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美麗小說全文閱讀理解答案
『壹』 幫我找閱讀題~高分
長江水患與流域人口超載
①去年長江水災的重要原因,除了直接的氣象原因外,還應看到沿江嚴重的人口超載。目前長江流域人口總量已大大超過亞馬孫河、尼羅河與密西西比河世界三大江河流域人口的總和,而那三條河的徑流總量是長江的5倍,流域面積超過長江的7倍。過多的人口勢必向環境過度索取資源,比如森林的砍伐量遠大於生長量,植被覆蓋率顯著下降。據資料記載,1957年長江流域森林覆蓋率為22%,水土流失面積占流域總面積20.2%;1986年,森林覆蓋率 a 10%,水土流失面積卻上升到長江流域總面積的41%。目前的長江已經變成了第二條黃河,甚至後來居上了。正是流域生態的破壞 b 了水患,去年長江洪峰流量雖大,但並非最大。以宜昌水文站記錄資料為例,去年最大洪峰流量為56400立方米每秒,而歷史記載的最大洪峰流量超過 6萬立方米每秒的 c 有23次,去年洪峰流量雖不是最大,但卻連續創下新的水位歷史記錄。這一現象只能用上游森林面積的 d 減少這一原因來解釋。據水利專家調查、研究與測算,1萬畝森林的蓄水能力相當於一座蓄水量為100萬立方米的水庫。
②比植被破壞更為嚴重的是人與湖爭地,導致湖泊蓄水面積大大減少,湖群消失。長江中下游發育著我國最大的淡水湖群。這一湖群__________________。據統計記載:19世紀初,洞庭湖面積廣達6000多平方公里。若干年來,因圍湖造田及泥沙淤積,使洞庭湖的面積下降到1984年的2145平方公里,歷史上的九百里洞庭於是把第一大淡水湖的桂冠讓給了鄱陽湖。然而,鄱陽湖同樣是厄運難逃,40年中湖水面積縮小了1/5以上。
③洞庭湖、鄱陽湖與江漢湖群,50年代以來喪失淡水貯量350億立方米以上,超過了兩座正建的三峽水庫防洪庫容。嚴重的水土流失,已使長江流域塘堰容量被泥沙淤積了一半以上,中小水庫淤積減少庫容1/4-1/6。長江幹流河道的不斷淤積,造成了荊江段的「懸河」。每到洪期,洪水全靠大堤挾持,洪水水位高出兩岸數米到十幾米。
④可見,人口問題,尤其是目前我國很多地區人口超載的情況下,確實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大問題。在災後重建家園的過程中,必須將這一因素考慮在內,不可重走人口失控——生態破壞——災難加劇的老路子。
1.在第①段中a、b、c、d處依次應填入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加劇 急劇 僅有 至少 B.僅有 加劇 至少 急劇
C.急劇 至少 僅有 加劇 D.至少 加劇 急劇 僅有
2.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第①段的內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文意在第②段空白處應填入的句子的順序正確的一項是(2分)
(1)調節洪峰 (2)與長江形成一個和諧的整體 (3)容納百川
A.(1)(2)(3) B.(2)(3)(1)
C.(3)(1)(2) D.(1)(3)(2)
4.為什麼說人與湖爭地是造成長江水患的原因之一?(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舉例列舉本文所使用的三種主要的說明方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長江流域的人口比亞馬孫河、尼羅河、密西西比河世界三大河流域人口的總和還多出許多。
B.1986年,長江流域水土流失的面積比1957年增加了20.8%。
C.去年長江宜昌洪峰流量不是最大,但是宜昌水位比歷史上的最高水位還要高。
D.洞庭湖的面積,1984年比19世紀初減少了3855多平方公里。
7.讀了這篇文章,你認為要根治長江水患應注意解決哪幾個問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一篇短文,回答8—11題。(10分)
種樹老人
種樹老人死了,死後沒有一副棺材。
種樹老人什麼東西都沒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樹林。
種樹老人一輩子什麼都不會做,只會種樹。解放前種樹為了娶媳婦,但沒有娶上;解放後種樹,為了種樹。
種樹老人長得很醜,很矮,一輩子沒有結婚,也沒有孩子,臨死的時候,對遠方來的侄子說:「死了,就在沙丘刨個坑,把我埋在樹林里,千萬不要用什麼棺材。」侄子照他的話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前二十年種的樹,公社化的時候毀了。中間二十年種的樹,承包制的時候砍了。最後二十年,老人沒有一分地,就要了村東那片九百畝的大沙丘,在上面蓋了個土棚子,餵了條小黃狗,就開始種樹了。
老人從不種嬌貴的樹,只種楊、柳、榆、棗等北方平凡易活的樹,種那種插個枝就能長大,戳個樁就會發芽,對大自然要求極少的樹。
老人對樹像對自己的孩子,從捨不得毀壞,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沒一根檁條,哪怕自己吃不上飯,生不起火,也沒有毀過一棵樹。老人對自己的樹又有一種天生的靈性,彷彿那就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哪怕有一點驚動,老人都能快速地趕過去,用自己的頭,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黃狗,把樹保護起來。
十年過去了,村裡人都蓋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機。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領著黃狗轉來轉去,修樹剪樹,看調皮的松鼠,快樂的喜鵲,愛叫的烏鴉……
村裡人都說老人是個傻子,只有老黃狗知道不是;村裡人都說老人是個瘋子,只有小鳥知道不是。
直到有一天,縣林業局的老韓來了,出神地看著碗口粗的林子說:「這些樹至少值百十萬呢。」人們才都說老人最精明了,於是光禿禿的村子裡也開始有人種樹了。
老人的樹成材了。人們說老人要蓋最漂亮的小樓,要買汽車,要娶本村五十多歲的寡婦……但老人仍然住在自己的草棚子裡面,領著走不動的老黃狗轉來轉去,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來年春天,老人的墳上長出了一棵樹,矮小但很粗壯。人們都說:那是種樹老人。
老人種了一輩子樹,把自己也種進了樹里。
8.下面不能表現種樹老人精神品質的是(不只一項)(2分)【 】
A.種樹老人一輩子什麼都不會做,只會種樹。
B.一輩子沒有結婚,也沒有孩子。
C.「把我埋在樹林里,千萬不要用什麼棺材。」
D.前二十年種的樹,公社化的時候毀了。
E.老人對樹像對自己的孩子。
F.於是光禿禿的村子裡開始有人種樹了。
G.來年春天,老人的墳上長出了一棵樹。
9.文章寫道:
「種樹老人死了,死後沒有一副棺材。」
「種樹老人什麼都沒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樹林。」
「村裡人都蓋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機,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
這些記敘採用了________的表現手法。這樣寫的好處是________ 。(3分)
10.「老人的墳上長出了一棵樹,矮小但很粗壯。人們都說:那是種樹老人。」這句話與上文的哪句話相應?其深刻含義是什麼?(3分)
照應的句子:______________。(1分)
深刻含義:______________ 。(2分)
11.「老人種了一輩子樹,把自己也種進了樹里。」聯系全文看,這表現了什麼?(2分)
三、閱讀下面一段短文,回答問題。(10分)
福州市郊壽山鄉生產的壽山石,久已聲名遠播。據宋代梁克家《三山地》記述,宋時農民便已開采壽山石。壽山石應用於雕刻藝術是源遠流長。1954年以後陸續在福州出土的一些南朝人的古墓,陪葬物中便發現有壽山石豬造型。
奇怪的是,壽山石雕在歷史上長期不見經傳,是否它在古時只被視作一種雕蟲小枝呢?不過,據方宗 《壽山石志》引述施鴻寶《閩雜記》說:「明末時有擔谷入城者,以黃石壓一邊,曹節愍公見而奇賞之,遂著於時。」可知壽山石中之最佳品黃石(即田黃),當時還未被珍視,壽山石雕看來更未引起人們普遍的注意。到了清代,有關壽山石的著述日多,可壽山石真正名揚遐邇,還是近二百多年來的事。
有這么一個傳說:清乾隆皇帝曾夢「福壽田」三字,拆字者指為福建壽山之田黃,便派人搜尋,果得田黃寶石。皇帝祭天時便將它供在案上祭籌,田黃由引身價飛騰,高貴至極。石雕藝人的高手亦從此得以進入宮廷,專事雕藝,稱為御工。據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說,乾隆皇帝有一套「璽印」,用的就是田黃名石,是當時御工的佳作。出土文物發現,康熙宗室墓中,也有以壽山石章作為陪葬的。
田黃是壽山石的極品,因色帶黃而得名。它嬌小玲瓏,到採掘後期,最大的不過上斤,常單獨一塊藏於水田下的一二米深處,很難找到。採掘者事前往往下定「上窮碧落下黃泉」的決心,有時把田土全部翻轉也一無所獲,難怪古有「黃金易得,田黃難求」之說。
壽山石雕十分講究按材施藝。藝人一石在手,得先揣摩其形色,擬定其作品的內容,然後下刀,行家稱之為「相石」。試看有些石雕作品,往往獨一無二,原來就是藝人不願過多切削原材,只憑巧思,相形度勢在不同形色的石料上,雕出不同狀態的景物。就是一些同樣的作品,也可見其在色彩、紋理上的揚長避短,化弊為利,從而取得其大同中見小異之妙。最近福州石雕廠在廣州文化公園舉辦的壽山石展覽,人們便可見到石雕藝人用高超技法刻出的人物、花果、動物、印章等各種類型的石雕作品,端的千姿百態。
12.給下面詞語中的加點字注音。(2分)
不見經傳( ) 相形度( )勢
13.解詞。(2分)
名揚遐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雕蟲小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得出「可見壽山石真正名揚遐邇,還是近二百多年來的事」的結論的依據正確的一項是( 2分)
①據宋代梁克家《三山志》記述,宋時農民便已開采壽山石。
②1954年以後陸續在福州出土的一些南朝人的古墓,陪葬物中便發現有壽山石豬造型。
③清乾隆皇帝曾夢「福壽田」三字,便派人搜尋,果得田黃寶石。
④《閩雜記》有關明末時有擔谷入城者,以黃石壓擔的記述。
⑤到了清代,有關壽山石的著述日多。
⑥據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說,乾隆皇帝有一套「璽印」,用的就是田黃名石。
A.①② B.③⑥ C.④⑤ D.⑤⑥
15.文章寫了一段美妙的傳說,這對於介紹壽山石有什麼作用?(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是怎樣說明壽山石雕十分講究按材施藝的特點的,請列點說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閱讀下面一段短文,回答問題
回報地球母親
①母親養育了子女,繁衍了人類。回報母親,是人性的本能,也是人類社會的道德和法制規律,這是盡人皆知的常識。但是,人類還有另一個母親,需要回報,這就是地球。
②早在70多年之前,詩人郭沫若就以熾熱的詩句歌唱著:《地球,我的母親》。詩人真切地問:
地球!我的母親!
我過去,現在,未來,
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
我要怎麼樣才能報答你的深恩?
③把地球比喻為母親,十分恰切地表明了人類和地球的關系。沒有地球的養育和呵護,就不可能有人類。地球以她豐富的資源無私地供養了人類所需的一切。而且,據現代科學所知,在迄今探明的宇宙星球里,地球只是一個偶然存在。因而,人類不得不十分惋惜地慨嘆,只有一個地球!
④可是,對於地球母親,人類都做了一些什麼樣的回報?掠奪式地開發和浪費著各類資源,污染和破壞著從地面到空間的各種環境。水源枯竭、地表荒漠、森林濫伐、空氣污染,我們曾經健壯美麗的地球母親,日趨衰老和醜陋。在地球面前,人類有時更像一些不肖之子。
⑤問題的嚴重性還不只在這里,因為地球是一個特殊的母親,她養育的是全人類以及他們無數代的子孫,她是人類共有的永遠的母親,人類並不希望自己的子孫面對的地球是一個衰竭蒼老的老祖母。
⑥所幸的是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人類日漸認識到了「不孝」的惡果,把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當成了一件大事,越來越多的人志願去為恢復地球母親的青春而作出努力。治沙造林的恩格貝人響亮地喊出:「替祖宗還債,為子孫造福」,這正是有見識的人們共有的心聲。
⑦如果,人類希望有一個健康、幸福的後代,就得首先保證地球永遠是一個健康、年輕的母親。那麼,必須從現在就開始,從每一個人做起,以對生身母親一樣的孝心,對待地球母親的生態環境加以保護。
⑧如果說回報,這就是最好的回報!
請就這篇議論文的中心論點、層次結構、論證方法、論證過程等方面作一點評析。(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京市初中語文課外閱讀題 答案
一
1.B
2.人口超載,過度索取森林資源,造成長江流域森林覆蓋率下降,生態環境被破壞,加劇了水患。
3.C
4.因為圍湖造田,泥沙淤積使湖群消失,湖泊蓄水面積大大減少。
5.列數字,如據資料記載,1957年長江流域森林覆蓋率為22%,水土流失面積占流域面積22.2%……作比較,如目前長江流域人口總量已大大超過亞馬孫河、尼羅河與密西西比河世界三大河流域人口的總和。舉例子,如:以宜昌水文站記錄資料為例,去年最大洪峰流量為56400立方米每秒,而歷史記載的最大洪峰流量超過6萬立方米每秒的至少有23次。
6.B
7.要點:1.控制人口 2.植樹造林增加森林覆蓋率,保持水土,改善生態環境。 3.退田還湖,增強湖泊的泄洪能力。
二
8.B D
9.對比 突出表現種樹老人種樹、愛樹,只願付出、不求回報的精神。
10.照應句:「種樹老人長得很醜,很矮,一輩子沒有結婚,也沒有孩子」。含義:種樹老人的生命和精神在樹上得到體現和延續。
11.形象地表現了種樹老人完全徹底的奉獻精神。
三
12.傳(zhu4n)度($)
13.形容名聲很大,遠近聞名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14.C
15.使壽山石帶上傳奇色彩,以突出壽山石的名貴
16.①講究「相石」 ②在具體雕刻時不過多切削原材,憑巧思相形度勢 ③同樣的作品也因色彩紋理大同中見小異
四、本文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論證步驟,論證了回報地球母親(「人類還有另一個母親需要回報,這就是地球」)這一中心論點。全文分為三部分:第①自然段為第一部分,用比喻的方式提出了中心論點,屬提出問題部分。第二部分由②③④⑤⑥五段構成,屬分析問題部分。這一部分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嚴密地分析論證了回報地球母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這部分一開始就引用了郭沫若的詩句作理論論據,闡明了地球與人類的聯系。第③段緊承第②段的論述,用比喻論證的方法,再次闡明人類和地球的關系以及地球對人類生存所起的決定性作用。然後,文章④⑤⑥段聯系實際,在正反兩方面的對比論證中,用舉例論證的方法,闡述了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第⑦⑧段為第三部分,亦即解決問題部分。它以前一部分的分析論述為前提,以道理分析為基礎,順理成章地強調了回報地球母親的最好方法是保護生態環境的主張,再次點題,照應文首,論證嚴密,說服力強。
『貳』 八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一、基礎知識及運用。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⑴眩目( ) ⑵諦聽( ) ⑶參差( ) ⑷勾勒( )
⑸璀璨( ) ⑹顛簸( ) ⑺深湛( ) ⑻哈達( )
⑼膾炙人口( ) ⑽砭骨( ) ⑾烙印( ) ⑿钁頭( )
2.根據拼音寫漢字
⑴qú塘峽( ) ⑵miǎo小( ) ⑶bān lán( ) ⑷連zhuì( )
⑸xián熟( ) ⑹tián雅( ) ⑺安mì( ) ⑻wēi yí( )
⑼shān然淚下( ) ⑽zhù守( ) ⑾繁yǎn( ) ⑿gōu火( )
⒀溝hè( ) ⒁qíng天柱( ) ⒂容光huàn發( )
⒃萬里tiáo tiáo( ) ⒄分道揚biāo( ) ⒅雜tà( )
3.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⑴最難得的,是在三峽中絕不容易見到的幾十株瀟灑的竹子,石崖上還倒懸著不少的紅色紫色的花。
瀟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古鎮悠遠的歷史和繽紛的現實,都盪漾在被竹篙和木櫓攪動的水波之中。
盪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那是一片被老钁頭和暴風雨剝奪得缺少生命之色缺少植被的黃土高原。
剝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小松鼠跳向樹下長椅上坐著的退休老人或外國遊客,跳上他們的股掌,小天使小精靈似的,享受他們的愛撫和麵包之類的賞賜。
股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沒有錯別字的一句是( )
A.乘電梯耳膜受著強壓,降落下來立即墜入喧囂。
B.忽而,一座斜拉橋,一隻躺卧的豎琴赫然出現,甲蟲們爭先恐後地跑上去,被一隻看不見的大手彈成了音苻和旋律,美麗動聽。
C.這是雖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種樹。
D.村裡的人見一方小院競收拾得這么干凈,都誇母親能幹。
5.在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或短語
①____________________似的張著巨眼的汽車沖馳而過,泥水濺污我的衣服,也濺及我的項頸。
②到黃龍池了,好涼爽的地方!水從上面分散而下,掛了許多________________。
③太陽好像__________________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後,終於沖破了雲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紅得非常可愛。
④已經將近兩年了,我心裡埋著這題目,像____________________,時時茁長著鑽出地面的慾望。
6.根據提示,請補充完整下列本單元中所引的古詩詞
① , ,相看兩不厭, 。
②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 。
7.異旁造詞:就是用不同的偏旁造詞,有的是形旁,有的是聲旁,造起來困難許多。不過,這正是接受考驗的時候。加油!(後面有提示,幫助你聯想)
①正月( )( )(說服法官的最好方法)
②木心( )( )(忙完了)
③骨禾( )( )(古時候的讀音真好笑)
④女非( )( )(事前的熱身操)
⑤亡石( )( )(事多人少的時候)
⑥咸射( )( )(受人幫忙就會脫口而出的話)
8.人物成語:有一類成語是含有人物的,如愚公移山、塞翁失馬、孟母三遷等。現在,請填寫下列成語中的人物。
⑴( )( )自薦 ⑵( )( )追日
⑶( )( )才盡 ⑷( )( )補天
⑸( )( )再世 ⑹( )( )效投
⑺( )門弄斧 ⑻助( )為虐
⑼成也( )( ),敗也( )( )
⑽( )( )( )之心,路人皆知
⑾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 )( )( )
9.依照例句,在下面橫線上把句子補充完整(每句補寫不得起過10個字)
例句:苦難是磨煉人格的最高學府。 , 。
二、閱讀下面的小說,完成1017題。
漫遊這個世界
王 蒙
小小寰球,有機會轉他幾圈還是有意思的。
生逢改革開放的盛世,自1980年起,本人有幸看了看世界。這十幾年,我訪問美國五次,義大利四次,德國兩次,日本兩次,新加坡兩次,澳大利亞兩次,蘇聯、英國、法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波蘭、匈牙利、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土耳其、紐西蘭、泰國、馬來西亞、約旦、埃及各一次,途經並逗留過的還有西班牙和希臘。此外,去過香港兩次,又在去年冬天去了台灣。很有意思,世界真奇妙。
世界又是很大。北半球的秋天正是南半球的春天。北京的正午恰是美國的子夜。你講這種語言,他講那種語言。你的錢他不用。你的法律管不到那裡。在這個國家和地區不方便說的話,到了另一個國家和地區卻變成了老生常談。在這里覺得很重大很嚴肅乃至很驚心動魄的事情,到了他那裡只不過是笑談。世界並不是只你一家,正如不是僅你一人。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免得坐井觀天,鼠目寸光,自吹自擂,固步自封,夜郎自大,作繭自縛,畫地為牢,再進一步就會是自欺欺人,抱殘守缺,痴人說夢,倒行逆施,一會兒盲目崇洋,一會兒又是盲目排外反正中國這方面的成語多得是,而我們這方面的教訓大概比成語更多。承認世界的多元性才能進行與外部世界的交流,並從中有所獲得,有所長進。
世界又是很小,彼此影響,相互之間的關系愈來愈密切。一家一本難念的經,和平的問題,發展的問題,環境的問題,進步與為進步而付出的代價,社會福利的必要性與副作用,工業文明的成就與困擾,民主的必要與民主的麻煩,道德的必要與道德的解體,傳統與現代的對接與撞擊人類的困境,其實是共同的與共通的。
世界各國是互為參照的。對任何一個國家的游覽哪怕僅僅是游覽都是極好的啟迪,又是極好的超脫和消釋。有一些關上門百思難得其解、令人頭痛欲裂、只覺得爆炸在即的問題,拿到另一個參考系數的范圍一看,實在是小菜一碟。
所以我們的古人已經知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重要。心胸開闊與狗肚子雞腸就是不同。理念不同,氣質也不同。行事不同,作文也不同。關上門稱王稱霸與風物長宜放眼量的風格迥然不同,其不同也如白晝之與黑夜。那些狹隘者實在是太苦了,太可悲了。
旅行很辛苦,也很快樂。旅行很神氣也很緊張。旅行很舒服也很危險不止是治安或者交通。
然而我還是喜愛漫遊。我喜愛舊金山的金門大橋。我喜愛波士頓教堂玻璃上的反光。我喜愛俯瞰佛羅倫薩的全景。我喜愛在倫敦的聖詹姆斯公園喂鴿子。我喜愛在策勒尼安海峽游泳。我喜愛在檳榔嶼的街頭吃肉骨茶。我喜愛布加勒斯特的湖泊與湖畔的落葉。我震驚於卡納克神殿的宏偉。我陶醉於塞納河的泛舟。我神往於賽萬提斯石像肩頭的鴿子。我諦聽莫斯科教堂的鍾聲。我賞玩泰國少女編織的小巧而又精緻的花環。我品味精美的日本和食。我遐想卡薩布蘭卡的故事。我奇異於南太平洋的完全不同的星空多麼好!
我從年輕時就特別喜歡漫遊這個詞。當然,不僅僅是漫遊,但也不妨漫遊。人生苦短,未知的領域苦多,惱人的麻煩苦多。在漫遊中安慰自己和別人。在漫遊中得到休息和調整。在漫遊中消釋緊張和壓抑。在漫遊中避免急躁和意氣用事。在漫遊中消除偏見與空想。在漫遊中獲得智慧和靈感。在漫遊中排泄自己的苦惱和憤怒。在漫遊中得到新的知識與經驗。
還有比這個更好的事嗎?在我漫遊的時候,我更知道什麼是重要的與值得的了,也更知道忽略那些本來不值得注意的事情和人物了。
我要將我的漫遊的見聞告訴你們,然而更重要的不是我到了什麼地方和我看見了什麼,而是我的漫遊的心態饒有興味,心平氣和,廣結善緣,八面來風,努力去理解與自己不同的一切;而不是撅著大嘴,氣急敗壞,拒人於千里之外。
10.給文中加點字俯瞰二字注音,然後寫出俯瞰的反義詞。
11.本文使用次數最多的修辭方法是什麼?請舉一例說明這種修辭方法的表達作用。
12.為什麼說世界又是很大的?(不得超過50字)
13.為什麼說世界又是很小的?(不得超過50字)
14.第六段中的狹隘者指的是哪些人?
15.作者認為漫遊的好處是什麼?(用文中的話回答,不得超過40字)
16.作者漫遊的心態是什麼?對你有什麼啟發?
17.你喜歡漫遊嗎?在漫遊中你得到了什麼?
三、閱讀下面的選文,完成1823題。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節選)
朱自清
過了大中橋,便到了燈月交輝,笙歌徹夜的秦淮河;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大中橋外,頓然空闊,和橋內兩岸排著密密的人家的大異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 ① 的月,襯著藍蔚的天,頗像荒江野渡光景;那邊呢,郁叢叢的,陰森森的,又似乎藏著無邊的黑暗:令人幾乎不信那是繁華的秦淮河了。但是河中眩暈著的燈光,縱橫著的畫舫,悠揚著的笛韻,夾著那吱吱的胡琴聲,終於使我們認識綠如茵陳酒的秦淮水了。此地天裸露著的多些,故覺夜來的獨遲些;從清清的水影里,我們感到的只是 ② 的夜這正是秦淮河的夜。大中橋外,本來還有一座復成橋,是船夫口中的我們的游蹤盡處,或也是秦淮河繁華的盡處了。我的腳曾踏過復成橋的脊,在十三四歲的時候。但是兩次游秦淮河,卻都不曾見著復成橋的面;明知總在前途的,卻常覺得有些虛無縹緲似的。我想,不見倒也好。這時正是盛夏。我們下船後,借著新生的晚涼和河上的微風,暑氣已漸漸消散;到了此地,豁然開朗,身子頓然輕了習習的清風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這便又感到了一縷新涼了。南京的日光,大概沒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熱蓮蓬的,水像沸著一般,秦淮河的水卻盡是這樣冷冷地綠著。任你人影的 ③ ,歌聲的 ④ ,總像隔著一層薄薄的綠紗面幕似的;它盡是這樣靜靜的,冷冷的綠著。我們出了大中橋,走不上半里路,船夫便將船劃到一旁,停了槳由它宕著。他以為那裡正是繁華的極點,再過去就是荒涼了;所以讓我們多多賞鑒一會兒。他自己卻靜靜的蹲著。他是看慣這光景的了,大約只是一個無可無不可。這無可無不可,無論是升的沉的,總之,都比我們高了。
那時河裡熱鬧極了;船大半泊著,小半在水上穿梭似的來往。停泊著的都在近市的那一邊,我們的船自然也夾在其中。因為這邊略略的擠,便覺得那邊十分的疏了。在每一隻船從那邊過去時,我們能畫出它的 ⑤ 的影和 ⑥ 的波,在我們的心上;這顯著是空,且顯著是靜了。那時處處都是歌聲和凄厲的胡琴聲,圓潤的喉嚨,確乎是很少的。但那生澀的、尖脆的調子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的感覺,也正可快我們的意。況且多少隔開些兒聽著,因為想像與渴慕的做美,總覺更有滋味;而競發的喧囂,抑揚的不齊,遠近的雜沓,和樂器的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諧音,也使我們無所適從,如隨著大風而走。這實在因為我們的心枯澀久了,變為脆弱;故偶然潤澤一下,便瘋狂似的不能自主了。但秦淮河確也膩人。即如船里的人面,無論是和我們一堆兒泊著的,無論是從我們眼前過去的,總是模模糊糊的,甚至渺渺茫茫的;任你張圓了眼睛,揩凈了眥垢,也是枉然。這真夠人想呢。在我們停泊的地方,燈光原是紛然的;不過這些燈光都是黃而有暈的。黃已經不能明了,再加上了暈,便更不成了。燈愈多,暈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黃的交錯里,秦淮河彷彿籠上了一團光霧。光芒與霧氣騰騰的暈著,什麼都只剩了輪廓了;所以人面的詳細的曲線,便消失於我們的眼底了。但燈光究竟奪不了那邊的月色;燈光是渾的,月色是清的.,在渾沌的燈光里,滲入了一派清輝,卻真是奇跡!那晚月兒已瘦削了兩三分。她晚妝才罷, ⑦ 的上了柳梢頭。天是藍得可愛,彷彿一汪水似的;月兒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兩株的垂楊樹,淡淡的影子,在水裡搖曳著。它們那柔細的枝條浴著月光,就像一支吏美人的臂膀,交互的纏著,挽著;又像是月兒披著的發。而月兒偶然也從它們的交叉處偷偷窺看我們,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樣子。岸上另有幾株不知名的老樹,光光的立著;在月光里照起來,卻又儼然是精神矍鑠的老人。遠處快到天際線了,才有一兩片白雲,亮得現出異彩,像美麗的貝殼一般。白雲下便是黑黑的一帶輪廓;是一條隨意畫的不規則的曲線。這一段光景,和河中的風味大異了。但燈與月竟能並存著,交融著,使月成了纏綿的月,燈射著渺渺的靈輝;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們了。
18.這篇文段所用疊詞很多,請選擇下列詞放到標有數字的橫線上。
A.擾擾 B.曲曲 C.淡淡 D.盈盈
E.輕輕 F.憧憧 G.薄薄
19.下列哪項詞語放在橫線上不合適( )
A.雖然 B.寧願 C.但是 D.盡管
20.節選第二段中哪句話體現了秦淮河的繁華?請用曲線畫出來。
21.下列修辭手法相同的兩句是( )( )
A.老樹在月光里照起來,卻又儼然是精神矍鑠的老人。
B.月兒便更出落得精神了。
C.它們那柔細的枝條浴著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纏著,挽著。
D.岸上原有三株兩株的垂楊樹,淡淡的影子,在水裡搖曳著。
22.文中畫線部分用了模模糊糊、渺渺茫茫,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視覺效果?
23.請用一個比喻句形容你讀完這篇文段的感受。
四、填空。
24.詩詞諺語填空。
①巴東三峽巫峽長,
②青灘葉灘不算灘,
③日照香爐生紫煙,
④ , 生長明妃尚有村
五、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2528題。
第三段是崆嶺峽。山形水勢,突然險峻起來,尤以牛肝馬肺峽一處最為可怕。兩旁的山,像刀劍削成似的,橫在江中,成一個極曲折極窄的門,船身得慢慢地從那門中轉折過去。在江北那一面作為門的山崖上,懸著兩塊石頭,一塊像牛肝,一塊像馬肺、牛肝今日猶存,馬肺已被外國人用槍打壞了。離牛肝馬肺不遠,有一個極險的崆嶺灘。水從高的石灘上倒注下來,形勢極可怕。上水船在這里都得特別小心。他們行船的人有一句諺語,青灘葉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那情形也就可想而知了。往日的木船,真不知道是如何走過去的。
第四段是米倉峽,又名兵書寶劍峽。距離雖是不長,水勢雖沒有以前那麼急,山崖卻更加高峻。出了峽,山便低平,有一個小口,那便是有名的王昭君浣妝的地方,叫做香溪。昭君村離此四十幾里,在秭歸縣東北。杜工部詩雲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要親自到這地方,才可以領略到前人用字之妙。一個赴字,把那裡的山勢真是寫活了。那裡的山峰,高的高,矮的矮,一層一層地既像無數匹馬在賓士。所謂赴荊門,那形勢是一點也不假的。
25.崆嶺峽一段引用青灘葉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這句民諺的作用是什麼?
26.本文開頭也引用了民諺,這句民諺是什麼?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27.米倉峽一段引用了杜甫的詩句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其作用是什麼?
28.將本文與七年級(上)冊中的酈道元的《三峽》相對照,體會游記與一般的記敘文有何區別。
六、作文
29.題目
可能你曾流連過桂林的奇山異水,可能你還沉醉過鼎湖山的靈山秀水,也可能你更神往貴州的真山真水。總之,生活在喧囂的塵世中,我們仍鍾情那自然界的山山水水。因為它,人們終於發現了自己心靈深處的山水情結,聽到了山水的自述和吶喊,陶醉於山那邊、水一方的某個感人故事;因為它,我們的眼亮了,心活了,情也真了也許我們會縱情山水,也許我們會感悟山水、寄情山水,也許我們還會去賞山水之畫、品山水之詩。也許
請寫一篇游記,字數600字左右。
參考答案
1.⑴xuàn ⑵dì ⑶cēn cī ⑷lè ⑸cuǐ càn ⑹bǒ ⑺zhàn ⑻hǎ ⑼kuài zhì ⑽biān ⑾lào ⑿jué
2.⑴瞿 ⑵渺 ⑶斑斕 ⑷綴 ⑸嫻 ⑹恬 ⑺謐 ⑻逶迤 ⑼潸 ⑽佇 ⑾衍 ⑿篝 ⒀壑 ⒁擎 ⒂煥 ⒃迢迢 ⒄鑣 ⒅沓
3.⑴瀟灑:形容竹子的挺拔、秀麗。 ⑵盪漾:反映、表現、濃縮。 ⑶剝奪:侵蝕、破壞。 ⑷股掌:腿上和手上。
4.C(A.應為喧囂。B.應為音符。D.應為竟。)
5.①猛獸 ②珠簾 ③負著重荷 ④泥土裡埋著草根。(答案不要求惟一,只要有道理就行)
6.①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只有敬亭山 ②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7.①證明 ②休息 ③滑稽 ④安排 ⑤忙碌 ⑥感謝
8.⑴毛遂 ⑵誇父 ⑶江郎 ⑷女媧 ⑸華佗 ⑹東施 ⑺班 ⑻紂 ⑼蕭何 蕭何 ⑽司馬昭 ⑾諸葛亮
9.提示:應把握句子結構,句子所表達的意義,句子所使用的修辭與例句保持一致。如,奉承是誘人墮落的陷阱。 10.①fǔ kàn ②仰視
11.排比。如在漫遊中知識與經驗,能將道理說得更透徹,將感情表達得更充分;加強語言氣勢,使思想內容層層深入,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12.同一時間,各國季節不同,鍾點不同;各國的語言不同,錢幣不同,法律不同,觀念和對問題的認識不同。
13.彼此影響,相互之間的關系愈來愈密切。人類遇到的各種問題所造成的困境是共同的和共通的。
14.狗肚子雞腸,關上門稱王稱霸的人。
15.更知道什麼是重要的與值得的了,也更知道忽略那些本來不值得注意的事情和人物了。
16.心態:饒有興味,心平氣和,廣結善緣,八面來風,努力去理解與自己不同的一切。啟發:開放性題,只要扣住作者的心態來談即可。
17.本題是開放性題,說清楚即可,不設答案。
18.它們的順序依次是:C、G、F、A、E、B、D
19.B
20.但是河中眩暈著的燈光,縱橫著的畫舫,悠揚著的笛韻,夾著那吱吱的胡琴聲,終於使我們認識綠如茵陳酒的秦淮水了。
21.A、C(此兩句為比喻,B為擬人,D沒用修辭手法)
22.因為燈光黃而有暈,所以人面的詳細的曲線,便消失於我們的眼底了。
23.感受不限制,但文理要通,比喻要貼切。
24.①猿鳴三聲淚沾裳 ②崆嶺才是鬼門關 ③遙看瀑布掛前川 ④群山萬壑赴荊門
25.表現了崆嶺灘的險峻、可怕。前句運用對比手法,突出崆嶺灘;後句用鬼門關形容崆嶺灘,其險峻可怕,令人望而生畏。
26.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渲染了三峽一帶險峻、悲涼的氛圍,為全文定下基調。 27.突出贊賞詩中赴字運用之妙,從而進一步表現了沿江兩岸如群馬賓士的山勢。
28.《巴東三峽》為游記,作者置身三峽中,有時直接抒發自己的情感,而《三峽》一文則多為客觀描繪;《巴東三峽》寫景物時常用渲染、鋪敘,《三峽》的記敘文字則十分洗練。
29.
〔寫作提示〕
游記是以生動輕快的筆調描寫游覽中的所見所聞,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散文。題材廣泛,某地的社會生活、風土人情、山川景物、名勝古跡都可以入文;寫法靈活,可以敘事記人,可以狀物寫景,描述中可有抒情、議論成分,給人思想教育和美的享受,還可以介紹有關自然的或歷史的知識,使文章具有科學意義。
注意事項:
1.游覽過程要交代清楚。
2.要寫出景點的特色。
3.在描寫景物時,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4.如需介紹景點的有關知識,要簡明扼要。
5.可學習運用課文中寫景的不同表現手法。
規律總結:
1.寫游記就是要把作者神遊的見聞感受展示出來,因而寫游記首先要把作者神遊的游蹤交代清楚,其次要抓住景物的特徵,把景物的神韻揭示出來。
2.一草一木總關情,因而寫游記,還要融入自己的感情,使一篇游記具有我獨特的個格特色,這樣的游記才不失為一篇有個性有特色的游記。
3.寫景狀物,離不開多種寫景手法,因而要綜合運用多種寫景手法,用優美的語言去盡情揮灑你手裡的筆。
例文:
烏鎮秋濃
諸絨絨
深秋時節,我們一行人到了江南古鎮烏鎮遊玩。
眼前的烏鎮是熱鬧的,尤其在這樣秋高氣爽的周日。但是,熱鬧的是人們,與小橋流水古建築無關,烏鎮一派安靜深沉。
烏鎮的房屋是古老的,沉著的色調透著歲月的滄桑,兩層的木結構樓房傍水而立,兩邊的房屋除了門牌號或張貼的招牌,異常相似,百床館、民俗館、酒坊、染坊一扇門里一個天地。在導游們急促的解說聲中,遊客潮水般往來,我呢,只是其中的一滴水,那些古老的陳設模糊了,街巷倒是清晰起來:一塊塊足有兩米長的條石橫在腳底,兩側用短條形的石塊縱向鋪排,整條石街彷彿是平躺在地的雲梯,直伸向遠方這里曾經是繁榮的商業街,兩邊商鋪林立,路上行人熙攘,類似今日的擁擠。不同的是,今日比肩接踵的則是慕名而來的遊客。
在木雕館里,我欣賞各種風格流派的雕刻作品;在錢幣館,見識古今錢幣的同時,還可以估量自己收藏的幾枚古幣的價值。立志書院里,明窗凈幾,有小方塊的陽光投在偌大的書桌上,書桌上散放著文房四寶和《烏鎮志》,書香與墨香宛存,彷彿伊人只是暫時離開。一旁的海棠寧靜、自在地裊娜,簡直就是一位大隱於市的智者。
視線游過烏鎮蠟染工藝品,看妙手在素潔的絲巾上勾勒烏鎮的小橋流水。從轉角餐飲店裡古色古香的擺設,到樸素的木門里毫不張揚從不吆喝的古玩攤,一路走一路看。近午的陽光亮多了,人走在街上卻感受不到那份燥熱。這里走過古人,又走著今人,名人或庸人都是紅塵過客。朝前望去,面孔相似的老屋分列兩旁。天空像是一規則的箭矢,指著西邊,窄窄的,亮亮的。
我差一點就迷失在雷同里,好在弄堂南側時常出現小橋,它們告訴我沿著河的南堤可以回到起點。從河南岸望去,眼前的烏鎮才是真正的小橋流水人家。一座座獨拱的石橋橫跨在水上,簡約明了的造型,透著古老和堅毅,像一幅簡筆勾勒的水墨畫。搖著櫓的小船悠悠地從這里鑽出來,又慢慢地盪到那個橋洞下了。對面的房屋彷彿飄在水面上,細看才知道借著一根根柱子支撐著,不少陽台就因此凸出在水面上。瞧去,棉被從樓上的推窗伸出來,就鋪在攤開的席子上曬太陽。掛曬的衣服形形色色,花花綠綠,展示著人間的煙塵。更有那向陽的花草,不甚名貴,擠在一角鬱郁蔥蔥,紅的、黃的、粉紫的,給烏鎮沉著的主色調添上一抹明亮的燦爛。
遺憾的是水,小鎮原本應該清清的水也不可避免地渾濁了。遙想茅盾先生當年在捉筆之餘漫步河堤時,定然沒有想到今日的繁華亦給小鎮帶來不妥吧。這里每天流過多少人呢?如我,荒水一般。我願意我未曾留下什麼,即使腳印也已被後來者覆蓋。而烏鎮的古街,小橋,流水,人家,還有隱隱的酒香與菊花香,留在了我的心裡。
〔點評〕本文作者是浙江餘姚的一名中學生。作者用細膩的筆調寫出了烏鎮的美、烏鎮的特色,同時,作者在寫游記時,緊緊聯系著自己的思想感情,文後對烏鎮的水渾濁提出了反思。希望人們在瀏覽時,更多地要保護好環境。
『叄』 美麗如初閱讀答案
美麗如初
①月色皎潔,一如閃亮的白綢,寧靜而安祥地彌漫。我握著母親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學的弟弟歸家。並不冷,然而街靜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親卻等得耐心又耐心,遙望著那條很寬很白的路,母親說:「一直這樣等,慣了。」我的心悚然一動,目光在母親單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②我也曾讓母親這樣地等待過,並不是小的時候,女兒大了,反而更讓母親牽掛。那些個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學友們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個人轉進僻靜的街口,卻望見母親的衣衫和著樹影飄動,一樣的迷離,心忽地跳快了,跑過去,卻只叫了一聲「媽媽!」母親也不說什麼,很欣慰地笑著,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③而今我去了異地,只在假期里歸來,母親的身影卻依然准時地站在街口樹下,等待不久也要離家求學的弟弟。我忽然很羨慕母親,可以把那麼深沉的愛包容在靜靜的等待中。
④清脆的鈴聲響過來,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親面前:「媽!姐!」「怎麼才回來,讓媽等那麼久?」我半是歡喜半是埋怨。 「回家吧!」母親還是那麼欣慰地笑著,拍拍弟的手。弟沖我做個鬼臉。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親的身邊,我忽然覺得失去了什麼,起航的船隻能留戀溫暖的港灣,卻不能永遠停泊。
⑤返校之前,母親安靜地替我整理行囊,見我跟著她走來走去,卻不開口,母親說:「從前你外婆也是這樣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著母親,彷彿看見外婆的雙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從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親回家,就像母親今天等我們回家,而我也會有那麼一天,讓深深的愛溶在等待中。
⑥眼前晃動著月光里母親靜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論經過什麼,我記憶中的那些夜晚永遠美麗如初。
1.文章首段的景物描寫寫出了景物什麼特點?在文中主要起什麼作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段中,在等放晚學的弟弟時,為什麼我會「等得焦急不耐」,母親卻「等得耐心又耐心」?
3.第④段中寫到,「我忽然覺得失去了什麼」,「我」覺得失去了什麼呢?
4.縱觀全文,(1)寫出在全文結構上與末段中「眼前晃動著月光里母親靜立的身影」這個句子相呼應的一句話。(2)說說為什麼「我記憶中的那些夜晚永遠美麗如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寧靜平和(幽美) (2)展示人物活動環境特點;襯託人物美麗和充滿母愛的性格(心靈)。
2.因為母親能「把深沉的愛包容在靜靜的等待中」,而我還未能。(大意對即可)
3. (因為已經長大而獨立,)失去了倚在母親懷里感受母愛的機會,失去了享受母親等待的滿足感和幸福感的機會。
4. (1)(我的心怦然一動,)目光在母親單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2)因為那些夜晚月色美、情感美,凝聚著母親深沉美好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