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憶桃之夭夭全文小說
Ⅰ 王安憶《桃之夭夭》內容簡介,盡量詳細。
一、王安憶長篇小說《桃之夭夭》內容簡介
作品講述了主人公郁曉秋半生的人生歷程。這個上海女子,原本可以在上海的屋檐下過著自己平淡卻充盈、煩惱又熱鬧的生活,但是,她顯然是個異數。她的母親是個滑稽戲女演員,年輕的時候有點小名氣,終究到老了,也只是個跑龍套的,她的父親在她出生前的一年半就因貪污和玩弄女性進了班房。歷經社會與情場失意的母親對她是只有冷漠和淡淡的恨,兄姐也因了她的出身而鄙視她憎惡她,同學和鄰里更是對她側目而視。她的身世,成為市井間無數人流言蜚語的話題,她的充滿青春氣息的美麗,在上海人的眼裡,被毫無道理地認為是刺眼的不安分的象徵。但是,正是這個上海弄堂里的異數少女,卻出人意料地走出了一條艱難卻純凈的人生道路,以潑辣而旺盛的生命力,從容面對多舛的生活和變幻無端的命運,頑強地「灼灼其華」。
二、作品特色
小說每一章都以一句描寫花的古詩為題,比如「一枝梨花春帶雨」、「新剝珍珠豆蔻仁」、「千朵萬朵壓枝低」等等,獨具匠心。王安憶說,這些都是她用心翻書找出來的。如果把原詩一首首調出來看,會發現與小說故事的發展脈絡是相吻合的。在寫作風格上,《桃之夭夭》的寫實風格幾近細碎煩瑣,在這種細碎與煩瑣下,上海這個城市,特別是上海的小市民世界,不再是故事的背景,而成為有血有肉的生命本身。
三、細節:
小說中兩段寫得最好。
一是何民偉始亂終棄,不來找郁曉秋:「她經得起,是因為她自尊。簡直難以想像,在這樣粗暴地對待中,還能存有多少自尊。可郁曉秋就有。這也是她的強悍處,這強悍同是被粗暴的生活磨礪出來的。因這粗暴裡面,是有著充沛旺盛的元氣」。這幾句分明是在映襯其母笑明明在郁子涵糊里糊塗——何民偉也是糊里糊塗,王筆下的男人總是軟弱糊塗——被送進監獄後,變賣了紅木傢具,坐在空空盪盪的屋子裡「抽了一夜的煙;第二夜是清理照片,將同郁子涵的合影統統從中間剪開,撕掉那半邊」。雖然時代不同,女兒做不到母親那樣洋派灑脫,但精神底氣確實一樣的。
二是結尾寫得好:「郁曉秋走在婦聯所在的林陰道上,梧桐樹影罩著她。她是一九五三年生人,今年便是三十二歲。剛生完孩子,是對自己最無心的時候。穿著寬大的舊衣服,頭發永遠是她的麻煩。因為自然卷,剪短了更無法處理,只得留長,盡可能緊得編成辮子,又自覺不像個母親,便盤在腦後,沉甸甸地一堆。碎發還是毛出來。她這種健康豐滿的體形,到這個年齡,又經過妊娠,就變得壯碩。她看上去,就像是一個農婦,在自然的,室外的體力勞作和粗魯的愛中長成,生活的。在她身上,再也找不到貓眼,工場間西施的樣子,那都是一種特別活躍的生命力躍出體外,形成鮮明的特質。而如今,這種特質又潛入體內更深刻的部位。就像花,盡力綻開後,花瓣落下,結成果子。外部平息了燦爛的景象,流於平常,內部則充滿,充滿,充滿,再以一種外的,肉眼不可見的形式,向外散步,惠及她的周圍。」一個人,三十年華開花落,總有些結果。這結果是自然而然,強求不來的,這結果是含蓄內斂和給周圍人好處的。
以上內容,供參考。
Ⅱ 桃之夭夭什麼意思
喻事物的繁榮興盛,亦形容逃跑。出自《詩經·周南·桃夭》。
成語出處
《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毛傳:「桃有華之盛者,夭夭,其少壯也。」《禮記·大學》:「詩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國人。」
小說
《桃之夭夭》是當代作家王安憶創作的長篇小說,發表於雜志《收獲》2003年第5期,首次出版於2003年12月。
該小說講述了舊藝人笑明明及其女兒郁曉秋兩代上海女性的命運。小說以平實、柔軟而堅毅的風格,演繹了俗世凡人倍受磨難卻永遠屹立的旺盛充沛的生命力,並以此揭示了一個獨特的心靈世界。
Ⅲ 王安憶《桃之夭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主人公的性格是一種理想中的性格,「她就像那種石縫里的草,擠擠挨挨,沒什麼養分,卻能鑽出頭,長出莖,某一時刻,還能開出些紫或黃的小花」按主人公郁曉秋的人生經歷來說,她應該是憂郁而自卑的,沒有父親,母親是過氣個演員,哥哥姐姐又十分冷漠,離奇的身世總在那個落後封建的時代里傳為詆毀她的談資。但是她的懵懂保護了她,她那「擇善」,蓬勃,平易近人的生氣保護了她,使她在流言蜚語中依舊平靜而生機盎然的活著。她獨特的美麗,煥發的生機總是吸引他人的矚目,雖然因此也受到諸多詆毀,甚至失去初戀但是因禍得福的,她找到了溫情的歸宿,平和而安穩。是她的善和生機帶來的幸運,把她的美麗發揮到極致。就算她生子發福,青春不在,但她獨特的魅力「外部平息了燦爛的景象,流於平常,內部則充滿,充滿,充滿,再以一種外的,肉眼不可見的形式,向外散步,惠及她的周圍」。
雖然我有些接受不了她嫁給了自己的姐夫,但是結尾還是很好噠。小說語言溫情,不是晦澀的那種,時刻都被主人公牽引,所以很快就看完了。可以說是非常喜歡主人公了,雖然她的性格是一種不能被世俗所可以孕育的,但是依舊有一種希冀,向她學習:不論如何,擇善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