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書學技術
① 看書和聽書哪個效果會更好,二者有什麼差別
看書不如寫書,字的用法和熟練,一遍生二次會,記到心裡去了,慢點默寫腦子是計算機,聽書能記大概,原本的文章不在身邊,忘記了還會找書回圖片,快了還是慢了。
看書和聽書效果怎樣?
應該說各有千秋,同樣是一本書,如果我還很年輕,不考慮眼睛的問題,我還是願意去看。因為看,主要是自己在體驗,體驗年代,體驗情節,體驗人物、感情、各種細節,一本好書會把你的 情感 帶入,進入到情景當中去而被感動。
那麼聽書,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聽者比較省力,同時加上說書者的 情感 釋義,能得到一個不一樣的感覺與享受。以我現在的年齡段來說,因為眼神兒的問題,已經非常喜歡聽書了。
具體到二者有什麼差別? 可能自己看書,能與書中情節產生共鳴,主要感覺是自己來自於內心的。聽書的話, 情感 互動少了,只能隨著說書人的 情感 ,經由耳朵傳送給大腦,少了點看書的樂趣吧!
以前人都是看書,也很習慣於看書,尤其是看小人書,後來有了單田芳和梅蘭芳的評書:楊家將、岳家傳也很吸引人。
以前人生活單調, 娛樂 活動很少,新華書店和圖書館可以說是愛讀書人常去的地方。
可是年代不同了,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了,生活節奏快了,當看書成了一種奢侈,紙質書、紙媒都經受著前所未有的考驗。
大家所遵循的傳統閱讀觀念,不得不做些改變。適應快節奏應運而生的讀書的另一種形式聽讀也就順其自然的進入了人們的選擇界面。
讀書會受環境,條件,等方面的因素限制,聽書相對來說選擇起來會寬泛起,怕影響別人可戴上耳機,聽個十分鍾八分鍾半小時1小時都可以,有事了擱下,下次接著聽也行。
要想領會、深悟的,尤其是技術性書籍,就選擇看書,當需要反復記憶的時候「倒帶」也比較快捷方便。
像一些故事類的選擇聽就比較好,如果能有單田芳和梅蘭芳這些大師的說書效果就更好了。
看書和聽書是帶給人的兩種不同的體驗,這裡面也分個人的喜好和習慣,環境安靜,時間充裕,能靜下心來,我會選擇看書。聽書和聽歌差不多,上班的路上插上耳機也能聽一首或聽一段,在家裡做個家務,做個飯啥的也能聽。
聽書這種形式面市時間不長,與看書相比哪個效果更好?沒有哪個更好,而是哪個在什麼時候更適應自己的需求。
看書和聽書那個效果好?
看書是自己主動的,眼睛看時,心裡也在想。看到高興的時候,心潮澎湃,不能自己。恨不得有人分享,站起來轉兩圈才能平復激動的心情。
而聽書是被動的,如果聽的好書,馬上就會上書店買一本,如果書一般就當背景音樂了。只當自己無聊的時候有個事情,可以打發時間。
所以看書是心裡的閱讀,聽書是打發無聊的時光。特別是碎片時間,聽聽書還是很不錯的。有助於打發時間。
聽書如行雲流水,看書似慢步觀花。 兩者都好,就效果而言,最好是二者結合,先聽後看效果才好。
聽書可以閉上眼睛聽。讀書只能睜著眼睛讀聽書大多免費。讀書要花錢買書。兩者都是入睡的好方法。聽書,有一個好處就是不受時間地點的制約,在做家務活的時候、乘車的時候、排隊的時候、逛街購物的時候都可以聽。現代人每天都這么忙,聽書是可以給人們爭取一點學習的時間。看書的話,就必須有一定的空閑時間,找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才可以。總之各有千秋因人而異。
對我而言,看書不如聽書,因為我看書不夠認真集中注意力。
看書比聽書效果好。看書可聚精會神一行一行的精會書中精華做到心領神會、心有靈犀一點通。聽書如鴨子聽雷左耳進右耳帽,一個不留神最精採的地方就過去了。讀書時遇到精典佳句可反復深讀領悟。讀書有三到一曰眼到二曰心到三曰手到。每次讀完一篇好的文章或一本好書要寫下點心得會有大益也!另外讀書不要讀死書,要先觀其大略掌握文章或書籍的精髓然後再細讀,重點的地方反復研讀學習寫作技巧,名言警句要背誦之。
-----1-----
聽書是聽書,不能代替「讀書」
前幾天跨年的時候,很多人在朋友圈曬自己一年聽了好多書,最多的我看到有400+本的。 我2018年也聽了200多本書,但我並沒有把這些書歸到我說的「讀了xx本書」的概念里。
一個聽書音頻大概在20-40分鍾,按照正常的語速,也就是6000-10000字的稿子,即使是再濃縮、再精華的東西,也不可能把一本30萬字的書濃縮成1萬字。
所以, 聽書,只能讓你了解這本書講了什麼東西,而真正要讀說自己「讀完」了一本書,請務必找到電子版或紙質版去真正的讀完。
同樣,有時候我也會不止一次聽一個音頻,因為讀完書後,對書籍有了自己的思考、觀點,而聽一遍音頻相當於和一位也讀過這本書的、有一定見解的人交流,看看人家是怎麼想的、有什麼啟發或提示。
-----2-----
如何讓聽書的效用最大化
喜馬拉雅、得到、微信讀書等軟體的好處是,有無數的重度閱讀者、知識積累深厚的人,他們把書讀完,掰開揉碎了講解給你聽。
尤其在我們無法用「眼睛」閱讀的時刻,而時間又被白白浪費掉的時刻,比如走路、吃飯、坐車等等, 聽書至少提升了這段「時間」的價值。
原來,可能這個時間就是干一件事,但現在能邊聽書邊干其他事,而這些是都是純體力的、不過腦的。而聽書是過腦、不耗費體力的。同時讓身體和大腦運作, 時間的價值自然被放大。
但即使如此,很多時候聽書也是不過腦的,畢竟走路得看馬路吧、坐車得看站點或換乘吧、吃飯做家務也都會正事啊,畢竟得把這些事幹完吧。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誤以為自己聽了XX本書,但實際真正能聽到耳朵里的信息可能也就20%-30%。
讓聽書效用最大化的方式就是 :聽完後,盡快去讀原書。如果你原來需要4個小時讀完300頁的書,而你聽完30分鍾的音頻講解後,你會發現你2個小時就能讀完這本書了,因為已經通過耳朵「預習」了一遍。
-----3-----
不聽講解版,而是聽全書,行不行?
喜馬拉雅上有原文朗讀的音頻,得到基本都會濃縮版的音頻,差距是很大的。同一本書如果300頁,喜馬拉雅上原文朗讀估計要8-10個小時才能讀完,而得到通常就30分鍾精華。
曾經我也選擇去聽「原文朗讀」,從頭聽到尾,不就是讀完了一本書了嗎?如果僅從內容上,聽全文和看全文好像是類似的。
但從效率上,其實差距還是很大的。 聽全文書,一本要8-10h,它受限於人的朗讀速度,一分鍾頂多也就100個字。而「看」的話,一分鍾能看400-600字。
而且,聽原文書只能適合聽小說、文學等虛構、故事類書籍,一旦涉及一點專業知識,你就發現你的思維跟不上了。
更何況你還要考慮人的「注意力」的問題,能在干著家務活的同時還能集中30分鍾的專注力,幾乎不可能。
所以,我建議,最好的搭配方式是兩種:
(1)先聽30分鍾精華版,再閱讀原書(2-3小時)。
(2)先閱讀原書,再聽30分鍾精華版。
這或許是提升你的閱讀效率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