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湖居聽書教材原文
A. 明湖居聽書的關於此書
《明湖居聽書》節選自《老殘游記》第二回,原題為「歷山山下古帝遺蹤,明湖湖邊美人絕調」。作者清末劉鶚,(1857~1909)筆名鴻都百煉生。《老殘游記》借一個不願做官、奔走江湖行醫的名士老殘,在游歷途中的所見所聞,揭露了當時官吏昏庸殘暴的行徑,反映了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也表現出作者支持革命運動,主張維新圖強、科學救國的政治態度。這部小說刻畫人物、描寫自然景物比較生動形象,在語言運用和表現手法上頗具特色。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論這部作品:「敘景狀物,時有可觀。」《明湖居聽書》便是「可觀」的一節。記敘文中縱使記述靜物,有時也要加入動態的敘述,以增加情趣。《明湖居聽書》是很典型的例子。
「明湖居聽書」故事緣由是這樣的:老殘來到濟南府(今山東濟南),在高升店住下。第二天上街遊玩,見那牆上貼了一張黃紙,居中寫著「說古書」三個大字,旁邊一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不知是什麼事情。路上聽得兩個挑擔子的說道:「明日白妞說書,我們可以不必做生意了,來聽書吧。」又聽得鋪子里板台上有人說到:「前次白妞說書是你去的,明兒書應該我去了。」一路行來,街談巷議,大半都是這話,心中很詫異。回到店裡向茶房打聽這件事,茶房介紹說:這說鼓書,用一面鼓,兩片梨花簡,名叫「梨花大鼓」,演說一些前人的故事,本也沒什麼稀奇,自從王家出了白妞、黑妞兩姐妹就不同了。這白妞名叫王小玉,是天生的出奇人物,十二三歲就學會了說書的本事。她有一副好嗓子,又吸收了京腔、崑腔小調種種腔調,運用到大鼓書的調兒里,經過二三年工夫,創造出了梨花打鼓的新調,「竟至無論南北高下的人,聽了她的說書,無不神魂顛倒」。明兒上午一點鍾開唱,如上午十點鍾去,便沒有了座位,要聽還要早去。老殘聽了茶房的話,也不甚相信,次日九點鍾便去明湖居聽書。可以說,在節選的這部分文字之前,作者已為白妞說書作了渲染鋪墊,那屬「耳聞」;進入課文之後,則屬「目睹」了。
《老殘游記》(劉鶚)、《官場現形記》(李伯元)、《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吳趼人)、曾樸的《孽海花》。並稱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B. 明湖居聽書閱讀
濮陽市2010年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
濮陽市2010年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
當前位置:學員主頁 --> 作業
請設計一份課堂教學實例,體現出語文課堂中的互動對話。
劉韶娟(輔導教師) 發布時間: 2011-04-20 16:25:34
作業要求:
請設計一份課堂教學實例,體現出語文課堂中的互動對話。
提交時間:5月19日以前。
請編輯好格式後直接提交,勿用附件。
提交者:
張艷茹(學員) [提交時間: 2011-04-29 10:13:26 ]
答題內容: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式的新型課堂中的互動對話
大流一中 張艷茹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一切以應付考試為中心,教師滿堂灌,充當"單放機";學生被動接受,變成了錄音機"。學生在情感、語言、思維、個性等方面處於被動、壓抑的狀況,課堂氣氛是緊張、冷漠的。這種狀況是與理想課堂的精神不相符合的。為了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充分的發展,必須改變這種狀況,代之以師生雙向互動的形式,讓學生"動心"樂學,"動腦"多思,"動口"多說,"動手"多做。
在實踐中,我重新認識課堂教學的性質與任務,重新認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任務與角色,並以此重新調整課堂教學的策略。以學生為中心,大膽創設有利於師生互動的學習環境。要以學生為中心,大膽創設有利於師生互動的學習環境。教師應以平等的心態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自主學習。教師要解開學生的束縛,建立教學民主,增進師生情感的溝通,消除學生的心理重壓,教師要盡可能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群體中去,讓學生敢說、敢問、敢辯、敢寫,使他們在無拘束無壓力的課堂上自由地學習。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激勵者和點撥者,即教師在課堂中既是積極參與者,又是導學者;既課程的開發者,又是學生潛能的發現者。教師通過平等地參與學生中去。
生活動,並貢獻個人意見與經歷,使師生關系更加密切融洽,使學生消除對權威和失敗的畏懼心理,使學生積極參與、思考、交流。在課堂上,教師應精講少講,騰出1/3到1/2的時間,讓每個學生主動學習,思考,操作和討論,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個別學習,小組學習、大組討論、學生執教和情景表演等幾種教學組織形式。此外還根據具體的實際需要選擇和組合運用多種形式,從而擴大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有主動活動的空間,釋放每個學生的精神活力,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充分發揮出教學效益。
語文課堂教學中,適量地引進富有針對性、趣味性、時代性和實踐性的內容,既能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充分挖掘教材潛在的意象和精神,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這樣做不僅有助於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且還能使學生獲得情感的愉悅,得到創造美的享受。下面以《明湖居聽書》一課為例,談談語文課堂教學的「創新」。
《明湖居聽書》
教學重點:(1)體味「通感」修辭的美妙藝術效果,學習「通感」修辭手法的准確運用。比較《明湖居聽書》和《琵琶行》音樂描寫的同中之異。
教學難點:把聽覺方面的感受,用恰到好處的語言描寫出來。
結合本課的教學目的、教學重點、難點,我嘗試上了一堂「導入一賞讀一研討一練寫」的「創新」課。
導入
首先創設情境。聽錄音《青藏高原》。李娜唱的《青藏高原》激越高亢,主旋律跌宕起伏,學生聽得用心,情緒亢奮,這支歌為這堂課的教學營造了一種濃厚的藝術氛圍,激起了同學們的情感波瀾。(聽完歌,我問:「這首歌唱得如何呢?」學生:「唱得好。」)
可是如何就把這轉瞬即逝,只可意會的聽覺形象用語言描寫出來呢?我們先來賞讀《明湖居聽書》用什麼手法來描寫白妞演唱技藝的,共同探討一些方法來把《青藏高原》的演唱藝術描寫出來。
激起了學生學習興趣,就有利於發揮學生學習知識的主體作用,目的明確後,自然引到賞讀《明湖居聽書》描寫白妞演唱技藝的兩段上來(王小玉便啟朱唇……這時台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賞讀
初讀這兩段,我們是否覺得白妞演唱得很美呢?我們並未親耳聽,而只是讀小說,用眼看文字,為什麼能在聽覺上獲得美感呢?
由於作者寫作時運用了一種特殊的比喻——通感來描寫演唱藝術,因而覺得很美。下面我們來品讀作者是怎樣運用這種修辭手法的?
(把問題定向,讀中思考、討論,完成賞讀)提三個問題:
(1)按白妞演唱時聲音或高或低、或緩或急,把整個演唱過程分幾個階段呢?
(起始一發展一跌宕一高潮一結束)
(2)找出運用通感修辭來描寫白妞的演唱技藝的句子,仔細品味通感的准確運用和收到的藝術效果。
(通感句是把哪兩個感覺溝通的?本、喻體的相同點在哪裡?)
(3)總結本課描寫演唱技藝的方法。
A、演唱過程分階段(按聲音高低、緩急)。
8、巧用比喻(通感):先點出感受到的音樂(可見的形象,可經歷的事,可體驗的感覺),再溝通視覺形象。特點是從視覺設喻。
研討
剛才我們共同賞讀了《名湖居聽書》,同學們,誰還記得上學期我們曾學過的一首描寫演奏技藝的詩?
(一)學生憶誦《琵琶行》第二段(「大弦嘈嘈如急雨……四弦一聲如裂帛」)。同學們,同屬演奏和演唱的描寫有何同中之異呢?學生討論發育。
問題設計:(1)同樣用比喻描寫演奏技藝,與《明湖居聽書)運用比喻一樣嗎?(2)總結兩課音樂描寫的同中之異。
A、同是巧用比喻,但《琵琶行》用類似或熟悉的聲音設喻;《明湖居聽書)用特殊的比喻——通感來溝通各種感覺,主要是從視覺角度設喻。
B、同有妙語點睛,但關鍵處《琵琶行)直接解說;《明湘居聽書》直接講感受,又使用了比喻。
(二)擴展延伸。下面再賞讀選自《西廂記》的《崔茸篙夜聽琴》的三支曲於。(出示投影片)
【天凈沙】莫不是步播得寶髻玲瓏?莫不是裙拖得環佩叮咚?莫不是鐵馬兒檐前驟風?莫不是金鈞雙控,吉丁當敲響簾櫳?
【調笑令】莫不是梵王宮,夜擅鍾?莫不是疏竹滴鐮曲襤中?莫不是牙尺剪刀聲相送?莫不是漏聲長滴響壺銅?潛身再聽在牆角東,原來是近西廂理結絲桐。
【禿廝兒】其聲壯,似鐵騎刀槍冗冗;其聲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聲高,似風清月朗鶴喚空;其聲低,似聽兒女語,小窗中,喁喁。
思考問題並討
C. 明湖居聽書通感的句子
《明湖居聽書》就運用通感,以人們的感覺和視覺,賦形於聲,多方位設喻,對聲樂描寫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將無形的聲音化作有形的各種事物,其對歌聲描寫歷來受人稱道。
文章在描摹高音時,用「像一絲鋼絲拋入大際,在極高的地方,尚能回環轉折」的視覺畫而來表現白妞高亢激昂,清亮剛勁,尖細嘹亮,回環轉折的嗓音特點。
在描摹聲音節節高起時,用攀登泰山時所見的峰巒景象予以描繪,體現其聲音「節節高起」的特徵。
描寫聲音陡落時,用「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山腰裡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描繪出聲音的千迴百折,藉助這些飛蛇靈巧穿行山峰間的姿態,不僅真切地寫出了無影無形的聲音,而且體現出白妞演唱得流暢婉轉。
寫歌聲高潮時用燦爛的焰火作比喻,「像放那東洋焰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一色火光,縱橫散亂」。從事物的視覺形象充分調動讀者的想像力,讓讀者通過色彩想像聲音,領略華彩樂段中瑰奇多變的美妙境界,給人以美的享受。
D. 初二年級上冊語文期中《明湖居聽書》知識點
初二年級上冊語文期中《明湖居聽書》知識點1
全文共9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描寫說書前書場的盛況。書場盛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觀眾多,到得早。「說書」十二點半鍾以後才開始,可是「不過十點鍾」,戲台前的「一百多張桌子」,「已經坐的滿滿的了」,以至「老殘看了半天,無處落腳,只好袖子里送了看坐兒的二百個錢,才弄了一張短板凳,在人縫里坐下」;有的人甚至餓著肚子早早地趕來占個座位,使得戲園子里竟然有一二十個賣燒餅油條的。二是觀眾身份多樣,代表性廣。有「做生意」的,有「讀書人」,還有許多官員以及他們的家人。三是氣氛熱烈。有人在進場,有人在找座,有人在打招呼,有人在說閑話,有人在叫賣叫買,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指向,即聽白妞說書。
第二部分(3—5段),描寫琴師、黑妞的精彩表演和人們的反應。首先是琴師演奏三弦子,初不覺怎樣,「只是到了後來,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挑若有幾十根弦,幾百個指頭,在那裡彈似的」,很有特色。再是黑妞說書,從衣著打扮寫到動作表情,進而描寫黑妞的演唱清脆宛轉,高低徐急,富於變化,既有「字字清脆,聲聲宛轉」「或緩或急,忽高忽低」的直接描述,又有「新鶯出谷,乳燕歸巢」的生動比喻。然後是觀眾的議論,知情懂行的觀眾將黑妞和白妞進行比較,「他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他的好處人學得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突出了白妞說書技藝的高超,為白妞的出場作了鋪墊。
第三部分(6—8段),著力描繪白妞高超的說書技藝。這是課文的描寫重點。第6段描寫了白妞的衣著相貌、動作表情,特別用特定鏡頭描繪了白妞「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著兩丸黑水銀」,是那樣清澈純凈,明亮潤澤,美麗傳神。第7段寫白妞說書歌聲的高亢,第8段寫歌聲的低回和變化。這兩段描寫白妞說書的全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聲音初不甚大——聲音越來越高,回環轉折,雄渾高亢,字轉悠揚——聲音陡然一落,迴旋激盪——聲音悠遠、細弱——聲音揚起、諸聲並發——突然收結。作者在描寫白妞說書的節奏時,運用了很多貼切生動的比喻,使讀者能藉助實體形象來感受到聲音的美,讓人們體會到白妞技藝的高超。
第四部分(9段),以觀眾的議論來點明白妞說書的藝術魅力。
初二年級上冊語文期中《明湖居聽書》知識點2
劉鶚(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說家。譜名震遠,原名孟鵬,字雲摶、公約。後更名鶚,字鐵雲,又字公約,號老殘。署名「鴻都百煉生」。漢族,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寄籍山陽(今淮安楚州)。劉鶚自青年時期拜從太谷學派李光(龍川)之後,終生主張以「教養」為大綱,發展經濟生產,富而後教,養民為本的太谷學說。他一生從事實業,投資教育,為的就是能夠實現太谷學派「教養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屢敗屢戰、堅韌不拔,太谷學派的思想可以說是他的精神支柱。
《明湖居聽書》節選自《老殘游記》第二回,原題為「歷山山下古帝遺蹤,明湖湖邊美人絕調」。
作者清末劉鶚,(1857~1909)筆名洪都百煉生。《老殘游記》借一個不願做官、奔走江湖行醫的.名士老殘,在游歷途中的所見所聞,揭露了當時官吏昏庸殘暴的行徑,反映了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也表現出作者反對革命運動,主張維新圖強、科學救國的政治態度。這部小說刻畫人物、描寫自然景物比較生動形象,在語言運用和表現手法上頗具特色。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論這部作品:「敘景狀物,時有可觀。」《明湖居聽書》便是「可觀」的一節。記敘文中縱使記述靜物,有時也要加入動態的敘述,以增加情趣。《明湖居聽書》是很典型的例子。
「明湖居聽書」故事緣由是這樣的:老殘來到濟南府(今山東濟南),在高升店住下。第二天上街遊玩,見那牆上貼了一張黃紙,居中寫著「說古書」三個大字,旁邊一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不知是什麼事情。路上聽得兩個挑擔子的說道:「明日白妞說書,我們可以不必做生意了,來聽書吧。」又聽得鋪子里板台上有人說到:「前次白妞說書是你去的,明兒書應該我去了。」一路行來,街談巷議,大半都是這話,心中很詫異。回到店裡向茶房打聽這件事,茶房介紹說:這說鼓書,用一面鼓,兩片梨花簡,名叫「梨花打鼓」,演說一些前人的故事,本也沒什麼稀奇,自從王家出了白妞、黑妞兩姐妹就不同了。這白妞名叫王小玉,是天生的出奇人物,十二三歲就學會了說書的本事。她有一副好嗓子,又吸收了京腔、崑腔小調種種腔調,運用到大鼓書的調兒里,經過二三年工夫,創造出了梨花打鼓的新調,「竟至無論南北高下的人,聽了她的說書,無不神魂顛倒」。明兒上午一點鍾開唱,如上午十點鍾去,便沒有了座位,要聽還要早去。老殘聽了茶房的話,也不甚相信,次日九點鍾便去明湖居聽書。可以說,在節選的這部分文字之前,作者已為白妞說書作了渲染鋪墊,那屬「耳聞」;進入課文之後,則屬「目睹」了。
《老殘游記》(劉鶚)、《官場現形記》(李伯元)、《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吳趼人)、《孽海花》(曾樸)並稱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E. 明湖居聽書 描寫白妞唱歌的語句
王小玉便啟朱唇,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唱了十數句之後,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那知他於那極高的地方,尚能回環轉折。幾囀之後,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節高起。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干仞,以為上與大通;及至翻到做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做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後,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回百析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裡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從此以後,愈唱愈低,愈低愈細,那聲音漸漸的就聽不見了。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約有兩三分鍾之久,彷彿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出。這一出之後,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這一聲飛起,即有無限聲音俱來並發。那彈弦子的亦全用輪指,忽大忽小,同他那聲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耳朵忙不過來,不曉得聽那一聲的為是。正在撩亂之際,忽聽霍然一聲,人弦俱寂。這時台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停了一會,鬧聲稍定,只聽那台下正座上,有一個少年人,不到三十歲光景,是湖南口音,說道:「當年讀書,見古人形容歌聲的好處,有那『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話,我總不懂。空中設想,餘音怎樣會得繞梁呢?又怎會三日不絕呢?及至聽了小玉先生說書,才知古人措辭之妙。每次聽他說書之後,總有好幾天耳朵里無非都是他的書,無論做什麼事,總不入神,反覺得『三日不絕』,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還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徹些!」旁邊人都說道:「夢湘先生論得透闢極了!『於我心有戚戚焉』!」
F. 明湖居聽書是選自《老殘游記》,他的段落大意是什麼
明湖居聽書 劉鶚
需要這篇的大意,大概150自以內,差不多都可,我時再看不出有什麼大意可以寫,幾乎都是寫音樂,的聲音表達,我不太能了解,希望有人能幫個忙謝!
最佳解答
本文節選自老殘游記第二章,敘述作者路過濟南,在大明湖明湖居聽說書的情景。文章首先敘述彈三弦者的形貌和彈奏的技巧;接著描寫黑妞說書的好處作為陪襯;最後描寫白妞(王小玉)的說書,是全文的主題,將白妞的形貌、眼神及說書的神采,描寫得極為傳神,尤其善於運用具體的形象來形容抽象的聲音,令人嘆為觀止。
--第一段大意--
點明時間.地點後,即描述彈三弦者之形貌與 琴藝;情節安排曲折,聽眾心理描寫貼切.
第二段
順序法,時間為線索,故以[停了數十分鍾]開頭
--黑妞之說書—
有限度贊美,除[新鶯出谷,乳燕歸巢]句較深入,其餘不似描述白妞時之細膩
說明其年齡外,先述形貌,後述衣著;略異於首段,以增加變化,避免刻板
--第二段大意—
描寫黑妞說書之技巧
第三段
提及聽眾:
因本文題[說書],說書必有聽眾;若未提及, 取材不免偏廢
人聲嘈雜:後文伏筆,加強聽眾之感染力
--第三段大意—
插敘(插入問答),答者始得機會說明白妞技藝之高妙,為黑妞望塵莫及
第四段
--白妞出場--(視覺描寫白妞之美,情節淡→ 濃)
形貌
[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清秀
妖媚
淡雅
寒酸
向台下一[盼]:
詩經衛風碩人-[美目盼兮]
→ 晶亮,柔和富情感
(眼睛)
1.如秋水→ 明澈有神
2.如寒星→ 清澈晶亮
3.如珠寶→ 光彩照人
4.如白水銀里頭養著兩丸黑水銀→ 黑白分明
--第四段大意—
描寫白妞弄簡點棰之妙,顧盼動人之姿
即將進入全文主題!
沖啊~!!
第五段
描寫說書聲音轉變無窮之狀,分七層次
*第一層次*---[啟朱唇]~[無一個毛孔不暢快]
1.始唱時,作者何以述及唇齒 (應為理所當然)
→目的在說明其唇之紅潤.齒之皓白,以增美感
2.聲音本身未加形容
3.觀眾之感受,反應聲音之妙
-內心(以實像遇感受)
-表體
→ 渾身感暢快
(濃筆形容)
*第二層次*---[唱了十數句之後~不禁暗暗叫絕]
以快速筆法狀其聲,與第一層次之描述,繁簡有別.
*第三層次*---[哪知他於那極高的地方~愈險愈奇]
在此極高處,回轉述轉後,又能節節升高; 重迭復嶂之勢,誠為絕唱.故作者以實體之峰巒層出喻 之 (以由傲來峰登泰山之景喻之.)
*第四層次*---[那王小玉唱到……]~[周匝數遍]
章調陡落之大轉變間,尚如奔馬疾馳其千迴百折之神韻.此變換繁雜之聲音,不宜純以靜態之山巒相喻,故作者以靜態為經(黃山);動態為緯(飛蛇).
*第五層次*---[從此以後]~[不敢少動]
未用譬喻,以聽眾[屏氣凝神,不敢少動]之反應表現其感受力.第一層寫聽眾的感受之情,第二層寫聽眾對唱聲之欣賞,皆以淡筆贊嘆;此則以[動作]表之.如此交替變換,足見作者之匠心.
*第六層次*---[約有兩三分鍾之久]~[俱來並發]
未述感受,徑喻煙火上天,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譬喻之後,又回筆描述其聲一飛起,[即有無限聲音,俱來並發].本層安排之手法有異於前:前者,描述聲音之後,或述感受,或予譬喻,未再描寫聲音;此則先描述聲音,次譬喻,末復描述聲音.蓋此為描述白妞個人唱聲之最後一層,故回歸於聲音之主體上,與第一層之「聲音」相呼應,復與下文彈弦相應和.
*第七層次*---[那彈弦子的]~[這時台下]
描述唱聲與弦聲相和之情.
承上層次之遺緒而來,因與弦聲相和而述,有異於前,故另立一層次.
[霍然一聲,人弦俱寂]→霎時結束,最能使聽眾深長回味
人弦俱寂---台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對比)
與[霍然].[寂靜],動靜相稱,人聲弦聲更寂靜;叫好之聲更響亮
--第五段大意--
描寫王小玉說書技巧之精妙,藉各種實像之比喻以描繪抑揚頓挫之聲,為本文重點.
白妞就是王小玉.濟南市曲藝團的薑桂成團長說,白妞王小玉在歷史上確有其人.王小玉,山東鄆城人,早在進入濟南之前就已在臨清闖出了名頭.來到濟南後,在大明湖畔明湖居演出,清末鳧刀刃道人在《舊學庵筆記》中說,歷城有白妞,黑妞姐妹,奏技於明湖居,傾動一時.與王小玉同時的文人王以敏觀看了她的演出後題詩留念,並在著作中說,王小玉技藝高超,名噪濟南數年.劉鶚聽到了白妞的鼓書,以白話文章留下了記載,更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黑妞在歷史文獻中著墨甚少,在《老殘游記》中,黑妞成了白妞出場前的鋪墊.
第六段
夢湘先生之語:插序(插說明)
--第六段大意—
作者藉第三者贊揚王小玉(比作者直接贊揚易為讀者所接受,更具有贊揚之效果.)
第七段
[眾人以為…]~[一鬨而散]
1.以淡筆托出白小玉在眾人心目中之地位
2.實為第三回內容
第二回結尾:[這時不過五點鍾光景,算計
王小玉應該還有一段.不知那一
段又是怎麼好法.究竟如何,且下回分解.]
--第七段大意—
描述[黑驢段]之內容與說書技巧,並以眾人尚盼望王小玉再唱一段而未能如願,來表示眾人對其說書,意猶未盡.
G. 明湖居聽書主要寫什麼
一、導入新課:
1、 作者簡介:
2、 請學生朗讀閱讀提示,找出要點。
(1) 作者通過豐富的聯想,調動各種表現手法,或正面鋪陳,或側面烘托,或比喻、或排比,或對偶、誇張;或賦聲以形,或賦聲以色,把難以言傳的聽覺描繪得酣暢淋漓,把白妞精湛的演唱技藝表演到了極致,給讀者以美的享受;
(2) 品味本文華麗絢爛的語言。
一、 默讀全文:
1、給生字注音:
揖 嘁 喳 橘 抑 挫 髻 褂 錚
羯 遽 調門 耍 媚 煞 皓
協調
熨 囀 仞 騁 匝 塢
2、劃分段落,概括段意,重點是什麼?
(一)(1~2)戲園子的盛況 戲園里人擠
戲園里嘈雜的場面
戲台的簡陋
(二)(3)琴師的彈奏(先抑後揚)
(三)(4)黑妞的演唱(水漲船高)
重點寫妝束
(四)(5)觀眾的議論
(五)(6)白妞的出場(重點寫眼睛)
(六)(7、8)白妞的演唱(重點)(正面描寫)
(七)(9)夢湘先生的評論 餘音繞梁,三日不絕
三月不知肉味
總結:本文中,白妞的演唱藝術是描寫的重點,除了從正面細致地描寫她的聲音外,還以琴師的彈奏,黑妞的演唱和觀眾的議論來烘托白妞演唱的高超技藝。
H. 明湖居聽書概括
第1段:琴師的演奏
第2段:黑妞的演唱
第3段:觀眾的議論
第4段:白妞的出場
第5段:白妞的演唱
第6段:夢湘先生的評論
(備註:第4段到第5段是正面描寫白妞)
希望可以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