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書李鴻章
⑴ 如何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首先就要承認自己的不完美,因為每個人認識自己是比較困難的,蘇格拉底曾說人的價值就在於認識你自己,如果你能夠把自己更好的認識清楚了,那麼才能夠做到知己,知道自己的短處才能夠更好的解決問題,才能夠更好的讓自己變成美好的自己,而不是變成討厭的樣子。
每個人的話都有自己的缺點和優點,把缺點改正把優點發揚,那麼就會成為更好的樣子,也是自己努力向上的動力,當然你成為了更美好的自己,也有可能就成了別人的榜樣,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比如李鴻章。他就是修身治國平天下的好例子,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成為更好的樣子,當然也是我們學習的典範。
⑵ 名家層出不窮的東北大鼓是什麼
清代以來,在沈陽流傳的各種大鼓中,東北大鼓與西河大鼓兩個曲種影響最大。要說東北大鼓,還得先從「弦子書」講起。弦子書又叫「一人班」。劉世英在《陪都紀略》中記述的「一人班」是:
手處口,兩相應。
打傢伙,手亂動。
二黃梆,生旦凈。
樂不拘,世俗稱。
從這段記述看,「一人班」是一個人自己打傢伙,學唱二黃、梆子戲的生旦凈各種角色的唱段。所以,弦子書俗稱「一人班」。光緒二十三年(1896年)盛京文盛書房刊行的清音子弟書《絕紅柳》中有:「一人班弦子書他腿上綁著兩塊板。接骨斷筋的架式(勢),還捆著一根犯法繩。滿把擼的弦子彈的總是老八譜,嗓子別(憋)的紅頭仗(漲)臉恰似出恭。」這也說明「一人班」就是弦子書。
弦子書又叫弦子果,一人操三弦演唱,桌角上有兩塊板,有繩牽動,另一頭綁在藝人腿上,可擊打節奏。這個曲種以說唱中篇曲目為主。有《回龍傳》《劉公案》《回杯記》等幾十個曲目。
學大鼓書的青少年
在歷史曲目中,多為宣傳愛國主義的唱本,如《火牛陣》《花木蘭》《甘州城》(楊門女將故事)、《梁紅玉》《崖山淚》(南宋亡國,君臣投海自盡的故事)等作品。現代曲目,題材很廣。有宣傳辛亥革命的《民國成》《共和魂》;倡導民國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的《新國民》《從軍樂》《義勇少年》《民國捐》《上學堂》;有宣傳科學,反對迷信,提倡實業的《談地說天》《地球談》《破迷信》《斗風鑒》《蠶桑談》《田家樂》《漁家樂》《牧牛談》《崇儉方》;有宣傳移風易俗,反對塵俗惡性的《剪辮子》《天足樂》《小腳淚》《早婚害》《煙鬼嘆》《賭棍嘆》等。其中許多唱本都被奉天大鼓(東北大鼓)藝人採用,成為世代相傳的保留曲目。現有藝人口述本為證。
偽滿時期,奉天東都石印公司翻印出版過上百種小唱本,主要是傳統鼓詞、子弟書曲目。奉天大鼓藝人張青林、李青泉都在偏僻山村演唱過自編的《還我河山》《盧溝橋事變》等現代曲目,引起了廣大民眾的共鳴。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東北光復後,中國共產黨中央派出一些文化幹部來到東北。同年11月初,東北書店在沈陽成立,1946年轉移到哈爾濱,1948年11月沈陽解放後又遷回。東北書店在東北解放戰爭時
⑶ 單口相聲中的定場詩
劉寶瑞先生常用的定場詩:
1.天上一陣黑咕咚,好似白面往下扔。倒比棉花來的沖,如柳栽花一般同。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墳頭總比饅頭大,井口兒是個大窟窿。
2.馬瘦毛長蹄子胖(十冬臘月大雪降),兩口子睡覺爭熱炕。老頭兒要在炕里頭睡,老婆兒死乞白賴偏不讓。老頭兒說是我撿的柴,老婆兒說這是我燒的炕,老頭兒說偏睡偏睡偏要睡,老婆兒說不讓不讓偏不讓。老頭兒抄起了掏灰耙,老婆兒拿起了擀麵杖,老兩口乒登乓當打到了大天亮,挺好的熱炕,誰也沒睡上!
3.遠看忽忽悠悠,近看飄飄搖搖。不是葫蘆不是瓢,在水裡一沖一冒。有人說是魚肚,有人說是尿泡。倆人打賭江邊瞧,原來是和尚洗澡。
4.初三十三二十三,兩口子吃飯把門關。蒼蠅叼走個飯米粒,老頭子一怒追到四川。老頭一走整三個月,書沒捎來信沒傳。找個算卦的先生算一算,先生說按卦中看,傷財惹氣賠盤纏!
5.我被蓋你被,你氈蓋我氈。你若有錢我共使,我若無錢用你錢。上山時你扶我腳,下山時我扶你肩。我有子時做你婿,你有女時伴我眠。你依此誓時,我死在你後;我違此誓時,你死在我前。
6.天上冷嗦嗦,地下滾綉球。有餡是包子,沒餡窩窩頭。
7.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楚魏,切糕沾白糖。
8.大年初一頭一天,過了初二就初三,初一十五半拉月,六月三十整半年。
郭德綱常用的定場詩:
1.傷情最是晚涼天,憔悴斯人不堪言(憐)。邀酒摧腸三杯醉,尋香驚夢五更寒。釵頭鳳斜卿有淚,荼靡花了我無緣。小樓寂寞心與月,也難如鉤也難圓。
2、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七雄五霸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播種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3.大將生來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風吹鼉鼓山河動,電閃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種,穴中螻蟻豈能逃。太平待詔歸來日,朕與將軍(先生)解戰袍。
注釋:這首詩大大的有名,原是明世宗朱厚熜的《送毛伯溫》。
4.八月中秋白露,路上行人凄涼。小橋流水桂花香,日夜千思萬想。心中不得寧靜,清早覽罷文章。十年寒苦在書房,方顯才高志廣。
注釋:此詞奧妙在於每句首字均是前一句末字的一半。
5.曲木為直終必彎,養狼當犬看家難。墨染鸕鶿黑不久,粉刷烏鴉白不堅。蜜餞黃蓮終需苦,強摘瓜果不能甜。好事總得善人做,哪有凡人做神仙。
6.山前梅鹿山後狼,狼鹿結拜在山崗。狼有難來鹿答救,鹿有難來狼躲藏。箭射烏鴉蓬頭起,箭頭落在狼身上。勸君交友需謹慎,千萬莫交無意郎。
7.金山逐影幾千秋,雲索高飛水自流。萬里長江飄玉帶,一輪銀月滾金球。遠自湖北三千里,近到江南十六州。美景一時觀不透,天緣有分畫中游。
8.天為羅蓋地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何人撒下名利網,富貴貧困不一般。也有騎馬與坐轎,也有推車把擔擔。騎馬坐轎修來的福,推車擔擔命該然。駿馬馱著痴呆漢,美婦常伴拙夫眠。八十老翁門前站,三歲頑童染黃泉。不是老天不睜眼,善惡到頭報應循環。
9.馬有垂韁之義,犬有濕草之仁。羊羔跪乳報母恩,猿偷仙果自奔。蛛織羅網護體,鼠盜余糧防身。梅鹿見食等成群,無義之人可恨!
注釋:前兩句出自李汝珍《鏡花緣》。這兩句話是兩個典故:「犬有濕草之仁」,出自晉人干寶《搜神記》,講的是三國時期吳國人李信純的事。這李信純有一隻狗,取名黑龍,頗通人性。有一天,李信純外出會朋友,不想喝得酩酊大醉,回家路上摔倒在一片草地上便睡了過去。恰在這時,一批獵人放火圍獵,眼看大火就要燒到李信純身邊,可他渾然不知。那狗想拉他,卻拉不動。於是便跳到附近的水溝里把全身弄濕,然後跑回來,用身上的水將李信純身邊的草打濕,往返多次,才使得李信純倖免一死。「馬有垂韁之義」,出自《異苑》,說的是前秦世祖皇帝苻堅在與容沖的一次交仗中,不幸戰敗,落荒而逃,不料一失足掉在了山洞裡,爬又爬不上來。在這個千鈞一發之際,他的坐騎突跪在澗邊,將韁繩垂了下來,苻堅抓住韁繩爬上來,才脫了大難。
10.結草銜環遍地愁,龍爭虎鬥幾時休,抬頭吳越楚,再看梁唐晉漢周。
11.守法朝朝憂悶,強梁夜夜歡歌。損人利己騎馬騾,正直公平挨餓。修橋補路瞎眼,殺人放火兒多。我到西天問我佛,佛曰:我也沒轍!
12.馬瘦毛長蹄子肥,兒子偷爹不算賊。瞎大爺娶個瞎大奶奶,老倆口過了多半輩,誰也沒看見誰。
13.難難難,道德玄,不是知音不可談,對了知音談幾句,不是知音枉費舌尖!
部分其他定場詩:
1.海鱉曾欺井內蛙,大鵬展翅繞天涯。強中更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誇。
2.鐵甲將軍夜度關,朝臣帶露五更寒。山寺日高僧未起,看來名利不如閑。
3.說書唱戲勸人方,三條大路走中央。善惡到頭終有報,人間正道是滄桑。
4.酒是穿腸毒葯,色是刮骨鋼刀,財是損人利己苗,氣是無煙火炮。四件將來合就,相當不久分毫。勸君莫戀最為高,才是修身正道。
5.富貴五更春夢,功名一片浮雲。眼前骨肉亦非真,恩愛翻成仇恨。莫把金枷套頸,休將玉鎖纏身。清心寡慾脫凡塵,快樂風光本分。
6.堪羨當年李謫仙,吟詩斗酒有連篇;蟠胸錦綉欺時彥,落筆風雲邁古賢。書草和番威遠塞,詞歌傾國媚新弦;莫言才幹風流盡,明月長懸採石邊。
7.兔走烏飛疾若馳,百年世事總依稀。累朝富貴三更夢,歷代君王一局棋。禹定九州湯受業,秦吞六國漢登基。百年光景無多日,晝夜追歡還是遲。
8.怒氣雄聲出海門,舟人雲是子胥魂。天排雪浪晴雷吼,地擁銀山萬馬奔。上應天輪分晦朔,下臨宇宙定朝昏。吳征越戰今何在?一曲漁歌過晚村。
9.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路弔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寰海塵氛紛未已,諸君莫作等閑看。
注釋:這首是李鴻章在簽訂《辛丑條約》後寫的,寫後不久就一病不起。憂懷國事之心很重。
10.諸惡莫做,眾善奉行。遠報兒女,近在己身。蒼天有眼,報應分明。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11.三通鼓角四更雞,日色高升月色低。時序秋冬又春夏,舟車南北復東西。鏡中次第人顏老,世上參差事不齊。若向其間尋穩便,一壺濁酒一餐奇。
12.朵朵峰巒擁翠華,倚雲樓閣是僧家。憑欄盡日無人語,濯足寒泉數落花。
13.不是冤家不聚頭,冤家相聚幾時休?早知死後無情義,索把生前恩愛勾。
14.得便宜處欣欣樂,不過心時悶悶憂。不討便宜不折本,也無歡樂也無愁。
15.廣知世事休開口,縱會人前只點頭。假若連頭俱不點,一生無惱亦無愁。
16.項橐曾為孔子師,荊公反把子瞻嗤。為人第一謙虛好,學問茫茫無盡知。
17.毀譽從來不可聽,是非終久自分明。一時輕信人言語,自有明人話不平。
18.夜靜瑤台月正圓,清風淅瀝滿林巒。朱弦慢促相思調,不是知音不與彈。
19.五葉明良致太平,相君何事苦紛更?既言堯舜宜為法,當效伊周輔聖明。排盡舊臣居散地,盡為新法誤蒼生。翻思安樂窩中老,先諷天津杜宇聲。
20.文章謾說自天成,曲學偏邪識者輕。強辨鎢刑非正道,誤餐魚餌豈真情。好謀己遂生前志,執拗空遺死後名。親見亡兒陰受梏,始知天理報分明。
21.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占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才需待七年期。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假使當時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22.來時秋暮,到時春暮,歸去又還秋暮。豐樂樓上望西川,動不動八千里路。青山無數,白雲無數,綠水又還無數。人生七十古來稀,算恁地光陰,能來得幾度!
23.山色晴嵐景物佳,暖烘回雁起平沙。東郊漸覺花供眼,南陌依稀草吐芽。堤上柳,未藏鴉,尋芳趁步到山家。隴頭幾樹紅梅落,紅杏枝頭未著花。
24.先自春光似酒濃,時聽燕語透簾櫳。小橋楊柳飄香絮,山寺緋桃散落紅。鴦漸老,蝶西東,春歸難覓恨無窮,侵階草色迷朝雨,滿地梨花逐曉風。
25.春日春風有時好,春日春風有時惡。不得春風花不開,花開又被風吹落。
26.祖師度我出紅塵,鐵樹開花始見春。化化輪回重化化,生生轉變再生生。欲知有色還無色,須識無形卻有形。色即是空空即色,空空色色要分明。
27.世事紛紛難訴陳,知機端不誤終身。若論破國亡家者,盡是貪花戀色人。
28.飲酒不醉最為高,好色不亂乃英豪。無義之財君莫取,忍氣僥人禍自消。
29.三杯能和萬事,一醉善解千愁,陰陽和頎喜相求,孤寡須知絕後。財乃潤家之寶,氣為造命之由,助人情性反為仇,持論何多差謬!
30.春花秋月足風流,不分紅顏易白頭。試把人心比松柏,幾人能為歲寒留?
31.月子彎彎照幾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家飄散在他州。
32.塞翁得馬非為吉,宋子雙盲豈是凶。禍福前程如漆暗,但平方寸答天公。
33.春時耕種夏時耘,粒粒顆顆費力勤。春丟細糠如剖玉,炊成香飯似堆銀。三餐飽食無餘事,一口飢時可療貧。堪嘆溝中狼藉賤,可憐天下有窮人!
34.隔河看見一錠金,山又高來水又深。有心過河把金子撿,又恐怕王八咬了我的腳後跟。舍了罷來舍了罷,外財不富命窮人。猛虎雖瘦雄心在,君自身貧志不貧!
35.拐李仙師劍法高,鍾離辭官別漢朝,國舅手持陰陽板,彩和單揚品玉蕭,洞賓背劍清風客,國老騎驢過趙橋,仙姑進來長生酒,湘子花籃獻壽桃。
36.依山傍水房樹間,行也安然,住也安然。一條耕牛伴頃田,收也憑天,荒也憑天。雨過天晴駕小船,魚在一邊,酒在一邊。夜晚妻子話燈前,今也談談,古也談談。日上三桿尤在眠,不是神仙,勝似神仙。
⑷ 慈禧是漢人還是滿人
慈禧是滿人,姓葉赫那拉氏。
身世傳說
一般認為慈禧為滿洲鑲藍旗人,玉牒明確記載是「葉赫那拉氏惠征之女」。 據葉赫那拉·根正的口述記載,慈禧出生於北京西四牌樓劈柴胡同,今辟才胡同。
但也有學者也提出了不同的觀點,認為慈禧太後很有可能是漢族人。
1989年6月,長治市郊區(原屬長治縣)下秦村77歲的村民趙發旺帶著他和上秦村宋雙花、宋六則、宋德文、宋德武等人的聯名信,找到長治市地方誌辦公室。趙發旺說,慈禧是上秦村人。他是慈禧太後的五輩外甥,宋雙花、宋六則等人是慈禧的五輩侄孫。他們要求政府幫助澄情。
從此,劉奇踏上了慈禧童年的研究之路。佐證材料的不斷豐富,愈加增強了劉奇的信心,有關著述也頗見報端。
2012年 4月,在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主持召開的「共和國社會主義文學藝術五十年研討會」上,劉奇撰寫的《揭開慈禧童年之謎》,獲得一等獎。這篇7000餘字的論文,集中闡述了慈禧的身世問題。
據劉奇考證,1835年,慈禧出生在山西長治縣西坡村一個貧窮的漢族農民家庭,取名「王小慊」。4歲時,被賣給本縣上秦村宋四元為女,改名「宋齡娥」。
12歲時,又被賣給潞安府知府惠征為婢,改名「玉蘭」(蘭兒),並在衙西花園專設書房中獲精心培養。咸豐二年( 1852年),以葉赫那拉惠征之女的身份,應選入宮,平步青雲,直至皇太後。
生平簡介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後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後,上徽號慈禧。
後聯合慈安太後(即孝貞)、恭親王奕欣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後卷簾歸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後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1889年歸政於光緒,退隱頤和園。
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後,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900年庚子國變後,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
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後,次日17點(未正三刻)在儀鸞殿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
正面評價
慈禧太後是中國歷史的帝制時代中,少數長期當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稱干練,尤其擅長操弄親貴朝臣之間的權力平衡,以維系自身的絕對權威,清朝因為她的能力而續命數十年。
慈禧當權時期,清廷的中央集權以及中國主權面臨來自內部及外國的種種威脅,她從捍衛清帝國權威及其本身權力的立場出發,所作之舉措收效雖不盡成功,但放在歷史脈絡下做持平之論,多數允稱合理。
為因應自鴉片戰爭以來,來自歐美列強的挑戰,以及鎮壓太平天國等民間反抗勢力。慈禧重用李鴻章、張之洞等漢族重臣,在地方上開辦洋務運動,是中國發展近代化工業的開始。
在洋務自強運動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內部反叛勢力,在帝國體制下維系中國相對穩定的局面,並且建設近代化陸海軍軍備,造就「同治中興」的氣象。
慈禧的改革手段其實非常高明,百日維新改革速度過快,根本只是一場鬧劇,不可能成功。在庚子年一場大禍之後,慈禧皇太後意識到時局已不容她堅持帝制傳統,所謂的「祖宗成法」,乃容許清廷推展多種新政措施。
庚子後新政牽涉多端,其中犖犖大者包括:官制改定、准備立憲、廢科舉制度、禁止婦女纏足、興辦女學、新學、庚子退款建設教育事業等。
負面評價
個人的人格方面,慈禧從宮廷斗爭中奪得政權的手法殘忍。1861年,咸豐皇帝駕崩於熱河避暑山莊後,甫成為皇太後的葉赫那拉氏,聯合恭親王奕等皇室近支,發動政變從以皇室遠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為首,實際以能臣肅順為核心的顧命八大臣集團手中奪得政權,並將其中三位(載垣、端華、肅順)處死。
後為建立及維系其獨裁權力,慈禧皇太後對於政敵之整肅絕少留情,即使對親生兒子同治皇帝,以及繼位皇帝光緒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相當高壓嚴峻。
從中國國家主權的角度出發,慈禧當政的結果亦受到不少負面評價,包括1885年在對法戰爭中贏得鎮南關大捷,並成功阻止法軍登陸台灣的優勢局面下,卻以主動求和、簽訂令清帝國喪失安南宗主權的中法天津條約來結束戰爭。
此外,令中國喪失重大利權的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1901年辛丑和約等之締結,肇因於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戰敗,以及1900年庚子拳亂之大禍。慈禧的執政及決策,於此二事件之發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責任。
慈禧雖然政治上非常干練,但其最高目的仍然是維系滿清的對中國的統治。
以上列舉的數次喪權辱國的戰爭結果,並非一定如此,其中鎮南關大捷後的乙酉清法戰爭以及中日甲午戰爭都是繼續戰爭比接受議和的恥辱條件要更加有利。
但繼續戰爭的結果雖然會擊敗當時國內一片混亂的法國,或在甲午時拖垮當時國力即將窮盡的日本,使中華民族有個更好的結果,卻很可能會讓滿清中央政府因為持久戰亂而失去權威垮台。
慈禧作為最高權力責任者,拒絕取消維持了300人之短見議和與接受恥辱,這在體現其政治之干練的同時,也多次惡化了近代中國的前途。庚子事變後中國面臨辛丑和約的巨額賠款時,其奢靡之風仍未見明顯收斂,使晚清已捉襟見肘的財政問題更加惡化,民生凋敝。
⑸ 親手害死珍妃娘娘的大太監崔玉貴,後來怎麼樣了
1900年7月,八國聯軍的槍炮聲已經在北京城外此起彼伏。眼看北京城是守不住了,宮里的宮女太監們人心惶惶。慈禧雖說沒顯示出慌亂的跡象來,但她這幾日的嘴角卻歪得更狠了。誰都知道,這意味著慈禧心裡正不痛快呢。所以大家噤若寒蟬,做事也小心翼翼,唯恐犯下一點差錯,觸了霉頭。
這天,崔玉貴在茶館里又被大家慫恿,要他講講珍妃究竟是怎麼死的?說起這事,崔玉貴頗有些得意,畢竟事情真相他最清楚,所以他繪聲繪色地把如何傳珍妃,又如何把珍妃推下水井都講了個明明白白。結果有人聽他講完,就指著他的鼻子罵他殺珍妃缺德。不光罵,還把裝了茶水的茶碗向他臉上砸來。崔玉貴練過武功,頭一偏,躲開了,可是那滾燙的熱水卻潑到了他的背上。
旁邊的人也跟著那人一起起鬨,罵崔玉貴。眾怒難犯,崔玉貴只得灰溜溜回到了立馬關帝廟。越想越氣,竟一夜不曾合眼。不久,崔玉貴覺得背上刺癢難忍,便找大夫來看,才發現竟生了背瘡。崔玉貴服了大夫開的葯,沒有什麼效果。
不幾日,整個背上都刺癢起來,越癢越撓。結果一個背被他抓得血膿長流,不久因此喪了命。崔玉貴死後,有人說崔玉貴死得蹊蹺,怕是因為殺了珍妃,被人下了毒。不過無憑無據,再說崔玉貴不過是個退休的老太監,誰又去查呢!
⑹ 明湖居聽書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中心思想:
借一個不願做官、奔走江湖行醫的名士老殘,在游歷途中的所見所聞,揭露了當時官吏昏庸殘暴的行徑,反映了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
也表現出作者支持革命運動,主張維新圖強、科學救國的政治態度。這部小說刻畫人物、描寫自然景物比較生動形象,在語言運用和表現手法上頗具特色。
(6)聽書李鴻章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明湖居聽書》節選自《老殘游記》第二回,原題為「歷山山下古帝遺蹤,明湖湖邊美人絕調」。作者清末劉鶚,筆名洪都百煉生。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論這部作品:「敘景狀物,時有可觀。」《明湖居聽書》便是「可觀」的一節。記敘文中縱使記述靜物,有時也要加入動態的敘述,以增加情趣。《明湖居聽書》是很典型的例子。
賞析:
《明湖居聽書》描寫民間藝人王小玉精妙絕倫的鼓書技藝,有「文章絕調」之譽。藝術上的成功,很赤濟呈度上得力於「博喻」、「通感」等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
例如,在再三鋪墊、反復烘托之後,寫小玉登台說書:「王小玉便啟朱唇,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里,象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
三萬六千個毛孔,象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
劉鸚十分善於通過「比喻(博喻)」使只可意會、難於言傳的聽覺形象轉換為具體可感、易於體會的其它感覺。
「聲音」「入耳」感到「伏貼」、「暢快」原是聽覺感知,但作者卻說成是「五臟六腑」感到「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覺得「暢快」。
寫白妞說書的精湛技藝 ,寫得非常成功。全文從寫作方法上看,襯托方法有其顯著特色:用動襯靜 ,環境烘托,蘊含狂熱觀眾,襯托說書魅力。說唱的聲音之美
,並無實體形象。
全靠聽覺鑒賞,直接描寫很不容易,因而小說開頭落筆不凡,極力描寫戲園的盛況,聽書的很早就到了戲園。不過 10點,「園子里已經坐得滿滿的了」 。
11點鍾,許多官員也「陸續進來」,不到 12點 ,「前面幾張空桌俱已滿了」。其實,白妞說書是在下午
1點鍾。聽書的人多。園內已經坐滿,但「不斷還有人來」。
因為人多 ,「看坐兒的也只是搬張短凳,在夾縫中安插」。老殘也是使了錢 ,「才弄了一張短板凳,在人縫里坐下」。聲音嘈雜。人們彼此招呼,高談闊論,說笑自如,嘰嘰喳喳,亂扯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