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人公叫郭衛的都市小說
1. 有哪些學者 專家有對《大衛科波菲爾》這部小說做過相關研究的呀,幫我列出這些學者和專家的一兩個觀點
陳維昭教授是搞紅學史研究並卓有建樹的專家。在《實錄觀念:一股貫穿紅學史的洪流》一文中,陳維昭教授引經據典,首先把"傳統注經學中的實錄觀念"引入到紅學中來,隨後以翔實的資料,分門別類闡述了索隱紅學(舊紅學)、曹學(新紅學)以及文革後新舊合流紅學,使用"曹賈互證"方法,試圖證明《紅樓夢》的寫實性,"忽略了作家的審美建構作用",是"反文學、反科學"的。對於陳維昭教授關於"曹賈互證"研究方法荒謬性的指斥,以及對三個階段的紅學都是"反文學、反科學"的結論,筆者都是贊同的,但對於陳維昭教授以否定"曹賈互證"方法來否定《紅樓夢》的寫實性以及紅學研究中的"實錄觀念",在邏輯上的因果關系能否成立,則有自己的不同看法,現簡要談一談,同陳維昭教授商榷,也就教於各界專家學者。
首先談一談關於"曹賈互證"的研究方法問題。陳維昭教授認為:"在'自敘傳'的觀念之下,已知的曹家歷史可以用來證明《紅樓夢》中的故事即是歷史的實錄,反過來,《紅樓夢》的故事也可以作為歷史實錄去證明未知的曹家歷史。一般人稱胡適、周汝昌這種做法為'以賈證曹',實際上,胡適等的文史考證是雙向互證的——這正是一切本事考證(包括索隱紅學)的最本質的特徵。" 陳維昭教授還引用了"新紅學的另外兩位干將俞平伯、顧頡剛"的資料,證明他們"更是在這一實錄觀念的支配下進行曹、賈互證。"陳維昭教授對於紅學界流行已久的運用"曹賈互證" 的方法,把書中的賈家和生活中的曹家,搞成"一對連體嬰兒"做法的否定,無疑是正確的。且不論舊紅學盲目附會之荒謬,縱觀一部新紅學亦即曹學的研究史,幾乎就是一部充斥"曹賈互證"的"反文學、反科學"的偽學術史。
所謂"曹賈互證",應該包括"以曹證賈"、"以賈證曹"和"曹賈互證"三個方面。首先是"以曹證賈",就是以曹雪芹的身世經歷來證明《紅樓夢》中賈寶玉的悲劇人生,以江寧織造曹府的盛衰興替來證明小說中賈府的鼎盛敗亡。嚴格說,如果曹雪芹真的是《紅樓夢》作者,這種"以曹證賈"的研究方式並非不可以實行。但是,迄今為止,紅學界所掌握的關於曹雪芹的資料實在是太少了。紅學家們所搞的所謂"以曹證賈",均不是用有關曹雪芹本人的資料來證明書中的人和事,而是用江寧織造曹家其他人的資料來替代證明,多數是使用有關曹寅的資料來證明《紅樓夢》創作取材於織造曹家的必然性。這樣的"以曹證賈"則無疑是荒謬的。且不論曹雪芹與江寧織造家族的關系尚不能確定,即使曹雪芹真的是曹寅的孫子,用曹寅的學識經歷來證明其孫曹雪芹具備創作《紅樓夢》的條件,就像用胡適祖父的知識閱歷才能來證明胡適可以寫出《〈紅樓夢〉考證》一書來一樣荒誕不經。
如此搞"以曹證賈"是荒謬的,在此基礎上再反過來搞"以賈證曹",則更是"又向荒唐演大荒"了。目前紅學界所掌握的關於曹雪芹這個人與《紅樓夢》書中所反映生活之關系的證據幾乎為零,紅學家們研究曹雪芹的思想境界和文學才能,幾乎無一不是用《紅樓夢》中的詩詞和書中賈寶玉的高論,來反證曹雪芹如何詩才高超和思想異端的。試看當今充斥紅壇的關於曹雪芹詩詞、曹雪芹傳記的研究專著,其中除了專著作者的想像成分之外,所使用的證明材料幾乎無一不是取自《紅樓夢》,無一不是"以賈證曹"反證的產物。嚴格說來,"以賈證曹"不是真正的學術研究而是偽學術,因為從邏輯上講,"以賈"不僅可以"證曹","證"其他什麼人乃至豬八戒、孔乙己都可以,任何低能的研究者都能用《紅樓夢》的高明來反證這個假定的作者之高明。至於綜合運用"以曹證賈"和"以賈證曹",搞成"曹賈互證",則更是荒謬的。以甲證乙,再以乙證甲,因為A=B,所以B=A;再因為B=A,所以A=B,互為因果,邏輯上不成立,方法上不科學,無需多論。
陳維昭教授詬病"曹賈互證"的論述無疑是正確的,但在追溯其產生根源時,卻歸咎於中國傳統注經學之"實錄觀念",並將注經學之"實錄觀念"與胡適先生的"曹雪芹自敘傳"說混為一談,嚴格說來,這是有失偏頗的。舊紅學索隱派將一大堆不相干史料,去同《紅樓夢》書中內容加以附會,"笨伯"一樣地探詢小說背後隱藏的清宮秘史和作者微言大義的研究方法,確實可以說源自陳維昭教授所說中國注經學傳統的"實錄觀念"和"春秋筆法",但嚴格說舊紅學索隱方法與新紅學的"曹賈互證"方法卻沒有關系,其間並不存在因果對應。胡適先生提出的"曹雪芹自敘傳"說,固然不能說與傳統注經學的"實錄觀念"沒有關系,可是更大程度上應來自於近現代文學研究領域中的"自傳體"小說觀念。陳維昭教授否定以注經學的"實錄觀念"來研究小說無疑是正確的,但不能因噎廢食,不宜因反對舊紅學的"實錄觀念"而對新紅學的"自傳體小說"觀念一概連帶否定。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奧斯托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都是典型的帶有實錄性質的自傳體小說,這些小說的創作和研究,大概與中國傳統注經學的"實錄觀念"毫不搭界吧。
這就涉及到另一個邏輯關系問題:舊紅學的索隱方法確實源自史學的"實錄觀念",但不能幫助陳維昭教授通過對新紅學"曹賈互證"方法的批判來證明其謬誤;用"曹賈互證"來證實"曹雪芹自敘傳"是新紅學的專利,卻與注經學上的"實錄觀念"沒有多少必然聯系。固然"曹賈互證"方法具有"反文學、反科學"性質,用來證明史學范疇之"實錄觀念"可以,卻不應因此而否定《紅樓夢》本身具有的文學范疇的"自傳體小說"特徵;不能因"曹賈互證"研究方法此路不通,便認為對《紅樓夢》故事源自生活的創作素材的文學研究都此路不通。換句話說,"曹賈互證"研究方法與《紅樓夢》的"自傳體小說"性質之間不是必然的因果關系,不論《紅樓夢》是否作者的生活實錄,都不允許用互為因果式的" 曹賈互證"偽學術研究來證明或否定。嚴格說來,陳維昭教授籠統否定"實錄觀念"的目的,大概並非意在否定曹雪芹的《紅樓夢》作者身份,也並非試圖否認曹雪芹創作《紅樓夢》需要生活體驗,似乎是為了彌補曹學關於曹雪芹生活體驗證據之不足,轉而強調紅學研究不要"忽略了作家的審美建構作用",也就是為曹雪芹可以通過合理虛構方法創作小說尋找恰當一點的理由吧。是的,在任何一部小說尤其是優秀小說的創作中,作家的"審美建構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但這決不是說作者可以脫離生活而憑空"審美建構"。魯迅先生所說的《紅樓夢》"正因寫實,轉成新鮮"一語,准確地闡述了《紅樓夢》"審美建構"與生活素材的關系,是精闢的。而當今紅學界脫離開作品生活素材對曹雪芹"天才"和"超前"的虛構,卻是對陳維昭教授"審美建構"最蹩腳的注腳。
這里很有必要對當今紅學界的"造神運動"再多褒貶幾句。請看當今許多紅學大家的文章和專著,其中都充滿了對曹雪芹"思想超前"、"不世天才"的譽美崇敬之詞,許多紅學家都毫不掩飾地標榜自己是"一生辛苦為芹忙"。紅學家們為什麼如此交口贊譽曹雪芹?是因為"無限熱愛"《紅樓夢》!是由《紅樓夢》到曹雪芹愛屋及烏的結果。這裡面不僅存在著一般的 "以賈證曹"或"曹賈互證"方法悖謬,而且還存在諸多自覺或不自覺的無奈心理因素。大家知道,以曹雪芹的身世經歷來證明《紅樓夢》中的生活,證明作品主人公身上體現的思想文化,幾乎就是無能為力的苦差事,也是一項幾乎永遠無法完成的苦任務;那麼紅學家們既不想放棄心目中的曹雪芹偶像,又要證明《紅樓夢》為其所創,有什麼辦法呢?辦法只有一個,就是無中生有地將曹雪芹裝扮為"天才"、"超前"的神!為什麼一定要用"天才"、"超前"的形象來裝飾這尊神像呢?因為曹雪芹無須生活體驗就能"虛構"出《紅樓夢》,能夠在那個他生活的與《紅樓夢》格格不入的時代寫出如此偉大小說的人,不是"天才"和"超前"又是什麼?這種邏輯關系自不免又陷入了"曹賈互證"的怪圈。
仔細捉摸一下,紅學界對曹雪芹的造神之舉,與其說是對《紅樓夢》的熱愛,還不如說是對《紅樓夢》研究的無奈。文學界關於小說創作是否需要生活、是否允許虛構的爭論由來已久,在《紅樓夢》研究中交鋒尤其激烈。記得改革開放初期,思想禁錮剛剛打開,紅學界的專家們,幾乎不約而同地發表談話、撰寫文章,紛紛講同一個題目——《紅樓夢》是小說。難道紅學家們過去不知道《紅樓夢》是小說,現在才發現《紅樓夢》是小說嗎?非也,那就顯得我們的紅學家們太低能了。紅學家們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們不是剛剛"發現"《紅樓夢》是小說,而是運用小說創作允許合理"虛構"的文學法則,來掩飾在曹雪芹身上考證生活素材之無能,並據此為塑造曹雪芹"天才"、"超前"的高大全形象提供裝飾金箔。實話說,在這個問題上,陳維昭教授也與其他紅學家們同樣陷入了無法自圓其說的尷尬境地。雖然陳維昭教授並沒有直接宣揚"天才論"和"超前論",但文章中對"作家審美建構"與文學源於生活的對立性表述,不能不說是紅學家們"虛構"論和"天才"論的翻版。如此研究下去,陳維昭教授也一定會走上"曹賈互證"之路,因為除此之外沒有其他辦法能證明曹雪芹脫離開生活如何進行"審美建構"。
文學源於生活,文學創作需要生活體驗,這是文學領域不爭不易的道理。作家創作中的"審美建構",也只能是在生活素材積累基礎上以"審美建構"進行的整理、提煉、升華而已。實事求是地說,胡適先生當初對曹雪芹的考證,與其說是出於傳統注經學中的"實錄觀念",還不如說是出於對《紅樓夢》反映江寧織造生活的"大膽假設"。紅學界(主要是所謂的新紅學)所搞的不論是"以曹證賈"、"以賈證曹"還是"曹賈互證",都是建立在胡適先生的這個"大膽假設"基礎之上的偽學術行為。當初胡適先生構建"曹學"之初,就坦率交待自己的研究方法是"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在"大膽假設"曹雪芹就是《紅樓夢》作者的前提下,運用"曹賈互證"方法來小心翼翼地求證曹雪芹具有創作《紅樓夢》的能力和可能。且不論其使用的"曹賈互證"考證方法是否"小心",百年紅學的一個不爭事實是,即使苦心孤詣地操弄"曹賈互證",也不能支持胡適的"大膽假設",相反卻只能否定胡適的"大膽假設"。這里所說的否定,乃是否定胡適先生關於曹雪芹是《紅樓夢》作者的假設,卻不等於否定《紅樓夢》的"自傳體小說"性質,不能作為《紅樓夢》創作可以脫離生活,僅憑作者"天才"和"超前"的"審美建構"就能無中生有的借口。
說句不太客氣的話,在曹雪芹和《紅樓夢》關系問題上,陳維昭教授思考過程中的邏輯關系處理有點混亂。陳維昭教授反對靠"曹賈互證"構建的"實錄"曹學,卻不反對曹雪芹作為《紅樓夢》的「審美建構」者;而曹雪芹的《紅樓夢》作者身份,卻是憑借"實錄觀念"和「曹賈互證」方法,由胡適先生"假設"並"求證"出來的。這里的關鍵是如何看待曹雪芹不具備《紅樓夢》描寫的那樣生活體驗和素材積累條件這個問題,可能的答案應該只有兩個:一是根據文學源於生活的道理否定曹雪芹的《紅樓夢》作者身份,二是根據文學創作允許虛構的道理神化曹雪芹的才能,而神化曹雪芹的才能只能通過"曹賈互證"才能實現。這樣陳維昭教授就掉進了一個自己設下的陷阱:既要反對紅學界"曹賈互證"的"反文學、反科學"方法,又要維護曹雪芹無須生活便可以"審美建構"的權力。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真不知道陳維昭教授在自己宏大的紅學史研究工程中,如何去處理這個幾乎不可能並行不悖的兩難駁詰?
《紅樓夢》是曹雪芹的"自敘傳"出自胡適先生的"大膽假設",但《紅樓夢》作為帶有自傳性質的小說,卻並非新紅學靠"曹賈互證"發現的新大陸,而是作品文本和脂批中明確交待的客觀事實。《紅樓夢》開篇就交待此書故事乃按照石頭的"親歷親聞""實錄其事"的,"非假擬妄擁者可比",作者創作此書的方法是"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創作中唯恐"徒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傳"。脂硯齋批語中也屢次出現"真有是事"、"真有是語"的提示,脂硯齋對書中內容"事皆目擊"、"不從臆度"的說法也並非空穴來風。陳維昭教授所說"脂評是紅學的總源頭,實錄觀念也由它首開其端",這話恐怕只說對了一半。當今紅學界認為《紅樓夢》是帶有自傳性質的小說,固然與脂評的發現研究不無關系,可是胡適撰寫《〈紅樓夢〉研究》、得出"曹雪芹自敘傳"結論之初,憑借的卻是並沒有脂評的程高本——那時帶有脂評的甲戌本《石頭記》還沒有面世。我們今天抨擊"曹賈互證"的偽科學研究方法,所要否定的是"曹賈互證"的產物"曹學",否定的是曹雪芹的《紅樓夢》作者身份地位,而不是要否定《紅樓夢》小說本身固有的寫實性質。而陳維昭教授在這個問題上恰恰出現了邏輯混亂現象,把結論完全搞擰了,不僅沒有對曹雪芹的生活體驗提出異議,卻對《紅樓夢》的自傳體小說性質提出了質疑,這無疑是捨本逐末、顛倒是非的說法。
任何人都有點王婆賣瓜的缺點,土默熱自然不能免俗。正是從以下兩點出發:《紅樓夢》中的異端思想乃是清初文人士大夫階層的共同觀念,《紅樓夢》中的"情種情結"乃是清初情本文化的客觀反映,土默熱從根本上否定了曹學,否定了乾隆中葉曹雪芹的作者身份,把《紅樓夢》作品確定為清初在"晚明文化氣脈"延續下的產物。首次提出這個概念的是徐晉如教授,土默熱絕對不敢掠人之美。土默熱在這個大前提之下,從比較文學研究入手,判定《紅樓夢》與《長生殿》作品之間的淵源關系,並將《紅樓夢》的故事素材考證為明代江南世族在清初發生的"家難"、"蕉園"十二釵結社做詩的事跡和高士奇在蕉園改建的"竹窗"接駕的史實,從而把《紅樓夢》作者推斷為《長生殿》的作者——清初偉大的劇作家和詩人洪升,並將《紅樓夢》獨特的文學表現方式,推斷為戲劇創作手法在小說上的運用。土默熱建立的紅學新體系,既不否定《紅樓夢》作為寫實性或自傳體小說的性質,也不否定《紅樓夢》創作需要作者高超的"審美建構",充分體現了《紅樓夢》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的文學本質特徵。這大概與陳維昭教授抨擊"曹賈互證"的研究思路並不矛盾,與徐晉如教授"晚明文化氣脈產物"的結論不謀而合,但卻與紅學界對曹雪芹"憑空虛構"或"審美建構"的認知絕不能並立,更不能相容。孰是孰非,其中之邏輯關系耐人深思。
近幾年,紅學界對土默熱紅學先後出現過兩種有趣的評價:首先是香港某自命不凡的學者,信口雌黃抨擊土默熱紅學是"蔡元培、潘重規等老索隱派的新變種"。及至人們通過研究土默熱的考證材料,發現土默熱的研究並非使用索隱方法後,這種論調自然不攻自破了。嗣後又有大陸某紅口白牙的紅學權威,枉顧事實攻擊土默熱"另立山頭",意在推翻"曹學"成說、構建"洪學",不過是胡適紅學的"舊瓶裝新酒"而已。當今紅學界有一種現象很有意思,那些自詡新紅學傳人的專家學者,自"文革"期間階級斗爭紅學流行之後,都仍舊吃著胡適先生的草,擠著曹雪芹的奶,卻不敢光明正大地坦承自己是在胡適學說基礎上著書立說的,反而習慣性地對胡適學說說三道四;用俞平伯老先生的話說,他們"雖然都是胡適的徒子徒孫",卻批判胡適"相沿成習"。他們往往自覺不自覺地把胡適拎出來作為向別人發射明槍暗箭的口實,對土默熱的態度也不過是這種灰暗的慣性心理作怪而已。豈不知這種攻擊不僅於土默熱紅學毫發無損,卻對自己賴以安身立命的胡適"曹學"產生了嚴重的後果。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胡適不存,"曹學"安在?射向別人的箭卻洞穿了自己存身的堡壘,反而使自己的"曹賈互證"之"反文學、反科學"面目大白於天下。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可不哀哉。
陳維昭教授認為:"一九七八年之後,索隱紅學與曹學出現了合流的局面。一方面,索隱紅學及時吸收曹學的最新成果;另一方面,曹學更加關心《紅樓夢》中的曹家本事,並且對胡適於二十年代提出的李煦家事說展開全面的研究。在這些研究中,一些研究者有時便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使用'以賈證曹'或'以賈證李'的做法。一些學者的紅學研究已經無法用索隱紅學、考證紅學或實證紅學來指稱了。如王關仕、郭衛、孔祥賢、皮述民、柳存仁諸先生的研究,他們的研究中相一致的地方則是實錄觀念。"在陳維昭教授列舉的這些具有新舊紅學合流特徵的研究者之外,最著名的典型事例乃是某大作家的"秦學"和某三姐弟的"解夢學",他們一方面繼承了胡適新紅學的曹雪芹作者說,另一方面又把曹雪芹與清宮秘史關系的附會搞得比舊紅學還要深入徹底、驚心動魄。這其實是在以虛構手法寫小說,是這些研究者匪夷所思的"審美建構"成果,是以"反文學、反科學"的手法搞《紅樓夢》研究的必然產物。土默熱紅學生不逢時,幾乎就是在這股新舊紅學合流的污泥濁水環境中呱呱墜地,在紅學界"群毆"、"消毒"的大行動過程中,被捎帶攻擊為"索隱派新變種"或"走胡適的老路",本不足為怪,這還應該算是紅學界兗兗諸公不良心態下客氣的說法呢。
土默熱是否"索隱派新變種"無需爭辯,因為蔡元培、潘重規都是名重一時的大學者,土默熱雖然從來就對索隱紅學不感興趣,並自覺注意不使用索隱手法研究《紅樓夢》,但對這些大專家學者還是尊重的,從來就不敢在學術界與他們比肩而立。對土默熱是否意在推翻"曹學"另構"洪學",穿自己的新鞋走胡適的老路,倒確有認真辨析一番之必要。土默熱對胡適大師也向來是尊重的,盡管對他首創的曹雪芹作者說和隨後衍生的"曹學"發動了嚴重攻擊,卻尊重他關於《紅樓夢》是作者"自敘傳"和"自然主義作品" 的基本判斷,土默熱紅學關於《紅樓夢》作者和創作素材的研究,某種意義上說是沿著胡適先生的"寫實小說"思路,另起爐灶重新進行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亦無不可。但是,土默熱的治紅方法與胡適先生及其繼承者們卻有著本質的區別。根據陳維昭教授的認知,胡適"曹學"之所以是"反文學、反科學"的,其根本症結在於"曹賈互證",那麼土默熱紅學是否也是"洪賈互證"的產物呢?顯然不是。土默熱在研究《紅樓夢》創作素材時,不論是對"《長生殿》案件"、" 洪升家難"的考察,還是對"蕉園十二釵"、"竹窗接駕"的證實,都是以翔實的歷史和文學資料,去考證《紅樓夢》的創作依據和作品取材。這種證實是文學范疇的、單向的和客觀的,沒有"猜笨謎"式的"笨伯"附會。土默熱的研究內容有"以洪證賈"的成分,卻絕沒有"以賈證洪"和"洪賈互證"式的"反文學、反科學"悖謬。
平心而論,土默熱紅學並非時下非常流行的"翻案文學"研究的一部分,也不是新舊紅學合流趨勢下的標新立異之舉。土默熱紅學的主旨不在於推翻曹雪芹的作者身份,而在於推翻以往依據曹雪芹而對《紅樓夢》做出的乾隆盛世背景下的解讀。土默熱研究中注重使用的不是"實證方法",而是注重對《紅樓夢》作品思想來源、文化傳承的時代和社會判斷,是如何按照"晚明文化氣脈"來正確解讀《紅樓夢》這個根本問題。實話說,按照傳統紅學(不論新舊)來解讀《紅樓夢》,都會使"紅學愈昌,紅樓愈隱","紅學家說的愈多,《紅樓夢》愈顯其壞",俞平伯大師對百年紅學的基本判斷,就是"一切紅學都是反《紅樓夢》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一門自詡的"顯學",與其研究本體背道而馳的怪現象?俞平伯先生認為:"我看紅學這個東西始終是上了胡適的當"。上了胡適的什麼當?當然是曹雪芹作者說的當;按照曹雪芹和他的家族史"實錄觀念"去解讀《紅樓夢》,就是"反文學、反科學"、"反《紅樓夢》"的偽學術,其錯誤根源不在於選錯了《紅樓夢》作者,而在於讀錯了《紅樓夢》的作品時代,這正是土默熱下決心撥亂反正的根本目的所在。
土默熱紅學研究的注重點,不是從一些洪升與蕉園姐妹的瑣屑資料出發,按照 "洪賈互證"的方法去搞繁瑣考證,而是從《紅樓夢》的思想源流和文化傳承大處著眼,從清朝初期江南士大夫階層共同的思想特徵和文化宗法,高屋建瓴地去研究《紅樓夢》是"晚明文化氣脈的產物",是"小說化的水磨腔和故事化的梅村體"。一句話,土默熱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不是《紅樓夢》作者究竟是曹雪芹還是洪升問題,而是《紅樓夢》究竟是清初"末世"思想文化產物還是清中葉"盛世"思想文化產物的宏觀層次問題,概言之,是我們是否真的讀懂了《紅樓夢》這個根本問題。說這個問題是《紅樓夢》之本,紅學之本,應不為過。土默熱紅學是否是胡適紅學的"新變種",其研究方法是否"舊瓶裝新酒",按照土默熱紅學去解讀《紅樓夢》,是否會使《紅樓夢》"更顯其壞",無須土默熱在這里嗷嗷不休,還是留待芸芸眾生和悠悠歷史去驗證吧!就此打住。文中不妥之處,敬請陳維昭教授見諒,當然也歡迎朋友們批評和辯駁。
2. 郭姓帶衛字男孩取名
郭衛康。郭衛啟。 郭衛曦。 郭衛豪。 郭衛彬。郭衛峰。 郭衛韜。 郭衛揚。 郭衛宇。 郭衛淵。 郭衛榮。
以上都是自己想,若滿意望好評,不喜歡就說,可以再想想。