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小說課的體會
A. 貴州中考作文
2015年貴陽中考優秀作文《為____讓出一條道》4則
【作文原題】 「讓」是一種美德,「讓」是一種修養,「讓」是一種「智慧」。有時候,「讓」是退讓、忍讓;有時候,「讓」是謙讓、禮讓。「孔融讓梨」,讓出了親情友愛;「負荊請罪」,讓出了寬容大度;「斑羚飛渡」,讓出了生存機會。其實,「讓」是一種策略——以退為進、避其鋒芒,更是一種勇氣——迎難而上、當仁不讓。
在現實生活中,面對自己,敞開心扉,讓出一條陽光之道;為了他人,理解扶持,讓出一條成長之道;立身社會,和諧相處,讓出一條友善之道。讓我們都做個有心人,為盲人讓出一條關懷之道,為救護車讓出一條生命通道,為百姓讓出一條綠色通道……
請以「為_____讓出一條道」為題,寫一篇600-650字的作文。
寫作要求:①先將題目補充完整。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文中不能出現與考生相關的區域名、學校名和人名等信息。
【優秀作文】
【範文一】:為環衛工人讓出一條道
我注意到,環衛工人大多都是年紀在五十多歲以上的大爺大媽們,他們穿著臟了袖子或衣襟的工作服,在每天清晨,在還沒有起床的白領們上班之前打掃好一條條馬路,等到他們匆忙洗漱完畢,西裝革履的快步走過一條條干凈的街道,換位工人早已隱去了忙碌疲憊的身影,留下的是干凈沒一片垃圾紙屑的小道。大概不會有人能想起這是環衛工人的功勞的,這也算是每天司空見慣的事,似乎沒必要掛記在心上。每個人急匆匆的都專心顧著自己的生活,別說為環衛工人讓條路,能在心裡想一想他們也都是一種奢侈了。
環衛工人日復一復的做著他們的工作,他們也日復一日的被人們忽略。好多人會在擁擠的人群中匆匆經過他們看也不看一眼,往往是環衛工人們在看到行色匆匆的路人時默默走到一邊為行人讓出一條路。並不是在追究到底是誰該給誰讓路的這一問題,而是這個問題顯現出的人們是否對環衛工人尊重。因為同樣是勞動者,同樣是用自己的勞動換取生存的條件,他們尊重我們,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尊重他們呢?為環衛工人讓出一條道,是為了表明,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工作不同,但我們的身份是一樣的,同樣的要被彼此尊重,同樣的要為對方讓路。因為一切是平等的額,或者說,他們是比我們更值得尊敬的。
為環衛工人讓出一條道,告訴自己要珍惜尊重他們的辛勤勞動,告訴他們在我們心裡無愧於別人和自己用自己的雙手積累財富的人同樣都值得尊重愛戴。但願越來越多的真正認識並體會到這一點,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用慈悲的情懷,去擁抱這個世界,擁抱組成這個世界的沒一分子。
【範文二】:為文明讓出一條道
人們習慣於把交通事故稱為車禍,據統計,去年全國共有4423名中小學生死於交通事故,許多幸福的家庭變得支離破碎、無限悲傷,「車禍猛於虎啊1難道真的是車闖得禍嗎?車只是一台機器,是由人來駕駛的,其實,因車輛質量問題引發的交通事故占極小部分,大部分是由人的問題而引發的。一個個血的教訓,一個個慘不忍睹、觸目驚心的場面,仍不能使一些人醒悟,亂穿馬路、酒後駕駛、超速行駛等違反交通規則的行為,依然比比皆是。
想到這里,我不由得打了一個寒戰,那鮮血淋淋的圖片,告訴我們一個個美麗的生命是如何轉瞬即逝的。
有這樣一個報道:一位父親騎摩托車送孩子上學,倆人都不按規定戴頭盔,為了趕時間,父親把車開得飛快,連紅燈都闖,結果因躲閃不及迎面的大貨車,撞到了一起,傾刻間兩個鮮活的生命就消失了。母親聽到噩耗,接受不了事實,得了精神分裂症,一個幸福的家庭就這樣破碎了。我不忍心看了,卻忍不住不看,總覺得有淚水滴下來,是雨水嗎?不是的,這是那些因車禍而失去親友的人們的淚水。還有這樣一條新聞,一輛中巴車在凌晨2點因超速發生了交通事故,那些車禍中死去的人為了早點回家趕時間,卻永遠不能和家人團聚。現在只有他們的親人在旁失聲痛哭,本來希望一家人能早日團聚,可是這一切都變成了泡影,陪伴他們的只有這冰冷的屍體。
假如,那父子倆能戴上頭盔、限速行駛;假如,中巴車不超速行駛……如果可以假如的話,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悲劇發生了。
人人遵守交通法規,道路就會安全暢通;只要人人遵守交通法規,我們的生命就有保障。
人讓車,讓出的是一片文明;車讓人,讓出的是一份安全;車讓車,讓出的是一份和諧、一份秩序。讓我們從現在做起,自覺遵守交通法規,讓明天的世界成為充滿陽光的平安家園吧!
【範文三】:為誠信讓出一條道
誠實是金,黃金有價,誠信無價,誠信比黃金更貴重,誠信作為高尚的品格,可以為人們帶來財富,但誠信本身並不是黃金。
中國古代一位思想家曾告訴我們:做人要「慎獨」。意思是說,君子即使在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也會嚴格地自我反省,做到心中坦坦盪盪,行動光明正大。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而嚴正的朋友」王充說過:「精誠所加,金石為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說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生活中,一件不吃偷來的石榴的事讓我想起一次夏天的中午,我正巧去過別人家的果園前,突然有人大喊起來:「枇杷、枇杷,黃澄澄的枇杷!」我轉過頭一看,一大幫孩子,正圍在枇杷樹前。你一言,我一語,似乎在議論什麼。我走近一聽,原來是在議論怎麼把枇杷摘下。一個稍大的同學就先動手,我叫了一聲:「別摘,不能偷別人家的東西。」他還不聽,我叫他下來,耐心地對他說:「你怎麼能摘別人家的水果呢?人家的果子少了,心裡肯定很難過,如果是你呢,你會怎麼想?你知不知道『誠實』,誠實就是實事求是,不說謊,不虛假,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做一個誠實的人,就要說老實話,為人老實,誠實是做人的基本品質,只有為人誠實,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尊重。你懂嗎?」當時,他紅著臉趕緊逃了。
有一次,我考試考了97分,卷子一發下來發現有一道題目錯了,老師批對了。我本來不想對老師說。但一晚上我的心裡忐忑不安,第二天,我鼓起勇氣去向老師說:「老師,你把我的題目批對了,這本來是錯的。應該減一分。」羅老師語重心長的說:「你們學習也很刻苦,學的這么苦,考試應該使你高興高興。有些人考50幾分就沒辦法了,你說是嗎?」我點點頭,讓老師幫我改了,就跑回教室了。
其實世界上有許多誠實,有用誠實校正成長的腳步,用誠信守護良知的天空……「誠信」這只是兩個簡簡單單的字,但近年來,不少人把它遺忘了,甚至丟棄了。結果是,許多人的心靈被污染了。行為中的欺騙隱瞞多了,社會上的假冒偽劣泛濫了。為此我們倡導並和千千萬萬善良正直的人們一起,呼喚誠信,尋找誠信,在我們身邊共同種植培育起誠信的森林,讓我們為誠信讓出一條道,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看完作品,記得打分哦: 很差差還行好很好很好收藏到作文集
【範文四】:為韓寒讓出一條道
韓寒,上海松江二中的一名高一學生,兩次參加「新概念」作文大賽,一次一等獎,一次二等獎。其作文思想深刻,文筆老到,對人生和社會的穿透力極強,深受評委好評。
然而非常可惜,他卻恰恰是個「偏才」。其學習成績除語文外,其他都特差,就在他參加「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獎後沒幾天,就因為五科成績「掛紅燈」而被迫留級一年。
「韓寒現象」引起了極為廣泛的關注和思考。大學教授、中學老師、家長、學生們眼光全聚集到韓寒身上,有人支持他,為他叫好,最常見的卻是對這樣旁逸斜出的學生「感到很惋惜」、「不要去學他」。
難道人生這份答卷的答案非得是唯一不變的嗎?難道高考這份答卷的答案就不可以是豐富多彩的?難道教育制度就只是為了造就全面平庸而不肯適應某些真正的人才?
就說數學吧。掌握一點基本的數學常識當然是必需的,但是,一個高中生,一個將來學一輩子甚至子孫後代都用不著的三角函數、解析幾何,不學好恁是不能上大學?有人說,學數學是訓練邏輯思維的好方法,韓寒對此反駁道:「要訓練邏輯思維,我看偵探小說更勝一籌,為什麼學校不開設偵探小說課?」
任何時代都是沒有全才的。你們數理化成績頂呱呱,不見得你們作文就不是稀里糊塗瞎寫一氣;你的筆桿子掘得山響,並不表明你一定知道「computer」是個啥玩意。蘇格拉底、歌德、叔本華這些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有誰是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無所不知的全才?錢鍾書年輕時數學得「0」分,卻終於成了學貫中西的集大成者。吳晗報考北大時由於數學不及格而不被錄取,後轉報清華,開創清華文社,此事至今令北大人耿耿於懷。高考既然是選拔人才,總得選那些各方面最優秀的學生吧,然而事實卻是拒絕了那些在某些方面具有特長不能全面發展的學生,錄進去一批各方面並不算優秀但卻能憑總分躋身大學殿堂的「人才」,終於造就了一幫「全面平庸」。社會需要的是各行各業的專業人才,而不是要求某人既會寫文章,又會觀天象、搞勘探,還要會精通Internet,做一名網路管理師吧?!
韓寒寫了一部20萬字的長篇小說《三重門》,其自稱「此書文字游戲,五十年之內無人能及」,並不為過,他打算憑出書賺的稿費繞全國各地游歷一圈,也能更深刻地認識社會,體味人生。
我並不是要否定我們目前的這套教育體制和高考制度,因為絕大多數的人都還得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步一步成才。而人生的答卷肯定不應只有唯一的答案,韓寒交上了一份與眾不同的答案。面對這樣才華橫溢的學生,我想,我們的教育制度,總該為他們讓出一條道路來吧。
祝韓寒一路走好,祝人生的答卷能出現更多豐富精彩的答案,更期待著那些精彩的答案能為社會所接受和承認。
這不僅是為韓寒,也是為中國的未來。
B. 感恩的心
感恩
感恩,在我們的腦海中是一個飽含淚水的形容詞,然而在一段漫長的時間里,我卻與他保持著距離,不是輕易觸碰這種感情元素。我害怕,因為在感恩的同時,已經註定背負上一種莫名的責任。
一個青年丟掉了工作,身在異鄉的他四處寄求職信,但都石沉大海。一天,他收到了一封回信,回信人斥責他沒有弄清楚該公司所經營的項目就胡亂投遞求職信,並指出求職信中語句不通順,藉此把青年好好地嘲笑了一番。青年雖然有些沮喪,但他覺得這是別人給他回的第一封信,證實了他的存在,而且回信人在信中的確指出了他的不足。為此,他還是心懷感恩地回了一封信,裡面對自己的冒失表示了歉意,並對對方的回復和指導表示了感謝。幾個星期後,青年得到了一份合適的工作,錄用他的正是當初回信拒絕他的公司。
這是我身邊發生的一個真實故事,我一直以該青年為榜樣,正是他那顆感恩的心,打動了用人單位。
常懷一顆感恩的心,這個世界在我們眼中就會變得愈加美好。
同樣的一枝玫瑰,有人說:「花下有刺,真討厭!」有人說:「刺上有花,真好!」看到刺的人,挑著毛病、盯著不足,他們註定是不快樂的。而那看到花的人,則有著感恩的心,盡管刺扎手,但那些刺上卻有著芬芳的花朵,於是他能感受到幸福。所以,擁有感恩心的人是幸福的。
我們常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發現美,不光需要一雙敏銳的眼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充滿愛的心。我想說,感謝愛你的人吧,正是他們的關心、鼓勵和支持才讓你感到了生活的溫暖和充實;感謝討厭甚至恨你的人吧,是他們讓你的生活曲折多彩,讓你面對挫折時變得更堅強。這種愛就是一種感恩,愛世間萬物,感激世間萬物,用一顆感恩的心去「打量」萬物,那上面定有細微之處讓你心懷感恩。
感恩--幸福的真諦!
C. 為什麼讓出一條道,作文800字
誠實是金,黃金有價,誠信無價,誠信比黃金更貴重,誠信作
為高尚的品格,可以為人們帶來財富,但誠信本身並不是黃金。
中國古代一位思想家曾告訴我們:做人要「慎獨」。意思是說
,君子即使在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也會嚴格地自我反省,做到
心中坦坦盪盪,行動光明正大。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世間
最美好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而嚴正的朋友」
王充說過:「精誠所加,金石為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說過: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生活中,一件不吃偷來的石榴的事讓我想起一次夏天的中午,
我正巧去過別人家的果園前,突然有人大喊起來:「枇杷、枇杷,
黃澄澄的枇杷!」我轉過頭一看,一大幫孩子,正圍在枇杷樹前。
你一言,我一語,似乎在議論什麼。我走近一聽,原來是在議論怎
么把枇杷摘下。一個稍大的同學就先動手,我叫了一聲:「別摘,
不能偷別人家的東西。」他還不聽,我叫他下來,耐心地對他說:
「你怎麼能摘別人家的水果呢?人家的果子少了,心裡肯定很難過
,如果是你呢,你會怎麼想?你知不知道『誠實』,誠實就是實事
求是,不說謊,不虛假,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做一個誠實的人,
就要說老實話,為人老實,誠實是做人的基本品質,只有為人誠實
,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尊重。你懂嗎?」當時,他紅著臉趕緊逃
了。
有一次,我考試考了97分,卷子一發下來發現有一道題目錯
了,老師批對了。我本來不想對老師說。但一晚上我的心裡忐忑不
安,第二天,我鼓起勇氣去向老師說:「老師,你把我的題目批對
了,這本來是錯的。應該減一分。」羅老師語重心長的說:「你們
學習也很刻苦,學的這么苦,考試應該使你高興高興。有些人考5
0幾分就沒辦法了,你說是嗎?」我點點頭,讓老師幫我改了,就
跑回教室了。
D. 海明威的什麼理論與小小說創作的「技白當黑法」具有類似的創作理念。
冰山理論。
有兩個層面的含義:
1、一是簡約的藝術。即刪掉小說中一切可有可無的東西,以少勝多,象中國水墨畫技巧,計白當黑,不要鋪陳,不要八分之八,而只要八分之一。
2、其二,小說家馬原認為「冰山理論」的更內在的質素可以概括為『』經驗省略『』。
海明威描寫人物的心理非常有特點,他很少切入人物的內心,而是描寫人物的外部動態,——由人物的動態出發,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小說人物的心理。畢飛宇解讀海明威的『』冰山理論『』不是按部就班,而是看他如何從技術上如何把『』冰山按到水下『』。
E. 如何培養大學生的文學素養與審美能力
一、對學科性質認識的偏離
談及大學學習,一位同學說「大學的學習不同於高中,但是還是要考試,所以對於怎麼對付考試卻是想了不少。復習,只是看書、記筆記。所以平時上課都認認真真做筆記,只是課後不做練習。另外,大學考試比較容易,一般平時不用太用功也能過,特別是老師會有一些提示,所以不必太擔心了。這認識或許有些片面,可是每門考試,包括文學史在內,都是如此,至少我們專業是這樣的。」學生對現當代文學教材的錯誤認識,形成錯誤學習觀念——文學和其他文科的課程一樣,依然是偏重於識記能力的。
難道學生的文學素養、審美能力能用標准答案來培養嗎?由於對學科性質認識的片面性,又導致學生進一步對學習現當代文學的意義和作用產生迷茫和困惑。即為什麼學習現當代文學,學習了文學課有什麼用途?有同學完全不理解課程性質,認為學校開設了就只好被動地選擇該課程;有的認為文學課程肯定能閱讀到很多小說;還有的認為是增加學識;甚至還有的同學乾脆認為學了就可以換取四個學分。很多學生在問及此類問題時都很茫然。回答雖然五花八門,卻也真實地反映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目的性。
至於學習現當代文學課有什麼作用這個問題,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學生認為文學課其實是沒有實際作用的。作為教師,在文學課講授中非常重視文學的審美作用和鑒賞能力,但學生的認知是籠統的、模糊的。誠然,在社會的現實功利化的外部大環境影響下,學生很難有穩定的心境來討論關於文學的問題,也很難引發學生學習文學課的熱情。生存的壓力、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使得他們不得不減少對專業課的投入時間。現實生活中存在「文學的用處不大」的誤解,潛在影響了學生學習文學課的熱情。因此為了將來就業的需要,他們寧願花更多的時間考各種實用證書,比如:教師資格證、文秘、導游資格證、駕駛證等等,並在校內爭相選修在職業競爭中有實用性的各種相關課程。
因此,在現當代文學教學中,如果學生對課程性質不了解,就易於將文學課等同於大文科類其他課程,如政治、歷史、文化課程等,使學生失去學習文學的熱情,進而用功利化、實用化的標准來衡量文學課。
二、課程內容設置的不足
筆者任教的班上,不少學生有這樣的感觸:「以前認為文學(史)是一門很有趣的課程,因為可以接觸到很多文學作品,了解許多作家的成長歷程,這是一門多麼浪漫的課。所以,理想中的文學課應該是能夠激發熱愛文學的人的慾望,讓不熱愛文學的人有一種悠閑快樂的感受。」可是「翻開文學史教程,首先是密密麻麻的文字,令人眼花繚亂的作品,這對於那些不那麼喜愛文學的同學來說,簡直是一種折磨;即使是有閱讀經驗和愛好文學的同學,看到如此煩瑣細密的文字,也難免會大失所望,甚至厭煩的」。因此,課本是否有吸引力,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
高校漢語言文學系的課程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意義。這些信息都和課程名稱一並掛在網路上,能給學生選課時以重要的參考。但是教師在網上公開的課程介紹與學生的理解其實總是有出入的。他們說,對於為什麼學習文學史,學習文學史的用途等問題從沒有做過認真的思考,有些茫然,選課也是被動的。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面,筆者認為是源於學生對作品的不熟悉,及零碎的印象。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常常將「現當代文學史」和「現當代文學作品選讀」放在一起交織講解,沒有界限,混為一體。
這兩門課程在授課中同步進行固然有益:一是文學史與文學作品解讀有利於學生的文學素養的提高;二是便於教學;三是教師師資人力和財力投入能最小化。但是筆者認為,把「文學史」與「作品選讀」融合在教學中混合講授,從教學效果看前景是不容樂觀的。
教師在講授文學史的內容時,如果學生普遍對文學作品的不夠熟悉,文學史的課堂氣氛必然沉悶,學生學習文學史課程的積極性也會不高。這或許和整個社會的整體文學熱情度下降的局面是一致的。這或許是必然現象背後的真相。
為了把文學課程(文學史和作品)按照教學計劃完成,教師沒有更多的課時去區別對待「史」和「作品」的側重點。要麼眉毛鬍子一把抓,面面俱到,造成學生對文學史和文學作品都沒有太深的印象;要麼具體解讀文學作品,又影響到了文學史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的掌握,對文學史只有斷片式的線索。不管怎樣,這種融合文學史、文學作品於一體的課程設置,在一定程度上又誘導和加速了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其原因在於「現當代文學」的課程設置太籠統了。為了把現當代文學一百多年的文學史梳理清楚,必然會偏重於文學史的講述。但在實際授課中,如果沒有文學作品的適當介入,「文學史」事實上是不豐富、不完整的。雖然我們都很清楚,文學史的理解無可避免需要記憶和背誦關於「史」的知識。但是學生會誤以文學史的眼光和方法對應思考文學作品中的鑒賞問題,將鑒賞能力、審美能力、感受能力都按照需要識記的知識來對待,這才是文學課程教學的一大誤區。
因此,我們認為,一方面要強調區分「文學史」與「文學作品」的性質不同,授課方法不同,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現當代文學的所有課程是一個整體。文學史是其中的一部分,文學史不能代替文學作品;沒有優秀的文學作品,文學史將失去存在的基礎。只要「史」與「作品」並重,學生就不會以背書的方式學習文學課了。
據筆者的了解,很多高校的作品選讀課程被極大壓縮,也有極少數高校是不開設作品選讀的,而是以在全校開設文學作品選讀的通識選修課程來彌補。作為全校通識選修課程,其授課對象和要求是不能達到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同等水平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師在課堂不強調作品分析,學生當然也懶於閱讀,這樣出現「對牛彈琴」的現象也就不足為怪了。有學生這樣說「我的總體感覺就是老師在講故事,一個人講故事,講作家的故事,講文學作品人物的故事。當然,不僅於此,老師也講了不少文學史的知識,但是能夠吸引我們的並且記住的還是『故事』」。從這番話中,我們不難看出學生的興趣點之所在,同時,話中透露出學生也只是願意「聽」故事,而不是主動「讀」故事。學生不讀的後果就是老師只好唱獨角戲了。試想在學習文學史之前,專門開設作品選讀,那麼學生一定不會是教學過程中的旁觀者。 因此,現當代文學的課堂教學,解讀文學作品,對作家的關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程設置上,將文學史與文學作品並置於同等地位,首先帶領學生從作品閱讀入手,培養感悟作品的能力,隨之在審美層面上領悟現當代文學的存在價值,充分感受現代漢語文學作品的魅力所在。這一課程的重視必將對我們的現當代文學的教學起到積極的作用。
三、提升現當代文學課教學質量面臨的挑戰
(一)社會原因
市場經濟的深化和全面發展的結果,導引主流意識形態、思想文化、價值觀念等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整個社會的功利化色彩越來越濃厚,消費性以及浮躁心理,在意識形態寬松的氛圍下,人們對政治熱情的減弱,知識分子的文化精英地位也隨之發生變化,各種紛繁復雜的價值觀的相互碰撞,而文學、文化等與此同時被邊緣化了。整個社會的價值評判標准對每個個體都產生了極大的沖擊力,深居象牙塔里的師生們的心理和價值觀不可避免地深受影響,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異。
教師在目前的體制內認同下,為了生存並尋求個人的最佳發展,不得不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到論文的寫作和發表上,在國家級、省部級、校級等各類級別的課題申報上,否則會影響到職稱的評定,職稱上不去,與之相關的各種待遇也會受到影響。在現實的激烈競爭環境下,教師恐怕不能保證投入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在課堂教學環節之中。課前准備的時間也不足,更遑論消化吸收前沿的學術成果。那麼教師在授課時能形成自己獨特見解的可能性必然大大減少,教師只好照本宣科了。教師的課堂上主體引導作用的積極性和熱情不足,作為受眾體——學生,一定不會滿意如此教學,他們的學習熱情會受到抑制。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陳舊,教學語言枯燥乏味的話,學生必然對整個文學課程失去興趣,敬而遠之,而學生在面對日益趨利唯實的價值觀的大氛圍下,雖然文學有引導人生積極向真善美的意義,但是文學的精神力量在面對現實的無力時,學生難免會對文學的價值和意義指向產生困惑以及對現實的沮喪感。
(二)學生的原因
在教和學互相促進的環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很大影響。現當代文學教學需要閱讀大量的文學作品,實際上學生閱讀作品的積極性普遍不高,甚至對教師開出的必讀篇目也不讀。學生對現代漢語的感受能力就越來越弱,而且也沒有自覺性去培養對作品的感受力。另一方面,學生普遍認為文學課程的內容,包括「文學作品和文學創作離我們的現實生活太遠,誰有閑情去看它?」
現當代文學課程作為漢語言文學的專業必修課,必須要以廣泛充足的閱讀作品作為學好此課的前提條件之一。筆者曾做過小范圍的閱讀作品調查:請你列出你曾讀過的50部現代文學作品(學生已經學完了現代文學階段的課程內容)。情況不容樂觀。少數學生能說出20~30部,有的只能說出幾部,更有甚者,張冠李戴,將外國的、古代的、網路小說等都歸為現代文學作品類。能說出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從文的代表作,外加錢鍾書和張愛玲的作品就已經很費力了。因此,學生閱讀作品少,積極性不高,反之會影響到教師授課的積極性,師生彼此的不利因素積累越多,那麼所謂的互動教學,乃至提高教學質量難免流於空泛的口號。一位學生的反省話語同時值得我們思考。他說:「我覺得這其實是學校和我們共同的責任,一方面課時的限制讓老師很矛盾,無法有充足的時間補充課外的知識;另一方面,我們學生又形成一種惰性,不主動閱讀,知識面狹窄,導致我們跟不上老師的思路。」
(三)學習現狀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最終受益者,我們有必要重新認識和了解當下學生的知識結構、興趣和特點,重新審視師生的關系。大學課堂上雖然大多以教師教課為主,但是文學課程要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如果仍然採用「一言堂」的方法,沒有師生對優美文學作品的鑒賞,沒有師生表達個體獨特感受的聲音,那麼學生就不會形成對文學、文字的感悟、鑒賞、提升的能力。其次,教師愛唱獨角戲,教學沒有吸引力,方法陳舊,沒有學生參與,學生就容易患上「課堂疲憊症」。疲憊症表現為上課打瞌睡、看課外書、聊天、玩手機。因此,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方法的創新,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尤其要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多媒體教學,師生互動,抓住學生的興趣點組織討論,啟發學生思考和創新思維去組織課堂教學,是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性因素。
具體到現當代文學教學上,教師應該積極探索教學新理念,注重前沿的學術問題,並介紹最新的科研動態,採用多樣化的授課方法,結合教學需要播放作品改編的電影,如《阿Q正傳》《家》《雷雨》《駱駝祥子》《邊城》《茶館》《林家鋪子》《紅旗譜》《百合花》《紅高粱》等,帶著問題去觀看並展開課堂討論,把理論教學和感性的審美教學結合起來,增強文學課程的生動性,調動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
還需要指出的是,學生在學習體會中談到,教學方法確實很重要,但由於教學時間少,教學內容多,教師只能將文學社團、流派、論爭等大致勾勒線索,造成學生對現當文學課程的整體把握不清晰,對課程認識的膚淺,很多作品聞所未聞,也不願意去讀,只等老師講故事梗概。學生對作品很陌生,就更談不上理解作品,老師只好越俎代庖。課堂討論的呼聲很高,一旦要討論了,學生要麼是准備不足,要麼是因相關知識的欠缺而冷場。學生喜歡看電影,但是對20世紀80年代以前的影視作品興趣不大,他們喜歡看錶現年輕人的生活、情感題材的影視作品,如果是搞笑的片子就更受歡迎。學生對課件依賴嚴重,也習慣要求老師畫重點來應付考試,考試結束就意味著該課程的學習畫上了休止符。
其實,現當代文學課程的目標的實現不能僅依靠教師提高教學水平,今後的挑戰和難度還會長期存在。認清學科性質,學科設置科學化,在了解學生學習現狀和身心特點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敢於迎接挑戰,對現當代文學,甚至其他相關的文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思路。
F. 小說課怎麼教
高中生讀小說,不僅應關注它說了什麼故事,還應當關注它是怎麼說的。作為語文老師,不僅要讓學生讀懂小說的故事,把握小說的內蘊,還應努力讓學生從一個不高明的讀者、比較低級的讀者向成熟的讀者、高級的讀者發展。
一
當今小說教學的誤區舉隅
(一)語文味不足的小說教學
曾經看過一位老師教《祝福》,把祥林嫂的悲劇當做現代版的兇殺案。讓學生模擬辦案人員,找出真相。祥林嫂是什麼時候死的?死因是什麼?到底是誰殺死了她?有關證據是否確鑿?通過這些問題的探究,我們似乎可以從文中找出大量的細節,也讓學生進入了文本,運用了一定的語文能力,如信息篩選,但課堂的學習也僅此止步了,沒有涉及小說最核心的部分語言表達。而信息篩選能力更適合在實用類文本中訓練,對於小說這種文本而言,教學僅止於信息篩選能力的提升,未免可惜。因此,這樣的課堂如果說可以存在,也只適合於小說文本教學的前幾課時,再之後,還應進一步帶來學生探究,小說創作的秘密。如,小說中「我」這個人物在文中的作用等。
(二)模式化的小說教學
現在很多老師教授小說,總是模式化的四大板塊:人物、情節、環境、主題。不是說這樣的模式教學不能用,而是說每篇小說有每篇小說所不同的教學價值,並不是所有的小說都適用這種教學模式。一般小說,講究情節「集中」的原則,小說的故事性應該緊緊圍繞主題延伸,小說情節的緊湊與否直接決定了小說是否布局嚴謹有法。然而汪曾祺的小說偏偏不這樣,他的《鑒賞家》,不注重情節的奇巧和波折,結構鬆散,落筆自由,許多地方是侃侃而談,信手拈來;然而,他文中的人物葉三與季陶民卻都極具藝術魅力。像這樣沒有典型情節沖突,突出環境描寫的文章,如果還是模式化的教學就未免暴殄天物了。像汪曾祺這樣散文化的小說,不應該模式化教學,而應落實到汪氏特點上,即文中大量看似閑筆卻別有深意的文字的品味。如「文題是鑒賞家,卻大量寫葉三賣果」,這類看似不符合傳統小說規則的部分,恰恰是讀懂小說,品出這篇小說語文味的地方。
二
小說課該怎麼教
筆者以為,小說課除了帶學生深入文字讀懂小說的意蘊外,更重要的是要讀出小說的核心價值。每一篇小說,都有它的核心價值。
比如說孫犁的《荷花澱》,它的情節是詩化的,人物個性是不太鮮明的,那麼就要教小說的意境。在教這篇小說時,特別要強調對它意境美的體會。
G. 有沒有職場類的書籍推薦
大部分初入職場的人都會有一種恐懼感和緊張感,因為初入職場時你總是會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你會害怕做錯事情被領導責罰,你也會害怕這個陌生環境里得那些人。但是既然你已經選擇了步入社會並且走進職場,那麼你就必須克服所有的害怕和恐懼,迎接一切困難和挑戰,讓自己歷經磨練成為最後的勝利者。那麼怎麼樣才能夠戰勝自己並且戰勝困難?我們就來找方法找技巧,讓自己在戰斗前做好一切准備和部署。以下幾本內容深刻的書值得你去讀。
每個人的道路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你總會經歷一些坎坷。但只要你有足夠的准備,有足夠的底氣,其他困難的存在都會去虛設,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你前進。初入職場,讀好這幾本書並且提升自己品質素養和職業素養,你會擁有一個很好的職業生涯,奮斗吧,初入職場的你們!
H. 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就讀是怎麼一番的體驗
最大的感覺,就是自由!第二個感覺,雖然每個校區的面積和國內很多佔地豪邁的校園比起來不值一提,但是和所有小而精緻的日式庭院一樣,一年四季的美。愜意而舒服。關於教授和學生的看法,還是覺得不管學校的排名高低,「人」肯定哪裡都有好壞之分。自己兩年接觸下來的教授人都是非常nice的,為人低調但是簡歷拉出來嚇哭人的教授一堆,各種深藏不露,隨便舉個栗子,一個對我們特別溫柔還給我們做飯吃的阿婆類型的教授,上課溫柔語調平穩(但是內容還是很不錯的),請我們去她老家的時候,住的是類似文化保護建築的庭院,家裡祖輩從明治維新開始就是出國留學回來發展日本農業和工業那種,老太太年輕的時候去美國學習,能喝酒,能飆車,追看rockconcert沖進後台,經歷能寫一本青春小說能拍熱血日劇,但是整個人又低調又包容。這樣的教授比比皆是,因為我們是文科類再加上項目組涉獵范圍比較廣,教授們性格也是各式各樣,穿著拖鞋閉門研究日本面具的,一口醉人Britishecatedaccent的,東大本碩博土著拒絕說英語的,和我們一起喝酒喝到high太晚沒電車回家打的花了一兩萬日元回家的(一千多RMB,住在埼玉),還有興致勃勃和我們項目組斯坦福黑哥一起去看AKB演唱會的,瘋狂熱愛鄧小平的,熱愛紅星二鍋頭的,中文說得太溜以至於開學party上我當成了天朝同學的……日本大學教授為大,為能夠專注科研的教授提供了足夠的安全感(對比天朝社科類教授也有論文指標來說),但是水水的教授也有的,保護教授某種程度上也給了混日子的人空間~不過教授有和我們提到過震後國家削減公立大學教授收入,雖然東大受到的影響不大,但是也有部分優秀教授會流向私立大學。關於政治敏感的問題,我遇到的大多數教授會比較主動規避這樣的問題,比方說中國學生在的時候會主動探討一些日韓的歷史問題,不過也碰到又教授會主動聊「日本的反戰情緒來自於一種受過傷害之後的疼痛感」,學姐說遇到過主動挑釁的教授,但是相信應該是少數,可能法學院和政治學相關的會比較多的遇到這種類型的教授或者學生。不過也有聽過理工科的同胞們會抱怨教授比較push,壓榨和實驗室勾心鬥角比較多,覺得這種都不能一概而論,還是要看自己遇到的教授和同學夠不夠好了。至於同學,可愛的就啦。由於自己接觸的比較多的都是碩士,說說碩士同學吧。我們項目組成功避免了大半留學生天朝籍的現狀,所以感覺很有趣。主要需要澄清一點的就是關於日本人英語口音的誤解,大部分人都覺得日本人口語都非常差,但是自己接觸下來,優秀的人都非常優秀,即使口語比較吃虧一點的,詞彙量和閱讀也都非常厲害,就像天朝學英語的基數這么大,開口不尿的口語也是小部分,類比過去,優秀的日本學生英語真得超級贊Q-Q,我的女神不僅英語一口標准英腔,還法語順溜,還學拉丁語。選修過和本科生一起上的一門小說課,日本學生不太愛發言的情況也比較明顯,上課互動和碩士課程比起來少多了,但是需要准備presentation的時候,日本學生看著悶悶的拖拖拉拉走上去,但是准備的材料豐富到嚇死人,和一些歐美交流生嘰里呱啦說了一堆沒什麼內容行程了比較鮮明的對比……關於就業據說就算是東大生,就職季也要投滿四五十份簡歷才能拿到一個offer~不過男女差別和文理差別很大,和國內也差不多吧。一個搞性別研究的教授說,現在好多女生不樂意讀東大,覺得不好嫁⊙﹏⊙,他們還曾經弄過一個項目去高中鼓勵能上東大的女生勇敢的上東大,讀理科!剩下的………………我放圖吧~都是日常邊走邊忍不住拿出手機拍拍拍我東大怎麼這么美!呆多久還是覺得季節更迭非常美!高大上的圖書館,常年宅在這里,而且不到考試期還是蠻空的【這么好的地方都不好好利用!!】正面在修繕,放個側面全景。春天滿地落英/櫻,急死林黛玉鬱郁蔥蔥的夏天,芒種是在komaba校區,夏至是在文京本部右下兩張小圖是文京校區的三四郎池,內有錦鯉野鴨以及夏天肆虐的蚊子,不過是安靜的好去處,對面還有個小花架,非常日系小清新,經常中午在那邊吃便當的時候碰到過來旅遊的妹子們拍照……最愛的秋天!特點就是東大的銀杏,人稱銀杏校,到處都是金黃色,外加滿校園銀杏臭。經常會遇到來學校寫生的老爺爺老太太,支撐日本經濟起飛的那一代老人是非常有活力的,好多志願者團體的主力軍也是他們!非常有禮貌而且會很客氣的找你聊聊天,吃便當的時候坐在旁邊看他們畫畫還有老爺爺老奶奶給我投餵食物!飄雪的冬天著名的赤門,另外三張都是komaba校區美好的小涼亭,午飯,發呆,等人,聊天最愛!東大弓道部的孩子們雖然棒球隊創下了70+不勝的記錄,東大弓道部還是很不錯的。萌萌的手牽手兜球球雕像……至於東大食堂,物美價廉,我這種對吃沒什麼要求的人覺得足夠了,當然菜式還是單調了一些~學校健身館沒得說,就是自己沒有好好利用,強烈建議學弟學妹們去年卡啊!!!!!!總之自己的感受就是在東大的日子還是非常幸福的,最自由的在當一個學生。雖然學校手續有時候會非常機械化,日本整個是一個對留學生很友好的國家,獎學金外加學費減免很好申請,現在的匯率折算下來一學期學費也沒比國內貴多少。回想本科時期去開個英文成績單被冷麵姐姐折騰到不行,日本學校各種staff態度好到淚流。說得好想去再讀個博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