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都市小說 » 風箏飄帶是現代小說嗎

風箏飄帶是現代小說嗎

發布時間: 2024-07-08 11:51:49

① 中國當代文學現代派小說的定義和簡介

先給您格非先生的定義:
直接受西方現代主義思潮影響而產生的中國現代派小說,在新時期經歷了以下三個發展階段:

一、「偽現代派」時期(1979-1981)
早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受西方現代主義思潮(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論、意識流、象徵主義)的影響,中國文學曾出現過以「新感覺派小說」和「現代派詩歌」為代表的、在文學形式和寫作技巧方面進行探索的實驗作品。代表作家和詩人有劉吶歐、穆時英、施蟄存、戴望舒、李金發、卞之琳等等。這些作家的作品或者在小說的形式、節奏、手法上帶有現代主義的特徵,注重捕捉新奇的感覺,以表現作家眼耳感官里的城市風貌;或者受弗洛伊德性心理學的影響,更重於心理分析;或者用朦朧的意象和含蓄的語言來暗示、表現感覺和情調……不過,由於社會和歷史的原因,它們只是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一個流派而存在,並沒有產生更大的影響。80年代初中國文壇現代派文學創作潮流的興盛繁榮,也不是二、三十年代前後現代派文學思潮的簡單回歸,而是改革開放後西方現代主義思潮湧入催生的產物。
西方現代主義思潮對中國當代文學的影響,最早在詩歌界顯現出來。顧城、北島、舒婷等人的「朦朧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國文壇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文學潮流,對傳統文學的理念發起了前所未有的沖擊,朦朧詩所強調的「自我」,也使人們開始思考「人」這一命題,文學也由此開始向文學本身回歸。「朦朧詩」雖然不能算作現代主義文學,但是,它的懷疑精神、它的諸多創作手法、它的荒誕意識,卻是與西方現代主義的精神互相呼應的。
當理論界正在掀起介紹西方現代主義理論高潮的時候,小說家們也迫不及待地將這些剛剛被引入的理論運用到創作實踐中。一向被奉為文壇大哥的王蒙,重出江湖後在創作中有意識地突破傳統小說的寫法,大膽地吸收、借鑒西方現代主義小說的一些表現手法。從1978年初到1985年上半年,他先後發表了19部充滿探索精神的中短篇小說,其中《夜的眼》、《布禮》、《春之聲》、《風箏飄帶》、《海的夢》、《蝴蝶》等作品,很明顯是受到了西方現代主義思潮,尤其是「意識流」的影響,在形式上體現出與傳統文學很不一樣的特徵。與此同時,一批像王蒙一樣曾經活躍於50年代文壇的老作家們也紛紛加入了探索的陣營。茹志娟的《剪輯錯了的故事》用電影蒙太奇鏡頭組合的手法,擴大了作品的容量,使作品內容具有立體感,並通過夢幻,突破時空局限,給人以全新的感受;宗璞的《我是誰》、《蝸居》、《泥沼中的頭顱》等作品著力用荒誕的歷史、荒誕的現實、荒誕的環境,乃至荒誕的思想、感情的描摹等超現實主義的手法,開掘知識分子復雜的精神世界。另外,張潔的《愛,是不能忘記的》、諶容的《減去十年》的小說,也都有意無意地借鑒了現代主義小說的寫作技藝。
隨著創作實踐轟轟烈烈的展開,關於現代主義文學的理論探討與爭鳴,也一發不可收拾。其間涌現出來的代表性文章有:孫紹振的《新的美學原則的崛起》、高行健的《現代小說技巧初探》、徐遲的《現代化與現代派》、徐敬亞的《崛起的詩群》等。這些爭鳴探索文章和當時譯介論著一起,匯成一股強有力的理論體系,影響著中國新時期的現代主義文學創作。
80年代前期的探索性作品,雖然在形式上開始打破傳統的敘事方式和結構方式,以主觀的心理意識流程來安排敘事時空,但是,從總體上看,它們並沒有觸及到中國作家深層的審美觀念、創作觀念和創作模式。所謂「現代主義」只是運用了象徵、變形、意識流等現代主義藝術手法和技巧,其作品整體上仍是充滿社會責任感和批判精神的「社會寫實文學」,其目的是為了表達作家對各種社會問題的認知與意見,即對主觀意識的描寫是為反映客觀現實服務的,作品的主題是對社會現實問題的憂慮,而不是西方現代派所表現的對「個體生命」的憂慮,因此他們的創作事實上仍舊是傳統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的延續。正因為此,他們的創作被人們稱為 「東方意識流」或「心理現實主義」,也有人稱其為「偽現代派」。
但是,這一時期作家們的創作,卻為後來作家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培養了一批對現代主義具有親和力的讀者群和評論者群體。他們的作品是80年代中國文學在西方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下取得的最初的成果。

二、先鋒小說的繁榮期:(1985-1988)
隨著西方現代主義思潮越來越多地被翻譯和介紹進中國,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文學作品,如心理分析小說,意識流,魔幻現實主義、新小說,以及理論界的形式主義、敘述學、結構主義、存在主義等等在80年代中期成為人們所關注與爭論的熱點,西方現代文學觀念也開始深入人心。在西方現代主義思潮的刺激下,中國的先鋒小說創作在1985年後呈現出一種「井噴」的態勢。
最早引發「井噴」的是於1985年先後發表的兩部小說:劉索拉的《你別無選擇》和徐星的《無主題變奏》。《你別無選擇》用「音樂式」的結構和「黑色幽默」的語言方式,以看似荒誕的情節,展現某音樂學院僵死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們心靈的扼殺;《無主題變奏》則將心理片斷和生活片斷「無主題」地串聯起來,通過一個自動由大學中退學,並安心於做一個「無所事事」的飯店服務員的青年的自述,展現出年輕一代孤獨、迷惘的生存狀態。和王蒙、宗璞等「偽現代派」作品相比,這兩部作品已經超越了形式探索的層面,將現代主義精神融入到作品中,在思想意識、文學精神和表現手法上更加成熟,更具有現代主義的特點。正因為此,批評家們認為中國的現代主義文學在西方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下,正在步入繁榮期。而《你別無選擇》也被稱為「第一部成功的中國現代派文學作品」,是「一代人 『情緒歷史』的一個濃縮」。
繼劉索拉、徐星之後,馬原、洪峰、格非、殘雪、余華、孫甘露、莫言、蘇童、扎西達娃、北村等一批作家紛紛登上文壇,開始了先鋒文學之舞。中國的先鋒文學先天地帶有現代文學影響的痕跡。如莫言將馬爾克斯和福克納比喻為「兩座灼熱的高爐」,認為他們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作家;余華則對卡夫卡和川端康成推崇倍至,他的小說也充滿了新小說和羅布-格里耶的痕跡;殘雪的作品,飄盪著卡夫卡的影子;格非、孫甘露的作品,受到了博爾赫斯的深刻影響……當然,他們的探索並不是純粹的摹仿,也體現出了很強的個性和本土化的特徵,如馬原、格非等人不同於博爾赫斯對純粹的幻想世界的迷戀,帶上了一種傳統東方關注「現象」而不重視 「真」與「幻」的區別的亦真亦幻色彩;孫甘露的詩性探索也立足並著力於對現代漢語詩性功能的挖掘,等等。
在對「形式」的變革上,馬原無疑是敘事革命的代表人物,他創作的《拉薩河的女神》,第一次把敘述置於故事之上,把幾起沒有因果聯系的事件拼貼在一起。他在《岡底斯的誘惑》、《西海的無帆船》、《虛構》、《大師》、《塗滿古怪圖案的牆壁》等小說中,使用元敘事的手法打破了小說的「似真幻覺」之後,又進一步混淆了現實與虛構的界限,馬原的這引起敘述探索形成了著名的「馬原的敘事圈套」,並以獨特的方式消解了此前人們所熟悉的現實主義手法所造成的真實幻覺,成為以後的作家的模仿對象和小說實驗的起點。
殘雪的《山上的小屋》等小說中的世界,都是變形的,她的人物,都帶有某種「神經質」,互相間缺乏溝通、信任,並存在一種「自虐」和「他虐」的心理。她的小說以一種丑惡意象的堆積凸現外在世界對人的壓迫,把一種個人化的感覺上升到對人的生存狀態的寓言的層次。
格非的小說創作從一開始便致力於敘事迷宮的構建,他以人物內在意識的無序性構築出一團線圈式的迷宮——其中有纏繞、有沖撞、也有意識的彌散與短路。如他的短篇小說《褐色鳥群》,首次運用了「敘述空缺」的手法,敘述了一個似真似幻的故事。它打破了傳統文學對「真實性」的追求,透露出現代人對「存在」的實在本質的懷疑。

三、沉寂期(1989至今)
90年代初,由於先鋒作家們的作品過於強調形式而忽視內容,在讀者中逐漸失去市場,先鋒作家們因此紛紛降低了探索的力度,作品的敘述風格採取了一種更能為一般讀者接受的方式,有的甚至和商業文化結合,作品轉型到小說的其他領域。但中國先鋒小說的探索並未從此停止,在90年代,仍然有一批作家堅守「先鋒」孤寂的陣地,如韓東、朱文、海男、黑孩等等。他們依然用自己的創作繼續著中國文學的先鋒之舞。
中國先鋒小說的繁榮期雖然短暫,但是從文學史的角度看,它打破了傳統寫實模式和主流意識形態的壟斷地位,終結了一個被政治權威控制著的小說時代,中國的小說創作,從此呈現出多元化的態勢;另外,先鋒作家們所取得的探索成果,如時空錯位、零度情感敘述、敘事的圈套等等,也被90年代的作家們適當而嫻熟地運用著,中國的文學,因此也被注入了新的因素,呈現出更為豐富多彩的景象。

就我個人看來,給您三句話,希望對您有啟示
一,中國當代文學受外國文學影響深遠,尤其是1978年之後,但是這種影響卻是效仿,直接結果就是「來得快去得快」,譬如先鋒小說,馬爾克斯句式等等。
二,現代派在中國不可能有,這是西方古典哲學終結的表現,而我們是文革個人崇拜與非理性的結束,兩者雖然表象上看都是對於傳統的顛覆,但東方並不等於西方,尤其是在哲學上。
三,現代派小說是否真的構成現代派的特質,仍有待分析。

② 求現代小說作家的代表作品名單!

1、1949-1966年的十七年,小說創作以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為基本特徵,強調反映社會本質和變革的趨向。長篇小說是這個時期最受讀者歡迎的形式,如柳青的《創業史》、杜鵬程的《保衛延安》、梁斌的《紅旗譜》、楊沫的《青春之歌》、羅廣斌和楊益言的《紅岩》、曲波的《林海雪原》、歐陽山的《三家巷》、李英儒的《野火春風斗古城》、周立波的《山鄉巨變》、浩然的《艷陽天》、周而復的《上海的早晨》等。

2、1949-1966年的十七年,創作的優秀短篇小說有李準的《不能走那條路》、蕭也牧的《我們夫婦之間》、峻青的《黎明的河邊》、王願堅的《黨費》、茹志鵑的《百合花》、王蒙的《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等。

3、柳青的《創業史》是一部史詩性的作品,塑造了「新人」梁生寶等一批達到相當藝術水準的「典型人物」形象。

4、楊沫的《青春之歌》帶有「自敘傳」色彩,可以看作是一部知識分子的「革命成長史」。

5、姚雪垠的《李自成》既是歷史小說,又可稱為「革命歷史小說」。

6、文革結束後進入新時期,出現新的小說創作潮流,包括「傷痕小說」、「反思小說」、「改革小說」,還有「尋根小說」以及「新寫實小說」。

7、王蒙以50年代小說《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知名。80年代發表《風箏飄帶》、《春之聲》、《蝴蝶》等小說,多以共和國歷史的沉浮為題材,發掘人性的豐富性。他的有些作品追求意識流。

8、傷痕小說是文革後最早出現的揭露和控訴「四人幫」罪行、宣洩人民呼聲的小說類型,代表作有劉心武的《班主任》、盧新華的《傷痕》、葉辛的《蹉跎歲月》、從維熙的《大牆下的紅玉蘭》等。

9、反思小說是文革後繼「傷痕小說」之後出現的小說類型,作品具有更多的理性色彩和悲劇意味。如魯彥周的《天雲山傳奇》、高曉聲的《李大順造屋》、王蒙的《蝴蝶》、張賢亮的《靈與肉》等。

10、改革小說是出現在文革後的一種小說類型,主要是對80年代各個領域改革引起的社會震盪的直接反映,如蔣子龍的《喬廠長上任記》、柯雲路的《新星》、張潔的《沉重的翅膀》、李國文的《花園街五號》。

11、尋根小說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出現的小說類型,特點是力圖用現代意識探尋民族文化的得失,以及民族精神重建的可能性,主要作家作品有韓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鄭義的《老井》、王安憶的《小鮑庄》等。

12、新寫實小說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出現的小說類型,注重對日常生活「原生態」的還原復寫,以所謂客觀化的冷漠筆法來敘述現實的困厄與無奈。這類創作以池莉的《煩惱人生》、劉震雲的《一地雞毛》、方方的《風景》等為代表。

13、賈平凹自20世紀80年代起陸續發表有關陝西商州地區農民生活變遷的小說,如《雞窩窪人家》、《臘月·正月》等「商州系列」小說和長篇小說《浮躁》。1993年出版《廢都》,表現荒涼的「廢都」意識,引起極大爭議。

14、汪曾祺只寫短篇小說,代表作《受戒》、《大淖記事》等,繼承的是「京派作家」的風格。

15、王安憶有「尋根小說」《小鮑庄》。1986年以後,她發表了「三戀」(《小城之戀》、《荒山之戀》、《錦綉谷之戀》)小說。八九十年代之交,她的《叔叔的故事》、《烏托邦詩篇》、《傷心太平洋》匯入這一時期的「家族敘述」小說潮流。90年代中期以後,她的《長恨歌》等作品引領了「老上海懷舊潮」。

16、張承志的小說有一種散文化傾向,其作品《旗手為什麼歌唱母親》、《黑駿馬》、《北方的河》、《金牧場》等,都與蒙古族歷史、回族歷史和現實生活有關。

熱點內容
好看的系統yy小說 發布:2024-10-06 19:18:22 瀏覽:584
言情訪小說等著時光等著你 發布:2024-10-06 19:15:23 瀏覽:253
小說撒野免費 發布:2024-10-06 19:14:33 瀏覽:490
鐵血戰爭抗日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4-10-06 19:07:54 瀏覽:112
夏敏秦天全文小說 發布:2024-10-06 18:48:56 瀏覽:307
酷紅小說全文免費 發布:2024-10-06 18:29:52 瀏覽:703
校園小說推薦女主霸氣描寫 發布:2024-10-06 18:26:39 瀏覽:86
重生星際風水師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4-10-06 18:21:19 瀏覽:714
夫人愛你成癮小說閱讀網 發布:2024-10-06 18:16:05 瀏覽:693
台灣言情重生系列小說 發布:2024-10-06 18:07:22 瀏覽: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