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中國古代小說的四種形態

中國古代小說的四種形態

發布時間: 2023-08-25 08:06:16

1. 古代四大奇書是什麼

「四大奇書」,又稱「明代四大長篇小說」,是指:《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水滸傳》(作者:施耐庵)、《西遊記》(作者:吳承恩)、《金瓶梅》(作者:蘭陵笑笑生)。
這四部小說被明末著名通俗文學家馮夢龍稱為「四大奇書」,這一稱謂一直沿用至今。它們分別開創了歷史演義傳統、英雄傳奇傳統、神魔小說傳統和世情小說傳統。
「四大奇書」之稱與明中後期的資本主義萌芽、市民文化勃興、傳統儒家經典遭到懷疑、大眾文化需要確立自身經典的社會文化背景相關聯,與通俗小說成為大眾的主要文化消費對象、通俗文學對大眾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的社會現實相關聯,因此,「四大奇書」的命名具有深刻的文化意義。

2. 文學作品中最常見的四大類體裁是什麼

即指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四種文學創作體裁,是文學創作最為常見也最為高端的四種體裁。

①詩歌

傳統的詩是有韻律的文學作品。它通過想像與抒情來表達某種強烈的情感。詩是歷史最悠久的文學形式。中國是世界上詩歌最發達的國度之一。

②散文

這是一種沒有嚴格的韻律和篇幅限制的文學形式,與韻文相對。中國的散文從先秦諸子散文發展而來,代有散文名家名作。其中歷史散文和賦體以及奏議文告等應用文體,對後代產生了深遠影響。中國自古是世界上散文最發達的國度。

③戲劇

這是另一種古老的文學形式,主要通過不同角色之間的對話來表達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戲劇可以用於舞台的表演,也可以閱讀

戲劇,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藝術的總稱。文學上的戲劇概念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作的腳本,即劇本。

④小說

這是一種敘事性的文學體裁,通過人物的塑造和情節、環境的描述來概括地表現社會生活。「小說」一詞最早記載於《莊子·外物》:「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

中國現代意義上的小說,是從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濫觴,經過漢末六朝的筆記,到唐傳奇宋話本擬話本而成熟,再傳至明清以四大奇書(後《金瓶梅》被《紅樓夢》取代,成「四大名著」)為代表的長篇小說和以聊齋志異為代表的短篇小說。

(2)中國古代小說的四種形態擴展閱讀

中國小說淵源於古代神話傳說,經歷了六朝志怪、唐代傳奇、宋元話本、明清章回小說和「五四」現代小說的發展過程。

1、志怪志人小說:

指我國漢魏六朝的談鬼神怪異的一種舊小說。起源於古代神話和傳說。如《搜神記》、劉義慶的《世說新語》。

2、傳奇小說:

是一種情節多奇、神異的古典小說。一般指唐人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是元、明、清三代小說、戲劇作家汲取題材的寶庫。其源出於六朝「志怪」。唐傳奇的出現標志著我國古典小說的成熟。如李朝威的《柳毅傳》。

3、話本小說:

指宋元說話藝人所用的底本。後成為小說的一種樣式,即話本小說。話本的出現是「小說史上一大變遷」,它對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4、擬話本小說:

明代文人模仿話本體制、形式進行創作的小說,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5、章回小說:

我國古代長篇小說的一種樣式。是在講史、話本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分章敘事的小說。特點是概括故事情節的發展和矛盾沖突的段落,劃分為若干回,並多用對偶句式作回目,揭示本回內容。

每回開頭常有詩詞。最先一段重提上回內容,以便銜接本回內容;每回結尾,多在情節高潮時戛然而止,留下懸念。

6、譴責小說:

以揭露社會弊病,並對封建官場和社會的種種病態進行鞭笞與譴責的一類小說的總稱。產生於辛亥革命前後。

7、演義小說:

舊體長篇小說的一種,概括史書、傳說,用近代口語鋪敘成文。是由講史話本發展而來的。

3. 文言文小說審美發展史

1. 文言小說的發展史

柳毅傳書就文言短篇小說發展的這一條線,至宋,文言短篇小說大體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傳奇體,這是唐人小說的余緒;二是筆記體短篇小立,它是童年期志人小說的演化;三是志怪體,這是童年期志怪小說的延續。宋人傳奇小說的成就遠不如唐人。「唐人大抵寫時事;而宋人則多講古事,唐人小說少教訓;而宋則多教訓」。「大概唐時講話自由些,雖寫時事,不至於得禍;而宋時則忌諱多,所以文人便設法加避,去講古事。加之宋時理學盛極一時,因為小說也多理性化了。」總之,宋代傳奇多與歷史題材,總體成就不高,但也不乏散金碎玉之作,如奏醇的《譚意歌偉》、無名氏的《李師師外傳》等。宋人筆記特多,為以前所不曾有過之現象。其中不少為說或近似小說。北宋初期,多記唐五代事,如孫光寬的北夢瑣言;北宋中期以後,多記本朝事,如司馬光的《涑水紀聞》;而南宋人則多記北宋舊年,如周輝的《清波雜志》等。宋代的志怪小說,「平實而乏文采」,其成就還不如記歷史瑣聞的筆記,但也有幾部頗有影響的作品,如洪邁的《夷堅志》、吳淑的《江淮異聞錄》等。宋人的文言短篇小說的成就雖不甚高,然數量與種類繁多,在小說史上應佔有一席之地。而寧人對文言小說的最大貢獻,在於編輯了一部卷帙浩繁的《太平廣記》,北宋初年以前的許多文言短篇小說,多賴以保存下來。

金元時期的文言短篇小說,無論數量或質量都未超過宋代水平。但發展線索未斷,且有一些較有影響的集子,如元好問的《續夷堅志》、劉祁的《歸潛志》、淘宗儀的《南村輟耕錄》等。

明代的文言短篇小說雖不能與同時代的白話長、短篇比肩,但在文言小說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著名的傳奇、志怪、清言小說集有:瞿佑的《剪燈新話》、李禎的《剪燈余話》、邵景詹的《覓燈因話》、張潮編輯的《虞初新志》、何良俊的《何代語林》等。這些集子中有許多文情並茂的作品。另外,有些散文大家如宋濂、劉基、馬中錫的文休中,亦間有日干小說名篇。

聊齋志異以宋初至明末的六百多年間,文言短篇小說大多晉唐,然又無一能逾越於唐。至清代而大變,文族賀言短篇小說高度繁榮,產生了具有世界意義和影響的《聊齋志異》,把文言短篇小說的發展推向了最高峰。「用傳奇法而以志怪」(魯迅),概括了《聊齋志異》寫作與內容兩方面的基本特徵。《聊齋》的「志怪」與六朝的「志怪」的根本區別在於:蒲松齡的「志怪」而不信「怪」,六朝人則「志怪」而信「怪」;六朝人「志怪」是有竟無意地宣揚「怪」,而蒲松齡的「志怪」乃是有意寓托於「怪」。《聊齋志異》有雲:「集腋成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亦足悲矣!」《聊齋》一出,作出蔚起,雖無一能與之頡頏,但亦各有自己的成就。甚影響較顯者有:王士禎《池北偶談》、袁枚《子不語》(即《新齊諧》)、沈起鳳《諧鋒》、滿人和邦額《夜譚隨錄》、曾衍東《小豆棚》等。之後,時治至光緒年間有王韜的《遁窟讕言》、《松隱漫錄》、《淞濱瑣話》和宣鼎的《夜雨秋錄》等。魯迅評後幾種集子雲:「其筆致又純為《聊齋》者流一時傳布頗廣遠,然所記載則已狐漸稀,百煙花粉黛之事盛矣。」另有程趾祥《此中人語》和賈名的《女聊齋》等。可見《聊齋》的影響及信作之盛況。《聊齋》風行百餘年後,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相繼問世。紀的對《聊齋》頗有微詞,謂其為「才子之筆,非著書者之筆」。「訾(zhǐ底毀)其有唐人傳奇之詳,又雜以六朝志怪者之短」。(魯迅語)魯迅贊評《閱微》,謂其「雋思妙事,時足解蕢;間雜考辨,亦有灼見。敘述雍容淡雅,天越盎然,故後無人能奪其席。」但《閱微》側重記事以明理,故事情節不夠豐富,人物形象不夠豐富,且議論過多,因而缺乏《聊齋》那樣濃厚的小說意味,其學述價值高於文學價值。《閱微》之後,信者亦鏈襪夥。清人筆記盛況空間,在文言短篇小說中,筆記小說所佔比重最大。但筆記中普非全為小說,只是筆記中有不少符合小說要求的作品。它有待我們去鑒別兆喚派與整理。

2. 中國古典小說發展史

中國小說發展概況 中國古代說明,晚熟於詩歌、散文,略早於戲曲。

在長期的封建社會里,小說一向受到封建正經統文人的鄙視。我們似乎可以這樣認為:中國古代小說,是在封建正統文人「每訾其卑下」的歧視眼光下發展繁榮起來的。

這也是一種「逆反」。中國古代小說起於何時,源於何書?我們似不可拘泥於一時一書,因為小說在敘寫技法上,雖不似戲劇那樣要求各種文學藝術的高度融合,但較之詩歌、散文要求卻更多更高,非一時所能形成,更非一書所能標志,只宜概而言之。

我們把先奏兩漢看作是中國小說的萌芽時期,實際上是基於我們並不認為這一漫長的歷史時期已經產生符合小說文體基本條件的小說作品。就實際情形而論,這一時期的神話、寓言、史傳、「野史」傳說等,都孕育著小說藝術的因素,為小說文體的形成准備了條件;同時也呈露出了中國小說童年時期便已形成志人、志怪兩大類別的端倪。

不過中國古代早期的小說與歷史傳記難以截然分開來,這是一個顛撲不破的事實。從後漢至唐代以前,是中國小說的童年時期,或者說是中國小說初步形成的時期。

魯迅先生把唐以前的小說稱為「古小說」,這是為了與唐人小說和唐以後的小說區別開來。因為唐人小說是公認的中國文言短篇小說完全成熟的標志,而「粗陳梗概」的六朝小說,顯然是不成熟的。

可以認為,「童年期小說」與「古小說」就是相似相通的。這一時期的小說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強調事物的「真實」而非強調藝術的真實。

作品大都不作「幻設語」,作者所寫的是作者所相信實際存在的,因此作品大致帶有「傳景」性質。就志怪小說而論,不是像後來的作者借非人類的故事來反映人世間事,而是確信「陰陽殘殊途,人鬼乃皆實有」。

從根本上講,作者還不知怎樣做小說,更非「有意為小說」。這種帶有原型狀態的小說,無疑表現了童年時期的特點。

童年期小說以劉義慶《世說新語》為代表的志人小說和以干寶《 神記》為代表的志人小說兩大類別的興起,既與時代文明氛圍和社會習尚有密切的關系,又是萌芽期所孕育傾向的發展的不然,對爾後文言短篇小說的發展與分流奠定了基礎,甚至對某些長篇小說的創作也產生了影響。「小說亦如詩,至唐而一變」。

從中國小說發展史的角度來審視,唐人小說是一次質的飛躍。唐人小說,僅《太平廣記》一書收錄的單篇就有四十餘篇,專集四十餘部,約在千篇之數,大體分為兩類:一為傳奇,一為志怪。

唐人小說繁榮發達的原因,除對童年小說創作經驗的繼承發展外,與當時的政治昌明、文化發達以及科舉「行卷」、「溫卷」之風有直接關系。小說發展到宋代,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這就是話本的產生。

從此,以文言短篇小說為主流的宋以前小說史,從宋代開始,逐漸轉為以白話小說為主流的小說史;同時文言短篇小說的沿著它的軌跡發展。這樣中國小說史自此由文言、白族 兩條線索交互發展,它們既有各自的特點,又相互吸收、相互滲透,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 迭起在中國文學史上小說所佔的分量越來越重,地位也越來越高。

就文言短篇小說發展的這一條線,至宋,文言短篇小說大體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傳奇體,這是唐人小說的余緒;二是筆記體短篇小立,它是童年期志人小說的演化;三是志怪體,這是童年期志怪小說的延續。宋人傳奇小說的成就遠不如唐人。

「唐人大抵寫時事;而宋人則多講古事,唐人小說少教訓;而宋則多教訓」。「大概唐時講話自由些,雖寫時事,不至於得禍;而宋時則忌諱多,所以文人便設法加避,去講古事。

加之宋時理學盛極一時,因為小說也多理性化了。」總之,宋代傳奇多與歷史題材,總體成就不高,但也不乏散金碎玉之作,如奏醇的《譚意歌偉》、無名氏的《李師師外傳》等。

宋人筆記特多,為以前所不曾有過之現象。其中不少為說或近似小說。

北宋初期,多記唐五代事,如孫光寬的北夢瑣言;北宋中期以後,多記本朝事,如司馬光的《涑水紀聞》;而南宋人則多記北宋舊年,如周輝的《清波雜志》等。宋代的志怪小說,「平實而乏文采」,其成就還不如記歷史瑣聞的筆記,但也有幾部頗有影響的作品,如洪邁的《夷堅志》、吳淑的《江淮異聞錄》等。

宋人的文言短篇小說的成就雖不甚高,然數量與種類繁多,在小說史上應佔有一席之地。而寧人對文言小說的最大貢獻,在於編輯了一部卷帙浩繁的《太平廣記》,北宋初年以前的許多文言短篇小說,多賴以保存下來。

金元時期的文言短篇小說,無論數量或質量都未超過宋代水平。但發展線索未斷,且有一些較有影響的集子,如元好問的《續夷堅志》、劉祁的《歸潛志》、淘宗儀的《南村輟耕錄》等。

明代的文言短篇小說雖不能與同時代的白話長、短篇比肩,但在文言小說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著名的傳奇、志怪、清言小說集有:瞿佑的《剪燈新話》、李禎的《剪燈余話》、邵景詹的《覓燈因話》、張潮編輯的《虞初新志》、何良俊的《何代語林》等。

這些集子中有許多文情並茂的作品。另外,有些散文大家如宋濂、劉基、馬中錫的文休中,亦間有日干小說名篇。

以宋初至明末的六百多年間,文言短篇小說大多晉唐,然又無一能逾越於。

3. 中國古典白話小說的發展史和特徵

自唐宋始,小說和詩詞這兩種不同的古典文學樣式呈現出了互滲相涵之態勢,亦即文人們開始有意識地在文言和白話小說創作中羼入詩詞韻語,從而形成了散韻相間的中國古典小說的固定表達模式。這種帶有鮮明民族文化特色的世界文化奇觀的展現,是有著社會文化背景、作家審美趣尚、及讀者接受心理等多層面、深層次的歷史淵源的。羼入小說中的詩詞韻語具有題材廣泛、體裁賅備、措置有度等突出特徵,在小說中極力發揮著彰顯主旨、寄寓情理、渲染氛圍、烘托形象、刻畫性格、剖析心靈、貫穿脈線、展開情節等眾多而又獨特的審美功用。這種文學表達對促進當時小說的發展繁榮、詩詞的傳播流布及人們的鑒賞解讀等均意義重大。

4. 簡述小說發展的歷程

小說發展的歷程 1、先秦兩漢萌芽:神話傳說、寓言故事與史傳文學等。

2、魏晉南北朝的雛形:志怪與志人,實錄。干寶《搜神記》為志怪小說代表,「發明神道之不巫」;劉義慶《世說新語》為志人小說代表作,主要記載漢末至東晉名士風流軼事。

均缺乏自覺的小說創作意識。短小,語言精煉,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注意人物言行的描寫。

為後來的小說發展打下重要基礎,但它們還不是成熟的小說作品,只是粗陳梗概的小說雛形,是從「叢殘小語」到成熟小說的過渡。 3、唐代的成熟:軼事小說、志怪小說、傳奇小說三類。

1)古典小說在唐代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是,作者有了自覺的小說創作意識及由此而決定的小說新的審美特徵。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三十六:「變異之談,盛於六朝,然多是傳錄舛訛,未必盡幻設語;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說以寄筆端。」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也講到唐人「始有意為小說」。 2)唐代傳奇與六朝志怪之間一個重要區別就是現實性大大增強,描寫社會人事,關注現實人生,由神怪走向現實。

題材擴大,大致而言,主要有以下幾方面:A、愛情婚姻:元稹《鶯鶯傳》、白行簡《李娃傳》、李朝威《柳毅傳》、蔣防《霍小玉傳》、陳玄佑《離魂記》等;B、俠義英雄:杜光庭《虯髯客傳》、袁郊《紅線傳》、裴鉶《昆侖奴傳》《聶隱娘》等;C、歷史題材:陳鴻《長恨歌傳》;D、夢幻題材:沈既濟《枕中記》、李公佐《南柯太守傳》等,實際上是借夢的形式來反映現實生活。 3)唐代傳奇的創作藝術成就也遠遠高於六朝小說。

A、故事情節完整、曲折、生動;B、人物形象的描寫,以各種手法表現人物的性格。C、語言方面,文辭華艷,很有文采。

人物對話生動傳神。 4、宋元的開拓:話本小說。

1)話本小說來自民間的「說話」藝術,屬於通俗白話小說,它萌芽於唐代,繁榮於宋元,從此以後,中國古典小說的發展就出現了文言與白話兩條道路。 2)「說話」藝術的產生與城市經濟的發展直接相關,市民階層的壯大,文化娛樂的需求。

於是「說話」藝術便隨之出現。當時的「說話」分為四家:A、小說(銀字兒),特指短篇故事,內容多現實故事。

B、說經,又分為「說參請」(講賓主參禪悟道等事)和「說渾經」(多包含滑稽、詼諧內容)。C、講史,指講長篇歷史故事,以說為主,有說有評,又稱平話。

D、合生,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形式,大概是兩人表演,對答指物詠題,沒有什麼故事,可能跟小說的發展關系不大。四家中,「小說」、「講史」與小說發展密切相關。

3)話本小說特點: A、小說創作的目的有了很大的不同。完全是為了滿足聽眾的文化娛樂的需要,這一目的決定其題材內容、形式體制、表現手法及藝術風格等多方面特點。

這些特點往往由聽眾的社會地位、生活經歷和審美趣味所決定,同時又反過來影響群眾的思想和審美趣味,在長期發展中,便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通俗小說的藝術傳統。B、短篇小說的話本,在題材內容上幾乎都是反映現實生活的,因此其中人物形象就由志人、傳奇的官僚、知識分子而變成主要是城市下層人民(包括手工業者、商人、 *** 等),而且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也主要是市民階層的。

C、表達的語言是在口語的基礎上加工提煉而成的白話,通俗性是其最鮮明的特色。 D、故事性強,有頭有尾,線索清楚,生動曲折,善於布置懸念,非常引人入勝。

E、注意寫人,特別是注意展示人物的命運。在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點時,多從其自身的語言和行動來刻畫,而且多在故事的流動發展過程中完成,很少靜止的剖析性的心理描寫。

G、在結構形式和表現手法上,開頭常有「入話」,中間或結尾處,常穿插或引入詩詞韻語。 總之,宋元話本使得中國古典小說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為明清小說的繁榮打下堅實的基礎。

4)話本小說的題材內容與代表作品: 小說話本的題材內容可分八種:靈怪、煙粉、傳奇、公案、朴刀、桿棒、神仙、妖術等,其中傳奇講愛情故事,靈怪、神仙、妖術講神鬼精怪的故事,公案講判案的故事,朴刀、桿棒將英雄好漢的故事,煙粉講婦女的故事,切多與鬼魂有關。比較重要的是愛情故事、公案故事和英雄好漢故事。

描寫愛情的作品有《碾玉觀音》、《快嘴李翠蓮記》、《鬧樊樓多情周勝仙》、《志誠張主管》等;表現判案的作品有《錯斬崔寧》、《簡帖和尚》等,寫英雄好漢故事的作品有《宋四公大套禁魂張》等。宋元話本以宋為主,大多已經亡佚。

明代出現一些集本,如洪楩《清平山堂話本》、熊龍峰的《通俗小說四種》、馮夢龍的「三言」(又收入明代作品)。 今存講史話本有:元代刊印的《全相平話》五種(武王伐紂平話、七國春秋平話、秦並六國平話、前漢書平話、三國志平話),另有《新編五代史平話》、《大宋宣和遺事》等,大致而言,講史話本比較粗糙,思想以上價值不高,但對後來的長篇章回小說的創作積累了經驗。

5、明清的繁榮: 1)繁榮的標志有三:A、古典小說的各種形式體制都已經完備、成熟,出現了全面繁榮的局面。話本、擬話本、白話長篇小說、文言小說中的志怪體與傳奇體。

B、作家輩出,名作如林。明代。

5. 世說新語對文藝審美起到哪些作用

《世說新語》的審美精神以「人」的覺醒為突出特點,催化了審美意識。

《世說新語》在中國文言小說發展史上處於雛形階段,但由於它所蘊涵的生命美學,所以其美學、文化內涵上相當突出。

《世說新語》作為南朝時期一部志人筆記小說的典型,主要記載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名士言行軼事,體現了所謂「魏晉風流」。

但是如果僅僅只從具體言行的層面上把握《世說新語》以及「魏晉風流」,那麼就難以解釋小說在中國文學史、美學史、以及後代文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所以說,《世說新語》的審美精神以「人」的覺醒為突出特點,催化了審美意識。

首先,深入分析魏晉南北朝時代特徵,個體生命意識的突顯是產生「魏晉風流」的基礎,其具體表現為名士的個體生命由傳統儒家教化下的經世致用向「真」的個體生命情態轉變。

同時,審美趨向出現重大轉折——自然美、生命美的獨立與融合,使時代的審美風尚從「美」與「善」的結合轉變為「美」與「真」的結合。

出於「真」的個體生命是「美」的基礎,而以審美的心胸來關照現實人生卻在更高的層次上提升了個體生命。因此,產生了審美的人物品評——人物品藻。

「人物品藻」成為風靡於整個魏晉南北朝的社會風潮,更推動了個體生命中「真」與「美」的統一,最後形成了「魏晉風流」。《世說新語》即問世於這種特定的社會、美學氛圍中。

《世說新語》所蘊涵的生命美學反映出自由狂放的生命之美,在名士的言行軼事中體現為:「通脫」、「瀟灑」、「放達」、「超拔」、「玄遠」的生命情態,而「通脫」正是個體生命中「真」最基本的表現形態。

在「真」的基礎上,又有「真」與「美」的結合,表現為「瀟灑」、「放達」、「超拔」、「玄遠」的生命情態。在名士「況味」種種生命情態之後,是對個體生命的「徹悟」,最後臻於「回歸」的生命境界,這就是小說所蘊籍的生命美學,即小說的審美精神。

《世說新語》的審美精神從三個方面給我們以美學啟示。

一是對文學創作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生活素材、編撰體例、語言藝術、寫意風格、白描手法等幾個方面。

二是對後世文人生活方式的影響,成就了貫注於生命歷程的「藝術化的生存」方式,並影響到他們的文藝創作的風格。

三是對中國傳統美學發展的影響,從漢代大賦的鏤采錯金到後來的清新自然,還包括對文人「大藝術」、「藝術化的生存」等藝術意念的影響。

《世說新語》在中國文言小說發展史上處於雛形階段,但它所蘊涵的生命美學文化內涵上相當突出。

具體事例可以自己在原文的「品藻」等門找,很多很容易。

6. 小說發展史文學常識

中國古代小說(先秦-鴉片戰爭前)的發展道路是漫長而曲折的,從"醞釀--雛型--成熟--轉變--繁盛",體現了古代人民為創造民族的文學樣式,民族的文學精品,所付出的艱辛勞動。

中國古代小說孕育於先秦時期的遠古神話,經歷了漢魏六朝雜史、志怪志人的成長,唐傳奇的成熟,宋明話本、擬話本的發展壯大,最後在明清章回小說中展示出生命的輝煌。 從語體上說,中國古代小說又可分為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兩大系統。

從藝術的淵源上說,中國小說的萌芽狀態可以追溯到遠古神話,《山海經》被稱為「古今小說之祖」。先秦的史傳文對小說的影響也很明顯,《戰國策》因其敘事的成熟完備及其中多篇顯著的虛構色彩,更是被當作最初的小說體裁之一——雜史小說的開端。

漢代出現了第一篇初具規模的雜史小說《燕丹子》,它比《史記·刺客列傳》中的「荊軻傳」更富傳奇色彩。 中國小說初具規模是在魏晉南北朝時代,其標志就是小說由寫事為主轉向寫人及其性格特徵為主,從而確定了人在小說中的主體地位。

按內容可分為志怪和志人兩類,前者以寫神靈鬼怪及其妖異怪誕之事為主,代表是晉代干寶的《搜神記》;後者以記載人物的瑣聞逸事為主,代表是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這也是文言小說的第一個高峰。

中國古代小說真正成熟的標志是唐代傳奇的出現與繁榮。他們在內容的豐富性、題材的多樣性、人物的形象性、故事的藝術性和文筆的生動性等方面都是六朝小說所無可比擬的。

涌現出一系列優秀傳奇小說,如陳鴻的《長恨歌傳》、沈既濟的《枕中記》、李公佐的《南柯太守傳》、李朝威的《柳毅傳》、白行簡的《李娃傳》、蔣防的《霍小玉傳》、元稹的《鶯鶯傳》、杜光庭的《虯髯客傳》等。內容以言情為主,搜奇記逸,文字婉轉華艷,代表著早期文言小說藝術的最高成就,是文言小說的第二個高峰。

宋代出現了話本小說,它是民間說書人講史或演說的底本,直接取材於現實生活,表達市民心聲。如《碾玉觀音》、《快嘴李翠蓮記》、《錯斬崔寧》等,都是膾炙人口之作,也是中國白話小說的濫觴之作。

明代掀起文人模仿話本風格而改編創作「擬話本」的 *** ,「三言」、「二拍」、「一型」為其代表,也是古代白話小說的第一個高峰。「三言」即由馮夢龍選編加工而成的三部短篇小說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它對民間文學的繼承與革新,它的現實主義精神與白話短篇的形式,直接推動了擬話本的繁榮,《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是其優秀代表。

「二拍」即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它比「三言」更注意求奇求巧和強調自身的創作主體意識。「一型」即陸人龍的《型世言》,創作精神由改編變為獨創,重視小說議論和教化作用。

中國古代小說的全面繁榮和輝煌是明清章回體白話長篇小說和文言短篇小說的全面豐收與總結。白話長篇主要包括:元末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第一部白話長篇歷史小說,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施耐庵的《水滸傳》(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白話長篇小說,開小說英雄傳奇之先河);明代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開文人獨立創作白話小說的先河,力促世情小說的成熟與繁榮)、吳承恩的《西遊記》(第一部長篇神魔小說,浪漫主義白話長篇小說的傑出代表);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國諷刺文學的集大成者)、曹雪芹的《紅樓夢》(人情小說的集大成者,古代白話小說的高峰與總結,代表著白話小說的最高成就,是一部內涵極為豐厚的鴻篇巨制)。

煌煌巨著,構築起古代白話小說的第二座高峰。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代表著文言小說的最高成就,是我國古代文言小說的第三個高峰。

文庫鏈接:/link?url=_to-FmIlQjSeQLGZFGnT_TXaA_y0USLCnzFLPRtH_2NLTgQII_zNbfW。

7. 為什麼說文藝審美最終是為了指向現實人生

因為文藝來源生活.美好的人生是世上最美的.

《世說新語》的審美精神以「人」的覺醒為突出特點,催化了審美意識。 《世說新語》在中國文言小說發展史上處於雛形階段,但由於它所蘊涵的生命美學,所以其美學、文化內涵上相當突出。 《世說新語》作為南朝時期一部志人筆記小說的典型,主要記載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名士言行軼事,體現了所謂「魏晉風流」。 但是如果僅僅只從具體言行的層面上把握《世說新語》以及「魏晉風流」,那麼就難以解釋小說在中國文學史、美學史、以及後代文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4. 中國古代的文學體裁是如何變化的分別是什麼

世界各民族文學中最早出現的體裁是詩歌,以後小說、戲劇文學才逐漸發展起來。

常見的有詩歌、小說、散文、劇本、劇小說、寓言、通訊等。

1、詩歌

詩歌是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

2、小說

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小說刻畫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同時,小說是一種寫作方法。

3、散文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散文」一詞大概出現在北宋太平興國(976年12月-984年11月)時期。隨著時代的發展,散文的概念由廣義向狹義轉變,並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

4、劇本

劇本主要分為文學劇本與攝影劇本。文學劇本是比較突出文學性的劇本,攝影感偏低,包含話劇劇本(或稱戲劇劇本)、小說劇本(或稱劇小說)、小品劇本、相聲劇本等。

攝影劇本是比較突出拍攝感的劇本,文學藝術性可高可低(根據影片題材、市場、投資金等綜合情況決定),包含分景劇本、分鏡劇本(分鏡腳本或電影劇本)、台本等。

5、寓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託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字數不多,但言簡意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或其它事物。該詞最早見於《莊子》,在春秋戰國時代興起,後來成為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

5. 古代文學樣式,6個朝代突出的文學格式

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民國對聯

6. 什麼是小說它源於哪個朝代

中國素有「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的說法,這種說法以文化鏈的形式,概括出華夏神州對人類社會所貢獻出的精神財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為我國古代文學藝術寶庫中四顆璀燦的明珠,也是世界藝術之林中的寶貴財富。中國文學從詩經、楚辭、先秦散文、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以至明清小說,構成了一卷幾千年中華文化的發展史。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時代藝術的最強音。並且超越了它們本身的意義,成為各自時代的一種藝術符號,形成一條中國文化內在的規律性,一條內在美的主線、美的歷程。
中國是一個詩樂的國度,有「大樂與天地同和」的思想。在中國人思想中,文明的進程、朝代的更替是宇宙節奏的一種呈現,作為人類社會的文化活動也是一種有節奏的運動。中國的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以至明清文藝就表達了中國文化史一種有節奏的美的運動。中國的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以至明清文藝的創作在廣義上講都與音樂有關,在文字上都追求適合吟詠或歌唱的韻律,在內容上體現天地節奏和人類心音。中國從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以至明清文藝,從內容和形式上既有傳承又有自我獨立,形成了一部中華文化美的樂章,其中「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就是這部樂章中最美妙的音符。唐詩中運轉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態的生命節奏;宋詞里輕巧尖新的意境美學和纏綿綺靡的人生情感;元曲蒼茫寥廊的宇宙意象和風流倜儻的浪子情懷;明清文藝中的色彩斑斕的人世畫卷。構成中國文化史中美的旋律。
唐代歷史揭開了中國古代最為燦爛奪目的篇章。唐代政治開明,經濟繁榮,軍事強大,文化自由,中外交流頻繁,國力強盛,呈現出一派興盛的輝煌局面。自太祖開國,太宗承位,直至玄宗的100多年間,採取了開明的政治,使李唐社會保持了長期的穩定,經濟上也得到持續的發展,為文化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促使了唐代文化藝術的全面繁榮。唐代推行以詩取士、以書取士的科舉制度,進士科的考試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是考詩歌創作,這樣詩歌寫得好壞直接關系著一個人的政治前途。以詩取士從制度上帶動了整個社會崇尚詩歌的風氣,從封建帝王到落泊文人,從達官貴人到引車賣漿之徒,無不以能詩為榮。唐代的皇帝如唐太宗、唐玄宗、唐德宗等自己就是詩歌的熱烈愛好者,他們不僅經常自己寫詩,而且也常常鼓勵別人寫詩,並大力提拔能詩者,為詩歌的普及提高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詩歌是構築唐代文化史高峰的一座巨大豐碑,唐代的詩歌空前繁榮,達到完美的藝術境界,成為大唐王朝時代的文化標志。詩歌是唐代藝術精神的集中點,詩歌不僅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而且展現出社會繁榮興旺、人文精神昂揚蓬勃的大唐氣象。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高峰。唐詩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在唐代三百餘年的歷史中,詩歌特別繁榮。唐代詩歌體裁多樣,風格各異,他們的作品之多、題材之廣、內容之豐、技巧之精,都是空前絕後的,流傳於後世的詩歌就有四萬八千九百多首。唐代詩歌的繁榮造就了很多偉大的詩人,唐代的詩人特別多,他們有的被後人貼上了「標簽」,成為「品牌」,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詩怪李賀等。 唐詩的題材非常廣泛,有的描繪祖國河山的秀麗多嬌;有的歌頌正義戰爭,抒發愛國思想;有的抒寫個人抱負和遭遇的,表達人生悲歡的;有是從側面反映當時社會的階級狀況和階級矛盾,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等等。總之從自然現象、政治動態、勞動生活、社會風習,直到個人感受,都逃不過詩人敏銳的目光,成為他們寫作的題材。在創作方法上,既有現實主義的流派,也有浪漫主義的流派,形成了我國古典詩歌的優秀傳統。在形式上有五言和七言、絕句和律詩。唐代還創造了風格特別優美整齊的近體詩,把我國古曲詩歌的音節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古代抒情詩找到一個最典型的形式。
唐詩美麗,唐詩的最大特點是生機勃然,氣象崢嶸,異彩紛呈,猶如春天,萬木競發,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氣象,這就是唐代的生氣。唐詩是大唐旺盛生命力迸濺的火花,走進唐詩,猶如走進春天的森林,鳥語花香,清芳撲鼻。 唐詩多以豐神情韻見長,字里行間充滿一種豐滿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熱情和想像,閃灼著自由和歡樂。 唐詩有著生龍活虎騰踔的節奏,在一氣到底而又纏綿往復的旋律之中,有著欣欣向榮的情緒,即使是感嘆人生孤獨、描寫邊關征戰的詩歌也是流暢、優美、輕快。唐代詩歌的頂峰是李白,他靠天才的想像,把莊子的飄逸和屈原的瑰麗融而為一,奏出了唐代詩歌藝術的最強音,被稱為盛唐之音,達到了中國古代浪漫文學的極峰。唐詩至今還特別為人民所喜聞樂見,到現在在中國還流行"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 "的口頭禪,可見中國人對唐詩的熱愛。
詞,又名近體樂府、琴趣,還被稱作詩余、長短句。這許多名稱說明詞與音樂的密切關系,並與漢樂府、唐詩等有一定的內在聯系。宋之詞就是配合新興樂曲而唱的歌詞,是按照某種樂調曲拍之譜填制的歌詞。曲調的名稱如《菩薩蠻》、《蝶戀花》、《念奴嬌》等叫做"詞調"或"詞牌",按照詞調作詞稱為"倚聲"或"填詞",相當於現代歌曲的歌詞。詞是在漢樂府曲調和唐詩格律的基礎上加以發展,用五、七言長短參差的句式、變化多端交替迭代的格律和音韻,表達出輕巧尖新或豪放雄闊的意境與纏綿綺靡或慷慨激昂的人生情感。北宋後期詞集中反映了中國古代文人心態,成為被之管弦的歌唱文體。宋詞唱法早已失傳,現已成為失卻"聲情"的半璧"啞詞"。但讀者當時的倚聲或後來依譜所填的詞,仍然可以從其字里行間感受到音樂節奏之美,或纏綿宛轉,或閑雅幽遠,或慷慨激昂,或沉鬱頓挫,宋代詞人創造出了離合迴旋、若往若還、情景交融的美妙藝術境界,令人盪氣回腸,有一種感染力量。如果宋詞唱法能傳到現在的話肯定不亞於當今歌壇。 如今宋詞只有"文情",沒有聲曲,是世界藝術史上無可追補的千古恨事。
宋詞發展主要經歷北宋、南宋兩個階段,並形成婉約與豪放兩種主要藝術風格,產生了許多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作品。
南宋以後,由於民族矛盾的尖銳,從宋金抗爭到元蒙滅宋,愛國歌聲始終回盪詞壇,悲壯慷慨之調,應運發展,把豪放詞風提高到一個新層次。張元干、向子諲、岳飛、張孝祥、陸游、辛棄疾、陳亮、劉過、劉克庄、吳潛、劉辰翁、文天祥等,如連峰疊嶂,崢嶸綿亘。其中以辛棄疾的成就為最高,他一生有詞六百多首,其中有抒寫抗金和恢復中原的宏願,壯志被抑的悲憤,對苟安投降派的批判,也有對自然風景、田園風光的贊美,深摯情意的低訴;風格以雄深雅健、激昂慷慨為主,也有瀟灑超逸、清麗嫵媚的。南宋時期還有許多傑出詞人對婉約詞風進一步開拓,宛如叢叢奇葩爭勝,也不可能都用婉約一格來概括。妻夔的"清空""騷雅",史達祖的"奇秀清逸",吳文英的"如七寶樓台",王沂孫的"運意高遠"、"吐韻妍和",張炎的"清遠蘊藉"、"凄愴纏綿",等等。金末元好問詞為北國之冠,兼有豪放婉約多種風格。樂章雅麗,情致幽婉,是宋、金時代詞藝發展的終結者。
婉約和豪放是宋詞的兩種藝術風格,也可以說是宋詞完美的美學理論。"婉"為柔美、婉曲。"約"為精煉、隱約、微妙。"婉約"之名頗能概括一大類詞的特色。其內容主要寫男女情愛,離情別緒,傷春悲秋,光景留連;其形式大都婉麗柔美,含蓄蘊藉,情意纏綿,情景交融,聲調和諧。有"淡語有味""淺語有致"、"輕巧尖新""姿態百出"的特點。主要代表人物是柳永和李清照。柳永是發展詞體的重要代表,他長期落魄江湖,因在其詞中能體現一部分城市市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且能採用民俗曲和俗語入詞,善用鋪敘手法,創作大量慢詞。柳詞婉約含蓄,有餘不盡,寫景豁人耳目,在低回唱歡之際,言情沁人心脾。柳詞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形成宋詞的新潮。他有著名詞有《雨淋鈴》、《鳳棲梧》等。《雨淋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更無語凝咽。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明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誰人說?" 用"寒蟬""驟雨""煙波""暮靄""楊柳岸""曉風""殘月"寫出暗淡凄清的空間和感情,景物含情,融情入景。上闋寫與情人難舍難分、依依惜別的情景,以寫景為主,但字字含情;下闋想像別後的生活場景的虛擬引出情感的抒發。"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這是柳永的名句,歷來膾炙人口。問得清晰明白,答得含蓄生動,似答非答,韻味無窮。"楊柳岸""曉風""殘月"三項景點十分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層次分明、幽靜而開闊的意境,引人入勝。明寫實景,暗寫別情,景中見情,以情帶景,顯得含蓄而有餘味。 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和纏綿婉約的風格。柳永《鳳棲梧》:"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欄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把柳永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稱為做學問的第二種境界,可見柳詞水平之高。李清照是婉約派代表詞人,她在宋代詞壇上獨樹一幟,對後世也有較大的影響。李清照的詞,富於真情實感,重視音律,字句精煉。她能用平淡無奇的語言,塑造出鮮明、完美的藝術形象。她的詞語言明白如話,而又意味深長,富有聲調美。前期反映少女少婦的生活,歡樂而明快;後期充滿身世飄零、國家興衰之感。對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作者採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達對春光留念和惜別的一種傷感情緒。她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用清巧尖新之筆寫出男女情愛,離情別緒。另外秦觀、周邦彥在婉約風格上也取得很大成就,秦觀的詞深婉而疏盪,周邦彥的詞富艷精工與李清照詞的清新跌宕如天際三峰,各超婉約詞之頂巔。"豪放"是宋詞的另一種藝術風格,宋代豪放詞以蘇軾和辛棄疾為代表,崇尚豪邁自由而不拘一格的審美觀念。蘇軾的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這首詞一開始就在上下幾千年、綿亘數千里的宏大境界上展開,氣魄宏偉,視野廣闊,用豪放流暢的詞句,贊美祖國山河的壯美,歌頌歷史英雄人物的風貌。在這樣浩渺的宇宙時空中,個人是渺小的、人生是短暫的,人更應該把自己放到宇宙的廣闊和無限之中,體現了豪放的藝術風格。辛棄疾南宋傑出的詞人,他繼承了蘇軾詞的豪放風格,他的詞在更大的程度上沖破了詞的格律,以文為詞,問答如話,議論風生,自由奔放。
中國文學藝術發展到明清,徹底走向了世俗,特別是明清小說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明清時代是中國古典小說創作的黃金時代。《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這四部最為人熟悉的小說。以小說戲曲為代表的明清文藝所描繪的是世俗人情、市井生活。它來源於說唱文學,服務於"市井小民"。重視情節的曲折和細節的豐富,形成一種由說唱、表演、音樂、跳舞蹈相結合的綜合藝術――明清文藝。明清文藝有對純真愛憎的歌頌贊揚,有對封建結婚姻的諷刺嘲笑,也有對色情荒淫的欣賞味等。其中一個流行而突出的題材或主題是普通男女之間的情愛。明清文藝是一幅色彩斑斕的人世畫卷,是一幅幅平淡無奇卻無花八門、多彩多姿的社會習俗圖,成為中國文化史中美的樂章。
明清小說《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有成就的歷史小說,他的中心內容是演繹魏、蜀、吳三國之間的種種矛盾斗爭乃至戰爭,講述一個個曲折的故事。《三國演義》以通俗、簡練、明快的語言,描寫了一批富於個性化的人物,如張飛的豪爽、關羽的高傲、曹操的機詐、孔明的智能等。《三國演義》情節前後發展一貫,但又富於曲折和變化,於清晰明朗的脈絡間構成了一個古典小說中少見的,既宏偉又嚴密的結構。《水滸傳》的故事源於北宋末年的宋江起義,作者是施耐庵。《水滸傳》的主要內容是敘述以宋江、李逵、林沖、魯智深、武松、吳用等為主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在各地受到貪官污吏、土豪劣紳的迫害之下,紛紛集聚在梁山水泊,與宋朝相對抗的故事。《水滸傳》堪稱是中國白話文學的一座里程碑。作者以很高的文化修養,駕馭流利純熟的白話,來刻畫人物的性格,描述各種場景,顯得極其生動活潑。特別是寫人物對話時,更是聞其聲如見其人。對一、二十個性格鮮明的英雄人物的成功塑造,是這部小說具有光輝藝術生命的重要因素。有了《水滸傳》,白話文體在小說創作方面的優勢得到了完全的確立,這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的意義極為深遠。《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這兩部長篇小說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古代小說發展到了新的高峰。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明代中期的小說創作以吳承恩的《西遊記》為代表。這部小說是一部充滿幻想、情節離奇的小說,它描寫了孫悟空、豬八戒、唐僧等人西天取經的過程。《西遊記》中最迷人的人物當屬孫悟空,這個神通廣大的猴子上天入地,獨來獨往,率性而為,代表了人類精神中最自由和頑皮的部分,也成為了無數人理想的象徵和寄託。在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以其藝術上的精緻完美達到了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紅樓夢》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三人的感情和婚姻糾葛為中心線索,在賈府這一世代富貴之家從繁盛到衰敗的過程中,寫出以賈寶玉和一群紅樓女子為中心的許多人物的悲劇命運,反映了具有一定覺醒意識的青年男女在封建體制和封建家族遏制下的歷史宿命。《紅樓夢》是一部天才的、又是精心構撰的巨作,在藝術上,它達到了中國小說前所未有的成就。

7. 四大文學樣式

四大文學樣式分別為:詩歌、戲劇、小說、散文。

文學的四分法

在「四分法」中,詩歌一類包括著「三分法」抒情類中的抒情詩和敘事類中的敘事詩,其所以把這兩者合在一類稱為「詩歌」,乃是因為兩者在塑造形象、組織結構和語言運用上都有著很多共同點。

小說一類,在「三分法」中是屬於敘事類中的一部分。由於它是以人物形象的塑造為中心,在性格刻劃、情節敘述、環境描寫、結構安排和語言運用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特點,與詩歌、散文比較起來有明顯的區別,加以這種體裁在現代最為流行,因此,在「四分法」中就把它獨立出來作為一個大類。

散文一類,是指小說、詩歌、戲劇文學之外的一切文學體裁。它的范圍很廣,屬於抒情類的抒情散文可以歸人這一類,屬於敘事類中的游記、雜記、報告文學、傳記等也可以歸入這一類,甚至還包括夾敘夾議的雜文、小品等。

把散文作為獨立的一個大類,是因為這類體裁的作品題材廣闊,風格多樣,它既不同於詩歌、小說和戲劇文學等類的作品,又確具文學的基本特徵。同時,這也可以糾正某些對於文學的狹隘理解,防止把一些富有文學價值、具有文學特點的作品排斥於文學之外。至於戲劇文學一類,同「三分法」中的戲劇類完全一樣。

大體分類:

各種文學體裁在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地形成了各自的特點,這些特點具體地表現為形象塑造、情節構想和語言運用等方面。各種文學體裁由於在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和效能,因而使得它們彼此相互區別開來。

歷來的作家、文學評論家,為了研究、掌握各種文學體裁的規律、特點,以推動文學創作和文學評論的發展,不斷地對各種文學作品進行歸納分類,於是出現了一些文體分類的理論、著作。

歷來對文學體裁的分類,有各種不同的標准,因而也有各種不同的分類法。我國最早的分類法是兩分法,即把文學體裁按有韻無韻分為韻文與散文兩大類。

但是,「五四運動」以來國內最常見的分類法則是兩種:一種是「三分法」,一種是「四分法」。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又誕生了另外一種新的文學體裁劇小說,從而產生了「五分法」。

(7)中國古代小說的四種形態擴展閱讀:

形成

文學體裁的形成,除了歸根到底為社會生活所決定之外,還與文學傳統的繼承、革新和歷代創作經驗的積累以及創造能力的發展有密切的關系。世界各民族文學中最早出現的體裁是詩歌,以後小說、戲劇文學才逐漸發展起來。

這一方面固然是由社會生活內容的日趨豐富和發展所決定,另一方面也同作家繼承前代的文學傳統、積累創作經驗和發揮創造性分不開。一個時代、一個作家,如果不能以前人的文學遺產作為基礎,長期地積累創作經驗,井適應時代的要求,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那麼,新的文學體裁就不可能產生。

歷史上的中篇、長篇小說、多幕劇以至電影文學等篇幅較大的文學體裁,都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逐步產生的。例如,我國最早產生和發達的文學體裁是詩歌和散文,而小說和戲曲文學則出現較晚。

在詩歌的發展過程中,搜集在最早的詩集《詩經》里的,大都是比較簡單的四言體的詩歌,隨後五言體、七言體的詩歌才陸續產生,到了隋、唐前後則逐漸出現了對偶整齊、音韻和諧的絕句和律詩。這些發展和演變,無疑是反映著社會生活的發展和與此相適應的藝術表現技巧的發展。

古代文學體裁

1、賦

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它講求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其特點是「鋪采文,體物寫志」,側重於寫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現於諸子散文中,叫「短賦」;以屈原為代表的「騷體」是詩向賦的過渡,叫「騷賦」;漢代正式確立了賦的體例,稱為「辭賦」。

魏晉以後,日益向駢文方向發展,叫做「駢賦」;唐代又由駢體轉入律體叫「律賦」;宋代以散文形式寫賦,稱為「文賦」。著名的賦有:杜牧的《阿房宮賦》、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前赤壁賦》等。

2、駢文

起源於漢魏,形成於南北朝,盛行於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間定句,世稱「四六文」。駢文由於遷就句式,堆砌詞藻,往往影響內容表達,韓、柳提倡古文運動之後,駢文漸衰。著名的有南朝梁吳均寫的《與朱元思書》。

3、原

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這種文體是對某種理論、主張、政治制度或社會習俗,從根本上考察、探討,理論性較強。如韓愈的《原毀》、黃宗羲的《原君》。

4、辯

「辯」即辯是非,別真偽,這種文體的特點是批駁一個錯誤論點,或辨析某些事實。如韓愈的《諱辯》、柳宗元的《桐葉封弟辯》。

5、說

古代議論說明一類文章的總稱。它與「論」無大異,所以後來統稱說理辨析之文為論說文。《文章辨體序說》:「說者,釋也,解釋義理而以己意述之也。」我們學過的這種體裁的文章有《師說》、《馬說》、《少年中國說》、《捕蛇者說》、《黃生借書說》。

7、論

一種論文文體,按《韻術》:「論者,議也」。《昭明文選》所載:「論有兩體,一曰史論,乃忠臣於傳末作議論,以斷其人之善惡。如《史記》後的太史公曰……。二政論,則學士大夫議論古今時世人物或評經史之言,正其謬誤」。如《六國論》、《過秦論》等。

熱點內容
騰龍谷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1-12 00:56:50 瀏覽:727
可愛萌公主闖校園小說 發布:2025-01-12 00:42:32 瀏覽:407
exo韓娛同人純愛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1-12 00:41:04 瀏覽:583
二戰背景的現代言情小說 發布:2025-01-12 00:26:53 瀏覽:336
最熱銷的小說排行榜2015 發布:2025-01-12 00:25:02 瀏覽:288
四對四校園小說 發布:2025-01-12 00:02:25 瀏覽:541
黑鍋在線聽書 發布:2025-01-12 00:02:09 瀏覽:597
完結言情古代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1-11 23:53:32 瀏覽:940
蘇淺沫小說免費閱讀古文 發布:2025-01-11 23:50:08 瀏覽:756
那種聽書軟體好 發布:2025-01-11 23:40:21 瀏覽: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