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聽書 » 北京人在紐約小說免費

北京人在紐約小說免費

發布時間: 2024-10-21 05:56:32

❶ 紐約人在北京」

「北京人在紐約」的作者曹桂林出版了「紐約人在北京」- 更新了他的「美國觀」

「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1993年,每一個有電視機的中國家庭幾乎都在等待這幾行字的出現。因為之後劉歡的歌聲將響起,《北京人斗缺悉在紐約》的片頭會出現。

這部電視劇可謂風靡一時,不僅獲得當年的五個一工程獎,也幾乎包攬了次年的飛天獎、金鷹獎的重要獎項,更重要的是,很多中國人對美國的第一印象,就是從片頭的這幾句話開始。

20多年後,《北京人在紐約》小說原作者曹桂林又出版了《紐約人在北京》,更新了他的「美國觀」:「紐約呀紐約,曾把你比作地獄,曾把你比作天堂。為你孤注一擲,為你得意狂妄。為你忘了自我,為你內外皆傷。如今兩鬢斑白獨自嘆:不值不值,空忙一場。不懂不懂,真荒唐!」

8月27日晚,曹桂林與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導演鄭曉龍、主演王姬舉行座談,透露其新作也將由鄭曉龍改編為電視劇。

寫中國知識精英在美國的生存群像

已經入了美國籍的曹桂林前段時間去大使館辦護照加頁,門口堵得人山人海,他覺得比他1980年辦簽證時人更多。「都這么多年了,怎麼還這么多人想出去?」

他在北京扮埋郊區有別墅,每年春秋兩季回來度假,除了同學與發小,鄰居們是他讀懂中國的最新材料:他們熱衷於送孩子去美國上學,打聽移民問題,並抱怨中國的環境與食物。

「我跟他們說空乎,美國不是你們想的那樣,其實留在國內對你們更好,生活水平更高,可土豪們就是不相信我。」曹桂林說。

在一個敲擊鍵盤或打開手機就可以得到資訊的時代,曹桂林發現自己還得不斷跟中國人解釋美國。20多年前的《北京人在紐約》,是為了給那些抱有「美國遍地黃金」觀念的人們看看新移民的真實處境,而現在的《紐約人在北京》,以這20年的觀察,展現中國知識精英在美國生存的群像。

因為娶了加州大學聲樂系主任,曹桂林近些年一直生活在大學城,交往的多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負笈求學,而後留美任教的華人知識精英。但令他感慨的是,與外界想像的不同,盡管享有高薪,但在美國的高賦稅政策下,教授們的生活相當拮據,「一個月下一兩次館子是要咬著牙的。」他反感於「放棄了海外高薪優待毅然回國」的說法:回去的人各有原因,但更多人是想回而不得,「就算把美國的房子賣了,四五十萬美元,在北京上海能買到什麼樣的房?」

在他結交的圈子裡,他覺得在美國生活的中國人,「心裡總是缺那麼一塊」。教授們湊在一起的時候討論的是國內熱播的連續劇,聚會的時候非讓唱歌劇的曹桂林太太唱《十五的月亮》。但每次他跟中國鄰居苦口婆心「美國不是你想的那麼好」,不是被批評「帶有情緒」,就是被指責「站著說話不腰疼」,《紐約人在北京》有他立此存照的意思:「我都快七十了,犯得著騙他們嗎?不就白紙黑字留點證據,等以後的人看到,說還是他說得對,是咱們沒聽進去。」

心裡被撞個窟窿只能寫作來填

但光和鄰居們打打嘴仗,並不能夠刺激一個年近七旬的人寫一部長篇。《紐約人在北京》的直接成因,是他的一位當歷史教授的朋友在駕車去機場時與妻子雙雙車禍殞命。曹桂林覺得心裡被撞出了一個窟窿,只能通過寫作來填。不僅是因為這位朋友把生命中最後一個電話打給了他,津津樂道於買了紅眼航班省了100塊錢,更因為,這位朋友買機票是為了補度蜜月,而他的太太正是曹桂林介紹的。再追溯回去,教授的太太原本是曹桂林另一個朋友的小三,朋友後來怕麻煩,托曹桂林將她帶去美國,因為出國辦的是旅遊簽證,曹桂林不得不安排教授與她假結婚。「如果我不牽這個線,是不是就沒這兩條人命?」曹桂林自責。

他至今為那個女孩遺憾。女孩漂亮、乖順,彈一手好鋼琴,即便是當了世人所不齒的小三,他也評價「品性好」,他覺得她的問題是「被時代大潮弄得價值觀變了」。所以他不喜歡《北京遇上西雅圖》,這類赴美待產案例他見過許多,但他覺得不能寫成喜劇:「這么寫太不嚴肅,這事說起來其實挺慘的,結果最多寫點什麼女人之間勾心鬥角,完全不是這點事。」

很多中國人的美國敘事,他都覺得太過輕率,比如《中國合夥人》,「你相信了合夥人的故事你就傻了。合夥人發不了,只有包裝他們的華爾街的中間人才會發。」曹桂林經歷過五個美國總統,自認為被美國的財政政策所傷害,堅持柯林頓執政時期最好,因為「只有柯林頓才真正想把經濟搞起來,只有那時候投資房地產才賺錢」。

1980年代的新移民面對生活的壓力,到美國後不久往往不是離婚就是分手。「現在的闊學生沒法理解,他們覺得你們對待婚姻怎麼這么輕率,一點也不輕率,全是壓在心底的。初戀或初婚對人還是挺重要的,(分手)總會在你心上劃上那麼一道,有時難免還要懷舊下。但這種懷舊放到現實生活中,馬上就沒了,你必須鼓起全部的力量去面對那麼殘酷的現實。」曹桂林說。

過了耳順之年,相比這類說給外人聽聽的故事,他越發感慨人生的不確定。新作里「不值不值,空忙一場。不懂不懂,真荒唐!」的慨嘆,就有為此事所發的原因。他越來越感到人如沙礫,被時代的一個又一個浪頭推來搡去,有人終於被推上了岸,有人莫名不知去向。

第一部國外拍攝的電視劇的背後

《北京人在紐約》小說出版後反響強烈,銷量超過100萬冊。導演鄭曉龍回憶,「當時中美兩國在物質上確實差距巨大。加上出國的人傳回來的情況從來報喜不報憂,回來也是衣錦還鄉,造成那時中國人對美國的印象就是遍地黃金,不遺餘力不擇手段一定要出國。而這部小說寫出了這其中的問題,不僅是在國外吃苦,還有文化沖突之下的狀況。」這種情況下誕生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擁有很多個「第一」:國內第一部全程國外拍攝的電視劇、姜文的第一部電視作品、劉歡的第一次作曲。此前劉歡一度被央視封殺,卻因該片主題歌又見諸央視。

鄭曉龍在座談會上透露,當時拍攝預算是130萬美元,工作人員幾乎都沒有工資,這筆錢勉強用於應付整個劇組的所有開銷,過得非常拮據。在美國拍攝,本可以提出拍攝申請,獲批後會有專人幫忙清場、維持秩序,「雖然申請是免費的,但我們也沒有申請,因為有人幫忙就要給小費,小費對我們來說就是巨大的。」

《北京人在紐約》中用了很多航拍鏡頭,是在一日內完成的,鄭曉龍回憶,那天他在飛機上待了11個小時,到最後已經站不起來了。為了節約成本,他們採用了很多違法手段,比如演員偷偷摸摸跑到墓地,聯系飛機迅速下降拍攝,在空中管制發現之前開溜。有一場戲,飛機低到螺旋槳的風把姜文吹倒了,但也只能爬起來繼續拍。「就這,後來還發現拍糊了,只好重拍,最後是找了個假墓碑完成的。如果我們有錢,就可以申請航線,但我們沒有這個錢,就只能偷拍。」當時劇組,有美國駕照的只有鄭曉龍一人,其餘的人都是持中國駕照在美國開車,「美國警察抓住了看到中國駕照,一下就懵了,他都沒法給你開罰單。因為這個事情我們被法院傳喚,光是違章停車、無證駕駛,就要罰6000美元。」

但相對經濟上的困擾,作為團長,鄭曉龍更擔心的是有人偷跑,「每天都在高壓之下,因為隨時都可能出事兒,每天都可能有人跑了不回來。尤其是有些文藝團體,連團長、副團長全都帶頭跑干凈了,押了護照也跑,我特擔心哪天劇組人都跑沒了。」

對話

寫書是因為有東西撞到我心上了

東方早報:你並不是一個專業寫作者,為什麼二十多年來一直在寫體現文化沖突的小說?

曹桂林:我對寫作既沒計劃,也沒定位,也沒訓練過,平時也有很多事情要忙。一般來說寫東西就是不吐不快,有東西撞到我心上了,是一個心血來潮的業余愛好者。

因為我不是專業的作家,所以我一般寫的都是有原型的故事。最開始《北京人在紐約》是我把自己在美國10年的生活總結了一下。後來寫《綠卡》,是因為這事撞得我挺難受的,一個女孩為了拿綠卡遇上那麼多波折,就寫出來了,但因為之前《北京人在紐約》火了,出版社加了一個「北京姑娘在紐約」的副標。因為拍《北京人在紐約》,和主創也成了好朋友。那時候王姬還在美國,見到特別多偷渡移民,她想讓我寫個書,她來演女蛇頭。那我說好吧,因為不是自己的事,只好去寮國、緬甸、泰國待了半年找材料,還去福建長樂待了半年,寫了一個《偷渡客》。2001年,姜文又讓我寫個《王起明回北京》,我還說現在誰知道王起明啊,寫了有啥意思啊,他說有,他就覺得這人有意思,我就寫了一個,但自己也不是很滿意,因為沒什麼撞著我的,就編點故事,自己也覺得不負責任。

但《紐約人在北京》是延續《北京人在紐約》的,我在美國待了30年,《北京人在紐約》寫了前10年,後20年我更深入地了解美國是怎麼回事,尤其在美國的華人精英們的生活、精神狀態,這群人的故事以前很少被寫到,那我就想我來寫吧。

東方早報:寫《北京人在紐約》的時候有這樣的動機嗎?

曹桂林:有,我想跟我女兒搞好關系,讓她看完這書之後知道爸爸還惦記她,想著她,甭管在世界哪個角落。但是沒有成功,只在逢年過節有個卡片問候。經濟上她很有錢不用我幫,我也用不著她幫,沒有來往,感情上沒有交流。後來聽別人說現在是結婚了,還有小孩了,我都不知道,沒見過。

她12歲來了美國,我覺得孩子這么小就送到美國,她就不是你的了。中國的親子關系,應該是你崇拜我我愛你,但她太小來到西方,就變成了美國的價值觀,要獨立,要做她自己。她19歲後我們就沒見過面,說我不會麻煩你,你也不要麻煩我,聽這話我多傷心。還是用英文說的。她剛來的時候特意讓她學英文,融入美國的白人圈子,結果在家裡都嘰里呱啦英文滿口,我說家裡要說中國話,她也不知所措。後來我發現這就是太小把孩子送出去的結果。對於父母撫養之恩也沒有什麼感情,她覺得既然把她生出來,不撫養還把她殺掉嗎?當然不行,美國法律規定你有撫養義務的。所以《北京人在紐約》,就是用一個家庭來體現文化沖撞。

東方早報:《北京人在紐約》最著名的就是對紐約的天堂與地獄的比喻,為什麼新書反觀當年,感慨的是空忙與荒唐?

曹桂林:我到美國第一年就成立了公司當了老闆,當年就買了房,第二年我的會計師跟我說,你趕緊再去買一套房吧,不然你要繳的稅太多了。

美國的稅太可怕了。你在美國生活,你就進入了這套游戲規則。一個大學教授年薪10萬美元,在美國也算中上層,但扣完稅到手,你能見到的只有6萬多。這筆錢一半要還房貸,在美國買房子沒有一次付清的,因為那樣要交重稅,人們故意要買大的、貴的房子,就是為了刨掉稅,免得國家把你的錢收走養軍艦去。然後孩子的教育、養車、電話,乃至除草、處理垃圾,每天早上開信箱就出現一大堆賬單要填支票。我在美國和學者圈打交道,我們的一個共識,就是你作為新移民不管讀到什麼位置,做出什麼成就,都是虧的,因為你賺的錢全部還給美國大地,就算你死了要把錢傳給兒子,都要交50%遺產稅。在美國當教授一個月能下一兩趟餐館是要咬著牙的,我還認識從沒有去過美發店的系主任。

東方早報:感覺你這兩本書都有要破除美國迷思的感覺。

曹桂林: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這三十年來我在中國美國之間穿來穿去,但我發現不是我寫兩本書,就能當溝通橋梁的,通不了。美國當然有很多好處,但它最大的問題是它的金融制度,不管你多能幹、多努力,走到了多高的位置,你照樣掰不開、擰不動。所以我一直勸我們鄰居,沒事在中國偷著樂吧,不要想著移民了,不會比你現在的生活好。我們鄰居的孩子都找我給辦過去,辦過去的沒一個成樣的,年紀小的去了就美國樣了,就不是你兒子了,他的思維、習慣看不上你這個中國老爹了。晚點去的也沒讀書的,有錢,一天到晚晃來晃去,最後成了混混回來了。而且我說了,就算你學到頂了,成了教授了,也就那樣。

我覺得很多中國人已經過得很不賴了,有些地方可能還比美國人強,當然我說的不是擺攤炸油餅的那些人。當然炸油餅的不抱怨,抱怨的反而是過得不賴的這群人。一會說中國有霧,夏威夷老有霧,洛杉磯到了冬天車都看不見。一會又說吃的有毒,但美國的茄子都長一樣大,芹菜跟擀麵杖似的,土豆跟足球似的,是不是轉基因我不懂,但說是自然生長的,打死我都不信。他們理想的社會應該是一個比中國好得多的社會,但那也不是美國。

❷ 京圈小說推薦

京圈小說推薦:《北京人在紐約》、《北京折疊》、《愛情教育》、《在路上》、《一念之間》。

一、《北京人在紐約》

這部小說作者是劉震雲,主要講述了一群北京人在紐約打拚的故事。小說中的人物形形色色,有從故鄉來到紐約謀生的楊華,有才氣橫溢的詩人劉山東跡兆稿,還有經歷過種種挫折後終於找到自己位置的張小飛等。小說中不僅有美國的風土人情,還有北京人特有的幽默和生活方式,非常值得一讀。

❸ 《北京人在紐約》——是天堂也是地獄

《北京人在紐約》——是天堂也是地獄

故事發生在七八十年代,王啟明和郭燕一對來自中國的北京夫婦「幸運」地獲得飛往紐約的簽證,踏上了一個充滿憧憬而又未知的新大陸。在紐約,他們經歷了最辛苦最難耐的歲月,二人苦苦奮斗,終於換來了事業的成功,可是「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俗語在他們身上應驗了,女兒死了,夫妻關系僵化,一切都發生在這兒,是他們經歷過了天堂,也經歷過了地獄的地方——紐約。

從文學層面看,小說的人物塑造方面,刻畫人物性格鮮明,各有特色。王啟明夫婦初到扮稿旁美國,年輕而懷有夢想,那種干勁十足的樣子,正是和現在考研的我們不是相差無幾嘛,甚至我們還遠遠不如他。他們是頂著生活的壓力在苦苦支撐奮斗,而我們大三學子,背後有自己的父母作為精神支柱,我們沒有後顧之憂,不需要考慮吃穿行用,而他們卻不然,正是由此情景可見,他們二人是吃得下苦,耐得下累,具有著堅強的奮斗精神的人物。而阿春則是一個典型的王熙鳳式的形象,性格潑辣,看得清人情世故,面對喜歡的人,也能在理性的支撐下做出正確的選擇。她不會選擇和王啟明在一起,因為她看透了,男人可以拋棄一個妻子,同樣可以拋棄第二個,這就是她睿智的地方和常人所不及的。也是曹桂林刻畫她的精妙之處。而對於她和王啟明纏綿悱惻糾結不清的關系來說,那隻是滿足肉體上的生理慾望,不足以讓她甩開一切非要和他組建家庭,盡管對王啟明也是有感情的,但這感情也被理性壓制下去。在紐約,感情不會和任何東西掛鉤,尤其是金錢,同樣涉及到金錢的東西,也容不下半點感情,姨媽對初到紐約的夫婦是這樣,阿春對向自己借錢的王啟明是這樣,乃至後來王啟明對自己的兄弟也是這樣。生活就是這樣,社會就是有這樣的法則,不管你來自哪裡,都得順著社會,無法改變社會,只能改變自己,這也是中國人固有的內在超越性。

從文化層面看,這是跨越了兩個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生活環境的陡然變化必然引起人物的心理的變化,這種變化在人物的身上的表現就顯得尤為關建,王啟明夫婦在生活富裕之後的心態上,行為上的變化,比較明顯地顯示出他們成功後的優越感。女兒呢,寧寧從初到美國到最後死亡,無疑是最為打動,也值得讀者反思的地方,沒成年的寧寧對於截然不同於母國的美國社會,她的價值判斷還分不清,即便是分清好壞,但是他仍舊對美國這個地廳橡方理解不透測,她的行為在自己眼中就是所謂的「自由」,或許這也和早年缺少父母關懷有關,但是在現實面前,不能否認的是,她的選擇加束了她的生命終結的進程。

從哲學層面看,這部作品雖沒有把人的奮斗作為突出的重點,到無疑人的奮斗的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王啟明的熬夜不眠的做工,郭燕的累暈都很好的詮釋了他們後來成功的原因,當然,曹桂林在這里不可避免的使用了作家特權,他能讓王啟明在事業上聰明能幹,是為了他「敬數升入天堂」,他又讓王在阿春面前木訥,是為了情節安排的需要,導致夫妻矛盾,讓他步入「地獄」,這就是天堂與地獄的反轉!這無疑是作者安排的一場巨大的悲劇,但是正因為是悲劇才能更加的警醒世人。持有中國文化的人能否在一個西方的大都市幸福的生活著,這不僅僅是兩個人的問題,而是涉及到兩種文明之間的碰撞,這種碰撞下的個人又將何以面對,新世紀的全球化條件下,碰撞與交流是必然的,我們又該如何面對,this is a qestion.

❹ 《北京人在紐約》txt全集下載

鏈接:

提取碼:49yn

❺ 誰知道<北京人在紐約>的結局(具體點的)

大結局裡女主角對男主角說的一句話:「在經歷了風風雨雨後,我們已經從我每夜做夢都怕失去你的情人關系,變成了一種相濡以沫的朋友關系。」

詳情:
蜜月歸來,原先自己的客戶已經成了王啟明的。大衛發現了郭燕對他的背叛,於是把她趕出了家。啟明在街上遇到無家可歸的郭燕,告訴她,女兒吸毒並出走。

美國經濟陷入周期性下降,啟明的不動產投資損失慘重。為了有足夠的流動資金,啟明又想藉助過去曾讓他大賺一筆的地方--大西洋賭城。然而,好運盡逝,啟明輸掉了一切。

❻ 《北京人在紐約》

        很早就聽說了這部作品,但今天才第一次把它讀完,閱讀的過程就類似於主襲指人公王起明和郭燕在紐約生活的過程,起起伏伏,他們曾在貧民區的地下室中摸扒攜爬滾打,也曾一躍成為商界巨頭,花錢到手軟。

        作者眼中的紐約,既是天堂,也是地獄。說它是天堂,是因為那裡充滿了機遇,只要你肯努力、肯奮斗,善於把握商機,很快就能平地而起,實現命運蛻變,成為人生贏家,就如同書中的主人公,轉眼間就可以成為當代美國夢的代言人;說它是地獄,是因為那裡沒有人情(就書中描述所見),人與人之間只談金錢。再親密的朋友夥伴,甚至家中親人,他們隨時都可能背叛於你,對於你的失敗,他們可以坦然地冷眼旁觀而愛莫能助。在那裡,「情」是多餘的,專心談感情是軟弱無能的表現,而金錢卻是吸引人眼球的唯一砝碼。作者寫到:美國人,只崇拜三類人:體育明星、電影明星和商業巨頭,因為他們都是有錢人。拜金主義觀念大行其道。

        正是這天堂與地獄混雜的紐約,使生活在其中的北京人喜憂參半。面對機遇,他們會怨懟大陸的保守;面對人情冷漠,他們會懷念東方傳統宗法社會的溫情脈脈。他們曾享受過無上的奢華與榮耀,也同樣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金錢,曾讓他們體驗過生的樂趣,但它也同樣成為了對他們女兒的無情祭奠。得到的同時,也必然會面對失去,選擇權在你自己手裡。

        「紐約」就如同錢鍾書筆下的「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而城裡的人想出來。正如王起明和郭燕的女兒——寧寧,臨死之前躺在父親的臂彎里無數次地重復著「想回老家」的遺言;然而小說結尾,還是有很多北京人,包括他們當初在北京的朋友都想方設法地選擇來到了紐約。故事的結尾又是新一段故事的開始,他們的朋友來到紐約,重復了他們當年初至紐約時說過的話,而他們則運用當年初來乍到時所受到的「禮遇」(冷漠)接待了他們現在的朋友。又是一個輪回,然而是天堂還是地獄,或許只春禪伏有親身經歷才能瞭然於心。

❼ 推薦一些外國現代愛情小說!!!拜託了!!!!!!!!

不知道你具體喜歡什麼類型的~先推薦幾本我感覺不錯的吧

★☆★國內☆★☆

《北京人在紐約》作者:曹桂林(令人回味無窮的作品)

如果你愛他,
就把他送到紐約,
因為那裡是天堂.......
如果你恨他,
就把他送到紐約,
因為那裡是地獄.......

《白鹿原》 作者:陳忠實

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一軸中國農村斑斕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主人公六娶六喪,神秘的序曲預示著不祥。一個家庭兩代子孫,為爭奪白鹿原的統治代代爭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話劇;巧取風水地,惡施美人計,孝子為匪,親翁殺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內戰,白鹿原翻雲覆雨,王旗變幻,家仇國恨,交錯纏結,冤冤相報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陣痛中顫栗。

《穆斯林的葬禮》作者:霍達

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這部五十餘萬字的長篇,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穆斯林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獨特的心理結構,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韓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展現了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作品含蓄蘊藉,如泣如訴,以細膩的筆觸撥動讀者的心靈,曲終掩卷,回腸盪氣,余韻繞梁。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遙

這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也是小說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濃縮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作品達到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特別是主人公面對困境艱苦奮斗的精神,對今天的大學生朋友仍有啟迪。
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問廣闊背景上,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刻劃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塵埃落定》 作者:阿來

《塵埃落定》是青年藏族作家阿來的小說,該小說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四川阿壩地區,當地的藏族人民被十八家土族統治著,麥其土司便是其中之一。

《塵埃落定》講述的是康巴藏族的故事,這當然是一個很民族化的題材。因為作家的族別,他的生活經歷,這個看似獨特的題材的選擇其實是一種必然,但小說並不囿不於民族題材,小說中涉及到的權力、英雄、宗教、信用、仇殺、愛情等話題都具有現代意義。這使《塵埃落定》在題材上不僅有特殊性,更具有普遍意義。《塵埃落定》寫的是歷史,但歷史也是一種現實,而這種現實得到更為充分的表達,它的面貌會更加文闊,更加深遠。同一種空間,也就是具有演繹多種故事的可能。關於這段歷史,阿來說「史是寫出了它的一種狀態,或者說是我對它某一方面的理解。」

《明朝那些事》 作者:當年明月

歷史本身很精彩,歷史可以寫得很好看
歷史是千百萬人的歷史,是大家的歷史,每個人都有解讀歷史的權力。《明朝那些事兒》的確是別開生面的,是一種創造。我熱情地支持這種探索和創造!期待他把這三百年寫完。——毛佩琦(央視百家講壇主講)

《奮斗》作者:石康

一個奮發有為的年輕人。
他有兩個父親,於是他發現兩條生活道路。
他有兩個戀人,於是他擁有兩種情感。
他有一種理想,卻導致另一種現實。
他有一種最可貴的精神,那就是不停地奮斗。

年輕俊朗的陸濤有才華、有激情。自建築學院畢業後,他一直希望能夠成就一番輝煌的事業,繼父陸亞迅卻經常提醒他要更多地腳踏實地。陸濤的親生父親徐志森攜巨款來到北京發展房地產業,陸濤赫然發現自己有了兩條不同的生活道路……
和陸濤一同畢業的還有他的幾個「死黨」:向南、華子、米萊、夏琳、楊曉芸等人。幾個年輕人在畢業後的幾年時間里,通過事業了解到人及社會的互動關系,通過愛情體味著夢想與現實,責任和友誼的真諦。他們經歷著生活和愛情的波瀾,有時迷茫有時苦痛,但他們努力地奮斗,並將最真摯的笑臉留在了青春的歲月中。

關於人的奮斗,關於人生理想的追求,關於現代情感的深層次發掘,一部叩問現實的青春勵志小說。

海岩全集:
《舞者》(註:冰+火卷)
《一場風花雪月的事》
《死於青春》
《便衣警察》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
《永不瞑目》
《玉觀音》
《你的生命如此多情》
《河流如血》
《陽光像花一樣綻放》
《五星飯店》
《平淡生活》
《一米陽光》
《深牢大獄》

★☆★國外★☆★

《消失的地平線》作者:[英]希爾頓

作者把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經濟大蕭條、全球探險熱等融入書中的人物中。反映當時人們就是努力追求自己心中的香格里拉。這部小說驚險、刺激、離奇、富於戲劇性。更難得的是,閱讀這部小說將是一次身體、心智和靈魂的體驗。

《追風箏的人》作者:(美)卡勒德·胡賽尼

12歲的阿富汗富家爺阿米爾與人哈桑情同足。然而,在一場風比賽後,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事,阿米爾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責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隨父逃往美國。
成年後的阿米爾無法原諒自己當對哈桑的背叛。阿米再度踏上暌違二十多年的故鄉,卻發現一個驚天謊言,兒時的噩夢再度重演,阿米爾該如何抉擇?
這是一部語言純凈,但真摯感人的小說,帶給了美國出版界自《可愛的骨頭》以來從來有過的驚喜。它出人意料地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上長居一年有餘,也是去年全美第三大暢銷小說。

《天藍色的彼岸》作者(英)艾歷克斯·希爾

小男孩哈利因車禍去了另一個世界。在那裡它他加入了等待去天藍色彼岸的隊伍。但他還掛念著爸爸,媽媽,姐姐和同學們,卻又不知如何傳達他的心聲,直到他碰到一個叫阿瑟的幽靈。阿瑟帶著哈里偷偷溜回人間,來向親人和朋友告別,向他們表示歉意和深深的愛……
這是一本最適合在我們這個年代看的書,單純,清新,溫暖的文字,教會人們學會關愛,珍惜生命,喚起人們內心深處最美好的情感,呈送各人們最真切的感動和最偉大的愛。在不可抵擋中的人性光輝中感悟生命和死亡……

《可愛的骨頭》作者:(美)艾麗斯·西伯德

此書在《紐約時報》排行榜上高居榜首近三十周,連續在榜七十餘周。兩年來暢銷不衰。被美國「每月讀書會」選為推薦書。並獲「美國年度最佳小說」獎,入選「英國年度好書大獎」。在法國《讀書》雜志評出的「2003年二十本量佳圖書」中名列第二。目前讀書以英、法、曰、中等多種版本風靡各國,銷量已突破五百萬冊。
一個十四歲的女孩遭一名連環殺人的歹徒奸殺並碎屍,這樣一樁案件如果見諸美國媒體,或許已然引不起聳人聽聞的效果。若是以之為素材敷衍成一部小說,可能會是一個以情節取勝的警探偵破故事。但女作家艾麗斯·西伯德卻獨辟蹊徑,傾注了誠摯的深情,抒發出一曲催人淚下的親情之歌。 作者艾麗斯·西伯德採用大膽的敘事技巧,將一樁人間悲劇化作懸疑卻又風趣溫馨的故事。是一本充滿同情理解的心靈療愈小說。本書以和人間一樣真實的天堂為場景,以濃濃深情與機智探索家庭之愛、羞澀而忐忑不安的青春期、以及在人生旅程留下深刻印記的愛情與失落。

《諾貝爾的囚徒》作者: [美]卡爾-傑拉西

一部西方的《圍城》刻畫中外皆然的學界潛規則。第一部透視學界內幕的全球暢銷小說脫去教授們的「臟外套」!在美國先後重印十三次,暢銷不衰,卡爾·傑拉西《泰晤士報》「千年最有影響力的三十大人物」之一。諾貝爾獎得主霍夫曼親筆為中文版作序,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多名院士聯合推薦。

《時間旅行者的妻子》
作者:奧德麗.尼芬格(全球銷售超過5,000,000冊)

相遇那年,她六歲,他三十六歲;結婚那年,她二十三歲,他三十一歲;離別後再度重逢時,她八十二歲,他四十三歲……
如果生命是一場旅行,亨利的旅程肯定比常人的更加迂迴,患有慢性時間錯位症的他,會不知不覺地游離在時間之間。他以為他在二十八歲時是第一次遇到二十歲的克萊爾,而克萊爾卻說:「我從小就認識你了」;和克萊爾結婚多年後,亨利又突然發現自己回到了童年,而這次遇見的卻是六歲的克萊爾。
因為那些不由自主地消失,亨利會親眼目睹幼小的自己一遍遍遭遇那些過往,而他卻只能旁觀、重復品味那些快樂、悲傷和痛苦。可是在時間的正常旅途中行走的克萊爾呢?她被丈夫遠遠拋在了後面,焦急地渴望著愛人能早一天回到身邊。克萊爾雖然擁有時間,卻只能通過捉摸亨利,來觸摸時間。
是什麼過濾著這一對戀人炙熱的愛意,又是什麼推動他們在復雜交錯中的命運中勇敢地探索,終於讓時間在愛面前也變得微不足道了?
這是一曲高昂的愛的頌歌,是一程常人不可思議的浪漫之旅。這像是一本科幻小說,卻洋溢著濃濃的詩意。這像是一本愛情小說,卻飽含了信念與時空的哲理。

《一隻狗如何說出女主人的死因:巴別塔之犬》作者:[美]卡羅琳·帕

故事開篇便將讀者引入一個神秘離奇的氛圍中,一個女人從蘋果樹上墜地身亡,是意外還是自殺?無人知曉,唯一的目擊者,就是她的愛犬「羅麗」。女人的丈夫是一位語言學家,因為思念妻子卻無從得知她真正的死因,竟異想天開地打算教愛犬「羅麗」說話,讓它道出事情的真相。也就在教「羅麗」說話的期間,語言學家逐漸開啟了和妻子之間的記憶之盒……

《伊甸園的鸚鵡》作者: [美]帕克絲特

本書為卡羅琳的最新小說,展現了比《巴別塔之犬》更宏大、更新鮮的視野,將更加刺激緊張的情節鋪展開來。一個真人實況直播的電視競賽節目中,關系緊張的母女、過氣的男女童星、原為同性戀的夫妻……七對組合各懷心事,紛紛上場,只為成為最後的冠軍,以獲得100萬美元獎勵。面對巨額獎金,他們能否在攝像機鏡頭前守住秘密?能否避開出賣丑聞、昧著良心說謊的陷阱?能否抵擋節目製作組刻意安排的誘惑?能否順利走過人生險境,抵達心靈的伊甸園?只有一路同行的鸚鵡,始終靜觀一切。

熱點內容
超甜的小說現代言情番茄小說 發布:2024-10-22 00:07:48 瀏覽:767
女主嘴賤的現代小說 發布:2024-10-22 00:02:32 瀏覽:512
言情校園小說短篇還記得 發布:2024-10-22 00:01:09 瀏覽:3
主角是唯一會武功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4-10-21 23:58:09 瀏覽:141
男主失明的現代小說 發布:2024-10-21 23:58:00 瀏覽:56
網路小說排行榜txt下載 發布:2024-10-21 23:57:21 瀏覽:324
好看的美食小說推薦 發布:2024-10-21 23:50:32 瀏覽:554
都市小說作品推薦 發布:2024-10-21 23:49:30 瀏覽:941
QQ推薦的免費閱讀小說 發布:2024-10-21 23:39:45 瀏覽:561
2男一女現代小說 發布:2024-10-21 23:39:08 瀏覽: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