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到1949的現代小說
㈠ 中國現當代文學分為幾個時期
中國現當代文學分為兩個時期:
1、現代文學時期
白話文的現代文學。1917年初發生的文學革命,為中國文學史樹立了一個鮮明的界碑,標志著以文言文表現形式的古典文學結束、現代文學的開始。「五四」後,各地愛國學生團體紛紛效仿《新青年》、《每周評論》,創辦白話報刊,僅1919年就出版400多種。
由陳衡哲1917年創作了白話短篇小說《一日》,以「莎菲」的筆名發表於《留美學生季報》,這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說,只不過影響較小。中國大多以魯迅《狂人日記》為第一篇白話文,《狂人日記》也是魯迅的第一篇白話短篇小說。
它發表在1918年5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雜志四卷五號上,後收入《吶喊》中,其內容與形式的現代化特徵成為中國現代小說的大開端,開辟了我國文學(小說)發展的一個新的時代。
而在五四運動之後中國短篇小說大抵是新的智識者登了場。白話文的出現改變了文學的創作形式,為今後中國文學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表現手法。
2、當代文學時期
「文革」前的文學。1949年7月,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召開,正式確立了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所規定的中國文藝新方向為全國文藝工作的方向。其中民間故事文學在發展,例如,1958年,田漢改編的最成功的話劇《關漢卿》,塑造了知識分子英雄形象。
但在這一時期,只有工農兵才能居於中心地位的「理想英雄」。從中國的文學批評的語言來觀察,充斥了戰爭心態的詞彙幾乎俯首可視,在戰爭文化心理的支配下,給當代文學創作與批評的主流帶來深刻的影響。
「文革」開始至1978年的文學。「文化大革命」使文學遭受空前的災難,它是以文學藝術作為其主要批判領域,各界的學者大多被作為左翼分子被關進「牛棚」接受批鬥,從事強制性勞動。對胡適等文人批判否定了「五四」一代知識分子的自由主義傳統。
隨著經濟的發展、信息的不斷傳播,20世紀90年代彷彿是一個碎片中的世界,作家在不同的立場上寫,逐漸擺脫了文革帶來了影響。作家們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中創作屬於自己的文體風格,寫出了許多優秀作品。
如朱蘇進強調人物本身個人慾望的長篇小說《醉太平》、瞿永明宣傳女性的《女人組詩》、民間宗教與理想的《殘月》、個人對時代的反省《叔叔的故事》等。
21世紀的到來,中國出現了許多不同的文學形式,如瓊瑤的愛情小說、韓寒的現實小說、網路小說等,現在正在被廣大的文學愛好者所接受。各種文學傳播形式也日益更新,如網站、報紙、電視台、廣播、雜志等媒介傳播形式。
(1)1917到1949的現代小說擴展閱讀:
而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走向世界」社會思潮,更引起本領域有識之士的學理自覺,他們紛紛從西方學術思潮中找尋學理依據,進行新的理論體系建構探索。
如傅璇琮對丹納《藝術哲學》「三要素」理論的採用、袁行霈用意象意境概念分析中國詩歌藝術的嘗試、羅宗強對文人心態中介作用和文學思想內涵的解析等,逐漸推動形成了古代文學與其他學科如歷史學、心理學、美學、文藝學、社會學等交叉融通的局面,其影響直至今日。
㈡ 鐜板綋浠f枃瀛︽椂闂村垝鍒嗘槸浠涔
鐜板綋浠f枃瀛︽椂闂村垝鍒嗘槸錛1917騫磋搗鑷1949騫淬
鐢遍檲琛″摬1917騫村壋浣滀簡鐧借瘽鐭綃囧皬璇銆婁竴鏃ャ錛屼互鈥滆帋鑿測濈殑絎斿悕鍙戣〃浜庛婄暀緹庡︾敓瀛f姤銆嬶紝榪欐槸涓鍥界幇浠f枃瀛﹀彶涓婄殑絎涓綃囩櫧璇濆皬璇達紝鍙涓嶈繃褰卞搷杈冨皬銆
瀹冨彂琛ㄥ湪1918騫5鏈15鏃ュ嚭鐗堢殑銆婃柊闈掑勾銆鏉傚織鍥涘嵎浜斿彿涓婏紝鍚庢敹鍏ャ鍛愬枈銆嬩腑錛屻鍏跺唴瀹逛笌褰㈠紡鐨勭幇浠e寲鐗瑰緛鎴愪負涓鍥界幇浠e皬璇寸殑澶у紑絝錛屽紑杈熶簡鎴戝浗鏂囧︼紙灝忚達級鍙戝睍鐨勪竴涓鏂扮殑鏃朵唬銆
21涓栫邯鐨勫埌鏉ワ紝涓鍥藉嚭鐜頒簡璁稿氫笉鍚岀殑鏂囧﹀艦寮忥紝濡鐞肩懚鐨勭埍鎯呭皬璇淬闊╁瘨鐨勭幇瀹炲皬璇淬佺綉緇滃皬璇寸瓑錛岀幇鍦ㄦe湪琚騫垮ぇ鐨勬枃瀛︾埍濂借呮墍鎺ュ彈銆傚悇縐嶆枃瀛︿紶鎾褰㈠紡涔熸棩鐩婃洿鏂幫紝濡傜綉絝欍佹姤綰搞佺數瑙嗗彴銆佸箍鎾銆佹潅蹇楃瓑濯掍粙浼犳挱褰㈠紡銆
鐩稿叧鍐呭
涓鍥界幇浠f枃瀛﹀彶錛屾渶閲嶈佺殑鏄鐪嬩綘榪欓儴浣滃搧瀵圭ぞ浼氱殑璐$尞錛屽圭ぞ浼氳搗鐫榪涙ョ殑縐鏋佺殑浣滅敤錛屼竴涓紺句細鏇懼紑濮嬪彂灞曠殑鏂囧︿綔鍝侊紝鏄瀵圭ぞ浼氳繘姝ョ殑閲嶈佺殑瑙i噴鍜屾濈儲錛屽苟鎻愮ず鎴栧紩瀵煎勾杞葷殑涓浠e備綍鍘誨仛錛屽備綍紺句細鍋氬嚭鑷宸辯殑鍔鍔涳紝浣滃嚭鑷宸辯殑璐$尞銆
㈢ 求幾本中國現代文學作品全文(1917至1949年間的作品),要那種長篇小說,類似於《家》……
老舍的《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火葬》,沈從文的《阿麗思中國游記》、《邊城》、《街》、《長河》,馮驥才的《義和拳》,《神燈前傳》
㈣ 中國的現代文學經歷了哪三大時期
中國現代文學大致經歷了三個大的發展時期,即三個十年。
第一個十年(1917~1927),一般習稱「五四」時期的文學。
1917年初胡適、陳獨秀在《新青年》上發表的《文學改良芻議》和《文學革命論》,標志著文學革命運動的正式興起。隨後,錢玄同、劉半農、周作人、魯迅、李大釗等人積極呼應文學革命的主張,推頃擾畝進文學革命的發展。以魯迅、郭沫若等人為代表所創作的新文學作品,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表明了新文學的實質性進展。小說方面,有魯迅劃時代的《狂人**記》和後來結集在《吶喊》、《彷徨》中的諸篇小說,還有葉紹鈞、汪敬熙、冰心、郁達夫等一李野大批新文學作家創作了內容和形式全新的小說;詩歌方面,出現了胡適、劉半農、沈尹默、劉大白等大批白話新詩人,以白話新詩沖破了千百年來舊體格律詩的正宗地位,尤其是郭沫若的《女神》,以其內容和藝術的特有氣勢開創了自由體白話新詩的一代詩風;散文方面的成就體現在魯迅、李大釗等人創作的大量文藝短論(即隨感錄和雜文)和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許地山等人創作的抒情敘事散文(即「美文」),還有瞿秋白創作的《餓鄉紀程》和《赤都心史》等通訊報道,出現了報告文學的最初萌芽;雀森……所有這些創作呈現出開創一代文風的嶄新氣象,充滿了破舊立新的「五四」時代精神。1921年以後,還出現了「問題小說」、「身邊小說」、「鄉土文學」、「語絲文體」、「象徵派」詩歌等豐富多姿的風格流派。這些社團流派的出現,表明了新文學的成熟和壯大。
第二個十年(1927~1937),通常也叫「左聯」時期的文學。
表明文學創作達到了新的思想深度。茅盾這一時期的現實主義代表作《子夜》、《林家鋪子》、《農村三部曲》等,還有蔣光赤、洪深、田漢、臧克家、丁玲、張天翼、葉紫、洪靈菲以及
「左聯」五烈士、東北作家群、中國詩歌會等等作家、群體的創作,都顯示了左翼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創作的輝煌成就。
第三個十年(1937—1949),包括了抗**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文學。
前一階段是抗戰初期的文學。圍繞抗**救亡運動,出現了大量通俗明快、短小精悍的文藝作品,如街頭詩、獨幕劇等,也出現了一些大型的集體創作。後一階段在解放區,毛澤東的《在延安
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明確了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解決了文藝大眾化等一系列「五四」以來重要的文藝理論和實踐問題,開辟了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新階段。國統區很多作品在藝術風
格上也努力向民族形式和大眾化的方向發展,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㈤ 中國現代文學發展的三個十年
中國現代文學大致經歷了三個大的發展時期,即三個十年。
1、第一個十年(1917~1927),開拓期,一般習稱「五四」時期的文學。
1917年初胡適、陳獨秀在《新青年》上發表的《文學改良芻議》和《文學革命論》,標志著文學革命運動的正式興起,隨後,錢玄同、劉半農、周作人、魯迅、李大釗等人積極呼應文學革命的主張,推進文學革命的發展。
以魯迅、郭沫若等人為代表所創作的新文學作品,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表明了新文學的實質性進展。
小說方面,有魯迅劃時代的《狂人日記》和後來結集在《吶喊》、《彷徨》中的諸篇小說,還有葉紹鈞、汪敬熙、冰心、郁達夫等一大批新文學作家創作了內容和形式全新的小說。
詩歌方面,出現了胡適、劉半農、沈尹默、劉大白等大批白話新詩人,以白話新詩沖破了千百年來舊體格律詩的正宗地位,尤其是郭沫若的《女神》,以其內容和藝術的特有氣勢開創了自由體白話新詩的一代詩風。
散文方面的成就體現在魯迅、李大釗等人創作的大量文藝短論(即隨感錄和雜文)和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許地山等人創作的抒情敘事散文(即「美文」),還有瞿秋白創作的《餓鄉紀程》和《赤都心史》等通訊報道,出現了報告文學的最初萌芽。
所有這些創作呈現出開創一代文風的嶄新氣象,充滿了破舊立新的「五四」時代精神。1921年以後,還出現了「問題小說」、「身邊小說」、「鄉土文學」、「語絲文體」、「象徵派」詩歌等豐富多姿的風格流派。這些社團流派的出現,表明了新文學的成熟和壯大。
文學革命的歷史意義和局限徹底批判、否定了整個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體系,始終貫穿體現了個性解放、民主與科學並探索社會解放道路的啟蒙思想主題;以農民、平民勞動者、新型知識分子等人物形象代替了舊文學主人公帝王將相、才子佳人。
文學觀念的重大變化與文學語言、文體形式的革新解放,奠定了20世紀中國文學的基本審美價值取向和多元並存的接受心理基礎。
自覺地借鑒、吸收外國文學及文化的營養,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不脫離傳統的開放性現代文學。部分新文學倡導者存在偏激情緒,對某些傳統事物缺少具體分析,以致簡單否定。
2、第二個十年(1927~1937),豐收期,通常也叫「左聯」時期的文學。
表明文學創作達到了新的思想深度。
茅盾這一時期的現實主義代表作《子夜》、《林家鋪子》、《農村三部曲》等,還有蔣光赤、洪深、田漢、臧克家、丁玲、張天翼、葉紫、洪靈菲以及「左聯」五烈士、東北作家群、中國詩歌會等等作家、群體的創作,都顯示了左翼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創作的輝煌成就。
3、第三個十年(1937—1949),轉折期,包括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文學。
前一階段是抗戰初期的文學。圍繞抗日救亡運動,出現了大量通俗明快、短小精悍的文藝作品,如街頭詩、獨幕劇等,也出現了一些大型的集體創作。
後一階段在解放區,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明確了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解決了文藝大眾化等一系列「五四」以來重要的文藝理論和實踐問題,開辟了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新階段。國統區很多作品在藝術風格上也努力向民族形式和大眾化的方向發展,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5)1917到1949的現代小說擴展閱讀
中國現代文學的思想內容
第一個十年(1917-1927):民主意識、科學精神、社會主義思想。
第二個十年(1927-1937):階級解放意識,左翼革命文學的社會主義意識,民主主義、自由主義人文主義文學意識並存。
第三個十年(1937-1949):民族解放意識和人民解放意識,多地域、多元化、大眾化的文學。
創作方法
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現代主義。現實主義為主潮。
代表作家
魯迅、沈從文、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張愛玲、徐志摩、聞一多、丁玲、趙樹理、戴望舒、蕭紅、艾蕪、錢鍾書、艾青、路翎、穆旦等。
主要作品
魯迅的小說《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詩《野草》。
郭沫若的《女神》、《屈原》;茅盾的《子夜》、《林家鋪子》。
徐志摩、聞一多的詩歌;沈從文的《邊城》、《柏子》;巴金的《家、春、秋》、《寒夜》;老舍的《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曹禺的《原野》、《雷雨》;趙樹理的小說;艾青、穆旦的詩歌;張愛玲的小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