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聽書APP
『壹』 《佛學50講》 聽書筆記
陸陸續續聽了一部分熊逸老師的佛學50講,有一些零星的筆記,記錄在此。
1 佛學在我看來並不是確定的一堆知識,好像數學物理學公理定理一樣確定,不是那樣的,它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很多的佛學經典也不是真的是佛陀說的,最早的佛經也是弟子根據記憶編寫而成的,後來的很多的佛學經典是後來的高僧根據自己對佛學的理解,當時的社會政治環境編寫的。而且各個宗派,觀點還會有差別,甚至互相的對抗,甚至有互相的不認同。因為佛學思想中也有很多模糊的問題,佛陀沒有講清楚的地方,那麼後來的人們就會對那些問題有不同的理解,從而形成各門各派。作為一個有學識的人,應該有能力去做一些辨別,梳理佛學發展的基本的歷史脈絡,了解佛學的發展變化,了解其最基本的思想,而不是認死理,揪著一個佛學觀點或者一部佛經死磕,我們始終是要抱著開放的心態,去學習。
2 佛學思想浩瀚無邊,博大精深。它匯集了很多人對人生,對世界的理解,而且歷史的各個時期,佛教的形態又有很多變化,可能側重點不同,可能修行的方式不同等。佛學經典更是一輩子都看不完,所以學習佛學並不是一件易事。如果不是學習能力強的,帶有思辨開放精神的人,很可能也就只是學著其中的一部分,然後信之,修之了。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看到各種對佛學和佛教有著天壤之別態度的人。可以在社會上看到一些偽佛教徒。並沒有真心的皈依了三寶並潛行修行,也可以看到非常虔誠的,但也有理解的不全面的。也有對佛教佛學持否定的態度的,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是一個復雜的東西,個人的理解就非常不一樣了。有點像盲人摸象,個人得出的結論不一樣也就沒什麼奇怪的了。作為一個識辨能力的開放的學習者,至少要抱著把東西全貌搞清楚的觀點,然後才可能得出一點點謙虛的意見。對一件事情來龍去脈都還沒搞清楚,因此就不要妄加評論它的好與不好,最好是持保留的態度。 我自己還是希望多讀佛學書籍,多去理解佛法,吸收我自己認為對的,保留我還不能理解的不能認同的。不過不斷的用歷史的眼光,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佛學。
3 佛學思想浩瀚無邊,是值得去研習的,不過佛教作為一個宗教派別,我們可以繼續保持開放謹慎的態度。我們就當學習佛學是一種哲學形態,就如你學習西方哲學史一樣,其中包含很多的智慧,闡明了很多的人生道理,對過好人生有很多的啟迪,因此是可以不斷的去研習,有好多的思想是值得現在焦慮的人們去研讀和思考的。
4 六道輪回,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修行的目的是為了擺脫六道輪回,涅槃成佛。這是佛學的基礎認知,樂觀厭世。輪回皆苦,但要積極修行。人道珍貴,有修行的機會。有些觀點我還不能很好的接受。我只能接受我能接受的那部分,比如世事無常,放下執念,活在當下。會把人生看成更加長遠的事情,而不是糾纏於當下的一時一事不放手。了解了佛教的基礎,便能理解有些佛教徒的行為,因為他們就是全然認同了佛教的思想,因此拋家舍業的去寺廟修行,對與不對無法論斷,相信了不同的思想而已。
5 對付出有了更多的理解,這是我最近聽佛學講座,看佛學方面的書的一個比較大的感受,付出是生命的重要旋律,而且付出也只是關乎自己,和別人沒關系,付出多少,怎麼付出,結果如何,那是另外一回事,更重要的就是讓自己擁有這樣的狀態,知足,滿足,安心的狀態,是人生的重要目標。在這種狀態下,付出就是自然而然的結果了。照顧好自己的內心,記得付出是人生重要旋律就很好。
5 佛陀菩提樹下悟的道是緣起性空。佛陀為佛教確立的四法印是一切事物皆無常(諸行無常), 一切情緒皆苦(諸漏皆苦), 一切事物皆無自性( 諸法無我 ),涅槃超越概念( 涅槃寂靜 )。
6 以前其實我自己有很多誤解的,認為想要信佛,去信就行了,並不需要學習什麼,見了菩薩就磕頭,進了廟就燒香,就是信了佛了。至於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那得看其他的信佛的,聽聽他們怎麼說就行。這可能也是以前的一種方法,古代傳承的一種方法。包括我的一些親戚,也是這樣的,也就這樣信佛的,至於信什麼佛,那好像不要緊。那天陳默說,上學就是鍛煉思維,訓練思維,沒讀過書的,和讀過書的,只讀過小學的,和上過大學的,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那麼精神世界也是不一樣的。不同思維方式的人,在看待佛學,佛教的時候,也是有著截然不同的想法和做法,這也是很正常的。因此佛法在傳教的時候,更多要考慮的是普通的老百姓,如何能讓老百姓更能接受,這有時候是需要做一些靈活的額調整,包括教義,形式等方面,我覺得也是可以理解的。
7 從小一路上學上班走到現在,學習這個詞好像更多是指學習技能,學習各種具體的知識,數理化,語言,好似缺少點關於如何過一生的思想學習。年長一些之後,通過看書,思考,會不斷的重復思考這些,於是也會去看各種思想,包括儒家思想,西方哲學,佛學,也挺好。
『貳』 哪些有聲書種類更受讀者們的歡迎
不同有聲書的受眾不同,年齡層、性別、喜好等等諸多因素都會影響對於有聲讀物的選擇,目前最大的有聲讀物平台喜馬拉雅的數據看來,受眾群體最大的有聲書類型有:都市言情、熱血玄幻、異術超能。
『叄』 《佛學50講》聽書筆記
1. 佛學並非一成不變的知識體系,而是隨時代發展而不斷演變的哲學思想。早期的佛經多由佛陀的弟子根據記憶所編,後世的經典則是後世高僧根據對佛學的理解和社會政治背景所創作。不同宗派之間存在觀點差異,甚至有時會出現對立,這是因為佛學思想中存在許多模糊之處,後世的人們對這些問題有不同的解讀,從而形成了不同的學派。有學識的人應當有能力辨別和梳理佛學的基本歷史脈絡,了解其發展變化和基本思想,以開放的心態去學習,而非執著於某一觀點或經典。
2. 佛學思想廣博深邃,包含了人類對人生和世界的眾多理解。佛教在歷史的不同時期呈現出多種形態,修行方式和側重點各有不同。佛學經典繁多,終身學習都不一定能讀完。因此,學習佛學並非易事,需要具有較強學習能力和思辨開放精神的人才能深入其中。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對佛學態度各異的人,包括偽佛教徒、虔誠的信徒和持否定態度的人。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佛學是一個復雜的領域,個人理解各不相同。
3. 佛學作為一種哲學形態,包含了豐富的智慧和人生啟示,對現代社會中焦慮的人們有著重要的啟發作用。因此,我們應保持開放和謹慎的態度,將學習佛學視為一種哲學探究,如同學習西方哲學史一般。
4. 修行的目的是為了超脫六道輪回,達到涅槃。這是佛學的基礎觀念,強調雖然世間充滿苦難,但應積極修行。人道是寶貴的,因為有機會修行。有些觀點可能難以接受,如世事無常、放下執念、活在當下等,但這些觀念有助於我們將人生視為更長遠的過程,而非糾纏於眼前的事物。了解佛教的基礎,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佛教徒的行為。
5. 付出是生命的重要部分,與他人無關,重要的是保持知足、滿足和安心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付出是自然的結果。照顧好自己的內心,並記住付出是人生的重要旋律。
6. 佛陀在菩提樹下悟到的道是「緣起性空」,佛教的四法印包括:一切事物皆無常、一切情緒皆苦、一切事物皆無自性、涅槃超越概念。
7. 學習通常指的是學習技能和具體知識,如數理化和語言,但人生思想的學習同樣重要。隨著年齡的增長,通過閱讀和思考,我們會不斷探索各種思想,包括儒家思想、西方哲學和佛學,這些都是很有益的。
『肆』 中國十大電台fm排名是怎麼樣的
中國十大電台fm排名:喜馬拉雅FM、懶人聽書、鳳凰FM、考拉FM電台、企鵝FM、蜻蜓FM、酷我聽書FM、荔枝FM直播、氧氣聽書、豆瓣FM。
考拉FM電台
聽書聽新聞、音樂、笑話段子、相聲脫口秀、英語兒歌、小說評書必備應用。國內音質最好,內容最全最省流量的全免費手機電台收音機.隨走隨聽的手機電台,你想要的中國好聲音,在考拉FM電台都可以找到。
『伍』 隨身空間 可以在手機上看的網站 佛曰佛曰那本
推薦佛教聽書。是一個安卓系統手機聽書客戶端,很多佛教音樂、佛法講座。
包含有:經典誦念 梵唄課誦 密咒真言
佛陀聖號 佛教有聲書 佛法講座
佛教歌曲 清音雅樂 專輯推薦 世間善書
用佛教聽書,你能:
擁有各類型的聽書資源,每日更新;
免費收聽、下載,無廣告打擾;
批量管理資源,下載功能更簡易方便;
為安卓手機用戶量身定製,更好的用戶體驗
『陸』 為什麼懷恩菩提心APP不能用了
可以用,在各大應用商店即可下載。
懷恩菩提心app是一款能夠為用戶提供線上的修行管理的生活實用類手機應用軟體。用戶通過軟體可以輕松獲取海量的佛經進行誦讀,平台還為用戶收錄了超多的梵音佛音,功能齊全,可以與同好一同交流修行心得。
大悲咒、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往生咒、觀音大士贊、佛說阿彌陀經、金剛經等一系經懺誦唱圖書佛音熏陶,經常誦讀佛經,聆聽佛教音樂對人生命運能起到積極的作用,更是修行者向佛陀學習的必經之路;聽書佛經不僅能隨時隨地閱讀,更能隨時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