞,一直到明清詩歌,都可泛發稱為古詩。
古體詩,是唐代以後,有別於「近體詩」(即律詩、絕句)的詩體,包括四言詩、五言詩、六言詩、七言詩及字數、句數不限,用韻比較自由,也不拘平仄雜言詩等等。
古體詩,在有些詩人的作品中,又題作「古風」。所以,古體詩也可以叫做「古風」。
舊詩與舊體詩 舊詩是對新詩而言的。泛指新詩出現以前的古代詩歌和新詩出現以後仍用古代詩歌形式寫成的詩歌。
舊體詩有別於新詩的詩體。它按照舊詩的形式寫作。它既可以採用古體詩的形式,也可以採取近體詩的形式,甚至還可以採用騷體詩的形式。所以,它同「古體詩」,不是一個概念。
四言詩 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其特徵是每句只有四字。句數多少不限。四言詩最盛行的時代是先秦時代。《詩經》中有不少詩歌所採用的,都是四言詩的形式。漢魏時代,還有不少詩人採用四言詩進行創作,如曹操的名篇《短歌行》、《觀滄海》和《龜雖壽》等,都是四言詩中的佳作。唐代以後,五、七言的近體詩興起並佔領了中國詩壇,用四言詩提攜作者,就為數不多了。
五言詩 中國古典詩歌中的一種詩體。其特點是每句為五字(即五言),包括五言古詩、五言律詩和五言絕句。
無論是唐代以前或唐代以後的五言詩,凡不屬於律詩與絕句的,都統稱五言古詩。它不同於五言律詩與絕句的,是不限句數,不講平仄和對仗。
五言詩,在我國出現的時代較早,但真正成型,是在漢魏之間。早期五言詩的代表作是著名的《古詩十九首》和《孔雀東南飛》等,著名的「建安七子」的詩歌也大多是五言詩的形式創作的。
七言詩 中國古典詩歌的一種詩體。其特點是每句七字(即七言),包括七言古詩、七言律詩和七言絕句。
凡不屬於七言律詩和七言絕句的七言詩,都稱為七言古詩。它不同於七言律詩和七言絕句的,是不限句數,不講平仄,不講對仗。
在魏晉時期,我國已出現了一些優秀的七言詩作,如曹丕的《燕歌行》、江總的《閨怨篇》等,但七言詩的盛行則是在盛唐時代,初唐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就充分顯示了七言詩在藝術上的成熟。
近體詩 近體詩是對古體詩而言的。指隋唐之間新興的一種格律詩體,即律詩與絕句。包括五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律詩、七言絕句及排律等。
近體詩不同與古體詩的,是每一首詩有固定的句數(排律除外)、每一句詩有固定的字數,還有字音聲調平仄的規定、兩句之間對仗的規定。是一種格律嚴謹的詩體。
律詩 近體詩中的一種。依照一定格律寫成的詩。律詩最主要的特點有兩個:一是盡量使句中的平仄相間,並使上句的平仄和下句的平仄相對(即相反);二是盡量多用對仗,除首兩句和末兩句外,總以對仗為原則。
律詩,有三種:七言律詩、五言律詩和排律(又稱長律)。
五言律詩 律詩中的一種。它在形式上有如下要求:
(一) 每句五字,全詩八句,共是四十字。
(二) 正例,二、四、六、八句入韻;變例,首句也入韻。
(三) 中間四句,亦要求兩兩相對仗。
(四) 全詩的平仄、也有兩種格式。
甲、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如首句入韻,為「仄仄仄平平」)
乙、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如首句入韻,為「平平仄仄平」)
七言律詩 律詩中的一種。它在形式上有如下要求:
(一) 每句只能有七個字,全首隻能有八句,全詩共五十六字。
(二) 正例,要求第一、二、四、六、八入韻;變例,首句可以不用韻。
(三) 中間四句,即三、四、五、六、句,必須兩兩相對仗。
(四) 全詩每字的平仄,有一定的格式。
甲、平起式的格式為: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首句不入韻,則為:「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起式的格式為: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首句不入韻,則為「仄仄平平平仄仄」)
排律 律詩的一種。即十句以上的律詩。又稱長律。一切規律都以普通律詩為標准。只是句數比五、七言律詩延長了。排律的韻數,一般喜歡用整數,如十韻、二十韻、五十韻、一百韻等,因此排律的句數都是偶數。如杜甫的《赴奉先詠懷》,一百韻,兩百句;劉禹錫的《武陵書懷》,五十韻,一百句。排律,一般是從一開始就兩兩對仗,只有末兩句不對。偶然也有首兩句不對仗的。
絕句 近體詩中的一種。每一首,只有四句。它自身有分為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兩種。
五言絕句,每句為五個字,全詩二十字;七言絕句,每句為七個字,全詩二十八字。
絕句的用韻,有首句入韻的,即一、二、四句入韻;有首句不用韻的,即二、四兩句入韻。
絕句的平仄有四種格式,最常見的是採用律詩首尾兩聯(即一、二、七、八句)的平仄格式;其次是採用律詩後半首(即五、六、七、八句)和律詩的中兩聯(即三、四、五、六句)的平仄格式;也有採用律詩前半首(即一、二、三、四句)的平仄格式,但不多見。
詞 詞,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是一種格律化的、長短句的、固定字數的詩。
它不同於近體格律詩的,是它的句子可長可短,參差不齊,不象近體詩那樣的句子整齊劃一。
它不同於古體雜言詩的,是它的總字數有規定,長短句也有格律,不象雜言詩那樣隨意。
而且,它的用韻和用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規定,寫作時間需要按詞牌要求填寫。實際上是一種比近體詩的格律還嚴的詩。
詞這種詩體,在隋唐時代已開始出現,但到宋代才盛行起來,取代了近體詩的地位。所以有「唐詩宋詞」之說。
曲 曲,是宋元之間興起的藝術形式。包括作為戲劇的「曲」和不作為戲劇的「曲」,即散曲。
在作為戲劇的「曲」中,有曲調和科白,曲調的唱詞是詩,科白(即說話)不是詩。
不作為戲劇的散曲,是一種吟詠的歌詞,具有詩的品格。
作為詩的「曲」與「詩」,的不同是顯然的,」與「詞」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詞的字句一定;而曲的字數沒有一定,有些曲調,還可以增句;
二、詞韻大致依照詩韻,曲韻則是另立的韻部;
三、詞的用字分平、上、去、入四聲,曲的用字則把入聲取消了,歸入了平、上、去三聲中。
曲的小令與套數 曲中有小令與套數之分。小令等於一首單調的詞,套數則是由幾個或幾十個曲調組合而成的,近乎於現代的組詩。
在作為戲劇的「曲」里,只有套數,沒有小令,而在散曲中,既有小令,也有套數。如馬致遠的散曲《天凈沙*秋思》,即為小令;而睢景臣的散曲《哨遍*高祖還鄉》,就是套數了。在《哨遍》、《耍孩兒》、《五煞》、《四煞》、《三煞》、《二煞》、《一煞》、《尾聲》等組合而成的。
白話詩 。自由詩 白話詩是與文言詩相對而言的。盛行於「五四」前後。它不僅廢棄了文言而採用了白話口語作為詩歌語言,而且廢棄了古典詩詞曲的格律,隨意而作,十分自由,不拘一切做詩的格律形式。後來亦被人稱為自由詩。「五四」時期,最早起來倡導白話詩的是胡適和俞平伯等人,但他們的詩中仍有著舊體詩詞格律影響的痕跡,中國新詩中真正把詩作成了自由詩的,始於學習了美國的自由詩人惠特曼的郭沫若,他的《女神》中有不少詩作可以稱為中國的自由詩的典範。
格律體新詩 格律體新詩,又稱「新體格律詩」和「現代格律詩」。是與自由詩相對的一種新詩體。他的倡導者,最早是《渡河》詩集的作者陸志韋和提倡「新詩形式運動」的聞一多、朱湘和孫大雨等人,五十年代以後又有何其芳提倡建立「現代格律詩」。
目前,新詩格律體還沒有固定的規范。從現有格律體新詩看,它們不同於自由詩的地方大致有三:一、一首詩中,各章(段)的行數一樣;二、各章押韻都有一定的規律;三、較嚴格一點的新體格律詩,每行的頓數,基本整齊。
民歌體新詩 指「五四」以後的新詩人運用民歌的格調寫成的新詩。如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張志民的《死不著》、田間的《趕車傳》等。這種詩歌採用的是既有的民歌形式多樣,語言也具有民歌風格。因民歌的形式多樣,有的句子整齊,有的句子不整齊,民歌體新詩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最常見的民歌體新詩,多採用類似七言絕句的山歌形式和陝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
十四行詩 十四行詩,又稱商籟體。發源於義大利,後來流行於歐洲。「五四」以後,移植到中國新詩體中。
商籟體,有意體和英體之分。
意體十四行,每首分為四段(即4+4+3+3);英體十四行,每首分為兩段(即8+6)或四段(即4+4+4+2)。
商籟體,對每一詩行的音數有一定的要求,有十二音的,十一音的,十音的等。
中國新詩人中模仿商籟體的不少,寫得比較好的有孫大雨、朱湘、戴望舒、梁宗岱、馮至、卞之琳等。
散文詩 散文詩,是介乎詩與散文之間的一個品種。它行文比較自由、活潑,如行雲流水,具有一種內在的自然節奏。它不分行排列,也不受音韻的約束。它的特點是語言精煉如詩,內容深邃如詩,它與那種高度凝練、富於詩意的散文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所以有人也把它歸入散文類。
散文詩,原是外國詩歌的一個品種,「五四」以後,移植到中國,魯迅、茅盾、鄭振鐸等新文學大師都寫過不少散文詩作。魯迅的《野草》就是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散文詩集。
抒情詩 詩歌是主情的文學。一切詩歌都應當是抒情的。我們通常所謂的「抒情詩」,是指那些以抒發詩人的感情、感受為主要目的,而不重在敘事的詩作。在這類詩作中,往往也要寫到人、寫到景、寫到事,但這些人、景、事都不是詩的主體,而只是詩人藉以抒發情感的材料。因此,在抒情詩中,詩人不管有沒有直接出現在詩中,都是詩里的主角。
抒情詩分政治抒情詩和一般抒情詩。政治抒情詩,所捕捉的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題材,抒發的是詩人對重大社會問題和事件的情懷;一般抒情詩,就寬泛了一些,對於愛情與友誼的歌頌,對於大自然的贊美,以及各類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之情,都可以在這類抒情詩中加以表現。
敘事詩 敘事詩,是一種以詩的形式來進行敘事的詩體。它既具有詩的形式、詩的語言,也可採用詩的排列方式,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詩。但它的內容,卻重在描寫與敘述人與事,,承擔著小說等敘述文體的任務。所以有人又將敘事詩中的鴻篇巨制之作,稱為「詩體小說」。它不同於一般敘事作品之處,除了詩的形式外,在美學上更要強調敘事與抒情的結合,追求敘事中的詩意。
敘事詩,可分為長篇敘事詩與短篇敘事詩兩大類。或稱為大型敘事詩與小型敘事詩。敘事詩,除了描述人的現實世界外,還可以描述童話世界與動物世界,所以,童話詩與寓言詩也是敘事詩中的品種。
童話詩與寓言詩 童話詩和寓言詩,是以童話故事和寓言故事為題材而創作的詩體。在形式上,具有詩的一切特徵,比一般童話和寓言,語言更精煉,更易於朗誦與記憶。尤為少年兒童讀者所喜愛。
童話詩和寓言詩,在國外早已流行,著名的《伊索寓言》,原來就是用詩體寫成的,普希金也用詩體寫了《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無四」以來,中國新詩人開始實驗這類詩體,阮章競的《金色的海螺》,就是一首著名的童話詩。
諷刺詩 諷刺詩是一種以諷刺為其美學目的的詩體。在這種詩體中,常常以比喻和誇張的手法,對於社會不良現象和愚蠢行為,進行嘲笑與鞭撻。在對敵斗爭中是一種有力武器;在人民內部是一種批評的工具。單好的諷刺市,同樣可以成為藝術的精品。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保留了不少諷刺詩,世界詩歌史上亦有不少諷刺詩作,經常為人稱道,如馬雅可夫斯基的《開會迷》就是一例。
D. 小說文體知識
1.小說是文學體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樣式。它是通過塑造人物、敘述故事、描寫環境來反映生活、表達思想的一種文學體裁
2.小說有三個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3.價值性
小說的價值本質是以時間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幾個人物為主線的,非常詳細地、全面地反映社會生活中各種角色的價值關系(政治關系、經濟關系和文化關系)的產生、發展與消亡過程。非常細致地、綜合地展示各種價值關系的相互作用。
容量性
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說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致地展現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可以表現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同時還可以描述人物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小說的優勢是可以提供整體的,廣闊的社會生活。
情節性
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實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環境性
小說的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環境描寫對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發展性
小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魏晉南北朝,文人的筆記小說,是中國古代小說的雛形;唐代傳奇的出現,尤其是三大愛情傳奇,標志著古典小說的正式形成;宋元兩代,隨著商品經濟和市井文化的發展,出現了話本小說,為小說的成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明清小說是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高峰,至今在古典小說領域內,沒有可超越者,四大名著皆發於此;民國時期,尤其是五四以來,舶來文化的沖擊,中國小說發展出現多元化,代表性人物有「魯郭茅巴老曹」六大家;21世紀(2003年以後),網路文學的出現,使小說的發展更加多元,大批網路作品涌現,如玄幻文學(起點為代表)、新言情(晉江和紅袖為代表)等等,也出現了大批網路作家,玄幻領域如蕭鼎、我吃西紅柿、唐家三少、血紅、夢入神機等,言情領域如四小天後、六小公主、八小玲瓏等。
4.環境描寫的作用: 1.社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1)交代人物的生存環境;(2)交代人物的社會關系;(3)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2.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 (1)渲染故事氣氛;(2)烘託人物形象;(3)推動情節發展;(4)暗示社會環境;(5)深化作品主題
E. 小說的文體知識
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
這是我輔導書上的原話,保證准確無誤。望採納!
F. 小說文體常識
小說是文學體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樣式。它是通過塑造人物、敘述故事、描寫環境來反映生活、表達思想的一種文學體裁
2.小說有三個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3.價值性
小說的價值本質是以時間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幾個人物為主線的,非常詳細地、全面地反映社會生活中各種角色的價值關系(政治關系、經濟關系和文化關系)的產生、發展與消亡過程。非常細致地、綜合地展示各種價值關系的相互作用。
容量性
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說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致地展現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可以表現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同時還可以描述人物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小說的優勢是可以提供整體的,廣闊的社會生活。
情節性
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實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環境性
小說的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環境描寫對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發展性
小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魏晉南北朝,文人的筆記小說,是中國古代小說的雛形;唐代傳奇的出現,尤其是三大愛情傳奇,標志著古典小說的正式形成;宋元兩代,隨著商品經濟和市井文化的發展,出現了話本小說,為小說的成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明清小說是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高峰,至今在古典小說領域內,沒有可超越者,四大名著皆發於此;民國時期,尤其是五四以來,舶來文化的沖擊,中國小說發展出現多元化,代表性人物有「魯郭茅巴老曹」六大家;21世紀(2003年以後),網路文學的出現,使小說的發展更加多元,大批網路作品涌現,如玄幻文學(起點為代表)、新言情(晉江和紅袖為代表)等等,也出現了大批網路作家,玄幻領域如蕭鼎、我吃西紅柿、唐家三少、血紅、夢入神機等,言情領域如四小天後、六小公主、八小玲瓏等。
4.環境描寫的作用: 1.社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1)交代人物的生存環境;(2)交代人物的社會關系;(3)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2.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 (1)渲染故事氣氛;(2)烘託人物形象;(3)推動情節發展;(4)暗示社會環境;(5)深化作品主題
小說是通過塑造人物、敘述故事、描寫環境來反映生活、表達思想的一種文學體裁。 小說是作者對社會生活進行藝術概括,通過敘述人的語言來描繪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開作品主題,表達作者思想感情,從而藝術的反映和表現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小說有三個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稱為典型人物;這個人物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創作出來的,他不同於真人真事,「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通過這樣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紹,可以是具體的描寫,可以寫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既可以人物的行動對話,也可以適當插入作者的議論;既可以正面起筆,也可以側面烘托。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時生活中發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說的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環境描寫對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簡單地說,小說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
G. 閱讀理解及文體知識
一、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歸納
第一部分
1.二種常見敘事線索:物線、情線。
2.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3.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4.二種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5.二種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 事物說明文。
6.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烘託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7.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8.二種論據形式: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第二部分
1.三種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
1. 三種感情色彩:褒義、 貶義、 中性。
2. 小說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說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 環境(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3. 人物主要掌握通過適當的描寫方法、角度刻畫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閱讀技巧。
4. 情節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內容及理解、分析小說情節的方法、技巧。
5. 開端 交代背景,鋪墊下文。
例:《孔乙己》開端部分敘寫咸亨酒店的格局和兩種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幫、長衫主顧)來往的情景,交代了當時貧富懸殊、階級對立的社會背景,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下鋪墊。
6. 發展 刻畫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發展部分敘寫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恥笑的情景,通過刻畫孔乙己的肖像、神態、動作、語言等,揭示其貧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惡勞的思想性格。
7. 高潮 表現沖突,揭示主題。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敘寫孔乙己最後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恥笑的情景,通過側面反映丁舉人的橫行霸道、心橫手辣和正面描寫孔乙己的身殘氣微,表現其悲慘遭遇,從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8. 結局 深化主題,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結局部分以「大約」、「確實」這樣一組意味深長的詞句,不僅為孔乙己的悲慘命運增添了悲劇意味,還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思考。
9. 環境 主要理解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作用。
自然環境描寫自然景觀,渲染氣氛、襯托情感、預示人物命運、揭示社會本質、推動情節發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過描寫秋天悲涼的景象,渲染了凄涼的氣氛,預示著孔乙己即將死亡的悲慘結局。
例2:《我的叔叔於勒》高潮和結局部分通過描寫兩處對比鮮明海上景象,分別襯托出人物歡快和失落、沮喪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極力描寫烈日、狂風暴雨,不僅步步亦趨地推動著情節發展,還表現了拉車人牛馬不如的悲慘命運,更深刻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炎涼。
社會環境描寫社會狀況,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會本質,鋪墊下文內容。
例:《孔乙己》開端部分通過描寫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來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當時階級對立、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下了鋪墊。
10.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 論據、 論證。
11. 議論文結構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12. 三種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13. 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 連貫、 得體。
14. 記敘的三種順序:順敘、 倒敘、插敘。(補敘屬於插敘一種)。
第三部分
1. .四種文學體裁:小說、 詩歌、 戲劇、 散文。
2. 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 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
3. 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第四部分
1. 五種論證方法:舉例論證、 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
2. 五種表達方式:記敘、 描寫、 說明、抒情、議論。
3. 引號的五種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諷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稱謂 ④表強調或著重指出⑤特殊含義
4. 破折號的五種用法:①表注釋 ②表插說 ③表聲音中斷、延續 ④表話題轉換 ⑤表意思遞進
第五部分
1. 六種邏輯順序:①一般←→個別 ②現象←→本質 ③原因←→ 結果④概括←→具體 ⑤部分←→整體 ⑥主要←→次要
2.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 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3. 六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神態描寫。
4. 六種病句類型:①成分殘缺 ②搭配不當 ③關聯詞語使用不恰當 ④前後矛盾 ⑤語序不當 ⑥誤用 濫用虛詞(介詞)
5. 省略號的六種用法:①表內容省略 ②表語言斷續 ③表因搶白話未說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維跳躍 ⑥表思索正在進行
第六部分
1. 說明方法:舉例子、 打比方、作比較、列數字、分類別、 下定義、作引用。
2. 七種短語類型:並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後補短語、的字短語、介賓短語。
第七部分
1. 八種復句類型:①並列復句 ②轉折復句 ③條件復句 ④遞進復句 ⑤選擇復句 ⑥因果復句 ⑦假設復句 ⑧承接復句
2. 八種常用修辭方法: ①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②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③誇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⑥引用--增強語言說服力。
⑦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
⑧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3. 十種常用寫作手法:象徵、對比、襯托、烘托、伏筆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徵通過某一特點的具體形象,表達某種人和某種社會現象的本質特點。
例:《白楊禮贊》
白楊樹的偉岸、正直、朴質,不缺少溫和而又堅強挺拔的內在風格不但「象徵了北方農民,尤其象徵了今天我們民族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朴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襯托以他體從正面、反面兩個角度陪襯本體,突出本體的主要特徵。
例:《白楊禮贊》
開頭描寫白楊樹的生長環境---西北高原的雄壯,襯托出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對比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鮮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徵。
例:《海燕》
以海燕的高大形象與海鴨、海鷗、企鵝的卑怯形象作對比,突出海燕勇猛、敢於斗爭的鮮明特徵。
借景抒情通過描寫具體生動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場景,表達作者真摯的思想感情。
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文章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淋漓盡致的描摹百草園聲色趣俱全的景觀和三味書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場景,表現作者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和不滿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寫事物,突出其特點,並以此設喻,表現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白楊禮贊》
以白楊樹比喻北方軍民,以白楊樹正直、朴質、嚴肅、挺拔、力爭上游的特點比喻北方軍民為我國的解放事業而抗爭、戰斗的頑強精神。
先抑後揚先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爾後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內在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更突出地強調事物的特徵。
例:《白楊禮贊》
先說白楊樹不是「好女子」,而後稱頌其是「偉丈夫」,更突出的強調了白楊樹的外在形象和內在神韻
二、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歸納
第一部分
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二種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二種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 事物說明文。
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烘託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二種論據形式: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第二部分
三種感情色彩:褒義、貶義、中性。
小說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說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 環境(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議論文結構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三種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連貫、 得體。
第三部分
四種文學體裁:小說、詩歌、戲劇、 散文。
四種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 比喻論證、對比論證。
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疑問句、 祈使句、感嘆句。
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 高潮、 結局。
記敘的四種順序:順敘、倒敘、 插敘、 補敘。
引號的四種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諷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稱謂 ④表強調或著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種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 抒情、 議論。
破折號的五種用法:①表注釋 ②表插說 ③表聲音中斷、延續 ④表話題轉換 ⑤表意思遞進
第五部分
六種說明方法:舉例子、打比方、 作比較、列數字、 分類別、下定義。
六種邏輯順序:①總←→分 ②現象←→本質 ③原因←→ 結果④慨括←→具體 ⑤部分←→整體 ⑥主要←→次要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 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六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神態描寫。
六種病句類型:①成分殘缺 ②搭配不當 ③關聯詞語使用不恰當 ④前後矛盾 ⑤語序不當 ⑥誤用 濫用虛詞(介詞)
省略號的六種用法:①表內容省略 ②表語言斷續 ③表因搶白話未說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維跳躍 ⑥表思索正在進行
六種常用寫作手法: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揚抑。
第六部分
七種短語類型:並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後補短語、的字短語、介賓短語。
七種復句類型:①並列復句 ②轉折復句 ③條件復句 ④遞進復句 ⑤選擇復句 ⑥因果復句 ⑦假設復句
第七部分
八種常用修辭方法:
①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②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③誇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⑥引用--增強語言說服力。
⑦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
⑧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初中語文閱讀解題方法(第二部分)
一、記敘文閱讀
(一)、記敘文閱讀規則
1.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的品質,襯托中心意思
2.運用描寫方法的作用:表現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題
3.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的作用:運用了……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4.運用排比的作用:增強語言啟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5.反問句的作用:加強語氣,引起下文,承上啟下
6.設問句的作用: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啟下
7.題目的作用:概括內容;揭示主題;提示線索
8.記敘文第一段的作用:
1.環境描寫:點明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引出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2.其他:開篇點題,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總領全文或引起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9.中間句段的作用:承上啟下的過度作用
10.結尾議論性句子的作用:總結全文,照應開頭,點明中心,深化主題
11.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12.寫作人稱的好處:第一人稱,真實可信;第二人稱,親切自然;第三人稱,可以多角度描寫,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13.記敘線索的形式:實物;人物;思想感情變化;時間;地點變換;中心事件
14.找線索的方法:標題;反復出現的某個詞語或某個事物;抒情議論句
15.賞析句段從三方面考慮:內容(寫了什麼,選材有什麼獨特之處);形式(寫作方法,語言特色,修辭);感情(文章的社會價值,意義,作用等)
議論文閱讀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對人、事、物或某些現象表明態度,發表意見,闡述觀點,這就是議論。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就叫議論文,也叫論說文。這種文體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報紙雜志中的社論、評論、雜感等,還有生活中的演講、辯論等都屬於這種文體。
議論文有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一篇議論文,無論是立論、駁論還是兩者相結合,都有明確的論點。議論文的論據包括事實和道理兩種基本形式。論點和論據是通過論證組織起來的。那麼,怎樣閱讀議論文呢?
一、找准論點論點是作者對議論的問題所持的見解和主張,是議論文的靈魂。議論文一般只有一個中心論點,有的議論文還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有些文章,標題就是中心論點,如《儉以養德》;有的文章開頭就提出論點,如《談骨氣》一開頭就提出了「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有些文章的中心論點出現在篇末;有些文章則是在論述過程中提出中心論點,如《想和做》;也有些文章對論點的表述不很集中,這就需要讀者從諸多的信息中篩選提取,歸納概括。
二、分析論據論據是被論點統率,為論點服務的。常用的論據有兩種類型———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事實論據: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確鑿的事例或史實。
道理論據:指經過人們的實踐檢驗的、為社會所公認的正確理論,包括社會科學理論,如哲學理論,也包括自然科學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廣為流傳的諺語、名言、警句等。
三、明確論證方法論證方法多種多樣,常見的有四種:
①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
②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
③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做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
④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做比喻來證明論點。多數議論文綜合運用幾種方法。
四、分析文章的結構議論文的結構一般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引論———本論———結論)。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開頭提出了什麼問題,是從幾個方面分析論證的,其中著重論述的是哪個方面,再進一步研究這么安排的道理。
五、分析議論文的語言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關鍵性詞語。議論文的語言往往概括性強,利用比較抽象的詞語表現豐富的內容。例如《儉以養德》中「儉以養德」,意思是要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品德。它內涵豐富,警策動人,只有聯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內容,才能有較深理解。
記敘文閱讀
(1)在命題材料的選擇上較重視人文精神的挖掘,比較注重其內容所蘊含的教育意義,與學生的內心世界等貼切。
(2)記敘文閱讀在中考現代文閱讀中所佔的份額最大。抓住記敘文閱讀就抓住了中考閱讀的「半壁江山」。
(3)課外選文所佔比例越來越大。
在2004年復習記敘文閱讀時,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分析記敘文的要求、人稱和順序;分析對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的描寫,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體會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在文中的作用;理解文章詳略與表達中心的關系;能歸納文章的中心意思。
總之,考查的能力主要是整體閱讀理解能力,分析運用能力,概括表達能力,質疑思辨能力。
考點簡析:
議論文閱讀,就內容而言,考查的重點是把握中心論點,明確文中使用的論據及其作用;就形式而言,考查的重點是議論的結構層次分析。在議論文閱讀中,把握中心論點是第一要務,這是讀懂全文的關鍵,因此能否迅速而准確的把握全文的中心論點,直接影響到整個閱讀的成敗。
對論證的考查,除了作結構層次分析外,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論點和論證之間的邏輯關系;二是段與段之間、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系。這兩種測試,由於抽象,還由於思維強度大,是一個難點。這需要平時就加強思維訓練,考前集中強化訓練也很有必要。其中,對概括能力的訓練尤為重要。要歸納全文中心,要概括段意;要分析段與段的聯系,也需要概括段意。就是為了明確句與句之間有何聯系,句子長了不好把握,也需要概括句意。
縱觀近年來議論文閱讀,命題的趨勢是:
選材以課外為主,材料內容貼近學生生活;考查的能力主要是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能整體感知其主要內容,把握文章的論點、論據、論證,了解其基本思路,領會語言表達效果,並能進行概括和表述;在此基礎上,能創造性閱讀,完成開放性的題目。
說明文閱讀
(1)把課文當作「例子」,採用課外的、具有陌生感的說明文來進行測試,走出死記硬背的誤區,保證試題有較高的效度。
(2)說明文的范圍是很廣的,既包括自然科學,也包括社會科學。不管是平時訓練,還是考試命題,都不應該有所偏廢。同時適當加強一下社會科學類的說明文的閱讀訓練,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3)說明文是以介紹知識為目的的,因此說明文閱讀測試的目標就是理解,包括對詞語的理解、對句子的理解、對說明中心的理解、對說明順序的理解、對說明方法的理解等。由於任何知識的介紹都離不開概念,而介紹高科技知識的文章中新概念又特別多,所以,准確理解概念的含義是解答說明文閱讀試題的一個關鍵。
閱讀說明文的羈絆態度應該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
第一,你得博聞廣志,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你看到的文章。
第二,技巧啊,有一個技巧就是——可以用原文的句子回答的,就用原文回答;或者用跟原文意思相近的句子回答。所以得注意前後文的聯系,這段提到的這個問題也許答案就在下一段。還有一個技巧就是在試題中找答案,比如有時候會有這樣的選擇題——「以下關於本文的幾個說法,哪個是錯誤/正確的?」認真看選項,有助於你理解文章。
關於"聯系本文,談談你的認識/對什麼什麼問題的看法"以及"解釋一下這個句子的含義"等題型應該怎樣答?
這里所謂的認識就可以從原文的中心句或者「以下關於本文的幾個說法,哪個是錯誤/正確的?」的選項里找答案了。一般都是非常正式的套話,把套話說完了,可以再寫一點自己的見解。
句子的含義也可以從上下文找跟該句有關的內容,這樣有助於你理解這個句子,因為要你解釋的句子一般是關鍵句,肯定要聯繫上下文,不能脫離文章來回答。先可以大致解釋句子的字面意思,然後聯繫上下文,回答該句在文中的內涵或者作用(比如說點明了全文的主旨或者承上啟下之類)
格式可以參考你做過的題的參考答案。
提高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需要在閱讀中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巧用信息整體把握
閱讀過程本身就是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質量的高低取決於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題時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寫作時間和文後注釋等內容,同時特別要瀏覽一下後面問了哪些問題,從題目的選項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麼。如果是小說,則要主語其人物、情節等,如果是議論文,則要著重把握論點、論據、論證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後再整體把握全文,對解題也就心中有數了。
第二、確定區域圈點勾畫
閱讀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讀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時練習要養成圈點勾畫、多做記號的習慣,可以先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和哪些語句有關。確定某一答題區域後,再仔細弄懂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進而理清段落之間的關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這一習慣就有可能形成較強分析綜合能力。閱讀時反復琢磨題干,圈畫與之相關的內容,答題時就不需要再從頭至尾搜尋,可節省不少寶貴時間。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准確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數題目在文章里是能夠摳出答案的。當然,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幹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即使是歸納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須充分利用原文。
在閱讀中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不少同學基礎知識的記憶能力較強,但遷移能力比較弱,特別是對有關字、詞、句的語境義以及作用之類的題目感到為難。這里,提供十六字訣的解題方法供你參考。
1、字不離詞。漢語中一詞多義現象相當普遍。在理解詞語中某個字的意思的時候,必須把它放到這個詞語中去考察,即字不離詞,這樣才能准確的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如:道聽途說,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2、詞不離句。在綜合閱讀題中,常常要求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這類要求有以下幾方面情況:
一詞多義。這在文言文中是常見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驅使 ; 執策而臨之 ,策,馬鞭
在現代文中則多表現為語境義,這些,都應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斷它的意思,也就是詞不離句。如: 「見教」一詞的本意是客套話,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則表現為不同的意義。在《范進中舉》一文中,范進中舉前面對胡屠戶的「教導」,稱「岳父見教的是」。
至於某個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更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理解,而不能離開句子作單獨解釋。
3、句不離段。也就是說,對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離開具體的語段,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如果離開具體的語段,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許多句子只能狹隘的理解甚至於不知所雲。只有結合具體的語段和語言環境,才會知道這句話在全文中占著什麼樣的位置。
4、段不離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因此,對語段的閱讀理解不能離開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離文章的中心。否則,對語段內容或作用的理解就會發生偏差。
怎樣提高閱讀題的解題能力?
⒈ 練習量要保證
⒉ 看分答題(多分的多答,分少的少答)
⒊ 語文基礎要有(例如八大修辭,基本表達方式,論證方法,說明方法,論證、記敘、說明的不同等等)
⒋ 要積累字詞(如果沒有錯的話,有注音和解釋吧)
⒌ 領會題目的意思,問什麼,答什麼,不要答非所問。
⒍ 在平常閱讀時就注意,看清文章所表達的中心和意思。有哪些好的句子。有不知道的字就要查。注意看作者是怎樣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層次,段落,修辭等)
如果可以,嘗試復述文章內容,體會作者那樣表達的好處。不知不覺中,在做閱讀時便能體會出題人的意圖了,這樣,就可以抓住要點答題,簡明扼要,使批卷老師眼前一亮,高分到手。
⒎ 閱讀和作文一樣,是語文綜合知識的運用,要上去,語文的綜合素質就一定要提高。文學源自生活,所以,多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多思考生活的問題,在讀書時便和作者產生共鳴,在做一些寫感悟的題時便有話要說了
H. 小說的一些相關知識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小說有三個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稱為典型人物;這個人物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創作出來的,他不同於真人真事,"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通過這樣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紹,可以是具體的描寫,可以寫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既可以人物的行動對話,也可以適當插入作者的議論;既可以正面起筆,也可以側面烘托。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時生活中發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說的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環境描寫對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簡單地說,小說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
「虛構性」,是小說的本質。「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是小說竭力要挖掘的藝術內容,其感覺經驗愈是新鮮、細微、獨特、准確、深刻,就愈是小說化。「虛構性」與「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是上述要素中最能體現小說性質的東西。
「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外物》:「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小說即「瑣屑之言,非道術所在」,干,追求;縣令,美好的名聲。)「瑣屑之言」「淺識小道」,正是小說之為小說的本來含義。 桓譚在其所著《新論》中,對小說如是說:「若其小說家,合叢殘小語,近取譬論,以作短書,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辭。」(小說仍然是「治身理家」的短書,而不是為政化民的「大道」。) 班固認為小說是「街談巷語、道聽塗(同「途」)說者之所造」,雖然認為小說仍然是小知、小道,但從另一角度觸及小說講求虛構,植根於生活的特點。 清末民初,維新派梁啟超等大力倡導「小說界革命」,小說理論面目一新。小說地位空前提高,乃至被奉為「國民之魂」「正史之根」「文學之最上乘」,再不是無足輕重的「街談巷語」「瑣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