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小說閱讀答題技巧
❶ 高中語文閱讀答題技巧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七)
表達技巧在古代詩歌鑒賞中佔有重要位置,表現手法諸如用典、烘托、渲染、鋪陳、比興、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委婉含蓄、對比手法、諷喻手法、象徵法、雙關法等等。詩中常用的修辭方法有誇張、排比、對偶、比喻、借代、比擬、設問、反問、反復等。分析詩歌語言常用的術語有:准確、生動、形象、凝練、精闢、簡潔、明快、清新、新奇、優美、絢麗、含蓄、質朴、自然等。復習時要系統歸納各種表達技巧,儲備相關知識。首先要弄清這些表達技巧的特點和作用,再結合具體詩歌進行仔細體味、辨析。
至於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則包括總結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實,指出其積極意義或局限性等。
總之,鑒賞古代詩詞,第一步,把握詩詞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細讀標題和注釋;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聯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點;2辨析表達技巧;3說明表達作用。第三步,評價內容觀點:1概括主旨;2聯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評價。
答題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緊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談;二是要點要齊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語,力求用語准確、簡明、規范。
易混術語區分
(一)「方式、手法」的區分
藝術手法,又叫表達技巧,包括:
①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②表現手法 :起興、聯想、烘托、抑揚、照應、正側、象徵、對照、由實入虛、虛實結合、運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化動為靜、動靜結合、以小見大、開門見山。
③修辭 :比喻、借代、誇張、對偶、對比、比擬、排比、設問、反問、引用、反語、反復。
(二)「情」、「景」關系區別
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都是詩人把要表達的感情通過景物表達出來。「借景抒情」表達感情比較直接,讀完詩歌後的感受是見「情」不見「景 」;「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表達感情時正面不著一字,讀完詩歌後的感受是見「景」不見「情」,但是仔細分析後卻發現詩人的感情全部寓於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
(三)描寫的角度
常見的角度有:形、聲、色、態、味。「形」、「色」是視覺角度;「聲」是聽覺角度;「態」分為動態和靜態;「味」是觸覺角度。
❷ 關於 高考語文散文小說閱讀答題格式與技巧 有什麼好的資料
1(一)文章的表達技巧的分析鑒賞
1、修辭手法
(1)確認所用的修辭手法,點明所用修辭手法。
(2)明確答題方向。答題時,一定要結合語句內容分析每一種修辭手法的具體作用。
一般說來:描繪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使描寫對象生動形象。主要有比喻、擬人、誇張;結構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突出強調,主要有對偶、排比、反復;表達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增強語氣,主要有反問和設問。
具體如下:
比喻——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化無形為有形。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體形象生動地突出本體的什麼特點,從而增強文章的趣味性、生動性。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對象+特性
擬人——使物具有某種情感,便於抒發某種感情。能使讀者對所表達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產生強烈的感情,引起共鳴。(比擬: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如果在人稱上將物說成「你」等,不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種情感,便於抒發某種感情,而且有顯得親切自然的表達效果。
排比——強烈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強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突出強調。議論文往往增加語勢,起到了強化論證觀點的作用。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淋漓盡致。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誇張——可以引起豐富的想像,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徵,表達感情更強烈,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放大觀點感情,強調愛憎是非,美醜更加鮮明。
對偶——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
設問——無疑而問,明知故問,引人注意,啟發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讀者興趣,引起讀者思考。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注意和思考
反問——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達鮮明,目的是加強語氣,起強調、強化作用。
反復——緊湊、有氣勢、表達效果強烈。如1998年第29題即可答為: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將一個個節氣緊湊地銜接起來,強調時光的飛逝。層層鋪開,逐步擴大,強化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生動活潑、使語言形象鮮明、利於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引用:增添文句意蘊,豐富文章內容,增中表達效果,增強說服力。
(附: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
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雙關:表達含蓄,語意豐富。一方面可使語言幽默,另一方面能適應某種特殊語境的需要,使表達含蓄、曲折,生動活潑,以增強文章表現力。
2、表現手法類
解題思路:
(1)確認所用表現手法。
(2)明確常見表現手法的作用如下文:
象徵: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鮮明,使抽象事物具體化,激發聯想,感染力強
抑揚:有先抑後揚或先揚後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瀾,突出喜歡、贊美或批評、諷刺的感情
對比:使形象鮮明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
突出作者對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種感情。運用對比,或使對立事物的矛盾鮮明突出,揭示本質,給人深刻啟示。或使對比事物的兩個方面互相映襯,相得益彰,給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鮮明,特點更顯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銳。和襯托相比,對比沒有主次。
襯托:突出所要表現的事物持點,強化思想感情。有主次之分。
渲染:為行文設置鋪墊,營造氛圍。
類比:以淺寓深,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以小見大:表現人、事。
反語(反諷):有2種作用--表示人與人之間的親昵感情和揭露批判。辛辣諷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戰斗性。遇到其他手法請及時補允。
(3)明確所用表現手法並結合文句內容作答。
(二)表達方式類——一般針對段落或篇章中具體的表達方式命題
解題思路:
1、確認語段所用的具體的表達方式。
2、明確五種表達方式(記敘議論說明描寫抒情)具體分類及作用、以便答題時明確方同
3、確認所指定語段運用何種表達方式,結合文章具體分析。
知識儲備:運用描寫手法總的作用:表現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題
肖像描寫以形傳神 動作描寫表現人物特點
語言描寫言為心聲,表現人的性格特點 心理描寫揭示人物內心世界
景物描寫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寄託感情 白描簡筆勾勒,簡潔准確傳神
工筆細描精雕細刻,纖毫畢見,具體生動 插敘豐富內容,深化主題,曲折有致
倒敘設置懸念,吸引興趣,波瀾起伏 敘後議論畫龍點晴,點明題旨
比喻論證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盡致
間接抒情寓情於景,物事含蓄
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虛實結合、點面結合、聲色結合
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側面(又叫間接)。
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議論文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作用:具體實在,讀者易於接受,增強說明力)、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注意表達的語言:記敘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描寫了何對象的什麼缺點或者何對象怎麼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議論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論證了什麼觀點或通過批駁,確立了什麼觀點。說明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說明(介紹)了什麼對象的什麼特徵(特點)。
(三)行文段落類——針對文章中句段的作用命題
解題思路:
1、確認指定句段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確句段的作用,明確答題的方向。具體賞析從三個方面考慮:內容(寫了什麼,選材有什麼獨特之處);形式(寫作方法,語言特色,修辭);感情(文章的社會價值、意義作用等)
結構上的作用如:A、開頭段:開篇點題: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置懸念;為下文作鋪墊;總領下文;統攝全篇;開門見山;上下文形成對照;渲染氣氛;奠定基調;揭示主題。
B、中間段:承上啟下(概括上文某一內容,引起對下文的什麼內容的敘寫);總領下文;總結上文;埋下伏筆;鋪墊蓄勢;詳略結合;充實內容
C、結尾段:點明中心,深化主題;照應開頭;呼應前文;畫龍點晴;升華感情;卒章顯志;含蓄有餘味;寄託作者感情。使結構首尾圓合;言已盡而意無窮。
3、結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四)形象物象分析型
1、人物形象的分析:首先,可以從作者對人物的肖像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語言、外貌、行動、心理等。每一神態、動作或語言的描寫要與所表現出的優秀的品質一一對應,不能張冠李戴。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寫中揭示的內涵,即個性特徵及形象的意義。再次,體悟作者的創作意圖,從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題和情感傾向中去分析人物。
2、物象的分析:宜從文章結構形式到內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
(1)對文章結構具體的思考角度:結構:開頭結尾的策劃;詳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線索的貫穿;過渡照應的勾連;伏筆懸念的設置。
(2)內容上結合文章具體分析。思考角度:A勾連上下文的線索作用;B對內容的充實作用;C主旨的深化升華作用;D寄託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易水之濱,高漸離擊築,悲涼的旋律中,荊軻告別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歸路,他身後的蘆花,一定在蕭蕭寒風中輕腸,烏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柔腸寸斷,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嘆聲中,虞姬揮動長劍,裙袂飄飄,作最後的生命之舞。在她倒下的地方,白霧茫茫,一片縞素,那是一岸的蘆花在為這悲愴的訣別飄雪飛霜。汩羅江邊,披發行吟的屈原,掩涕嘆息,仰天長問。臣專權,楚王昏庸。居廟堂,不能為民解難;謫鄉野,不能為民解難。生命的大寂寞郁結於心,奔突於胸,使詩人縱身大江,盪起的漣漪是蘆葦悲鳴的淚滴,在濕濕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葦葉包裹起後人的崇敬和思念,投入歷史的長河,成為端午節最深沉的紀念。(選自張馳《心中的蘆葦》)
「蘆花」在該段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分條作答)
答案為:(1)是串連事件的線索。(2)渲染了悲涼的氣氛。(3)蘆花見證、記錄、蘊涵著歷史的痛苦和滄桑。
(4)表達了同情或崇敬的感情。
(五)人稱表達類——可以針對某一人稱的運用命題,也可以針對行文中人稱的變化命題;或者針對稱謂的變化命題。
解題思路:
1、確認人稱的運用或變化。
2、了解每一種人稱的作用,明確答題的方向。
如:第一人稱便於直接抒情、真實可信;第二人稱呼告抒情更強烈感人,可使作者的態度更鮮明,親切自然;第三人稱可以多角度描寫不受時空限制,靈活自由,顯得客觀冷靜,便於敘事和議論。
3、結合內容分析其具體作用。
(六)其他:
1、詞語理解型:
(1)理解詞語的比喻義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對象,尋找它的本體;
(2)理解詞語的象徵義,就要尋找詞語的象徵對象;理解詞語的反語義、就要將褒貶互換;
(3)理解詞語的雙關義就要注意它是諧音雙關還是語意雙關;
(4)理解代詞的詞義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尋找釋義。當然,理解詞語的含義,還必須聯系詞語的具體語境,結合作者觀點、文章主題,從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對應的闡釋。即「六比較」:比較范圍的大小、比較詞義的輕重、比較搭配習慣、比較構成成分、比較詞性功能、比較感情色彩與語體色彩。
2、句子理解型:一是將使用了修辭手法的形象化的語句轉化為概括性的直白的語言,二是將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轉化為具體化的闡釋。
3、篩選整合型:常見的命題形式是:
(1)文中刻畫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樣的特點;
(2)文章分幾個方面、幾個階段來寫的,其變化過程是怎樣的,要求概括說明。
答題方略:篩選整合是一個化繁為簡的過程。回答此類問題,要關注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關鍵句、過渡句、感嘆句、議論句等,尤其要關注文中段首的總起句、段末的總結句和段中的過渡句,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關鍵所在。整合的題型一般不宜機械地摘錄原文的句子。而應該緊扣題干要求,將提取的關鍵語句、中心詞進行改造、組合、變換,使之成為全面、凝煉、流暢、符合要求的答案。另外,要總攬全局,總體把握,防止因答案要點不全而丟分。
4、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1)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描寫出了……
(2)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3)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5、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6、題目的作用:及好在哪裡,概括內容,揭示主題,提示線索,緊扣文章內容,簡潔新穎。
7、找線索的方法:標題、反復出現的某個詞語或某個事物,抒情議論句(虛實結合:關於散文的線索,明線和暗線。06高考黑龍江等地題:16除了以「沙漠——綿綿土——沙漠」為思路安排的文章結構,本文還另有一個隱喻性的表達結構,請寫出體現這一線索的三個關鍵詞語:母體——綿綿土——故鄉)
8、環境景物描寫的作用: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可結合情景交融〈寓情於景,景中藏情〉此為散文中的描寫,而在小說中的描寫主要有襯託人物的心情,交代故事發生背景,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最後的景物描寫一般都有象徵意義,比如課文《葯》之結尾。注意結合具體的題目。此外有渲染(烘托)氣氛、襯托情感或主旨、表現人物品質、預示人物命運、揭示社會本質,揭示人物心理、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
補充:托物言志、象徵、虛實結合:使表達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內涵豐富,富有哲理,給人以啟迪。
動靜結合,化靜為動:使表達更加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
舉例或列舉:具體實在,易於被讀者接受,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
白描:文字簡練,不加學渲染和烘托,有簡潔傳神的表達效果。
[例](2006年高考湖北卷)本文主要運用於哪兩種表現手法描寫羊群歸家後的情景?請結有關具體描寫,簡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白描(或細節描寫)。描寫羊群歸家後的歡樂時寫到了大孔雀、母雞、老公羊、羊羔等,作者都只抓住對象的主要細部特徵簡筆勾勒,使羊群歸家的群像得以簡潔而傳神的表現。(另一種表現手法是擬人)
3、過渡和照應
過渡和照應是在文章中體現事物發展的連貫性的一種結構手段。如果問過渡或照應的作用,可回答:使文章結構嚴密,氣勢貫通,前後呼應,條理分明,增強表達效果。
高考散文閱讀方法
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看,散文曾多次出現,從長遠看,文學作品的考查也當會以散文為主。因此,掌握一些散文的閱讀技巧,對廣大學生是有好處的。
1、整體入手,理清文章脈絡。材料豐富,思路靈活是散文的主要特點之一,閱讀時一定要著眼於文章的的整體,注意理清內部的相互關系,從宏觀上駕馭文章,體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傾注其中的情。如《長城》(2000年)一文,從深秋晚景寫起,引入對歷史的回顧和反思,再從歷史回到現實,在歷史與現實的對比中深化主旨,卒章顯志,含蓄而又深沉。在這種整體閱讀的基礎上,再來回答題目,就會洞若觀火,游刃有餘。
2、了解背景,透視創作歷程。作品是社會的折射,內容是背景的產物。有不少散文的創作,往往受環境的影響。因此,了解文章的相關背景,是閱讀鑒賞散文的一把鑰匙。閱讀《獸·人·鬼》(2000年春季),就必須認真閱讀注釋,分析背景材料。抗戰勝利後,國統區人民掀起了反內戰運動,國民黨當局卻大行不義,倒行逆施,製造了臭名昭著的「一二·一」慘案。聞一多先生十悲憤,堅決主張聲援學生的愛國運動,對個別教授畏首畏尾,保全小我的做法極為不滿,於是寫了這篇文章。透視創作歷程,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思想感情,再對照原文,試卷中的問題就不難找到答案。
3、藉助想像,體察作者情感。散文屬於文學范疇,閱讀散文必須發揮聯想和想像,結合個人生活體驗,和作者情感發生強烈共鳴。讀《長城》,如果能聯想到余秋雨在《都江堰》一文中對「長城」的議論,能想像到長城上狼煙四起,民族斗爭的慘烈,想像到中華民族的屈辱歷程,就不難觸摸到作者那顆希望中華民族走出封閉與落後,走向繁榮與強大的赤誠滾燙的心。
4、辨識手法,找准突破口。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主要表現手法之一,托物言志類散文也多次出現在高考試題中。如《報秋》(1998年,這是一篇章法嚴謹而又情文並茂的散文,深含著生活的哲理。作者通過玉馨花這個載體,提醒人們要多表惜光陰,抓住現在,抓住人生的每時每刻,有所作為,不能虛度年華。這就是「玉馨花精神」。抓住這個「精神」,也就等於找准了閱讀的突破口。
5、明確技巧,提高答題效率。閱讀散文,掌握一些常見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技巧,可以提高閱讀效率,提高答題的正確率。常見有的:①比喻。如「獸」「鬼」各指什麼(《獸·人·鬼》);②反襯。如《報秋》中用太陽花反襯玉簪花生命力之強;③對比;如《青菜》(1993年)中,「高高翹起的狗尾巴草」,「自我炫耀的燈籠草」,「凌空懸掛的黃瓜」,與緊緊依靠大地,樸素沉著的青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④象徵。如《門》(2001年)中的「門」;⑤排比。如「領取秋,領取冬,領取四季,領取生活」(《報秋》),層層鋪開,逐步擴大,對點明主旨起到了強化作用;⑥變換人稱。用「我」增強文章的真實性,用「你」便於抒情,便於對話,拉近與讀者的距離,用「它」或「她」只是寫了不同人的感受。
6、瞻前顧後,分析句段關系。閱讀散文時還要瞻前顧後,注意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是的前後勾連。如《話說知音》(2002年),為什麼說「知音的傳說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理清前四段之間的關系,第一段寫自從有了關於知音的傳說後,人們對知音的神往和渴求;第二、三、四段寫了關於知音的傳說在歷代典籍中的記載。綜合這兩部分,就回答了以上問題。二者缺其一,都不是完整的回答。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閱讀散文還需注意文體特點。敘事散文講求以小見大,形與神的關系是重點,寫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與景的契合是關鍵;詠物散文托物言,盡可能體味象徵手法。但有一點更重要,那就是,閱讀鑒賞散文要用自己的「心」去發現「散文的心」用自己的人生體驗和智慧去解讀「作者心靈彈奏的樂章」。
閱讀一篇陌生散文注意以下要領:
一、尋找「情物」
「情物」在散文中用來表示理念、傳達情感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等。這個「物」被注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後,就不再是普通的「物」了。《白楊禮贊》一文中,「白楊」被賦予了豐富的象徵意義,通過白楊,作者抒發了對華北抗日軍民正直、質朴、團結、進取,力求上進,堅強不屈的精神品質的贊美之情,可以說,找到了一篇文章的「情物」,也就基本領悟了作品的基調,掌握了整篇文章的精髓。
二、探究「情緣」
「情緣」就是情感的緣起。比如鮑昌的《長城》作者採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借「長城」抒發了對中華民族命運的關注之情。作者為什麼如此關注中華民族的命運?我們只要沿著作者的寫作思緒就不難找到答案。三個排比段,追昔撫今,含蓄地表達了對閉關鎖國的否定,對中華民族未來的期望。
三、體悟「情義」
「情義」就是文本的意旨。一篇文學作品總要傳達一點什麼或表現一點什麼,比如《報秋》一文,文章從始至終,無不緊扣標題「報秋」立意,文末「領取秋,領取冬,領取四委,領取生活罷」,由此便可以斷定本文的意旨——時不待我。體會作品意旨要避免望文生義、避免主觀臆斷、避免無中生有、避免斷章取義、避免以偏概全,避免節外生枝。
四、品味「語言」
散文的生命力在於它的「自然美」,實質上是強調散文語言的真情、真心、真語、不矯情,不做作。在散文閱讀中,一要注意捕捉貯滿作者感情的重要語句。對那些喜悅、或悲傷、或憤怒、或憂思、或景仰的句子要特別關注。如《荷塘月色》一文中,點活了月光和霧氣的「瀉」、「浮」二字;把量詞活用為形容詞的「一絲」、「一帶」、「一道」、「一二點」等等,也生動地起了豐富、潤飾、強化形象的作用。五、發現「技巧」高中語文教材中的《米洛斯的維納斯》虛實相生的手法,《黃鸝》長短錯落的句式,《荷塘月色》樸素典雅、充滿詩意的語言,《內蒙訪古》形聯神系、渾然一體的結構,《胡同文化》不瘟不火、爐火純青的文字,《瑣憶》畫龍點晴的議論,形散神聚的格局……如果在鑒賞散文能有這樣的發現,說明對作品的內容與形式就有一定的審美感悟了。
考場現代文閱讀步驟:
一、揣摩題干,有備而讀
研讀題干,看看命題人問了哪些方面的問題,在大腦里要形成「問題鎖鏈」。
二、品讀題目,緣文馳想
文章題目往往最先告訴人們作品要歌頌什麼,反對什麼,宣揚什麼,控訴什麼。
三、瀏覽首句,略知梗概
把各段的首句抽調出來進行整合性聯讀,就會發現作者寫作的思路。
四、默讀全文,圈點勾畫
有兩點提示:一是思考問題要瞻前顧後;一是准確圈定答題區域。
五、深思熟慮,精確表達
在表達時,一要整合篩選重要信息;二要剔除可有可無的字句;三要用詞雅緻精確。
2現代文閱讀技能訓練100篇(高考)最新修訂版---當當價;12:00元。地址:tp://proct.dangdang.com/23245658.html
❸ 高考語文文學類文本閱讀答題技巧
文學類以小說為例嘍?至少讀三遍,粗讀精讀品讀。粗讀掌握大致含義,概括文章內容;精讀注意題目、開頭、結尾、過渡段等重要部分,總結出文章中心。品讀要閱讀題目所涉及到的具體段落,進一步分析。具體應對哪一類題目其實都有大致套路,做多了自己會摸索出來,有的老師還會進行總結。
實用類以傳記為例嘍。基本也是讀三遍。這個難度比起小說低了一萬倍,主要是篩選,考不到太多能力。細心審題,按段落篩選或者按事件、細節篩選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