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聽書
⑴ 求論文《中國近代以來某一職業的變遷》要求:1500字左右,主要寫從事這一職業的人的變遷
一、商業發展與消費方式的變革
隨著經濟和時代的發展,消費方式往往會出現相應的變化,這在古今中外都是如此。換言之,消費方式的變化,也是經濟與時代發展變遷的具體表現之一。美國學者羅斯托在其《經濟成長的階段》一書中,甚至將消費模式作為劃分時代的一個基本標記。在不同的社會與時代中,消費方式的變化又呈現出諸多不同的特點。例如在近代中國,消費方式的變革與過去相比較,即表現出涉及面廣、變化大、影響深的顯著特點,稱得上是消費領域中前所未有的一場革命。
在近代之所以出現消費方式的重大變革,無疑是緣於新型經濟也即資本主義產生與發展的推動,尤其是西方資本主義的侵入以及中國新式商業的產生和迅速發展,對傳統消費方式形成了巨大的沖擊,進而直接導致了消費革命的出現。
鴉片戰爭之後,洋貨大量湧入中國,即逐漸對中國傳統的消費方式產生了某些影響。例如鴉片戰爭後的道光年間,享用洋貨在上層社會已漸成時尚。社會風氣中已開始出現某種崇洋的傾向。「凡物之極貴重者,皆謂之洋,重樓曰洋樓,彩轎曰洋轎,衣有洋縐,帽有洋筒,掛燈曰洋燈,火鍋名為洋鍋,細而至於醬油之佳者亦名洋醬油,顏料之鮮明者亦呼洋紅洋綠。大江南北,莫不以洋為尚」(註:陳作霖:《炳燭里談》,轉引自陳登原《中國文化史》下冊,第300頁。)。不過,最初的這種變化主要還只是限於通商口岸等少數地區和官僚富裕之家,在普通民眾中的影響尚不普遍。到19世紀末,中國被迫對外開放的通商口岸已增至70餘個,清朝政府自開的口岸也有20多個。於是,洋貨在中國的傾銷更加暢通無阻,已深入到廣大的中小城鎮,甚至在某些鄉村也不難見到洋貨。例如在直隸的玉田,人們消費的洋貨已「不可勝數」,「飲食日用洋貨者,殆不啻十之五矣」(註:姚鎬編:《中國近代對外貿易史資料》,中華書局1962年,第1106頁。);即使是在雲南昭通偏避之區的商店裡,也可見到不少洋貨,包括各種哈刺呢、嗶嘰、羽紗、法蘭絨、鍾表、玻璃等,一應俱全,而且其售價「並非貴得驚人」(註:姚鎬編:《中國近代對外貿易史資料》,中華書局1962年,第1106-1107頁。),因而能夠為普通民眾所接受。
除進口洋貨日益增加之外,甲午戰爭以後,西方各國又通過逼迫清朝政府簽訂《馬關條約》,攫取了在中國的直接投資設廠權,從而利用中國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就地生產和銷售各種商品。在此之前,洋商雖已在中國的某些通商口岸建廠,但為數較少,也未取得合法權利;甲午戰爭後則不僅獲取條約的認可,而且建廠數量急劇增加。於是,在中國本土製造的各種洋貨更加充斥市場。由於其價格較諸進口洋貨更低,所以也更易深入中國普通民眾的家庭,以至於「人置家備,棄舊翻新,耗我貲財,何可悉數」(註:彭澤益編:《中國近代手工業史資料》第2卷,三聯書店1957年,第239頁。)。洋貨的日趨普及,更進一步推動了中國人消費方式的變革。
不僅如此,洋商還將西方的生活與消費方式也直接引入到中國。包括在租界建西式洋樓和西式馬路,參與賽馬、賽船、網球、足球、業余劇社、公園或室內的音樂會等。同時,洋商還在中國創設許多與新生活與新消費方式直接相關的公用事業。例如在上海租界,1862年即出現了第一條西式馬路——靜安寺路;1865年首次安裝了煤氣路燈,並建立了第一條陸路電報線;1874年法國商人米拉從日本引進第一批人力車;1882年英國商人創辦的上海電光公司開始設置路燈;次年又架設自來水管首次放水;1908年有軌電車通車,1914年無軌電車也開通。所有這些,最初雖主要是服務於租界的外國僑民,但也無不影響到中國人生活方式與消費方式的改變。不久之後,在上海南市的華界也相繼出現了電燈、電話、汽車、自來水,並仿照租界改建和新建了多條馬路。如徐家匯一帶「市面大興,既而電車行駛矣,郵政設局矣,電燈、路燈、德律風、自來水次第裝接矣。……日新月異,宛似洋場風景」。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產生並獲得發展,更進一步導致普通民眾消費方式的變革。隨著工商業的不斷發展,中國封建社會男耕女織的傳統生產模式以及相應的消費方式都不得不發生變化。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被破壞之後,許多人被迫離開土地進城當學徒和做工,連婦女也進入紗廠或絲廠謀生。這樣,傳統的消費方式自然隨之改革。過去的家庭多是以土布自製衣服鞋帽,現在則以做工的收入購買包括衣服鞋帽在內的各種新式消費品。即使是在農村,也有越來越多的農戶,因工商業的發展和國內外市場的擴大,開始從事商品化的農業生產,手中擁有了一定的貨幣,從而得以購買一定數量的新式消費品。清末民初的湖北蒲圻縣即有不少農戶種植茶葉和麻,「民國元、二年來,茶價與麻價互漲,財力既裕,居民遂奢僭無等」,許多「農民亦爭服洋布」,中產之家更是「出門則官紗仿綢不以為侈」,「一般青年均羔裘如膏矣」(註:宋延齋:《蒲圻鄉土志》,轉引自嚴昌洪《中國近代社會風俗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82頁。)。
奢侈的高消費過去僅僅是限於官僚、地主之家,因此官僚雲集的京城往往也是消費之都。到近代,其情形則發生了某些變化,消費之都開始向工商業最為發達的地區轉移。不僅如此,工商業越是發達的地區,消費方式的改變也越明顯和越迅速,這一特點更進一步表明消費方式的變革與工商業的發展緊密相關。例如上海是近代中國工商業最為發達的地區,消費方式的變革在上海即顯得十分突出。
開埠之後的上海,進出口貿易發展之迅速和商業繁榮之程度都在全國名列前茅,也是富商大賈能夠縱情享樂而流連忘返的好處所。相比較而言,上海可以說是最早模仿和接受西方生活方式而出現近代消費革命的大都市。即使是素有人間天堂之稱的蘇州、杭州,與生活方式令人眼花繚亂的上海相比,也多有不及之處。19世紀70年代初的《申報》即曾發表過這樣的文字:「凡中國之見所未見、聞所未聞者,惟洋涇浜一區幾於無微不至,無美不臻。」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從消費觀念、消費方式等各方面的迅速變化看,清末民初的上海都堪稱翹楚。在晚清,西方的許多娛樂消費方式已傳入上海,使得「蕞爾一彈丸地」的上海,能夠「舉中國20餘省,外洋20餘國之人民衣於斯,食於斯,攘往熙來,人多於蟻。有酒食以相徵逐,有煙花以快冶遊,有車馬以代步行,有戲園茗肆以資遣興,下而煙館也、書場也、彈子房也、照相店也,無一不引人入勝」(註:《申報》1890年12月1日。)。文人墨客描述近代上海商業之繁華和娛樂之豐盛的各種詞句更是數不勝數,諸如「海天富艷,景物饒人」,「孤冢荒郊,盡變繁華之地;層樓高閣,大開歌舞之場」;「華屋連苑,離廈入雲,燈火輝煌,城開不夜」等等,這些都表明洋洋大觀的上海是一個使人樂不思歸的好地方。中國古代的商人大多崇尚節儉,所獲利潤主要用於購買田地,但及至近代其消費觀念也開始發生明顯的變化。在上海各種娛樂場所奢侈消費大擺排場的各色人等中,即不乏發財致富的商人。一些大商人的交易談判,也改在娛樂場所進行。可見,上海的現代生活對商人也有相當的吸引力。同時,娛樂方式的多樣化,又給商人提供了更多的賺錢機會。
有些研究上海歷史的學者認為,畸形發展的近代上海,稱之為當時中國的色情消費之都或許並不過分。這也是近代中國消費方式變革過程中色情消費泛濫的表現。當時的上海灘上,可謂妓院林立,名花如雲,人稱「十里洋場,粉黛三千」,「妓館之多甲天下」。據20世紀20年代上海知縣估計,上海妓院「有名數者,計千五百餘家,而花煙館及鹹水妹、淡水妹等等尚不與焉」(註:上海通社編:《上海研究資料》,上海書店1984年,第554頁。)。上海妓女的人數也多得驚人,根據本世紀初上海工部局和公董局的報告,租界華人女性中妓女所佔比例高達12.5%。在近代上海,狎妓冶遊已公開化,其方式有叫局、吃花酒、打茶圍、乘車兜風、聽書、弔膀子白相等,種類之多頗有使人應接不暇之感,這種現象在其他許多大城市中是不多見的。有人曾痛心疾首地指出:「無論男女,一入上海皆不知廉恥」,「上海男女淫糜無恥,為中外所羞言」。但更多的上海人,特別是上流社會並不以此為恥。當時在上海流傳的所謂「七恥」中,有一恥是「恥狎幺二」。之所以「恥狎幺二」,乃是因為「幺二」系地位很低的次等妓女。而能夠與那些地位較高的「長三」妓女廝混,則不僅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大張旗鼓地開展選花榜的活動,也反映了上海風流場的興盛。選花榜即是在妓女中選美,1882年已在上海開始舉行。許多報刊為此大肆宣傳,不少文人與嫖客各自為其鍾情的妓女捧場,有時相互之間因筆墨官司鬧得不可開交。妓女一旦榜上有名,立刻身價百倍,其大幅玉照登於各家報紙,成為家喻戶曉的著名人物。與狎妓冶遊成風的社會習俗相適應,上海的色情業也較諸其他城市更為發達興盛,商人非但自身可以躬逢於花天酒地之間,而且還能通過發達的色情業贏利增財,遂趨之若鶩樂此不疲。
從這方面看,近代的上海似乎又是一個藏污納垢的黑色大染缸,消費方式的變革也存在著不良傾向。小說《文明小史》第14回所寫的一件事也反映了一部分人對上海這方面的憎恨:一位青年執意想去上海讀書開眼界,他的老太太表示強烈反對,並說「少年弟子一到上海,沒有不學壞的,而且那裡的混帳女人極多,花了錢不算,還要上當。……有我一日,斷乎不能由你們去胡鬧的。」(註:參見樂正《近代上海人社會心態(1860-1910)》,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20頁。)確實,近代的上海在當時的許多中國人眼中似乎是一個花花世界,在這個花花世界中人人都會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最愚蠢的人到了上海不久,可以變為聰明;最忠厚的人到了上海不久,可以變為狡猾;最古怪的人到了上海不久,可以變為漂亮;拖著鼻涕的小姑娘,不多時可以變為卷發美人;音眼眩和扁鼻的女士,幾天之後可以變為儀態大方的太太。」(註:陳旭麓:《論「海派」》,載復旦大學歷史系編:《中國傳統文化的再估計》,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68頁。)
總之,近代的上海是一個神奇的經濟中心和消費魔都。這種神奇不僅體現於上海經濟的飛速發展,使一個以往不甚起眼的小縣城一躍成為遠東巨埠的大上海,同時,它又是一個無奇不有、光怪陸離的萬花筒,既使人驚訝贊嘆,又受人指責攻擊。盡管如此,上海仍以其強大的神奇魔力,吸引著全國各地乃至西方各國一批又一批的新移民。
需要指出的是,在近代中國消費方式變革的過程中,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的趨向:
一是趨新趕時髦。這實際上也是近代中國商業文化的一個明顯特徵。消費方式變化中表現出的這種傾向,顯然是受到商業文化的影響。例如在商業發達的上海,各業商人無不以種種標新立異和趕時髦的方式,千方百計引導人們加入消費新潮流,以便從中獲取厚利。當時的社會風氣,也推崇各種時髦之舉。19世紀末的《申報》曾發表文章對這種盲目趨新趕時髦的風氣予以批評:「此邦之人鈕於時尚,惟時之從,一若非時不可以為人,非極時不足以勝人。於是妓女則曰時髦,梨園競尚時調,閨閣均效時裝,甚至握管文人亦各改頭易面,口談時務以欺世子。」(註:《申報》1897年7月14日。)受其影響,追趕時髦的消費方式與習俗也日益突出。近代上海的風氣即時時變更,以至「三數年間,往往有如隔代」。特別是「有客籍之人旅遊過此者,謂之較之兩三年前街市有不同焉,以滬上求時新,其風氣較別處為早,其交易較別處為便。而不知在土著之人觀之,則凡諸不同者,不待兩三年也,有一歲而已變者焉,有數月而即變者焉」(註:《申報》1897年7月14日。)。類似的現象並不僅僅發生於上海,在其他許多城市中也大都如此,只是變化的程度和速度不及上海,其原因則是其他地區商業貿易的發展也遠遠不及上海。
二是日益將消費與社交或交易聯在了一起。在傳統社會中,除了交友和增進感情聯絡之外,消費一般都是單純的消閑享受性活動,其方式也比較簡單。而在近代,消費的目的則日趨多樣化,有的是為了從事一般社交活動,但應酬拉關系也成為其中非常重要的目的之一。尤其是對商人而言,所謂社交實際上也是為了建立人際關系網,了解各地行情,廣泛招攬生意。正因為如此,消費變得更加奢侈豪華,而且方式也五花八門。包括到煙店開煙燈,上茶樓打茶圍,赴酒樓設宴叫局,上妓院吃花酒,進賭場碰和賭牌,以及到戲場看戲和在書場聽書等,都成為非常時新的消費方式。只要能達到目的,不惜耗費巨資。近代上海報界文人包天笑曾說:「上海那時的風氣,以吃花酒為交際之方,有許多寓公名流,多流連於此。」(註:包天笑:《釧影樓回憶錄》,香港大華出版社1971年,第359頁。)《滬江商業市景詞》也描述道:「各行貿易待評量,借作茶樓聚會場。每至午申人畢聚,成盤出貨約期忙。」無論是社交還是交易,一旦與侈奢豪華的消費聯在了一起,即大多帶有某種功利色彩,而不再是單純的情感互助行為。有的甚至是出於欺詐目的,通過交際酬酢謀取不義之財。
三是盲目崇洋和講求虛榮。隨著西方文化的輸入和消費方式的變化,傳統的習俗受到猛烈沖擊,中國人在生活方式和日常消費等方面,盲目崇洋和講求虛榮的傾向日益明顯。特別是在青年闊少中,崇洋心理十分盛行,「他們看著外國事,不論是非美惡,沒有一樣不好的;看著自己的國里,沒有一點是好的,所以學外國人惟恐不像」(註:《大公報》1903年4月17日。)。當時曾有人作詞諷剌這種盲目崇洋的行為:「洋帽洋衣洋式樣,短胡兩撇口邊開,平生第一傷心事,碧眼生成學不來。」在交際酬酢日趨盛行的風氣之下,講面子、圖虛榮的消費性格也隨之產生。從當時的生活水平看,侈奢的消費畢竟只有少數富裕者能夠承受,但那些並不富裕者為了虛榮,也常常擺闊氣,穿時髦西裝,出入酒樓妓院,而實際上是「外若繁華,中多拮據,外似有餘,中多不足。」「今年之受債主逼辱者,皆昔日揚揚得意目為闊少者也」;「今之被錦綉而乘車馬,飫梁肉而炫珍奇者,皆家無擔石儲者也。至於冠婚喪祭其素豐者,既動費不貲,其素歉者亦恥居人後,豈知爭一時之體面而費數載之補苴,甚非計之得者乎旨哉?」這種現象的出現,與當時流行的商業化、功利化社會風氣有著密切關系。由於「風俗日漓,見有高車駟馬美食鮮衣之客人皆敬羨,即日事借貸人亦常能應之。若布衣粗食徒步獨行之人,雖品行端方,文章華美,人亦望望然去之矣」(註:《申報》1876年5月22日。)。在這樣扭曲的社會風氣之下,迫使許多人都不得不講求表面上的虛榮。
四是打破了以往在消費領域中的等級尊卑觀念。在中國傳統的封建社會中,尊卑有別,等級森嚴,這種現象即使是在消費領域中也多有體現。例如服飾、器皿等被視為社會等級標志的高檔次消費品,過去一般都是王公貴族、宦官士紳享用,普通民眾則無法染指。如果冒然使用就會被認為是僭越,引起封建貴族的強烈不滿和譴責,甚至帶來不測之禍。到了近代,由於工商貿易的發展和觀念意識的變化,消費已逐漸成為大眾的消費,傳統的消費等級觀念也被打破,消費中所受到的唯一限制是金錢,只要有了錢就可以享受一切。過去,「商賈不衣錦,中產家婦女無金珠羅綺,士大夫一筵之費不過一、二千錢」,現在,「無論士庶輿台,但力所能為,衣服宴飲,越次犯分不為怪」,「向時緞衣貂帽,例非紳士不得僭,今則輿台胥吏亦有服之。一切器用必用紅木、楠、梨等。尋常燕[飲]享,無海錯山珍,群以為恥」(註:黃葦、夏林根編:《近代上海地區方誌經濟史料選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46頁。)。特別是工商業比較發達的地區,這種變化更為突出。例如上海灘上「幾至無人不綢,無人不緞」,「優伶娼妓之服金綉者亦幾視為尋常」;出門乘轎原本是達官貴人的特權,現在則「不分貴賤,出必乘輿」,「有轎役之身分超乎轎中之人者,殊可駭也」。此時,從消費方式中,已難以分辨出等級尊卑,形成了「等威不能辨,貴賤不能別」的新局面。清末上海竹枝詞曾描述說:「高車駟馬過通衢,誰識當年舊博徒,冠履於今真倒置,縉紳家世半屠潔。」對於這種現象,道學之士大為恐慌,他們驚嘆當時的社會「凡事任意潛越,各處皆然,滬上尤甚」,並諷刺那些僭越之人「體制之不諳,禮節之不聞……更不知冠裳為何物,妄人妄服,求欲列於縉紳之間」(註:參見樂正《近代上海人社會心態(1860-1910)》,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2頁。)。盡管道學之士竭力反對,但這種變化仍以無可阻擋之勢繼續向前發展。
綜上所述,近代中國消費方式的變革,雖伴隨著許多消極的負面因素,並且產生了種種不良影響,但從另一方面看,這一變化也有其積極的作用,特別是對促進工商業的進一步發展具有不容忽視的影響。眾所周知,消費水平的提高與工商業的發展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二者相輔相成,互為因果也互相促進。一方面,工商業的不斷發展將提高人們的消費水平,改善人們的生活狀況,也改變整個社會的消費習俗;另一方面,消費需求的迅速增加與擴大,也會刺激工商業在原有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對近代中國消費方式的變革需要從多方面予以客觀的認識與分析。
此外,近代新型商業文化的形成,對人們消費方式的變革所產生的重要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作為商業文化載體的商品,具有強大的活力和影響力,它在改變人們消費習俗的過程中發揮著相當深刻的影響。陳旭麓先生論及近代上海的發展變化時,即曾強調五光十色的商品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消費習俗乃至整個固有文化。他指出:「其實說怪也不怪,這是商品在改善人們的面貌,在熔解中國的固有文化。」(註:陳旭麓:《論「海派」》,載復旦大學歷史系編:《中國傳統文化的再估計》,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68頁。)從實際情況看,商業文化也確實推動了近代消費方式的變革。人們衣食住行的變化,甚或某一時期流行某種款式或消費習俗,大多是由新的商品起先導作用。這稱得上是商業文化的另一種重要功能與作用。
⑵ 喜馬拉雅FM突然不能自動連續播放了
清除緩存。
上海喜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家高度重視的新經濟龍頭企業、獨角獸企業,總部位於上海市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旗下擁有中國領先的音頻分享平台喜馬拉雅,手機用戶超過6億。同時,喜馬拉雅還擁有超過5000萬的海外用戶,是中國文化出海的中堅陣地。
喜馬拉雅,以「用聲音分享人類智慧」為使命,首創PUGC內容生態,不僅引領著音頻行業的創新,同時也吸引了大量的文化和自媒體人投身音頻內容創業,其中包括馬東、吳曉波、高曉松、蔡康永、李開復、陳志武、郭德綱、馮侖、龔琳娜、華少、黃健翔等8000多位有聲自媒體大咖和700萬有聲主播,他們共同創造了覆蓋財經、音樂、新聞、商業、小說、汽車等328類過億有聲內容。
不僅如此,新浪、福布斯、36氪、三聯生活周刊等200家媒體和阿里、網路、肯德基、杜蕾斯、歐萊雅等3000多家品牌也都紛紛入駐喜馬拉雅。
2019年9月27日,為了撇清與暴雷的「證大系」關系,喜馬拉雅FM的品牌擁有方從「上海證大喜馬拉雅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更名為「上海喜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11月24日,喜馬拉雅發布成立以來的首封公開信,宣布將於12月3日開啟國內首個內容消費節「123知識狂歡節」,號召重視知識的價值,並將在狂歡節前向所有用戶派發總價值2億元的「知識紅包」。
馬東、吳曉波、湖畔大學等850位「知識網紅」、超過2000個精品課程參與活動,所有用戶都能夠以5折或更低門檻獲取到上述大咖的付費課程。12月3日當天,所有用戶可以在0點至24點的所有整點時刻參與「1元秒殺」。喜馬拉雅第三屆「123狂歡節」內容消費總額超過4.35億。
⑶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是什麼意思出自那裡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是金庸14部小說的首字組成的對聯。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後記》)。1970年的《越女劍》由於金庸本人不太欣賞,因而未入對聯內。
《飛狐外傳》是金庸於1960年所寫的武俠小說,為其第六部武俠小說,可以看做是《雪山飛狐》的前傳。
該書現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該書主要是講述《雪山飛狐》主人公胡斐的成長歷程。歷史背景是清乾隆年間。
《雪山飛狐 》,當代武俠小說作家金庸作於1959年(己亥年),故事以胡一刀夫婦為主線,通過寶樹、苗人鳳之女苗若蘭、平阿四及陶百歲之口講述了數年前與此相關的一段武林往事,該作品對主人公胡斐的成長之路基本沒有提及,所以後來作者又補著了一本相關作品《飛狐外傳》來講述主人公的成長歷程。兩者雖是相關聯,但是故事結構與內容卻又各自基本獨立,《飛狐外傳》可以說是《雪山飛狐》的前傳,也可以合為一本來讀。本書發表至今,是金庸作品中爭論最多的一部。《雪山飛狐》現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
《連城訣》,長篇武俠小說,當代著名作家金庸著。最初於1963年刊載於《明報》和新加坡《南洋商報》合辦的《東南亞周刊》,書名原叫《素心劍》。現收錄於 《金庸作品集》中。《連城訣》描述了農家子弟狄雲因為生性質朴,屢被冤枉欺騙,在歷經磨難之後,終於看穿人世險惡,回歸自然的故事。此書語言質朴生動,情節緊湊,故事感人,全書充滿了一股悲憤之氣,讀來令人如鯁在喉。《連城訣》寫世態,寫人心,寫至情至愛,動人心魄,遠遠超出了一般武俠小說的表現范疇,甚至亦非「性情」二字所能概括,可說是金庸作品中的奇特之作。
《天龍八部》,是我國著名作家金庸的武俠代表作。著於1963年,歷時4年創作完成(部分內容曾由倪匡代筆撰寫),前後共有三版,並在2005年第三版中經歷6稿修訂,結局改動較大。
小說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通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從哲學的高度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審視和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其故事之離奇曲折、涉及人物之眾多、歷史背景之廣泛、武俠戰役之龐大、想像力之豐富當屬「金書」之最。
「天龍八部」出於佛經,有「世間眾生」的意思,寓意象徵著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背後籠罩著佛法的無邊與超脫。全書主旨「無人不冤,有情皆孽」,作品風格宏偉悲壯,是一部寫盡人性、悲劇色彩濃厚的史詩巨著。
《天龍八部》曾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漫畫及游戲。小說的第四十一回「燕雲十八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於2005年入選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讀本(必修)中。
《射鵰英雄傳》是作家金庸的作品。南宋年間,隨丈夫楊鐵心流落江南牛家村的包惜弱救了金國王子完顏洪烈,卻害得丈夫和義兄郭嘯天兩家家破人亡。郭嘯天的妻子逃到蒙古大漠,生下遺腹子郭靖。傻小子郭靖得到丐幫幫主洪七公傳授絕技「降龍十八掌」,更贏得心上人黃蓉芳心。
縱觀射鵰英雄的成長之路,郭靖與黃蓉二人的合作是力量與智慧的結合,但較之郭靖之動手,黃蓉之動腦自然更加高明。可以說是黃蓉的智慧之線串起了郭靖先天理性和後天勤勉之點,使之蜿蜒前行,逐漸漫延成一個首尾相連、因果相應的一張武林英雄成才圖譜。
作者以人道主義為文心,理想主義為筆墨,通過反男權中心的故事程式,傾向女性主義的話語權力和人道主義女性美學構想,在准歷史現實主義的畫板上,在宋金元易代、武林爭霸、英雄縱橫的宏偉敘事背景之下,刻畫了以黃蓉為中心的一組才貌雙全,文武過人,聰慧自然的性情中女性形象。
該書闡釋了俠義精神的真諦——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自幼家破人亡的郭靖,隨母流落蒙古大漠,傻頭傻腦但有情有義的郭靖倒也有福氣,他不但習得了江南六怪的絕藝、全真教馬鈺的內功、洪七公的隆龍十八掌、雙手互博之術、九陰真經等蓋世武功,還讓古靈精怪的小美女黃蓉一輩子跟定他。
郭靖已經突破了舊時代武俠小說中傳統俠客的身份,他不僅行俠仗義、嘯傲江湖,更是要為國家與民族出生入死,體現了儒家俠之大者素有風范。
《白馬嘯西風》是一部中篇武俠小說,著於1961年,作者是當代著名作家金庸,現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描寫了哈薩克人和漢人之間的情仇,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李文秀的漢族姑娘,父母因帶著高昌地圖被強盜追迫而死,單獨留下李文秀在哈薩克族中被旅居大漠的漢人計老人撫養長大,並與一個哈薩克部族青年的感情故事,字數不長的這樣一部小說,里邊記述了多組復雜的戀情。因情而活、為情而死、情之所在、孽之所在,這便是《白馬嘯西風》的成功之處。
《鹿鼎記》是香港作家金庸的最後一部長篇武俠小說。該小說於1969年-1972年間創作,背景設置在明末清初(1644年-1689年)。1969年10月24日開始在《明報》連載,到1972年9月23日刊完,一共連載了2年11個月。本書收錄於《金庸作品集》中。
內容梗概
入京城,進皇宮,扮太監
揚州妓女韋春花之子韋小寶從小聽書聽戲,十分羨慕戲文中的英雄好漢,為了做英雄,他憑一時之勇搭救了一個落難的江湖好漢茅十八。茅十八感激小寶援手,更因他纏糾不休,將他帶到了都城北京。在京城韋小寶被一老一小兩個太監劫入進宮,他施展詭計將老太監海大富弄瞎,又將小太監名叫小桂子的害死,從此他便冒充小桂子在宮中做假太監。
除鰲拜,皇帝悅,誤入天地會
一日韋小寶賭博歸來遇到一個自稱小玄子的華服少年正在練武,便與他交上了手,這少年正是康熙帝玄燁。顧命大臣鰲拜武藝高強、功高震主,為少年康熙所忌,為除掉鰲拜,康熙巧設計謀,讓韋小寶率一群小太監以戲耍角力為名將鰲拜擒殺。韋小寶智殺奸相鰲拜,大清皇帝固然龍顏大悅,反清幫會組織天地會也對他青眼相加,13歲的韋小寶於一日之間竟成了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的關門弟子和地位甚高的天地會青木堂香主。韋小寶奉陳近南之命回宮卧底。
五台山上遇紅顏,神龍教內任高職
一次他撞破了與邪惡幫會神龍教勾結的皇太後的隱秘,並從她口中得到了康熙之父順治在五台山出家的消息,為防皇太後對小玄子不利,他將此事連同自己是冒牌太監一事告訴康熙。康熙聞聽父親尚在人間,又驚又喜,立即派遣韋小寶到五台山尋訪。韋小寶因緣際會在莊家邂逅了生命中的紅顏知己雙兒,此後兩人一同前往五台山清涼寺尋訪到了老皇爺順治,但卻在回返途中被神龍教劫往遼東蛇島。在蛇島韋小寶乘神龍教內訌之際,施展拍馬溜須絕技騙得了教主洪安通的信任,並當上了在教中職位甚高的白龍使。
假和尚,真駙馬,攻打神龍反被擒
韋小寶返回北京,向康熙報告了順治出家一事,本望皇上重賞,誰知康熙在誇贊一番後竟命他赴少林寺出家,朝夕之間十幾歲的韋小寶竟成了與年過8旬的少林寺方丈同輩的「晦明禪師」。「高僧」在寺中窮極無聊,便要生事,他縱酒狎妓,屢犯戒律,把一個千年古剎、佛門靜地搞得烏煙瘴氣、亂七八糟。平西王吳三桂在雲南苦心經營,勢力漸大,康熙決定武力撤藩,起兵之前,為了麻痹吳三桂,康熙決定將其妹建寧公主嫁與吳三桂之子吳應熊,正好韋小寶「出家」期滿,康熙使命他作了「賜婚使」。韋小寶率人護送建寧公主入滇,兩人本就相識,未到雲南就發生私通,賜婚使變成了駙馬爺。在昆明,正與韋小寶打得火熱的建寧公主不肯與吳應熊成婚,蠻性發作之際竟將吳應熊閹割,韋小寶見事變猝起,只得將吳應熊挾持與建寧公主繞湖廣返回京城,不久韋小寶又奉命去攻打與吳三桂和羅剎國勾結的神龍教,他率水陸大軍浩浩盪盪地殺向遼東,但未到蛇島,自己這位統兵大將就成了洪安通的俘虜。韋小寶身臨險境,不得已故伎重演,企圖一頓馬屁騙過洪安通,卻被關押起來,幸好雙兒相救,趁機逃出神龍教,洪安通發覺後當即領人對韋小寶進行了追殺。
小寶策劃政變,公主攝政女王
韋小寶和雙兒慌不擇路,一路向北來到鹿鼎山,誤入了羅剎國軍營,韋小寶害怕潛伏於營外的神龍教,便施展伶牙俐齒將正在這里巡視的羅剎國公主蘇菲亞騙倒,隨她一同去了羅剎國。蘇菲亞返回莫斯科,正趕上羅剎沙皇病死,韋小寶最善渾水摸魚,便憑著從戲文中學得的「安邦定國」計謀,幫助蘇菲亞發動了一次成功政變,蘇菲亞當上了攝政女王,韋小寶則因策劃有功被封為遠東伯爵。他心念故國,不久即借故帶著羅剎使臣回到北京,清朝與羅剎使臣簽訂了和約而消除了羅剎國這一腹背之患,韋小寶則因議和有功被康熙降旨封為一等忠勇伯。
衣錦懷鄉抱得美人歸 身份暴露忠義兩難全
吳三桂謀反在即,為了穩定天下,安撫民心,康熙命韋小寶赴揚州為史可法修建忠烈祠。韋小寶衣錦還鄉,在揚州府衙宣讀完聖旨,隨即一人悄悄溜到麗春院去探望母親,沒想到在妓院卻陷入了江湖人士的包圍,他略施小計,以迷葯將一幹人迷倒,並將六位美貌女子--洪教主夫人蘇荃、沐王府的沐劍屏、方怡、陳圓圓的女兒阿珂、王屋派的曾柔以及自己的雙兒一網打盡,收為己有。韋小寶香艷難舍之際,吳三桂已在雲南起兵反叛,小寶被迫從揚州返回京城。江湖奇人神拳無敵歸辛樹夫婦因誤殺天地會主腦吳六奇,抱憾不已,為此他們與天地會群雄商議,決定捨身入宮行刺康熙。韋小寶不忍見小玄子遇難,設計掩護。歸辛樹行刺不成,卻將天地會行址和韋小寶身份暴露,康熙以重兵將天地會首腦聚集的韋小寶爵府包圍,並命韋小寶戴罪立功,親自回府捉拿天地會群雄,韋小寶不忍加害師父陳近南和天地會兄弟,將他們盡數救出,自己則畏罪潛逃出京。
鹿鼎公定和約封妻蔭子 韋小寶棄官逃隱姓埋名
韋小寶逃到距蛇島不遠的「通吃島」,跟雙兒等七個老婆一住數年。康熙顧念與韋小寶的少年友情,不僅沒再派兵追殺,反而予以優惠照顧。羅剎國向東方的侵略滲透早已引起康熙的注意,平定西南、收復台灣的勝利使他堅定了向羅剎用兵、收復失地的決心,韋小寶去過莫斯科,粗通羅剎語言,又與羅剎攝政女王有露水姻緣,康熙便將他召回京城,冊封他為鹿鼎公,撫遠大將軍,命他率兵向羅剎人作戰。韋小寶見「小玄子」不再拿天地會一事與自己為難,欣然領命,攜雙兒前往鹿鼎山,按照康熙的既定戰略一路殺去,連連得手,最後「尿射鹿鼎山」,一舉將羅剎軍隊擊敗,迫使羅剎使臣坐在談判桌前簽定了和約。韋小寶取得了軍事和外交雙重勝利,凱旋而歸,封妻蔭子,權勢與榮華達到頂峰,但不久麻煩又起,康熙命他去剿滅反清的天地會,天地會眾弟兄要他繼承師父陳近南的遺志,擔任總舵主,繼續與滿清作對為敵,韋小寶眼見忠義難以兩全,只有棄官而逃。他打著回鄉探母名義,領著七個老婆回到揚州,與母親韋春花會合,隱姓埋名,擇地而居。康熙見韋小寶久不回京,著即派人四處查找,又親自六下江南尋訪。但終是石沉大海,杳無音信,自此世上不復有奇人韋小寶矣。
《笑傲江湖》,作家金庸1967年開始創作的一部作品,1969年完成,屬於其後期作品,最初連載於《明報》。「笑傲江湖」源自吳承恩著《西遊記》中的一句詞。該書沒有時代背景,「類似的情景可以發生在任何朝代」。笑傲江湖折射政治斗爭,同時也表露對斗爭的哀嘆,具有一定的政治寓意。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的首部長篇武俠小說,著於1955年。小說描寫清朝乾隆年間,江南武林幫會紅花會為反清復明,與清廷浴血奮戰的故事,也是這本小說把研究乾隆是否漢人一事,推到了高峰。作為金庸的開山之作,作者一出手就不同凡響,顯示出大家風度。在香港《大公報》上連載之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小說將歷史與傳奇融為一體、虛實相間,史筆與詩情相結合,繪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神鵰俠侶》是金庸所著的武俠小說,作於1959年。是「射鵰三部曲」系列第二部,現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上承《射鵰英雄傳》,下接《倚天屠龍記》。是金庸先生在武俠小說創作上的一個里程碑。
金庸的一部武俠小說《俠客行》,初次發表於1965年,據說靈感來自李白的「古風五十九首」之《俠客行》,收錄於《金庸作品集》中。主要敘述一個懵懂少年石破天的江湖經歷。
《倚天屠龍記》 是著名小說家金庸的長篇小說,1961年所著,是「射鵰三部曲」系列第三部 。
故事時間前後跨度一百年,以元末群雄紛起、江湖動盪為廣闊背景,劇情圍繞兩樣兵器屠龍刀和倚天劍展開,講述了一場以倚天劍和屠龍刀掀起腥風血雨的江湖故事。第一卷敘述武當弟子張翠山捲入奪刀紛爭,第二卷至第四卷敘述張翠山之子張無忌的江湖生涯,主要是明教和中原武林之爭及起義軍和朝廷的對抗,少年張無忌因緣際會練就一身蓋世武功,以天下人嘆服的武功和無可替代的人格力量統領群雄,故事同時展現武林眾豪傑的質朴豪情和形態各異的精神風貌 。
《碧血劍》是當代著名作家金庸著於1956年(丙申年)的第二部武俠小說。已經過三次修訂,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本書講的是明末抗清將領袁崇煥之子袁承志及金蛇郎君夏雪宜的故事。
內容梗概
明末,社會動盪,朝政腐敗,民不聊生,在東北的滿族部落卻開始崛起,舉兵南侵。薊遼督師袁崇煥屢破清兵,擊斃清太祖努爾哈赤,後被崇禎皇帝下獄,半年後以「咐托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疑則斬帥」等罪名所殺。袁崇煥之幼子袁承志為報父仇,苦練武功,拜華山「神劍仙猿」穆人清為師,在華山之巔習武十年,博採武林諸家之長,加之偶得武林怪傑「金蛇郎君」的劍學秘籍,學成身法奇詭的蛇劍之術,武藝更加精湛超群。袁承志下山之後,以一身絕藝征服了眾多武林豪傑,調解了數起武林中的恩怨糾紛,他武藝高超但心性忠厚,至誠待人,深得武林弟兄的崇敬,被擁戴為七省盟主。當時正值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聲威大振,勢如破竹,承志為報父仇殺皇帝,帶領群豪幫助闖王李自成攔劫官銀、籌集軍資,屢挫官軍,並與入侵清兵浴血奮戰。
「金蛇郎君」之女聰慧美麗的夏青青對袁承志產生了真摯的愛情,跟隨他走南闖北,患難相依,度過了多年征戰生涯。後來,袁承志協助李自成起義軍攻破北京後,闖軍軍紀敗壞,姦淫擄掠無所不為,闖王亦沉淫於美酒女色,甚至聽信讒言逼死了袁承志的摯友——忠心耿耿的李岩。清兵入關後闖王潰不成軍,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轉瞬慘敗。袁承志意興蕭索,與青青及當日一同征戰的眾豪傑飄流海外,赴異域重辟天地。
《鴛鴦刀》著於1961年,中篇武俠小說,金庸著。現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小說敘述江湖上盛傳的鴛鴦寶刀的秘密以及圍繞它發生的故事。
內容梗概
太岳四俠為給晉陽大俠蕭半和祝壽,攔劫陝西西安府威信鏢局為清廷保送的鴛鴦刀,被鏢行武師所敗;又欲搶奪林玉龍、任飛燕夫妻和書生袁冠南的行囊,誰知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被袁冠南以言語詐去僅存的數兩銀子;好不容易等來一位年輕的姑娘騎著一匹駿馬而來,卻仍然不敵,幸好此女是蕭半和的女兒蕭中慧,聽說四俠目的是給父親拜壽,摘下頭上的金釵送給他們作為禮物。蕭中慧此行也為鴛鴦寶刀,甘亭鎮汾安客店之中,她得知寶刀就在鏢行人手中,暗自留神。此時林玉龍夫妻、袁冠南、大內高手卓天雄都來到此處,尾隨鏢行。途中一場混戰卓天雄技高一籌,點中林玉龍、任飛燕、蕭中慧穴道,幸虧袁冠南用計驚走卓天雄,奪得鴛鴦刀,救出眾人,四人逃到紫竹庵中,卓天雄追來,林玉龍夫妻把他們自己用不好卻威力很大的夫妻刀法傳給袁、蕭二人,二人用未學全的十二招刀法戰勝卓天雄,保住了鴛鴦刀,而且由於並肩抗戰,彼此互生情愫。蕭半和生日這天,各路英雄豪傑都來慶賀,袁冠南獻上鴛鴦刀,蕭半和高興之餘,將女兒蕭中慧許配給袁冠南。林玉龍、任飛燕把夫妻刀法全部傳給袁、蕭二人。喜慶筵上,袁冠南與蕭半和之妻袁夫人母子相認,蕭中慧傷心跑出,被卓天雄擒住。官兵圍住蕭府。一場混戰,眾英雄大敗官兵,袁冠南救出蕭中慧,二人再次聯手,打傷卓天雄,眾人一同退至中條山。山岡之上,蕭半和說明真相:他本名蕭義,為報父仇,早年入宮為太監,企圖刺殺滿清皇帝,卻一直沒能得手。後皇帝為奪鴛鴦寶刀,殺死保護寶刀的袁、楊兩位大英雄,將他們的妻子兒女捕入牢中,蕭義乘機救出二位夫人和兒女,奔逃之時,將袁冠南失落。為瞞清廷耳目,假和袁、楊二位扮作夫妻。蕭中慧應叫楊中慧,是三湘大俠楊伯沖的女兒。正說之時,太岳四俠抬著卓天雄而來,奪回他從楊中慧手中搶去的鴛鴦刀。袁夫人把鴛鴦刀合在一起,只見上面分別刻著「仁者無敵」四個字,這就是鴛鴦刀無敵於天下的大秘密。
小說情節曲折語言詼諧,在不長的篇幅中展示了人物性格,塑造出幾個不同的江湖俠士形象,可讀性極強。雖為短篇,但仍不失為大手筆。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省海寧市 ,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
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
1996年至1997年,擔任全國人大常委香港籌委會委員。1998年,獲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 2000年,獲得大紫荊勛章。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⑷ 喜馬拉雅FM廣告投放效果怎麼樣
上海證大喜馬拉雅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家高度重視的新經濟龍頭企業、獨角獸企業,總部位於上海市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旗下擁有中國知名的音頻分享平台喜馬拉雅,手機用戶超過4.7億,汽車、智能硬體和智能家居用戶超過3000萬,占據了國內音頻行業73%的市場份額。同時,喜馬拉雅還擁有超過3500萬的海外用戶,是中國文化出海的中堅陣地。
喜馬拉雅,以「用聲音分享人類智慧」為使命,首創PUGC內容生態,不僅引領著音頻行業的創新,同時也吸引了大量的文化和自媒體人投身音頻內容創業,其中包括高曉松、馬東、吳曉波、蔡康永、李開復、陳志武、郭德綱、馮侖、龔琳娜、華少、黃健翔等8000多位有聲自媒體大咖和500萬有聲主播,他們共同創造了覆蓋財經、音樂、新聞、商業、小說、汽車等328類過億有聲內容。不僅如此,新浪、福布斯、36氪、三聯生活周刊等200家媒體和阿里、網路、肯德基、杜蕾斯、歐萊雅等3000多家品牌也都紛紛入駐喜馬拉雅。
秉承【萬物有聲】的理念,喜馬拉雅inside系統與阿里、小米、華為、網路、三星、Sony、等兩千多家合作夥伴進行深度合作,將有聲內容滲透到生活中各個智能終端和場景中。2017年6月,喜馬拉雅推出全內容智能AI音箱--小雅,開始在人工智慧領域大手筆布局,打造物聯網時代人們獲取信息便捷的入口,讓用戶需要什麼,只需張口說出來,開啟了一個語音交互的新傳播時代,讓聲音和知識像水和電一樣無處不在,隨取隨用。
⑸ 三星手機收音機在哪裡打開開⁰
當我們厭倦聊天時,當我們不想聽歌時,我們可能忘記了一個傳統的放鬆、獲取信息的方式——收聽電台。當然在現在,高度集成的智能手機也擁有收音機功能(依據機型而定),所以就不用再另購收音機啦,手機自帶的收音機功能完全滿足基本的收聽需求了。
那麼在三星手機上怎麼使用收音機功能呢?三星手機收音機在哪呢?這里就以Galaxy Note2自帶FM收音機講解一下三星手機使用收音機的操作方法。
第一步
在待機頁面下,點擊【應用程序】。
三星手機收音機在哪 三聯
第二步
點擊【FM收音機】。
第三步
打開收音機後,請插入耳機,這時可看到屏幕右上角顯示音量圖標。
第四步
點擊屏幕中間的圖標即可收聽。
第五步
可以按【左】、【右】方向鍵來換台。
第六步
如需停止播放,請再次按中間的圖標。
提示:如需退出FM收音機,請先停止播放,然後退出即可。
如果某些機型不支持收音機功能,可以下載第三方網路收音機,操作也是差不多的,而提供的內容卻豐富很多,比如荔枝FM、考拉FM、喜馬拉聽書等。
⑹ 有沒有什麼報刊雜志好看啊
看你喜歡哪個類型的雜志,男孩子一般都是喜歡一些車雜志吧,女孩子的話,知音女孩、女友、女報時尚、他她TA都挺好看的!
⑺ 喜馬拉雅聽書里妖孽殿下來敲門裡面的歌叫什麼
那個好像是三聯出版的一本書把,讀讀有好處的
⑻ 《鹿鼎記》原著結局是什麼
韋小寶剃度後,在寺外遇到來少林寺挑釁的阿珂,深深為其美貌傾倒。韋小寶後來轉往清涼寺當住持,大批喇嘛再次圍攻清涼寺,小寶施計帶領眾人逃出,剛好遇上康熙率眾前來。眾喇嘛被擒,而康熙父子得以相認。
康熙到達清涼寺,白衣尼九難前來行刺,韋小寶藉寶衣替他擋了一劍,自己卻被擄走。小寶花言巧語取得了九難信任,與九難潛入皇宮,得悉九難竟是前明長平公主。九難揭穿了太後原來是毛東珠假扮,真太後被她藏了起來。
二人出宮,韋小寶發現阿珂竟是九難的徒弟,無奈阿珂卻傾情於台灣延平郡王鄭經的次子鄭克塽。
韋小寶回宮後,將假太後的秘密告知康熙,兩人救出了真太後。韋小寶奉旨送建寧公主到雲南嫁給平西王世子吳應熊,途中卻被建寧誘惑而與其私通。
抵達雲南後,建寧更將吳應熊弄成太監。此時九難派阿珂行刺吳三桂,失手被擒,而韋小寶從陳圓圓口中得知阿珂是她與李自成的女兒。最後吳三桂為九難所制,眾人終於脅持著吳應熊離開了雲南。
返京後,康熙再派韋小寶出海剿滅神龍教,反被教主洪安通施計擒住。韋小寶得雙兒暗中救走,二人向北逃遁,竟闖至羅剎國在鹿鼎山建築的雅克薩城,更隨蘇菲亞公主同赴莫斯科,並助其發動政變奪權。最後韋小寶帶回羅剎國特使與清朝修好。
康熙讓韋小寶衣錦還鄉,得以回揚州與母親韋春花重聚。韋小寶此行又成功替康熙攏落了西藏桑結和蒙古葛爾丹,更在麗春院與阿珂、雙兒、曾柔、方怡、沐劍屏、蘇荃等六女大被同眠。
回京途中遇到打算入宮行刺康熙的歸辛樹一家,韋小寶在天地會面前把皇宮布局告訴了歸家,背後卻通報康熙加緊防衛,最後歸家三人力盡為宮中侍衛所殺。此時,康熙突然點破韋小寶在天地會的身份,並准備炮轟韋府,以殺天地會與沐家眾人。韋小寶藉建寧公主之助,逃脫並救出了眾人。
韋小寶再次被神龍教擒住,押回神龍島,豈料洪安通發現妻子蘇荃懷了韋小寶的孩子,為了掩飾,與神龍教中人互相殘殺致同歸於盡,祇得蘇荃倖免。大變後眾人轉往通吃島,台灣鄭家、天地會及施琅所領的大清水師先後追至。清廷水師被擊退後,陳近南為鄭克塽暗算身亡。
韋小寶在通吃島上過了數年無憂無慮的逍遙日子,清廷相繼平定三藩之亂與台灣鄭氏政權,康熙三番兩次派人召回韋小寶。因韋小寶有去過羅剎國並幫助過蘇菲亞公主政變奪權,令其到東北出征羅剎國,以簽訂有利條約。
事成後,知道小寶為天地會卧底的康熙開始用計逼小寶效忠,故意在聖旨中宣稱韋小寶殺害陳近南,引來天地會的會眾誤會,而小寶獲恩准回揚州探母,途中顧炎武等人來勸韋小寶率領起義反清。
由於康熙與天地會已經鬧到都要逼韋小寶公開表態的地步,心煩意亂的韋小寶一怒之下決定將這些鳥事拋諸腦後,於是假裝全家遭到劫殺,攜了妻兒和母親到大理城隱居,兩不相幫不問世事。康熙不相信韋小寶輕易遇害,無奈屢次查訪均未果。
韋小寶向母親詢問自己父親是誰,韋春花說年輕時恩客頗多,漢滿蒙回藏都有,是標準的父不詳。
《鹿鼎記》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創作於1969至1972年間,故事背景設置在明末清初,講述成長於揚州妓院的少年韋小寶;
以不會任何武功之姿態闖江湖各大幫會,周旋於皇帝朝臣之間並奉旨遠征雲南、俄羅斯之故事,塑造了一個與傳統俠客完全不同的小人物形象,並借這個形象諷刺了一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和迂腐頑固的舊思想,表現了各族和諧相處、國家民族統一的思想。
(8)三聯聽書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鹿鼎記》這部小說從1969年10月到1972年9月連載在金庸主辦的《明報》上,連載時間長達兩年零十一個月。
《鹿鼎記》是金庸創作的最後一部武俠小說。小說名字中有「鹿」和「鼎」二字,「鹿」是「逐鹿中原」的「鹿」,「鼎」是「問鼎」的「鼎」,因此,從名字上看,《鹿鼎記》就和政治、權力斗爭是緊密相連的。可見,金庸在這部小說中仍然深深地關心著政治。
《金庸作品集「三聯版」序》中說:「我初期所寫的小說,漢人皇朝的正統觀念很強。到了後期,中華民族各族一視同仁的觀念成為基調,那是我的歷史觀比較有了些進步之故。這在《天龍八部》《白馬嘯西風》《鹿鼎記》中特別明顯。」
《鹿鼎記》書後又特地附有《康熙朝的機密奏摺》,他說道:「我認為過去的歷史家都說蠻夷戎狄、五胡亂華、蒙古人、滿洲人侵略中華,大好山河淪亡於異族等等,這個觀念要改一改。
我想寫幾篇歷史文章,說少數民族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北魏、元朝、清朝只是少數派執政,談不上中華亡於異族,只是『輪流做莊』滿洲人建立清朝執政,肯定比明朝好得多。這些觀念我在小說中發揮得很多。希望將來寫成學術性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