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小說免費收聽怪醫聖手
【都市文】
《歸宿》
《兩小有猜》
《娶妻當娶賢》
《何所冬暖》
《3年K班》
《豈言不相思》
《落落清歡》
《青眼影沉沉》
《初情似情》
《原來你還在這里》
《想哭的人心已亂》
《良辰美景》
《愛早已離開》
《曾有一個人,愛我如生命》
《大約是愛》
【民國文】
《關山暮雪》
《良辰好景知幾何》
《夜上海》
【古代】
《當與子歸》
《神仙肉》
《半開蓮塘寄浮生》
《笑鬧江湖》
《第一夫君》
《花千骨》
《香蜜沉沉燼如霜》
【幽默】
《皇宮這檔事》
『貳』 古代文學名詞解釋
先秦文學-明清文學的名詞解釋
先秦文學
※上古神話:是指中國遠古時代的神話傳說。它的產生主要與當時生產力低下的社會環境以及惡劣自然條件有關,其主要保存在出土資料和《山海經》、《穆天子傳》等早期文獻著作中,其內容豐富而復雜,包括著創世神話、始祖神話、洪水神話、戰爭神話和發明創造神話,這強烈反映出中華民族深重的憂患意識、厚生愛民意識以及先民的反抗精神,而其在文學上所運用的具體形象的思維、情感體驗隱喻和象徵以及以己觀物、以己感物等文學表現手法,對於我國後來的文學發展影響頗大。
笙詩:是指小雅中的《南陔》、《白華》、《由庚》、《崇丘》、《由儀》。這六篇詩歌皆有目無辭。學界普遍認為,笙詩是《詩經》中有聲無詞的笙曲。
三家詩:三家詩是指秦火以後,《詩經》以其口耳相傳所出現的今文的魯、齊、韓三家詩。三家詩在西漢被立為博士,成為官學。魯詩出自魯人申培,齊詩出自齊人轅固,韓詩出自燕人韓嬰。但最後終因魯人毛亨和趙人毛萇的古文「毛詩」在民間廣泛流傳,皆先後亡佚。
說明:古文與今文是因書寫《詩經》字體以及版本的不同而形成的學派。
周族史詩:是指《詩經》中的《生民》(始祖後稷的審議誕生和他對農業的貢獻)、《公劉》(公劉率周人由邰遷徙到豳的歷史)、《綿》(古公亶父率周族由豳遷徙到岐之周原的歷史,並敘及文王的事)、《皇矣》(寫太王、王季的德業,然後寫文王伐崇伐密勝利)、《大明》(敘王季娶大任生文王,文王娶大姒生武王,然後寫牧野大戰。)等五篇詩歌作品。
風雅頌:是指《詩經》的分類,「風」即音樂曲調,國風即各地的樂調。十五國風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風、鄭風、齊風等。「雅」即正,指朝廷正樂,西周王畿的樂調。雅分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小雅共74篇(大多為西周晚期的作品,少數篇目為東周時期的作品)。「頌」是宗廟祭祀之樂,許多都是舞曲。分為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
賦比興:賦比興是《詩經》的主要文學表現手法,其既是《詩經》藝術特徵的重要標志,也開啟了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基本手法。簡而言之,賦就是鋪陳直敘,及詩人吧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詩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個事物來作比喻。興則是觸物興詞,客觀事物觸發了詩人的情感,引起詩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詩歌的發端。其對於中國古典詩歌的發展以及文學創作影響很大。
《春秋》:《春秋》本是周王朝和諸侯國歷史的通稱,後特指經孔子修訂的魯國編年史。其書記事系統,具有自覺的記事意識和寫作義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
1
1/23頁
體史書。它記載了自魯隱公元年至魯哀公十四年(前722-前481)的歷史。其記事方式是「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時,以時系年。」並且《春秋》作為「禮儀之大宗」,傾注了作者強烈感情色彩的作法,為後代史傳文學所繼承。這種創作手法被後世稱為「春秋筆法」。
楚辭:「楚辭」之名,始見於西漢武帝時,後西漢劉向輯錄屈原、宋玉等※
人作品,編成了《楚辭》一書。具體而言,楚辭是指以具有楚國地方特色的樂調、語言、名物而創作額詩賦,在形式上與北方詩歌有較明顯的區別。其以屈原、宋玉等人為代表人物,其詩歌有著瑰麗浪漫的文學藝術表現手法。與此同時,由於其與南方的巫風文化以及語言文化風俗習慣有著密切的聯系,故而其詩歌在兼容《詩經》以及南方文風的基礎上,形成了以香草美人為象徵和意境的浪漫文學風格。這使其與《詩經》成為了傳統詩歌的文學發展淵源之一。
兩漢文學
《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此書是一部產生於戰國晚期的理論著作,由於其出自於秦國宰相呂不韋門客之手,故名。全書有著嚴密的體系,全書分十二紀,每紀5篇;八覽,每覽8篇;六論,每論6篇,加上序文共161篇,今存160篇。全書條分理順,篇章劃分十分整齊,從結構上就把它組合成了一個所謂「法天地」的完整體系。這自然也就把各家不同學說巧妙地納入了自己的理論框架之中。編者在兼收並蓄中頗具匠心,其中所表現的文學觀念超出了先秦諸子。
石刻文:石刻文是指秦皇統一中國之後,在多次巡遊各地中刻石以表功。現存刻石共7篇,這些刻石大都出自李斯之手,以四字為句的韻文寫成。其中除琅琊台刻石為兩句一韻外,其餘嶧山石刻等篇皆三句一韻,文詞整飭簡潔,讀來朗朗上口,是秦文學的獨創。
漢大賦(新體賦):漢大賦是漢代文學中最具代表性的樣式,它介乎於詩歌和散文之間,韻散兼行,可以說是詩的散文化、散文的詩化。漢大賦對諸種文體兼收並蓄,形成了新的文學體制。它借鑒楚辭、戰國縱橫之文主客問答的形式,鋪張恣肆的文風,又吸取先秦史傳散文的敘事手法,並往往將詩歌融入其中。僅從所採用的詩歌形式來看,既有傳統的四言,又有新興的五言和七言。漢大賦的文體來源是多方面的,是一種綜合型的文學樣式,它巨大的容量和頗強的表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枚乘的《七發》標志漢大賦新體賦的正式形成,司馬相如作品代表漢大賦的最高成就。西漢後期大賦的主要作家是揚雄。班固的《兩都賦》、張衡的《二京賦》,是東漢大賦的兩篇力作。
楚辭體(騷體賦):由於漢初上層社會崇尚楚文化,這一風尚影響到文人群體,產生了祖述屈原楚辭的騷體賦,即楚辭體。其作品與漢大賦正面的贊頌諷諭不同,其大都依傍於屈原,重在詠物抒情,且抒發的多是抑鬱之情,格調和《離
2
2/23頁
騷》相近。這種賦體在發展過程中,逐漸與漢大賦合流,總稱為辭賦。故而此類作品被稱為騷體賦。賈誼的《吊屈原賦》、司馬遷的《悲士不遇賦》、董仲舒的《士不遇賦》以及淮南小山《招隱賦》即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叄』 求推薦一些好看的盜墓小說
《趕屍匠》
公眾作品
完本
懸疑靈異
1399978字|總點擊量144|收藏1|2018-08-31更新
高考過後,同學約我去發財,其實是趕屍。就是開著一個靈車,拉一個屍體。而且,必須再指定的加油站加油。
本來一切都挺順利,可誰知同學卻在晚上奸屍,我做夢夢見女鬼求救,可卻沒救成。
後來同學開始流鼻血,昏厥,各種出手,甚至還尿血。
我問他怎麼回事,他也不說。然後再一天晚上,我終於發現他奸屍。
他解釋說,不是自己惡心變態,實在這屍體太過真實,還有溫度,跟真人一樣,忍不住。
《三生三世離人殤》
公眾作品
完本
懸疑靈異
48754字|總點擊量264|收藏1|2018-09-12更新
大婚之日,九重天最尊貴的虛華天尊為了一個凡人,把我剜心剔骨。
將我困於誅仙柱九九八十一日,受盡折磨,生不如死……
然而,重見天日之時,我依舊重蹈覆轍……
——小說來源於海草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