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16555全文免費
① 中國第一部仙俠小說是那部
仙俠五花劍
清代小說
光緒廿七(1901)辛丑年仿聚珍版。六卷三十回。
作者:題「海上劍痴撰」。
內容:以南宋秦檜擅權為背景,敘述仙俠下凡除奸消暴的故事。情節生動,文字流暢。
蜀山劍俠傳
作者:還珠樓主
1932年天津有一張《天風報》,每日要連載兩部小說,其中一部已經刊載完畢,一時尚無新作續上。報社社長沙大風正為此事急得團團轉,偶然聞知還珠樓主的文筆優美,便親自找上門來,問還珠樓主能不能盡快拿出作品來,稿酬可以從優。還珠樓主接受稿約後,連夜趕寫出幾十段文字,那就是《蜀山劍俠傳》的前幾回。《蜀山》共五十五集.
下面附贈 還住摟主傳 摟主 有興趣可以看一看
【附錄·回憶父親還珠樓主---觀賢 觀鼎 】
http://ke..com/view/16555.htm
② 誰給偶掃盲:還珠樓主是誰.....
還珠樓主
在民國武俠小說北派四大家中,最早使讀者著迷,又最受評論界斥責,被稱為「荒誕至極」的便是還珠樓主。
還珠樓主(1902—1961),原名李善基,後名李壽民,四川省長春縣人。他生在一個書香世家,祖上累代為官。他的父親李元甫在光緒年問曾在蘇州為宮,後因不滿官場黑暗,棄官歸里,以教私塾為業。所以,李壽民從小便在他父親的悉心調教下,打下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實基礎。他三歲便開始讀書習字,五歲便能吟詩作文,七歲時寫丈許大對已然揮灑自如,九歲作《「一」字論》洋洋五千言,在鄉里間被譽為神童,當時長壽縣衙特製「神童」二字匾,敲鑼打鼓送往李家祠堂。可見李壽民後來得享盛名並非僥幸獲致。
還珠樓主的一生,歷經曲折跌宕,極富傳奇色彩。他七歲便登過峨眉、青城,十歲時在他的塾師帶領下再登峨眉、青城。這位王姓塾師不是一個腐儒,他為還珠導游,隨處講說掌故,如數家珍;他還帶還珠去見峨眉仙峰禪院一位精幹氣功的和尚,使還珠在幼時便學會了氣功。還珠樓主十二歲喪父,隨即由他的母親帶往蘇州投親,家境驟變。在蘇州,李壽民認識了長於他三歲的文珠姑娘,這姑娘面目清秀,性格溫柔,彈得一手好琵琶,他們二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漸漸產生了感情,形影不離,到李壽民十六歲時,他終於察覺自己正處在初戀之中。但是李壽民為家境所迫,不得不北上天津謀生。他與文珠分手後,仍時時書信往來。不料天不從人之願,變起非常,文珠竟落入煙花隊中,此後音信不通,使李壽民在精神上受到一次痛苦的打擊,直到李壽民婚後,仍不時念及文珠。李夫人孫經洵很同情文珠的遭遇,當李壽民為與孫經洵結婚籌款,撰著《蜀山劍俠傳》,孫便建議他以還珠樓主為筆名,以紀念文珠。孫經洵的教養、豁達,她的極富同情心和她對李的體貼,於此可見一斑,觀其所為不禁令人肅然起敬,還珠之終於得享盛名與這位賢內助大有關系。
李、孫的締姻,在當時也是轟動津門的一大新聞。孫經洵出身豪富之家,其父孫仲山是大中銀行董事長。李壽民至津,曾在傅作義幕中任中文秘書,與當時留英歸國任英文秘書的段茂瀾甚為投合。後段茂瀾出任天津電話局局長,李應邀任段之秘書(或說是在郵政局,不確),專辦酬應函件。業余在孫仲山公館兼做家庭教師,遂與比他小六歲的孫二小姐經詢相愛。孫仲山得悉此事大怒,辭退李壽民,嚴責孫經洵,致使孫經洵棄家出走。孫仲山以「拐帶良家婦女」之罪名將李投入監獄。開庭審理時,孫經洵突然在旁聽席上出現,理直氣壯地申明自己有婚姻自主權,李即得判無罪開釋。此事在當時鬧得滿城風雨,幾於無人不知。
「七七」事變後,日寇曾設法勸誘李壽民任偽職,遭李拒絕,遂以李「涉嫌重慶分子」抓往憲兵隊,鞭打、灌涼水、向眼睛揉辣椒面,備施酷刑,李終不屈,熬了七十天,挺了過來,經保釋出獄。
1957年反右,還珠平安度過。1958年6月,某雜志刊登《不許還珠樓主繼續放毒》一文,還珠讀後默然,當夜即腦溢血,由此輾轉病榻兩年有餘,臨終前口授完成了長篇小說《杜甫》。當他講述完杜甫窮愁潦倒、病死舟中的那段結尾後,對他的夫人孫經詢說:「二小姐,我也要走了。你多保重!」二日後即溢然長逝,享年五十九歲,恰與杜甫同壽。
為了有助於今天的讀者理解還珠樓主的作品,我就還珠子女觀賢、觀鼎姐弟所作《回憶父親還珠樓主》一文做了如上摘要(原文發表於《人民日報》海外版1988年3月15日至4月2日)。雖然我對還珠生平旱有耳聞,當觀賢將此文寄來時,披閱一過,仍不禁感慨萬端。
這便是在民國武俠小說史上領袖群倫的還珠樓主,被稱為「荒誕至極」的一代奇才所經歷的荒誕的人生。
對於還珠樓主的研究,早在四十年代未即有徐國楨作《還珠樓主論》,先在陳蝶衣主編的《宇宙》雜志1948年第3至5期連載,後由上海正氣書局於1949年2月出版單行本,全文約三萬字,篇幅不算大,但其中的很多論斷在今天看來仍很確實,稱得上是還珠的知己。七十年代以來,香港黃漢立、台灣葉洪生對還珠的研究致力頗勤,成績卓著。我曾與洪生在蝸居促膝談武論俠,相視大笑,唯時間短促,未能盡興,是一憾事。近年來,內地研究還珠者,日漸增多,據我所知,上海周清霖收集還珠篇目最為完備,考訂精詳,曾在寒舍聽他講述,十分佩服。此外,在京津兩地有些老友會面,總免不了要談論還珠,對其才華無不推崇。還珠的知音遍及海內外,而且並非「庸俗小市民」。
一部小說,能夠使上百萬人入迷,歷久不衰,百讀不厭,常讀常新,越讀越能品味出其意味之雋永,這就值得研究。
還珠樓主有他鮮明的個性,他酷愛自然風光,遍游名勝古跡,這對他小說創作的成功起著重要作用。徐國楨在《還珠樓主論》中說:「他自己本來的意思,很想把所歷所見的山水人物,寫成筆記,恰巧其時天津有一家《天風報》,缺少一篇長篇武俠小說,他在人家鼓動之下,就不經意地採用了《蜀山劍俠傳》作篇名,一天天寫下去。不料讀者異常歡迎。」這段話揭開了還珠樓主作品藝術魅力的部分奧秘,正是自然風光美所激發的詩情,把他導向了成功之路。還珠樓主的成功,並非一蹴即就,而是有一個探索過程。他應邀寫武俠小說,內心卻懷著自然風光激發的詩情,怎樣使主觀意願與客觀條件諧調起來?他很費了一番心思。《蜀山劍俠傳》的前幾回並非沒有描寫風景,只是現實的武俠情節總顯得與自然風光美不能結合得天衣無縫,這使他感到開始「寫得甚不愜意」,直到他把神話和自然美結合起來,才找到了最佳的突破口,名山大川的雄偉或秀美與神話傳說的奇幻融為一體,神話為山川添了靈氣,山川使神話更為瑰麗,兩者相得益彰。每逢寫到這個時候,還珠樓主便抑制不住那奔放的詩情,筆底一瀉千里,遠近兼收,動靜呼應,洋洋灑灑地連篇累牘說個盡興。下面且節錄一段《青城十九俠》中的「巫江取寶」為例:
卞明德在百忙中瞥見,適才所見那片輕雲逐漸展開,布
滿了大半天。月光不時出沒隱現於密雲之中,淡無光華。山
風漸作,下面峽中江濤澎湃,擊石有聲。估量時辰將至,……
耳聽風濤大作,覺著面前景色驟暗。卞明德抬頭一看天上,業
已陰雲四合,不見絲毫星月影於,只有電閃似金蛇一般在雲
邊掣動。電光閃處,照得濃雲山嶽一般,密層層簇涌滿天。風
是越來越大,上面技術揚塵,下面洪濤怒涌,灘聲如雷。殘
枝亂於舞空擦地,捲走不息,千里江峽齊作迴音,萬竅怒號
震撼峽壁,似欲崩頹,令人耳聾心悸。比起適才妖風,來勢
又是不同,方幸身在法圈以內,風吹不到身上,突地眼前金
蛇亂竄,震天價一個大霹雷打將下來,風便小了許多。跟著
稀落落一叢雨點打向地上,滴滴撻噠,響不片刻,由疏而密,
雨點也越來越大,直似銀河決口自空倒灌,嘩嘩刷刷,連同
江聲灘聲,響成一片狂喧。那迅雷霹靂更一個接一個,挾著
電光雷火打將下來,聲震天地。山勢陡峻,除臨江一面有大
片平地外,後面還有崖嶂矗立。水自崖頂化為大小瀑布,爭
先噴墜,黑影里看去,直似無數大小白龍沿崖翔舞。地上石
多土少,無什蓄水之處。雨只管大得出奇,水僅一二尺深,勢
絕迅疾,再吃高處飛落下來的狂瀑一催,化為驚湍急浪,挾
著風雨吹折的沙石樹枝,齊向崖過駛落,直墜江中,又添了
無數威勢。有時電光閃過,照見滿地波光流走,疾如奔馬,眼
神一花,彷彿連崖都要飛去。端的聲勢猛惡,從來未見。卞
明德方自駭異,忽見前面暗影中有一股金光霞彩,自江峽之
下,透過兩面峽崖朝空湧起。眼看便見兩道十來丈長的灰黃
色光華,由對面危崖,朝那金霞起處電射而下。方料靈姑等
來了對頭,兩道青虹已自峽中飛上,迎著那兩道灰黃色光華,
就在兩岸空處時上時下,時隱時現,往來馳逐,糾結爭鬥起
來。卞明德正看得起勁,……同時下面江峽中金霞越益濃盛,
上燭霄漢,當頂天空中的黑雲都被幻映成了烏金霞彩,加上
十來道青黃紅白光華在峽中飛舞盤旋,照耀崖岩,麗影揚輝。
這便是還珠筆下古仙人廣成子(最早見於《莊子》)金船藏寶在巫峽出水時的場面。
一般地說,武俠小說不同於詩、詞、散文,武俠小說作家們總是著眼於情節結構和人物刻畫,很少把自然風光做為重點描述對象,他們大多隻是在不得不介紹場地時,才把自然風光做為環境背景略加勾畫,適可而止。還珠樓主則與眾不同,他常常表現出一種難於遏止的對自然風光美的嚮往,一有機會就要宣洩出來。一般的武俠小說作家寫風景,不外是兩個層次:較低層次的是客觀介紹具體景物,譬如登山,那山是荒山野嶺還是有石級蹬道,如此之類都是情節所需必不可少的交代;較高層次的是用以渲染氣氛,譬如駭浪驚濤、秋風落葉之類,在交代地理環境的同時,賦予一一定的感情色彩。還珠樓主遠遠超出了這兩個層次,他不只是要交代環境、渲染氣氛,更根本的是他要宣洩自然風光激發的詩情。即以上引的一段為例,本來寫到「齊向崖邊駛落,直墜江中,又添了無數威勢」,就既已完成了環境的交代,又已把氣氛渲染得很濃,已經稱得上是好文章了;他卻偏要再加一筆:「有時電光閃過,照見滿地波光流走,疾如奔馬,眼神一花,彷彿連崖都要飛去。」這就是他的審美感受,加了這一筆,畫龍點睛,為整段景色描寫平添了詩意。我常常感到,還珠樓主寫風景,並不是小說自身的需要,而是他在借題發揮。在還珠樓主的小說中,風景描寫隨處可見,只要有機會,他總要借題抒寫他的詩情,也正因為他寫的自然風光是詩境,不但不使讀者感到冗長、厭煩,反而使讀者興味盎然,感到難得的審美享受。
還珠樓主寫景的成功,來自景色與神話的融為一體。這正是莊子《逍遙游》、屈原《九歌》以降許多名篇所體現的共同規律,非勝境不足以顯揚神話,非神話不足以渲染勝境。在我們中國,有勝境必有神話,諸如:巫山與神女,西湖與白蛇,石林與阿詩瑪,如此等等,不勝枚舉;且有勝境與神話的結合就必有詩。所以,就還珠樓主開始創作武俠小說時所處的主客觀條件而言,採用神怪武俠小說樣式,在他是勢所必然,這是他能找到的最佳途徑。了解這一點,就不會用「荒誕」二字輕率地否定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貢獻。
③ 中國武俠小說之王是誰
還珠樓主
還珠樓主畢生著有武俠小說36部:《蜀山劍俠傳》《青城十九俠》等11部出世仙俠(劍俠)系列小說,述正邪兩派劍仙間善惡之爭,文筆華美,極富詩情,想像瑰麗,氣勢磅礴,且融冶儒、道、釋三教哲理於一爐,寓意深遠;《雲海爭奇記》《兵書峽》等25部入世武俠小說,提倡崇善除惡、孝友義俠,表彰人的價值尊嚴。還珠武俠諸著,對鄭證因、朱貞木、梁羽生、金庸、古龍等武俠名家均有啟迪之功。
④ 還珠樓主是誰他寫的小說除了蜀山外,還有別的
還珠樓主(1902一1961),原名李善基,後改名為李壽民,解放後又更名為李紅。中國武俠小說大宗師。在民國武俠小說北派五大家中,最早使讀者著迷,又最受評論界斥責,被稱為「荒誕至極」的便是還珠樓主。與「社會反諷派」白羽 、「幫會技擊派」鄭證因 、「奇情推理派」朱貞木、「悲劇俠情派」王度廬共稱「北派五大家」。
還珠樓主武俠小說共38種。
《蜀山劍俠傳》、《蜀山劍俠後傳》還珠樓主代表作。以此為中心,構成了還珠樓主武俠小說的一個龐大系列。
蜀山劍俠正傳
《蜀山劍俠傳》
《蜀山劍俠後傳》
《峨眉七矮》
還珠樓主作品圖片(7張)
蜀山劍俠前傳
《長眉真人傳》
《柳湖俠隱》
《北海屠龍記》
《大漠英雄》
蜀山劍俠別傳
《青城十九俠》
《武當七女》
《武當異人傳》
蜀山劍俠新傳
《蜀山劍俠新傳》
《邊塞英雄譜》
《冷魂峪》
蜀山劍俠外傳
《雲海爭奇記》
《兵書峽》
《天山飛俠》
《俠丐木尊者》
《青門十四俠》
《大俠狄龍子》
《蠻荒俠隱》
《女俠夜明珠》
《皋蘭異人傳》
《龍山四友》
《獨手丐》
《鐵笛子》
《黑孩兒》
《白骷髏》
《翼人影無雙》
其餘還有:
《萬里孤俠》
《黑森林》
《虎爪山王》
《血滴子大俠甘鳳池》
《征輪俠影》
《力》
《拳王》
《黑螞蟻》
《酒俠神醫》
《卧龍峽風雲》
⑤ 沈悠寫過的所有的小說
妃要逃跑:皇上,我不好吃!
豪門偷心交易:拋棄絕情惡男
密愛寶貝妻:腹黑少爺+別再娶我
勝者為夫:一夜棄後翻身記
誰做皇上我來定 討喜太子妃
馴服壞王爺:裝傻王妃惹人愛
拽拽傾城妃:皇上,過來跟我混
女扮男裝穿越:暴君,你敢不愛我?
皇後權利大:誰做皇上我來定
皇宮騙騙愛:皇上不要裝純情
⑥ 還珠樓主,小說排序
932
《蜀山劍俠傳》 (五○集三○九回 410萬字)
劍俠小說。本年7月上旬起在天津《天風報》連載;旋由天津勵力印書局(後改名勵力出版社)按集出版單行本;1946年10月第三六集起改由上海正氣書局出版,至1948年9月出版第五○集。未完,下接《蜀山劍俠後傳》。
1934
《蠻荒俠隱》 (五集二五回40萬字)
劍俠小說。本年6月由天津勵力出版社出版第一集,書名《蠻荒俠隱記》1937年2月出版第二集,改名《蠻荒俠隱》,至1941年11月出版第五集。未完。
1935年
《青城十九俠》 (二五集一○七回230萬字)
劍俠小說。本年5月:日起在《新北平報》連載;旋由天津勵力出版社按集出版單行本,至1943年10月出版第二四集;1947年11月由兩利書局出版、正氣書局印行第二五集。未完。
1938年
《邊塞英雄譜》 (一集五回9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6月由天津勵力出版社出版單行本。未完,下接《天山飛俠》(後改名《冷魂峪》)。
《雲海爭奇記》 (一一集二四回96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10月起在北平《實報》連載;旋由天津勵力出版社按集出版單行本,至1947年2月出版第一一集。
未完,下接《兵書峽》。
1941年
《輪蹄》 (一集六章6萬字)
社會小說。本年8月10日起在《新北京報》連載,作者署名「老(羊+患)」;1943年9月由天津勵力出版社出版單行本第一集。未完。1948年10月改名《征輪俠影》,增為四集二四章:第一。二集由上海三新書店出版,第三、四集由上海勵力出版社出版。全。
1943年
《皋蘭異人傳》 (二集四回15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月由天津勵力出版社出版,分訂上下集。全。1942年11月出版《青城十九俠》第二一集之「新書預告」中曾名《雍涼異人傳》。
《天山飛俠》 (三集九回20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7月由北京新華書局出版第一集,至1944年:月出版第三集。未完。1947年8月改名《冷魂峪》,由上海正氣書局出版,改訂上下二集,增為一三回。全。
1946年
《武當異人傳》 (一集二回7萬字)
劍俠小說。本年10月由上海勵力出版社出版第一集。未完,下接《武當七女》。
《柳湖俠隱》 (六集一三回36萬字)
劍俠小說。本年10月由上海正氣書局出版第一集,至1948年5月出版第六集。全。
《峨眉七矮》 (三集九回17萬字)
劍俠小說。本年12月由上海百新書店出版第一集,封面書名前冠以「蜀山續集」;1947年6月出版第二集;第三集未印出版年月,而扉頁書名前冠以「蜀山外集」。全。
1947年
《蜀山劍俠新傳》(四集八回29萬字)
劍俠小說。本年3月由上海百新書店出版第一集,至1948年5月出版第四集。全。
《冷魂峪》 (二集一三回27萬字)
武俠小說。本書前九回曾以《天山飛俠》書名於1943年7月至1944年:月由北京新華書局出版,分訂三集;本年8月改名冷魂峪,由上海正氣書局出版,分訂上下二集,續至一三回。全。
《北海屠龍記》 (二集四回12萬字)
劍俠小說。本年8月由上海百新書店出版第一集:1948年3月出版第二集。全。
《虎爪山王》 (一集四回4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9月起在上海《永安月刊》連載五期,略有刪節;12月由正氣書局出版單行本,全一冊。
《俠丐木尊者》 (一集四回6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10月由正氣書局出版單行本,全一冊。
《黑孩兒》 (三集六回19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11月由正氣書局出版第一集;至1948年4月出版第三集。全。第一、二集有董天野插圖七八幅。
1948年
《青門十四俠》 (四集二○回28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月由正氣書局出版第一集;至本年9月出版第四集。未完。
《關中九俠》 (五集一○回6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5月至10月在上海《藍皮書》月刊連載六期,未完;本年11月起改名《女俠夜明珠》,由上海華英書局出版、廣藝書局印行單行本,分訂五集,仍未完。
《萬里孤俠》 (二集五回13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6月由上海百新書店出版第一集;10月出版第二集。未完。
《大漠英雄》 (六集一二回35萬字)
劍俠小說。本年6月由百新書店出版第一集;至1949年3月出版第六集。未完。
《大俠狄龍子》 (一二集一三回59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7月由正氣書局出版第一集;至1951年3月出版第一二集。未完。
《長眉真人專集》 (六集二四回30萬字)
劍俠小說。本年9月由正氣書局出版第一集,封面書名前冠以作者手書「蜀山前傳」;至1949年3月出版第六集。未完。
《征輪俠影》 (四集二四章29萬字)
社會小說。本書前六章曾以《輪蹄》書名由天津勵力出版社出版第一集,未完;本年10月改名《征輪俠影》,由上海三新書店出版第一集,1949年1月出版第二集;第三、四集改由上海勵力出版社出版,均未印出版年月。全。
《蜀山劍俠後傳》 (五集二○回25萬字)
劍俠小說。本年11月由上海正氣書局出版第一集;至1949年3月出版第五集。未完。
《女俠夜明珠》 (五集一○回25萬字)
武俠小說。本書曾以《關中九俠》書名於本年5月至10月在上海《藍皮書》月刊連載六期,未完;本年11月改名《女俠夜明珠》,由上海華英書局出版、廣藝書局印行單行本第一集,至1949年11月出版第五集,仍未完。
1949年
《武當七女》 (一集四回5萬字)
劍俠小說。本年4月由上海廣藝書局出版,封面書名前冠以「武當異人傳續」。未完。
《力》 (八集四一回40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6月由上海正氣書局出版第一集;至1950年6月出版第八集。全。
《兵書峽》 (一二集二四回61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7月由上海正氣書局出版第一至四集,第一集封面書名前冠以「續雲海一一」,第二集起均冠以「雲海後傳」;至1950年:月出版第一二集。未完。
《龍山四友》 (九集三九回45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12月由上海育才書局出版第一集,至1950年3月出版第三集;第四至九集均未印出版年月。未完。
《獨手丐》 (一四集五八回 68萬字)
武俠小說。本書第一至一二集由上海元昌印書館出版,第一三、十四集由武訓出版社印行;第一至三集未印出版年月,第四集出版於1950年4月,第一四集出版於1951年5月。全。
1950年
《黑螞蟻》 (七集二九回32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3月由上海廣藝書局出版第一、二集;至本年6月出版第七集。全。
《黑森林》 (一一集三六回55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6月由上海民生書店出版第一集;本年8月至1951年2月由上海新流書店出版第二至九集;1951年4至5月由上海新風書店出版第一○、一一集。全書結束後作者宣布「現已放棄武俠舊作,不久將有新作品貢獻社會」。
《酒俠神醫》 (一集四回5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7月由上海勵力出版社出版第一集。未完。
《鐵笛子》 (七集二八回35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7月由上海匯文書店出版第一、二集,至11月出版第七集。全。結尾處作者有言:「本書至此暫告結束。要知小鐵笛子、大俠祖旺學成出世以及前途緊張、新奇情節,請看《無名俠盜小鐵笛子》、《翼人影無雙》。」
《翼人影無雙》 (六集二四回30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12月由上海匯文書店出版第一集,至1951年5月出版第六集。未完。
1951年
《拳王》 (三集一三回15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3月由上海武陵書屋出版第一集,至5月出版第三集。未完。
《白骷髏》 (二集八回10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4月由上海正華書店出版第一集,5月出版第二集。未完。
1956年
《岳飛傳》 (一集二○回17萬字)
歷史小說。本年10月由香港文宗出版社出版單行本,全一冊。
1957年
《劇孟》 (一集七回7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5月17日至7月21日在上海《新聞日報》連載,有董天野插圖數十幅;12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單行本,全一冊,有董天野插圖八幅,扉頁書名下標有「游俠列傳之一」。
1958年
《十五貫》 (一集一四回14萬字)
傳奇小說。本年5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單行本,全一冊,扉頁書名下標有「根據昆蘇劇團《十五貫》演出本」「改編」。
《游俠郭解》 (八回7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9月9日至ii月14日在廣東《羊城晚報》連載,全,有趙崇正插圖27幅。未出單行本。
1960年
《杜甫》 (一集一一回9萬字)
歷史小說。本年2月至1961年2月作者口述,由作者秘書侯增女士記錄,全,從未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