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源源桃運免費閱讀
㈠ 尋找15篇初中現代文閱讀試題及答案
一. 草 莓
時值九月,但夏意正濃。天氣反常地暖和,樹上也見不到一片黃葉。蔥蘢茂密的枝柯之間,也許個別地方略見疏落,也許這兒或那兒有一片葉子顏色稍淡;但它並不起眼,不去仔細尋找便難以發現。天空像藍寶石一樣晶瑩璀璨,挺拔的槲樹生意______,充滿了對未來的信念。農村到處是歡歌笑語。秋收已順利結束,挖土豆的季節正碰上艷陽天。地里斯翻的玫瑰紅土塊,有如一堆堆深色的珠子,又如野果一般的妖艷。我們許多人一起去散步,興味_______。自從我們五月來到鄉下以來,一切基本上都沒有變,______是那樣碧綠的樹,湛藍的天,歡快的心田。
我們漫步田野。在林間草地上我意外地發現了一顆晚熟的碩大的草莓。我把它含在嘴裡,它是那樣的香,那樣的甜,真是一種稀世的佳品!它那沁人心脾的氣味,在我的嘴角唇邊久久地不曾消逝。這番甜把我的思緒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時光。
此刻我才察覺到早已不是六月。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獨特的色調。我以為一切都沒有變,其實只不過是一種幻覺!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幾個月前跟眼下是多麼不一般。那時,樹木是另一種模樣,我們的歡笑是另一番滋味,太陽和天空也不同於今天。就連空氣也不一樣,因為那時送來的是六月的芬芳。而今已是九月,這一點無論如何也不能隱瞞。樹木是綠的,但只須吹第一陣寒風,頃刻之間就會枯黃;天空是蔚藍的,但不久就會變得灰慘慘;鳥兒尚沒有飛走,只不過是由於天氣異常的溫暖。空氣中已彌漫著一股秋的氣息,這是翻耕了的土地、馬鈴薯和向日葵散發出的芳香。還有一會兒,還有一天,也許兩天……
我們常以為自己還是妙齡十八的青年,還像那時一樣戴著桃色眼鏡觀察世界,還有著同那時一樣的愛好,一樣的思想,一樣的情感。一切都沒有發生任何的突變。簡而言之,一切都如花似錦,韶華燦爛。大凡已成為我們的稟賦的東西都經得起各種變化和時間的考驗。
但是,只須去重讀一下青年時代的書信,我們就會相信,這種想法是何其荒誕。從信的宇里行間飄散出的青春時代呼吸的空氣,與今天我們呼吸的已大不一般。直到那時我們才察覺我們度過的每一天時光,都賦予了我們不同的色彩和形態。每日朝霞變幻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心性和容顏,似水流年徹底再造了我們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剝奪,也的所增添。當然,今天我們還很年輕——但只不過是「還很年輕」!還有許多的事情在前面等著我們去辦。激動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歲月之後,到來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慮,是從容不迫的有節奏的生活,是日益豐富的經驗,是一座內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廈的落成。
然而,六月的氣息已經一去不返了。它雖然曾經使我們惴惴不安,卻漫進了一種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種妙齡十八的馨香。
1.根據語境,將「依然」「酣然」「盎然」分別填入第1段的橫線中。(2分)
2.文章第1段描寫了秋天的景色,作者筆下的秋天有什麼特點?(1分)
答
3.從行文思路看,第1段景物描寫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文章第2段中有一個由寫草莓到寫季節更替的過渡句,這個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有四個含「草莓」的句子,請選出「草莓」的含義有別於其他三項的一項。(2分) 答[ ]
A.在林間草地上我意外地發現了一顆晚熟的碩大的草莓。
B.這香甜把我的思緒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時光。
C.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幾個月前跟眼下是多麼不一般。
D.它雖然曾經使我們惴惴不安,卻浸透了一種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種妙齡十八的馨香。
6.請根據上下文,具體說明第5段中「有所剝奪,也有所增添」的內容。(4分)
「有所剝奪」的是
「有所增添」的是
7.文末說「六月的氣息已經一去不返了」,這里「六月的氣息」是指 (3分)
二.美麗如初
①月色皎潔,一如閃亮的白綢,寧靜而安祥地彌漫。我握著母親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學的弟弟歸家。並不冷,然而街靜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親卻等得耐心又耐心,遙望著那條很寬很白的路,母親說:「一直這樣等,慣了。」我的心悚然一動, 目光在母親單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②我也曾讓母親這樣地等待過,並不是小的時候,女兒大了,反而更讓母親牽掛。那些個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學友們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個人轉進僻靜的街口,卻望見母親的衣衫和著樹影飄動,一樣的迷離,心忽地跳快了,跑過去,卻只叫了一聲「媽媽!」母親也不說什麼,很欣慰地笑著,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③而今我去了異地,只在假期里歸來,母親的身影卻依然准時地站在街口樹下,等待不久也要離家求學的弟弟。我忽然很羨慕母親,可以把那麼深沉的愛包容在靜靜的等待中。
④清脆的鈴聲響過來,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親面前:「媽!姐!」「怎麼才回來,讓媽等那麼久?」我半是歡喜半是埋怨。 「回家吧!」母親還是那麼欣慰地笑著,拍拍弟的手。弟沖我做個鬼臉。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親的身邊,我忽然覺得失去了什麼,起航的船隻能留戀溫暖的港灣,卻不能永遠停泊。
⑤返校之前,母親安靜地替我整理行囊,見我跟著她走來走去,卻不開口,母親說:「從前你外婆也是這樣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著母親,彷彿看見外婆的雙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從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親回家,就像母親今天等我們回家,而我也會有那麼一天,讓深深的愛溶在等待中。
⑥眼前晃動著月光里母親靜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論經過什麼,我記憶中的那些夜晚永遠美麗如初。
8.文章首段的景物描寫寫出了景物什麼特點?在文中主要起什麼作用?(4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首段中,在等放晚學的弟弟時,為什麼我會「等得焦急不耐」,母親卻「等得耐心又耐心」?(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④段中寫到,「我忽然覺得失去了什麼」,「我」覺得失去了什麼呢?(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縱觀全文,(1)寫出在全文結構上與末段中「眼前晃動著月光里母親靜立的身影」這個 句子相呼應的一句話。(2)說說為什麼「我記憶中的那些夜晚永遠美麗如初」?(5分)
答:(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
生命中有許多不能承受的痛,那是人生不想直接面對的現實。當那一刻來臨的時候,我們會哭泣,我們會傷心,我們會逃避。但是,我們又不得不去面對。父母在,我們就永遠是小孩。在外面遇到了種種的困難和挫折,我們會下意識地到父母那裡去尋求安慰,尋找關愛,然後再帶著從父母那裡吸取到的勇氣和信心,去面對外面的一切,父母那裡好像有我們永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直到有一天爸爸突發心肌梗塞病倒了,我們這才發覺白發和皺紋已經爬上了父母的額頭,歲月斑駁的陰影已經剝蝕了他們紅潤的面頰。那一刻,心頭漾起的,就是那不能承受的痛。
爸爸是文革前最後一批完成學業的大學生,愛好運動的他在學校就通過了運動健將的標准,畢業至今一直從事體育工作。他的身體特別棒,好多人至今還記得他年輕時在寒冬臘月脫光了衣服用冰雪摩擦身體的情景,不要說這種獨特的「洗澡」方式很少有人見過,單是那身在冰雪下閃著光亮的一塊塊隆起的肌肉,就足以使人驚異得瞪大眼睛,小青年們對他則更是頂禮膜拜。「力大為王」一向是民間不成文的法則,更何況他還是一位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有文化有知識的「大王」。
然而,那天這位「大王」就那樣躺倒在醫院的急救室里,任醫生護士在他身上插著各種各樣的管子和針頭。他的臉越來越黃,他的乎腳也越來越涼,生命的熱力似乎正從他的身上慢慢擴散和消遁。那一刻,我痛,我的心近乎絕望般的痛.
我用自己的雙手,一遍又一遍地摩擦著爸爸冰冷的雙腳,我 要把我的信念,把我的激情,把我原本就是從他那裡得來的生命活力通過我的手心貫穿到他的腳心,再通過他的腳心傳遞到他 整個的身心。我要他堅強,我要他勇敢,我要他回——像以前一樣回到我的身邊來。
爸爸他真的回來了!生命之花重新在他身上綻放。心臟中一下手裝上了四個支架的他,也被醫生視為醫學界的奇跡。
不錯,他的起死回生,緣於當今高超的醫學技術和先進的儀器設備,緣於他自己一向良好的體質和堅韌不拔的男子漢氣質。然而在潛意識里,我認為這一奇跡的.出現,還緣於爸爸在身處臨界的那一刻,讀懂了女兒通過手掌傳遞給他的語言。
那是用血緣凝結而成的語言,那是用親情澆灌而成的語言。從手心向他傳遞過去的那生生不息的氣息里,爸爸讀懂了我向他表達的情感,感受到我們對他的 需要和依戀,感受到我們對他深深的愛。他用頑強的毅力掙脫了病魔,回到了我們身邊。
慢慢從驚恐中恢復過來的我們,逐漸變得又只記得從父母那裡去吸取我們所需要的東西了。而父母,則更慷慨地給我們提供著源源不盡的食物、關懷和照顧。
只是,我們也多少發覺了一些變化,每次到家,總見爸爸在忙著,忙著種花,忙著寫稿,忙著練字,忙著裱自己覺得比較滿意的作品,說是要給自己的同學每人一張以作紀念,還指給我看哪些是給哥哥的,哪些是給弟弟的,哪些又是給我的……
爸爸永遠也不會知道,他說這些話的時候,已經多麼強烈地刺痛了我的心,我一點也不喜歡他的這種像交待後事一般的話語,我拒絕承認某種現實,我甚至自私地認為我們還是一群沒有長大的小孩,他應該一如既往地保持年輕和健康,一如既往地寵愛我們……
從上次發病到現在,才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近來感到身體明顯不適的爸爸只得重新到南京醫院復查,醫生得出的結果是模稜兩可的「不容樂觀」,說是要作進一步的檢查,而最可能的解決方案是再次進行心臟搭橋手術。
當這些現象突然出現在自己最為至愛的親人身上時,我們就會下意識地作出自欺欺人的反應。拒絕承認這樣的現實,要想逃避這樣的現實,不敢碰,不能揭,不願看……
這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苦痛,它真的是我們不想面對的現實啊。
可是,我們又實在無法迴避這樣的現實;不得不去面對和承受這樣的現實。面對了,承受了,我們才會心安,才會有勇—氣面對人生之路上或許會有的更大的傷痛,也才會真正成為我們自己。
11.本文所說的「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具體指什麼事?概括全文內容回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二段寫爸爸強壯的身體,對下文的描寫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第一方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方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3.爸爸「讀懂了女兒通過手掌傳遞給他的語言」,女兒「語言」的具體含義是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 。(3分)
14.爸爸給自己的同學和家人准備紀念品,為什麼「多麼強烈地刺痛了我的心」?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比較下面兩段文字,按要求作答。(5分)
(1)這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苦痛,它真的是我們不想面對的現實啊。…… (但是)面對了,承受了,我們才會心安,才會有勇氣面對人生之路上或許會有的更大的傷痛,也才會真正成為我們自己。
(2)我只是佇立凝望,覺得這一條紫藤蘿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緩緩 流過。流著流著,它帶走了這些時一直壓在我心上的焦慮和悲痛,那是關於生死謎、手足情的。……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紫藤蘿瀑布》)
答:這兩段文字在對待自己親人的不幸方面,抒發的感情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在對人生或生活的感悟方面不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
四.
①曾經多麼迫切地盼望長大。不知不覺,你的肌體強壯了,你的思維敏捷了,你開始忙活著自己的事情。這時,你會感到年輕真好,青春時光真好。青春的時光如一塊塊磚石,壘起人的四堵牆———
②你的健康是一堵牆。這是青春給你的力量,是你生存於世間寶貴的風采。青春因此而充滿活力,你可以努力去開創你鍾愛的事業。這世界很大,你可以把目光投向遠處,然後執著地踏上跋涉的征程。
③你的勇氣是一堵牆。這是青春給你的激情,是你生存於世間寶貴的動力。世界對你而言是一片空白,你可以用自己行動的畫筆,重重地去描繪。你會遇到很多困難,但你有能力直面困難並戰勝困難,同時要會總結經驗,培養自己的自信心。
④你的年齡是一堵牆。這是青春給你的優勢,是你生存於世間寶貴的資本。只有在此刻,一個人才能夠做出人生事業的多項選擇。尤其是,此時你有能力承受失敗和挫折,你有機會脫穎而出,你有時間從頭再來。
⑤你的單純是一堵牆。這是青春給你的個性,是你生存於世間寶貴的品質。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你都應品嘗一下。你不需要所謂的成熟,你沒必要在乎別人如何評價你。因為單純,青春才會留下美好的回憶。珍惜單純的心境,會使你的人生充滿睿智的思考。
⑥四堵牆,支撐住你青春的大廈。可是,請別忘記:青春短暫。如果有那麼一天,你羨慕他人的成就超出自己,你感悟到自己原本可以做得更出色,那時,你就浪費了人生中一段寶貴的時光。青春歲月里,金錢我們可以不要,享受我們可以舍棄,惟有寶貴的時光不可丟棄。我們腳下原本是遍地荊棘,沒有我們辛勤的開墾,就絕不會花團錦簇。當每一個日子忙忙碌碌又不露痕跡地逝去,你要想,我們青春的每一個刻度都彌足寶貴,自己生命中的這塊磚,是否堅實地砌在了青春的大廈上。為了無愧於我們自己和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讓我們珍惜時光,珍惜青春這沉甸甸的日子,讓我們的生命更充實更輝煌。
16.作者認為「年輕真好,青春時光真好」,因為青春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4分)
17.從全文看,作者告誡我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8.請聯系你的生命體驗,談談你對第⑤段中畫線語句「你的單純是一堵牆。這是青春給你的個性,是你生存於世間寶貴的品質」的理解。(4分)
答:
19.你認為「支撐住你青春的大廈」的,除了文中這「四堵牆」還有什麼?請選擇一個方面簡述你的見解。(4分)
答:
1、依次是「盎然」」酣然」「依然」 (2分)
2、夏意正濃或生意盎然 (意思對即可 2分)
3、鋪墊 (2分)
4、這香甜把我的思緒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時光。 (3分) 5、D (2分)
6、「有所剝奪」的是:青春的心性和容顏 (意思對即可 2分)「有所增添」的是:成年期的思想和情感。或「成年期成熟的思慮……的大廈的落成」(意思對即可 2分)
7、青春年華或:「妙齡十八的馨香」 (意思對即可3分)
8(1)寧靜平和(幽美)(2分;能答出「寧靜」即可)(2)展示人物活動環境特點;襯託人物美麗和充滿母愛的性格(心靈)。(答出後一點可得2分;若只答「展示人物活動環境特點」則只得1分) 因為母親能「把深沉的愛包容在靜靜的等待中」,而我還未能。(大意對即可)
9、 (因為已經長大而獨立,)失去了倚在母親懷里感受母愛的機會,失去了享受母親等待的滿足感和幸福感的機會。(本題答案應是開放性的,大意對或言之成理即可。若答「起航的船隻能留戀溫暖的港灣,卻不能永遠停泊」則只給1分。)
10、 (1)(我的心怦然一動,)目光在母親單薄的身影里模糊了。(2分)(2)因為那些夜晚月色美、情感美,凝聚著母親深沉美好的愛。 (3分;答出「凝聚著母親深沉美好的愛」可得2分)
11、爸爸兩次突發心臟病,生命垂危,「我」難以面對。 (本題4分。必須涉及「爸爸」和「我」兩方面,只回答一方面扣2分)
12、突出「我」對爸爸患心臟病感到的意外(或受到的打擊)為爸爸戰勝疾病作鋪墊 (本題4分,每空2分)
13、我要他堅強,我要他勇敢,我要他回來——像以前一樣回到我的身邊來。(本題3分)
14、因為爸爸的舉動彷彿是在安排後事(爸爸感到自己不久於人世),而「我」害怕爸爸死去。(本題3分。回答出爸爸的舉動彷彿是在安排後事即可給分)
15、都抒發了因親人遭遇不幸而帶來的悲痛之情。本文感悟到了兒女經歷親人遭遇不幸之後會成熟和獨立;《紫藤蘿瀑布》感悟到的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應該從個人的悲痛中解脫出來。(本題共5分,其中第一『問1分;第二問4分,兩段文字的不同點各2分)
16、健康勇氣年齡的優勢(年輕)單純的個性(單純)(4分,每空1分)
17、要珍惜青春時光,讓生命更充實更輝煌。(3分,意思對即可)
18、能扣緊該語句,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回答,言之成理即可。(4分,能從一個方面回答給2分,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給2分,語言表達不清的扣1分)
19、這是一道開放性題目,學生能圍繞「支撐住你青春的大廈」這句話,選擇一個方面闡述自己的見解即可。(4分,能說出自己的見解,但語言表達不清的只給2分;言之有理,語言表達清楚的給3分;闡述較嚴密或見解有新意的給4分)
二、輕輕的一聲叮嚀
閱讀提示:輕輕的一聲叮嚀,給人以無限的關心和溫暖。無論是誰,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愛。讀讀課文,想想文中的「我」受到了哪些人的關愛?在生活中,你得到過哪些人的關愛?你是不是一個具有愛心的人呢?
出差在外,在一農家借宿一夜,放亮時又踏上一段新路。一陣積水響,老大娘追出來,拿著一把她女兒的小花傘:「帶上……」看她那慈祥的目光,(霎、剎)時,我像是聽見了母親的叮嚀。
路上果然下了大雨,許多人在樹下店旁躲雨,我撐開那把傘,照舊走著,一種說不清卻感人至深的溫暖和情感洋溢在我的周圍。
途中的一天晚上□我在招待所翻書□讀到一篇□母性□的文章□
我和太太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參加一個游覽團體。向導帶我們到橡膠園參觀割膠。一個男童爬上一棵椰樹,正打算用彎刀割下一個椰子,他母親便在附近房子里叫嚷。
我告訴太太:「她說『孩子,小心啊,別把手指割掉』。」
向導驚訝地問:「原來你懂馬來話。」
我答:「我不懂。不過我了解母親的叮嚀。」
出差回單位後,我把自己傘下的感受和這則故事說給一位長輩聽,他的眼睛似乎有些濕潤,他說他的母親早(已、以)過世,但母親那句□好好工作,注意身體□的囑咐,一句最平常不過的話,伴隨他走過了風風雨雨四十年,成了母親最珍貴的(遣、遺)產。
我感動至極。想起了我的母親。小時候去上學時,她總在我出門時給我整理凌亂的衣服輕輕地叮嚀:「走好,聽老師話。」
又是一個雨天,我騎車去約會。中華門城門下,剛認識不久的女友走到我身邊,輕輕地掀下雨披的帽子:「看你熱得,快把雨披脫下來。」原來,雨早已停了,我額上全是汗。空氣(輕、清)新得很,吸入肺腑的全是溫馨。
想到每次約會結束,我推著自行車准備走的時候,她忘不了說一句「騎好,晚上早一點休息」。於是我認可她了,因為沒有愛心的人,是不會為別人著想的。
1、給帶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在正確讀音下畫橫線)。(5 分)
出差(chā,chāi)小花傘(sǎn,shǎn )著想(zháo,zhuó)
似乎(shì ,sì )瀏覽(lǎn,nǎn )
2、將文中括弧里不正確的字劃去。(4分)
3、給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再組成詞語。(9分)
( ) ( ) ( )
羊 ( )青 ( )見 ( )
( ) ( ) ( )
4、從文中找出幾對近義詞。(6分)
( )—( ) ( )—( )
5、根據字典的義項文理解畫線詞語的意思。(9分)
深: 1) 從表面到底或從外面到裡面距離大; 2) 久,時間長; 3) 程度高的; 4) 顏色重。
洋: 1) 比海更大的水域; 2) 廣大,多; 3) 外國的; 4) 現代化的。
凌: 1) 冰; 2) 侵犯,欺壓; 3) 升,高出; 4) 相犯,交錯,迫近。
一種說不清卻感人至深: ( )
的溫暖和情感洋溢在我的周圍:( )
給我整理凌亂的衣服: ( )
6、把文中空缺的標點補上。(4 分)
7、文中寫了哪些人物的叮嚀或囑咐,用「 」畫出來。 (6分)
8、三至七自然段中的「我」與文中其它地方出現的「我」是不是同一個人?兩個「我」分別是誰? (8分)
9、「我」聽不懂馬來話,為什麼知道男童的母親說的話? (6分
附答案:
1、給帶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在正確讀音下畫橫線)
出差(chā,chāi)小花傘(sǎn,shǎn )著想(zháo,zhuó)
似乎(shì ,sì )瀏覽(lǎn,nǎn )
2、將文中括弧里不正確的字劃去。
(以、剎、遣、輕)
3、給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再組成詞語。
樣(榜樣) 請(請客) 現(表現)
羊 洋(海洋)青 清(清脆)見 觀(觀察)
蓋(蓋子) 情(情願) 寬(寬容)
4、叮嚀—囑咐,溫暖—溫馨
5、 感人至深:非常感人。
洋溢:情感充分流露。
凌亂:不整齊。
6、途中的一天晚上 , 我在招待所翻書 , 讀到一篇 《母性 》 的文章 母親那句 「 好好工作,注意身體 」 的囑咐,
7、「帶上……」
「孩子小心啊,別把手指割掉」
「好好工作,注意身體」
「走好,聽老師話」
「騎好,晚上早一點休息。」
8、不是同一個人。一個是作者,一個是《母性》文章中「我」。
9、答題提示:雖然「我」不懂馬來話,但「我」了解母親的叮嚀,理解母親的愛心。
10、路上果然下了大雨,許多人在樹下店旁躲雨,我撐開那把傘,照舊走著,一種說不清卻感人至深的溫暖和情感洋溢在我的周圍。
他說他的母親早已過世,但母親那句「好好工作,注意身體」的囑咐,一句最平常不過的話,伴隨他走過了風風雨雨四十年,成了母親最珍貴的遺產。
因為沒有愛心的人,是不會為別人著想的。……
(找到十五篇是很累的,況且字數也很多啊,如果你還需要,可以和我說,我在線的)
㈡ 魯迅的家世 閱讀答案
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紹興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壽,1898年改為周樹人,字豫山、豫亭。以筆名魯迅聞名於世。魯迅的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評論、散文、翻譯作品,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毛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人民稱為「民族魂」。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頭發像刷子一樣直豎著,濃密的胡須形成了一個隸書的「一」字
[自題小像]
自題小像
1881年 一歲
八月初三(公歷9月25日),生於浙江紹興府城內東昌坊口。姓周,原名樟壽,字豫山、豫亭、豫才。
1886年 六歲
是年入塾,從叔祖周玉田先生初誦《鑒略》。
其五六歲時,宗黨皆呼之曰「胡羊尾巴」。譽其小而靈活也。
1888年 八歲
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逝世,當其病篤時,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詢其何故,答曰:「為妹妹。」
是歲一日,本家長輩相聚推牌九,父伯宜亦與焉。先生在旁默視,從伯慰農先生因詢之曰:「汝願何人得贏?」先生立即對曰:「願大家均贏。」
1892年 十二歲
正月,往三味書屋從壽鏡吾先生懷鑒讀。以比目魚對壽先生的獨角獸。
在塾中,喜乘閑描畫,並搜集圖畫,而對於二十四孝圖之「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獨生反感。先生外家為安橋頭魯姓,聚族而居,幼時常隨母太夫人前往,在鄉村與大自然相接觸,影響甚大。《社戲》中所描寫者,皆安橋頭一帶之景色,時正十一二歲也。外家後遷皇甫庄、小皋步等處。
魯迅
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
1893年 十三歲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憂,自北京歸。
秋,介孚公因事下獄,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產中落,出入於質鋪及葯店者累年。
1896年 十六歲
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父卒後,家境益艱。
1898年 十八歲
閏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師學堂,改名為周樹人。
1899年 十九歲
正月,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路礦學堂,對於功課並不溫習,而每逢考試名列前茅。課余輒讀譯本新書,尤好小說,時或外出騎馬。
[魯迅先生葬禮]
魯迅先生葬禮
1901年 二十一歲
十二月,路礦學堂畢業。
1902年 二十二歲
二月,由江南督練公所派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課余喜讀哲學與文藝之書,尤注意於人性及國民性問題。
1903年 二十三歲
是年為《浙江潮》雜志撰文。秋,譯《月界旅行》畢。
1904年 二十四歲
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
八月,往仙台入醫學專門學校肄業。
1906年 二十六歲
六月回家,與朱安女士結婚。同月,復赴日本,在東京研究文藝,中止學醫。
1907年 二十七歲
是年夏,擬創辦文藝雜志,名曰《新生》,以費絀未印,後為《河南》雜志撰文。
1908年 二十八歲
是年從章太炎先生炳麟學,為「光復會」會員,並與二弟作人譯域外小說。
1909年 二十九歲
是年輯印《域外小說集》二冊。六月歸國,任浙江兩級師范學堂生理學化學教員。
1910年 三十歲
四月初五日祖母蔣太君卒,年六十九。
八月,任紹興中學堂教員兼監學。
1911年 三十一歲
九月紹興光復,任紹興師范學校校長。
冬,寫成第一篇試作小說《懷舊》,閱二年始發表於《小說月報》第四卷第一號。
1912年 三十二歲
一月一日,臨時政府成立於南京,應教育總長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部員。
五月,航海抵北京,住宣武門外南半截胡同紹興會館藤花館,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
八月任命為教育部僉事。是月公餘撰寫謝承《後漢書》。
1913年 三十三歲
六月,請假由津浦路回家省親,
八月由海道返京。
十月,公餘校《嵇康集》。
1914年 三十四歲
研究佛經。
1915年 三十五歲
一月輯成《會稽郡故書雜集》一冊,用二弟作人名印行。同月刻《百喻經》成。
喜搜集並研究金石拓本。
1916年 三十六歲
五月,移居會館補樹書屋。
十二月,請假由津浦路歸省。
仍搜集研究造象及墓誌拓本。
1917年 三十七歲
一月初,返北京。
七月初,因張勛復辟亂作,憤而離職,同月亂平即返部。
1918年 三十八歲
自四月開始創作以後,源源不絕,其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以魯迅為筆名,載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掊擊家族制度與禮教之弊害,實為文學革命思想之急先鋒。
1919年 三十九歲
一月發表關於愛情之意見,題曰《隨感錄四十》,載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號,後收入雜感錄《熱風》。
八月,買公用庫八道灣屋成。
十月發表關於改革家庭與解放子女之意見,題曰《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載《新青年》第六卷第六號,後收入論文集《墳》。
十一月修繕之事略備,與二弟作人俱移入。
十二月請假經津浦路歸省,奉母偕三弟建人來京。
1920年 四十歲
一月,譯成日本武者小路實篤著戲曲《一個青年的夢》。
十月,譯成俄國阿爾志跋綏夫著小說《工人綏惠略夫》。
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學及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師。
1921年 四十一歲
二三月又校《嵇康集》。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師。
1922年 四十二歲
二月八月又校《嵇康集》。
五月譯成俄國愛羅先珂著童話劇《桃色的雲》。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師。
1923年 四十三歲
八月遷居磚塔胡同六十一號。
九月小說第一集《吶喊》印成。
十二月買阜成門內西三條胡同二十一號屋。同月,《中國小說史略》上卷印成。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及世界語專門學校講師。
1924年 四十四歲
五月,移居西三條胡同新屋。
六月,《中國小說史略》下卷印成。同月又校《嵇康集》,並撰校正《嵇康集》序。
七月住西安講演。
八月返京。
十月譯成日本廚川白村著論文《苦悶的象徵》。
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及世界語專門學校講師。
是年冬為《語絲》周刊撰文。
1925年 四十五歲
八月,因教育總長章士釗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師范大學,魯迅與多數教職員有校務維持會之組織,被章士釗違法免職。隨後魯迅向專管行政訴訟的平政院投遞訴狀,控告章士釗濫用職權。
十一月,雜感第一集《熱風》印成。
十二月譯成日本廚川白村著《出了象牙之塔》。
是年仍為《語絲》撰文,並編輯《國民新報》副刊及《莽原》雜志。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范大學,中國大學講師,黎明中學教員。
1926年 四十六歲
一月,新任教育總長易培基取消過去對魯迅的免職處分,教育部僉事恢復,到部任事。
二月,平政院開會作出裁決,正式取消章士釗對魯迅的處分,判定魯迅訴勝。
三月,「三一八」慘案後,避難入山本醫院,德國醫院,法國醫院等,至五月始回寓。
七月起,逐日往中央公園,與齊宗頤同譯《小約翰》。
八月底,離北京向廈門,任廈門大學文科教授。
魯迅(5張)
九月《彷徨》印成。
十二月因不滿於學校,辭職。
1927年 四十七歲
一月至廣州,任中山大學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
二月往香港演說,題為:《無聲的中國》,次日演題:《老調子已經唱完!》。
三月黃花節,往嶺南大學講演。同日移居白雲樓。
四月至黃埔政治學校講演。十五日,赴中山大學各主任緊急會議,營救被捕學生,無效,辭職。
七月演講於知用中學,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學術講演會」,題目為《讀書雜談》,《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系》。
八月開始編纂《唐宋傳奇集》。同月《野草》印成。
八日,移寓景雲里二十三號,與番禺許廣平女士同居。
十月抵上海。滬上學界,聞先生至,紛紛請往講演,如勞動大學,立達學園,復旦大學,暨南大學,大夏大學,中華大學,光華大學等。
十二月應大學院院長蔡元培之聘,任特約著作員。同月《唐宋傳奇集》上冊出版。
1928年 四十八歲
二月《小約翰》印成。同月為《北新月刊》譯《近代美術潮論》,及《語絲》編輯。《唐宋傳奇集》下冊印成。
五月往江灣實驗中學講演,題曰:《老而不死論》。
六月《思想·山水·人物》譯本出。《奔流》創刊號出版。
十一月短評《而已集》印成。
1929年 四十九歲
一月與王方仁,崔真吾,柔石等合資印刷文藝書籍及木刻《藝苑朝花》,簡稱朝花社。
五月《壁下譯叢》印成。同月十三,北上省親。並應燕京大學,北京大學,第二師范學院,第一師范學院等校講演。
六月五日回抵滬上。同月盧那卡爾斯基作《藝術論》譯成出版。
九月二十七日晨,許廣平生一男。
十月一日名孩子曰海嬰(周海嬰)。同月為柔石校訂中篇小說《二月》。同月盧那卡爾斯基作《文藝與批評》譯本印成。
十二月往暨南大學講演。
1930年 五十歲
一月朝花社告終。同月與友人合編《萌芽》月刊出版。開始譯《毀滅》。
二月「自由大同盟」開成立會。
三月二日參加「左翼作家連盟成立會」。此時浙江省黨部呈請通緝「反動文人魯迅」。「自由大同盟」被嚴壓,先生離寓避難。同時牙齒腫痛,全行撥去,易以義齒。四月回寓。與神州光社訂約編譯《現代文藝叢書》。
五月十二日遷入北四川路樓寓。
八月往「夏期文藝講習會」講演。同月譯雅各武萊夫長篇小說《十月》訖。
九月為賀非校訂《靜靜的頓河》畢,過勞發熱。
同月十七日,在荷蘭西菜室,赴數友發起之先生五十歲紀念會。
十月四五兩日,與內山完造同開「版畫展覽會」於北四川路「購買組合」第一店樓上。同月譯《葯用植物》訖。
十一月修正《中國小說史略》。
1931年 五十一歲
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先生離寓避難。
二月梅斐爾德《士敏土之圖》印成。
同月二十八日回舊寓。
三月,先生主持「左聯」機關雜志《前哨》出版。
四月往同文書院講演,題為:《流氓與文學》。
六月往日人「婦女之友會」講演。
七月為增田涉講解《中國小說史略》全部畢。同月往「社會科學研究會」演講《上海文藝之一瞥》。
八月十七日請內山嘉吉君教學生木刻術,先生親自翻譯,至二十二日畢。二十四日為一八藝社木刻部講演。
十一月校《嵇康集》以涵芬樓景印宋本。同月《毀滅》制本成。
十二月與友人合編《十字街頭》旬刊出版。
1932年 五十二歲
一月二十九日遇戰事,在火線中。次日避居內山書店。
二月六日,由內山書店友護送至英租界內山支店暫避。
四月編一九二八及二九年短評,名曰:《三閑集》。編一九三〇年至三一年雜文,名曰:《二心集》。
五月自錄譯著書目。
九月編譯新俄小說家二十人集上冊訖,名曰:《豎琴》。編下冊訖,名曰:《一天的工作》。
十月排印《兩地書》。
十一月九日,因母病赴平。同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學,輔仁大學,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師范大學,中國大學等校講演。
1933年 五十三歲
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權保障同盟會」,被舉為執行委員。
二月十七日蔡元培函邀赴宋慶齡宅,歡迎蕭伯納。
三月《魯迅自選集》出版於天馬書店。同月二十七日移書籍於狄思威路,稅屋存放。
四月十一日遷居大陸新村九號。
五月十三日至德國領事館為「法西斯蒂」暴行遞抗議書。
六月二十日楊銓被刺,往萬國殯儀館送殮。時有先生亦將不免之說,或阻其行,先生不顧,出不帶門匙,以示決絕。
七月,《文學》月刊出版,先生為同人之一。
十月先生編序之《一個人的受難》木刻連環圖印成。同月「木刻展覽會」假千愛里開會。又短評集《偽自由書》印成。
1934年 五十四歲
一月《北平箋譜》出版。
三月校雜文《南腔北調》,同月印成。
五月,先生編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
八月編《譯文》創刊號。同月二十三日,因熟識者被逮,離寓避難。
十月《木刻紀程》印成。
十二月十四夜脊肉作痛,盜汗。病後大瘦,義齒與齒齦不合。同月短評集《准風月談》出版。
1935年 五十五歲
一月譯蘇聯班台萊夫童話《表》畢。
二月開始譯果戈理《死魂靈》。
四月《十竹齋箋譜》第一冊印成。
六月編選《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並作導言畢,印成。
九月高爾基作《俄羅斯的童話》譯本印成。
十二月編瞿秋白遺著《海上述林》上卷。
十一月續寫《故事新編》。
十二月整理《死魂靈百圖》木刻本,並作序。
1936年 五十六歲
一月肩及肋均大痛。同月二十日與友協辦之《海燕》半月刊出版。又校《故事新編》畢,即出書。
二月開始續譯《死魂靈》第二部。
三月二日下午驟然氣喘。
四月七日往良友公司,為之選定《蘇聯版畫》。同月編《海上述林》下卷。
五月十五日再起病,醫雲胃疾,自後發熱未愈,三十一日,史沫特萊女士引美國鄧醫生來診斷,病甚危。
六月,從委頓中漸愈,稍能坐立誦讀。可略作數十字。同月,病中答訪問者《論現在我們的文學運動》。又《花邊文學》印成。
七月,先生編印之《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出版。
八月,痰中見血,為《中流》創刊號作小文。
十月,體重八十八磅,較八月一日增約二磅。契訶夫作《壞孩子和別的奇聞》譯本印成。能偶出看電影及訪友小坐。
八日往青年會觀第二回「全國木刻流動展覽會」。
十七日出訪鹿地亘及內山完造。
十八日未明前疾作,氣喘不止。修書一封,托內山完造請醫,此為絕筆。
十九日上午五時二十五分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