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運聽書
❶ 小學生必須掌握的成語故事在線收聽
【成語】: 白頭偕老
【拼音】: bái tóu xié lǎo
【解釋】: 白頭:頭發白;偕:共同。夫妻相親相愛,一直到老。
【出處】: 《詩經·衛風·氓》:「及爾偕老。」明·陸采《懷香記·奉詔班師》:「孩兒,我與你母親白頭偕老,富貴雙全。」
【舉例造句】: 我原說過,她不會跟你白頭偕老的。 ★巴金《寒夜》
【拼音代碼】: btxl
【近義詞】:白頭到老、白頭相守
【反義詞】:分道揚鑣
【燈謎】: 舌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作祝頌之辭
【英文】: both live to ripe old age
❷ 蘇軾寫的水調歌頭裡面的主人公是誰
明月皎潔,月光清輝,這會給人多少情趣和遐想。因此,自古以來,詩人詞人們往往以月入詩借月抒情。李白「舉杯邀明月」,感嘆孤獨:「舉頭望明月」,思念故鄉:張久齡望月而「竟夕起相思」;杜甫望而懷念「月是故鄉明」;韓愈感喟「一年明月今宵多」……而蘇軾的《水調節器歌頭》則更是感事懷情、思歸念弟的力作。
蘇軾一生很不得意,不管是推行新政的王安石,還是反對變法的司馬光,基本上都把他拒之門外,他不是被人不與理睬,投閑置散,就是被人視為異已,遠謫逐放。因此,他的一生真算是艱難重重了。宋神宗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時,他正被遷謫到遠離國都的密州。這年中秋之夜,他歡飲達旦,大醉,想到自己一生坎坷,又想到與自己怕胞弟子由別離多年,不得相見,便捉麾鋪紙,借酒緣情,寫下了這首《水調歌頭》。
蘇軾畢竟是蘇軾,仕途艱難,身遇慘淡,並沒有使他悲觀厭世,潦倒頹廢,在他的思想中早已雜輮了儒、道釋幾家的思想,因而他寫出的詞,筆調廳逸,風格健朗,比起某些「招隱」、「遊仙」之類逃避現實生活的詩詞好多了。而他的《水調歌頭》就抒幻想而留念塵世,嘆離別而處以豁達;就並不流於頹廢感受傷,甚至還蘊含哲理,充滿對人間生活的執著和熱愛的思想感情。
蘇軾的《水調歌頭》主要是寫思歸和念弟的感情,他借寫月問月,構成了深刻的意境:中秋之夜,爽風盡拂。天上,圓月清澄,幽然照人;地上,一片靜謐,曠遠恬適。可以想像得出,此時的蘇東坡目睹這一切,情緒很不平靜,他一邊喝酒,一邊賞月;一邊賞月,一邊遙想;情切切,感重重,一盞濃酒,一層激動;酒興愈濃,情愫愈切,不能不發,不能不吟,待提麾欲寫之時,已是感情的最高潮了,因此,下筆便是一聲發自肺腑的向靜天的提問:這樣圓而明亮的月兒呵,哪時曾經
有過呢,沒有,甚至可以說我在那裡的時候是沒有過的。好了,現在有了,該多好呵。於是,他緊接著聯想到,自己一生不幸,四方流落,已經算不清離開「天上宮闕」的具體時間了,已經不知道那裡究竟是哪年哪月了。別也別得太久,想也想得太急,巴不得早些「乘風歸去」,看看家室,看看親人,了卻一腔相思情。可是,他又一想,能夠就這樣回去嗎?那「瓊樓玉宇」,只恐怕「寒」不能「勝」喲;更何況,如果那裡還是老樣子,那些奸佞小人還是恣意妄為,自己去了肯定不會幸運;即或就是「起舞弄清影」,又「何似在人間」,在老百姓中間呢?!
上闋,作者寫月,寫幻想,抒幻想而留戀塵世,睹月感遇,望月思歸,景美情切,事情於景了。然而,蘇東坡並不就此擱筆,他的情還未抒盡,感還未發完。於是,在緊接上闋寫月的基礎上,在下闋,他把筆再往深處著,很自然地從月光傳遍「朱閣」,低進「綺戶」,引入心事重重的「無眠」之人。到這時,作者禁不住要問月亮:既然是「月如無恨月長圓」(石曼卿詩句),為什麼卻偏偏要在人們「別時」才「圓」呢?你有恨可以不圓,你怎麼這樣不顧人家呢?這時,作者的感情自然有了些許怨恨了。但是,蘇東坡畢竟是「這一個」,是一個執著的人,他並不一味感傷,就在怨恨產生的同時,一種達觀的光芒閃進他的腦海,他又平靜地想到:「人有悲歡離合,月在陰晴圓缺」,這是自然規律、人生規律呵,一個人不能處順境而喜處逆境而憂,一個人要樂觀些,要達觀些;那麼,藉此機會,乘虛臨風,即使遠離「千里」之外,照樣可以共賞「嬋娟」呀。
總之,蘇東坡的《水調歌頭》,寫月,月清美;寫景,景宜人;寫幻想,充滿無窮韻味;寫感情,飽含無限深情;想歸,又不勝寒,念弟,卻不能眠;感事,情重重;睹月,情達觀;天上人間,過去今天 ,離愁別緒,自慰祝願,在形象思維中首出哲理,在感事懷人中蘊藏達觀,肥思想感情深深地、形象地寓於寫景狀物之中,把思想感情讓景物特色傳導出來,這是奇逸的,是健朗的,景有多美,意有多深,真不愧是豪放詞人的豪放力作。
❸ 求官運有聲小說免費下載MP3格式的
愛聽書網aiitngshu,免費下載,MP3格式的
❹ 伍書釩這名字怎麼樣
伍書釩:
姓名筆畫數分別是:6 10 11
天格、人格、地格、總格、外格數分別為:7 16 21 27 12
書:清雅榮貴,多才巧智,精明公正,義利分明,英俊成功。 (金)
釩:英俊清秀,有愛情厄,中年勞,晚年吉祥隆昌。 (金)
天格數7 數理意義:(七政之數)七政之數,精悍嚴謹,天賦之力,吉星照耀。 (吉)
人格數16數理意義:(厚重) 厚重載德,安富尊榮,財官雙美,功成名就。 (吉)
待人和藹易處,在外人緣相當好,受人拜託之事能夠盡力去幫助,意志格相生時,必能得到發展的運程,即使是薪水階層,亦能平步青雲,財運或大運受克則減福。
地格數21數理意義:(明月中天)光風霽月,萬物確立,官運亨通,大搏名利。 (吉)
總格數27數理意義:(增長) 慾望無止,自我強烈,多受毀謗,尚可成功。 (凶)
外格數12數理意義:(掘井無泉)無理之數,發展薄弱,雖生不足,難酬志向。 (凶)
講話直率欠要領,容易得罪人,誠心待人卻難得回報,可說相當不值得,生助人格則反局看。
七六一(金土木)三才數理暗示為:
雖可順利成功,達到目的,惟因基礎不穩而招致不幸,有患胃病、家庭不和之慮。(半吉)
1、總論:可成功發展之配置,介境遇不安定,事業有變化之兆,經過多少勞苦,可以穩定發展成功,後運安祥吉,但大運五行都不同,與天運五行生剋變化大,有成敗一瞬間之靈意。
2、性格:舉止謙和有禮,比較發面了擺排場,有諷刺及不輸心理,做事考慮過多,容易放棄好機會而無法把握信住。應培養堅定的心志,成功較易。
3、意志:意志不夠堅定,思想易變,做事有虎頭蛇尾之象,有浪費的傾向。
4、事業:早期有一度的成就發展,但有變化的靈意,中途易陷入勞苦狀態,中年後名利可得。
5、家庭:家庭和睦,夫妻尚美滿,子女稍頑固。男命者對妻子多忍讓點就能和諧。
6、婚姻:男娶好勝持家之妻,婚後大致圓滿幸福;女嫁多才溫厚之夫,婚後家庭生活甜蜜。
7、子女:女孩多於男孩,聰明而性稍頑固,長大在後主觀較強,與父母意見不和。
8、社交:人緣很好,對異性富有魅力,待人頗誠懇,能受朋友信任,社交能力佳。
9、精神:精神尚稱愉快,但有後顧之憂,老年缺乏天倫之樂。
10、財運:財來財去,中年後會漸趨穩定,晚年財運頗豐。
11、健康:易患胃腸、肝臟、婦人病或難產。
12、老運:晚景安然順調,精神有孤獨感,子女都各自離家生活。
人格與外格數理(六二)搭配,表示個人的人際關系、社交能力、事業等暗示信息:
外表溫厚,富俠義之氣,樂於助人,但往往不能使人滿足,有時被欺騙而失財;大多勞而無功。 (半吉)
此名得分:74分
更多信息:
人格數 16 暗示性格為:其表面溫和,內心剛毅,外表厚道,能得相當成功,而享受家庭幸福,富有俠義同情心。無奈人生歷程漂浮不定,身多病,磨難而不能平靜。一方面可以有傑出之士,一方面可以有愚笨之輩。如果不配合其他格慎重剖析,則很難判斷准確。
人格與地格數理表示的基礎運:境遇不安定,屢次變化,漂浮不定,易患胃腸疾病(下)。
人格與天格數理表示的成功運:成功順利,能平安順利地達到目的(吉)。
地格數 21,如果是女性,婚姻難得美滿。
人格或地格中有15、16、23、24、32、33、41、42等財運誘導之數(多錢財,富貴)。
人格或地格中有3、13、16、21、23、31、33、41等首領誘導之數(智仁勇德全備,能領導眾人)。
❺ 《鹿鼎記 》金庸先生為什麼取這個名字呀
【作品簡介】
《鹿鼎記》,長篇武俠小說,當代著名作家金庸著,作於1969—1972年。本書是金庸的封筆之作,代表了金庸武俠小說的最高成就。
小說名字的含義為:「逐鹿中原、問鼎中原」(見小說第一章)。
小說以清代康熙年間的社會歷史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出身於社會最底層的少年韋小寶的傳奇經歷。
【故事簡介】
揚州妓女之子韋小寶從小聽書聽戲,更羨慕戲文中的英雄好漢,為了做英雄,他憑一時之勇搭救了一個落難的江湖好漢茅十八。茅十八感激小寶援手,更因他纏糾不休,將他帶到了都城北京。在京城韋小寶被一老一小兩個太監劫入進宮,他施展詭計將老太監海大富弄瞎,又將小太監名叫小桂子的害死,從此他便冒充小桂子在宮中做假太監。
一日韋小寶賭博歸來遇到一個自稱小玄子的華服少年正在練武,便與他交上了手,這少年正是康熙帝玄燁。顧命大臣鰲拜武藝高強、功高震主,為少年康熙所忌,為除掉鰲拜,康熙巧設計謀,讓韋小寶率一群小太監以戲耍角力為名將鰲拜擒殺。韋小主智殺奸相鰲拜,大清皇帝固然龍顏大悅,反清幫會組織天地會也對他青眼相加,十三歲的韋小寶於一日之間竟成了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的關門弟子和地位甚高的天地會青木堂香主。韋小寶奉陳近南之命回宮卧底,一次他撞破了與邪惡幫會神龍教勾結的皇太後的隱秘,並從她口中得到了康熙之父順治在五台山出家的消息,為防皇太後對小玄子不利,他將此事連同自己是冒牌太監一事告訴康熙。康熙聞聽父親尚在人間,又驚又喜,立即派遣韋小寶到五台山尋訪,韋小寶不辱使命歷盡艱險後在五台山清涼寺尋訪到了老皇爺順治,但他自己卻在回返途中被神龍教劫往遼東蛇島。在蛇島韋小寶乘神龍教內訌之際,施展拍馬溜須絕技騙得了教主洪安通的信任,並當上了在教中職位甚高的白龍使。
韋小寶返回北京,向康熙報告了順治出家一事,本望皇上重賞,誰知康熙在誇贊一番後竟命他赴少林寺出家,朝夕之間十幾歲的韋小寶竟成了與年過八旬的少林寺方丈同輩的「晦明禪師」。「高僧」在寺中窮極無聊,便要生事,他縱酒狎妓,屢犯戒律,把一個千年古剎、佛門靜地搞得烏煙瘴氣、亂七八糟。平西王吳三桂在雲南苦心經營,勢力漸大,康熙決定武力撤藩,起兵之前,為了麻痹吳三桂,康熙決定將其妹建寧公主嫁與吳三桂之子吳應熊,正好韋小寶「出家」期滿,康熙使命他作了「賜婚使」。韋小寶率人護送建寧公主入滇,兩人本就相識,路上日久生情,未到雲南就發生私通,賜婚使變成了駙馬爺。在昆明,正與韋小寶打得火熱的建寧公主不肯與吳應熊成婚,蠻性發作之際竟將吳應熊閹割,韋小寶見事變猝起,只得將吳應熊挾持與建寧公主繞湖廣返回京城,不久韋小寶又奉命去攻打與吳三桂和羅剎國勾結的神龍教,他率水陸大軍浩浩盪盪地殺向遼東,但未到蛇島,自己這位統兵大將就成了洪安通的俘虜。韋小寶身臨險境,不得已故技重演,一頓馬屁將洪安通騙過,然後趁機逃出神龍教,洪安通發覺上當,怒不可遏,當即領人對韋小寶進行了追殺。
韋小寶慌不擇路,一路向北來到鹿鼎山,誤入了羅剎國軍營,他害怕潛伏於營外的神龍教,便施展伶牙利齒將正在這里巡視的羅剎國公主蘇菲婭騙倒,隨她一同去了羅剎國。蘇菲婭返回莫斯科,正趕上羅剎沙皇病死,韋小寶最善渾水摸魚,便憑著從戲文中學得的「安邦定國」計謀,幫助蘇菲婭發動了一次成功政變,蘇菲婭當上了攝政女王,韋小寶則因策劃有功被封為遠東伯爵。他心念故國,不久即借故帶著羅剎使臣回到北京,清朝與羅剎使臣簽訂了和約而消除了羅剎國這一腹背之患,韋小寶則因議和有功被康熙降旨封為一等忠勇伯。
吳三桂謀反在即,為了穩定天下,安撫民心,康熙命韋小寶赴揚州為史可法修建忠烈祠。韋小寶衣錦還鄉,在揚州府衙宣讀完聖旨,隨即一人悄悄溜到麗春院去探望母親,沒想到在妓院卻陷入了江湖人士的包圍,他略施小計,以迷葯將一幹人迷倒,並將其中的六位美貌女子——洪教主夫人蘇筌、沐王府的沐劍屏、方怡、陳圓圓的女兒阿珂、王屋派的曾柔以及自己的俏丫鬟雙兒一網打盡,收為己有。韋小寶香艷難舍之際,吳三桂已在雲南起兵反叛,小寶被迫從揚州返回京城。江湖奇人神拳無敵歸辛樹夫婦因誤殺天地會主腦吳六奇,抱憾不已,為此他們與天地會群雄商議,決定捨身入宮行刺康熙。韋小寶不忍見小玄子遇難,設計掩護。歸辛樹行刺不成,卻將天地會行址和韋小寶身份暴露,康熙以重兵將天地會首腦聚集的韋小寶爵府包圍,並命韋小寶戴罪立功,親自回府捉拿天地會群雄,韋小寶不忍加害師父陳近南和天地會兄弟,將他們盡數救出,自己則畏罪潛逃出京,並在臨行之前將康熙之妹建寧公主帶走。
韋小寶領著建寧公主等七個老婆逃到距蛇島不遠的「通吃島」,一住數年,康熙顧念與韋小寶的少年友情,不僅沒再派兵追殺,反而予以優惠照顧。羅剎國向東方的侵略滲透早已引起康熙的注意,平定西南、收復台灣的勝利使他堅定了向羅剎用兵,收復失地的決心,韋小寶去過莫斯科,粗通羅剎語言,又與羅剎攝政女王有露水姻緣,康熙便將他召回京城,冊封他為鹿鼎公,撫遠大將軍,命他率兵向羅剎人作戰。韋小寶見「小玄子」不再拿天地會一事與自己為難,欣然領命,親率馬、步、水三軍,按照康熙的既定戰略一路殺去,連連得手,最後「尿射鹿鼎山」,一舉將羅剎軍隊擊敗,迫使羅剎使臣坐在談判桌前簽定了和約。韋小寶取得了軍事和外交雙重勝利,凱旋而歸,封妻蔭子,權勢與榮華達到頂峰,但不久麻煩又起,康熙命他去剿滅反清的天地會,天地會眾弟兄要他繼承師父陳近南的遺志,擔任總舵主,繼續與滿清作對為敵,韋小寶眼見忠義難以兩全,只有棄官而逃,他打著回鄉探母名義,領著七個老婆回到揚州,與母親韋春芳會合,隱姓埋名,擇地而居;康熙見韋小寶久不回京,著即派人四處查找,又親自六下江南尋訪。但終是石沉大海,杳無音信,自此世上不復有奇人韋小寶矣。
【作品評析】
《鹿鼎記》是金庸的「封刀」之作,也是金庸篇幅最長、風格最為獨特的作品,它是一鄰悲劇性的英雄史詩,是金庸為其昔日筆下創造出的無數江湖英雄唱出的一曲無盡輓歌,但卻是一部以插科打諢,荒唐滑稽,詼諧風趣、幽默機智的喜劇風格寫成的悲劇史詩,其主人公也不再是昔日一劍一蕭笑傲江湖的俠義英雄,而是一個出沒於妓院與宮廷的潑皮小流氓,他深深的展現了前幾部中如《笑傲江湖》等闡述的無刀勝有刀,無劍勝有劍、無招勝有招的道理。憑靠巧舌卻屢屢化險為夷,而且娶得七大美女——非英雄化,悲劇主題喜劇化是這部小說最鮮明突出的風格。
小說的第二個風格特點是武俠小說與歷史小說的結合,具體來說就是將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傳奇化,作者在這部作品中已不再象過去那樣以把歷史當作故事的背景或增加故事的真實感的手法,而是將歷史與歷史人物作為表現對象直接推向前台,清代文字獄、天地會反滿抗清、平定吳三桂叛亂、收復台灣、反擊羅剎侵略以及《尼布楚條約》的簽定,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幾乎構成了這部小說的全部情節主幹,而歷史人物如康熙、陳近南等人更是小說中僅次於主人公的的重要人物。這部小說背景廣闊,場面紛繁,人物眾多,從賣笑的妓院青樓到金馬玉堂的宮闈朝堂,從繁華如夢的江南幫會到冰封雪飄的極北之地雅克薩要塞,從勾心鬥角的官場到神秘肅穆的江湖幫會的香堂儀式,作品幾乎將當時中國的各個階層、各個角落的人情世態寫盡,堪稱為清代前期社會的一部形象化的活的歷史,盡管是一部通過不學無術的小流氓韋小寶之眼折射過的變形錯位的歷史。該作品將金庸的第一部小說《書劍恩仇錄》所奠定的,又經由「射鵰」三部曲發展成熟的語言表現力推向了頂峰,作者從現代漢語、明清白話和古代文言三個語言寶藏中適意開掘,各取所需,並將之熔為一爐,自創一格,其精確、典雅、蘊藉、活潑、流暢堪為漢語文學語言的典範。
【人物評析】
作為韋小寶來講,出身於市井煙花柳巷,沒有知識,沒有文化,也沒有武功,專會溜須拍馬、投機鑽營、見風使舵,卻飛黃騰達、官運亨通。甚至取得令知識階層和市民階層都為之眼紅的成績——娶了七個如花似玉的老婆。而那些所謂的英雄豪傑卻無法施展其胸懷抱負,還想依靠他來完成自己的事業。這里,包含了深刻的歷史寓意。一方面,小說通過韋小寶的視角,洞察出了宮廷的本質:一個大的豪華的妓院。這里,有著罪惡的交易與最陰險的手腕,還有最淫盪的黑幕。所有的一切,都是圍繞著各式各樣的慾望而產生的。人與人之間沒有真情可言,只有彼此利益的算計。
上自太後、皇帝,下至太監、宮女,與妓院里的老鴇、龜公、妓女的結構關系出現了驚人的相似。這種論點無疑是作者自己對歷史的想像與分析的結果。在20世紀90年代出現的電視劇本《大明宮詞》中,武則天的面首張易之,也有過這樣的敘述。這種比喻,是對封建貴族們所謂的崇高、尊嚴與優越感最強烈的挑戰與侮辱。因為,文學和歷史的事實上,像韋小寶和張易之此類取得了非凡的成功的人也不是少數。有流氓稱帝的,宦官面首專權的,不一而足。更不用說,在社會上靠權謀游刃有餘的各色人等。一方面,韋小寶是市民社會中,中國遊民最惡劣分子——流氓的典型代表。
遊民一般包括土匪、流氓、乞丐、娼妓、江湖術士以及兵痞、鹽梟、私販,還有大量的江湖藝人以及江湖俠客、遊方僧人,走江湖的說唱藝人和戲曲藝人等等。流氓作為遊民中的一類,雖屬少數,但他是遊民的群體性格、思想、行為的陰暗一面的最集中、最突出的體現者。如果非說遊民的群體性格、思想、行為還有光亮一面的話:那麼也就是抽象化了的講信義、重義氣、鋤強扶弱等。這也是韋小寶身上唯一可以稱道的地方。正如,金庸先生在《後記》中寫到的:「不過讀我小說的人有很多是少男少女,那麼應當向這些天真的小朋友們提醒一句:韋小寶重視義氣,那是好的品德,至於其餘的各種行為,千萬不要照學。」
王學泰在《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中是這樣描述遊民性格的:「遊民與匍匐在角色規定下的『四民』(註:傳統社會中的士、農、工、商)不同,他們脫離了主流社會,失去了自己的角色位置。許多遊民無妻無子,沒有為人夫、為人父的職責,沒有宗親故舊的監督,也就不必顧及面子,更不會有恥辱的感覺。他們是沒有根柢,隨著時勢浮沉游盪的一群;他們沒有地位,失去了社會的尊重。因此,他們是反對現存的社會秩序的,也不必考慮角色位置為人們所作的種種規定……他們極端重視眼前利益,不太顧及離現實較遠的後果。他們很少文化教養,也就沒有了文飾的習慣。
一些社會輿論所不容,被通行道德所鄙視的行為,他們常常不以為非,而且為了達到眼前的目的也很少有固定的是非觀念;一些士大夫甚至普通人都要掩飾的觀念和性格,在遊民看來沒有掩飾的必要……而是赤裸裸地表現出中國文化傳統的陰暗面。」而流氓在思想意識、性格特徵上集中體現了遊民群體對社會最具腐蝕性與破壞性的一面。其突出表現為強烈的反叛性、反社會性和無確定的價值尺度,就像魯迅先生談到知識分子時的「無特操」。他們以牟取個人和小集團利益為核心,一切理論、口號乃至道德標榜都只是謀利的外衣,小到「揩油」占點小便宜,大到謀權篡位,或以冠冕堂皇的名義欺詐,或赤裸裸以卑劣下流的手段巧取豪奪,只問目的而不擇手段,泯滅了一切道德良知和羞恥感。
可以說,這些都是很符合韋小寶的流氓品格的。市井文化與遊民文化是相輔相成的。而韋小寶就是這種市井文化與遊民文化的結合體。作為市井文化追求同等社會政治地位的代表,他對於封建君主是蔑視的。這種市井心理早在元朝鄧牧的《伯牙琴·君道》中就有了體現:「彼謂君者,非有四目兩喙,鱗頭而羽臂也,狀貌咸與人同,則夫人故可為也。」
韋小寶心裡一直都罵皇太後是「老鴇」或「老雞婆」。對待建寧公主還有小郡主包括追求神龍教教主夫人,都有著這種心理在作祟。或者說,他愛的並不是這些具體的人,而是通過征服這些代表著權勢與高貴的人,從而來征服著小市民的自卑感,挑戰與征服整個自己原本無法企及的,被神化了的權力與權威的世界。而他對同樣是貧賤出身的雙兒的態度還是有不同的。當然,盡管,在市井文化中,封建帝王的威嚴與神聖是一掃而光,但他們畢竟無法完全擺脫封建觀念。
所以,韋小寶的一些行為准則,包括義氣也好,對權力的尊崇和仰慕也好,也就是按照自己從小最喜歡聽的說書而來的。這些說書故事要麼是草莽英雄的故事,盲目的義氣或仇殺,或者是為帝王將相歌功頌德的故事。同時,他的流氓本性使得他並不太在乎別人的死活,關鍵是自己的利益。他的僅有的幾次傷心與落淚,有的是義氣的作用,如以為康熙死了,還有是當吳六奇和隆平被害時。其餘的基本上都是耍賴,或者說,是慨嘆自己的得不到女人或金錢,最不濟是被別人欺負實在沒辦法。他的眼中,是把周圍的一切都當成商品一件件地計算的。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淚水在他的臉上劃過更多的是虛偽與欺騙的痕跡。
在這一點上,孔慶東先生作出過這樣的評論:「其實這些女人對於韋小寶來說,只不過是具有一種數量意義。『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韋小寶在中國市井文化最集中的妓院長大,畸形的早熟使他永遠喪失了愛的機能。他混進皇宮當小太監是假的,但是,在愛情的宮殿里,他卻是個不幸的天閹。
他的處事哲學是妓院哲學,他看女人也永遠是'婊子'的標准。對於漂亮的女人,他想到的是佔有,花言巧語,坑蒙拐騙,無所不用其極。他從未想到過愛憐、尊重、相知等情感因素。他對這些女子的喜歡實質上是一種中國小市民對私有財物的欣喜。所以,即使他喜歡的女人不喜歡他而愛別人,韋小寶卻並不傷心,而只是像蝕本的商人一樣絞盡腦汁再騙回來。韋小寶是天下第一不會傷心之人。」
關於韋小寶、關於《鹿鼎記》是一個說不盡的話題。半個多世紀以前,王冶秋先生對《阿Q正傳》有段著名的評論。在這里,如果把它套用到《鹿鼎記》上的話,就是,「看第一遍,我們會笑得肚子痛;第二遍,才咂出一點不是笑的成分;第三遍,鄙視韋小寶的為人;第四遍,鄙棄化為同情;第五遍,同情化為深思的眼淚;第六遍,韋小寶還是韋小寶;第七遍,韋小寶向自己身上撲來……第八遍,合而為一;第九遍,又化為你的親戚故舊;第十遍,擴大到你的左鄰右舍;十一遍,擴大到全國;十二遍,甚至到洋人的國土;十三遍,你覺得它是一個鏡;十四遍,也許是警報器。」不管讀多少遍,但都無可否認,這是一部偉大的書。
❻ 求名家對蘇軾的評價!!
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推崇蘇軾:「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王國憲在《重修儋縣志敘》中評價蘇軾,「以詩書禮樂之教轉化其風俗,變化其人心,聽書聲之琅琅,弦歌四起,不獨『千山動鱗甲,萬谷酣笙鍾』,辟南荒之詩境也。」
董其昌作過一段著名的跋語:「東坡先生此賦,楚騷之一變也;此書,『蘭亭』之一變也。宋人文字俱以此為極則。」這是對蘇軾的《赤壁賦》及其書法最為深切而崇高的評價。
燮星期《原詩》說:「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
趙翼《甌北詩話》說:「以文為詩,自昌黎始,至東坡益大放厥詞,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為並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此所以繼李、杜後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處亦在此。」
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盪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❼ 姜昆的相聲俗不俗
姜昆,1950年生人,老一輩相聲演員的代表,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帶給了我們這代人童年無數歡樂的回憶。時至今日,中央電視台仍然不斷的重播著姜昆表演的相聲節目,好評無數。
俗與不俗,其實很難界定,小品相聲的受眾不僅僅是高級知識分子,更多的其實是廣大人民群眾,大家需要陽春白雪,但也不能將下里巴人一棒子打死。姜昆的作品也不免有裝傻充愣的包袱,但作為表演藝術家,符合當代價值觀這是毫無疑問的,不然他也不能馳騁春晚這么多年。所以只要是能逗大家一笑的小品相聲,不論「俗」與「不俗」,相信廣大觀眾都是拍手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