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書知識點
Ⅰ 初二年級上冊語文期中《明湖居聽書》知識點
初二年級上冊語文期中《明湖居聽書》知識點1
全文共9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描寫說書前書場的盛況。書場盛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觀眾多,到得早。「說書」十二點半鍾以後才開始,可是「不過十點鍾」,戲台前的「一百多張桌子」,「已經坐的滿滿的了」,以至「老殘看了半天,無處落腳,只好袖子里送了看坐兒的二百個錢,才弄了一張短板凳,在人縫里坐下」;有的人甚至餓著肚子早早地趕來占個座位,使得戲園子里竟然有一二十個賣燒餅油條的。二是觀眾身份多樣,代表性廣。有「做生意」的,有「讀書人」,還有許多官員以及他們的家人。三是氣氛熱烈。有人在進場,有人在找座,有人在打招呼,有人在說閑話,有人在叫賣叫買,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指向,即聽白妞說書。
第二部分(3—5段),描寫琴師、黑妞的精彩表演和人們的反應。首先是琴師演奏三弦子,初不覺怎樣,「只是到了後來,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挑若有幾十根弦,幾百個指頭,在那裡彈似的」,很有特色。再是黑妞說書,從衣著打扮寫到動作表情,進而描寫黑妞的演唱清脆宛轉,高低徐急,富於變化,既有「字字清脆,聲聲宛轉」「或緩或急,忽高忽低」的直接描述,又有「新鶯出谷,乳燕歸巢」的生動比喻。然後是觀眾的議論,知情懂行的觀眾將黑妞和白妞進行比較,「他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他的好處人學得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突出了白妞說書技藝的高超,為白妞的出場作了鋪墊。
第三部分(6—8段),著力描繪白妞高超的說書技藝。這是課文的描寫重點。第6段描寫了白妞的衣著相貌、動作表情,特別用特定鏡頭描繪了白妞「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著兩丸黑水銀」,是那樣清澈純凈,明亮潤澤,美麗傳神。第7段寫白妞說書歌聲的高亢,第8段寫歌聲的低回和變化。這兩段描寫白妞說書的全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聲音初不甚大——聲音越來越高,回環轉折,雄渾高亢,字轉悠揚——聲音陡然一落,迴旋激盪——聲音悠遠、細弱——聲音揚起、諸聲並發——突然收結。作者在描寫白妞說書的節奏時,運用了很多貼切生動的比喻,使讀者能藉助實體形象來感受到聲音的美,讓人們體會到白妞技藝的高超。
第四部分(9段),以觀眾的議論來點明白妞說書的藝術魅力。
初二年級上冊語文期中《明湖居聽書》知識點2
劉鶚(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說家。譜名震遠,原名孟鵬,字雲摶、公約。後更名鶚,字鐵雲,又字公約,號老殘。署名「鴻都百煉生」。漢族,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寄籍山陽(今淮安楚州)。劉鶚自青年時期拜從太谷學派李光(龍川)之後,終生主張以「教養」為大綱,發展經濟生產,富而後教,養民為本的太谷學說。他一生從事實業,投資教育,為的就是能夠實現太谷學派「教養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屢敗屢戰、堅韌不拔,太谷學派的思想可以說是他的精神支柱。
《明湖居聽書》節選自《老殘游記》第二回,原題為「歷山山下古帝遺蹤,明湖湖邊美人絕調」。
作者清末劉鶚,(1857~1909)筆名洪都百煉生。《老殘游記》借一個不願做官、奔走江湖行醫的.名士老殘,在游歷途中的所見所聞,揭露了當時官吏昏庸殘暴的行徑,反映了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也表現出作者反對革命運動,主張維新圖強、科學救國的政治態度。這部小說刻畫人物、描寫自然景物比較生動形象,在語言運用和表現手法上頗具特色。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論這部作品:「敘景狀物,時有可觀。」《明湖居聽書》便是「可觀」的一節。記敘文中縱使記述靜物,有時也要加入動態的敘述,以增加情趣。《明湖居聽書》是很典型的例子。
「明湖居聽書」故事緣由是這樣的:老殘來到濟南府(今山東濟南),在高升店住下。第二天上街遊玩,見那牆上貼了一張黃紙,居中寫著「說古書」三個大字,旁邊一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不知是什麼事情。路上聽得兩個挑擔子的說道:「明日白妞說書,我們可以不必做生意了,來聽書吧。」又聽得鋪子里板台上有人說到:「前次白妞說書是你去的,明兒書應該我去了。」一路行來,街談巷議,大半都是這話,心中很詫異。回到店裡向茶房打聽這件事,茶房介紹說:這說鼓書,用一面鼓,兩片梨花簡,名叫「梨花打鼓」,演說一些前人的故事,本也沒什麼稀奇,自從王家出了白妞、黑妞兩姐妹就不同了。這白妞名叫王小玉,是天生的出奇人物,十二三歲就學會了說書的本事。她有一副好嗓子,又吸收了京腔、崑腔小調種種腔調,運用到大鼓書的調兒里,經過二三年工夫,創造出了梨花打鼓的新調,「竟至無論南北高下的人,聽了她的說書,無不神魂顛倒」。明兒上午一點鍾開唱,如上午十點鍾去,便沒有了座位,要聽還要早去。老殘聽了茶房的話,也不甚相信,次日九點鍾便去明湖居聽書。可以說,在節選的這部分文字之前,作者已為白妞說書作了渲染鋪墊,那屬「耳聞」;進入課文之後,則屬「目睹」了。
《老殘游記》(劉鶚)、《官場現形記》(李伯元)、《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吳趼人)、《孽海花》(曾樸)並稱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Ⅱ 可以聽知識點的軟體
提問的有點籠統,應該說明哪方面的知識點,因為可以聽書的軟體有很多,大部分都是裡面有免費的和付費的,像懶人聽書,荔枝,蜻蜓什麼的都可以試試。
Ⅲ 聽書能使自己進步嗎
聽書是可以讓自己進步的,前提要選一個有趣的主播
Ⅳ 聽書和讀書,那種方式獲取知識更有效率
根據不同的場景和圖書類型,讀書和聽書應該是各有所長的。如果沒有細分場景就討論這個問題,那我覺得這就是耍流氓。我基本每天都會花點時間聽書和看書,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趕時間的朋友可以瀏覽粗體字):
一、先明確這個問題的定義
這個問題討論的是讀書或聽書的「效率」,所以這個本質上討論的是投入產出比。
讀書或者聽書的投入主要是時間和精力。而產出我認為有2點:一個是能記住並使用書中的知識;另一個是閱讀過程中產生的良好情感體驗。
所以我們關注的就是哪一種方式(讀書/聽書)能讓我們在同樣的時間和精力投入下,獲取更多的知識和更好的閱讀體驗,而不是單純從「讀了幾本書」這種數量維度來討論效率。
二、按照閱讀場景來看讀書、聽書哪種更好
1、在比較安靜、平穩的環境,首選讀書
①綜合來講,讀書時優於聽書的,因為讀書時你可以快速瀏覽,以最快的速度獲取閱讀材料的整體框架,有了整體的了解,下面就是把知識點分類丟進不同的框框裡面。通過視覺實現知識的快速框架化,這是目前聽書這個方式暫時無法提供的。
②另外讀書時,其實你時有默讀的,也就是你其實會聽到腦子里有一個讀書的聲音。這一點就佔大便宜了!因為讀書的過程,本來就已經調動了你的視覺和聽覺。這是單純聽書,沒法比擬的優勢。
2、在車上/路上時/刷牙/洗澡等場景下,聽書更好
既然讀書本質上就優於聽書,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聽書?因為環境因素會影響視覺攝入知識的效率。
例如你在公交車上會搖搖晃晃,這是看書的話,經常會出現眩暈感,閱讀效果很差。而且嘈雜的環境,會影響你的專注力,這樣也會導致效率下降。
在例如,你在刷牙的時候,環境並不嘈雜,也不會搖搖晃晃,但是你刷牙的地方和動作,常常不允許你去放一本書並看下去。這時,用手機聽書就很好!
三、按照閱讀書籍來看讀書、聽書哪種更好
1、上面我們已經提到:條件允許的話,無論什麼圖書,讀書的效果會比聽書好。
2、某些場景下聽書還是會優於讀書的。例如在車上、路上或者運動的時候。
3、但是並不是什麼書都適合聽的方式來學習,例如知識點密集的大部頭,用讀書的方式會更好一點。而小說類則更適合用聽的方式,例如我就是在車上聽完《三體》的,還是有類似得到APP上的知識新聞,這種短小精悍的知識文章,用聽的方式也不錯,不過聽的過程最好隨時記下關鍵詞。聽完了根據關鍵詞回顧一下,方便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