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關於中國古代小說論文

關於中國古代小說論文

發布時間: 2023-09-09 01:24:16

『壹』 以「試析中國古典小說的創作風格」為題寫論文5000字

1


1
重視寫人,尤其重視寫人的思想性格,這是中國古典小說的藝術傳統。


2
)受古典散文的影響,精於藝術構思。


3
)講究語言精練,追求簡約美。


4
)受民間傳說和「說話「藝術的影響,形成了講故事的傳統。


5
)受史傳文學的影響,形成紀傳體的傳統和現實主義的藝術傳統。


6
)受古典詩詞的影響,多在敘事中穿插詩詞韻語。


7
)受古典繪畫的影響,講究傳神寫意,在人物塑造中追求神似。

2
、我國古代小說有如下特點:

⑴注意人物行動、語言和細節的描寫,在矛盾沖突中展示人物形象。


情節曲折,故事完整,這是我國古代小說獨特的藝術傳統。


語言准確簡練,生動流暢,富於個性化。這是古代小說吸收民間口語、繼承古代散文的傳統而形成的又
一重要特點。


敘述方式明顯帶有說書人的印記。敘述是表述小說生活內容的一種方式。

3
、簡述明代白話短篇小說反映了哪些時代特徵
?
⑴反映了明代社會生活的新特點,主要是市民(特別是商人)的生活的思想感情。如《施潤澤灘闕遇友》
中小手工業者依靠勞動發家致富的故事,生動地反映了明代江南地區絲織業的繁榮情況,以及小手工業者
如何依靠自己的勞動發家致富的具體情景。

⑵愛情婚姻小說中表現出的新思想、新觀念。這主要有兩類。一類從正面表現市民階層在愛情婚姻問題上
的新觀念、新追求,如《賣油郎獨占花魁》。另一類是描寫情與禮的矛盾,或以悲劇結局來揭露和控訴封
建禮教對婦女的迫害,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或以喜劇結局來否定禮而肯定情,如《宿香亭張浩遇鶯
鶯》。

⑶揭露社會的黑暗和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這也可分為兩類。一類直接描寫惡霸壓迫人民,如《灌園叟晚
逢仙女》,另一類通過統治階級的內部斗爭揭露其兇殘陰險的本性,如《沈小霞相會出師表》。

4
、在確立中國古代文言小說的范圍時,應該考慮的三個小說文體的基本要素是:

⑴必須是寫人的,以人為中心,比較著意於刻畫人物形象;

⑵必須有故事,有情節,反映社會生活中一定的矛盾沖突

⑶必須有非紀實性的特徵,作品在反映生活時有選擇、有提煉、有虛構,在藝術上概括和集中。

5
、古代的史傳文學和寓言故事對古代小說的發展產生過很大的影響,但它們都不是小說本身,它們和小
說文體的異同主要是:

⑴寓言故事和小說都重視故事,但是寓言的目的在於說理,而小說則要通過形象的塑造來反映生活、表現
作者的思想傾向。

⑵史傳文學和小說都重視敘事和人物描寫,但史傳文學要符合史實,不容誇飾、虛構,而小說則離不開誇
飾和虛構。

6
、為什麼說唐傳奇標志著中國古代小說真正走向成熟?

(1)
傳奇的作者有了自覺的小說創作意識和山此而決定的小說新的市美特徵,
這是古代小說走向成熟的最重
要標志。

(2)
在內容上,由志怪走向現實,題材擴大,反映了豐富的社會生活內容。

⑶在形式和藝術表現手法上也有很大提高。這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發展的一種質的新變。

7
、宋元時期的話本小說的基本特點:

⑴創作目的與唐傳奇有很大的不同,是為了滿足聽眾的文化娛樂需要。

⑵題材內容上幾乎都是反映現實生活(尤其是作為聽眾的市民階層的生活)的。

⑶表達根據是在口語基礎上加工提煉而成的白話,通俗性是其最鮮明的特色。

⑷故事性很強,有頭有尾,線索清楚,生動曲折,關於布置懸念,非常引人入勝。

⑸注意寫人物,特別注意展示人物的命運。在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點時,多從人物自身的語言和
行動來刻畫,而且多在故事的流動發展過程中完成,很少靜止的剖析性的心理描寫。

⑹在結構形式和表現手法上,開頭常有「入話」,中間或結尾常穿插或引入詩詞韻語。

8
、明清小說繁榮的三個標志是:

⑴中國古典小說的各種形式體制都已經完備成熟,出現了全面繁榮的局面。

⑵作家輩出,名作如林。

⑶現實主義藝術,在創作方法和具體表現手法上,都已經成熟。總的特色是豐富、細膩、深刻。

9

在明清長篇小說名著中有四部代表作,它們分別屬於什麼小說類型?如下:

⑴歷史演義小說,如《三國演義》。

⑵英雄傳奇小說,如《水滸傳》。

⑶神魔小說,如《西遊記》;⑷人情小說,如《金瓶梅》、《紅樓夢》。

⑸諷刺小說,如《儒林外史》;⑹公案俠義小說,如《三俠五義》。

10
、簡要談談中國古典小說的思想傳統;

⑴由於中國古典小說最初的源頭來自民間,在後來的發展中又始終同民間文學有密切的聯系,因此它總是
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和願望要求。

⑵有訓誡的傳統,同時又強調小說要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要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

⑶中國古典小說作家有「發憤著書」的傳統。

『貳』 談談對中國古代小說的認識 600字左右

寫作思路:可以寫一下中國古代小說每一個階段的特點,將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史詳細地描述一下,最後闡述自己的理由和觀點等等。

正文:

中國古典小說是文學中的一種樣式,一般是描寫人物故事,塑造多種多樣的人物形象,同時擁有完整布局、發展及主題的文學作品。中國古代經典的小說,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等代表作。

上古到先秦兩漢的古代神話傳說、寓言故事促成了小說的孕育和形成。如《女媧補天》《誇父逐日》。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志人、志怪小說,其情節結構比較簡單、粗略。如干寶的《搜神記》和劉義慶的《世說新語》。

唐傳奇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古代小說的成熟。如《柳毅傳書》和《鶯鶯傳》。

宋代的話本,明代的擬話本的出現,推動了古代小說的發展,擬話本的題材更加廣泛,情節更加曲折,描寫更加細膩,如《灌園叟晚逢仙女》。

明清章回體小說將古代小說逐漸推向了頂峰。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紅樓夢》等,《紅樓夢》則代表古代小說的頂峰。

中國古代小說輝煌燦爛,但是它的出現和發展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從無到有,歷經千年,達到鼎盛...

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歷史大體是:宋代以前,是文言短篇小說單線發展,宋元時代,文言、白話兩種短篇小說雙線發展,明代開始,文言、白話、長篇、短篇多線發展,呈現出多姿多彩的狀態。

我國古代小說的特點:注意人物行動、語言和細節的描寫,在矛盾沖突中展示人物形象;情節曲折,故事完整;語言准確簡練,生動流暢,富於個性;敘事方式明顯帶有說書人的印記。

『叄』 淺談古代文學論文

我國古代文學輝煌燦爛,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她歷史悠長,光彩奪目,創造了許許多多的文學經典形象和故事,因此我國古代文學經典是我們當代人值得不斷學習、探索、挖掘的富礦。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古代文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古代文學論文範文一:國學古代文學論文

摘要:一般情況下,學術史包括學術人物、學術事件、學術流變等,從學術史角度,對國學與古代文學進行的發展歷程進行探討,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國學與古代文學的關系。

關鍵詞:國學;古代文學

一、從學科史視角對國學與古代文學進行認識

在我國古代文學的不斷發展中,“文學”在很多典籍中出現過,例如:孔子的《論語》就是比較經典的古代文學。在漢代時期,“文學”也被稱作是“文章”,是一切書面行為和作品的統稱。由此可見,古代文學和國學在早期時候沒有明確的被區分開,古代文學既包括現代人公認為文學的相關題材,也包括部分不屬於文學的體裁。因此,從學科史的角度對國學與古代文學的關系進行分析和探討發現,部分研究者給以的解釋是古代文學屬於國學范疇,但是,實際上古代文學和國學又存在一定差異。

二、從研究史視角對國學與古代文學存在的異同進行分析

從國學與古代文學的研究范圍來看,國學研究的是詞句、文理、考據等,是對事物的本真進行分析和辨別,主要包括文字學、版本學、辨偽學、目錄學、訓詁學和校勘學等多個方面。從古代文學的作品來看,主要分為先秦、秦漢到唐代、唐代到元末、明初到五四運動這四個時期,其中,詩、詞、歌、賦、傳奇、小說等都是古代文學的體裁。在國學與古代文學的相互影響下,中國文學文獻學的形成,給目錄學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主要包括刻印、排版、辨偽、檢索等,對中國文化發展帶來極大影響。由於國學與古代文學的研究角度各不相同,一樣的作品會產生不一樣的研究效果,從兩者的研究方法上來看,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例如:在對《詩經》進行研究時,國學研究的是其中的目錄,古代文學研究的是各種詞賦的寫作手法和表達的思想感情等。由此可見,從研究史來看國學與古代文學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可以從不同層次進行研究,使國學與古代文學具備各自的特色和研究體系。

三、從學術史視角對國學與古代文學的發展歷程進行探討

一般情況下,學術史包括學術人物、學術事件、學術流變等,從學術史角度,對國學與古代文學進行的發展歷程進行探討,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國學與古代文學的關系。在實際研究過程中,國學學術史和古代文學的學術史主要包括如下三個方面:一是,國學與古代文學之間的相互滲透,早很多古代文學中得到了證實。其中,宋學和宋代文學觀念的關系,是國學與古代文學相互滲透的典型代表;二是,國學學術史具有比較獨特的特點,在很多時候可以更好地凸顯文學家多方面的思想觀念,使古代文學家的思想得以充分展示。同時,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更全面地研究古代文學的文學成就;三是,現代文學研究中,國學學術史和古代文學學術史的相關研究必須客觀、公正,才能對國學學術史和古代文學學術史有更全面、深入的認識和評價。因此,從學術史角度進行研究,可以對國學和古代文學的關系有更系統的了解,從而為相關研究提供可靠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中國古代文學傳播研究的六個層面王兆鵬;江漢論壇2006-05-1545

2、文話:古代文學批評的重要學術資源王水照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7-2037

古代文學論文範文二:職校古代文學實踐教學思索

摘要:總之,我們正在積極探索實踐教學的具體實施,並基本上形成一定的體系。各文體的實踐性學習各成體系:既有分散進行、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實踐性學習,又有相對獨立、承擔多項教學目標的綜合性實踐活動。

關鍵詞:古代文學;實踐教學

一、詩歌部分

作為廣義的概念,詩歌在中國古代涵蓋了古詩、詞、曲、民歌等內容。從認知、能力、素質三方面的教學目標來說,古詩、詞、曲的實現途徑和效果是基本一致的。對這一部分內容,我們設計了三個實踐教學目標:識記、背誦名篇;理解、鑒賞古詩;對古詩進行文本解讀、設計教學方案並付諸實踐。下面依次談談具體操作。

1.識記與背誦。在本專業的培養方案中,職業及專業技能訓練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所有本專業的學生在入學初就按學號順序劃分為若干小組,每組最多10人,安排一名指導老師,按照系部制定的職業及專業技能訓練方案在兩年理論學習同時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本課程的實踐教學也依賴於這一前提,二者緊密配合,互為體系的組成部分。一定階段的內容結束後,老師給出必背篇目,每個小組的成員到本組小組長那裡背誦過關,小組長做出詳細記錄並評分;小組長集中到學習委員那裡過關並評分;學習委員的背誦情況則由任課教師直接負責。同時,老師在課堂上會進行不定時不定人數的隨機抽查背誦,抽查到的同學的背誦情況若與小組長記錄情況不符,本組同學需抽時間接受學習委員的檢查過關。這種方法比之期末試卷中的填空默寫更能落到實處。此外,職業技能訓練中每學期都有古詩背誦的任務。

2.理解與鑒賞。這一目標和實踐任務安排在第二學期專業技能訓練中的“文學作品欣賞”中,學生對給出的古詩篇目進行鑒賞,寫出書面的小文章,同組成員間互相交流,老師評改。

3.古詩解讀、講好一首古詩。古詩解讀安排在第三學期專業技能訓練的“文本解讀”中,學生從分析文本的角度寫出書面的文章,小組交流教師評改。詩歌部分結束後,安排時間由各組准備教案,選派一人在課堂上講一首古代詩詞。

4.在識記、理解、鑒賞、深入認識之後,分班組織古詩詞朗誦會,使學生對古代詩詞有一個感情上的升華。給出一定的准備時間,期間參賽選手可以請老師指導。班委做好會務工作。朗誦完畢,由學習委員、普通同學、老師組成的評委評分並確定名次,給出相應的獎勵。通過這樣扎實的過關,到綜合性活動朗誦古詩詞、講一首古詩詞的時候,學生基本上可以表現的游刃有餘,也為他們今後在中小學課堂上講授古詩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散文部分

古代散文一個是語言的隔閡,一個是與政治、道德的緊密聯系,都使得學生學起來比較費勁。而要集中在課堂上去疏通文意,再去理解、分析文章,是很不現實的。因此需要學生在課前利用課余時間去自主學習,搞清楚文中的字詞、特殊用法、句式等,大體上搞懂文章的字面意思。課堂上,大家先互相匯報自主學習的成果,然後再分小組討論文章的主題、寫法、結構等。

1.課前預習。在每次課前一周布置預習內容,包括文學常識、文言字詞讀法意義、文章大意結構以及相關的問題。學生自己利用工具書、網路等自主學習,並分組整理學習成果。

2.匯報學習成果。用一堂課時間讓學生分組解決上述基本問題,採用面對全班講解的方式,過後老師不再重復,只對缺漏的部分做出補充。

3.提高與升華。解決基本問題之後,針對選文中涉及的觀點提出一些問題進行討論、論辯,如王安石在《讀孟嘗君傳》中認為“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得一士”就可以稱霸天下,讓學生結合戰國歷史對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樹立自己觀點並證明自己觀點的思辨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另外,學生口頭討論之後,形成文字,在此過程中學習古人立論的構思和寫作技巧。散文部分的實踐性學習可以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點燃他們對古代文化的興趣,同時能夠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課堂氣氛也從之前老師一言堂時的沉悶而變得比較活躍。

三、小說與戲劇部分

小說和戲劇都屬於敘事性文體,很多古代的小說和戲劇也都搬上了現代熒屏。但總體來說,學生在這兩個方面的基礎仍然有很大差距。因此,在具體操作方面,有細微的差別。

1.小說

唐傳奇、明清小說的故事是學生之前都有一定了解的。因此很大一部分內容基本上交給學生自主學習。大家互相講一講小說所寫的故事、對人物的看法以及對主題的討論,自由發表觀點。老師只對一些重要的文學常識和主題趨向進行總結和點撥。這樣就有效利用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也避免了在課堂上佔用過多的時間去敘述故事情節,更重要的是學生感覺到自己參與其中了,會增強他們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興趣和動力。

2.戲劇

戲劇部分是整個古代文學中比較難的地方,同時也是學生基礎比較薄弱的地方。雖然它與現代影視在性質、作用上有一致之處,但因為年代久遠資料缺失,學生很難直觀地去把握古代戲劇的真正面貌。所以在進入這一部分之前,先放映電影《霸王別姬》,裡面有許多古代戲劇唱段、扮相等,雖然主要是京劇,但已經足以讓學生對古代戲劇有所認識了。看完之後,就結合影片內容講解古代戲劇的一些常識,並讓學生寫觀後感。

3.綜合性實踐活動

小說、戲劇部分結束以後,布置學生按照分組,每組同學選取古代小說或戲劇中的某個片段或場景,自編自導自演一個小的舞台劇。給出一定的准備時間,然後在班上表演並上交劇本。學生通過選題、改編、分派角色到具體揣摩人物的語言、動作乃至心理活動,不止對戲劇和小說的文體性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而且對古老的文化有了更進一步的親近感。

四、小結

總之,我們正在積極探索實踐教學的具體實施,並基本上形成一定的體系。各文體的實踐性學習各成體系:既有分散進行、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實踐性學習,又有相對獨立、承擔多項教學目標的綜合性實踐活動。同時,課堂內的實踐教學與職業、專業技能訓練中的實踐學習雙線並行、互相配合。經過這一系列的主動參與和探索,學生不僅在活動中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們不再像以前一樣對古代文學“高山仰止”、望而生畏了,而是從內心裡感受到了古代文化遺產的生命力和活力,甚至喜歡上古代文學。這正是我們古代文學教學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那就是——發掘古代文學和文化的現代意義,使她進入現代生活,潛移默化地影響現代人的精神世界。

參考文獻

1、中國古代文學傳播方式研究的思考王兆鵬;文學遺產2006-03-1547

『肆』 古代文學方向論文選題

畢業論文題目的選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夠確定的,若選擇的畢業論文題目范圍較大,則寫出來的畢業論文內容比較空洞。下面是我帶來的關於古代文學方向論文選題的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古代文學方向論文選題(一)
1. 論《聊齋志異》中的華妖狐魅形象

2. 論元雜劇中的水滸雜劇

3. 論《西遊記》的游戲筆墨

4. 論近代改良主義文學的創作特徵

5. 論《儒林外史》對八股制藝弊端的反思

6. 論《紅樓夢》的悲劇意義

7. 論明清傳奇的曲詞藝術

8. 論《紅樓夢》玉石崇拜的文化心理

9. 論孫悟空的孝義

10. 論《紅樓夢》中詩歌之功能

11. 《牡丹亭》的人文主義精神探析

12. 論李贄思想對晚清小說世俗化傾向的影響

13. 對生命的漠視——試論水滸傳〉敘述的暴力化傾向

14. 《鶯鶯傳》主題嬗變淺議

15. 論關羽藝術形象的悲劇色彩

16. 試論《金瓶梅》的文學史地位
古代文學方向論文選題(二)
1、中國古代神話所體現的民族精神芻議

2、論中國古代神話的演變

3、中國古代神話的美學意義

4、中國古代神話與原始觀念

5、論《詩經》中政治諷諭詩所表現的憂患意識

6、論《詩經》的婚戀詩

7、論《詩經》中的婦女形象

8、論《詩經》的諷刺藝術試論

9、《詩經》大小雅怨刺詩之異同

10、孔子與《詩經》

11、先秦諸子書寓言研究

12、淺析《左傳》中關於“夢”的敘述

13、論《左傳》的戰爭描寫藝術

14、《左傳》與《戰國策》行人辭令比較研究

15、《戰國策》的寓言藝術

16、論《戰國策》的縱橫家形象
古代文學方向論文選題(三)
1. 西蜀詞與南唐詞藝術特色比較研究

2. 論春秋筆法的內涵與外延

3. 莊子《逍遙游》本義考

4. 論春秋戰國時代行人在先秦文學發展中的作用

5. 唐代詠俠(或僧,或道)詩創作論

6. 初唐宮體詩與南朝宮體詩異同論

7. 陳子昂文學史地位淺論

8. 李白歌形體詩藝術成就淺論

9. 李白詠月詩淺論

10. 白居易閑適詩淺論

11. 韓愈文學主張得失論

12. 晚唐詠史詩淺論

13. 白居易《長恨歌》多重意蘊淺探

14. 淺談杜甫對李商隱詩歌創作的影響杜甫詠史懷古詩研究
猜你喜歡:
1. 古代文學論文選題方向

2. 古代文學方向論文

3. 古代文學論文題目

4. 文化方向論文題目

5. 2017文化方向論文選題

『伍』 大一古代文學2000字論文

【今天來看,發現468915767,把我的答案跟樓上的答案復制再粘貼。無語!!!!本人發表回答早於此人,因添加這一句話排其後面。特此說明。】

知道你有沒有交作業,如果已經交了,以下的資料也不算浪費,因為既然是中文系或選修中文系的課,以後還會有類似的作業。本人也是中文系畢業,《太平廣記》已經讀過,並寫過類似的讀後感,提供的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另外提示一下,《太平廣記》作為古代的小說全集,雖是古文所寫,但並不晦澀難懂,無聊的時候作為消遣讀一下也是件有趣的事,先秦漢魏的志怪,唐傳奇等等大都被搜集其中,是中文系,尤其是漢語言文學系學生應該要讀的一本書。
1,書名:太平廣記
作者: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鉉、趙鄰幾、王克貞、宋白、呂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編纂。
出版單位:中華書局,時間:1962年9月。
2,概述:全書按題材分為92類,又分150餘細目。神怪故事所佔比重最大,如神仙55卷,女仙15卷,報應33卷,神25卷,鬼40卷,可見其取材重點所在。此書基本上是一部按類編纂的古代小說總集。許多已失傳的書,僅在本書內存有佚文,有些六朝志怪、唐代傳奇作品,全賴此書而得以流傳。書中最值得重視的是雜傳記 9卷,《李娃傳》、《柳氏傳》、《無雙傳》、《霍小玉傳》、《鶯鶯傳》等傳奇名篇,多數僅見於本書。還有收入器玩類的《古鏡記》,收入鬼類的《李章武傳》、收入神魂類的《離魂記》,收入龍類的《柳毅傳》,收入狐類的《任氏傳》,收入昆蟲類的《南柯太守傳》等,也都是現存最早的本子。《太平廣記》引書較廣,有些篇幅較小的書幾乎全部收錄,失傳的書可據以輯集,有傳本的書也可據其異文互校。書中引文比較完整,不象其他類書引文多加刪節。分類較細,也便於按題材索檢資料,因而對校輯、研究古代小說極有價值。魯迅曾指出:「我以為《太平廣記》的好處有二,一是從六朝到宋初的小說幾乎全收在內,倘若大略的研究,即可以不必別買許多書。二是精怪,鬼神,和尚,道士,一類一類的分得很清楚,聚得很多,可以使我們看到厭而又厭,對於現在談狐鬼的《太平廣記》的子孫,再沒有拜讀的勇氣。」(《破〈唐人說薈〉》)他輯錄《古小說鉤沉》、《唐宋傳奇集》,也充分利用了此書。
3,讀後感想:《太平廣記》的分類,的確便於檢查,也很有研究的價值。書中神怪故事占的比重最大,如神仙五十五卷,女仙十五卷,神二十五卷,鬼四十卷,再加上道術、方士、異人、異僧、釋證和草木鳥獸的精怪等等,基本上都屬於志怪性質的故事,代表了中國文言小說的主流。直到清代《聊齋志異》系列的擬古派小說,都跳不出這個范圍。書中神仙加上女仙的故事,共計七十卷,又排在全書的開頭,可以看出唐五代小說題材的重點所在,也可以看出宋初文化學術的一種傾向。唐代道教和佛教競爭很激烈,道教雖然不佔上風,然而由道士和信奉道教的文人編造出來的神仙故事卻影響很大,產生了不少優美動人的小說。例如寫方士上天入地尋找楊貴妃的《長恨歌傳》就是一篇代表作。唐代小說中的名篇如《柳毅傳》、《無雙傳》、《虯髯客傳》以及《杜子春》、《張老》、《裴航》等,也都和道教有關。晚唐五代神仙家的思想更是彌漫一時,杜光庭就是一個神仙傳記的大作家,《太平廣記》里收了不少他的著作。宋初的小說還保留著這種風氣。但是《太平廣記》的分類標准並不統一,如講精怪的《東陽夜怪錄》、講龍女的《靈應傳》,都收在雜傳記類,按類別就一時不容易找到。從這里可以了解到宋初人把一部分唐代傳奇稱作「雜傳記」,還沒有用「傳奇」這一名稱。《太平廣記》的編者把神仙、道術放在異僧、釋證等類的前面,顯然有尊崇民族的宗教文化的意思。作為小說,宣揚佛法靈驗和因果報應的故事雖然可以誘惑一部分讀者,但藝術性實在不如神仙故事。唐代小說里往往講仙女下凡,又有靈丹度世,還有許多神奇靈異的變化,更能眩人耳目。當然,所有神仙鬼怪的故事,都是幻想的產物,一般帶有消極出世的宗教迷信的宣傳,都需要用批判的眼光來看待。
唐代小說的代表作,還應該數那些寫人間現實生活的作品寫得最好,如完全不帶有神怪成分的《柳氏傳》、《鶯鶯傳》、《李娃傳》等,寫作方法更接近於現實主義的道路。 中國的小說成熟於唐代。唐代小說的絕大部分收集在《太平廣記》里,明清人編印的唐代小說集卻往往是改頭換面的偽書,所以魯迅指點讀者看唐人小說還是要看《太平廣記》。當然,《太平廣記》里收的不只是唐代作品,還有不少是漢魏六朝的作品。其中單篇流傳的唐代傳奇大多已經收入了新的選本,如魯迅編的《唐宋傳奇集》、汪辟疆編的《唐人小說》等書,比較容易見到。但不少已經散失的小說集還很少有經過認真整理的版本,我們要了解宋代之前中國古代小說的全貌,也只能通讀《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對後來的文學藝術的影響十分深遠。宋代以後,話本、曲藝、戲劇的編者,都從《太平廣記》里選取素材,把許多著名故事加以改編。例如演張生、崔鶯鶯故事的《西廂記》,有各種不同的劇本,這個故事差不多已經家喻戶曉了,可是最早保存在《太平廣記》里的它的素材《鶯鶯傳》,卻很少人知道。 《太平廣記》是中國古代小說的一個寶藏,很值得閱讀。但它到底是古代的作品,文字障礙很多,還不便於向廣大讀者推薦。現在高光、王小克、汪陽等同志發願為年輕一代的讀者掃除障礙,架設橋梁,費了很大工夫,把全書譯為現代漢語,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

『陸』 古代文學史論文參考範文

在最近將近三十年的時間中,中國古代文學學科與其他人文科學的學科一樣,學術上的發展是巨大的。下文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於古代文學史論文參考範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古代文學史論文參考範文篇1
淺析對中國古代文學史的理解

文學史一詞的復雜性,是近年來學界每有討論的問題。就這個詞的全部含義來講是指文學自身的純客觀的生成與發展的歷史,一些學者稱為文學史的“本體”,還有一些學者稱為文學史的“原生態”。在我們對文學史進行直覺性的想像時,我們意識到這種文學史的“本體”或“原生態”是存在的,並且它有一種純客觀的性質。科學的文學史研究,把向文學的真實的歷史逼近作為研究的一個終極目標,並且也將此作為判斷某一文學史研究成果的價值高下的一個標准。但是,“原生態”和“本體”事實上只存在於直覺的想像與邏輯的思辨中,實際存在於人們的認識與闡述中的文學史,最直觀的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種種以“文學史”為題的著作,它們事實上是通過一種認識體系構建出來的。

文學史的這種性質甚至在它處於史料狀態時就已經體現出來了,這些史料即保存至今的文學作品和一些文學史的文獻,都是經過自然與人為的選擇的結果,都是經過敘述的。另外就產生文學的歷史文化背景來看,我們所依賴的也多是歷史學家的成果。所以,真正意義上的原生態,早已成為歷史的東西,無法復原。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所把握住的文學史,無淪是零星的還是系統的,無不是進入我們的自身的認識領域的東西,即構建出來的東西。文學史越系統、越宏觀,它的構建的性質也就越突出。

中國古代文學史理論的敘述首先得提及孔子。孔子的《春秋》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私人撰寫的史書,司馬遷認為《春秋》是孔子根據魯史舊文“約其辭文,去其煩重”整理而成,主要記載政治事件和人物活動。《春秋》對文學史論的貢獻至少有二。一是它按年、時、月、日記載史實,後世編年史基本上沿襲此法,這對後人撰寫編年體文學史、作家年譜、文學大事記等類型的文學史著影響久遠。二是《春秋》於客觀記事之中“寄其微言大義”,故有“春秋”筆法之說,對後代學者撰寫文學史影響極大。

有當代學者認為:“新文學史既然是史,又與現代政治有那麼密切的關系,研究中就必有禁忌,因而要有精神准備,在史德遇到考驗時,能夠站穩腳跟。古時所以創造了‘春秋筆法’,就因為在不讓講真話的時候,可以隱蔽地講真話’,川。孔子的《論語》提出“十世可知”即以往知來、以見知隱的歷史觀,“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印的進化論思想,“不以人廢言”即的治史准則,都是中國古代文學史理論的重要內容。孟子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川,“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明,知人論世、以意逆志已成為歷代文學史研究的原則與方法。

魏晉南北朝是文學自覺的時代,文學相對於其他學術或學問獨立出來,確立自身的價值和范圍,初次形成清晰獨立的文學概念,出現了較為完整、自成體系的文學思想和觀念。魏晉南北朝也是文學史研究自覺的時代,主要標志有三個。

一是史書中立《文學(文苑)傳》。范嘩的《後漢書》在《儒林傳》外別立《文苑傳》區分出儒學與文章之學的不同。蕭子顯在《南齊書》中立《文學傳》,並在傳後撰寫一篇長論,敘述屬文之道及文章體變。此後《文學(文苑)傳》便成為多數正史沿用的通例。

二是出現研究文學史的專論。摯虞的《文章流別論》對文學體裁專門考察其源流,分別其特徵,概略而全面、條理化地勾劃出文體發生發展的歷史線索,是一篇文體史研究專論。鍾嶸的《詩品》探討五言詩體的源流變化,把品詩與辨流結合起乘,在對作家品評時都把每位詩人放人這種詩體、題材和表達方式的繼承源流關系之中。《詩品序》史論結合,既系統闡發他的詩歌理論,也概述了五言詩的發展歷史。鍾嶸品評作家作品的優劣雖然也有不少涉及社會因素,但大多是以審美因素為標准,他提出並推祟詩歌創作的“滋味”,以為“五言居文詞之要,是眾作之有滋味者也”,顯示出鍾嶸的文學史觀的審美傾向。

三是出現了專門的文學史論。《文心雕龍》中的《通變》、《時序》是論述文學發展的文學史論專篇。《通變》被作者歸之於“剖情析采”的創作論,實際上是從文學自身演變的歷史來探討文學發展規律,作者概述歷代文風的衰變之後,從文學創作自身尋找原因:“競今疏古,風味氣衰也”,爭相模仿現代的而忽略借鑒古代的,是造成文風黯淡文氣衰落的原因,如何解決文學發展中出現的這類令人優慮現象,劉娜認為:“斟酌乎質文之間,而隱括乎雅俗之際,可與言通變矣”。文學的生命力在於革新,“通變則久”,但革新之時必須注意繼承,一方面要“變”,一方面要“通”,這樣,文學的發展才能充滿活力,‘舊新其業”。《時序》論述文學發展與時代社會的關系,是一篇嚴格意義上的完整的文學史論。劉敘述了“蔚映十代,辭采九變”的文學發展歷史,考察了文學演變與歷史社會狀況的關系。如文學受政治教化的影響:“歌謠文理,與世推移,風動於上,而波震於下者也”。又如,文學受包括學術風氣與文化氛圍的世情的影響。屈原、宋玉等人的瑰異文思與艷麗文辭“出乎縱橫之詭俗”;建安文學由於當時“世積亂離,風衰俗怨,並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的;東晉由於清談風氣的影響,時勢雖極艱難,文辭卻寫得平靜寬緩,“詩必柱下之旨歸,賦乃漆園之義疏”。劉聰在《時序》中還涉及到影響文學發展的其它因素,見解應該說是相當深刻的。

中國古代文學史的學科建設既要確立它自己的獨立地位,還要確定它本身的系統的內容。作為一門學科,中國古代文學史應該有更深的層次。它應包括斷代文學史、各體文學史、文藝批評史和文藝思潮史等。此外,中國古代文學史還應當有自己的輔助性學科。初步想來,至少應有如下幾項:

(1)文學史文獻學。它是為文學史研究提供資料的,是整個文學史研究的基礎,包括兩方面的工作:一是整理和校勘作晶、作家傳記材料和其它背景性材料等第一手文獻,二是對有關古代文學的研究成果以及已有的文學史研究成果進行摘編和分類,以備索引和參考。

(2)文學史方法論。它屬於文學史研究的基礎理論,從理論上總結以往的文學史研究的經驗與教訓,注意文學史研究最新成就在方法上的特點,並評介不同學派的研究方法,引進國外文學史研究的最新思潮,不斷探索既體現人類思維和現代科學理論的新成就,又適合於中國國情和古代文學史實際的研究方法。對文學史學科特點的探討,也屬於方法論的范圍。

(3)文學史編纂學。它專門研究文學史著作的敘述方法與編纂體例。諸凡記傳體、編年史體或“分體合編”式、“時代為綱作家為序”式等不同體例,都要分析其優劣、比較其高下,然後為已有的研究成果找到最適合的敘述方法。

綜上所述,文學史有其不可靠性。如前所說,而許多原始記錄已經不復存在,文學史是人寫的,而且是被不同時代不同的作者所創作。人無論希望自己立場多麼公正只要是人都會有自己的主觀思想,並且會受到當時的社會文化所影響因而無論是再好的史學家,其所記錄的歷史都會帶有其主觀意向,都會與真實的歷史有偏差,而且在歷代傳抄學習中,因所讀之人與成書時的時代不同,知識程度不同,以及普遍存在的誤讀現象,可以說“文學史”即為“人學史”。

然而,因為事物的發展是螺旋式上升的,前人寫的文學史終究是給後的人所看,前人有的主觀意識在後人身上同樣能找到,前人所做過經歷過的事情後人未必就不會去做去經歷。相反,許多後人所做的事情在前人那都能找到相同或相似的記錄。正如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朝代如何更替,在中國可追溯的近三千年歷史中,中國文壇幾乎每個朝代都會發生文藝復古運動,每次復古運動之後又會有更激烈的新思想新文化爆發。因而文學史又有其可靠的一面,畢竟前人還是留下了不少文字作品,白紙黑字還是有根可尋的。

如果可能,在編撰中國古代文學時,應該同時關注不同朝代同一文學運動或者相似的文學改革(如觀察不同朝代但同樣都發生過的“復古”運動),以此作為對比,相互對校,從中發現它的規律或者謬誤,這樣大概更有利於中國古代文學史的構建。

參考文獻:

《試論中國古代文學史的學科建設》 張弘 社會科學輯刊 一九八六年第一期

《中國古代文學史理論述論》 佴榮本 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1997年第5期

《中國古代的文學史構建及其特點》 錢志熙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ASPT來源刊 CJFD收錄刊 文學遺產-二三年第六期
古代文學史論文參考範文篇2
試論古代文學史課中的師生互動

摘 要:中國古代文學史課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提倡課堂中的師生互動。在知識與能力方面教學相長、情感上互相感染和觀念上相互碰撞,從而提高教學效果,達到培養理論和知識扎實、具有較高鑒賞、分析和創造能力的人才的目的。

關鍵詞:古代文學史課程師生互動

近年來,課堂中的師生互動在高校的教學改革中越來越多地受到重視,甚至成為教學效果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中國古代文學史課是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主幹課程,課程內容涵蓋上自先秦下至近代的中華民族五千年優秀的文學遺產,歷來採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即教師講授,學生聽與記的方式進行。教學內容上,採用文學史知識與作家作品介紹相結合的方法。但在實際教學中這種“填鴨式”教學方式越來越不能被學生接受,教學效果受到極大影響。筆者在在教學中,借鑒同行的教學經驗,嘗試引進師生互動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筆者認為古代文學史課的師生互動主要體現在教師與學生在知識與能力方面的教學相長、情感的互相感染和觀念的相互碰撞三個方面。

一、知識與能力的教學相長:傳授正確的知識這是古代文學史課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開闊的文化視野,尤其是培養學生對經典作品的審美能力、感悟能力,增強人文素質,是古代文學史課的一個較高目標。實現以上的目標首先要學生有學習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就需要突破傳統授課方式。

改變“滿堂灌”、“填鴨式”的進課堂教學模式,採用讓學生參與到講課環節中的課堂結構方式,即提前將要講授的課堂內容提煉出幾個典型問題布置給學生,學生圍繞相關問題查閱資料,撰寫出發言或講授提綱。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所設計的問題採取不同的課堂教學形式。如討論(或辯論)式、教師(或學生)答辯式、案例分析式及學生主講教師總結式等多種方式開展教學。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促進學生對所學內容做進一步深入的理解、分析,同時促進教師自身的業務進步,因為教師要花比傳統授課方式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備課,以准備問題的設計和課堂中學生有可能提出的各種問題的解答。

如在講《史記》文選時,學生對《項羽本紀》和《李將軍列傳》做了大量的查閱文獻的准備,分小組做了幻燈片,對作者及其思想和藝術成就,傳主的生平事跡及歷史評價、作者藝術特色等都有獨特的分析、講解和討論。學生也對一些不清楚的問題提出來請老師解答。對師生來說,都是一個促進和提高的機會。教學相長,收獲很大。

二、情感的互相感染:古代文學史課的師生互動,應是在情感層次的互動。文學是人的文學,歷代的經典作品中往往蘊含著深厚的人生情感與深刻的生命感悟。一部古代文學史也是一個民族的性格和情感形成發展的歷史。通過對文學史的學習、對文學作品的閱讀,領悟凝結於其中的個人與民族的信仰情操精髓.對於陶冶接受者的精神品位與人文素養,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作用。

古今社會文化背景和氛圍不同,今人思想感情、心理結構、感知世界的方式、思維方式以及情感方式等與古人有較大差異,學生不可避免地對古代文學感到隔膜,他們常常不能很好地理解古代人的所感、所思,對古代人的生活、對古代文學普遍缺乏興趣。作為教師有責任和義務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高尚的人格。

無論是一個作家的生平創作、一種文學現象的出現、一種創作方法的產生和更新等都離不開特定時代的人。這就要求教師要掌握大量史料,要非常熟悉史料,以致爛熟於心,在向學生講解之前要預先轉化為自己呼之欲出的感性體驗,用帶有情感色彩的語言進行描述與講解,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般的現場感。在對作家作品進行講解時,採用一種領悟式的體驗閱讀與理解方式,盡量避免理性的拆解與分析或直接的結論宣導有可能帶來負面效應,避免損害作品情境的渾融和圓滿或對作品及作家真實感情和主旨的片面理解。重在實踐一種獲得結論的過程,從而使學生在富有情感的環境感召下,激發學生自身對作品情感體驗的認同。

如在講魏晉南北朝文人的名士風范產生的時代背景時,學生對阮籍、嵇康等名士的言行覺得可笑、不可理解。講授中引用大量數據和事例分析,並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和事例做類比,用富有情感的語言論述這一時期“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苦痛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於智慧,最濃於熱情的一個時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使學生從理性和情感上認同當時文人的特異言行的合理性。

再比如古代文學中有許多思鄉思親的名篇,講授時調動學生的人生經歷,聯系作品產生的具體背景,使學生對作品能從內心深處產生共鳴。

情感互動應貫穿於古代文學史教學的始終,可以是對祖國燦爛文化的款款深情,也可以是對某一文學現象的慷慨敘述,還可以是對某個作家境遇的深切同情擬或是對某部作品的深情解讀,等等不一而足。教師在教學中的情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激發學生學習和研究的興趣,使教學效果成倍提高。

三、觀念的相互碰撞:古代文學史教學對於人文精神的發掘的意義在於傳統生命精神對現代生存的啟迪。古代文學史教學既要引領學生走入過去,重新體驗文學作品本身所達到的人文境界,又要走出來立足當下,讓學生自身的人文精神感受融入文本所傳達的人文意義境界。而在教學過程中以當下意識闡釋經典文本新的價值內涵與精神意義時.既是對於古代文學作品的重塑又是一種有生命力的傳承。

由於古代文學的含蓄蘊藉的特質,歷代文論的繁復和時代的遠離.今人的價值觀與古人之間存在分歧、斷裂甚至背離,使得當下教學環境中對古代文學作品的意義與精神的理解趨於復雜。在教學中會出現師生間觀念上的矛盾,作為教師不要害怕和迴避這種矛盾,在寬松的氣氛中,耐心平等的與學生進行對話,在這種觀念的碰撞中,既可以修正學生的某些偏激、膚淺、片面甚至錯誤的觀念,也可使教師更接近當代學生的思想和精神世界,某種程度上也為教師修正某些落後於時代的觀念提供了契機。

這樣的觀念碰撞在古代文學史課的教學中甚為多見,如對屈原之死的評價、對杜甫“忠”的看法、對古代文人仕與隱的分析、對文以載道的論點的評論等等,教師可適度引導,但不必急於將所有問題均在課堂上找到答案,有些是在目前理論界尚爭議的問題,或在課堂上不能一下解決的問題,可留下存疑,讓學生帶著疑問進一步深入學習和研究。

參考文獻:

[1]袁行霈.中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吳小如.關於怎樣學和教中國文學史的問題[J].文學遺產,1991,(3).

[3]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猜你喜歡:
1. 古代文學論文範文精選

2. 古代文學史論文

3. 淺談古代文學研究論文範文

4. 古典文學論文精選範文

5. 淺談古代文學論文

『柒』 關於古代小說論文的參考題目

關於三國的人物形象分析,的確研究的已經比較普遍,但可以從比較的角度來寫,比如,三國的人物形象和史記中的人物形象在寫法上的比較。關於這一點,金聖嘆已經說過,是因文運事和以文生事的區別,可以以這個為切入點詳加論證。應該是個比較好的題目。下面我就為大家說推薦一些關於古代小說 論文 的參考題目,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徐渭《四聲猿》的悲劇色彩

2.由三言二拍看明代的重商思想

3.由張岱小品文看晚明文人的心態

4.《聊齋志異》反映的女性意識

5.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的婚戀模式

6.試論魏晉志怪小說的結構特點

7.《任氏傳》中任氏形象的創造性

8.比較霍小玉與李娃形象

9. 璩 秀秀形象試析

10.試談杜十娘形象(可與其他妓=形象做比較研究)

11.試談《二拍》小說《青樓市探人蹤》的情節藝術

12.《蔣興哥重會珍珠衫》的思想價值

13.《三言》中具有反抗性的婦女群像

14.比較類似於《薛仁貴》和《琵琶記》這樣的創作

15.《牡丹亭》的創新出奇之處

16.由《十二樓》看李漁短篇小說的敘事藝術

17.劉基與柳宗元寓言之比較

18.談史傳文學與小說的關系

19.李漁小說的藝術特點

20.比較魏晉志怪與《聊齋》中的狐仙形象

21.李翠蓮形象分析

22.尤三姐形象與李瓶兒形象的比較

23.近二十年研究綜述

24.《清波雜志》的文學思想

25.《鶴林玉露》的文學思想

26.某代唐詩選集研究

27.鴻門宴場面描寫的深刻涵義

28.李廣形象塑造過程中的缺陷描寫

29.李斯的歷史功過及人品優劣

30.《史記》個性化語言舉例

31.《史記》敘事中的史筆和文筆

32.薄命司的象徵意義

33.試論李紈性格二重性的意義

34.談夢游太虛幻境的夢幻描寫

35.海棠詩社與桃花詩社的不同

36.《紅樓夢》個性化語言舉例

37.王熙鳳形象與潘金蓮形象的比較

38.《水滸傳》小人物分析

39.《史記》創作上的科學性

40.陶淵明的生命與酒

41.王維山水詩的情感模式

42.謝靈運思想構成的復雜性

43.宋代文學對道統觀的背離

44.清代女詩人創作面面觀

45.唐代五言六句古體詩研究

46.晚唐五代詩人研究

『捌』 中國古典小說鑒賞論文

晴雯,從一個家世無可考的女孩子到賣給賴大家,再賣給賈府,以至最後的「抱屈夭風流」她受盡了殘暴的摧殘和迫害。晴雯以不幸的遭遇感染讀者,她既以一個天真無邪、孤苦伶仃的孩子走進賈府,又以一個逐步形成了反抗性格的婢女而被趕出賈府。晴雯的身世和命運是這樣的凄苦、不幸。不知其籍貫和姓氏,猶如無根無蒂的浮萍,任憑風吹雨打,獨自面對人世間的所有的苦難。因此,寶玉在《芙蓉女兒誅》中,這寫道:「竊思女兒自臨濁世,迄今凡十有六載,其先之鄉籍姓氏,湮淪而莫能考者久矣。」由此可見,晴雯在當時的社會里是處於最底層的一個孤苦無依的弱者。她在進入賈府之前就已被遺棄;進入賈府之後,無論是服侍賈母,還是服侍寶玉,她都是個不折不扣的婢女,是封建統治階級剝削、壓迫、欺凌、侮辱的對象。最後,晴雯以被迫害致死為悲劇的結局。這一切都向人們充分證明了晴雯所處地位的不幸,這一切也是對當時社會的黑暗現實和封建道德淪喪的控訴。

晴雯,她是大觀園中唯一最富於個性色彩的被壓迫的婢女。她的所作所為與封建統治階級的願望迥然不同,是叛逆和反抗的代表。她敢說、敢笑、敢怒、敢罵、心直口快,不拘泥虛偽。每當晴雯在讀者面前出現的時候,立即給人帶來一股爽身撲鼻的清新之感。書中第八回,晴雯第一次登場,現在回想起來,仍有眼前一亮的驚喜。當時,寶玉醉酒回到怡紅院,來到自己的卧室,看見案上的筆墨。晴雯先接出來,笑道:「好,好,要我研了那些墨,早起高興,只寫了三個字,丟下筆就走了,哄的我們等了一日。快來與我寫完這些墨才罷!」這時寶玉也想起了早起的事來,因說道:「我寫的那三個字在哪裡呢?」晴雯笑道:「這個人可醉了。你頭里過那府里去,就囑咐我貼在這門上,這會又這么問。我生怕別人貼壞了,我親自爬高上梯的貼上,這會子還凍得手僵冷的呢。」晴雯的這一出現,馬上給人一種干練、麻利、直言快語的感受。雖然在主子面前,卻毫不低聲下氣,而是敢於抱怨,發牢騷,說出自己心中的不滿情緒,決不插微虛偽。這就使她在眾多的婢女中脫穎而出,初露鋒芒。

晴雯在下層婢女行列中之所以具有獨特的魅力,還因為她灑脫潑辣,無所顧忌,總是天真、善良、坦盪,剛強而又渾身是刺。用寶玉的話「金玉不足喻其貴,冰雪不足喻其潔,星日不足喻其精,花月不足喻其色」來形容這位驚世駭俗的姑娘實在不為過,她為人處世正直無畏,剛直不阿,容不得虛偽作假的陰微卑賤。看不順眼和聽不慣的事,她都會給予反擊和諷刺,讓人覺得她十分刁鑽刻薄,然而這也正是她光明磊落,灑脫潑辣的表現。書中第二十回,寫了寶玉的乳母罵了襲人,寶玉替襲人抱不平,說:「這又不知是哪裡的帳,只揀軟的排揎。昨兒又不知哪個姑娘得罪了,上在她的帳上。」晴雯聽了這話極為不滿,在一旁笑著說:「誰又瘋了,得罪她作什麼,便得罪了她,就有本事承認,不犯帶累別人!」晴雯的這一番話正展示了她做事光明磊落的一面,她話里話外夾槍帶棒的把寶玉、襲人二人反駁回去,讓他們無言以對。這件事充分表現了晴雯對敢做不當的憎惡和輕視,也充分說明了她性格的火爆和敢於頂撞主子絕不虛偽的個性,也寄寓了作者對她深深的贊美之情。
晴雯作為《紅樓夢》中的一個悲劇女性,她命運的不幸和她的性格是分不開的。由於她處在地位低下的婢女行列,使她對賈府內的高壓政策進行了強烈的反抗,在賈府封建統治者和道者的迫害面前屹然挺立。因此,晴雯這個光輝矚目的人物形象最突出的性格特點,就是她貫徹始終的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她雖然是個地位低下的婢女,但是她卻頑強地保護著自己做奴婢的尊嚴。不能改變和選擇的身世,讓她成為丫環,下人;然而在屬於她的隊伍中,她嚴守自己的原則,絕不卑躬屈膝、獻媚奉承。被壓迫階級的美好品質在她身上表現得異常鮮明、突出。

晴雯的一言一行都在向人們證明她具有著獨立的人格,她嚮往平等、公正。「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是晴雯同貴族公子寶玉之間沖突的結果,顯然晴雯勝了。晴雯無所顧忌地在貴族公子面前撕扇,表面上只是爭斗,然而卻從靈魂深處曲折地反映了她的倔強、不肯低頭的性格。她敢於對貴族公子說「不」,充分顯示了她雖是婢女,卻絕不低聲下氣,沒有自我。晴雯地位卑微,刁鑽、刻薄,同時她也高傲、純凈,目下無塵。在我看來,正是由於晴雯的潑辣、倔強和對人的刻薄、喜怒無常,才使她的純潔、天真、坦盪顯得更加寶貴。

由於王夫人對晴雯以往作風的耿耿於懷,無論晴雯是多麼純潔,美好,在她眼中,晴雯只是個妖精。為了寶玉不被「勾引」壞,王夫人是非除掉晴雯不可的。因此,當晴雯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沾牙,奄奄一息時,王夫人命人把她從炕上拉下來,架起來去了。臨走時只許把貼身穿的衣服帶出去。孑然一身,來也如此,去也如此。然而,晴雯那驚人的反抗生命並沒有因此結束。當寶玉掛念病中的晴雯,偷偷跑出來看望她時,晴雯將自己的兩根蔥管般的指甲剪下來給了寶玉,又與寶玉互換了貼身穿的襖,說:「回去他們看見了要問,不必撒謊,就說是我的。既擔了虛名,越性如此,也不過這樣了。」晴雯的這一行為不但沒有讓王夫人等如意,反而讓虛假的罪名成了真的,這無異於在王夫人的心臟上插了一把鋒利的匕首,也為晴雯的反抗生命畫了一個句號。晴雯就是這樣一個堅貞頑強,始終如一的女子。從她進了賈府,直至被逐含冤而死,她都沒在鎮壓和迫害面前屈服,始終保持著錚錚傲骨,表現出了最難能可貴的精神。晴雯明快爽朗、純真坦盪的性格和大膽的反抗精神贏得了寶玉的贊賞,使她成為寶玉的知己。晴雯的被逐和晴雯的死都對寶玉的身心產生了巨大的震動。寶玉把全部的傷感和憤懣,熔鑄在那篇著名的《芙蓉女兒誅》中。芙蓉是秋花,淡雅、清秀、凄冷,恰好配得上晴雯那樣一種悲劇性格和被暴力摧殘的命運。當我們回想起晴雯往日生活中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讓我們感覺到她的一身正氣,她言行的悲壯,她不容任何人詬病非議的個性。讓每個嚮往世間美好事物而又不執偏見的人,都會肅然起敬,給予無比的贊美和支持。

晴雯,她光明磊落、胸懷坦盪,雖口角鋒利,卻心地善良;她心高氣傲、無所顧忌,雖冰雪聰明,卻天真無邪;她心直口快、灑脫潑辣,雖致情致性,卻敢作敢當、視死如歸。這就是晴雯,是你我眼中最美好的晴雯
http://wenwen.soso.com/z/q76208805.htm

『玖』 求一篇關於紅樓夢的論文 3000字左右

摘要:曹雪芹的《紅樓夢》以委婉有致,從容細膩的筆調,塑造了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性格的人物形象,尤其對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刻畫,無不滲透著曹雪芹大量的心血。寄人籬下的林黛玉有著常人共有的自卑,她無法排解自己是外人的心理,處處謹小慎微,生怕惹出事端,但小女子強烈的自尊心又不能讓她唯唯諾諾,她必竟也曾是名門閨秀。即使是寄人籬下也擺脫不了小姐脾氣,她尖酸刻薄,心胸狹窄。敏感多疑是她復雜的心理體現,令人欣慰的是林黛玉的尖酸刻薄也有可愛之處,一方面是小女子任性霸道的天性,更重要的是恰恰反映出林黛玉的坦率、純真、和不畏強權的個性。
關鍵詞:林黛玉;尖酸刻薄;坦率純真;叛逆。

《紅樓夢》代表著中國古代小說藝術的最高成就。據史載曹雪芹寫這部書用了二十年的時間,他先後按閱十載,增刪五次,耗盡了畢生的精力。林黛玉是曹雪芹先生在《紅樓夢》中精心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之一,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這個人物形象時,花費了在量的筆墨,傾注了在礙的心血,寄託著自己獨特的富有叛逆精神的人生觀和愛情觀。因此,林黛玉這個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豐滿而成功。讀小說原著時,你時時會感到它獨特的風格和氣質呼之欲出,躍然紙上。

一、尖酸刻薄、心胸狹窄,是林黛玉較突出的個性。

翻開《紅樓夢》一書,林黛玉的尖酸刻薄,心胸狹窄俯拾皆是。寶玉無心間說寶釵體豐怯熱,黛玉便得意得不得了,幸災樂禍笑嘻嘻地問寶釵剛才看了什麼戲,結果被寶釵一頓搶白,碰了一鼻子灰。至於她和寶玉,更是常常無風無波,三天兩頭賭氣,寶玉偶到寶釵處一玩,黛玉便冷言相譏,寶玉不過為自己辯解了一兩句:"只許同你頑,替你解悶兒,不過偶然到他那裡一趟,就亂說話"。黛玉便立即以攻為守,賭氣回房,不理寶玉,害得寶玉只得"打疊起千百樣的款語軟言來勸慰"。難怪寶玉被惹急了只能口口聲聲地說:"哪一天我把心掏出來給你看看就明白了"。如果說以上這些是因為愛情是自私的,從而導致林黛玉在與寶玉相戀與寶釵相競過程中的患得患失,猜忌排斥心態,尚屬情有可原的話,那麼,黛玉對賈府上上下下許多人刻薄尖酸實屬不該,也許有人說,是孑然一身寄人籬下的身世導致了林黛玉的敏感多慮,處處設防。從進賈府不久,即像一隻渾身長刺的刺蝟出現在眾人面前,對寶釵、寶玉含酸挑刺自不必說,就是如大大咧咧活潑的史湘雲,常常在貌似打趣之言中寓譏諷之意,惹得史湘雲也有一回只好回敬"我自然比不上你,但你也不用見一個打趣一個"黛玉在下人面前表現的小姐脾氣自然也就更多了。周瑞家的送宮花給各位姑娘,迎春、探春等都忙停下手中活計,欠身道謝,而黛玉在看到周瑞家的送花來,也只瞟了一眼周瑞家的手中的花,話里有話地問了句:"單送我一個人的,還是別的姑娘都有呢?"當聽說這是送剩的最後兩朵時,頓時翻了臉,冷笑道:"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不給我"。
由於黛玉的聰慧,更由於她寄人籬下的處境,才使她變得非常的敏感。一天晚上,她叫怡紅院的門,晴雯偏偏沒聽出是她的聲音,並說"二爺吩咐的,一概不許放人進來呢!"把個黛玉氣得怔在門外。正要發作,轉念卻想:"雖說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樣,到底是客邊。如今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現在他家依棲,若是認真慪氣,也覺沒趣"。正在傷心垂淚之時,又聽見寶玉寶釵的笑語聲,越發動了氣,越想越傷感,便也不顧蒼台露冷,花徑風寒,獨立在牆角邊的花淚之下,悲悲切切,嗚咽起來。一日她卧病在床,聽到園子里的老婆子罵人,實則是罵她的外孫女兒,黛玉卻認為是在罵自己,竟氣得昏厥過去。
林黛玉的尖刻,神經質,使小性兒大多出現在兩種情況下:一是談到金良緣等危及到她和寶玉的愛情時;二是在遇到談論身世、貴賤、引起她悲嘆自己的處境時,這時她才會敏感地觸景生情,借題發揮。一次,當寶玉聽寶釵說吃冷灑對身體有害而放下灑杯時,不巧雪雁送手爐來,黛玉便一語雙關地說:"誰叫你送來的?難為他費心。雪雁說是紫鵑叫送來的,她馬上又說:"也虧了你暗中摸索他的話!我平時和你說的,全當耳旁風,怎麼他說了你就依,比聖旨還快呢!"(諷寶玉)只有聰敏的顰兒,才能把她的妒意表達得如此鋒利而又含蓄,機帶雙調皮而又不漏痕跡。

二、坦率、純真、不畏強權的個性讓她的尖酸多了幾分可愛。

林黛玉的尖刻只是表現在語言上的。這是曹雪芹用來塑造黛玉這個人物形象的率真、多才機敏等側面時能運用一種手法。並不能說明林黛玉就是一個狹隘、自私、內心歹毒的婦人。
首先黛玉挖苦、譏笑、諷刺的對象不是達官貴人,便是溜段拍馬之流。當賈寶玉將北靜王就贈的聖上所賜的一串名貴念珠送給她時,她卻說:"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這東西:"周瑞家的送宮花,她首先注意的不是宮花的精巧,而在意是否是別人挑剩下的。她嘲諷寶玉聽戲時"裝瘋",打趣那些有權有勢的人,蔑視世俗人情等敏感、尖刻和孤傲,不僅反映出她的潔身自持,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而且也是對權勢的一種反抗。
其次,林黛玉常常是喜怒愛憎形於色、見於言,"見一個打趣一個",她常以"比刀子還厲害"的語言去挖苦人,處處事事與人計較,固而被看作"刻薄"、"小心眼"。但若仔細考究起來,卻大都是一些無傷大雅的玩笑而已。或是一個高傲的小女子任性的天性,我們應看重的是她常常一語道出事情的真相,不給那些看風使舵、謅上媚下、欺弱凌貧、心術不正之徒留一點餘地。這不僅是她疾惡如仇的品性的自然表現,而且還說明她胸懷坦盪,心有所思、口有所言,常把自己的心靈毫無遮掩地坦露出來。
再次,林黛玉也並非一味"孤標傲世、目無下塵,"其實她是很謙和的她人坦率真,見人以誠。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香菱是寶釵的丫環,向黛玉請教學詩,黛玉卻熱誠相接,並說:"既要作詩,你望洋興嘆拜我為詩。"純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耐心地給香菱講解詩的作法和要點,教香菱品詩,說明她摒棄了"上智下愚,富貴貧賤"的俗見。她把自己的詩集珍本借給香菱,並圈定篇目令其閱讀,批改香菱的習作,堪稱是"誨人不倦",她待人寬厚,從不與人心存介蒂。故史湘雲把她稱作戲子傷了她的自尊,她有點不悅。可過了一會兒攜了寶玉的"寄生草"四房,便又"與湘雲同看",在對待寶釵的態度上,尤見其天真篤實。本為情敵,無嫌猶猜,但在寶釵略表關懷,予以訓導之後,她便開誠布公,肝膽相照,和薛寶釵掏出心窩子的話,並引咎其責:"你素日待人,固然是好的,然我是個多心的,只當你心裡藏奸。從前日你說雜書不好,又努我那些好話,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此後,她對寶釵如親姐姐一般,連寶玉也感到驚奇。這又是何等的寬厚和深厚坦白!
三、皎美的容顏、濃郁的詩人氣質造就了一個內慧外秀的「紅顏」。

《紅樓夢》第三回"接外孫賈母惜孤女"中,黛玉"年貌雖小,卻舉止不俗,身體面龐雖弱不勝衣,卻有一段風流態度",黛玉之美已見端睨。
作者並未直接著墨描繪黛玉之美,而是巧借鳳姐的嘴及寶玉的眼來突出黛玉的絕世美麗。心直口快的鳳姐一見黛玉即驚嘆"天下竟有這樣標致的人兒,我今日算看見了!"通過"寫虛"的形式給人留下了無限廣闊的想像空間。再從寶玉眼裡看見黛玉的形象"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裊裊婷婷的女兒"、"神仙似的妹妹"。
林黛玉之美,還表現在她才學橫溢和濃郁的詩人氣質。曹雪芹胸中筆下的林黛玉,是一個詩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覽群書,學識淵博。她愛書,不但讀《四書》,而且喜讀角本雜劇《西廂記》、《牡丹亭》、《桃花扇》等;對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隱、陸游等人的作品,不僅熟讀成誦,且有研究體會;她不僅善鼓琴,且亦識譜。曹雪芹似乎有意將歷代才女如薛濤、李清照、李雙卿等的某些特點,融進林黛玉的性格。但林黛玉又完全區別於歷代的才女,這就是曹雪芹賦予她悲劇命運和叛逆精神的個性特徵。在大觀園里,她與薛寶釵可謂"雙峰對峙,二水分流,"遠遠高也於諸裙釵,在博學多識方面,可能略遜寶釵;但在詩思的敏捷,詩作的新穎別致、風流飄灑方面,林黛玉卻是出類拔萃、孤標獨樹的。詩社每次賽詩,她的詩作往往為眾人所作祟,所激賞,因而不斷奪魁。她的詩之所以寫得好,是由於她有極其敏銳的感受力、豐富奇特的想像力以及融情於景的浸透力;即使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極平凡的事物,她只一觸到,立即就產生豐富的想像;新奇的構思和獨特的感受和見解。尤其可貴的是,她能將自己的靈魂融進客觀景物、通過詠物抒發自己的痛苦的靈魂和悲劇命運。她的《白海棠》詩,既寫盡了海棠的神韻,亦傾訴了她少女的衷情。尤其是"嬌羞默默同誰訴"一句,最為傳神:這既是對海棠神態的描摹,也是自我心靈的獨白,她有銘心刻骨之言,但由於環境的壓迫和自我封建意識的束縛,就是對同生共命的紫鵑、甚至對知音賈寶玉,也羞於啟齒,只有悶在心裡,自己煎熬。這便愈顯其孤獨、寂寞和痛苦。

四、痴情女叛逆者性格決定了她的悲劇人生。

《紅樓夢》中最激動人心、催人淚下的,還是黛玉的叛逆者的性格。在她的身上閃耀著追求個性解放、爭取婚姻自由初步民主主義思想的光輝。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社會,她不僅才學橫溢,學識淵博,而且又是那樣如飢似渴地閱讀"性靈之學"和描寫愛情的角本雜劇,那樣如醉如痴地沉浸在藝術的境界,在竟把《西廂記》、《牡丹亭》中的"淫詞艷曲"引為酒令。對於賈府的"混世魔王"、"禍胎孽根"、貳臣逆子賈寶玉,竟引為知音,結為同心,從思想到行動都對他予以支持。在大觀園里,不勸寶玉走"仕途經濟之道",從不說這些"混帳話"的,只有她一人而已,所以"寶玉深敬黛玉"。林黛玉身上閃爍著詩意和理想的光彩,充滿了叛逆的精神。這是曹雪芹賦予這一形象新的基因,使她從根本上有別於歷代的才女。
從通篇《紅樓夢》來看,林黛玉本就是個悲劇性人物,無論從她身世、性格,還是當時的社會環境上看,都不可能讓黛玉的人生有好結局,因為家庭觀念、封建宗法思想,是不可能容忍她和寶玉的愛情開花結果,一個痴情女子面對無果的愛情、奈何她再博學、再聰慧孤傲,也終將敵不過社會大環境,悲劇結局自是意料中事。
參考文獻:
[1]《紅樓夢》,曹雪芹著。
[2]《紅樓夢論源》,朱淡文著。
[3]《中國古代文學史》,游國恩著。
[4]《中國古代文學史》,袁行沛著。

熱點內容
書旗小說免費閱讀網 發布:2025-01-08 18:54:05 瀏覽:535
免費下載聽小說 發布:2025-01-08 18:54:04 瀏覽:784
評分在4分以上言情虐小說 發布:2025-01-08 18:43:47 瀏覽:509
有沒有言情的靈異小說 發布:2025-01-08 18:37:10 瀏覽:779
蘇澄秦勵錚小說免費閱讀307 發布:2025-01-08 18:19:06 瀏覽:707
好看的重生寵愛小說 發布:2025-01-08 17:57:34 瀏覽:9
像醫生一生何求好看的小說 發布:2025-01-08 17:45:52 瀏覽:612
書荒小說推薦推理言情 發布:2025-01-08 17:28:00 瀏覽:532
好看的小說推薦201年 發布:2025-01-08 17:22:09 瀏覽:633
亂世為王小說免費閱讀免費 發布:2025-01-08 17:19:57 瀏覽: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