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聽書 » 御房有術在線聽書

御房有術在線聽書

發布時間: 2024-08-25 02:08:50

A. 急!最常識的文學常識。謝了,真急。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它始於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據《舊唐書》上記載;「自開元(唐玄宗年號)以來,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由於音樂的廣泛流傳;當時的都市裡有很多以演唱為生的優伶樂師,根據唱詞和音樂拍節配合的需要,創作或改編出一些長短句參差的曲詞,這便是最早的詞了。從敦煌曲子詞中也能夠看出,民間產生的詞比出自文人之筆的詞要早幾十年。

唐代,民間的詞大都是反映愛情相思之類的題材,所以它在文人眼裡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視為詩余小道。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藝術長處的人,如白居易、劉禹錫等人才寫一些詞,具有樸素自然的風格,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以脂粉氣濃烈的祟尚濃辭艷句而馳名的溫庭筠和五代「花間派」,在詞發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而南唐李後主被俘虜之後的詞作則開拓一個新的深沉的藝術境界,給後世詞客以強烈的感染。

宋代,通過柳永和蘇軾在創作上的重大突破,詞在形式上和內容上得到了巨大的發展。盡管詞在語言上受到了文人詩作的影響,而典雅雕琢的風尚並沒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間風格。而詞的長短句形式更便於抒發感情,所以「詩盲志,詞抒情」的這種說法還是具有一定根據的。

詞,大體上可分類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的詞,其風格是典雅涪婉、曲盡情態;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幾道的「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傑作,藝術上有可取之處。豪放詞作是從蘇軾開始的。他把詞從娛賓遺興的天地里解助出來,發展成獨立的抒情藝術。山川勝跡、農舍風光、優游放懷、報國壯志,在他手裡都成為詞的題材,使詞從花間月下走向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從我們今天讀者的情趣來看,象「大江東去」之類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於接受。

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一90字)和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一首詞,有的只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

詞牌的產生大體有以下幾種情況:沿用古代樂府詩題或樂曲名稱;如《六州歌頭》;取名人詩詞句中幾個字,如《西江月》;據某一歷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嬌》;還有名家自製的詞牌。詞發展到後來逐漸和音樂分離,而成為一種獨立的文體。

詞,又稱「詩余」、「長短句」、「倚聲」、「填詞」 ,是詩歌的一種形式,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以兩宋成就最高。詞分為小令、中調、長調,這是依字數多少來劃分的。小令的字數在 58個字以內,59—90個字為中調,而長調是91個字以上。

詞的標題和詞牌有著嚴格區別,詞的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集中體現,它概括了詞的主要內容。詞牌是一首詞詞調的名稱。例如《沁園春 雪》這首詞,「沁園春」是詞牌,「雪」是詞的標題。《卜運算元 詠梅》這首詞,「卜運算元」是詞牌名,「詠梅」是詞的標題。

詩、詞、曲的主要區別在於詩要求節奏和講求韻律,詞比詩的要求更加嚴格,詞是一種配樂歌唱的詩體。曲也是和樂演唱的一種韻文形式,但句法比詞更為靈活。

詞是韻文文體之一,又稱"曲子詞",即歌詞。它本來是為配樂歌唱而寫的詩。由於它是配樂歌唱的,所以每首詞都有或至少曾經有過一個樂譜。每個樂譜都必定屬於某種宮調(類似今天的C調、G調之類),有一定的旋律、節奏,這些東西的總和就是詞調。每種詞調都有一個名稱(如《西江月》、《清平樂》),這個名稱就叫詞牌。
參考資料:網路貼吧

B. 迷茫者說:書是什麼什麼

書是人類文化知識的傳承工具,是傳遞經驗的一種載體,是人類的朋友、導師、顧問。

書是作者心情的的真實反映。

有人因書而出名,有人因書而惹來殺人之禍。

書可以是一本裝訂好的著作,可以是一種感悟,可以是一種心情,也可以是一顆小石頭。

一萬個人,對於書的理解有一萬種不同的答案,但真要說什麼是書,就好比用一把文具尺用量喜馬拉雅山,用秒去計算地球的年齡。

對於一些人來說,書就是能讓自己廢寢忘食、讓自己沉醉其中不覺時間溜走的一東西。

什麼是書?書就是人的愛好、人的生活。

那簿簿的一本書,是許多人的心愛之物。人們習慣於從書中體會各種各樣的心情故事,享受那一種寧靜、那一種豁達、那一種悲憤。但書真的就是那裝訂好的冊子嗎?

大自然,是人類無法讀懂的書,每一個人,也是一本書。

世間萬物,什麼不是書?

書,並不是那一本本的書,而是一種人生的感悟。

喜、怒、哀、樂,花、草、蟲、魚……

何物不是書?何處不是書?

C. 新唐書.列傳.文藝上翻譯

中宗竟不允,手制答曰:「陰陽乖爽,事屬在予,待罪私門,難依來表

D. 高分懸賞寫詩歌!(3000分!!!)

登廬山 尐毪苽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
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
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書 憤 尐毪苽

昌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認堪仲伯間?

我的詩沒什麼,想和大家交個朋友,想做朋友的留個QQ哦

E. 求好看穿越小說

月在迴廊新月如鉤,這本非常搞笑的,而且也不白
木槿花西月錦綉,這本也很強大,雖然有人說女主花心,但是我還是喜歡看
醉玲瓏不錯啊,很大氣的文
我自望星朝天歌,作者很辛苦的,聽說在很短時間內寫完的,但也很好看
紅蓮令,女主的個性很倔強也很堅強,文筆也爽快利落,人物形象塑造的也不錯
拈花一笑醉流景,很不錯的文,但是最近聽說有抄襲,不過我還是喜歡看
神仙也有江湖,這本書里的男主呢,是邪魅又冷漠的,很符合我的審美啊
江湖遍地賣裝備,這本書構思很奇妙,是女主從古代穿越到現代網游里後發生的故事,和男主在網游里相愛,最後發展到現實中,女主是非常惹人喜歡的性格
大龍門客棧,這本書是星野櫻寫的,相信你應該看過清空萬里吧,對,就是那本書的作者,還是一如既往的搞笑
穿越之武林怪傳,這本,是我最最最喜歡的一本了,貌似蜀客的文都很好看的,男主是那種悶騷型的,也很帥哦,還很疼女主,絕對的一對一

F. 中國傳統文化 剪紙

1、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2、其傳承賡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 。

3、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剪紙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6)御房有術在線聽書擴展閱讀

內容意義:

1、民間剪紙善於把多種物象組合在一起,並產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結果。無論用一個或多個形象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構象」來造型,而不是根據客觀的自然形態來造型,同時,又善於用比興的手法創造出來多種吉祥物,把約定成俗的形象組合起來表達自己的心理。

2、追求吉祥的喻意成為意象組合的最終目的之一。地域的封閉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災害等逆境的侵擾,激發了人們對美滿幸福生活的渴求。人們祈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這種樸素的願望,便借托剪紙傳達出來。

G. 《蘇東坡傳》讀後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蘇東坡傳》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東坡傳》讀後感1

首先林語堂寫這本書肯定是下了一定的功夫的,從附錄里這些資料的來源,可以知道他充分了解了他的詩集和文章。

從小讀蘇軾的詩長大,一直對於這個人物非常好奇,對於宋朝年間的一些事情也頗有興趣。

從這本書我了解到,蘇軾的人生是非常坎坷的,特別是他中年以後,一直過著顛沛流離,在一個地方待不了多久,不知道自己在這的日子什麼時候到頭。但是他還是能從當中找到趣味,以一種超脫,樂觀的精神狀態融入到他的作品以及為人處世當中。

蘇軾當過很多地方的地方太守,而且當地的居民很喜歡這位太守。他很親民,常常請別人或去別人家吃飯喝酒談國事。他非常為百姓著想,他整治西湖,在穀物歉收時,拚命為百姓想辦法,多謀取一點糧食,即便這樣會讓那些小人更討厭他,但他還是義無反顧的做了。

同樣,他和他弟弟蘇轍的關系以及相處方式非常讓我羨慕。這樣一對兄弟,相處如此融洽,分別時格外的依依不捨。他們在官場上的立場相同,可以隨時為對方付出一切。他們倆的性格截然不同,但相處時卻又如此融洽。在彼此遇到官場上的低谷時,會相互陪伴,相互幫助,相互安慰。每次蘇東坡寫完一首詩,總會把它第一個寄給他的弟弟子由,與他分享。

雖然在這本書中,有很多政治方面的,比較難理解,但是這本書確實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到了那個時代以及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還如此樂觀,還笑迎人生的這樣一位特別時期的偉大詩人!

《蘇東坡傳》讀後感2

接連三天,閱讀《蘇東坡傳》。印象中,這是一本失而復得的書。還是剛畢業時,愛書的當時還讀中學的兄弟買了這本書,送給了我。而當時,恰好有同學到家玩。於是,在同樣愛書的我這里借書閱讀,似乎也成了她進步的表現。

於是,每想起那同學,《蘇東坡傳》也就條件反射般地在眼前。好幾次與她聚首,沒有說起那本書。但蘇東坡情節,還是時時影響著我。

《蘇東坡傳》,能夠了解宋朝那個朝代歷史的書,能夠找到那個朝代許多智者,知道他們許多事情的書,一位大家寫的不朽的書。

蘇東坡還有一段流放歲月,最遠到過當今海南。當時的海南可不是經濟特區,而是一個鳥不生蛋的荒島,極為落後。可他絲毫沒有怨言,儼然是個「樂天派」。雖然苦,卻也落得個清閑,「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文學家們這樣評價蘇東坡:

「善談吐,游蹤甚廣。天生聰慧,對佛理一觸即通。」——林語堂

「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為並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趙翼

「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王國維

「以詩書禮樂之教轉化其風俗,變化其人心,聽書聲之琅琅,弦歌四起,不獨『千山動鱗甲,萬谷酣笙鍾』,辟南荒之詩境也。」——王國憲

「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燮星期

從中我們看到這樣一個真實的蘇東坡——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悲天憫人的道德家;黎明百姓的好朋友。

《蘇東坡傳》讀後感3

喜愛傳統文化尤其中國文學的人,繞不開蘇東坡。十多年前讀過兩回,而今電子版也好,快且方便。許多事情是個習慣,沒有改變不了的習慣。

最喜書中兩段話:「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在我眼中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處貧賤易,處富貴難。安勞苦易,安閑散難。忍痛易,忍癢難。人能安閑散,耐富貴,忍癢,真有道之士也」。

東坡一生,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黃州、常州、登州、潁州、揚州、定州、惠州、儋州……大多時候是在貶謫中,帶著官場潑給他的臟水。子由明見,一語道破:「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

這個世界常常是庸才小人制控著天才君子。昔日好友掌權之後往死里整他,面對小人,他不屑於還以顏色。因為他是東坡,心思沒在官職上。

天縱大才,詩文書畫,心思在此。北宋政權早亡了,東坡作品仍在,連著他的精神氣局和人格。這是個元氣充沛的人,他會把凄苦的生活過得繪聲繪色。林語堂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反之,相當多的人對上阿諛奉承,對下橫眉冷對,對己驕奢淫逸。如此,心即被上了鎖,既便有自由,也是被囚禁的,為名利色權所囚。

欣賞吳復古。一個中央黨校的教授,三十四歲辭了職去做道士。九十六歲終,辭官有益身心。

壽夭無定。熱情浪漫的東坡,煉丹瑜伽養生,六十四歲亡。沉默寡言的子由,三兒七女,活到七十三。

《蘇東坡傳》讀後感4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每當聽大人們唱起這首詩,這首蘇軾的《水調歌頭》時,我心裡浮現出的不是像李白一樣的放盪不羈,也不是像唐伯虎那樣的悲傷心痛,而是一個一心想著百姓的詩人。

我認為,看待一個人,並不只能看他的成就有多大,名聲有多好,還要看一個人的品質。蘇東坡雖文章聞名天下仕途,卻歷盡艱辛,屢遭迫害,但終不改其樂觀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釋,道於一身,詩文詞書畫,在才俊輩出的宋朝中登峰造極,他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天才的多面性,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他的人格精神所體現出的進取、曠達和正直,使他千年不朽,一直閃耀在中國的歷史的星空中。

我還記得《蘇東坡傳》中,有一次蘇東坡與他弟弟的談話,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田院乞兒。在我眼中,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蘇東坡從不刻意追求名利去討好某人,在他眼中,無論是高官貴族,還是田間的一個小乞丐,他都一視同仁,哪怕是他的政敵王安石,在他眼中也是一個好人,不過是想換一種方式來救國罷了。

正如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所說的那樣,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沒錯,蘇東坡帶給人們的不只是他的名字,他的詩作還留給人們一種偉大的精神,這種精神中包括正直和仁慈。

這不禁又讓我想起了臧克家寫給魯迅的話「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我相信這句話同樣適用於蘇軾。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世間再無蘇東坡。

《蘇東坡傳》讀後感5

《蘇東坡傳》終於看完了,一方面俗務纏身看得慢,另一方面是寫得太好了,不忍掩卷。作者林語堂先生不愧是大師,幾十萬字誇一個人都不帶重復的,使我們有幸與一位天才有了全面認識和交流的機會。

我們先前認識的東坡居士是何等人也?大文豪、一生漂泊流放的落魄官員、一位創造了菜譜的美食家。太膚淺!如果我來評價,應該再加上,東坡先生是一位讓人無法仰望的天才,一個忠誠於政治理想的政治家,一個愛民如子的官員,一個痴情的丈夫,慈愛的父親,父親一樣的兄長,親切的朋友,隨遇而安與鄰為睦的和藹老人,甚至是政敵眼中打不死的小強。這些還不夠,他還是一位有獨特見解的經濟學家,用富有遠見的判斷力和強有力的措施,抑制了轄區內由災害引起的飢荒。他疏浚河道,整治西湖,造福百姓,是一位治理有方的能吏,甚至還兼任一段時間的浙江軍區司令,整肅了軍營風氣。他還是一位出色的醫生,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公立醫院。一個情商極高的人,從不恃才傲物,每一個流放地的上至官員下至販夫走卒農婦,皆為朋友。當他從海外流放歸來,每到一地,都受到熱烈歡迎,眾人爭睹風采。

東坡先生是一位偉大的人。從容面對人生的大起大落,既能安居翰林謀劃天下,亦可在每個流放地入鄉隨俗隨遇而安結廬而居。在其位謀其政,處江湖之遠思其民。他是一個天生的樂觀主義者,在一生經歷了無數嚴重的政治迫害里,總能在山水、醇酒、詩詞歌賦中找到平衡,最後他居然寬恕了不斷施害的惡毒的政治對手,彰顯了博大的胸襟。

這絕對是一個偉大而有趣的靈魂,在這面鏡子前,那些自稱中國文人的,不過是些懂得識文斷句粗通文墨,用以為生的俗人罷了。

《蘇東坡傳》讀後感6

蘇東坡是個偉大的文學家,一生宦海沉浮,仕途坎坷,雖然不斷被排擠被貶,但是他樂觀豁達,浩然正氣,沒有唉聲嘆氣,感嘆命運不公,只有努力改變民生,為老百姓辦事!

看了蘇東坡一生,最讓人敬仰的是他的樂觀的人生態度。我在思考,是什麼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也許就是一個人的個性吧!蘇子由可以做到謹言慎行,可以踏踏實實為官,而蘇東坡卻不能,蘇東坡面對邪惡,面對錯誤,有勇氣去提出並加以批評。是他不知道官場的潛規則么?作為一個精通歷史,精通哲理的讀書人,他不是不知道怎麼做才能明哲保身,而是他的個性就是明辨是非,就是實事求是,他沒辦法視而不見,見而不管。這造就他一生的艱難,也是國家的不幸,但是卻是文學之幸,沒有那些磨難,我們也就看不到那麼多的偉大作品。滄海桑田,多少迫害他的小人已經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而蘇東坡還一直會被後人敬仰膜拜!

蘇東坡興趣愛好廣泛,很多方面都有建樹,在當時,真是粉絲無數,太後和皇帝都對他另眼相看。由於對人生了解得太透徹,對生活對大自然無比熱愛,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蘇東坡是不願把生活完全消耗於美酒和婦人之間的,真正做到有情而不濫情,積極入世關注民生疾苦為民辦實事。

最後感嘆他跟蘇子由的兄弟情,看到情深處,不覺淚目!

《蘇東坡傳》讀後感7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首《水調歌頭》我們耳熟能詳,它的作者是蘇東坡。而這本書寫的正是他,林語堂搜集了大量的資料,讀過他所有的著作才來寫這本書。林語堂也非常喜歡蘇東坡,我也不例外。

拿到這本書時,以為這本書寫的是蘇東坡一些有趣的故事,沒想到竟然寫了蘇東坡的一生。。我一開始讀這本書時,覺得有些枯燥,爸爸卻說「開始時可能是有點枯燥,但讀著讀著就不會這樣了,這才是正真的文學!」或許文學就是這樣吧!蘇東坡的一生很坎坷二度遭貶,顛沛流離,讀到第四卷,第24章蘇東坡二度迫害時,我心裡怒火中燒,真想穿越時空為蘇東坡辯解。

有一回,我數學考試考的很差,我想回家給媽媽爸爸看卷子該怎麼辦啊!,我就傷心起來,不知不覺的就哭了起來,同學們都紛紛來安慰我,說「沒關系的,下次你考好一點,就可以了呀!加油!」我現在想想實在是好笑,考差了又有什麼關系呢!再努力一點就好了,做人就要像蘇東坡一樣要樂觀面對。

我一直想不通林語堂為什麼要寫《蘇東坡傳》、《孔子的幽默》等寫中國古代名人的書,爸爸又告訴我「那時候林語堂在美國,他要在美國中國歷史文化,所以才寫的!」原來是這樣啊!我想林語堂肯定是個十分熱愛文學、有熱愛祖國的偉大人物。

這本書讓我徹底了解了蘇東坡,又知道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為人要善良、樂觀、寬容、還要關心他人。我現在甚至覺得蘇東坡是一個完美無缺的人。

《蘇東坡傳》讀後感8

在孩提時候就知道蘇東坡,不過,真正認識蘇東坡是讀了《蘇東坡傳》之後。

做為詩人,「大江東去浪淘盡」他文采飛揚,談笑風生;作為官吏,「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他嫉惡如仇,愛民如子;作為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他樂觀豁達,清逸曠遠。

蘇東坡的一生,命運坎坷,仕途崎嶇。但這不能阻礙他。王安石得勢,幾乎所有忠良賢能之士都棄官而去。蘇東坡在連上三書之後不出預料的被貶,但他絕不因此退縮他將新政的不滿與缺陷訴諸筆端去因此得罪了當權的群小,遭到逮捕,險些喪命。但他說:「若遇飯中有蠅,仍需吐出。」於是群小繼續對他進行迫害。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他屢遭貶嫡。甚至被貶蠻荒之地海南島。

可是那些群小自認可打倒蘇東坡的措施卻沒使那些小人達到目的。蘇東坡管理之處政通人和,他頗受百姓愛戴。他處處為百姓著想。練習瑜伽,研究佛道,與高潔之士相交,訪山水,與高僧相研佛道。林語堂筆下這樣評價這位文壇巨子:「蘇東坡始終富有青春活力。他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並沒變成尖酸刻薄。」

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像一陣清風過了一生」。蘇東坡一生清貧但一世為人坦盪。回看那些群小即使能保自己一世榮華富貴卻也不可能有蘇東坡半分的安逸。他們的生活充斥著算計與仇恨。其實所謂權力,所謂地位不過過眼煙雲,轉眼不見,又何必太為權財所困。

在《蘇東坡傳》的序中,林語堂先生寫到「我寫《蘇東坡傳》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只是以此為樂而已」,如果林語堂先生寫蘇東坡傳是以此為樂,那麼讀《蘇東坡傳》也是一種快樂。可以從字里行間讀出人物的個性,品嘗人物的喜怒哀樂,並從他的事跡中受到可收益一生的啟示。

《蘇東坡傳》讀後感9

第一次翻開這本書,真的是毫無頭緒,而且也讀下去,便將它暫時冷落。可如今我又想起蘇東坡,我渴望了解他,於是再次翻開了這本《蘇東坡傳》。

蘇東坡的這一輩子可謂是吃了不少的苦頭,所以我稱他為「苦了一輩子的詩人」。但是盡管生活困苦,他總是豁達樂觀,所以他那無人能敵的陽光心態也是拜吃了太多苦頭所賜。

在1036年12月19日,這位偉大的詩人誕生了。蘇軾在他十歲時,已能寫出出奇的詩句。而他的父親蘇洵進京趕考,結果名落孫山。蘇洵敗在了需要有相當的藝術情緒的做詩上,這一點蘇東坡比他強。果然是「青出於藍勝於藍」啊!

在蘇軾與蘇澈剛二十有餘時,和父親已是朝廷命官。只是,這時的蘇東坡初入官場,還不夠成熟老練,他的妻子幫了他不少忙。蘇夫人能夠看出別人的短處,蘇東坡恰恰不能,所以妻子對蘇東坡的忠言他也聽。蘇夫人或許是參透了「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橘」的道理吧。

蘇東坡這位偉大的詩人,最令人喜歡的一點便是樂觀。因此,小人章惇和看蘇東坡不順眼的人十分煩惱,他們竟也無奈蘇東坡。當蘇東坡只剩間破房子時,卻更加逍遙自在了。蘇東坡寫的小短文《記承天寺夜遊》給了我很深的印象。有一句話為「月色入戶」,可見房子之破,連月光都投進來了。可下一句為「欣然起行」,蘇東坡竟滿心歡喜,像老朋友來家坐坐一樣,起了床,踏著月色,找好友張懷民去了。所以你看,這位詩人多麼獨特!

蘇軾,讓我叫一聲你的名字,盡管你如曇花一現,但你留給我們的記憶與回憶,不會淹沒在時間大海里,你將永遠住在人民心中,這朵美麗的花將永不凋零。

《蘇東坡傳》讀後感10

幾千年前,從高貴的.皇太後到普通的老百姓,但凡是客觀的人,無一不被蘇東坡的才華性格所吸引。

幾千年後的今天,人們談起那個極具個人特色的蘇軾,仍不禁流露出敬佩的神色。

我也十分喜愛這個中國歷史上的寶藏人物,他是年少有志才華橫溢的蘇子瞻、不慕名利而誠實頑固的蘇軾、平易近人又樂觀豁達的蘇東坡。

他堪稱"完美",但也會犯錯。而我,卻因為他犯錯後的態度被打動。

在當時朝廷小人百出的時代,又恰巧碰上了鬧得轟轟烈烈的變法,直言不諱的蘇軾,出現的那麼不合適。果不其然,他因為他的誠實"犯了錯"。若是大多數人,應該被打倒了,然而經歷了「烏台詩案」的蘇軾活出了更美好的自己。

我深信不疑,他曾不止一次在被貶的路上哀聲嘆氣,但最終,我們認識到的還是幽默、開朗又喜自嘲的他,也許幾千年前的一天,蘇東坡正津津有味地手把手教著一個廚子東坡餅,東坡肉的做法。廚子問了句:「您可曾爭取過回朝廷的機會?"東坡一邊搓著面餅一邊一邊笑著說 :"我若回去了,你們崇拜誰的手藝呢?"

蘇軾傳奇般的一生,留下了讓人們欣賞的各種詩篇、美食,這幾千年,他都活在人們身邊和心中。

《蘇東坡傳》讀後感11

他讓語言和文筆中永遠沒有隔閡:他將至情融化為筆端流淌的華彩;他讓生命因為語言而奪目他用豁達凝練成筆上飄灑的旋律他讓宋氏筆調源遠流長……——題記

一提到蘇東坡,人們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個可親、可敬的小老頭,彷彿他就是自己身邊的長輩一樣,《蘇東坡傳》讀後感。蘇東坡的詩詞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放,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瀟灑,有「天涯何處無芳草」的達觀,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痛楚,還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哲理,還有那「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千古絕唱。

他在文學方面的造詣,還有他的書法,他的畫作,在當時也是無人能比。就這么一個天才級的人物卻是一生仕途坎坷,窮困潦倒,但依然自得其樂。軾以他坦盪的胸懷,盡情的享受人生,不懼權貴;他敢於說:「我做華堂上,不該麋鹿姿。」他敢對天子說:「我豈犬馬哉,從君求帷傘?」,他敢於向帝王直言陳述:「苛政猛於虎。水旱殺人,百倍於虎;人畏催欠,甚於乾旱……是常有二十萬余虎狼散在民間,百姓何由安生?」

仕途的不順,反而讓他的才氣顯露出來,上天將他的一扇窗緊閉,也必將把他的才氣之門流傳千古,他即使被貶官,但是他依舊會用他的精神感動世間萬物,王安石的變法原本是好的,但它沒有將整個宋朝有一個轉變,縱使蘇東坡奮力反抗,遭到迫害,歷史也會還給他一個光明的春天。

周國平評價蘇東坡說:「讀所東坡豪邁奔放的詩詞文章,你簡直想不到他有如此坎坷艱難的一生。」蘇東坡人格中那豁達樂觀的一面,他的詩文自然清新,奔放靈動,豪放不羈。

《蘇東坡傳》讀後感12

蘇軾的人生態度在於他不畏艱難,敢於對文學進行大膽的革新和創造;在於他忠心為國,愛民如子,勤政為民,與民同樂的氣概;在於他感懷傷事,對於政治上的失意,依然能夠胸懷祖國,情系民生,將自己的滿腔熱血付之與詩詞創作的另一種生存力量。

蘇軾的命運可謂悲慘,但我們翻看他留下來的文學作品,卻幾乎看不到他哭哭啼啼。他總是幽默、樂觀地去看待挫折。

蘇軾的這種豁達的人生態度深深印在他寫的每一行詩詞上。他的一首詞就很形象的反應了他的這一特點。就是他在經歷了文字獄,被貶到黃州的第三年的一天,他和幾個好友出去遊玩,遇上了雨,沒有雨具。同行的人都四處奔跑,結果還是被淋得濕透,十分狼狽。只有蘇東坡不在乎,好像沒雨一樣,一邊走一邊吟詩。過了一會兒,天就晴了,他就此寫了一首《定風波》

蘇軾就是以這樣一種淡薄達觀的心境,去迎接人生的無數風風雨雨的。他自己非常喜歡「回首向來蕭瑟處」和「也無風雨也無晴」這兩句,在晚年貶居海南的時候,還在自己的詩里用了這兩句。

「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態度,貫穿了蘇東坡大起大落的一生,成就了一種高貴的人生境界。

蘇軾所以能如此開朗樂天,絕非偶然,這是與他超塵脫俗的人生悟性分不開的。他為人超拔物慾,淡漠富貴,而傾情人格品第、學問文章。這在他的作品中往往自然流露,時時體現。如「心閑萬緣空,身安一床足。豈惟忘凈穢,兼以洗榮辱。」「浮雲時事改,孤月此心明。」

結語:

最喜歡蘇子藉水月之流逝、盈虛為喻,闡明天地永恆及人生萬物變與不變的道理。人生榮辱毀譽之變化不可免,無須悲觀失望,應豁達開朗,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蘇東坡傳》讀後感13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自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想必大家都知道這句詩句是中國古代大文豪蘇軾所寫的。可是你確定你很了解蘇軾嗎。

讀了《蘇東坡傳》我才知道我對他的了解太淺了。

蘇軾是宋代赫赫有名的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美食家不僅如此他還煉丹葯,修煉瑜伽術……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至今流傳的古詩名句很多都是出自他的。例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為他弟弟所寫的,整首詩無處不透露出他對弟弟蘇轍的思念,可見蘇軾的重情重義。蘇軾的詞恰似北宋詞壇的一陣清風,既影響了當代,又為詞體的發展開拓了道路。蘇軾詞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不僅用來寫愛情、離別、旅遊等,還用來描繪農村生活、報國壯志、貶居生涯等。他用筆刻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以寄託自己立功報國的壯志豪情,但蘇軾詞真正的黃金時段是在他被貶的時候。

烏台詩案,是北宋年間的一場文字獄,御史中丞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蘇軾《湖州謝上表》中語句和此前所作詩句,以謗訕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蘇軾,並將蘇軾被抓進烏台,被關進監獄,之後僥幸被放出的蘇軾開始了「被貶生涯」。

在被貶的這段歲月中蘇軾領略了很多事,這也促使他的寫作風格出現變化。如「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倆者耳。」表達了自己想報效祖國的心裡,又同時安慰自己雖然被貶,但能賞到如此美好的風景是只有像他現在的一樣的閑人才能欣賞得到。

書中也提到過蘇東坡詩的受歡迎程度,當時的皇帝和皇後可是把蘇東坡的詩當寶貝一樣,總是第一時間弄到最新的蘇東坡的詩,可見這也是為何,之後皇後幫助東坡。

總的來說,正是因為東坡先生的所作所為,才使得他的一生再也不平淡無奇。

《蘇東坡傳》讀後感14

讀完《蘇東坡傳》,在看到結尾處的「萬古不朽」時,心中覺得悵然若失,竟真的有些捨不得,明明知道他早已作古,奇怪的是我到現在才真正認識他,並努力透過書去了解他,但故事就這樣戛然而止。

每個人的年少都懷著雄心壯志,可世事無情,夢想總被「雨打風吹去」。蘇軾說「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但「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不如「身長健,但優游卒歲,且斗樽前」。

宦海沉浮,幾近顛沛流離,最讓我為之欽佩的是蘇軾他的恬淡自足,似乎到哪兒都是家鄉,一副鄉土派頭,融於山水之間。

一杯茶,一幅遠山的畫,一個美好的夢想,就不難感受到蘇軾為之推崇,並躬行實踐的清歡了。

作文網專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一本書講述一個生命,這個生命其實又活了,並隨著每一個讀者的閱讀一次一次上演他的人生舞台劇,我們也隨著他的心情跌宕起伏,感受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當豪情經過磨練,漸漸轉為平實,一顆心安靜下來,開始著細小處為民造福,蘇軾處處為民請命,囤積糧食,以抵災荒。久旱降雨,他比誰都高興,一州一民是他不可割捨的責任。

我想,如今的社會有多少人抱怨這抱怨那,不如抬起頭多看看身邊的美好事物。人總要經過許許多多的磨練,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活態度。

《蘇東坡傳》讀後感15

讀完《蘇東坡傳》,在看到結尾處的「萬古不朽」時,心中覺得悵然若失,竟真的有些捨不得,明明知道他早已作古,奇怪的是我到現在才真正認識蘇東坡,並努力透過書去了解蘇東坡,但故事就這樣戛然而止。

每個人的年少都懷著雄心壯志,可世事無情,夢想總被「雨打風吹去」。蘇軾說「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但「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不如「身長健,但優游卒歲,且斗樽前」。

宦海沉浮,幾近顛沛流離,最讓我為之欽佩的是蘇軾蘇東坡的恬淡自足,似乎到哪兒都是家鄉,一副鄉土派頭,融於山水之間。

一杯茶,一幅遠山的畫,一個美好的夢想,就不難感受到蘇軾為之推崇,並躬行實踐的清歡了。

一本書講述一個生命,這個生命其實又活了,並隨著每一個讀者的閱讀一次一次上演他的人生舞台劇,我們也隨著他的心情跌宕起伏,感受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當豪情經過磨練,漸漸轉為平實,一顆心安靜下來,開始著細小處為民造福,蘇軾處處為民請命,囤積糧食,以抵災荒。久旱降雨,蘇東坡比誰都高興,一州一民是他不可割捨的責任。

我想,如今的社會有多少人抱怨這抱怨那,不如抬起頭多看看身邊的美好事物。人總要經過許許多多的磨練,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活態度。

H. 求~童話...關於人和動物的感恩故事...

那是一次偶然的機會,朋友送給我一顆鳥蛋,當時,我並不知道那是一顆什麼鳥蛋,只是在心中有一個強烈的願望:我要將它孵化出來直到養大!

我把它放到暖和的地方,用棉花做了一個簡易的鳥窩。功夫不負有心人,過了一些日子,小生命終於誕生了。您不知道 ,破殼而出的那一瞬間,我有多麼驚訝、多麼高興!我挑了一些極小的食物,喂給它吃,這小傢伙還真能吃,一連吃了很多。我按照朋友教給的方法加以精心喂養和調教,幾個月下來,小鸚鵡不但學會了「你好」、 「晚安」 、「歡迎」、 「拜拜」,...等等普通的日常用語,還從那些閑雜人員中學會了「頂嘴」和一些諸如: 「去你」, 「打死」等之類的話。久而久之,這個小鸚鵡還學起了摩托車發動機的聲音,錘子敲打的聲音,健康歌里的「脖子扭扭,屁股扭扭」。

就這樣,我和小鸚鵡成了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每當我放學回家,它就會落到我的肩膀上,用嘴給我「梳頭」表示歡迎我回來。早上的時候,總是它把我從睡夢中叫醒,它經常喊著:「懶豬,起床了。」

有一次放學回家後,我發現鑰匙放在了屋裡,我非常著急,就在我沮喪的時候,小鸚鵡飛到了我肩上,用它那鋒利的嘴角啄著我的臉,頑皮的說道:「有辦法、有辦法!」說完就不知去向了。我知道依賴鸚鵡是不行的,只有自己想辦法才行,我想了很久,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將玻璃打碎,就在我舉起石頭時,忽然小鸚鵡飛到我肩頭扇動著它的翅膀,我仔細一看,它嘴裡銜著一串鑰匙,我喜出望外,這一次是鸚鵡幫我渡過了難關。

還有一件事,使我終身難忘。記得那一次,我在池塘邊玩,當時只有我一人在那兒,一不小心,我摔了一跤,掉進了池塘,池塘的水非常深,可我偏偏是一個「旱鴨子」,我努力的掙扎,可我怎麼也爬不上岸來,我絕望了,以為這回完蛋了。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我父母居然趕過來把我拉了上來。後來才知道,是我的小鸚鵡及時飛到父親身上,用嘴拚命的把父親往池塘邊拖,我才得以獲救。

就因為有了這只可愛的鸚鵡,我的同學經常來找我玩,使我的生活也增添了幾分樂趣。

一天,我正在和我的小鸚鵡一起玩耍,媽媽卻把我叫到一邊,嚴肅的說:「兒子,你必須把鸚鵡放回大自然!」我問媽媽:「為什麼呀?」媽媽告訴我:「小鳥與人經常生活在一起,而不生活在自然中,不但生活不好,而且還將縮短壽命。」

聽了媽媽的話,我心情很矛盾,是將它放回大自然,還是將它留在我身邊呢?我一連幾天茶不思、飯不想,夜晚翻來覆去睡不著,不知該怎麼辦才好。小鸚鵡看到我不高興的樣子,好像知道了什麼似的,也和我一樣整天悶悶不樂。經過幾天的慎重思考後,我最終作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將它放回大自然。作出這個決定後,我便覺得全身輕鬆了許多。因為我是多麼愛它的呀!我怎麼忍心讓它生活不愉快,怎麼忍心讓它縮短壽命呢?

一天清晨,我將小鸚鵡捧在手心,臉緊靠著它的頭。我和它相處這么久,關系那麼融洽,我是多麼捨不得讓它離開啊!當我松開手的一剎那,我的心情是多麼沉重,也就是在那一剎那,我第一次因為心事流下了眼淚。小鸚鵡並未立即離去,而是用自己的小爪子抓了抓臉,好似它也十分傷心,正和我一起流淚呢!我和它望了又望,終於,它扇動它的翅膀,向空中飛去。我一直注視著它,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第二天早晨,和平日一樣,我被一種熟悉的聲音吵醒。當我睜開眼,小鸚鵡正在做著鬼臉呢!「咦,我的小鸚鵡怎麼會在這里呢?昨天我不是把你往回大自然了嗎?」我心裡尋思著。我和小鸚鵡又玩了許久,到了下午,我又將它放走了。可沒過多久,它還是飛了回來。看來這小傢伙是賴著不走了。

後來,我聽同學說,動物是有感情的,你養育了它,它就會依戀你、感激你。而且它會一直跟隨你的。從那以後,我再沒有將它趕走,我們之間比以前更加友好了。

老師們、同學們,人與自然的和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一環。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則是人與自然和諧的一個前提。從我與小鸚鵡的故事中,使我更加懂得:如果我們能善待動物,動物也能回報我們。就讓我們一起與動物和諧相處,共同奏響二十一世紀的和諧之聲吧!

二戰中,一個年僅8歲的猶太女孩為了躲避納粹的魔爪,背井離鄉,獨自逃進深山,意外地和狼結下了一段不解之緣。

米莎·迪芬塞卡今年70歲,從外表看她和普通人沒有什麼不同。但她堅持說這只是表面現象。「我永遠也不可能和其它人一樣。我是大自然製造的一個錯誤。出門前我也會像別人一樣化妝,我和別人做著相同的事情,但內心裡我是個動物。」當然,她指的動物是狼。

米莎的母親是個俄羅斯籍的猶太人,烏黑的眼睛,頭發又黑又長。米莎的父親是個德國猶太人,棕色的頭發,藍眼睛。納粹分子剛開始屠殺猶太人時,米莎的父母從德國逃到了比利時。後來比利時也被納粹軍隊占,米莎的家人只得東躲西藏地生活。米莎的母親因為長相具有明顯猶太人的特徵,始終不敢出門。米莎偶爾和爸爸一塊出去,她有時還要去上學。為了米莎的安全,她的父母事先做了周密的計劃。他們告訴米莎如果他們被納粹抓住,會有一個女人到學校接米莎,然後把她帶到安全的地方。

躲避納粹 與狼為友

1941年的一天,不幸發生了。米莎的爸爸沒有像以往那樣到學校接她,來的是個陌生的女人,她把米莎接到了位於布魯塞爾市郊的一處陌生人家裡。從那以後,米莎再也沒見過她的父母。

一次偶然的機會,米莎聽到收養她的一家人正在悄悄商量要不要把米莎交給納粹官兵。惶恐之下,米莎決定出逃,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她從養父母家裡偷了一些麵包和幾個蘋果,身上還戴了個指南針。據她的養父母說她的親生父母去東歐了,所以米莎決定向東走。

一路上,米莎盡量避免和人接觸,能找到什麼偷到什麼就吃什麼。人在飢餓的時候什麼都吃,腐肉、蟲子,甚至是泥巴。這樣做僅僅是為了用東西來填滿肚子。」她睡在谷倉里、樹洞里、山洞裡、或者乾脆露天,她說有幾次居然蜷在被屠宰後的馬的屍體里睡著了。

在波蘭境內,米莎第一次遇到了狼。那天,她從一戶農舍里偷了點吃的,一個男人追出來,向她扔石頭。米莎拚命地跑,躲進了樹林。她受了傷,疼得直叫,那叫聲好像狼嚎。突然,米莎發現有什麼東西在看著她。她開始以為是一隻狗,就丟給它一塊肉,但它不肯靠近。它的叫聲讓米莎意識到這不是一隻狗,而是一隻狼。

米莎漸漸和狼稔熟起來,她們成了形影不離的朋友。母狼對米莎很好,捕食到的獵物都分給她吃。米莎叫她麗塔媽媽。那段日子,米莎過得很開心。麗塔媽媽打獵回來,會和米莎分享她的戰利品,如兔子之類的野味。吃飽後,米莎就依偎在麗塔媽媽身邊,笑著睡去。米莎彷彿又找到了一個媽媽,對米莎而言,麗塔媽媽就是整個世界。

後來,麗塔媽媽有了一隻公狼做伴。公狼起初對米莎很不友善,它幾次企圖襲擊米莎,都被麗塔媽媽阻止了。摸清了公狼的性情後,米莎學乖了很多。每當公狼發威時,米莎就做出屈服的表示,身子往地上一躺,蜷起四肢,露出喉嚨,公狼見狀也就罷休了。

米莎和這兩只狼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至於到底有多久,米莎說自己當時太小,沒有時間概念。後來,兩只狼被獵人打死了,米莎為此非常傷心。她離開了樹林,一個人繼續趕路。

幾個星期後,米莎遇到了一群狼。這可是個大家庭,有狼爸爸、狼媽媽,還有幾個幼崽。米莎也加入其中。狼爸爸、狼媽媽外出捕捉獵物時,米莎就留下來照顧幼狼,做起保姆來。等它們回來了,米莎模仿幼狼的樣子,四肢蹲下,舔舔狼媽媽的鼻子討食吃。起初,狼媽媽身子向後一退,不肯給米莎餵食。但米莎不斷發出輕輕的叫聲,哀求著,狼媽媽慢慢靠近,這才把食物吐給米莎吃。漸漸地,狼媽媽開始像對待自己幼子一樣對待米莎,米莎也成為這個特殊家庭的一員。然而,好景不長,狼群解散了,米莎又重新回到一個人的生活。她向東走到了烏克蘭,也曾偷乘火車到克羅埃西亞、義大利。前前後後用了四年多的時間。

戰後回歸人類 保護動物

1945年二戰結束,米莎回到了比利時。她把自己的經歷講給別人聽,但人們都不相信她的話。米莎的故事實在太離奇,人們不相信一個孩子能忍受這種遭遇。於是,米莎選擇沉默,她把過去的事情深深放在心底。

在比利時,兩個老師收留了米莎,還送她上了大學。米莎的腳趾前後接受了四次手術,因為之前她的腳趾已經長到了一起,而且可以深深抓地,就像猿人一樣。米莎嘗試過很多工作,她曾被送到女子修道院,但她逃走了。後來她留在一家運輸公司做女乘務員。

半個多世紀過去,米莎和丈夫莫里斯現在住在美國東海岸的一座小村莊里。他們1985年從荷蘭移民到美國。他們擁有一間白色的平房,外觀很樸素。她的家很好找,是遠近聞名的動物庇護所。門前台階上立著一座大象雕塑,灌木叢里有一座熊的塑像,家裡養了23隻貓和2隻狗,院子里每棵樹的樹枝上都掛著鳥食。兩只狗在院子里互相追逐,肆意打滾。柵欄上掛著個牌子「小心院里有狗」。

米莎走進廚房,見一隻大肥貓正躺在水槽里,還有一隻在櫥櫃上找了個地方歇著。這時,她的狗跑進來,跳上桌子,搶到了一片義大利香腸。「不行。親愛的,不行。」米莎用憐愛的語氣說,邊說邊撓撓狗的耳朵。米莎說對人她從來不會這么耐心,但對動物她有用不完的耐心。她在二戰期間目睹的一切令她對人類充滿憤怒。

米莎說逃難中她看到的最悲慘的是一些孩子。他們從火車上被卸下來,排成一列,然後被一個個槍斃。這些孩子們死前一句話也沒有說,也沒有人喊叫。每聲槍響後都有一個兒童倒下,倒進了大坑。一個小女孩死時手裡還抱著她的布娃娃。從那一刻起,米莎對自己說:「我和人類的關系已經結束了,永遠結束了。」那些殺人的士兵可能已經做了父親,也有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們怎麼能做出如此殘酷的事呢?米莎不明白。相比之下,米莎覺得狼比人好多了,至少它們能夠接納她。

多年來,米莎一直對人類懷有戒心。她隨身帶刀,家裡的每個房間都有刀。大門口有把彎刀,客廳有把日式寶劍,床上也放著匕首。

米莎還有個危險的習慣。她在無法發泄自己情緒或者遇到挫折時會咬人,哪怕是她的丈夫。米莎說她曾把莫里斯咬得鮮血直流,幾乎喘不上氣來。莫里斯說30年前他和米莎剛認識時,米莎特別容易發脾氣,任何事情都可能成為她咬人的導火線,幸虧莫里斯的脾氣好,他包容了米莎的過激行為。

米莎說她本不想發怒,但一旦被激怒,她就會失控,變得極其危險。她經常告誡自己:不能咬人,不行。

1997年,米莎把這段經歷寫成書,定名為《是狼救了我》。

非典餘悸未消,禽流感洶涌而至;豬鏈球菌仍在肆虐,皮膚炭疽疫情又現。據報道,近日沈陽突發皮膚炭疽疫情,截至8月5日下午十六時,沈陽市累計報告皮膚炭疽病例十二例,其中七例為確診病例,已死亡一例。

稍稍留意一下就會發現,這四種疫情都與動物有關。非典過後,人們不敢吃果子狸等野味了;禽流感發生後,人們對雞產生了畏懼之心;人感染豬鏈球菌犧牲數十條生命後,人們發現蠢笨的豬竟然也會「報復」;這回皮膚炭疽病的突發,更讓人們大吃一驚:忠厚老實的牛也會「害人」了!

怎麼辦?非典過後,我們忙著研製非典疫苗———據報道,正式的非典疫苗近日已進行人體試驗。人感染豬鏈球菌疫情暴發後,我們趕緊進行豬鏈球菌疫苗試驗和生產———據說首批疫苗近日即將投放疫區。這回皮膚炭疽病暴發,我想可能已有人在進行這方面疫苗的試驗了。

這多少給我們帶來一些安慰,然而,如果以為這樣就高枕無憂,那就大錯特錯了。有「冠狀病毒之父」之稱的台灣學者賴明詔認為,其實病毒比病毒學家還聰明,在人和細菌病毒的戰爭中,人類贏不了病毒或細菌,因為病毒或細菌會發生變異。比如禽流感,從暴發到現在,其病毒已經發生了數次變異,令人防不勝防。非典病毒變異更引起科學家們的極大關注,曾經在艾滋病研究方面做出過巨大貢獻的美國華裔科學家何大一,就警告人們:由於非典病毒不斷變化,今後很可能會有傳染性更強、毒性更大的新型冠狀病毒變種出現。

研製疫苗,顯然是「事後諸葛亮」,只能處於被動;大規模屠殺染菌動物,也只不過是「人急跳牆」的應急之舉。如今,我們必須反思:動物為何會頻頻報復人類?

如果我們稍稍檢點一下現代社會以來我們對動物的態度,把動物也當做生命想一想,一定會覺得動物們的報復實在微不足道。現代社會科技發達了,而對動物的殺戮卻也成千上萬倍地增加了,每天當我們一覺醒來,不知有多少雞悲鳴著被割斷了脖子,不知有多少頭牛哀嚎著沉重地倒下。除了屠殺數量激增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對動物的態度已完全改變。古時人們宰殺動物,還要禱告一番,這禱告意味著,我雖然不得不殺你,但我仍感到心中不安,我畢竟剝奪了你的生命。

現在,我們對動物的宰殺已經規模化、自動化,成千上萬的動物被驅趕進屠宰場,頃刻間身首異處,血流成河。對於宰殺動物,我們已習以為常,我們已不存絲毫憐憫。

我們不僅肆無忌憚地屠殺動物,屠殺之前,我們還無所顧忌地虐待它們。為了讓它們長得快,我們給它們吃這樣那樣的激素,導致它們的基因發生變異;為了節省成本,我們把它們圈在狹窄污濁的牢籠里,讓它們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現在養殖場里的豬,它們的生活實在是不如以前的豬啊!)。

環境倫理學創立者之一的施韋茲指出:「真正倫理的(有道德的)人認為,一切生命都是神聖的,包括那些從人的立場來看顯得低級的生命也是如此,只是在具體情況和必然性的強制下,他才會做出區別。即他處於這種情況,為了保存其生命,他必須決定犧牲那些生命。在這種具體決定中,他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主觀和隨意性,並承擔起對被犧牲的生命的責任。」人類食用動物,是正常的生態學行為,但並不意味著可以任意對待動物,可以宰殺了他們食用了他們而沒有絲毫愧疚。我們要意識到動物也是生命,也有痛感,因而同情動物的痛苦,在不可避免地要傷害動物或剝奪其生命時,應盡力減輕其痛苦,同時為自己的行為內疚,對動物的犧牲表示感激。這是一種崇高的道德境界,標志著人類文明的程度。

世間萬物看似喧囂紛亂,其實是有規則的。現代人對動物的冷漠與殘忍,導致了人與動物關系的空前緊張並引發人與動物之戰。在這場戰爭中,人類的被動已經暴露無遺。我們已到了最緊要關頭,如果我們還不拋棄人類中心主義,不學會尊重動物、憐惜動物,不遠的將來,人類的處境將岌岌可危!

一個家庭主婦一次准備油炸幾條黃鱔魚作為晚餐上面的一道菜。她將買來的大小幾條黃鱔魚都放到水裡,撒上鹽巴(可以使魚將肚子裡面的臟物吐出來,魚被撒鹽的淡水泡過以後渾身痙攣,會不斷的將肚子裡面的東西吐出來)。
過了一會,等這些魚將肚子裡面的臟物吐的差不多了。開始一條一條的放到油鍋裡面去炸,被炸的黃鱔總是在油鍋裡面痛苦的掙扎著直到死亡。當炸到一條大黃鱔的時候,這條黃鱔並沒有象別的黃鱔一樣不停的掙扎,而是頭沖下,尾朝上的一下立了起來。
家庭主婦被眼前的景象鎮住了,她撈出了大黃鱔,切開了它的肚子,發現裡面還有一直活崩亂跳的小黃鱔。

後記:對大黃鱔來說,那隻小黃鱔不一定是它的孩子。它還是在鹽水中痛苦的把它吞了下去,而且在幾網路的高溫油鍋中,拚死保護小黃鱔,這是動物之間的真情...

I. 明代的皇帝和百姓,如何吃喝玩樂

明代的娛樂和娛樂業在整部書中,是最難寫的部分。即使在今天,娛樂業的稅收、整體情況也是各行各業中最難以統計的部分。在有關明代經濟的各類著作中,基本都沒有將其單獨進行涉獵。其原因在於:封建社會對於娛樂業往往採取敵視、輕視或是漠視的態度。因為,古代社會田賦、鹽差馬等方面的稅收占據主體,而娛樂業、手工業、礦業等都被沖入「雜泛」當中,基本難以釐清。
因此,封建社會娛樂業的稅收問題恐怕將是一個永遠的迷。然而,娛樂業又是不能不說的問題。許多明代的支持者在誇耀明代的時候,往往說到明代的娛樂業的發達。作為一本立足於百姓生活的書,娛樂業不能不提及。
明代的人如何娛樂?明代的娛樂業生存狀態又是什麼呢?我們不妨還是先由朱元璋的皇家說起。
明代的皇帝和百姓,如何吃喝玩樂(圖文)
明宣宗行樂圖
朱元璋愛玩一字詩
陳君佐,揚州滑稽演員。洪武年間,服務於南京皇宮。朱元璋非常喜歡他,經常讓他說「一字笑話」。什麼是一字笑話?陳君佐在洪武初年,從揚州遊玩到南京城時誤入宮廷禁地,被人抓住要去遊街。陳君佐連忙跪倒在地「哎呀,公公。請放了小人吧,我陳君佐自當感恩戴德。早晚為您焚香禱告,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太監冷冷一笑「放你?不難。公公我,今天生了悶氣。你小子兒如果能說一個字把咱家逗笑了,我就放了你!」
「屁!」「啊?你敢罵我!」太監聞聽勃然大怒。
「不不不,我就像個屁。放也由公公,不放也由公公呀!」公公聽罷,仰頭大笑。
這就是「一字笑話」。想要說好它,沒有足夠的才智是做不到的。一日朱元璋又讓他說「一字笑話」,這可愁壞了陳君佐。經過一夜的冥思苦想,陳君佐終於想到了一個好的方法。他立刻令人連夜出宮,搜羅負鼓盲翁。告訴他們皇上要聽他們說書,眾盲瓮一聽高興得感激涕零。各個連夜練功排練,等待著第二天的「光榮時刻」。
第二天,十多名領著十多名盲瓮來到金水橋上。而這時,朱元璋則站在不遠處看著。陳君佐到了橋上後,突然大叫一聲「拜」。眾眾盲瓮以為皇帝來到,一陣慌亂。有的人一緊張,往後一退,腳下一滑滾落水中。其他人不知何故,心神一亂,動作更加混亂,紛紛落入水中。朱元璋站在不遠處,看到這個滑稽的場景不禁捧腹大笑。
朱元璋作為苦孩子出身的皇帝,對於娛樂有一種天然的反感。在他的心中乃至內心,是一種對於糧食、對於疾病的恐懼,在這種恐懼下,娛樂對於他太奢侈了。因此,對於娛樂和娛樂的從業者他往往採取敵視態度。一方面,這出於封建社會的傳統;另一方面,則是他的內心。當年元帝國的各級官吏就是在百姓水深火熱中,還在進行著各種娛樂。
然而,自朱元璋、朱棣父子之後,明帝國的統治者們一沒有經歷過苦日子,也就沒有了朱元璋父子的「天然抗拒」。二則娛樂本身對於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誰不想高高興興的呢?因此,自宣德皇帝之後,皇帝們對於娛樂業的管控越來越松馳。
更令人驚訝的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達,特別是萬曆年間。隨著白銀帝國的逐漸形成,對外貿易順差越來越多。娛樂業在空前發達的狀態下,女性休閑生活逐漸發達起來。由此,打破了之前評論女性地位在明朝空前低下的傳統觀念。

明代的皇帝和百姓,如何吃喝玩樂(圖文)
清代射柳圖
朱元璋父子的「射柳」游戲及由此引發的政治血案
盡管娛樂對於朱元璋來說很奢侈,但是,畢竟人是需要放鬆的。因此,朱元璋對於一些既能夠鍛煉本身體能又能高興的游戲還是比較支持的。例如「端午射柳」。「射柳」有的說是源於春秋時期養由基百步穿柳。由此可見,「射柳」是一種軍事游戲,和「百步穿楊」有很大的關系。
在此處,「百步穿楊」的楊,其實指的是姓楊的楊。當年,隋煬帝在開通濟渠和邗溝時,曾經在兩岸栽種柳樹,並賜這些柳樹為「楊」。因此,楊柳楊柳,說的就是柳樹。
這種軍事游戲在宋金遼時期,中國北方地區非常盛行,元朝建立後推廣到了全國。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陰歷三月辛卯端午節(陽歷1391年5月9日),朱元璋率領公侯子弟射柳。
各位讀者不要小看這條記載,盡管在《明太祖實錄》中只有「射柳,中者賞彩帛」這幾個字,但卻是娛樂強大的體現,就連朱元璋這樣的人都需要娛樂。更何況其他人能呢。由此,明朝的帝王們從此以後便越來越多的娛樂了起來。
1413年5月4日的端午節,永樂皇帝的娛樂形式多了許多。除了射柳之外,還有蹴鞠等。《明成祖帝實錄》(永樂十一年五月癸未)記載,永樂皇帝玩得很高興。對於射柳射中者不但有彩帛還有紙幣發,更令手下眾人賦詩慶賀。
在這場娛樂匯演中,當時的皇太孫未來的明宣宗大放異彩。因為,他射柳射得好,永樂又見萬國來朝心情一高興,出了一幅上聯「萬方玉帛風雲會」,他迅速答出「一統山河日月明」。由此可見,明宣宗委實不簡單。歷史也確實告訴我們,明宣宗是一位好皇帝,雖然他的娛樂項目比其曾祖父、祖父、父親都多,但並沒有耽誤國家政事。
在宣宗朝,曾經發生過一件大事兒,宣宗廢除官妓。由此,催生出了明朝中後期青樓業和男妓的盛行。這咱們先按下不表,繼續說一下由「射柳」引發出的「政治血案」。
建文帝登基之後,朱棣造反。建文二年五月,朱棣攻破山東德州後,並發臨邑。這一日,恰逢宿安人紀綱與穆肅投軍。燕王朱棣將二人叫到馬前。手中馬鞭一指紀綱「爾有何本領!」,紀綱答曰「草民力大無窮,刀馬純熟。在軍中取敵將頭顱如探囊取物一般」。朱棣冷冷一下,催馬前行,「爾說力大無窮,可能阻我前行?」
紀綱上前抓住了馬尾巴,雙膀較力,頃刻間竟然將朱棣坐下這匹千里駿馬拽住。無論朱棣如何催動,這戰馬竟然不能走動絲毫。朱棣大喜,立刻收了紀綱。其後,戰功卓著。朱棣繼位後,被封為錦衣衛指揮使。
然而,紀綱這個人殘暴、貪婪成性。朱棣在位初期誅殺建文帝舊臣及其親眷數萬人,多是由紀綱這個人負責。更為令人發指的是,他還將數百名小孩兒閹割,或者送入宮中成為自己的心腹黨羽或者服侍自己。著名的文學大家解縉,就是被紀綱派人將其灌醉後裸體放入雪地中活活凍死。
因為紀綱是朱棣的親信,不但是是錦衣衛使又是都指揮僉事,其權力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勢人物。陽武侯因為與他爭奪一位女道姑差點被其打死,浙江按察使周新因為歷數紀綱的罪狀反被誣陷,以某犯罪處死。
終於到後來,紀綱在家裡私穿龍袍,私養亡命之徒,打造了足以裝備數萬軍隊的武器鎧甲等,更有甚者還暗中修建通往皇宮的隧道。准備時機成熟推翻朱棣。永樂十四年(1416年)端午節(5月2日),紀綱想學趙高指鹿為馬,看看眾人是否與自己是一心。
他告訴手下龐英:明日我故意射不準柳枝,你則將其撅折並高呼「紀大人射中」。到那時看看有沒有人敢提出異議。結果,萬千雙眼睛在第二天龐英喊出「紀大人射中」之後全瞎了。然而,紀綱忘記了他對手並不是胡亥。朱棣三個月後突然發難,將紀綱抓捕。紀綱被凌遲處死其罪狀被昭告天下。
朱棣之後的歷代明朝皇帝都保留了這一習俗,到了後來,「射柳」和馬球比賽同時進行。與此同時,宮廷游戲也越來越多。與皇族相比,明代的官員的娛樂方式也隨著皇帝的變遷而變遷。說起,官員的娛樂方式,首先就要涉及到官員的休假制度,因為,休假的主要內容就是放鬆、娛樂。
明代的老鷹抓小雞、跳繩、高爾夫球等;敬亭遺韻與負鼓盲翁;朱元璋最愛《琵琶記》
民間的娛樂民間的娛樂形式有許多。例如民間的廟會就有飛叉、中幡、耍花壇、雙石、杠子、石鎖、花磚、舞獅子、竿術、刀門、馬戲、弄傘、筒子、扒竿、蹬梯(車、人)、筋斗、彈(捶丸)丸等各種雜技。除此以外,還有魔術、口技等。例如,中國第一本魔術專著就出版於崇禎十二年(1639年),裡面記載著20多種魔術表演。其中「捶丸」是明代中後期,宮廷與民間都非常流行的一種運動。起初,捶丸只在民間流行,其後才逐步進入宮中。捶丸由唐代出現的步打(類似於今天的曲棍球)發展而來,到宋代基本成型。在宋代,從宋太宗開始每年的三月都要舉行捶丸比賽。捶丸使用的球杖和今天的高爾夫球杖相似,呈L型,玩法也相似。用彎曲過來的木耙極大由硬木做成的小球,以進入洞穴的多少來決定勝負。

明代的皇帝和百姓,如何吃喝玩樂(圖文)
明成祖最愛打馬球
在民間儒家子弟當中最流行的當屬圍棋和象棋。
到了元旦,與宮中千篇一律的燒香、放鞭炮、跑馬(由順天府在東直門外舉辦)不同,民間的娛樂形式非常多。主要有:逛花市(這是明朝的一大貢獻)、雜技、游藝等。其中,放的鞭炮比宮中的要豐富許多。鞭炮的名稱有霸王鞭、地老鼠、幾十種之多。
除了以上外,還有一些自娛自樂的游戲,例如兒童玩的「抓子」。這種游戲自人類誕生之日起就存在,至今仍在某些地方流行。筆者小時候玩的一種「抓子」游戲是這樣的:將石子兒放在掌心,然後拋起。之後用掌背接住,再拋之後掌心接住。由此反復,直到跳出為止。看誰堅持時間長。當然,這種游戲一般是女孩兒玩的居多,男孩兒在筆者小時候主要是「摔方寶」。明朝這種游戲沒有出現。明朝男孩兒玩的一般是踢毽子。
兒童群體游戲,就是至今我們仍在玩的老鷹抓小雞、跳大繩。
成年人的游戲方式有很多,例如擲骰子、推牌九、一點半、四色牌、擲小謠兒、打梭哈、撿紅點等室內游戲。室外游戲如六博、投壺、高蹺、弄丸、陀螺、竹馬、八封陣等。
元宵節因為是大節日,所以娛樂形式比較多。例如宮內有逛燈、蹴鞠(由宮內嬪妃組織的「齊雲社」表演)等。成化年間,由於民間娛樂形式影響加深。宮內也開始有了魔術和雜技。現保存在中國歷史博物館的《明憲宗行樂圖》就對其進行了充分的表現。那個時期的觀燈最有特點。
清明節除了踏青之外,就是嬪妃們可以玩鞦韆。民間則繼續表演著高蹺、雜技。
端午節,皇宮會在西苑舉辦龍舟比賽。民間除了龍舟比賽之外,最盛行的當屬鬥草。這種游戲,現在仍然被民間游戲著,史料正式記載出現在魏晉時期。這種游戲現在屬於兒童游戲,在很漫長的一段時間屬於老少皆宜的面目。主要玩法是:拿樹葉或草的莖相互纏繞,雙方用力拉,哪方的草莖先斷哪方輸。
同民間一樣,七夕節,宮內女眷也會進行乞巧活動,由宮內24衙門之一的兵仗局組織。
緊隨其後的中元節,宮中的甜食房要照制進供佛波羅蜜;西苑要做法事,放荷燈。至於觀賞盛開的荷花、鬥蟋蟀等,也是這月宮中的娛樂活動的一部分。
明代宮廷的娛樂形式在武宗時期發生了質的飛躍,在正德三年(1508年)命令天下將擅於雜技、騎射、馬戲、曲藝、戲曲、吹拉彈唱的人送到北京,並在河間等府建造樂戶的居住地。
敬亭遺韻與負鼓盲翁
荒草地上躺著一位老人,身上的血在流。他的右手緊緊地握著一把三弦,嘴裡嘟囔著:中華神州五千年,代代皆有真英靈。大明皇帝丟了命,清兵南下敗南明。許久之後,老人醒來,看了看四周,兩眼流淚。爬了起來,撣了撣身上的土。一陣狂笑,拿起了三弦,一陣彈撥。高聲唱著: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英雄五霸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這位老人不是別人,就是評書和評話等多門曲藝共同的祖師:柳敬亭。這位柳敬亭生於萬曆十四年(1587年),卒於康熙十六年(1670年)。此人生於泰州,原名姓曹名永昌,字葵宇。江蘇泰州人。
此君15歲那一年,因為犯法逃亡他鄉。因為,聽藝人說過書,又喜好音樂,便彈三弦說起書來。名震江南。到後來,在雲間也就是今天的上海市說書名家莫後光的指點,藝業大增。崇禎十三年,成為明末梟雄左良玉的幕僚兼御用藝人。因為,其長期從事曲藝工作,擅於與各色人等交接。為此,左良玉命他經常走訪南京,和權臣馬士英、阮大鋮疏通關系,人稱「柳將軍」。
順治二年,左良玉奇兵以清君側為名,捉拿馬阮二人。但中途左良玉病死,其子左夢庚投降清軍,柳敬亭和大將袁繼咸誓死不從。最終,袁繼咸被抓,柳敬亭差點兒死於亂軍之中。自此,重操舊業說書度日。康熙元年(1622年),因為清朝皇帝和王公大臣特別喜歡聽書,漕運總督蔡士英命他隨行來到北京,給王公大臣們說書。
其後,在北京演出期間因為一些特殊原因,一切樂器不能使用。柳敬亭便舍棄了三弦只用嘴說,由此,一門新的曲藝誕生,他就是現在的評書。當然,這種是評書的雛形,評書的真正創始人是王鴻興。至今已傳到了第十一代。晚年他收徒居輔臣,居輔臣則成為評話的創始人。
明代的皇帝和百姓,如何吃喝玩樂(圖文)
明憲宗行樂圖
之所以提到柳敬亭,一是各類著作中對於曲藝談之甚少,相反戲曲往往被許多著作談及。究其原因,主要是戲曲被某些人看作是高雅藝術,曲藝作為民間的娛樂形式往往不被人重視。而在娛樂形式並不豐富多彩的封建社會,曲藝的受眾面比戲曲要多得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四大名著,除了《紅樓夢》之外,基本上都是由曲藝先生進行表演、流傳,直至出現文學巨擘進行整理修改方才形成。這一點在《三國演義》《水滸傳》這兩本書最為明顯。
既然,這本書談的主要是百姓生活,曲藝不能不說。而明代曲藝方面給後人最大的貢獻就是,直接促進了評書、評話的誕生。
同幾乎所有封建社會的藝人一樣,年輕時無論他多麼得風光無限,年老時總會窮困潦倒。以柳敬亭為例,他說一回書的定價就是一兩銀子,而且還要提前十天預約。但晚年卻很凄涼,也可以說是窮困交加。
明代說書非常盛行,皇宮內的有些宦官就專門習此技術。這個時候的說書一般都是有樂器伴奏。而且,明代開國說書先生就有一個特點:時事書。
例如《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這本書的形成。每次鄭和率船出海之後,數千乃至數萬人的隨行隊伍成員們就會向世人講述各種奇聞異事。許多說書先生便根據這些新奇的事兒,或者加入書中或者單獨成為故事。當時的人稱之為「看場之平話」。
中國名著中有一部分經歷了:史家記錄到民間傳播,最終由曲藝弘揚流傳後小說家寫作這一階段。《三寶》這本書也是如此,到萬曆年間由羅懋登對說書先生的內容進行潤色、加工成書。最典型最知名的當屬《水滸傳》和《三國演義》。
曲藝對於文學、藝術的影響在封建社會是非常大的,而且在今天也有著強大的娛樂誘惑力。例如,身為曲藝曲種的二人轉、相聲、評書、評彈等,至今都有著無數痴迷者。明代大眾最廣泛的娛樂欣賞方式是曲藝,較為高級的就是戲劇了。再介紹明代戲劇業之前,請先看一個小故事。
千里大旱,裂土深深。烏鴉在乾枯的樹上歡叫,呱呱呱地聲音讓人倍感凄涼。陣陣哭泣聲中,一位身著粗布的女子,正哎哎切切地哭著。她跪倒在地,用留著鮮血的手刮著地面。慢慢的地面被挖出了坑,越來越深越來大。最終,那巨大的坑可以承載兩個人居住之後,她才站起了身,艱難的回往家中。
家中有兩具屍體,男的五十開外,女的五十左右。女子一見二者面容,不禁再次痛苦失聲。「爹呀,娘呀,怪媳婦我未能盡孝。媳婦之最,媳婦之罪!」說吧,女子先將婆婆的屍體放在一個破蘆席上拽向了那個她雙手挖出的坑。
按照墳頭兒的規矩,必須要冒尖兒的。因此,這位女子再次用雙手挖土。那堅硬似鐵的地面,讓女子的心更堅疼痛。每挖一下,她的身子就震顫一下。她在口中默念著「二郎呀,二郎!你為何總不歸家!」
挖好了墳頭,女子回家整理了一下包了個小包袱匆匆上路前往京城。這一日,她來到相府門前乞討。突見一人騎著高頭大馬,滿面紅光的走來。女子高呼一聲「二郎!」那人猛見此女,渾身一顫。「哎呀」一聲,之後眉頭緊鎖,牙關緊咬。低聲說道「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趙貞女!蔡氏!非是我蔡邕歹毒,今日為了我的榮華富貴,我怎能容你!」
想到此處,蔡邕一提馬的韁繩,那馬稀溜溜幾聲嘶鳴之後,直奔女子而來。
許多人都知道蔡邕是誰。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有個很知名的女兒:蔡文姬。蔡邕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大知識分子。可惜,因為民間素來對知識分子有些看法。而且,確實有一些人自從考取了功名之後,拋棄妻子投入富貴豪門的懷抱。因此,民間自然對某些知識分子採取敵視態度。因為蔡邕的知名度較高,很不幸,蔡邕被選中成為了這樣的代表。
這是《趙貞女蔡二郎》的故事內容。該劇出現於宋代,在南宋這個故事流傳非常廣,特別是曲藝和戲曲、民歌小調等都有所展現。「秦香蓮」這個故事在清朝沒有出現前,「趙貞女」就是「丈夫忘恩負義」的受害者的代表。更有一種說法認為,秦香蓮故事中的主人公陳世美的原型陳熟美的兩個好朋友仇夢麟和胡夢蝶,因與陳熟美發生沖突。正在氣憤之極,忽然看到了《琵琶記》這部戲。因為,這部戲的前身就是《趙貞女蔡二郎》,所以,二人買通劇作家寫了「秦香蓮陳世美」的故事。
總而言之,趙貞女和蔡邕的故事流傳和影響極光。對此,陸游在《小舟游近村舍舟步歸》一詩中便說:「斜陽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死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
可到了元代卻發生了質的變化。趙貞女和蔡二郎的故事徹底變了味兒。正因為,這種變化,才使得這部劇在明初朱元璋治理下大放異彩。

熱點內容
都市三分歸元氣小說 發布:2024-11-21 01:13:59 瀏覽:343
腐書類似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4-11-21 00:59:48 瀏覽:968
有女兒的穿越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4-11-21 00:25:30 瀏覽:599
大學老師小說周婷全文閱讀 發布:2024-11-21 00:24:44 瀏覽:681
校園絲襪變裝小說 發布:2024-11-21 00:18:59 瀏覽:814
十大高甜校園小說 發布:2024-11-21 00:18:02 瀏覽:663
搞笑喜劇言情小說推薦 發布:2024-11-21 00:11:37 瀏覽:360
言情小說男主為帝王的性格 發布:2024-11-21 00:11:33 瀏覽:636
現代女主很厲害的小說 發布:2024-11-21 00:11:01 瀏覽:990
反穿越到現代小說 發布:2024-11-21 00:10:42 瀏覽: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